記得那年暑假,我從鄰居通靈阿姨那裡聽到的一個故事。
銀色快手的都市傳說時間 _ 光之誓言
這個故事最初刊載日本鄉民論壇 2ch 的超自然板
時間是二零一二年十一月六日,我把大致內容翻譯成中文。
聽說是來找通靈阿姨諮詢的一名女性在幼兒園時的親身體驗。
那時候我記得老師曾教我們唱一首名為「光之誓言」的歌曲,可是成年之後對於這首歌卻完全沒有印象。我很珍惜待在幼兒園的那段短暫的時光,以及老師教我們唱的一些兒歌,我在網路上搜尋了各式各樣的資料,就是找不到「光之誓言」這首歌。
我甚至去那所幼兒園,找當時老師教唱所使用的歌本,上面也沒有印著「光之誓言」的琴譜,而那些網上搜尋到曲名相近的歌曲,試著聽了幾首,每首歌的旋律都和我腦中記憶的曲調不同。
教我們唱「光之誓言」的是鬱金香小班的U老師。在鬱金香小班裡,這首歌相當受歡迎,但不知為何我總覺得這首歌很恐怖,雖然我不喜歡它,但到底哪裡覺得恐怖?一時也說不上來,只記得歌詞有點艱深,旋律有些陰暗,它是一首令我感到害怕的歌。
有一次鬱金香小班的同學相偕去遠足,地點是附近的一間被森林所包圍的神社,抵達目的地之後,U老師突然對大家說,現在大家跟著老師在神社展開冒險吧!
我呢當時帶著一個稻草做成的人偶,那是在U老師的協助下製作的,鬱金香小班每個人都有自己做的稻草人偶。
順帶一提,在這次的遠足活動中,只有U老師是成年人,其餘都是幼兒園的小朋友,而且翻找我的相簿,並沒有關於這次遠足的記錄,也沒有拍下任何照片。
到達神社以後,U老師就逕自步入森林的深處,跟在後面的小朋友走得很疲累,有著三棵黑色大樹的灌木叢赫然出現在我們的面前……。
這時候,U老師突然從背包裡取出釘子和鐵槌。
對大家說著,各位小朋友把你們手裡的人偶拿出來釘在樹木上吧!
於是在U老師的協助下,黑色的樹幹被釘上好多稻草紥的人偶,那畫面有著說不出的怪異。
最後,小朋友們在黑色大樹前,開始高唱「光之誓言」。
一邊唱著一邊哭泣的孩子,其中也有嚇到努力閉上雙眼的孩子,這歌聲聽起來彷彿將佛經倒著念似的,我感覺到其中混雜了恐怖的聲音,真的沒有人發現嗎?
可是這時候,U老師反而興高采烈的要求大家唱得更響亮一點,於是小朋友們提高了嗓門,比剛才更大聲的唱著。
當我們步出森林時,天空已是落日餘暉的黃昏時分,這時候老師把大家集合在神社前,跟大家說現在是自由時間,我們原地解散吧!
在短暫的時間裡,大家玩著捉迷藏,隨後回到了幼兒園。到了隔天,有些孩子發高燒,也有手受傷的,有好幾位鬱金香小班的同學請病假在家休息,我也是其中一位。
等到大家身體都恢復正常以後,陸續回到了幼兒園上課,可是U老師已經不在那所幼兒園了。我試著問其他同學,你知道U老師去哪兒呢?大家都說不清楚耶,也有人說好像是辭去幼兒園的工作。
其中也有小朋友根本不知道有U老師這回事。
連同班同學當中,記得有那次遠足的人也不多。
U老師真的辭去了幼兒園的工作嗎?
連一句話也沒說,就這樣不告而別,翻找相簿也看不到有著U老師身影的照片,到底那時候發生了什麼事,照理說舉行遠足活動通常都會有合照,這點我百思不得其解。
如今想起來,那次不是普通的遠足,好像是另有目的。
我試著向其他老師詢問,知不知道U老師去了哪裡,可是每個人都沒有正面回答我,只是露出奇怪的表情。
就在那段期間,幼兒園的老師們禁止我們再提起關於U老師的話題,彷彿他就在班級裡人間蒸發一樣,U老師究竟是真實存在的呢?還是我們幾位少數同學腦中的幻想?我覺得大腦很混亂,但是沒有人可以告訴我真相是什麼?
而U老師的名字是腕千切,當時的我只記得平假名的讀音「うでちぎり」其實就像是幼兒短短胖胖的手臂一樣,還有包裹著克林姆內餡連綴成長條狀的甜餐包也是這樣的形狀,可是有人會取這種名字嗎?真是令人百思不解。
「光之誓言」的旋律至今依然迴盪在我腦海中。
<民俗學的觀點 關於稻草人偶的詛咒>
在這則故事中,U老師到底是何方神聖,來歷不明。
但故事中的女性小時候和幼兒園的同學一起去神社遠足,那時他們在神社後方的森林裡把草人釘在樹上的行動,其實就是古老的一種巫術,名為「丑時參拜」。
在日本,若是提到女性的怨靈一定會談到「丑時之女」。
最早在鳥山石燕《今昔畫圖續百鬼》稱為「丑時參」,也就是丑時參拜,是相當有名的怨靈妖怪。書上記載在丑時(大約夜間二點至四點,在陰暗無月的夜晚尤佳)會看見頭上點了三根蠟燭的女子前往神社附近,找一棵大樹(一說是杉樹)將寫有詛咒對象姓名的草人釘在樹幹上面作法。
「丑時之女」是胸中充滿妒火與怨恨的女子化成的幽靈,這名女子因為失身又被人拋棄,死後含恨變成厲鬼。一般的所想像的幽靈通常是呈半透明或是籠罩著白色霧光,但是厲鬼卻是呈現紅色的光!因此盛傳「丑時之女」是穿著紅色的衣服就是這個緣故。一旦「丑時之女」看到漂亮的女性就會引起她強烈的嫉妒心,便會施法加害。
「丑時之女」正式的穿著是身穿白衣,胸口掛一面銅鏡,腳踩著單齒木屐,嘴裡要啣著一把木梳,用生鐵鑄環戴在自己的頭上,並且插上三根蠟燭(分別代表著感情、仇恨、怨念三把業火),一手拿著鐵鎚,另一手拿著五寸釘,在深夜時分施咒作法。不過,仔細想想頭頂著蠟燭走來走去,真的很危險,弄巧作拙搞不好會釀成森林大火,但是心懷怨恨的丑時之女偏偏又喜歡跑到荒郊野嶺去,實在教人替她捏一把冷汗!
