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太陽報》的一次專訪上,從業近40年的英國演員西恩.賓(Sean Bean)公開宣布────以後將拒絕演出最後會死的角色。
.
這個要求與什麼宗教信仰與忌諱無關,而是西恩.賓演出的角色死亡率實在高得太驚人。截至2019年為止,他在23部電影與影集裡以死亡收場,包括從飛機跌出去、爆破、中箭、斬首、割喉、槍擊、窒息、墜河還有被牛群推下懸崖等等。
.
最早是有有心歐美網友整理了西恩.賓的死亡全紀實,在網上引發熱烈討論,使他成為迷因主角,甚至在2014年網上出現了「別殺西恩.賓(Don’t kill Sean Benn)」運動,要求未來與之合作的劇組網開一面,賞西恩.賓一條活路。這些呼聲最後也感動了西恩.賓本人,他也意會到為了讓自己活下來,靠別人是沒有用的,自己也應該做點什麼。
.
因此在那之後,他開始懂得跟邀請他演出的劇組討價還價。
.
劇組:「我們這次還是要殺了你。」
西恩.賓:「可以不要嗎?」
劇組:「好吧,那受重傷呢?」
西恩.賓:「好吧,能活著就好。」
.
不過西恩.賓認為自己這麼做也是為劇本好,他說這是為了不想讓觀眾已經能預測到他會死,可以降低故事的「可預測性」。(但他如果再也不接會死的角色,是不是也算是一種暴雷?)
.
之所以死亡率這麼高,或許與西恩.賓一再接演反派有關。但這不代表西恩.賓不喜歡飾演反派角色,相反地,他相當樂於此道。
.
「當你的角色身處黑暗之中⋯⋯你就不需要背這麼多台詞了。你只需要臉部表情。」西恩.賓笑說:「我很喜歡這樣,我不喜歡太多話。」
.
然而,之所以在他演藝生涯以來一再接演這類性格粗野的反派角色,其實也跟他的出身有關。與許多英國演員從小浸淫在演藝世家不同,西恩.賓出生於西約克郡,有著濃重的約克郡口音,許多英國人私下都將之視為蔑稱為「鄉巴佬口音」。
.
他從小就在工廠環境長大,除了繼續做工之外,幾乎沒有其它出路。雖然曾經想成為一個足球員,結果因為一次意外讓玻璃傷到腳,使得他的夢想也為之斷送。在16歲時,他曾在父親成立的公司學焊接技術,但西恩.賓坦言自己當時的心都擺在大衛.鮑伊(David Bowie)的音樂上,同時他也對繪畫與素描感興趣,成日都在想著成為一個藝術家。
.
西恩.賓說自己的早期人生可不像《舞動人生 Billy Elliot》(2000)的比利那樣傳奇,他是踏實地在工廠做了四年學徒,才成功說服父母讓自己去倫敦追夢。奇蹟的是,從未接受正式戲劇訓練的他,最後竟從三千名申請者(僅有二十多個正取名額)當中脫穎而出,成功申請進入皇家戲劇藝術學院。
.
鄉下口音與粗獷外形並未阻礙西恩.賓,雖然氣質與其他同學不同,但這反而成了他的特點。德瑞克.賈曼(Derek Jarman)《浮世繪 Caravaggio》(1986)是他在影壇的初試啼聲之作,後來他又在BBC劇集《查泰萊夫人 Lady Chatterley》(1993)當中擔綱主演,飾演與貴族夫人私通的獵場看守人梅勒斯,逐漸成名。007電影《黃金眼 GoldenEye》(1995)的經典奸角亞歷克.泰瑞維廉則使之晉身一線反派演員。
.
隨著時代轉變,如此一再將工人階級口音描繪成流氓匪類的作法,也開始被視為一種隱性的歧視,終於出現檢討呼聲,沒想到象徵改變的旗幟性人物之一,就是西恩.賓。
.
在《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 Game of Thrones》(2011-2019)最早開始試讀劇本時,西恩.賓起先認定自己飾演的角色是一名「受人尊敬的族長」,所以揣想了製作人「可能想要的那種口音」。沒想到製作人與編劇突然喊停,說道:「何不用你自己的口音呢?」
.
