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者回憶錄0827)
通俗文化的記憶
有讀友問我能不能多寫些戰後香港的事,如平日生活、物價、交通等等。
我不是寫香港歷史,也不是寫生活記事,只是寫自己記得並想記下來的事。說交通,五六十年代港島與九龍的交通都靠渡輪,我隨父親坐汽車渡輪來往港九也不知多少次了。海底隧道和地鐵,都是七十年代才有的,相信是六七左派暴動之後,港府施政理念有改變所致。原委以後再談。
物價也記不得許多了,但從報紙售價可以大體上反映當時的物價和市民生活狀況。報紙售價一毫(一角)大概維持到七十年代初。1963年我參與創辦的《伴侶》半月刊,每份五毫;1970年我創辦《七十年代》每份七毫。
一毫子一份的報紙,那時有幾十份,可見有很多人願意投資。每間茶樓門口都有一個大報攤。許多茶客買一份報紙去嘆茶,嘆一兩小時後,就在報攤補五分錢(一個斗零)去換另一份報紙帶走。
嘆報紙嘆的就是港聞、狗馬、副刊,副刊主要是追小說。因此,那個時代,副刊的小說寫手是報紙要爭奪的。副刊專欄大都是報紙老闆親自管。寫手們寫的,有偵探小說、社會言情小說,而其中,又以作家高雄在報紙寫的連載,最能反映當時的流行文化和社會思潮。高雄生於1918年,1981年去世,原名高德雄(或名高德熊),筆名有經紀拉、小生姓高、石狗公、史得等,六十年代為《明報》寫怪論用筆名三蘇,而廣為人所知。他開創了「三及第」文體,並開創以貼近時事的社會處境小說《經紀拉日記》和《石狗公自記》。在眾多為報紙寫連載的通俗作家中,高雄可說是代表人物。他寫作題材之廣、產量之多、語言風格之奇,可說無人出其右。很多市民每天閱報都為了追讀他的專欄,最多的時候,他在十多二十份報紙的副刊有連載專欄,每專欄一千字,每天寫近二萬字。每一個專欄的小說都有連續性,他的奇才是要交稿才寫,居然記得每一個專欄昨天寫到什麼情節而可以續下去。而且可以引起讀者追看。他寫稿速度極快,曾經形容是像「縫衣車」那樣,右手拿筆不動,左手將稿紙往上推,大約二十幾分鐘就「推」出一千字。比抄要快得多。1966年我辦《文藝伴侶》時,約過他寫連載,看過他的手稿,他字跡固然潦草,但字體大都是有古代草書所本的簡字,那時的排字工人都是辨字專家,高雄的字跡雖草但不難辨認。
另一位是著名流行曲《今宵多珍重》的作詞者馮鳳三,他是1950年從上海來港的南來文人,以前在上海小報撰文為生,來港後成為寫稿佬,他稱之為「爬格子動物」。他在《新生晚報》以馮衡的筆名寫極短(三百多字)色情小說「仕女圖」,用聊齋體的古文去寫,看不懂的人不會去看,看懂的就會津津有味,當時也吸引我去讀。他另一個寫隨筆的筆名是司明,論述、見解也獨特,尤其是可以看到真正南來的上海人的觀念。他也日寫萬字,通常早上寫稿,下午就親自一家家報館去送稿。副刊稿都是二日前交,於是他在送稿的同時也順帶校閱次日要刊登的文章。
另一個日寫萬言的奇人叫王季友,以宋玉的筆名寫歷史人物的小說。他是寫舊體詩詞的高手,擅長以粵語入詩。他父親是舊學專家,原名陳文統的新派武俠小說家梁羽生就師承他父親,而王季友又是韓中旋學寫舊體詩的師傅。王季友以酩酊兵丁的筆名在《新晚報》每日寫兩首粵語打油詩,緊貼時事,抵死啜核。我最記得1957年,當時結第三次婚、年方25歲人稱玉女的伊麗莎白泰來,與新婚富商米高·鐸來港,酩酊兵丁賦詩曰:「情場幾度起風波,玉女終歸變玉婆,待到美人遲暮日,能否傾倒後生哥?」,說「終歸」,也是事實,一時成為絕唱,玉女之名號也瞬即在媒體被玉婆代替了。
這幾個都是在金庸、倪匡之前就名聞一時的副刊寫手,而且也同時被左派報紙羅致。他們是不計左右,有稿費就寫。我當時以讀左報為主,所以對他們印象頗深。有些只跟右派報紙寫的副刊寫手,我知道他們的名字,但較少去讀。
當時的新聞界雖分左右,但中共在1950年已經敲定了對香港的政策是「長期打算,充分利用」,也就是為了中國的利益,願意讓英國長期在香港維持殖民統治。儘管中國大陸政治風波不絕,左派在香港的活動仍然以「團結大多數」和融入社會為主要方針。新聞之外,左派電影業和出版業,那時也盡可能融入香港社會。到六十年代中期,左派的新聞、電影、出版都較被香港市民接受,算是建立了一定的基礎,想不到1967年發生左派暴動,就自我毀滅了。(55)
圖1,網上找到一張五十年代西環的照片,散發著沉鬱的美。
