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是世界自殺防治日,
其實除了這一天,在剩餘的364天裡,我們仍能在日常生活裡,停下腳步採取行動,關心身邊的人,預防自殺的發生。
2015年我們在英國結婚後隨即迎接了第一個女兒的出現,卻沒想到緊接著卻是面對女兒出生不久即離世的傷痛,因為心理的傷痛,每天提不起精神,無法面對外界的一切關心,覺得每當面對到人就會害怕對方提起,心情總是沒來由的低落,不想講話,夜晚也沒辦法入睡,常常自己默默的就開始流淚。
那時的我很自責,每天都想各種原因在怪罪自己,沒能保護好女兒,沒能給她延續生命的機會,每天看著窗外的景色,卻困在自己的世界走不出來,有很多次,都曾想過打開窗,也想直接走到路上,這樣就能讓自己一起去天上,就能陪著女兒,也能看著她長大。
Josh說,我生病了!他很擔心我,怕我會離開他,也怕他自己撐不過去。
後來我開始看心理諮商,開始改變自己多運動,開始用助眠輔助入睡,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才慢慢從憂鬱症走出來。
直到了現在,也許不能說傷痛已經過去,但也已經能面對,也能向別人說起這段故事,而也才能擁有Luke跟Esther。
/
#產後憂鬱
記得之前看到有個女星選擇結束生命留下了孩子的新聞,看到各界對她的不捨,寫下沒能及時給予幫助的遺憾,想想,在我們的社會氛圍裡,對於憂鬱症時常都不願意正面討論與面對,覺得是沒面子,甚至覺得就醫就是留下紀錄,難以啟齒,也總覺不會是我,卻常常因此而錯失了治療的時機,最後失去了珍貴的生命。
我們是不是都缺少了憂鬱症的認知與嗅覺?
/
其實在當媽媽之前,我幾乎沒有注意過憂鬱症相關的訊息,在自己經歷過前,不會懂得憂鬱症是什麼,更沒想過憂鬱症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但接著再迎接Luke跟Esther的到來,我們正式進入為人父母的生活,成為新手媽媽後,很多事情緊接而來必須緊湊的面對,睡眠不足、累積疲勞、經濟壓力、夫妻溝通問題,各種接踵而來的考驗,常常也感覺做事力不從心、莫名想哭,感覺情緒掉到了谷底。
常常回想著進入婚姻育兒的這段日子裡,
在生氣吼罵孩子的那個人,是我嗎?
在夜深人靜疲憊不堪,全身酸痛感覺身體不是自己的,是我嗎?
在無意經過鏡子裡印出那個一頭亂髮脂粉未施,抱著孩子的那個人是我嗎?
/
常常我們都無力的苦笑,生活卻還是要過,卻沒有發現自己的疲累已經到了臨界點,變得急躁不耐煩與容易為了小事而生氣易怒,時間總是感到不夠用,事情感覺永遠做不完,自責內疚的感覺把自己淹沒,生活感到無限焦慮,覺得自己真的很沒用。
其實,我們真的累了!
/
根據兒童福利聯盟,現代媽媽普遍面臨精神跟現實的壓力,近30%的媽媽平均每天睡不到6小時,每5個新手媽媽就有1人很不快樂,85%的媽媽在照顧小孩的時候,會不經意地對小孩發脾氣。
根據臨床統計,70~80%的女性在生產之後陷入緊張不安與心情低落,10~20%會出現產後憂鬱,如果能及時得到支持與幫助,大多可以恢復,但若是沒有重視而忽略,產後憂鬱其實是會一直持續,也會跟著一輩子而進而影響到生活。
/
既使孩子在晚上夜醒12345567次,甚至整個晚上未眠,但在太陽在升起時,身為媽媽的我們仍然得面對為了生活而繼續奮鬥,但媽媽不是不會累,很常的時候,都只能咬著牙閉著眼,硬撐才過來的。
雖然我們都常說“為母則強”,媽媽都是可以很堅強的,但其實也是很脆弱的,是很獨立的,但其實也是很孤單的。
不管孩子哭了,孩子受傷了,孩子被責備了,我們總是第一個把責任攬在身上,除了自責,還有滿滿的愧疚。
我是不是個不盡責的媽媽?
