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來去衛武營吧,10/02衛武營的音樂盛會: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
今晚是中秋夜,想必很多人此刻都是跟親友團聚,歡樂滿堂。台灣史上最傑出的音樂家蕭泰然老師當年因為家庭變故遠走美國,每到中秋倍思親,為抒發強烈的思鄉情緒創作了《出外人》、《游子回鄉》等歌曲。前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學院院長蔡永文教授說:「蕭泰然老師曾經吿訴我,他在美國剛完成《出外人》這首歌的時候,朋友來接他外出,在車裡,大夥兒與蕭老師一起視譜合唱;結果大家邊唱邊哭,連駕駛都無法開車,只好暫時把車開到路邊,等哭聲停止擦乾眼淚,再繼續開車前行。」
#無數海外黑名單中秋回不了家
蕭泰然老師自己回憶《出外人》在美國首演時根本唱不下去,因為聽眾席上有很多不能回國的黑名單,台上台下哭成一團,蕭老師沒辦法指揮,只好把眼睛閉起來,才完成那場首演。
1979年美麗島事件發生在蕭泰然的故鄉高雄,他痛心之餘寫了《歌聲透監牢》。人在美國心繫台灣的蕭泰然,看見自己的同胞無懼極權壓迫、愈戰愈勇,爭取解除戒嚴,要求總統直選!那段時間他發表了《嘸通嫌臺灣》、《番薯不驚落土爛》等激勵人心的歌曲,越洋表達他對島內民主運動的支持。
之後,蕭泰然看見新聞中,面對武裝鎮暴部隊的群衆在街頭唱著《雨夜花》、《補破網》的畫面,深受觸動,他跟摯友許丕龍商量:「街頭運動需要活潑有力、鼓舞士氣的進行曲,不可讓他們再唱哭調仔苦命歌。」後來許丕龍寫好歌詞交給蕭泰然,不久兩人就合力發表了《出頭天進行曲》。
「咱要出頭天!咱要出頭天!有一日要出頭天!四百年來外邦統治,獨裁專制無公義,民主先賢犧牲打拼,自由國家今建立!」因為這首《出頭天進行曲》,蕭泰然被國民黨政府以「涉嫌鼓動民主運動」列為黑名單,長達18年,無法回國。
#台灣愛國作曲家
返鄉受挫的蕭泰然只好寄情於最愛的音樂,他再度回到學校進修,只花了一年就成功取得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音樂研究所作曲碩士。在指導教授Dr. B. K. Kim鼓勵之下,蕭泰然將台灣民謠融入西方古典、浪漫、印象及現代音樂創作技巧,矢志將「台灣的新音樂」帶上國際舞台。
滯美期間,蕭泰然創作出多首享譽國際的協奏曲、合唱曲與大型管弦樂曲。大量融入台灣元素的創作,連美國人聼到蕭泰然譜寫的台派國歌《台灣翠青》,也情不自禁地流淚:「我不懂台灣歷史,但音樂真的太美了!感動我心!」
蕭泰然老師認為音樂不應曲高和寡,即使編制、曲式再龐大,他都會巧妙注入台灣民謠的特徵,讓聽眾聽到熟悉的曲調,消弭古典樂與普羅大眾的鴻溝與距離。他以二二八事件為背景創作的台灣史詩《一九四七序曲》,一開始以波濤洶湧的銅管樂器齊鳴,將台灣四百年來陸續受到外來威權統治的人民為追尋自由、民主的渴望釋放無遺。接著蕭泰然巧妙地融入台灣民謠《戀歌》描述人民陶醉在一片平和安詳的生活中;最後出現《一隻鳥仔哭啾啾》的民謠片段,訴說二二八受難者家破人亡的悲情。
《一九四七序曲》合唱部分歌詞,蕭泰然老師採用了詩人李敏勇的「愛與希望」以及鄭兒玉牧師的「台灣翠青」,把台灣人過去受苦害的淚水與對未來的夢用音符編織在一起,要告訴台灣世世代代的子孫,對1947的228歷史悲劇應以愛包容,但不能把這段歷史遺忘。
#用生命譜寫的交響史詩
蕭泰然老師在創作《一九四七序曲》期間曾因心臟大動脈血管瘤破裂,一度生命垂危,被美國醫師宣判放棄治療,在美親友請託日籍心臟權威橫山醫師冒險動刀才救回一命!奇蹟式痊癒之後,蕭泰然老師終於在1994年完成《一九四七序曲》。
蕭泰然老師用生命譜寫、載譽國際的《一九四七序曲》於1995年回到台灣公演,卻沒有受到祖國熱烈的歡迎。因為合唱中的歌詞提及「建國」、「獨立」,讓許多原先參與演出的人退縮,連指揮也推辭演出,最後才由蕭泰然老師親自上台指揮,順利開演!
蕭泰然竭盡畢生精力寫出故鄉的歌、土地的故事,其輝煌的音樂成就,使他獲致斐然的國際聲望,獲獎無數,被譽為「台灣的拉赫曼尼諾夫」!蕭泰然老師的作品每每在國際演出總是滿場轟動,閉幕的鼓掌安可聲幾乎半小時從不間斷。這次為紀念蕭泰然逝世五周年在高雄舉辦的《我們的土地.高雄的歌》蕭泰然紀念音樂會,幾乎沒有媒體報導,共同主辦單位之一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官方臉書於活動開始前一周只發過一篇專文介紹,直到演出前一天的此刻(10/1晚上8:40)甚至連幾點入場?如何登記防疫實名制?都沒有任何說明。(為了寫這篇文章我已經在網路上找了好幾天資訊,遍尋不著,只好於今天下午打電話到衛武營詢問才知道明天音樂會是下午四點開放入場,防疫實名制是入口現場填寫「紙本」,真的好難想像上千人要同時入場填寫紙本防疫實名制的畫面)
一代音樂大師蕭泰然,一生鞠躬盡瘁,用生命譜寫出台灣首席非官方國歌《台灣翠青》、從鬼門關走一回後才完成的二二八音樂史詩《一九四七序曲》,不應該得到這樣的對待!#以上言論僅代表個人立場
#媒體不報我們自己報
明天10/2(五)是中秋連假月亮最圓的一夜,邀請全國的辣台派朋友一起到高雄衛武營「戶外廣場」,聆聽由2019年「布拉姆斯國際合唱音樂節暨合唱比賽」勇奪聖樂組、民謠組及兒童組三金的「屏東希望兒童合唱團」演唱蕭泰然老師的《歡迎佳賓》、《至好朋友就是耶穌》、《玉山頌》、《嘸通嫌台灣》。
地主高雄隊一定要全面啟動,傾巢而出,以最熱情的支持我們高雄的驕傲-蕭泰然老師!