圖2,六十年代初與堂兄李晨風一家合影,前坐右起李晨風、堂嫂李月清、陳琦(父親那時的妻子)、父親、我、李月清弟弟;後立者是李晨風五個子女:兆英、兆熊、兆安、兆燊、兆勳。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48的網紅專業活動主持人小優,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灣永遠的鄧麗君 鄧麗君!淡淡幽情特展記者會 在北投梅亭展開♣️ 兩大藝術的結合、史無前例的藝術饗宴:國際巨星鄧麗君的宋詞演唱專輯以及于右任行雲流水的草書字體,在臺北市觀光傳播局的策劃下,「鄧麗君—淡淡幽情特展」5月15日將在北投梅庭溫柔登場。 本次特展最大特點就是以鄧麗君小姐在1980年代...
「草書年代」的推薦目錄:
- 關於草書年代 在 李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草書年代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草書年代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草書年代 在 專業活動主持人小優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草書年代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草書年代 在 行書年代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草書年代 在 行書年代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草書年代 在 帝圖藝術拍賣- LOT 3209 于右任《草書錄自作詩四屏》 立軸 ... 的評價
- 關於草書年代 在 和平年代中国航空百年秘史4 英雄碧空草书 - YouTube 的評價
草書年代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草書的自由並非胡亂而為,看不懂反而更能觸發底心純粹的情緒迴響】
草書,是書法書體中最自由、最具表現性者,但到了現代,草書幾乎已經失去意思傳達的實用功能。對於不識草書這一種書體的人來說,草書根本像是一長串扭曲的線條,相互穿插堆疊。
不過,在包浩斯學校任教的康丁斯基,不僅簡單且清晰的說明形成曲線的作用力,更為曲線賦予人文定義——戲劇性:
❙支持關鍵,同時體驗優質無廣告服務:https://bit.ly/3fKivGr
#草書 #書法 #傅山 #包浩斯 漫遊藝術史
草書年代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認真看】#禰豆子的八重齒 | 為什麼牙齒亂才「萌」// 李長潔 👧
.
雖然我跟鄭雋立發誓,再也不要跟風蹭鬼滅的流量,但最近看到一個現象,又很想要囉嗦一下。在滑日本社群網站(SNS)的時候,突然發現一個名詞被大量「#」(hashtag),就是「#鬼滅の八重歯」(鬼滅的八重齒)。簡單來說,就是指竈門禰豆子變身成鬼之後,所長出的尖銳、突出、明顯的犬齒。許多日本女性便在自己的社群網站上,大方秀出自己鮮明的犬齒,討論著鬼滅の八重歯有多麼可愛!
.
首先,我們可先思考一件事,日本大眾流行文化中對「少女」的偏愛,是如何被建構起來了?少女們的可愛萌樣的要素又有哪些?而亂亂的「八重齒」更是在怎樣的「身體—文化」脈絡下被肯認為一種少女可愛的象徵?
.
▓ #少女的誕生
.
明治時代,「少女」的社會身份,在兩性平等的西式教育概念下,誕生於學校制度,原本被困在家庭責任中的年輕女性,在學校的庇護下獲得一段相對自由的時光(今田絵里香, 2007)。少女,既不是大人,也不是兒童,她們有史以來第一次可以享受青春期,體驗交友與戀愛感情,不受家庭倫理的婚姻規約。
.
而後,以少女為主體的大眾刊物於1910年代開始發行,如《#少女の友》、《#少女倶楽部》等。少女雜誌建構了現代的「少女」原型,也真正確立了一段屬於她們的「少女時代」,那種充滿愛情、純潔的美麗成長,與接受無可抗拒的必須長大命運的哀傷(渡部周子,2007)。不過,這裡具有一種矛盾,「#愛情」與「#純潔」之間必定是衝突的,一方面少女的自由戀愛主體被建構了起來,但另方面,賦予少女主體自由的規範,就是對「純潔無邪」的要求。這一切聽起來就是很有大正時期西化運動中的「love」(純愛)精神的意味。
.