我是不是不配當媽媽?
為什麼別人都可以,我卻做不到,我是不是個很糟糕的媽媽?
自從當了媽媽以後,深深了解為什麼媽媽們對用身邊的人給予教養指導棋這麼敏感,因為當我們面對無助的育兒生活,需要的其實只是鼓勵,而不是更多的”疑問“”指導“與”責怪“,這些不會有任何幫助,而只會更加深了內心的壓力。
其實不只是媽媽,在現代社會的我們,為了適應各種不同的角色,還有社會地位,常常處在壓力中過日子,覺得自己總是可以,再撐一下就過了,但卻不知覺的讓自己生病了
所以,身邊的人很需要被你們適時的關心,被適時的協助,有時候甚至一句鼓勵,一個擁抱,壓力都能被釋放,都是如此珍貴難得,都能讓在無助中的你/我感到溫暖。
/
-口語提到不想活,覺得自己是他人的負擔
-開始建立遺囑,交代身後事
-將自己心愛的物品贈送給別人
-不願意與人交流接觸,封鎖自己
-對任何事都提不起興趣
當你發現身邊的人有這些徵兆時,請多關懷並鼓勵對方尋求專業的協助
*這張照片是那時剛懷上Luke的我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萬的網紅2分之一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主題:各國老外愛內鬨?!不同族群天天吵翻天! 最新【2分之一強】節目收看►►https://bit.ly/2FwsqgY 來賓:Ruby、潘若迪、蘿莉塔 各國代表:賈斯汀、萬德龍、湯姆士、吳子龍、麻努、張和平 各國老外愛內鬨,竟是因為國內族群太多元?!台灣對加拿大人的刻板印象是全無黑人?而瑞士在歐...
「英國 育兒 福利」的推薦目錄:
- 關於英國 育兒 福利 在 Luke I am your mother 英國小人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英國 育兒 福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英國 育兒 福利 在 The Shape of a Narrativ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英國 育兒 福利 在 2分之一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英國 育兒 福利 在 小宇麻麻 育兒生活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英國 育兒 福利 在 侍產假及育兒假是英國上班族的一大勞工福利 的評價
- 關於英國 育兒 福利 在 (歐洲生活必看)生孩子津貼和福利奧地利社會福利懶人包2 育兒 ... 的評價
- 關於英國 育兒 福利 在 Shocking Facts How Japanese Kids are Raised - YouTube 的評價
英國 育兒 福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家裡的洗ㄉㄨㄚˇ狼們問我為什麼要把夕寶裝在紙箱裡?
家裡有這麼窮嗎?紙箱不會破嗎?
欸這可是夕寶成為北歐寶寶的第一步餒!
J洗憑媽媽手冊就能免費兌換的 Mamaway媽媽禮—芬蘭箱啦🇫🇮
時代在進步,育兒知識也要與時俱進✈️
-
在芬蘭,每位孕媽咪都可以向政府免費申請一份「媽媽盒」,盒內裝滿了新生兒所需用品,內容包括各種衣物、睡袋、床單、被子、溫度計、指甲剪、玩具、牙刷⋯⋯等等用品,該項福利的立意,是為了幫助新手爸媽照顧新生兒能夠更快上手💪💪💪
英國凱特王妃生小王子時,芬蘭政府就是送上「媽媽寶盒」,成為當時最受矚目的賀禮之一🎁🎉
-
芬蘭箱的尺寸和醫院壓克力床相同,這樣新生兒睡起來才有安全感😴
搭配醫療級抗菌泡棉床墊,無毒抑敏,特別適合異位性皮膚炎或過敏體質寶寶,
我會在箱子旁邊放黑白卡、上方架健力架,讓夕寶醒著的時候可以看著動動腦(ㄈㄚˉㄉㄞˉ),