#全國獨家 #免費入場 #歡迎分享
【《我們的土地.高雄的歌》蕭泰然紀念音樂會】
時間:10/02 (五)下午5:00-7:00,下午4點開放入場
地點: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戶外劇場」/高雄捷運橘線「衛武營站」6號出口,「戶外廣場」就在6號出口面對衛武營主體建築的正後方(出捷運站後請往衛武營主體建築的右邊走;不要往左走靠大馬路側,會繞遠路)
#入場時需一人代表填寫防疫實名制姓名電話
#現場是階梯式廣場沒有提供座椅
#若長輩不耐久坐可攜帶薄軟墊增加舒適度
#建議準備輕食提早入場在夕陽中野餐
《演出曲目》
歡迎佳賓
至好朋友就是耶穌
出外人
點心擔
白話字三字經
遊子回鄉
思親吟
和平的使者
愛與希望
傷痕之歌
永遠的故鄉
台灣是寶島
玉山頌
嘸通嫌台灣
《演出團隊》高雄室內合唱團(一、二團)、屏東希望兒童合唱團、高雄市文府國中女聲合唱團、屏中海洋男聲合唱團、國立中山大學音樂學系合唱團
#台灣最美的歌聲
「希望兒童合唱團」成員多數為屏東縣原鄉部落之高中、國中及國小學生。合唱團執行長蔡義方先生原是屏東縣瑪家鄉「佳義國小」教務主任,「佳義國小」一百多人的學生多是排灣族或是魯凱族。儘管小校地處偏遠、教育資源缺乏,學校不乏表現優異的學生。但,蔡義方卻發現有很多「佳義國小」畢業生升上國中後成績大幅滑落,心生惋惜之餘,想到成立「希望兒童合唱團」這個辦法,透過長期的陪伴與鼓勵,用歌唱喚回孩子的自信心。
然而,成軍初期,因為練習必須減少遊樂時間,孩子們總是興趣缺缺;尚不明白蔡義芳用意的家長們,也常常向他詢問:「練習合唱要幹嘛?」蔡義芳只好開車前往部落,苦口婆心跟家長解釋,把一個個落跑的團員載回學校練習,結束後再一個一個送回家。
負責訓練孩子合唱的音樂老師吳聖穎來自屏東三地門地磨兒部落:「一開始挑選團員時我們有甄選,但後來決定只要想來就可以來。」希望兒童合唱團創立目地是為了陪伴孩子,而非發展音樂專長。一般人認為原住民孩子都有歌唱天份,其實不然。有位小團員剛開始五音不全,但每一次練習都不缺席,等到上台比賽時,老師只好給他一個鈴鼓說:「你的任務就是鈴鼓拍三下。」後來同學都暱稱他為「拍三下」。吳聖穎老師將合唱團成員分成三部,從國小二年級到高中一年級,不同的音域,巧妙結合唱出和諧的歌聲。蔡義方大笑說:「就算五音中孩子只能唱出一音,五個孩子加起來就可以唱出五音,一樣的結果啦!」
本身是排灣族的吳聖穎老師坦言,接下合唱團指揮工作,初期並未想過將原民傳唱的古謠編入曲目,直到「希望兒童合唱團」參加鄉土歌謠比賽後,成績不如預期,才萌生將排灣族古謠唱法融入,發展出「古謠新唱」的演唱方式。一直默默無聞的「希望兒童合唱團」在2016年總統就職典禮領唱「最好聽的國歌」一炮而紅,就是吳聖穎將國歌融合排灣族古調創作而成。
#因為在小英就職典禮唱國歌被中國封殺
「希望兒童合唱團」獲獎無數:2017年「羅馬永恆音樂國際合唱節」金獎;「達文西音樂節」金獎、兒童組金獎、民謠組銀獎、最佳舞蹈獎與最佳女子獨唱獎;2019年「布拉姆斯國際合唱音樂節暨合唱比賽」聖樂組、民謠組及兒童組三金。
#希望兒童合唱團赴德國比賽感人影音記錄 https://bit.ly/3niAhCW
指揮吳聖穎老師曾說過2019年到德國比賽,最難唱的就是基督教的聖歌,因為發聲的方式和共鳴位置都要改變,對孩子來說非常辛苦。「希望兒童合唱團」將在明天的《蕭泰然紀念音樂會》演唱聖歌《至好朋友就是耶穌》,基督教朋友們千萬別錯過全世界最會演唱聖樂的「希望兒童合唱團」!
#台灣最美的建築 #衛武營
英國權威媒體《衛報》(The Guardian)「2019度假勝地熱門榜」,台灣因世界最大單一屋頂劇院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獲選為全球40個值得一遊的地區,與印度聖雄甘地故鄉古吉拉特邦、法國諾曼第、美國大峽谷國家公園、德國包浩斯設計學校等知名文化、歷史與自然景點一同獲選。
美國《時代》(TIME)雜誌「2019年世界最佳景點」,衛武營名列「最佳參訪景點」,是《時代》雜誌進行評選以來,第一次上榜的台灣建築。
蕭泰然紀念音樂會在衛武營的「戶外劇場」舉辦,以天空為幕,入座階梯式廣場除了聆聽「屏東希望合唱團」天籟童音演唱蕭泰然老師的磅礡大作,還可觀賞夕照千變萬化的大自然背景特效,開放式空間更能感受到微涼的秋風輕拂。無邊際的曲面線條與座席,打破一般演藝空間的設計,是讓眾人欣賞更多元性演出的非典型劇場空間。
#高雄小吃歡迎你
蕭泰然老師的作品除了氣勢磅礡的交響樂史詩,長期旅居美國思念台灣小吃的他也創作了《點心擔》 https://bit.ly/3lgD2D1 這樣的小品,建議外縣市的朋友們可以搭高鐵到高雄,再轉搭捷運至鹽埕區,在音樂會之前先享受蕭泰然老師《點心擔》歌詞裡的冬瓜茶與擔仔麵,吃飽喝足再搭捷運前往衛武營,在夕陽餘暉中細細品味一代音樂大師蕭泰然的作品。
#鹽埕八十年老店【鄭家切仔麵】
地址:高雄市鹽埕區新樂街201巷5號(高捷橘線鹽埕埔站3號出口步行5分鐘)
電話:07- 561 0706
營業時間:早上八點至下午三點
堅持不用美耐皿,店內食材都是當天清晨至市場選購,料理全部自製,連醬油膏都是自己煮,是我在高雄吃過最乾淨美味的小吃店!
必點菜單→ http://bit.ly/2OEPUTY
【天池冬瓜茶】
地址:高雄市鹽埕區新樂街113號(高捷橘線鹽埕埔站3號出口步行5分鐘)
電話:07-5517165
營業時間:9:30-21:30(週三定休)
採用本土新鮮冬瓜,清洗切片,加入砂糖,慢火細熬,耗時約12小時完成。不添加化學香料與防腐劑。
【洄游南方-陳主税作品展 暨 蕭泰然逝世五周年紀念特展 聯展】
時間│9/28-11/08 11:00 ~ 19:00
地點│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展覽廳」
#展出台灣只剩兩台的日治時期古董鋼琴
陳主稅與蕭泰然兩位高雄出身的音樂家,自青年便相遇相知、成為摯友,各奔東西後,便各自開創了截然不同的音樂生涯。他們的創作深刻地影響著臺灣樂壇,透過本展,觀眾不僅可以欣賞到音樂家珍貴的文物、書信、手稿,及樂譜,也得以一窺當年人文薈萃、繁花盛開的高雄。
#策展人精彩的圖文解說 https://bit.ly/2ESlwFu
【參考資料】
■蕭泰然/一九四七序曲、嘸通嫌台灣、福爾摩沙之聲 in 國家音樂廳
https://bit.ly/34v3lyz
■《點心擔》 詞曲:蕭泰然
https://bit.ly/3lgD2D1
想著楊桃湯~冬瓜茶,心涼脾肚開
若是Seven Up、Coca Cola,氣味天差地
想著楊桃湯冬瓜茶,來啊!飲一杯,擱一杯
臺北圓環仔,新竹貢丸,彰化肉圓仔,老鼠麵
臺中鵝仔肉,臺南擔仔麵,高雄海鮮,屏東碗粿
想著楊桃湯冬瓜茶,精神百倍好
若是Seven Up、Coca Cola,實在真正善
想著楊桃湯冬瓜茶,來啊!飲一杯,擱一杯
■《玉山頌》詞:李敏勇 / 曲:蕭泰然
https://bit.ly/3cKAOZt
遠遠看你是天;佇真高的所在。
徛佇山頂你是地;青翠樹林,綠色田園滿四界。
蝴蝶自由飛;日時白雲擁抱你。
蝴蝶自由飛;暗暝天星金熾熾。
啊!玉山!台灣美麗島,神聖的記號!
現實的你是父親;給我魂魄,給我意志佮勇氣。
夢中的你是母親;佇我心內給我愛。
走找自由路;行過悲情的過去。
走找自由路;殷望起造新世紀。
啊!玉山!台灣新國度,光榮的標記!