▓ #萌的文化
.
如同Michel Foucault(1977)認為,規訓權力(disciplinary power)將調教出順從的身體(docile body)。學校制度、雜誌、刊物,也在少女的身上留下權力的軌跡。少女的身體逐漸被成為一種特殊形象的需求,尤其在80年代的動漫作品大量出現後,男性讀者們延伸著「少女」的矛盾,構想出某種既純潔又具有感情,同時是大人也是幼女的身體(安東由則,1997)。或許,這種虛構與現實雙重建構的形象,並使讀者對其產生大量的熱情,我們可以稱之為「萌」(萌え)。
.
讀者對「萌」,他們對女性虛構的角色,有一種特定的雙重文化實踐—期待性欲,同時壓抑性欲。也就是說,要達到快感的連結而觸發「萌」時,「#萌的要素」會同時表明過度的性行為象徵,與禁止性行為的象徵(森有礼,2004)。萌的要素一方面展現姣好的身材、誘人的舉止,讓人幻想連翩,但同時幼稚化、動物化的可愛,則抑制了性愛關係。這也正是近代化中「少女」原型的殘餘。
.
▓ #動物化的牙齒
.
其中,「八重齒」就是一個重要的「萌」元素。除了禰豆子之外,幾乎所有的虛擬的可愛少女(《鬼太郎》裡的貓娘、《涼宮春日的憂鬱》裡的鶴屋等一堆),都有八重齒。所謂八重齒,並非犬齒,從牙齒醫學的角度來看,是一種「#上顎犬牙的低位唇側移位」的一種畸型,#我自己就是這種齒型(#沒人想知道),看起來非常像獠牙。日本人常見八重齒的原因,包含遺傳、飲食習慣、沒有矯正牙齒的習慣等。
.
同樣是牙齒不整齊,比起前齒爆牙,犬齒的咬合不當,會呈現較強悍的咬合感,給人嘴角銳利的俐落線條臉龐。八重齒帶給人可愛、幼稚、天真、年輕的「少女」感覺,產生小魔女、寵物、小動物的聯想。因此,像是廣末涼子、中山美穗、澤尻英龍華等,都是八重齒的萌感少女。
.
跟著鬼滅的風潮,突然「鬼滅の八重歯」又重新招喚出日本人對八重齒的熱愛。雖然也有醫院針對禰豆子的八重齒提出治療方式,並歡迎她到該整所進行矯正(?)
.
▓ #毋通的八重齒
.
不過,有另一個很暗黑的商品資訊—「#亀滅の八重歯」,這是完全反映了前述的男性讀者的二次元慾望,這個慾望撤退到視覺影像與技術物品之間來實現,這我就不多說了。#真的不要去google哦~~~
.
不過,好像應該要談談「口枷」才對,大部分時間禰豆子都帶著它…
|
■ #延伸閱讀
.
🗂 #鄭雋立寫鬼滅文化導覽
.
第一集回顧: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603622909825328
第二集回顧: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610903412430611
第三集回顧: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616436315210654
第四集完結:https://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623894044464881
.
🗂 #李長潔寫鬼滅聖地巡禮
.
太宰府市竈門神社: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604343393086613
在淺草遇見無慘: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611075655746720
台灣也有的無限列車: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617242968463322
嘴平伊之助為何是「一隻豬」: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624761147711504/
|
#參考文獻
.
①. 渡部周子. (2007).“少女”像の誕生: 近代日本における「少女」規範の形成. 新泉社.
②. 今田絵里香. (2007).「少女」の社会史 (Vol. 17). 勁草書房.
③. 森有礼. (2004). 現代表象文化論 (1)『ハリー・ポッター』 の秘密の部屋: オタク文化とハーマイオニの受容. 国際英語学部紀要, 4, 1-24.
④. 安東由則. (1997). 近代日本における身体の 「政治学」 のために. 教育社会学研究, 60, 99-116.
⑤. Foucault, M. (1977). Discipline and punish: The birth of the prison. Vintage.
