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限定> 美國房市火熱,金融危機不遠矣?
野村證券近期發表研究報告表示,美國、日本、德國、台灣、瑞典和荷蘭等六個經濟體,接下來三年內將很容易受到金融危機影響。而高漲的美國房價,則被認為有可能爆發次貸 2.0。
美國通貨膨脹數字居高不下,然而,美國房價漲幅則是比物價更高。根據 Case-Shiller 美國房價指數來看,2021 年 3 月份的房價較去年同期上漲了 13.18%。
我們在 2020 年 7月 與 11月 的報告中分別從貨幣、庫存與人口統計變數角度,說明美國房地產市場將會復甦回溫。而在近一年後的現在,這樣的預測已經成為現實,美國房價持續創下歷史新高。
然而,熱度持續升溫的房地產市場卻也開始傳出雜音。
包括聯準會即將討論縮減購債規模、銀行、開發商與專業租賃公司湧入房地產市場、原物料價格居高不下,這些會否成為美國房地產復甦之路上的阻礙呢?
這就是今天的關鍵報告要告訴你的。
荷蘭物價指數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Joe:「全球熱錢其實很充裕,股市和房地產持續增溫,只要美國和歐洲央行沒有收錢,整顆地球的大都市房地產,較高機率都會是上漲趨勢。」
英國金融時報、路透社等外電報導,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NAR)日公布,5月美國成屋中價比2020年同期跳升23.6%至350,300美元,增幅及中價皆創歷史新高紀錄,每地區的房價都呈現上漲趨勢,歐洲房市也很熱。荷蘭中央統計局公布,5月成屋價格的年增率多達12.9%,創2011年以來新高。5月房產成交量則為16,126棟,比2020年同期萎縮12.1%。歐洲央行(ECB)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第四季歐元區房價年增5.8%,創2007年年中以來最大漲勢,德國、法國及荷蘭貢獻2020年將近四分之三房價增幅,房價上揚、價格親民的房屋短缺,令歐洲數國大型商業地主犯眾怒。愛爾蘭規定,12個月內購買十棟以上房屋者,需支付10%印花稅,希望制止投資客買進大量房產。德國最大住宅房產商Vonovia及對手Deutsche Wohnen規劃的180億歐元合併案,促使不少人呼籲政府對房租設定上限,甚至將這些企業收歸國有。
歐洲議會荷蘭籍議員Michiel Hoogeveen本週即在質詢ECB總裁Christine Lagarde時表示,年輕人及中產階級如今被迫參與這場老鼠競賽(rat race,指你死我活的競爭),在過熱房市支付過高價格。他痛批,ECB慷慨實施印鈔及低利率政策、支撐歐元區弱國,是造成此現象的罪魁禍首,Lagarde回應,整個歐元區並無信貸引發房市泡沫的強烈訊號,但部分國家及城市的住宅市場確實有些脆弱。
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總裁Robert Kaplan最近警告,房價已來到「歷史偏高」的水位,投資客已開始買進大量住宅,他寧可把輕輕放掉油門的時間點提前一些,也不要延後,如此才能因應(房市與金融市場吹出泡沫)風險,FED也可藉此避開未來恐須踩剎車的窘境,美國房地產市場續火熱,全美成屋房價已連續110個月上漲,3月Case-Shiller全美房價指數比2020年同期大漲13.2%,創下七年最大漲幅,同時,美國3月成屋庫存僅107萬戶、成屋庫存月數僅2.1個月,創下歷史新低。
隨著消費者物價大幅上揚,全球央行官員必須努力抗拒升息的誘惑,但房地產榮景可能使這個任務更加艱鉅,挪威央行已表示,將調高利率以抑制房價高漲,而此舉可能促使他國央行跟進,美國聯準會(Fed)官員預估可能在2023年升息,一度引發股市震盪。
緊接著挪威央行表示,幾乎肯定將在9月升息,遠遠領先聯準會以及3月率先驚動市場的紐西蘭央行;已開發國家有較多餘裕將利率維持在低檔,因為受到大宗商品價格和美元波動的衝擊比新興市場國家少很多。但挪威央行在聲明中表示,關注房價大幅上漲,世界各地的住宅市場正在上漲,挪威房市的泡沫早在疫情前就已浮現,自2020年1月以來房價已上漲12%;同一期間,美國、英國及德國房價上漲15%、13%和16%,而在中國,房市再度成為推動經濟成長的關鍵動力,理論上,各國央行依據通膨決定利率走向,而聯準會更注重失業率。但自2008年爆發次級房貸危機後,許多國家的官員也開始將金融失衡納入考量。