■《出外人》詞曲:蕭泰然1978
咱攏是出外人
從遠遠的台灣來
雖然我會講美國話
言語會通心未通
咱攏是出外人
在遠遠的台灣彼
有咱的朋友與親人
不時互相在思念
人人在講美國是天堂
使人真欣羨
若是問你講是怎樣
天堂不是在此。
#媒體不報我們自己報
#咱要出頭天
#台派朋友分享起來
「若是有一天台語歌詞」的推薦目錄:
- 關於若是有一天台語歌詞 在 音樂政治上班族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若是有一天台語歌詞 在 伍佰 Wu Bai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若是有一天台語歌詞 在 陳彥博 Tommy Che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若是有一天台語歌詞 在 台語歌真正正字歌詞網| 《出頭天》Tshut-thâu-thinn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若是有一天台語歌詞 在 若是有你佇我的生命譜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若是有一天台語歌詞 在 若是有你佇我的生命譜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若是有一天台語歌詞 在 台語歌若是有一天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FACEBOOK、PTT 的評價
- 關於若是有一天台語歌詞 在 台語歌若是有一天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FACEBOOK、PTT 的評價
- 關於若是有一天台語歌詞 在 台語歌若是有一天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FACEBOOK、PTT 的評價
若是有一天台語歌詞 在 伍佰 Wu Bai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以下文章由黑眼圈樂團-Black Band 撰寫,再次回味台北小巨蛋“透南風”的精彩!
#伍佰強烈著我們的感動
#台北小巨蛋是透南風三場中的最強_沒有之一
. .
「 謝謝你們跟我創造這個驚奇的夜晚,你們在哪裡,讓我看看…我們都在蹦孔裡」「 我寫過很多歌,超多,我唱的全部是我寫的,不是一半,是全部」「 聽到自己寫的情歌,眼淚會掉下來,那是宿命的解脫…聽到喊伍佰…是你看到了你自己」。
..
接近傍晚,任憑擦身走過一群群不認識三三兩兩,也不覺得孤單,每張臉孔背後同樣熱愛伍佰,心情上的開心事實上反緊緊貼住了什麼。
。。
超多人湧入,蓄勢爆發指數比前兩場強更多,大家都好有能量,不知道身上帶多少熱情,準備進到伍迷超大型同學會豪擲???與其說來看伍佰,更像伍佰音樂堅定意志本身,將大家從各地、各城市、各國度四面八方吸引過來,這比喻一點不誇張。
。。
有香港伍佰,天津伍佰、北京、上海伍佰粉全聚集台北小巨蛋。不蓋你,堪稱最震撼現場,小巨蛋的空氣在海風聲、昏黃樹影中,相當理想的吹個不停。
放眼望去滿坐畫面超級壯觀,是超級。大燈一暗,哇聲起,瞬間~~LED手燈黑暗中燈海一片,好魔幻喔這一刻。像按下開關切換器改變景色,全場溶化,眼巴巴期待即將打動我們內心的什麼的伍佰。
來不及搞清楚,熊熊燃燒開場,突然衝擊來襲。
。
我必須說,小巨蛋空間反饋超好,音響專業一流,強到聽歌當下的感受,碰、碰的具體撞到心臟跳動,與身體共嗚呼應性極佳,這是真的,從第一首到最後一首都是。
。。
舞台放射強度,我被燈光照到時,都是很抓狂的當下。呼喊、伍佰與china blue樂團,風風火火交雜滔天流動,從眼球視網膜開始滲入到身體細胞每個角落點的深處裡
。。
同樣【東石】開場,我這次盯住老大的腳下舞步,頗自得其樂韻味。就像大家覺得的,有些歌一開始還好,扯的是,後來反而很上癮,對我來說「東石」就這種典型。聽前兩場「東石」,這是第三次,背景節奏的強韌觸感,夠深刻流入腦海,確定是揮不掉了。
。。
【空襲警報】前奏沒下前噴射劃過的聲效,真的很棒。在壯麗千紅萬紫,紅色燈海中,撞見歷史的台灣過去生活態樣,唱著台語,存在違和的深度美,沒現場聽,不可能進到骨頭裡面去的啊。
。。。
我說【樓仔厝】,舞台燈仿復古不斷跑馬閃爍射向台下,懷舊感被現代手法,活生生重新演譯華麗回來,唱著唱著,跟「下港來的台北市」根本兄弟嘛,會分不清楚哪一首是哪一首,邊唱,心情對自己說話,說~~~啊~真的好懷念那這樣。(阮要來去士林夜市感受一下,聽說那裡東西實在有影有夠好吃…)。
。
哈,中場休息,大家亂叫開始,聽伍佰粉亂叫其實蠻過癮,有時偶爾亂叫,引來大家應和。這時,伍佰蹲下綁鞋帶,奇怪,綁鞋帶也這麼帥,傻眼,大概任何動作都值得尖叫吧,什麼都不管了的樣子。
。。
【斷腸詩】改編成華麗版,加入管樂手,比原來版本更感覺搖搖擺擺的厚度,不過還是很詩歌啊,一整個。邊唱覺得炎炎夏日金黃,沒目地茫然蝦皮,村莊趴趴走,有點無聊要去哪也搞不清,可能還會不小心掉下水溝之類的意境。
大家都會唱,坐我旁邊那個誰的情侶們唱很大聲,完全不管發生什麼事似的,啊,我唱到渴的要喝口水了,呼~~~。(照著南國的都市,照著流浪的男兒…)
。。
伍佰跳舞好好看喔,【愛你無目的】那裡,放掉吉他,只拿麥可風,擅自在萬人前跳起舞來,凌波般晃動著,最強的是,唱到最後一句,老大他竟然,他竟然…他竟然唱英文(哈~~),最後一句用英文唱出(love you no purpose),太有梗了吧,超好笑,全場反應就是激動。
。。。
緊接著,好看不得了的【放浪舞者】來啦。我得專注看舞者身形挪移,肢體流動飛舞,集體建構出來意象,不然太浪費。特別最後舞群一直不斷轉圈圈那一段,。不過,有個地方,一定要跟到,就是「扭軟的身體,剛強」這句,太厲害了這句,唱到拍打大腿才可以。定格,讀秒,再復活過來,也是一絕啊。
。。
一番旋律很甜的曲子過後,那首【共款的月娘】進入安靜,一種深深的安靜,木吉他鋼弦手觸感,讓人很好思念,搭上伍佰手中彈奏單音即興點綴在曲子裡,你的情緒會上來,一股思念遠方莫名的情緒延伸。
。。
也許是這一塊土地的眼淚與情懷感,所以【港都夜雨】才那麼容易去觸動到現場萬人,那句「寂寞眠」道盡多少心事重重。這首,全場跟唱到最後,很情深的跟唱,無論年輕人,還是有點年紀像我這種大叔的或者更大一點的超熟男女,都愛的很。
。。
然後呢,可愛【清風】就蹦出來,哈~~五分車崎崎扣扣,崎崎扣扣載著堆滿甘蔗,開過來,又開過去,回到古早人情味,厝邊頭尾常常大小事都會天下知的氛圍。
。。
今天【台灣製造】,是我看過最巨無霸伍式製造壯觀的一次。一樓的,二樓的,三樓的,還有包廂,伍佰粉被指揮下,接太好。超神的,我整個用力唱到變成HOLD不住咳嗽,身體快浮起來,瑣吶聲像鋒利刀刃冷冽,整顆心直接飛旋出去,怎麼還得了的痛痛快快~~~好聽,每一句都是。
。。