《新耳袋》裡寫著:「丑時之女,傳說中的幽靈,有時不止一位女人,還包括一位小孩,一般來說,應該會叫做「親子幽靈」或是「帶小孩的幽靈」,若出現在某某神社附近,則以該神社命名,稱其為某某神社的幽靈。
最有名的莫過於貴船明神的「丑時之女」。伊藤潤二的恐怖漫畫「雙一」系列中,男主角雙一就經常頭戴鐵環,插上三根蠟燭,嘴裡含著鐵釘,動不動想要釘草人,對別人施以惡毒的詛咒。這個造型令人印象很深刻!伊藤老師在訪談當中也親口證實,雙一喜歡惡作劇的古怪癖好很像他小時候的調皮模樣,因為個性孤僻,但滿腦子古靈精怪,常想出許多旁門左道的害人伎倆以滿足內心的幻想。
日本一九七零年代相當受歡迎的女歌手山崎葉子(山崎ハコ)有一首代表作,歌名是「詛咒」,歌詞的內容就是描寫一位被愛情折磨到想要詛咒那個拋棄她的情人,歌詞相當恐怖:「咚咚咚咚/釘釘子/ 榻榻米下面/ 傳出了笑聲 /邊唱著歌/ 邊釘著釘子/ 一直到死/ 都在釘釘子 /稻草人偶 /流淌著血」
這麼恐怖的歌詞,山崎葉子卻唱出了失戀者極度悲傷的心聲,有趣的是,知名的漫畫家小丸子的作者櫻桃子很喜歡這首歌,有次的小丸子動畫特集還特別把這首歌放進片尾曲,使得有些日本網友嚇一跳,怎麼會想要把這首歌放進給小孩子看的動畫影片呢?
後來記者訪問櫻桃子才知道,她非常喜歡山崎葉子的歌曲,有次靈感一來,就乾脆把這首歌置入,動畫中還請到山崎葉子現身彈唱歌曲給小丸子和她的朋友聽,筆者也有看過那集動畫,被櫻桃子如此神來之筆的安排,再恐怖的歌也瞬間覺得沒有那麼恐怖了,削弱了歌詞本身的恐怖感,成為一代人難忘的時代記憶。
文字 / 銀色快手 怪談師、偽民俗學家
圖片 / Pinterest 插畫者不詳
我把山崎葉子的歌曲《詛咒》放在留言的第一則請安心服用
如果你喜歡這篇故事,請為我按個讚
如果你想要分享或轉載這篇故事,請記得註明出處
也可以留言給我,告訴我你喜歡的都市傳說
若是明仔載歌詞翻譯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摘文 #現代詩
詩人很難成為一個職業,所以絕大部分的詩人必須去找份工作,教師、公務員、文化界、傳媒、出版,幾乎都有詩人的蹤跡,他們臥虎藏龍,為了現實的生活,必須找到可以支持自己創作的長期飯票,這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也開了書店來養活我自己和六隻貓。
2013年,獨立書店成為文創風潮的一個新的流行現象,同時在批踢踢 BBS 詩版發表作品,也經營網誌和臉書的詩人任明信在同年八月於黑眼睛文化出版第一本詩集《你沒有更好的命運》大概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曾在《衛生紙詩刊》發表過作品的詩人以及在批踢踢 BBS 詩版活躍的詩人,成為 2013年以後,個人詩集出版和獨立出版自印詩集的核心人物。(銀色快手)
「晚安詩現象」的一些聯想 文 / 銀色快手
據說這次的戰火是從廖偉棠這篇文章開始的
6/9 「文藝復興」的背後是詩的馴化
https://tinyurl.com/ycgfkdof
那時候我還陷在翻譯的水深火熱之中,所以沒有很仔細的去爬梳其他創作者或評論者,以及文學圈的意見領袖是如何討論或批評的,在此僅抒發一點點淺見和觀察,雖然不完全是懶人包,看看倒也無妨。
若不站在評論的角度,能不能直觀的去看待發生在數位時代網路社群平台上的一個「晚安詩現象」,或許身在浪潮裡,不管是讀者或是創作者,都能更清楚的看見,當代文學和大眾文化之間彼此碰撞的火花,以及「詩」這個文體未來可能的一些走向。
稍早之前,遠見有篇文章,也讓創作者和詩壇前輩很有意見,是記者蕭歆諺寫的一則報導
6/6 台灣現代詩迎來「文藝復興」時代
https://tinyurl.com/y9mnknnr
這篇文章有好多關鍵字,像是新生代、新面孔、文藝復興、晚安詩,可以讓我們粗略的瞭解,媒體的操作方向,以及一些(其實)潛藏許久卻很少引爆的思考點,比方說副標小字寫著「昔日的票房毒藥竟然在網路爆紅」用白話的口語來理解就是,以前在市場上賣不好的詩集,現在竟然在網路上掀起流行,有些年輕詩人等同於詩壇/文學圈的網紅/人氣偶像,所以說在台灣的現代詩迎來了盛世(結論)。
上面這段話若是在尾巴加上句點,表示結論是給予現代詩的流行現象正面的肯定,但若是加上問號,就是對於這種存在於大眾讀者(表面上)的流行現象,抱持著質疑或否定的態度,這二者的立場和價值觀差異,使得雙方無法產生有效的對話以及更多的對話空間,促使當代文學能有更新的變革,更多元的美學觀,變成各說各話,各自表述。