最後西恩.賓以自己的約克郡口音出演了片中的史塔克家族族長艾德.史塔克,這也影響了本劇的口音設定,最後與之同屬北方陣營的其他演員,都操著西恩.賓的口音上陣。外國人來說可能感受不出來,但對於英國人來說,這簡直是一種口音革命,過去被認為是鄉巴佬的口音,現在也能以驕傲地在流行文化當中佔有一席之地。
.
在近期推出的英國BBC影集《分秒必爭 Time》(2021)當中,西恩.賓則交出可謂為生涯巔峰的代表演出,這回觀者終於不再需要用刻板的善惡二分法來檢視他的角色。他所飾演的退休老師馬克在犯下一起酒後肇逃的罪行之後,被送進監獄服刑。他渴求能受到受害者家屬的原諒。但他卻發現身為一個六旬長者,能否在監獄活著服完刑期都成了問題。
.
與之對照的,則是在劇中飾演獄卒艾力克的史提芬.格拉漢姆(Stephen Graham)。數十年來擁有完美聲譽的他,竟被獄中囚犯抓到把柄,原來他的兒子也被送進監獄服刑。這些窮凶惡極的重刑犯擁有一個地下聯絡網,他們暗示如果他不聽從指揮,愛子可能隨時送命。
.
《分秒必爭》表面上呈現了監獄之內的眾生相,卻也是對現實社會的真實映照。每個人身處牢籠,或是自找的,又或是無可奈何。應該沒有人在觀賞這部作品的時候,能保證自己不會與角色做出任何不同的決定,足以箝制你我的牢籠,可不只是你我眼前所見的監獄。
.
西恩.賓在劇中也帶給了觀眾與過往完全不同的演出。他過去曾在受訪時說:「人們對我的普遍誤解是,認為我是一個強硬、粗獷的北方人,我想我乍看確實是如此。但在大多時候,我還是很溫和的。」看來這次的角色,更貼近他對自己的認識。
.
或許這才是真正的西恩.賓本色。至於他這次最後有沒有活下來?看了就知道!
.
各位影迷還有推薦什麼西恩.賓演出的作品嗎?
#Time #分秒必爭 #SeanBean #西恩賓 #GameofThrones #StephenGraham
《分秒必爭》 可在 CATCHPLAY+ 觀賞,觀影連結請見本文留言處。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Uncle Si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http://hk.myblog.yahoo.com/siu82english 本篇載於新假期專欄《飲食字典》 甜品有三個近義字:dessert,sweet 和 pudding。三個字的中譯皆為「甜品」,但用法稍有不同。Sweet 和 pudding 都是英國人的說法,常用於口語;兩字意...
「英國口音階級」的推薦目錄:
- 關於英國口音階級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英國口音階級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英國口音階級 在 商業周刊(商周.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英國口音階級 在 Uncle Siu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英國口音階級 在 [問題] 有英國師資的幼兒園- 看板I-La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英國口音階級 在 什麼是真正的英國口音? - BBC 主页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英國口音階級 在 好想學神秘好聽的英國腔~看Youtube影片學英式發音 - 菲律賓 ... 的評價