「DJ來了,全部站起來」這裡全身發熱,科幻感夠,電音伍佰「燒火」音效處理到超水準,哇~~~~。然而,然而
最誇張【樹枝孤鳥】衝了出來。聽了20年,不下幾百次有,每次聽到無論如何都有火山爆發感,配合卡車,全部站著喊呢,即使唱到快沒力,拼老命也唱到底,痛擊個五臟六腑…轟到炭火滿地不可,否則太對不起這豪邁壓軸場。
。。
現場真的火焰出來~哇~又是一波,不是別的,正是招牌曲【萬丈深坑】,啊哈,這是無可奈何之下爆出精采力道的一首,伍佰奔放野性,跳入深處更裡面的虛空,好過癮唱到這麼絕對,壓迫感超強,樂手們也一起「跳」。(嘜給我擋咧…乎我來…跳落去萬丈深坑…一片黑暗)
。
心理不平衡,總吊兒郎噹,好好【背叛】吧,越唱越飽足耶。唱完這首,伍佰脫掉大衣,哇聲四起,理由是全身溼,那個伍迷哇聲裡大概帶點支持與恩甘,覺得伍佰如此盡力,賣力,投入,無限盡情釋放自己出來…
。。
不是我唬爛,這次波浪舞,是看過以來最伍佰超大巨浪。屁股要離開椅子,手要高舉起來,還要大叫出來,全場萬人這樣做,美呆了。數大便是美。具有高層次性的大美,與伍迷互動熱絡,到現在還覺得這段有壯闊耶,超強。
。。
【淚熱的暗班車】的氣氛火熱鹹重,舞者推出行李律動間,月台等候或離開的記憶,整個掀開,很有說服力。整個現場,如同一輛高速火車,窗外呼嘯過田園家景,我從字句再驚醒來。(嗚~ 看出去兩个影,嗚~ 鹹鹹的暗班車,嗚~ 電火那光顯顯)
。。
為你演唱【浪人情歌】,全場瘋狂,萬人大合唱,空心木吉他配奏。伍佰最後口白,深情不已的心碎,真揪心。否則,怎說出「在我的生命裡,不曾有你」,不是徹底絕望放棄到谷底,不會有這樣子的字句,我相信。
。。
沒二胡版的【往事欲如何】我比較不習慣,覺得那股悲被壓住的出不來,不過改編過也有屬於它自己味道的在啦。
…到了【LAST DANCE】,還沒開始,管他三七二十一,學老大招牌,雙手眼睛遮住,隨前奏慢慢打開…旁邊的瞄我一眼,好像覺得這人是不是有點怪怪那樣@@。講一句實在的,這首不能太久沒聽,否定肯定有一種失去了部分什麼的莫名。現場複習過,才能回到熟悉的安全感裡啊。
。。
一邊聽【我心內】,掛念又喜卻傷的感動,太投入唱瞬間,竟有點魂魄失體到會痛的樣子,這首根本「牽掛」台語版,激情現場中淡淡緩衝,柔和連結放空的跟著唱(我心內,我心內有滿滿的愛…)。
。。
。。。
還有寫不完的很多…
來到安可終局。說到安可,今天三度,三度,三度安可耶,爆烈的激動了。想聽是不是,乾脆直接聽到粗飽吧。伍佰說「開完笑,我的歌,再唱三場都沒問題」~~~哈,這是真的。
倒是面對伍佰安可,心情複雜感很糾結。舞台一片黑,鼓燥粉條亂喊…亮燈瞬間激亢,伍佰又回舞台的落差,怎麼那麼的甜蜜矛盾,經典組曲一輪猛攻,搭乘時光機器,這橋段太驚嚇也夠快樂。【被動】銳利電吉他SOLO,這tone真的調的超好聽,我很仔細聽。【愛情限時批】的回憶,也超愛【煞著你】,輕輕鬆鬆的那種喜歡,熟到不可理喻的一首。放大聲唱。
各位觀眾,前兩場沒出現過的,今天有耶,那是【衝衝衝】,前奏很夠力,歌詞很多力,正向振奮人心的鼓舞的在場一萬人,我覺得。
。。
不得不說,到了大船開過去時刻,不知道怎麼搞的眼眶會自動的有點模糊。一首最初,最最牽動心情的不敗伍佰。我會唱到無法自己,伍佰讓全場都成了主唱,感動的洪水滿溢潰堤。我也搞懂每次聽【心愛的再會啦】現場,太好飆淚三個層次。
。
#男兒啊立志他鄉為生活
#聽說當兵前一定要聽這首
。
第一個層次…
年輕聽「心愛的再會啦」,是激動。滿腔豪情傻膽,野豬氣血,帶著理想莽撞的不怕。那是,不得不離開愛人遠走,脆弱的堅強不知釋放,扛著行囊,邊走聽這首,沒回頭掉淚……。
。。
第二層次…
經歷社會打滾,不再年輕,全身銅牆鐵壁。聽到「心愛的再會啦」忍不住哽咽,絕不是你有病XD,是經過歲月摧殘後昇華的情懷~。
當年初衷,腦海消失影子,剎間聽到船螺聲,眼淚硬生奪出…。旋律中滾動起以前做作,倔強真切自我的曾經汨汨溫熱。
。。
第三層次…
跟歌詞,跟感情,跟年紀無關。當你聽到「海上的…」無來由感動淅瀝嘩啦…只有一個答案…因為他是伍佰(哈~)。
老實說,能在現場跟「心愛會再會啦」唱的那五分鐘,是幸福的事。大船開過去,乾脆把自己帶到天涯,不要回來最好XD。
。。
一連三場下來。
感受到老大許多實驗與創新用心與投入。活力舞台型態,china blue,豐富鼓組、管樂新融合,曲目改編鮮味以及DJ。思維從曲子的「點」,竄升到「線」與「面」架構,待在裡面三小時,一定會被這股精神牢牢撼動住的。
。。。
也有不變。
關於經典的,任憑時間考驗,不同人生階段聽,淺深不同感受。另外,電扇吹起髮型也不變(帥~),不變粉絲的撕吼尖叫,每次聚一起像大家庭。曲子再改編,不動搖的,就是不動。硬要說的話,有啦,變老,不過,台上台下一起變老。還有,我覺得最重要不變,是毛巾上SLOGN那四個字「濃。烈。情。感」。
。。
面對伍佰「經典」的選擇太多,多到迷失都可能,不要問最愛哪一首這種話了…太殘忍。「今夜伍佰九」快來吧。實在不想久等~除了船螺聲,我還要唱「…我不願看見你那濕潤的眼睛」這首啊~。
。。
後語-
演唱會開始,引擎點燃;安可結束,引擎熄火,我們瞬間消失在無聲沈默裡,歸於平靜,走進捷運,腳步無聲,魂還未回歸~`。沒關係,理性勉強告訴自己,再下一場吧,伍佰始終會出現在我們在的那個他的現場。
。。
伍佰若是「自我音樂路上,執著孤高求道者」,粉們也一直踏在追隨路上補充能量,不必常常相見,也能心意相通,再會了,下次~~~(END)。
。。
#是情歌王子也是搖滾硬漢啦
#可是我可是我_不知道
#狠狠把透南風最後一場現場_原汁原味寫回來
#看怎麼樣的4000字心得_自己也嚇到可以寫那麼多
若是有一天台語歌詞 在 陳彥博 Tommy Che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對於面對生死並沒有那麼重要。只要你有機會陪伴臨終者,
互動中所發生的事,自然會教導你生死的學問
《存在─非存在:用全部的生命去體驗風、體驗雲、體驗無常;包容偶然、有恆、幸福、不幸福等狀態,讓有常和無常來來去去而置身其中,並不只是站在某一邊而已。》
集中意識去抓取任何意念;而不抓不取、讓意識行雲流水,
讓身心得以自在,這就是好事。
師友們!請掌聲歡迎余德慧教授的演講。
今天的講題是:「面對生死的姿態」。
你抬頭一望,只見滿園的櫻花盛開,
好美啊!(你假裝自己說了這句日文。)
園內坐滿了聽演講的人。
你決定靜靜入座,不急著跟老師打招呼。
你要好好領受這場美麗相逢。
「面對生死的姿態」
面對生死的最佳狀態,就是讓現實和非現實都能並存並且感受之,能自由出入其間;進入現實,你當然在乎自己;進入非現實,你就不在乎了。事實上,我們一直在現實與非現實的轉圜之間;活著,就是在這兩邊轉動;亦即,生和死早就和我們發生關係了。
演講者:余德慧(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教授)
每每談及生死,長輩們總要怨我「哪壺不開提哪壺」,顯見大家都不太願意去談論生死;這是可以理解的。死亡這件事落到言談上,總是怪異;誰也不願見到一天到晚把死亡掛在嘴邊的人,多不健康啊!但在這裡,我們還是要問:為何禪師在修行時要參破生死?參破生死又是何意呢?