草書年代 在 專業活動主持人小優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台灣永遠的鄧麗君
鄧麗君!淡淡幽情特展記者會
在北投梅亭展開♣️
兩大藝術的結合、史無前例的藝術饗宴:國際巨星鄧麗君的宋詞演唱專輯以及于右任行雲流水的草書字體,在臺北市觀光傳播局的策劃下,「鄧麗君—淡淡幽情特展」5月15日將在北投梅庭溫柔登場。
本次特展最大特點就是以鄧麗君小姐在1980年代,推出以「宋詞」為主題的經典之作《淡淡幽情》專輯為核心,現場擇選這張古典文學音樂專輯中的7首宋詞名作歌曲,套用一代書法大師~于右任的草書字體做呈現,並以不同時期鄧麗君的影像,包括居住北投時期所留下的珍貴照片以及各時期不同造型的鄧麗君,都在特展中展現無遺。同時,邀請知名花藝家王愛珠老師以鄧小姐最愛的粉色系列花朵重新詮釋鄧麗君現代的花藝印象作為展品,讓鄧小姐燴炙人口的歌聲如浪漫花語在展場迴盪。
歡迎大家前往懷念!
♨️梅亭也是于大師避暑勝地.台灣知名觀光景點.歡迎大家有事沒事多去北投走走👣
台灣永遠的巨星
#鄧麗君
#撞色紗裙
#公主袖蕾絲上衣
隨便復古風搭配850搞定
草書年代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寫藝人間:漢寶德談書法藝術」新書介紹
專訪主編: 黃健敏 (Jiahn Min Huang)
內容簡介:
台灣談美第一人‧漢寶德
暢論書寫之樂,
剖析當今書法之繁花百態、侷限與因應對策,
書法藝術深度反思專文首度集結!
「中年之後,自度一生志業大抵不過如此,開始思考養生之道,以便輕鬆地度過老年。我想到了書法。」——漢寶德
向來「揮如椽之巨筆書寫人間」,台灣現代建築名家漢寶德年近六十轉而「舉輕若重」執起毛筆,成為書法界的新鮮人,從此一頭栽進書法的桃花源,更於七十四歲舉辦了生平的首度書法展「寫藝人間」。卻也在這段歷程中,體察到中國書法老化的窘境,並做出種種反思及建言,諸如:
書道的創新是否等同於拋棄傳統技法?
書法該如何融入民眾的生活,而非滿街刻板又缺乏美感的臨摹?
饒富藝術美感又易寫的草書為何始終無法流行?
兼談篆刻印章之美,
以及書法藝術家董陽孜的時代精神及魅力所在。
本書做為漢寶德一生書法藝術歷程的完整集結,從中除可感受漢寶德先生的藝術涵養與率真性情,更是書法愛好者、美育推展者的最佳參考書,一起跟著美藝生活家漢寶德,隨意運筆,從心挖掘書寫之樂境泉源。
作者簡介:漢寶德(1934-2014)
1934年出生於山東省日照縣,1958年成功大學建築系畢業,1964年赴美留學,先後取得哈佛大學建築碩士及普林斯頓大學藝術碩士等學位,1967年返國。主要經歷為:東海大學建築系主任、中興大學理工學院院長、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籌備主任及館長、國立台南藝術學院籌備主任及校長、國藝會董事長、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事長、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文建會委員、台北市文化局顧問等。
早年於建築系就學期間便創辦了《百葉窗》,爾後至1970年代,陸續編輯出版《建築雙月刊》、《建築與計畫》、《境與象》等建築專業雜誌,致力推動台灣現代建築思潮,冀探討建築設計思想與社會人文之關聯等課題。
在建築方面,漢寶德於回國初期設計之洛韶山莊、天祥青年活動中心等作品,呈現出強烈的現代建築立體派風格,其建築作品屢獲《建築師》雜誌建築獎。
此外亦致力於藝術及美感教育之推廣,1994年獲教育部一等文化獎章、2006年獲得國家文藝獎第一屆建築獎、2008年台灣大學榮譽博士、2009年雜誌最佳專欄金鼎獎、2010年中國建築傳媒獎──傑出成就獎、2014年第34屆行政院文化獎。
草書年代 在 行書年代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推薦與評價
年代 :西周晚期... 王羲之是行書成熟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的《快雪時晴帖》是行書的代表之作。 中國書法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自從甲骨文發明以來, ... ... <看更多>
草書年代 在 帝圖藝術拍賣- LOT 3209 于右任《草書錄自作詩四屏》 立軸 ... 的推薦與評價
LOT 3209 于右任《草書錄自作詩四屏》 立軸水墨紙本131.5×34cm ×4 出版: 1. ... 今年為紀念于右任先生140 歲誕辰紀念,本次能徵得右老於1950 年代書贈楊秋實先生的 ... ... <看更多>
草書年代 在 行書年代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推薦與評價
年代 :西周晚期... 王羲之是行書成熟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的《快雪時晴帖》是行書的代表之作。 中國書法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自從甲骨文發明以來,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