重點來了,報導寫道:「專門貼詩作的臉書粉絲專頁「晚安詩」就吸引34.7萬人按讚,每則po文按讚數動輒破千。」既是詩人也是出版總編輯的李進文指出,伴隨社群媒體興起,文學世界的版圖正在變化,推翻世俗的觀念。
我想這裡所謂的世俗的觀念,其實指的是以「臉書」社群興起為分水嶺,現代詩創作確實與過去有所不同,「臉書」為代表的網路成熟期(2009-2018)以及以家用網路網路普及的網路草創期(1997-2003)我會從這兩個階段進行重點式的觀察。
確實,數位時代的創作環境和沒有網路以前的「傳統」時代是大大的不同,作為一個網路草創期的創作者,個人認為最值得觀察的三個重點如下:
(一)書寫工具與閱讀經驗的改變
(二)當代語境的滲透與衍異
(三)文學傳播的社交性
我們應該先來瞭解「傳統」的定義是什麼?
在沒有網路的時代,所謂的台灣現代詩社群,通常是以一九四九作為一個觀察的起點,以前日治時期的風車詩社什麼的都不算噢,當時二戰結束了,台灣也結束了日本殖民時期,國民政府來到台灣,有一群從軍背景的外省人,在華文思維底下開始了文學雜誌和報紙副刊的編輯,這些守門人之中,多數都是詩人,少數是散文家和小說家。
一九五三年二月,詩人紀弦首先創辦了《現代詩》季刊,並很快集聚了一批現代詩作者,這是台灣現代派文學發端的重要標誌。一九五三年六月《藍星》創刊,一九五四年三月,藍星詩社成立,同一年十月,創世紀詩社在高雄左營成立,創辦人為現代詩詩人洛夫、張默和瘂弦,並出版《創世紀》詩刊。這些前行代的詩人,以現代派、現代主義作為引領詩潮流的典範,如今他們的年紀大多在七十多歲至九十歲之間。
現代詩、藍星和創世紀,三個詩社(文學團體)推動了一九四九以後,台灣現代詩的發展,到了一九七零年代,笠詩刊是比較晚成立,屬於本土派的詩社群。一九七零年代是文學團體和詩社第一波風起雲湧的時代,台美斷交之後,學生意識到我們應該唱自己的歌,而有了民歌運動,它直接或間接促使了現代詩創作的繁花盛景,也孕育了一九八零年代,遍地開花的大學校園詩社的風潮。所謂的中生代詩人,幾乎都在這個時期開始活躍。
一九八零年代具指標性的詩刊,有黃智溶、胡仲權、許悔之、林燿德、羅任玲等人創辦的《象群》;張國治主編的《新陸現代詩誌》;李秋萍、陳浩、顏艾琳等人主編的《薪火》詩刊,以及《曼陀羅》詩雜誌創刊,由《南方》和《象群》兩詩刊改組合並而成,採季刊發行,製作非常精美,只發行十期。這時候鴻鴻主編的《現代詩》復刊,也相當具有代表性。傳奇詩人夏宇和華麗派詩人羅智成,以創新的語言風格異軍突起,他們的詩作多被收錄在《現代詩》復刊以及《曼陀羅》詩雜誌,強烈的劇場式對白和後現代風格,夏宇和羅智成,是我心目中最具代表的中生代詩人。
隨著民歌運動逐漸沒落,商業化的流行歌曲開始蓬勃發展,一九九零至千禧年之前,現代詩集銷售不佳,市場反應萎縮,現代詩開始遠離了群眾,出版商不願出版詩集,自印的詩集受限於通路,變成在少數人之間流傳的讀物,也是收藏家津津樂道的絕版逸品。
這個時候,網路悄悄興起「電子布告欄系統」也就是 BBS 扮演了類似今日「臉書」的角色(語出陳昱成)
一九九七年,是家用網路網路普及的一年,那年開始有「討論區」這種很陽春的介面,可以張貼詩文並在下方進行回應,開始出現很多的詩討論區,將之視為網路詩社群的開端也未嘗不可,一九九七年之前的BBS,有哪些詩社群我並不曉得,但是後來好幾所大學的BBS,都設有詩版自由張貼和討論,印象比較深刻的是詩人鯨向海,他在「田寮別業」、「山抹微雲」都設有個人專版,用鍵盤寫詩發表在網路上,成為詩創作者的常態。
沒有了編輯的把關,文字可以很輕易地在網路上發表,作家還可以與素未謀面的「粉絲」直接互動。這個新興媒體不僅改變了文學的書寫、發表及傳播模式,也帶來了新一波的文學革命,其低成本與流傳便捷的特性,成為孕育作家的新園地。(摘自陳昱成/當我們上網寫詩 鯨向海具典型意義一文)
一九九七年,喜菡文學網、楓情萬種討論區、雙子星人文詩刊討論區,是比較熱絡的詩發表網站,那時候如果想看實體的詩雜誌,會關注的有《創世紀》、《雙子星人文詩刊》、《笠詩刊》,
一九九五至一九九七的校園詩復興和網路詩刊,就成了這個時期觀察的重點刊物,像是楊宗翰等六人創辦的《植物園詩學季刊》、楊平主編《雙子星人文詩刊》、高世澤創辦的《晨曦》網路詩刊,後由代橘接手主編,以及須文蔚接手主編的《創世紀》詩刊,以及須文蔚後來籌備「詩路」網站,運用電子報系統發行「每日一詩」有點像今天的「晚安詩」的角色,篩選一些值得推薦給讀者的青年詩人(大多以網路為主)的作品,有時候也會介紹一些中生代詩人的作品,須文蔚說《詩路》的成立宗旨在於結合既有現代詩發行刊物,進行網路的文學傳播,而詩路設置的「塗鴉牆」幾乎是認識新銳詩人的重要管道之一。