- 關於英國口音階級 在 [問卦] 英國真的會靠口音來辨認階級嗎? -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英國口音階級 在 [問卦] 被說有英國腔是什麼意思? - Gossiping - PTT生活政治八卦 的評價
- 關於英國口音階級 在 [片單] 英國腔濃厚的電影- movie - PTT生活資訊討論 的評價
- 關於英國口音階級 在 [問卦] 英國真的會靠口音來辨認階級嗎?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英國口音階級 在 點讚留學英國,帶你了解純正的倫敦音 - PTT新聞 的評價
- 關於英國口音階級 在 [問卦] 為什麼英國腔比美國腔好聽? | Gossiping 看板 - My PTT 的評價
英國口音階級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斯卡羅》一二集觀後感與小彩蛋分享
公視粉絲團真壞,斯卡羅 SEQALU:Formosa 1867一次就上兩集,真的是逼人一口氣看完吶!我還真的看完了...根本停不下來~
心得:
超精緻的史詩劇,只看兩集就可以說,是我所見過最用心的台灣史詩劇。
對於19世紀末的台灣生活,尤其是房舍的考究十分仔細,還有劇中不斷穿插的5種語言:原、台、客、華、英,真的是聽得很過癮啊~雖然只聽得懂三種XD
其實看片尾的致謝名單,就知道他們聯繫了多少在地部落的耆老進行調查甚至協助,一部戲劇能做到這個程度,除了感動已經沒什麼話好說了,還原度真高。
---
這邊小小幫大家整理一下「斯卡羅」事件的背景:
「斯卡羅」是一個由許多部落組成的部落邦聯,位於中文文獻中稱呼此區眾部落的「瑯嶠下十八番社」範圍之內。(感謝眾高人指點與《傀儡花》作者陳耀昌醫師臉書分享)
斯卡羅是一個很特別的統治實體,族群的主體為排灣族,所以劇中族人使用排灣族語與穿著,然而他們的統治階級是從知本社(卡大地布)南遷的卑南族,雖然好幾百年前因打輸普悠瑪部落而來此,但因為他們仍武力高強、善於使用巫術(強弱果然是比較出來的),而使得恆春半島南方的排灣族等民族臣服,形成一種有點類似島內殖民的統治組織。但也因為被排灣族環繞的關係,耳濡目染下這支卑南族人的文化也漸漸被排灣化了。這裡要注意的是,因為不是所有南恆春排灣族都臣服於斯卡羅,所以不適合直接拿來代稱整個地區;當時台灣清國勢力範圍外的狀況,可以想像成歐洲那種小國林立的狀態。
早在荷蘭時代,《熱蘭遮城日誌》(江樹生,2003,已絕版)中就有提到「瑯嶠君主」這個用法,也提及該族群的強大。
然而,為拓展殖民地事業的荷蘭,在1642年底,由荷蘭東印度公司任命戰地指揮官Johannes Lamotius率軍前往基隆淡水等地,想奪走西班牙人的城堡(淡水紅毛城等等,不過今天的淡水紅毛城是荷蘭人在西班牙人原址上重建的就是了),也征服北部的居民。而在任務結束返回台南時,也順路征討虎尾、二林等不順從的聚落,就這樣回到安平古堡。放假一陣子之後,他率領了一支300人的軍隊再次向南挺進,目標:征服瑯嶠君主。
結果,該次遠征大敗數個瑯嶠十八番社成員,毀了許多舊社,君主更敗逃知本。(因荷蘭時期年代久遠,此部分其實存在多種不同解釋,本文僅取其一)
這應該就是正片開頭,龜仔甪(音作「鹿」)社族人宣稱「為祖先報仇」、12分鐘搶先看版中「幾百年前,斯卡羅被洋人殺的家都沒有了」的由來。這新仇舊恨的糾葛,原來是起源于荷蘭,羅妹號船難的美國人不管是劇中還是史實中,真的都死得莫名其妙... 被報錯仇了...
沒辦法,現代人都會臉盲了,也就別為難人家分不出來美國人和荷蘭人了(其實我也分不出來啊!!)
