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棲地志工講座】
身為荒野的一份子,很高興能受到邀請前往分享昆蟲與動物的小故事。這次跟榮星花園的棲地志工大哥大姐們分享昆蟲知識,讓大家能對昆蟲有多一點不同角度的認識,一方面也能真正動手操作。所以後面的課程我就帶大家製作了昆蟲標本,了解製作方法跟實作。在歡樂的課程中,大家從原本的展足標本,默默直接晉升成展翅標本,真的是太厲害了,而且大家都超熱情~~真是的美好的夜晚。
#荒野棲地志工
#公園生態化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u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自2009年開始,協助太魯閣國家公園建立國內首支依據志願服務法成立的「步道志工」隊伍引領青年學生藉由手作步道與自然重新連結,也在永和社區大學成立步道社團課程,以持續步道觀念的推廣、溝通。 手作步道強調以人力方式運用非動力工具輔助進行施作,降低對生態環境與歷史空間的擾動,以增進步道的永續性與整體性。 ...
荒野棲地志工 在 hul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自2009年開始,協助太魯閣國家公園建立國內首支依據志願服務法成立的「步道志工」隊伍引領青年學生藉由手作步道與自然重新連結,也在永和社區大學成立步道社團課程,以持續步道觀念的推廣、溝通。
手作步道強調以人力方式運用非動力工具輔助進行施作,降低對生態環境與歷史空間的擾動,以增進步道的永續性與整體性。
手作步道的基本原則包括:
考量環境生態:順應步道所在地的氣候、地質、原生生態習性等,兼顧使用者特性與棲地整體性
考量人文歷史:依循歷史反映工法,結合傳統工藝、在地知識進行因地制宜的「適切設計」
設定環境承載量:基於在地資源調查,設定可接受的遊客衝擊程度,進行步道分級及相對應的施作強度,提供從大眾化到荒野級多樣的遊憩體驗機會
盡量就地取材:減少外來材料從採礦到運輸在能量與資源的損耗,善用現地既有自然材料
重視常態維護:確保步道具備一定彈性能因應大自然的變化,又能保持一定程度的穩定性。
6強調公私協力:政府的土地管理單位、專業者與民間組織從規劃討論、施作與後續維護需共同參與、平等合作。
在此過程中,志工的參與看似療癒受傷的土地,實際上透過與土地深層的互動,現代生活中與自然隔離的焦慮、以及人與人之間疏離的關係也將獲得療癒。手作步道期望帶來的是更全面的改變,藉由實作行動的過程促發環境的覺知、增進對環境的關懷與敏感度,進而關心更廣泛的環境議題。
荒野棲地志工 在 蘇貞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http://eball.tw/news/20757
蘇貞昌今(19)日帶領超越基金會的所有同仁以及過去在台北市長選戰時,用熱情與行動支持蘇貞昌的網路志工們,一同到新北市五股濕地參觀、走春。蘇貞昌首先感謝荒野保護協會對二重疏洪道近百公頃五股濕地的認養與培育,讓當時不到十隻鳥的濕地,至今已有一百多種候鳥、留鳥在這裡停留、棲息,對生態保育有相當豐碩的成果。蘇貞昌也說,國光石化造成彰化大城濕地的破壞,農漁產業與附近居民健康的破壞,蘇貞昌呼籲,對於國光石化、三輕廠的擴建、以及相關產能設備的更新,應該有更審慎的態度。
蘇貞昌表示,因為人類沒有破壞,各種生態才得以保留,各種動植物才得以繁榮生長以及棲地不受破壞,為子孫留下好的未來與將來,這就是做對的事,蘇貞昌對於能夠參與以及共見生態保育的價值,倍感欣慰。蘇貞昌進一步指出,過去由於對知識的錯誤認知,用有限的眼光與偏執的觀察角度,都以為「荒野」就是荒廢的地方,蘇貞昌表示,其實「荒野」不荒,荒野是留下最寶貴的資產,蘇貞昌接著說,濕地是「大地之腎」,不但能過濾汙染,而且能夠擴大與發展動植物的棲息範圍,並且有減碳等各方面對生態發展的正向功能。
蘇貞昌表示,隨著時代的進步、環境的變遷,我們應該知道,雖然台灣產業與經濟的發展都很重要,但土地的保護與生態的保育,白海豚、農漁民的保護,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彰化大城濕地與五股濕地是相同的功能,而國光石化的推動卻造成大城濕地、農漁產業的破壞、以及周遭居民健康的破壞。蘇貞昌認為,目前隨著世界上氣候的變遷,台灣對於三輕廠的擴建、以及相關產能設備的更新,應該嚴肅思考是否有推動的必要,蘇貞昌也呼籲,應該用更審慎的眼光,要求更慎重,尤其是對於相關土地的規劃確定完整後,才能再做慎重的考慮。
最後,蘇貞昌呼籲,如果台灣土地能夠受到更大的保護,保留更多濕地,就能為台灣的未來、子孫的將來,創造更多空間,這就是做對的事。站在五股濕地,蘇貞昌希望整個台灣隨著時代的進步、觀念的進步,應該要有新的看法與態度,對土地應該更加尊重,不能輕易破壞。台灣的土地是所有人民的,也是未來子孫的,蘇貞昌期盼,未來台灣的每一塊濕地都能夠受到最完善的保護,大家都能夠為保護台灣的土地,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