同時期 BBS 的詩創作發表和討論方興未艾。2000年明日報個人新聞台的成立,和詩路的「每日一詩」成為孕育當時新銳詩人的主要管道,以鯨向海為首的網路詩社群「我們這群詩妖」和後起的「我們隱匿的馬戲班」皆為明日報逗陣新聞網,將網路草創期的詩文學風潮推到最高點,詩人和評論者楊佳嫻,也同時跨足 BBS 詩版和個人新聞台(已具備網誌和部落格的雛形),當時大家想要討論熱門話題,或是聽文學界的詩壇的八卦,都會去「偷鯨向海的賊」和「女鯨學園」聚集,當然,鯨向海和楊佳嫻也成為極為活躍,崛起於網路世代的代表人物。
曇花一現,只出版了二期,由插畫家可樂王和詩人木焱主編的《壹詩歌》為網路草創期的現代詩,留存了一些可資參考的線索,是值得珍藏的史料,這本詩選集是由寶瓶文化出版。
2008年,鴻鴻創辦《衛生紙詩刊》接受了《誠品好讀》雜誌以及大陸的文學及出版雜誌專訪,開啟「社會詩」這個值得關注的文類,到了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社會詩與公民意識已然成熟,《衛生紙詩刊》的階段性任務也接近尾聲,2016年十月底,《衛生紙詩刊》出版最後一期,並宣布停刊。欲觀察當代詩與社會運動的脈絡和關聯性,我覺得《衛生紙詩刊》是相當重要的指標刊物。
2009-2011 年,在網路醞釀許久的詩創作,在個人詩集的出版,達到過去十年以來不曾有過的高峰,楊宗翰在聯合文學的年度文學觀察報告中,有點出此一現象。那時候,臉書開始成為社群平台的主流,當時,我正在經營類似「文化沙龍」型態的獨立書店「布拉格書店」恭逢其盛,舉辦了多場的詩文學講座和研討活動,逗點文創結社的「詩‧三連發」活動,為接下來的詩文學盛世開了第一槍,那時的詩集發表多在「有河Book」、「小小書房」、「布拉格書店」舉辦。
「七年級」這個文學世代開始活躍,風球詩社成立了,並且出版《風球詩刊》,我記得《好燙詩刊》也是在這時候發行,而自殺的詩人葉青,在2011年8月前後出版了二本她的遺作《雨水直接打進眼睛》、《下輩子更加決定》成為長銷不墜的詩集。
許多現在臉書上評論或針對詩文學進行論戰的創作者,大多和風球詩社、逗點文創結社或其周邊社交活動有所關聯,好幾所大學校園詩社的詩長、主編、活躍的中堅分子,現在依然持續熱情的從事創作或研究,成為學校裡的教師或是出版圈、傳媒界活動。
詩人很難成為一個職業,所以絕大部分的詩人必須去找份工作,教師、公務員、文化界、傳媒、出版,幾乎都有詩人的蹤跡,他們臥虎藏龍,為了現實的生活,必須找到可以支持自己創作的長期飯票,這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也開了書店來養活我自己和六隻貓。
2013年,獨立書店成為文創風潮的一個新的流行現象,同時在批踢踢詩版發表作品也經營網誌和臉書的詩人任明信在同年八月於黑眼睛文化出版第一本詩集《你沒有更好的命運》大概是從這個時候開始。
曾在《衛生紙詩刊》發表過作品的詩人以及在批踢踢 BBS 詩版活躍的詩人,成為 2013年以後,個人詩集出版和獨立出版自印詩集的核心人物,他們的作品也經常被「晚安詩」選摘,於詩愛好者與創作者之間的網絡流傳。
2008-2018 這十年算是網路成熟期,而 2013-2018 則是現代詩透過網路社群快速散播的爆發期,觀察的重點有獨立書店文創風潮、批踢踢詩版的推文、獨立出版的興盛,尤其是鴻鴻創立的黑眼睛文化和陳夏民的逗點文創結社,不斷支持新銳詩人出版他們的第一本詩集,最引人注目,獨立出版在台北國際書展成為新的焦點,也改變了並刷新年輕讀者對於閱讀和出版品的想像,而這些事情都發生在這十年之間。
2013年,我在桃園開了荒野夢二書店,隔年春天,嘗試推出現代詩為主題的選書,葉青詩集、任明信詩集,都銷售了百本以上,我逐漸開始關注剛出版詩集的一些青年詩人,接著潘柏霖、徐珮芬、宋尚緯、蔡仁偉、楚影、陳繁齊、追奇,這些同時跨足 BBS 詩版和臉書的創作者,成為真正的新面孔,這些詩人的作品集,銷售金額大概占我們書店一年十二個月,將近一個月的營收以上,只要是舉辦詩集分享會,或是在臉書推出詩集的行銷方案,都受到年輕讀者(多半是高中生和大學生)乃至30世代上班小資族,這兩類文青讀者的歡迎。