好啦,大概就是這樣,剩下的自己看~ 否則又會變成萬言書喔~
---
*小彩蛋:
1. 柴城=車城,社寮=射寮=屏東海生館旁邊
2. 龜仔甪=龜仔角=社頂公園一帶
3. 羅妹號船員上岸的地方,大概在墾丁青年活動中心到墾丁福容大飯店之間的海岸。(自李仙得手稿比對地圖地形推測)
4 .那個第二集突然開口講很標準很出戲的英文的總兵劉明燈啊...他大人就是在草嶺古道寫「雄鎮蠻煙」和「虎字碑」的那位啦!下次去走草嶺古道,記得多看兩眼真跡啊~或者可以直接看我和Joeman 去走的影片就好,空拍超精彩喔:https://youtu.be/QnmYd9ieJzM
5. 我說那個梅花鹿的部分... 溪裡那幕那隻中央大公鹿,鹿角的叉好像有點不自然XD 然後在任何有狩獵活動的地方,鹿群都不會等到人離那麼近才跑掉喔~ 這邊有違事實,比較像卡通常見的「人與自然共融共處」的烏托邦世界觀裡,但那是不存在的;或者只存在於沒有狩獵人又多的地方,比如說能高安東軍(扶額頭
6. 根據伊能嘉矩「臺灣文化志」,羅妹號是在七星岩附近觸礁失事,距離台灣還有8海哩遠(14.8K),船員是乘坐救生艇登陸的,而不是片頭「大船就擱淺在海岸邊」的樣子。
7. 第一集龜仔甪社把船長夫人的頭丟回海中,但史實上,那是李仙得和卓杞篤簽訂條約之後,他們才把頭還給美國人。
8. 另外,羅妹號那名倖存的船員,並不是直接被送到府城。而是不知受何人幫助,逃到打狗(高雄)後自己向官府稟報,消息上呈台灣府,經英國領事館傳遞至北京辦事處,再由該國公使移牒美國公使蒲安臣(Burlingame)。當時,一艘停泊在安平港的英國軍艦哥爾摩蘭號(Cormorant)有前往墾丁進行搜救任務,但一接近海岸就被龜仔甪的族人攻擊,只能趕緊躲回船上,甚至向陸地開砲擊退族人(居然有這段,怕),最後無功而返。經歷這段插曲後,才輪到李仙得上場,來到台灣,要找龜仔甪族人算帳,但龜仔甪首領不買單,加上清廷敷衍,才有後續美國派兵殺來台灣的故事。
9. 李仙得這趟來台灣的故事他自己有寫成書,有中譯版《南台灣踏查手記:李仙得台灣紀行》,對這段歷史有興趣的朋友,這是一本不可錯過的著作。不過很遺憾...博客來最後一本現貨被我買走了,明天到貨,椰(欸
10. 我年初去山型者 Wilder在那山那谷辦的WILDER LAND有遇到温貞菱 Wen Chen-Ling 本人,那時候她和謎卡 Mika on the road 一起在溪邊放空,我那時候有眼不識泰山... 還問她是誰(眼神死)記得跟她講過幾句話的感覺... 她本人根本就是劇中蝶妹的感覺,輕飄飄的啊~這次看《斯卡羅》,真的很佩服她能背好講好這麼多種語言的台詞,太強了!!而且那帶一點英文的口音,有夠自然!讚讚!
我吐槽到這邊,你可能會覺得「欸等等,這時間軸怎麼差有點多?」但是畢竟《斯卡羅》可是經過兩次改編的歷史(陳耀昌改編一次,劇組再改編一次),而導演接受訪談時也已表示:「一部片不需要去、也不可能去承載所有歷史的真相。」
這部分我是認同的,本來就不應該把《斯卡羅》當成一部正史來看,而是以看《三國演義》那樣的心情,去欣賞當代影視劇作如何將150年前的台灣生活樣貌、族群互動、服裝居住乃至語言樣態,活生生的還原到眼前。
我可不會說《三國演義》因為不符合史實所以不好看哪...
而這部劇最大的價值是,《斯卡羅》可以是個起點,喚起我們的意識,去探究那些固著於這片土地上,長的硬邦邦,卻有著記憶溫度的真實歷史,深切的認識流在自己血液中的台灣基因。
台灣沒有史詩?滿腦子中國五千年?
講這種話的人,只是沒看書罷了。
今年起,也可以說,他只是沒看公視罷了。
---
誰說台劇沒人才、不好看、沒質感?那個時代早過去了,《斯卡羅》證明了,你如果還沒看到好看的台劇,就只是經費不足而已啦~一集1550萬,總算能摸到韓劇邊邊的製作費,果然可以拍出國際級的水準啊!!!
我會繼續追下去的(腦粉貌),
期待下週六(我是日,Netflix)!