寶寶長大睡不下時還可以當玩具收納箱、衣物收納箱、自製彈珠台⋯⋯等等,
我看過最特別的是有爸爸在電視播放雲霄飛車影片,把芬蘭箱當作車廂,整個就是iMax影廳啊🤣🤣🤣
#媽媽餵 #mamaway #芬蘭床 #芬蘭嬰兒床
#哇夕寶啦 #書夕書夕 #熙熙 #Gabriela
#mommylife #momlife #mama
#斜槓媽咪 #張書書 #Shu2 #Slashie #Mommy
英國 育兒 福利 在 The Shape of a Narrativ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英國最早兒福機構&公共藝廊—#倫敦育嬰堂博物館 線上共享200年來的故事
當新冠疫情開始大流行,倫敦育嬰堂博物館(the Foundling Museum)開始思考如何在封城期間與民眾對話,並持續與市區保持互動,「共享故事、共享聲音」(Shared Stories, Shared Voices)線上展便是過去一年所累積的成果。這項線上展覽以典藏品為出發點,透過一系列藝術家引領的工作坊,串連出各種故事與聲音,交織出這座博物館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育嬰堂博物館成立於2004年,前身為英國歷史上第一間專門為兒童設立的福利機構:育嬰堂(The Foundling Hospital),由慈善家托馬斯・科拉姆(Thomas Coram)於1739年創建。「Foundling」是當代英語較少見的詞彙,意思接近「孤兒」,然而這些嬰兒並非被遺棄,而是父母因各種因素(多為經濟困難)無法育兒而主動送至育嬰堂。「Hospital」則非一般定義的醫院,在這裡指「照料」。如字義所釋,育嬰堂專門收留並撫養弱勢家庭出生的兒童,提供長達10年的免費教育。至1954年關閉之前,育嬰堂曾收留過2.5萬名兒童。
值得注意的是,育嬰堂博物館對英國社會的貢獻不僅是兒童福利,這裡更是英國歷史上第一間公共藝廊,這歸功於18世紀畫家威廉・霍加斯(William Hogarth)。霍加斯在當時英國藝文圈極具影響力,身為育嬰堂創建初期的支持者,他積極鼓勵同時代的頂尖藝術家捐贈藝術品給育嬰堂,並開創性地在院內建立對外開放的繪畫館(Picture Gallery),展示藝術作品並同時為育嬰堂籌款。到了今日,館方仍持續經營藝術項目,許多知名藝術家如格雷森・佩里(Grayson Perry)皆曾與育嬰堂博物館合作藝術計畫。
「共享故事、共享聲音」線上展從育嬰堂成員的故事出發,拉近大眾與典藏品的距離,藉由精選典藏品,爬梳了280年的豐富歷史,納入整個育嬰堂大家庭成員的聲音,觸動人心的故事向我們展示了關懷、愛及藝術,如何建構出育嬰堂博物館的前世今生。
https://museums.moc.gov.tw/Notice/NewsDetail/8a6dae96-80ae-4747-b8f6-b9cc960f0322
英國 育兒 福利 在 2分之一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主題:各國老外愛內鬨?!不同族群天天吵翻天!
最新【2分之一強】節目收看►►https://bit.ly/2FwsqgY
來賓:Ruby、潘若迪、蘿莉塔
各國代表:賈斯汀、萬德龍、湯姆士、吳子龍、麻努、張和平
各國老外愛內鬨,竟是因為國內族群太多元?!台灣對加拿大人的刻板印象是全無黑人?而瑞士在歐洲就應該都是白人?湯姆士家鄉是威爾士,最討厭人家說他是英國人?!張和平是馬來西亞華人,他們的文化習慣長相和馬來人差很多?!瑞士的麻努常因膚色被誤解是非洲人,但一聽口音警察馬上道歉?!國家族群太多,吵架不合樣樣來!瑞士法語區跟德語區不講話?加拿大的魁北克差點獨立成功?義裔美國人愛做假曬黑,說的義大利文有時連正統義大利人都聽不懂?究竟這些國家的族群之間有哪些眉角,外人不知情就會得罪人?精彩內容請鎖定晚間11點《2分之一強》!