《貪生─怕死:臨終者往生時,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憂懼,他們不是被死亡嚇死的;真正被嚇到的反而是周遭的活人。》
長年在安寧病房工作,只消一閉上雙眼,我腦中就會浮現許多陪伴多時的亡者身影。由於工作環境使然,我常覺得不舒服,若是病了,便有醫師和練氣功的朋友極力勸我不要再進出安寧病房,就怕我的氣被吸光。這當然是朋友關心我的好意,但我本身倒不太在意;反正去或不去,最終都是死路一條,有何差別?所以我還是繼續在安寧病房服務。
因生病而觸及生死大事,我意識到:該是面對問題的時候了。坊間有很多書籍告訴我們,要勇敢地面對生死;但是,「面對」本身就是一個問題,而「勇敢」又是什麼意思呢?
無庸置疑,絕大多數人一想到行將就死,都會害怕不已。美國生死學專家,同時也是知名的精神科醫師庫柏勒‧羅斯(Elisabeth Kubler-Ross),年輕時就研究發現,每個人都會貪生怕死,但後來也都會接受死亡。接受本身並不困難,問題在於:接受是怎麼發生的?真有「接受」這件事嗎?
正因為死亡令人害怕,所以人們致力於尋求不害怕死亡的方法。然而,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說,我們若不害怕死亡,根本就過不了死亡這一關;換言之,要經過死亡這道關卡,就一定會害怕。海德格認為,死亡是一個巨大的空洞,所以一定會引起人們的憂懼害怕。其實,害怕是好現象;若是不害怕,就不會轉動;只有害怕才能促進轉動。
住進安寧病房的人,大致心裡已有數,餘生將在病房中度過;有些家屬會在一旁竊竊私語:「現在直直地進來,一定會滿面愁容地橫著出去。」但依我們在醫院長期陪伴所見,橫著出去的人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憂懼,他們不是被死亡嚇死的;真正被嚇到的反而是周遭的活人。這之中的奧妙在於,臨終者走上臨終之路時,已經在轉了;還沒走上臨終之路的人,則還沒有轉。臨終的人轉了,就很自然地過去了,不會有擔憂;周遭的活人因為還沒有轉,所以擔憂不已。
活人和臨終者最大的不同是:活人還想繼續活下去,而臨終者已經走在臨終的路上,是親自以行動在轉。因此,若是活著的人對臨終者說,你的時候快到了,你就要走了,臨終者會憤怒;若是勸告臨終者「你要放下」,臨終者會感到被汙辱。因為,臨終者是以實際行動,用全副生命在轉動,而活著的人只是嘴巴上說說罷了,臨終者當然無法接受。
《轉動─空無:臨終者的腦細胞已經少到無法理解「我」的過程,這就意味著他們不害怕死亡。死亡的空無感是人類的想像,它從未真實存在過。》
那麼,什麼是「轉動」?臨終者為何會轉動?
根據我們的研究發現,每位臨終者最後都有一個機會背對社會、不理會社會,彷彿轉著轉著,就背對了社會。這種現象,我們名之為「背立轉向」。每一個人病沉到某種程度,便會自然地放棄社會性勾連,也會開始不在乎世間的聲名、地位與角色。經常看到一些知交滿天下的病人,在進入病沉之後,就會在病房門口掛起「拒絕訪客」的牌子,一堆訪客的花籃與卡片凌亂地擺在門外;它們的主人早已進入內在轉動的境界,真正陪伴他的只有夢幻與破碎的回憶而已。
這種轉動,他人無從察覺,是疾病讓臨終者自然地去接受;也許臨終者只是昏睡或是虛弱地躺在床上呻吟,但是轉動的旅程已經開始。只要細心地陪伴,便能發覺臨終者的心思轉動得很快;今天才說:「我要堅持下去,奮鬥下去!」明天可能就說:「都到這個地步了,要放下走了。」他們的情緒轉變就在瞬間。
這主要是兩個機制使然。首先,是腦細胞的大量死亡,才講過的話可能沒多久就忘了;其次,在腦細胞死亡的過程中,患者已不太能理解社會意義,他自己也被掏空了。因此,其實不必太掛念臨終者生前念念不忘的心願,一切都是此一時、彼一時也,沒有一句話是長時間有效的。他們可能上一刻感到痛苦,下一刻又覺得舒服多了;這種轉動一直持續進行著,難以預料,也無法預料。
明白臨終者會有這種轉動,對周遭的活人而言,不啻是個福音;既然會忘,就會忘記生死,因為腦細胞已經少到不知生死為何物了。就像動物瀕臨死亡,也不太容易反省自身即將面臨死亡。人類在大腦最健全的時刻會考慮生死,但在進入死亡的過程時,就進入了無法理解「我」的過程;既不知我的存在,就意味著不害怕死亡。這也許是老天所設計的自動的熄燈號。有了這項安全機制,對死亡何懼之有?
然而,對活著的人而言,這個熄燈號畢竟是可怕的。重點是,我們並不瞭解臨終者的意識狀態,沒有必要假裝自己很懂,而要去教導臨終者如何面對生死。相反地,是我們這些活著的人,該如何面對生死?既然我們沒有這個轉動過程,並且要繼續活在「我」的世界中,就必須知道這個核心問題:我們面對生死的姿態是什麼?
海德格說,死亡是一種巨大的失去、巨大的空無,大到我們的心智無法面對;因此,想到死亡便會不由自主地害怕。我要反駁這項說法。事實上,只有僅少數的人是如此,大部分的人都不會把死亡當成空無。因為,尚未經歷死亡,就無法體會何為空無;而當死神降臨,你已無法感覺,何知空無?
換言之,死亡的空無,根本是人類的想像;當你看到別人垂死,便設身處地想像自己也可能不再存在、不能再這樣和那樣。但是,畢竟一切都是想像;即使真的發生了,你也了無知覺,這種害怕的感覺自然無從發生,那個想像中的空無根本不會來到。更確切地說,那種空無根本不會被你感受到;你現在所感受到的,是想像中用來恐嚇自己的空無,它從未真實存在過,你根本從未有如此經驗。
只要確定面對死亡的憂懼是自己想像出來的;那麼,轉個身,聽首快樂的歌、讀點宗教的勵志文章,可能就快活起來了。想想天國之美、想想極樂世界,甚至是乘願再來,可能就不怕死了;就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從憂懼中恢復過來。
既然這個空無不存在,海德格的理論自然要被推翻。他說,因為死亡的空無巨大得可怕,所以讓人願意轉變,變成為一個真摯、願意聽從良心召喚的人,不再過著欺騙的生活。根據這個論點,人們寫出了許多文章。《讀者文摘》就曾刊載一篇,內容描述:美國一名牙醫被醫生判定只剩十年可活;於是,牙醫立即把診所關了,去實現多年的願望──當一名木匠。這類文章透過網路傳播出去,啟發了很多人;於是,有老師辭掉工作去環島旅行,汲汲營生的人不再為生活打拼而去實現夢想等等。當然,這類文章勉勵人要自我實現、忠於自己,也彷彿像童話般有著美好的結局。
但是,海德格這個理論在近年來的各種研究討論上,都不斷被挑戰和懷疑。結果是,上述這些因為害怕死期將近而變得真摯過活的人,其實並沒有處理掉他們對死亡的問題,死亡不會因為真摯生活而改變或停止。也許有人會說,心願已成,死而無憾;但是,問題其實並非這麼簡單。
牙醫改行去當木匠,即使這是他最喜歡的工作和身分,過不了幾年,仍有厭倦的時候;接著,「我要做什麼?」的困惑便會襲捲而來。顯然地,這只是童話式的結局,不能再有續集;否則,王子和公主可能走上離婚一途。換言之,以這種「遮蔽法」要簡單地蓋過死亡這個複雜的問題,並不恰當。
《錯認─失算:我們不斷地「錯認」而做了錯誤的行為,這些行為讓我們往相反的路上走,然後因失算而痛苦;卻也因此,讓我們從沉迷中醒悟,瞭解到真正的事實。》
那麼,有其他解決死亡疑慮的方法嗎?