#圖片來源中央研究院台灣百年歷史地圖1924日治地形圖
英國口音階級 在 商業周刊(商周.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英文帶口音,恐被職場霸凌?調查:線上會議加劇「發音歧視」】
你覺得英式口音英文很優雅嗎?或是你曾因為英文有「台式發音」而被取笑嗎?紐約人事顧問公司證實職場上確實有「口音歧視」。一位員工向其回報,自己講英文因為帶有衣索比亞口音,因此在線上會議發言時,不斷遭同事打斷,理由是其他人聽不懂他的口音。
澳洲科廷大學的社會語言學家Sender Dovchin表示,美式、英式和澳洲口音的英文是最受歡迎的;相較之下,在奈及利亞、新加坡等多語國家中,即便英文屬於官方語言,仍普遍認為不夠正統,或不甚有魅力…⬇️⬇️⬇️
英國口音階級 在 Uncle Siu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http://hk.myblog.yahoo.com/siu82english
本篇載於新假期專欄《飲食字典》
甜品有三個近義字:dessert,sweet 和 pudding。三個字的中譯皆為「甜品」,但用法稍有不同。Sweet 和 pudding 都是英國人的說法,常用於口語;兩字意思相同,但隱含階級的分別。
自古以來,英國階級觀念極重,不同階層的人,行為舉止固然有別,連說話用字都不一樣;英國人類學家 Kate Fox 於其著作《Watching the English》中說,上層階級的人堅持稱餐後甜點為 pudding,而非中下階層所說的 sweet 或 afters,稍有說錯,隨時遭同儕白眼。
但對美國人來說,sweet 只是形容詞,pudding 只是布丁,餐後甜點只稱 dessert,也泛指餐中最後一道菜,包括芝士和水果。Dessert 是從法文借來的字,根據 Kate Fox 所說,dessert 用法無階級之別,人人可用。
眾多西方甜品中,我最愛巧克力甜品,而且巧克力愈濃愈好。「濃」 英文叫 rich,是個形容詞,亦解「有錢」, 所以英文裡有句語帶雙關的說話:Chocolate and men, the richer the better. 這句譯做中文就不好玩了。
很濃的巧克力蛋糕,可說 a very rich chocolate cake。有餐聽叫自己的蛋糕做 sinfully rich chocolate cake,甚至叫 chocolate sin。濃得讓你每一口都充滿罪惡感,夠吸引吧? 說到誇張的命名法,不得不提這個:death by chocolate,那次在某餐廳的餐牌上看到就立刻叫了, 可惜不外如是,虛有其名。
想誇張的形容超好吃的甜點,可用 orgasmic 一字。Orgasm 是性高潮,形容詞 orgasmic 則描述像性高潮一樣令人興奮的東西。例子:an almost orgasmic chocolate cake。
我自己最愛的巧克力甜品可不是 cake,而是 chocolate fondue(巧克力火鍋)。這道菜帶女朋友吃最好,見她偶爾輕甜沾到唇邊的巧克力,雙眼瞇成一線的甜笑著,只覺人生如此,夫復可求。與麻甩豬朋狗友嘛,還是去找譚仔三哥吧。
蕭愷一
Dessert 一字讀音
Dessert 重音在第二音節,這個大家都知道,但較少人留意的,是中間的 /z/ 音。沒錯,那是 /z/ 而非 /s/,所以在發音過程中,聲帶要持續震動。第二音節的元音 /ɜ:/,近似廣東話「鋸」,「唾」的元音,卻不絕對相同,尤其英國人讀它時,嘴唇不會突出,保持在平常呼吸時的形狀即可。字母 R 要讀出來嗎? 美式英文要讀,英式英文不必。

英國口音階級 在 什麼是真正的英國口音? - BBC 主页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倫敦畢竟是英國的首都,多元化是這裏最明顯的特點。倫敦的口音大致分為三類,一類是傳統女王英語,也被稱為Received Pronunciation,代表了中產階級以上甚至貴族和皇室 ... ... <看更多>
英國口音階級 在 好想學神秘好聽的英國腔~看Youtube影片學英式發音 - 菲律賓 ... 的推薦與評價
Cockney accent則被認為是倫敦東區中勞工階級中常見的口音,因此又稱作「倫敦腔」。 ... <看更多>
英國口音階級 在 [問題] 有英國師資的幼兒園- 看板I-La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我確認我已經按 z 瀏覽過精華區且也用 /功能搜尋過板面上相關文章
發文前請閱讀版規以免違規,以上文字不包含內文字數。
詳閱後可按Ctrl+Y把以上文字刪除
-------------------------------------------------------------------------
請問宜蘭市區或羅東哪一間幼兒園有英國師資呢?品質怎麼樣?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9.188.17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Lan/M.1496718607.A.D1A.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