隨之而來的臉書語錄風潮,「晚安詩」也成為臉書上分享現代詩的主要訊息管道,加以手寫字風潮和鋼筆熱、IG成為年輕網路使用者的主要分享平台,曬自己喜歡的「晚安詩」,剛買到的詩集、獨立出版品、手抄自己喜歡的詩,成為文青們社交的一種方式。我在想如何替讀者篩選詩集的時候,所關注的訊息也大致以「晚安詩」和「IG」分享的詩人為主,儼然它已經成為主流了,而這些詩的流行現象,和漸趨普及的大眾閱讀,讓網路出現以前原本掌握詩壇或文壇話語權的前輩詩人和評論者感到相當不安,主要原因是傳播方式多元,當代語境的變化以及美學風格丕變,這很有可能是五四時期以來,第三次的白話文運動,而往往文學運動的肇始,都是由詩社群的創作活動有關,詩是日常語言的精緻化,或者是反映當代心靈和社會現象的一種獨特的文本。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的獨立音樂在這十年間躍升為主流,幾乎所有的創作者不光是詩人,都在聽獨立音樂,而中國大陸的新民謠流行音樂,像是宋冬野、堯十三、馬頔、程璧、萬能青年旅店、新褲子、陳粒、房東的貓、謝春花,這些歌曲,也影響了台灣這邊的新銳詩人創作,這也是值得關注的現象之一,你可以從現代詩集裡的標題或詩句,找到一些線索和關鍵字,帶著流行歌曲影響的痕跡,反之,有些受歡迎的詩人作品,也慢慢和獨立歌手合作,譜成曲,讓詩可以被唱出來,成為繼周杰倫、蘇打綠之後,可以被期待的流行音樂發展趨勢。
今天之所以會為了詩掀起論戰,必然是基於詩的信仰使然,現代詩和宗教很像,每個人對於現代詩的看法都莫衷一是,每個人都自己的詩文學觀和自己對於創作的要求和想像,為什麼詩的討論總是像宗教戰爭,因為每個讀者和創作者,都在捍衛自己的幻想朋友(美學觀、經典的想像)不能被對方欺負,所以詩的論戰,總是可以愈演愈烈,各說各話。
當然瞭解網路詩創作生態和習於這樣傳播方式的文青讀者,對於「晚安詩」躺著也中槍,感到惋惜和不值,但實際上它突顯了幾件事,有些人對於詩的想像不足,有些人不知道詩的美學與承載的意義性已發生根本的質變,再來「晚安詩」不是文學團體,只是個人品味的分享,卻成為實體出版的詩集在出版市場上推波助瀾的主力,這是數位時代的力量,也是大眾閱讀呈現心靈渴求的一種表徵,短而精準的文字,為許多人獲得心情上的抒發,內在探索與現代詩合流,已經是無可避免的發展方向,「晚安詩」的個人品味,不知不覺累積了一批忠實讀者,也讓這個臉書專頁成為新的守門人,發揮如同媒體一般的影像力(你也可以將它視為自媒體)這大大地撼動了傳統讀者的世俗觀念,也引發新舊世代之間的美學差異、衝突與焦慮。
我個人覺得這是好的,現代詩這個文類,不管是以怎樣的途徑被看見,它總是好的,反應在市場銷售上,詩集賣得好,也不比一本《情緒勒索》、《被討厭的勇氣》來得暢銷,但它可以證明一件事,我們所使用的華文,這個語言確實是與時俱進,撇開中國大陸的新詩發展不談,台灣的文學語言,是因為有了現代詩的發展,不斷充滿活力,流行歌詞、廣告文案、藝術創作、舞台表演,都經常要從詩集汲取靈感,就像詩人夏宇曾說:「好的詩創作,是要走在語言前面」。
以上是關於「晚安詩現象」給我的一些聯想。
如果現在是詩的文藝復興,那我會覺得活在當下是幸福的。
銀色快手 2018.06.16 AM 09:42 筆於桃園自宅
若是明仔載歌詞翻譯 在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詩人很難成為一個職業,所以絕大部分的詩人必須去找份工作,教師、公務員、文化界、傳媒、出版,幾乎都有詩人的蹤跡,他們臥虎藏龍,為了現實的生活,必須找到可以支持自己創作的長期飯票,這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也開了書店來養活我自己和六隻貓。
——關於「晚安詩現象」的一些聯想
「晚安詩現象」的一些聯想 文 / 銀色快手
據說這次的戰火是從廖偉棠這篇文章開始的
6/9 「文藝復興」的背後是詩的馴化
https://tinyurl.com/ycgfkdof
那時候我還陷在翻譯的水深火熱之中,所以沒有很仔細的去爬梳其他創作者或評論者,以及文學圈的意見領袖是如何討論或批評的,在此僅抒發一點點淺見和觀察,雖然不完全是懶人包,看看倒也無妨。
若不站在評論的角度,能不能直觀的去看待發生在數位時代網路社群平台上的一個「晚安詩現象」,或許身在浪潮裡,不管是讀者或是創作者,都能更清楚的看見,當代文學和大眾文化之間彼此碰撞的火花,以及「詩」這個文體未來可能的一些走向。
稍早之前,遠見有篇文章,也讓創作者和詩壇前輩很有意見,是記者蕭歆諺寫的一則報導
6/6 台灣現代詩迎來「文藝復興」時代
https://tinyurl.com/y9mnknnr