我們都還活著,就表示我們還擁有自我意識。雖然許多宗教譴責「我」的意識阻擋人生的解脫之道;但不可否認地,這個「我」的確存在。
人有可能縮小自我、或者消解自我,然後瀟灑地走嗎?這個嘗試是失敗的;因為,絕大多數人只縮小了一段時間後,沒幾天自我又恢復了。就像每天揹著二十斤米到山上送給窮困的居民,每回都感動地落下淚來;但連續幾次過後,就不會再流淚了。
我們總是企圖尋找一個解決死亡疑慮的根本辦法,但這個辦法始終不存在;當我們企圖處理它,就會造成荒謬的結果。換言之,解決疾病和死亡的這個「針對性」一旦發生,結果一定是荒謬的。這是很重大的轉折。
舉例而言,有人虔信某種解脫生死的宗教,每天虔誠地讀經、聽開示,反省教義並不斷修為,一心一意企圖解脫生死。這樣求道心切的努力是很了不起;只可惜,把努力正好放到錯誤的位置上了。這就好比一隻被放進透明乾淨玻璃瓶裡的蒼蠅,牠望見瓶外的極樂世界或天國近在眼前,便一心飛往目的地;卻不斷撞壁,怎麼也到不了。
在安寧病房,我們最害怕看到極聰明的人;聰明的人知道自己生命將盡,會不斷追問如何才能解脫生死,獲得身心大安樂。一般沒讀什麼書的阿公、阿嬤並不會問這個問題,他們糊里糊塗地就走了;但聰明的病人會保持著高度精明的意識,他們自我要求不昏不昧,希望能達到一念往生的境界。但是,這樣的信念在安寧病房就顯得難以理解和諷刺;原因在於,他們愈是集中心念想往生所欲之處,便會感到距離愈遠、愈無法到達,與經書所說的「含笑九泉」差別愈大。
這是因為,他們用全副意識僅僅抓取一種名為「修行」的東西,是「抓」來的;但是,真正的死亡過程是「放」。愈是集中強烈意識面對死亡,就愈是無法到達目標境界,完全適得其反;這種行為叫做「錯認」。
我們對我們的人生,不斷地進行「錯認」而做了錯誤的行為;這些行為造成了虛假的想像,讓我們誤以為得以解脫或朝解脫之路邁進;事實上,是剛好往相反的道路上走。
明白被錯認所誤之後,我們就真能及時採煞車、懸崖勒馬嗎?還是做不到啊!如何能不錯認呢?當一塊石頭還未進行雕琢之前,誰都說它是一塊石頭;但當它被雕成藝術品或某人的石像後,你會說這是什麼作品或直接說出人像的名字,雖然本質上它還是塊石頭。
直接說出作品名稱或石像所代表的人名,這個行為就是錯認,我們要回頭認識它的本質。然而,這也只是理論上的說法,事實上本質是無法認識的。所謂本質,就是隱藏看不見的;從未有任何物質是以本質面貌為人所見。石頭不過是簡單的物質例子,尚有更為抽象的精神層次,如何捕捉本質呢?這是不可能的。
因此,不要被我們的錯認所誤導。曾有一篇刊在《中國時報》的讀者投書,作者提到她公公生病了,緊急送醫後,公公就此病逝在醫院。作者不解地問:「現在的醫學不是很發達嗎?」她理所當然地認為生病要就醫,但壓根兒沒想到人會這麼死去。這就是被錯認所誤導的真實案例。作者失算了,但這個失算具有重大的意義;因為,失算讓我們痛苦,痛苦才讓我們從沉迷中醒悟,才可能瞭解真正的事實。
換言之,錯誤本身也是一個墊腳石,人就是靠錯誤這塊墊腳石轉身。失婚的女性一定很能理解:當初滿心歡喜地嫁給對方,全心全意甚至不顧一切地付出所有;等到婚姻失敗、結束一切後自己變得一無所有時,才醒悟到女人也應保有財產和獨立的能力,才能站穩雙腳。這個慘痛的經驗,未必讓女人害怕婚姻,但她不會再重蹈覆轍,會保有自己的獨立能力;若有第二次婚姻,通常會更健康而真實。
這就是真真實實的學習,不是口頭上的理論,也不是價值、主義這些高渺的目標,一切按步就班。面對死亡,我們可以按步就班、務實地一步一步來,不必再談超生了死的闊論。
《反社會─修行:修行,就根本而言,其實是反社會,對社會普遍價值觀如名利權勢、聰明才智等進行抵抗。順應社會容易,抵抗社會艱難;修行的著力點就在抵抗社會。》
依上所述,很顯然地,刻意的修行因為針對性太高會犯下錯誤;一個人練氣功,就算練得再勤、再好,同樣都得面對死亡,只是遲早罷了。這樣的用功,與其說是修行,無寧稱之為運動。什麼才是真正的修行呢?找到一位上師、在一個靜僻之處修習大圓滿法呢?或者在日常生活中就得以修行?
一般傳統中的修行,已有刻板的意識形態,即建立在既有的宗教價值觀上。如台灣的佛教徒,每日念佛、誦經,早晚課,行禮如儀;南傳佛教看到台灣這種修行現象都不覺莞爾;「佛經是用來念的嗎?」他們感到疑惑,不能理解為何要誦經拜懺、還要固定念多少遍等等。
南傳佛教徒把自己的身體當道場,用乞食托缽的方式來對治世間財富的貪執,並觀察身體脈輪的運行來修行;他們笑我們的道場是,哪家素菜有名就哪家香火鼎盛。在我看來,這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但我寧願不去批評各種所謂的「修行」方式;因為,錯誤有錯誤的好處,正確有正確的壞處。
為何要念誦《阿彌陀經》?《阿彌陀經》的內容是釋迦牟尼佛介紹阿彌陀佛之西方極樂世界的種種殊勝,以及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等。不就是佛教的文獻報導嗎?每天念誦它,與念新聞稿何異?但錯有錯的對處。念誦佛經,就完成了念誦這件事。就只是念,與理解其中深義無關;正因為念誦本身不具意義,所以我們能不思考;大腦不運動,就不會起心動念,集中意識去抓取任何意念;而不抓不取、讓意識行雲流水,讓身心得以自在,這就是好事。
西藏白教祖師、家喻戶曉的大成就者密勒日巴尊者,他在人跡罕至的大雪山獨自苦修成道。一日,他的妹妹到山上探望哥哥,見哥哥全身衣衫襤褸,就做了一個套子,想讓哥哥至少將下半身的私處覆蓋住;哥哥對妹妹說,依這個道理,那應該再做十個套子,將十根手指也套住才對。這段對話所揭示的意義是,修行的最大敵人其實是社會觀感。
修行,就根本而言,其實是反社會,對社會普遍價值觀如名利權勢、聰明才智等進行抵抗。如唐朝天台山高僧寒山和拾得,他們起初在寺院裡從事低下的伙夫工作;直到有人發現他們深藏不露時,他們立刻離開寺院遠去,就是不願沾染社會的價值觀。這不是矯情,而是修行。順應社會容易,抵抗社會難;修行的著力點就在抵抗社會。我們的生活中,有些部分是順應社會、有些部分是抵抗社會;依此判斷,就能明白日常生活中的哪些部份是在修行。
《無常─有常:有常一旦被建立,其建立當下便開始銷毀,即磨滅有常而呈現無常;人生,就在有常和無常間來來去去。兩邊始終在往來變動。》
後來,海德格重新反省問題時也提到,人要真正地不在家,才能獲得治療的機會。中國人向來主張安身立命,讓一切在規律中、掌握中進行,即生活在「有常」之中,最後的目標是歸屬於社會圓滿;然而,「有常」的最後,仍要面對死亡這個「無常」。若是不在家,便會隨時在動盪不安的「無常」挑戰中受苦,受苦才能保持不斷的覺醒,才有治療的機會,才是修行。因此,修行就是面對無常,跟是否誦經或觀察脈輪、能量的運行毫無干係。
真正的修行,就是透過不安、偶然、痛苦、不能肯定和預料的事情來打擊和警惕自己;但這是一般社會價值觀所力求避免的。沒人願意如此,卻不是我們所能控制和決定;這才是人生的實相。有些天災人禍就是莫名其妙地發生了,不發生只能說是僥倖、是幸運;但幸運與否,其實並無界限。古人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福禍相倚,才是事實。