#內鬨 #多元族群 #刻板印象 #文化差異 #不合 #獨立 #眉角 #口音 #膚色 #禁忌 #福利 #移民 #民族意識 #馬來西亞 #馬來人#華裔
★訂閱【2分之一強】Youtube►►https://bit.ly/2Jg6lG5
★YouTube限定獨家【2分之一強網路版】►►https://bit.ly/2FpUku4
★兩性育兒新知【媽媽好神】►►https://bit.ly/2Tr3hIl
★健康醫療知識【醫師好辣】►►https://bit.ly/2FBblTr
★和曾國城一起動動腦【全民星攻略】►►https://bit.ly/2HQnXHx
★特別推薦【請你跟我這樣過】►►https://bit.ly/2tgCaVZ
★關注【2分之一強】粉絲團►►http://bit.ly/2mrp432
英國 育兒 福利 在 小宇麻麻 育兒生活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商品詳細介紹及心得:https://goo.gl/tTAqTq
▶團購訂單連結:https://goo.gl/8nLBbM
▍時間 ▍
2018/1/23(二)10:00 - 1/29(一) 23:59
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我覺得最燒腦傷神的就是副食品階段,
每天煩惱要準備什麼菜色、觀察寶寶對食物的接受度如何、他不吃該怎麼辦、⋯等等,
而副食品又有許多派別,到底該如何準備呢?
可先從十倍粥或米湯開始,接著讓孩子接觸各種單一食材,以”每天增加一種新食材、少量多樣化”為原則,並觀察孩子的接受度來調整食物的顆粒型態,訓練孩子的咀嚼能力。
可以每餐現煮,等寶寶吃的狀況較好之後,可以跟著大人一起吃,挑選餐桌上適合的食材稍微打成泥(或顆粒狀)即可,
或是用我影片中示範的”電鍋懶人法”,是最快速省時的做法。
多煮的副食品不要浪費,可利用製冰盒或副食品儲存盒保存,對職場媽媽來說也比較方便!
等孩子願意自主進食時可漸進式引導,
會吃得亂七八糟、亂丟食物、餐具是必經之路,
可選擇吸附力強的餐盤,減少媽媽跪在地上清理殘局的時間。
小宇麻麻覺得,
副食品的方式沒有絕對,
只要是”對媽媽來說既方便、寶寶又肯吃”就是最好的方式,
選對適合的相關器具,更可以事半功倍,
妳認同嗎?
以上心得分享給大家,
別忘了到這篇貼文參加▌按讚+留言+分享抽好禮 ▌唷!
▶ https://goo.gl/tTAqTq
#相關分享
🔺直播-
"DIY副食品好簡單"-https://goo.gl/XDfwKA
"寶寶料理新菜色"-https://goo.gl/P84jhe
🔺立刻加入”小宇麻麻育兒好物福利社”: https://goo.gl/Tzbsgi
電腦版-按”通知”、勾選”所有貼文” ,
手機版-按”已加入”、”編輯通知設定”、”所有貼文”,訊息不漏接!
英國 育兒 福利 在 (歐洲生活必看)生孩子津貼和福利奧地利社會福利懶人包2 育兒 ... 的推薦與評價
... UC2xB3cHE66rfKo9gNLll_PA?sub_confirmation=1 #奧地利#奧地利社會 福利 #奧地利家庭津貼#歐洲 育兒 津貼 ... 英国 有什么 福利 ?据说一切全包全管?免费住房? ... <看更多>
英國 育兒 福利 在 Shocking Facts How Japanese Kids are Raised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育兒 0:00 日本養娃 福利 2:07 日本備孕的 福利 3:03 日本懷孕的 福利 4:39 日本生產的 福利 5:50 日本的產假8:16 醫療的 福利 8:54 教育的 福利 ... 英国 的儿童 福利 能 ... ... <看更多>
英國 育兒 福利 在 侍產假及育兒假是英國上班族的一大勞工福利 的推薦與評價
英國 的法定產假、侍產假及育兒假是英國上班族的一大勞工福利,準備移居英國組織家庭人士切勿錯過以下資訊。 今次先講解法定有薪產假Statutory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