這篇文章有好多關鍵字,像是新生代、新面孔、文藝復興、晚安詩,可以讓我們粗略的瞭解,媒體的操作方向,以及一些(其實)潛藏許久卻很少引爆的思考點,比方說副標小字寫著「昔日的票房毒藥竟然在網路爆紅」用白話的口語來理解就是,以前在市場上賣不好的詩集,現在竟然在網路上掀起流行,有些年輕詩人等同於詩壇/文學圈的網紅/人氣偶像,所以說在台灣的現代詩迎來了盛世(結論)。
上面這段話若是在尾巴加上句點,表示結論是給予現代詩的流行現象正面的肯定,但若是加上問號,就是對於這種存在於大眾讀者(表面上)的流行現象,抱持著質疑或否定的態度,這二者的立場和價值觀差異,使得雙方無法產生有效的對話以及更多的對話空間,促使當代文學能有更新的變革,更多元的美學觀,變成各說各話,各自表述。
重點來了,報導寫道:「專門貼詩作的臉書粉絲專頁「晚安詩」就吸引34.7萬人按讚,每則po文按讚數動輒破千。」既是詩人也是出版總編輯的李進文指出,伴隨社群媒體興起,文學世界的版圖正在變化,推翻世俗的觀念。
我想這裡所謂的世俗的觀念,其實指的是以「臉書」社群興起為分水嶺,現代詩創作確實與過去有所不同,「臉書」為代表的網路成熟期(2009-2018)以及以家用網路網路普及的網路草創期(1997-2003)我會從這兩個階段進行重點式的觀察。
確實,數位時代的創作環境和沒有網路以前的「傳統」時代是大大的不同,作為一個網路草創期的創作者,個人認為最值得觀察的三個重點如下:
(一)書寫工具與閱讀經驗的改變
(二)當代語境的滲透與衍異
(三)文學傳播的社交性
我們應該先來瞭解「傳統」的定義是什麼?
在沒有網路的時代,所謂的台灣現代詩社群,通常是以一九四九作為一個觀察的起點,以前日治時期的風車詩社什麼的都不算噢,當時二戰結束了,台灣也結束了日本殖民時期,國民政府來到台灣,有一群從軍背景的外省人,在華文思維底下開始了文學雜誌和報紙副刊的編輯,這些守門人之中,多數都是詩人,少數是散文家和小說家。
一九五三年二月,詩人紀弦首先創辦了《現代詩》季刊,並很快集聚了一批現代詩作者,這是台灣現代派文學發端的重要標誌。一九五三年六月《藍星》創刊,一九五四年三月,藍星詩社成立,同一年十月,創世紀詩社在高雄左營成立,創辦人為現代詩詩人洛夫、張默和瘂弦,並出版《創世紀》詩刊。這些前行代的詩人,以現代派、現代主義作為引領詩潮流的典範,如今他們的年紀大多在七十多歲至九十歲之間。
現代詩、藍星和創世紀,三個詩社(文學團體)推動了一九四九以後,台灣現代詩的發展,到了一九七零年代,笠詩刊是比較晚成立,屬於本土派的詩社群。一九七零年代是文學團體和詩社第一波風起雲湧的時代,台美斷交之後,學生意識到我們應該唱自己的歌,而有了民歌運動,它直接或間接促使了現代詩創作的繁花盛景,也孕育了一九八零年代,遍地開花的大學校園詩社的風潮。所謂的中生代詩人,幾乎都在這個時期開始活躍。
一九八零年代具指標性的詩刊,有黃智溶、胡仲權、許悔之、林燿德、羅任玲等人創辦的《象群》;張國治主編的《新陸現代詩誌》;李秋萍、陳浩、顏艾琳等人主編的《薪火》詩刊,以及《曼陀羅》詩雜誌創刊,由《南方》和《象群》兩詩刊改組合並而成,採季刊發行,製作非常精美,只發行十期。這時候鴻鴻主編的《現代詩》復刊,也相當具有代表性。傳奇詩人夏宇和華麗派詩人羅智成,以創新的語言風格異軍突起,他們的詩作多被收錄在《現代詩》復刊以及《曼陀羅》詩雜誌,強烈的劇場式對白和後現代風格,夏宇和羅智成,是我心目中最具代表的中生代詩人。
隨著民歌運動逐漸沒落,商業化的流行歌曲開始蓬勃發展,一九九零至千禧年之前,現代詩集銷售不佳,市場反應萎縮,現代詩開始遠離了群眾,出版商不願出版詩集,自印的詩集受限於通路,變成在少數人之間流傳的讀物,也是收藏家津津樂道的絕版逸品。
這個時候,網路悄悄興起「電子布告欄系統」也就是 BBS 扮演了類似今日「臉書」的角色(語出陳昱成)
一九九七年,是家用網路網路普及的一年,那年開始有「討論區」這種很陽春的介面,可以張貼詩文並在下方進行回應,開始出現很多的詩討論區,將之視為網路詩社群的開端也未嘗不可,一九九七年之前的BBS,有哪些詩社群我並不曉得,但是後來好幾所大學的BBS,都設有詩版自由張貼和討論,印象比較深刻的是詩人鯨向海,他在「田寮別業」、「山抹微雲」都設有個人專版,用鍵盤寫詩發表在網路上,成為詩創作者的常態。
沒有了編輯的把關,文字可以很輕易地在網路上發表,作家還可以與素未謀面的「粉絲」直接互動。這個新興媒體不僅改變了文學的書寫、發表及傳播模式,也帶來了新一波的文學革命,其低成本與流傳便捷的特性,成為孕育作家的新園地。(摘自陳昱成/當我們上網寫詩 鯨向海具典型意義一文)