十多年前台北市的一場火災,至今仍令我印象深刻。有對夫妻開車行經新生南路,他們拉下車窗,愉快地吹著風、聊著天;不料,路旁的麵包店突然爆炸,一片烤麵包用的大鐵盤就這麼天外飛來,大小竟剛好通過車窗飛進車內,咻地橫切過先生的脖子!你可以說這類意外太罕見了;沒錯,發生機率確實微乎其微,但它就是發生了,這確是人間實相。換言之,「偶然」在人生中佔著重要的地位。
為何我們希望有常?厭惡無常?是誰使生命變得有常且快樂?其實就是人類這個腦袋。從這個觀點看來,人類還真不愧是萬物之靈;因為,我們的智力讓我們能夠凝聚許多事物,並使它顯得可長久永續、顯得有常。例如:感情和婚姻關係容易生變,於是人們用財產、子女、倫理道德、婚姻規則等,把夫妻兩人緊緊綁在一起,以穩定婚姻關係。又如一個組織或國家,會建立各項制度使其永續經營。很可惜地,我們並不能找到任何國家或企業能夠永續千秋萬世;即便中國有五千年悠久歷史,其間仍經歷多少改朝換代、明爭暗鬥、淌流多少革命鮮血。
沒有千秋萬世的存在!但我們似乎不願放棄這個執著,因為人類喜歡透過意志,企圖維持穩定狀態,繼承者則會改變前人所努力的穩定狀態,以求自我彰顯;換言之,後繼者用自己的有常推翻前人的有常。我們每個人都苦苦地維持著短暫的有常狀態;但事實上,個人能維持的部分和時間都非常有限。就大方向來說,一切從未停止變動。因此,我們的生命狀態是大無常包著小有常,兩者並存。其實並不矛盾,兩者之間的變化正是要點所在。
有常一旦被建立,其建立的當下便開始銷毀,即磨滅有常而呈現無常;是有某種恆定性,但恆定性會遭破壞,且永遠無法明確地算出其維持時間。另一方面,我們也不會甘於處在無常動盪中,任它刮風下雨而不躲避。人生,就在有常和無常間來來去去,而非站在無常或有常的一邊,因為這兩邊始終在變動。
若能看清自己的真實處境,就能知道你的右手是你活著的生命,左手是你的死亡;兩手並存,你就在中間,是一個轉圜,並不歸屬任何一邊。亦即,在你的生命中,就含有巨大的死亡因素。支持你存在的因素中,很多是屬於不存在的;不存在透過各種方式,支持著你的存在。因此,我們所見到的事物,包括自己的生命,都不是實相,都有部分被遮蔽,因為我們看不到非存在、非現實的東西。
生命的積極性就是要活著;在右邊待久了,自然會消極,就轉到了左邊。我們就在這兩邊轉圜。白天努力生活,是有為、是積極;夜晚休息睡眠,就是無為、是消極;然而在睡夢中,可能因為某個夢境的啟發,讓你又想有所作為,於是又積極有為了。人生本來就是在兩端轉圜,千萬別企圖一分為二,這是不可能的。
《存在─非存在:用全部的生命去體驗風、體驗雲、體驗無常;包容偶然、有恆、幸福、不幸福等狀態,讓有常和無常來來去去而置身其中,並不只是站在某一邊而已。》
雖然明白了死亡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但死亡是非存在的,沒有人經歷過並能告訴我們它是什麼。那麼,我們如何和非存在共處?
非存在不是一般所指稱的靈魂或鬼神。當我們談論神或鬼時,只是語言上的想像,我們從未見過他們,只不過有些人依稀有某些感應。這類可感受到卻見不到的,我們就稱之為「非存在」,如磁場就是典型的非存在。你到某些地方特別感到身心舒暢,但你看不見讓你身心舒暢的來源,甚至用儀器也探測不出來,但就是感應得到,這就是非存在。修行的第二個要素,就是和非存在共處。
原本我們只相信科學,相信眼見為憑;但現在願意和非存在共處,相信個人的存在是由於某些非存在的力量所支持著。儘管如此,我們不明所以,不能用大腦理解,只能直覺地感應,這就是宗教上常說的佛恩或神恩。基督教有一首歌叫「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其中有一段歌詞是:「我曾迷失,如今尋回;我曾盲目,今得看見。」(I once was lost but now am found, was blind, but now I see.)他不說他到底看見了什麼,因為重點不在所看到的對象,而是「看見」這個動作。當你張大眼睛全神貫注地去看,反而看不到,因為那太刻意了。心理學界在進行精神分析時,曾以「依底帕斯情結」(Oedipus Complex)來說明。
在希臘神話中,伊底帕斯的父親是一國之君。在他呱呱墜地時,國王前去請問太陽神阿波羅關於孩子的未來;不料,得到的回答是:這孩子將來會弒父娶母。國王當然不能讓此事發生,便下令要大臣先挑斷王子的腳筋,然後交給牧羊人將之棄於荒野,讓野獸奪去王子的命。沒想到,好心的牧羊人見嬰兒可憐,就用藥草治癒了王子的腳傷後,再偷偷送給鄰國的國王當義子。從此,依底帕斯順利長大,並成為一位翩翩美少年。
有一天,伊底帕斯也跑到阿波羅神殿詢問自己的前途。阿波羅告訴他,他將來會殺了父親並且娶母親為妻。聽到這樣的神諭,依底帕斯惶恐極了;他認為,父親待他極好,母親也慈愛有加,怎能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於是,他決定離開祖國到鄰國去。途中,伊底帕斯遇上一個老人家驅車迎面而來,粗魯地趕他讓路;他氣不過,上前揮了一記猛拳,竟打死了老者。他卻不知,這位老者就是伊底帕斯的生父。
當時忒拜城正遭逢詛咒,伊底帕斯順利解開詛咒之謎,當上國王,並依循慣例迎娶在位的王后為妻;這位王后就是他的親生母親。沒有人知道這件荒誕情事的真相。
只不過,有了新國王之後,國運並未就此昌隆,反而天降大火,不斷焚燒這個國家。對這莫名其妙的天災,伊底帕斯真是又氣憤又挫敗,便再去請示阿波羅神消除天災之道;神諭說,是因為有人做了罪惡的事,才導致天災不斷。伊底帕斯發誓要揪出這個罪犯,將人民從水深火熱中解脫出來。他一路追查下去,最後竟查出自己就是這個天災的罪魁禍首。他當場便以利劍刺進自己的雙眼。
這個故事被精神分析界重新討論,並且涉及生死問題。這個悲劇的開端肇始於神諭。神諭是什麼?神諭意味著「知道」,並且會應驗;所以,伊底帕斯的父王決定殺死親生兒子,以防止神諭應驗。這個看似依邏輯進行的合理行為,卻開起了後來的不幸遭遇。一切都源自於「知道」;知道後就採取行動避禍,就有了後來的悲慘結局。
伊底帕斯的情形也是一樣;他若不去問阿波羅神,就會留在義父母身邊,也就不會有後來弒父娶母的結局。偏偏他「知道」,所以選擇離開國家,防止神諭應驗。他們父子的合情合理行為,卻正好造成悲劇的發生,即便弒父娶母的錯誤是在全然不知情的狀況下發生。這就是錯認。
很多人相信紫微斗數、生辰八字、風水五行等命運之說而喜歡算命,在困惑之時希望藉算命指點迷津,企圖對生命有相當程度的掌握;或許應該反過來說,就是在這樣的企圖之下,才有命運之說產生。我以為,也許我們某種程度上能掌握命運,但其實並不需要掌控它,就讓命運以模糊的姿態呈現吧!愈是想把命運分析得清楚透徹,我們的人生愈是無救,只會製造出更多絆腳石,這也大凶、那也不宜。