一九九七年,喜菡文學網、楓情萬種討論區、雙子星人文詩刊討論區,是比較熱絡的詩發表網站,那時候如果想看實體的詩雜誌,會關注的有《創世紀》、《雙子星人文詩刊》、《笠詩刊》,
一九九五至一九九七的校園詩復興和網路詩刊,就成了這個時期觀察的重點刊物,像是楊宗翰等六人創辦的《植物園詩學季刊》、楊平主編《雙子星人文詩刊》、高世澤創辦的《晨曦》網路詩刊,後由代橘接手主編,以及須文蔚接手主編的《創世紀》詩刊,以及須文蔚後來籌備「詩路」網站,運用電子報系統發行「每日一詩」有點像今天的「晚安詩」的角色,篩選一些值得推薦給讀者的青年詩人(大多以網路為主)的作品,有時候也會介紹一些中生代詩人的作品,須文蔚說《詩路》的成立宗旨在於結合既有現代詩發行刊物,進行網路的文學傳播,而詩路設置的「塗鴉牆」幾乎是認識新銳詩人的重要管道之一。
同時期 BBS 的詩創作發表和討論方興未艾。2000年明日報個人新聞台的成立,和詩路的「每日一詩」成為孕育當時新銳詩人的主要管道,以鯨向海為首的網路詩社群「我們這群詩妖」和後起的「我們隱匿的馬戲班」皆為明日報逗陣新聞網,將網路草創期的詩文學風潮推到最高點,詩人和評論者楊佳嫻,也同時跨足 BBS 詩版和個人新聞台(已具備網誌和部落格的雛形),當時大家想要討論熱門話題,或是聽文學界的詩壇的八卦,都會去「偷鯨向海的賊」和「女鯨學園」聚集,當然,鯨向海和楊佳嫻也成為極為活躍,崛起於網路世代的代表人物。
曇花一現,只出版了二期,由插畫家可樂王和詩人木焱主編的《壹詩歌》為網路草創期的現代詩,留存了一些可資參考的線索,是值得珍藏的史料,這本詩選集是由寶瓶文化出版。
2008年,鴻鴻創辦《衛生紙詩刊》接受了《誠品好讀》雜誌以及大陸的文學及出版雜誌專訪,開啟「社會詩」這個值得關注的文類,到了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社會詩與公民意識已然成熟,《衛生紙詩刊》的階段性任務也接近尾聲,2016年十月底,《衛生紙詩刊》出版最後一期,並宣布停刊。欲觀察當代詩與社會運動的脈絡和關聯性,我覺得《衛生紙詩刊》是相當重要的指標刊物。
2009-2011 年,在網路醞釀許久的詩創作,在個人詩集的出版,達到過去十年以來不曾有過的高峰,楊宗翰在聯合文學的年度文學觀察報告中,有點出此一現象。那時候,臉書開始成為社群平台的主流,當時,我正在經營類似「文化沙龍」型態的獨立書店「布拉格書店」恭逢其盛,舉辦了多場的詩文學講座和研討活動,逗點文創結社的「詩‧三連發」活動,為接下來的詩文學盛世開了第一槍,那時的詩集發表多在「有河Book」、「小小書房」、「布拉格書店」舉辦。
「七年級」這個文學世代開始活躍,風球詩社成立了,並且出版《風球詩刊》,我記得《好燙詩刊》也是在這時候發行,而自殺的詩人葉青,在2011年8月前後出版了二本她的遺作《雨水直接打進眼睛》、《下輩子更加決定》成為長銷不墜的詩集。
許多現在臉書上評論或針對詩文學進行論戰的創作者,大多和風球詩社、逗點文創結社或其周邊社交活動有所關聯,好幾所大學校園詩社的詩長、主編、活躍的中堅分子,現在依然持續熱情的從事創作或研究,成為學校裡的教師或是出版圈、傳媒界活動。
詩人很難成為一個職業,所以絕大部分的詩人必須去找份工作,教師、公務員、文化界、傳媒、出版,幾乎都有詩人的蹤跡,他們臥虎藏龍,為了現實的生活,必須找到可以支持自己創作的長期飯票,這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也開了書店來養活我自己和六隻貓。
2013年,獨立書店成為文創風潮的一個新的流行現象,同時在批踢踢詩版發表作品也經營網誌和臉書的詩人任明信在同年八月於黑眼睛文化出版第一本詩集《你沒有更好的命運》大概是從這個時候開始。
曾在《衛生紙詩刊》發表過作品的詩人以及在批踢踢 BBS 詩版活躍的詩人,成為 2013年以後,個人詩集出版和獨立出版自印詩集的核心人物,他們的作品也經常被「晚安詩」選摘,於詩愛好者與創作者之間的網絡流傳。
2008-2018 這十年算是網路成熟期,而 2013-2018 則是現代詩透過網路社群快速散播的爆發期,觀察的重點有獨立書店文創風潮、批踢踢詩版的推文、獨立出版的興盛,尤其是鴻鴻創立的黑眼睛文化和陳夏民的逗點文創結社,不斷支持新銳詩人出版他們的第一本詩集,最引人注目,獨立出版在台北國際書展成為新的焦點,也改變了並刷新年輕讀者對於閱讀和出版品的想像,而這些事情都發生在這十年之間。
2013年,我在桃園開了荒野夢二書店,隔年春天,嘗試推出現代詩為主題的選書,葉青詩集、任明信詩集,都銷售了百本以上,我逐漸開始關注剛出版詩集的一些青年詩人,接著潘柏霖、徐珮芬、宋尚緯、蔡仁偉、楚影、陳繁齊、追奇,這些同時跨足 BBS 詩版和臉書的創作者,成為真正的新面孔,這些詩人的作品集,銷售金額大概占我們書店一年十二個月,將近一個月的營收以上,只要是舉辦詩集分享會,或是在臉書推出詩集的行銷方案,都受到年輕讀者(多半是高中生和大學生)乃至30世代上班小資族,這兩類文青讀者的歡迎。
隨之而來的臉書語錄風潮,「晚安詩」也成為臉書上分享現代詩的主要訊息管道,加以手寫字風潮和鋼筆熱、IG成為年輕網路使用者的主要分享平台,曬自己喜歡的「晚安詩」,剛買到的詩集、獨立出版品、手抄自己喜歡的詩,成為文青們社交的一種方式。我在想如何替讀者篩選詩集的時候,所關注的訊息也大致以「晚安詩」和「IG」分享的詩人為主,儼然它已經成為主流了,而這些詩的流行現象,和漸趨普及的大眾閱讀,讓網路出現以前原本掌握詩壇或文壇話語權的前輩詩人和評論者感到相當不安,主要原因是傳播方式多元,當代語境的變化以及美學風格丕變,這很有可能是五四時期以來,第三次的白話文運動,而往往文學運動的肇始,都是由詩社群的創作活動有關,詩是日常語言的精緻化,或者是反映當代心靈和社會現象的一種獨特的文本。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的獨立音樂在這十年間躍升為主流,幾乎所有的創作者不光是詩人,都在聽獨立音樂,而中國大陸的新民謠流行音樂,像是宋冬野、堯十三、馬頔、程璧、萬能青年旅店、新褲子、陳粒、房東的貓、謝春花,這些歌曲,也影響了台灣這邊的新銳詩人創作,這也是值得關注的現象之一,你可以從現代詩集裡的標題或詩句,找到一些線索和關鍵字,帶著流行歌曲影響的痕跡,反之,有些受歡迎的詩人作品,也慢慢和獨立歌手合作,譜成曲,讓詩可以被唱出來,成為繼周杰倫、蘇打綠之後,可以被期待的流行音樂發展趨勢。
今天之所以會為了詩掀起論戰,必然是基於詩的信仰使然,現代詩和宗教很像,每個人對於現代詩的看法都莫衷一是,每個人都自己的詩文學觀和自己對於創作的要求和想像,為什麼詩的討論總是像宗教戰爭,因為每個讀者和創作者,都在捍衛自己的幻想朋友(美學觀、經典的想像)不能被對方欺負,所以詩的論戰,總是可以愈演愈烈,各說各話。
當然瞭解網路詩創作生態和習於這樣傳播方式的文青讀者,對於「晚安詩」躺著也中槍,感到惋惜和不值,但實際上它突顯了幾件事,有些人對於詩的想像不足,有些人不知道詩的美學與承載的意義性已發生根本的質變,再來「晚安詩」不是文學團體,只是個人品味的分享,卻成為實體出版的詩集在出版市場上推波助瀾的主力,這是數位時代的力量,也是大眾閱讀呈現心靈渴求的一種表徵,短而精準的文字,為許多人獲得心情上的抒發,內在探索與現代詩合流,已經是無可避免的發展方向,「晚安詩」的個人品味,不知不覺累積了一批忠實讀者,也讓這個臉書專頁成為新的守門人,發揮如同媒體一般的影像力(你也可以將它視為自媒體)這大大地撼動了傳統讀者的世俗觀念,也引發新舊世代之間的美學差異、衝突與焦慮。
我個人覺得這是好的,現代詩這個文類,不管是以怎樣的途徑被看見,它總是好的,反應在市場銷售上,詩集賣得好,也不比一本《情緒勒索》、《被討厭的勇氣》來得暢銷,但它可以證明一件事,我們所使用的華文,這個語言確實是與時俱進,撇開中國大陸的新詩發展不談,台灣的文學語言,是因為有了現代詩的發展,不斷充滿活力,流行歌詞、廣告文案、藝術創作、舞台表演,都經常要從詩集汲取靈感,就像詩人夏宇曾說:「好的詩創作,是要走在語言前面」。
以上是關於「晚安詩現象」給我的一些聯想。
如果現在是詩的文藝復興,那我會覺得活在當下是幸福的。
銀色快手 2018.06.16 AM 09:42 筆於桃園自宅
若是明仔載歌詞翻譯 在 曹雅雯feat. ?te 壞特- 若是明仔載... - Archer Music Studio 的推薦與評價
te聲線也太誘人另外不得不說這首雖然編曲跳脫了傳統台語歌的樣貌, 可是詞曲的咬合整個很對我的胃口!!! 不用看歌詞也能很清楚知道他們在唱什麼,整的 ... ... <看更多>
若是明仔載歌詞翻譯 在 若是明仔載(feat. ?te 壞特)-歌詞 :: 藥局地圖 的推薦與評價
藥局地圖,... 敲電話予我若是明仔載明仔載若是明仔載明仔載若是明仔載我已經慣勢上班上到三更半暝一個人騎摩托車食路邊擔一箍兩箍零星仔勤勤儉儉愛面子無愛乎人知影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