至於求神拜佛到底有沒有效?我認為很難說。我們的態度應該是在求神拜佛的當下放下身段,謙虛以對。能放下身段,就有益於修行;若是下意識地強求神佛的庇佑或加持,這是不存在且無效的。
基督徒真正的祈禱,是真心誠意將自己的生命交給上帝,而不是指揮上帝依你的願望而行;能真正如此祈禱的人,「必然得著」。我們沒有權利去掌控生命;我們卻總是膽大妄為地去認識,而且充滿了認識的障礙,以致認賊作父。
雖然如此,也不必如一般佛教所主張的去掃除妄見,這是不可能的;我們只能不斷以妄見去認識,然後不斷經歷失算、失望、絕望,如此一路經驗到底才有翻身之時。這也是修行,等於是越過了意志和意圖;當你意圖的對象無法被掌握,你才能翻轉,才有新的境界產生。
伊底帕斯所以會刺瞎自己的雙眼,是因為他明眼所見到的都是錯誤,這就是精神分析上所說的「blind seeing」。亦即,當你看到石雕像,你會說這是某種雕像;只有當你瞎了眼睛,用手去觸摸時,你才會說出它的本質──石頭。這表現了兩種存在方式,一是用大腦、認知去得知,另一是用生命直接去感受而得知;修行就是指後者。修行是用你的全部生命去體驗風、體驗雲、體驗無常,包容偶然、有恆、幸福、不幸福狀態,讓左右手間的有常和無常來來去去而置身其中,並不是只站在某一邊而已。
修行蘊藏著非存在和非現實,是透過感應而非認知;換言之,若你遵照著經書所言去行,那是依著認知,就像伊底帕斯依著神諭去進行一樣,這不是修行。修行是日常生活中任何一種順境或逆境發生、讓你歡喜或讓你憂愁,能讓你感應到存在與非存在同時具在的狀態。這有點類似於藝術,我們能感應到藝術品本身呈現之外的領悟。
當你看見孤兒寡母陷於困苦中,會產生惻隱之心,這也是一種修行;你會發現,你就在「存在」和「非存在」這兩個異質空間中,而且它們來來去去。非現實的異質空間,其實類似老莊思想的被動和無為。例如,你突然發現自己罹患了癌症,而且可以預見自己的死期;在這種狀況下,你反而能意識到另一種存在;而這種存在,會緊緊地附在我們的身體裡,比從前更清楚地顯露出來。
比方說,一個人罹患癌症後,首次反省到從前忙於工作而疏於陪伴母親。他回想起母親對他的種種慈愛和付出,並聯想到:他一旦離去,母親將何去何從?事實上,這些事都尚未發生,只是患者的想像而已;但是,就在這個當下,修行已經開始了,患者可能因此忘記自己的事業、忘記自己的病痛。
因此,修行不是一心一意地求生死解脫;修行在日常生活中已非常細微地發生,是一種生命行事的轉變。而生命行事的轉變,是一種「反面」,是社會的反面;有時也是一種放棄,放棄過去追求的價值。
《自然─解脫:面對死亡是一種修行,應該保持它的不確定性,對它的日期和想像表示糊塗,而不要對其做任何針對性的預測、想像和分析,這樣才是自然。》
面對生死的姿態就是要修行。我們必須瞭解到,生和死是同時存在的,生是充實,死是充實的支持點。我們的所有,都是從死亡中充實或虛構出來的;因此,我們的所有可能是虛的,但「虛」有其存在價值。靠著虛的失算和失望,我們才能了悟其背後有些真正的存在;雖然看不見,但感應得到。
面對生死的最佳姿態,就是讓現實和非現實並存,感受它並自由出入其間──進入現實,你當然在乎你自己;進入非現實,你就不在乎了。事實上,我們一直在現實與非現實的轉圜之間。活著,就是在這兩邊轉動;亦即,生和死,早就和我們發生關係了。
至於前世今生、輪迴等問題,我做了相當長時間的研究,初步得到的結論是:會想透過前世來瞭解今生,無非想知道我們到底是誰;當我們只談這個看得見的我時,總覺得單薄,就想把那個非存在的、看不見的我加進來設想,於是就加進了一些過多、甚至是捏造的東西,來豐富和滿足我們的想像心理。
雖然我催生了《前世今生》這本書,也為之寫序,但我從不說我贊同它。我認為, 這是一種文化生產;既是生產,能生產藝術,為何不能生產三世因果呢?但是,若真要問明是真是假,那就問呆了!
也有人信誓旦旦地說,某人能夠精準地預測死亡,一定要有高深的修行才具備此能力。我卻認為,人生最不該做的事,就是預測死亡。死亡是一種無常,是不能預測的;若能預測死亡就是修行,那我只能說,大部分的醫生都能預測死亡,他們是否便有高深的修為?
醫生預測死亡,目的是要提醒家屬預作準備;但是,我寧可勸人不要做這種預測。因為,面對死亡是一種修行,應該要保持它的不確定性。若是貪戀世間的美好,非常不想死,就會覺得死亡比預期來得早,因而產生痛苦;反之,若是不想活了,死亡反而比想像中來得遲,就會因此不耐煩。我們應該對死亡的日期糊塗,對死亡的想像表現糊塗;應該糊里糊塗地去死,而不要對它做任何針對性的預測、想像和分析,這樣才是自然。如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些年很流行談「生死學」,這是一門探索「生」與「死」的學問。其實,上不上「生死學」課程,對於面對生死並沒有那麼重要。只要你有機會陪伴臨終者,互動中所發生的事,自然會教導你生死的學問;尤其,若有機會陪伴年輕的臨終者──如癌末病人,你將意外地發現,這樣年經的生命在面對死亡的無常時,竟是那般地堅定。
不要相信教育,生死學應該是反教育的;因為,教育是一種約束,但生死學是一種解脫,應該讓一切自然地發生,而非在課堂上講述。
(本文為演講整理)
書名:真巧!我們都是人
作者:財團法人泰山文化基金會 策劃
出版社: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出版日期:2009年7月初版1刷
2010年6月初版4刷
若是有一天台語歌詞 在 若是有你佇我的生命譜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歌詞 : 若是有你在我生命中詞曲:蘇世民有情天音樂事工若是有你佇我的生命我就永遠... 【我需要有你在我生命中】琴譜下載| 超高還原度的鋼琴譜網站【魚蛋村】讓你一邊 ... ... <看更多>
若是有一天台語歌詞 在 若是有你佇我的生命譜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歌詞 : 若是有你在我生命中詞曲:蘇世民有情天音樂事工若是有你佇我的生命我就永遠... 【我需要有你在我生命中】琴譜下載| 超高還原度的鋼琴譜網站【魚蛋村】讓你一邊 ... ... <看更多>
若是有一天台語歌詞 在 台語歌真正正字歌詞網| 《出頭天》Tshut-thâu-thinn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出頭天》Tshut-thâu-thinn 五月天Gōo-gue̍h-thinn -------------------------------- 佇我的天頂敢有人會看見tī guá ê thinn-tíng, kám ū-lâng ē khuànn-kìnn 看著我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