許多華爾街專家也指出,房價上漲導致家庭增加住房成本,使得當前的通膨上漲,不太像之前所認為是屬於暫時現象。住房成本在通膨組成因素中占有很大權重,以至於在剔除大宗產品相關價格後,只要房價的小幅上漲,都會成為美國、英國及歐元區5月通膨率上揚的最大貢獻者。
https://udn.com/news/story/6811/5545850
https://ctee.com.tw/industrynews/consumption/478649.html
https://finance.technews.tw/2021/06/23/european-house-prices-hit-record-highs/
荷蘭物價指數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Joe:「最近fear and greed index來到相對低的位置,大盤股價相對高,看來散戶們可能心態偏保守,大家都提前害怕通貨膨脹拉高的負面影響。」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 (Western University)艾維商學院金融學教授George Athanassakos警告,歷史上觸發市場泡沫破裂最常見的催化劑,就是通膨和利率走升,而美股正處於資產估值泡沫之中,這場泡沫恐比想像中更快破裂,回顧歷史,金融創新導致了投資銀行家、商業機構創造新證券的風潮,從南海公司到荷蘭鬱金香狂熱,人們合理化一切資產的估值,金融創新促進大量借貸和保證金投資,但在通膨、利率走升時會導致泡沫破裂。
Athanassakos指出,從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股災,到1990年代末期的網際網路泡沫,再到2008至2009年的經濟大衰退,都是在利率走升的環境下發生,當前美股藉由保證金交易購買股票的水平正在飛漲,保證金債務已創下近20年來最大成長,進入市場的散戶人數越來越多,但眾所周知,散戶投資者是糟糕的市場定時炸彈, 他們在市場高峰時興高采烈,在市場底部驚慌失措。流入指數股票型基金(ETF)、美國股票基金的資金,正呈現爆炸式成長,市場上存在的多種危險情況,如具有金融創新特性的線上股票交易平台Robinhood將投資看成1場遊戲,尤其鼓勵新手投資人頻繁交易;Reddit等社交平台,出現所謂的新投資「專家」階層;毫無真正價值的加密貨幣湧現;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掀起熱潮等。
此外,Athanassakos指出,還有多種指標顯示,美股正處於欣欣向榮的危險跡象,包括調查顯示看漲者遠比看跌者多、VIX恐慌指數處於極低水平、職業基金經理人的現金餘額遠低於歷史水平、內線交易人士賣出頻率遠比買入頻率高、槓桿貸款盛行、全球債務不斷攀升、估值指標已過高等,Athanassakos最後警告,儘管聯邦基金利率迄今維持不變,但通膨仍在醞釀當中,利率走升只是時間問題,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已在數月內從0.6%升至1.6%。
知名財經部落格SentimenTrader研究發現,若以4月份通膨數據計算,當前S&P500支付的股息和盈餘殖利率(earnings yield),創下歷來新低,4月份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4.2%,超過S&P500盈餘殖利率的3.3%。這代表經通膨調整後,S&P500的盈餘殖利率為負0.81%。此種情況相當罕見,SentimenTrader分析師Jason Goepfert表示,S&P500的盈餘殖利率計入股息後,報酬通常與通膨相當。換句話說,S&P500的「實質」盈餘殖利率、或是經通膨調整的盈餘殖利率大多為零。盈餘殖利率跌至負0.81%,為1970年有紀錄以來新低。
乍看之下,這似乎代表債優於股。彭博數據顯示,26日S&P500的股息殖利率為1.4%,略低於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的1.56%。然而,細看就會發現,情況並非如此。經通膨調整的盈餘殖利率仍優於公債。依據SentimenTrader估算,S&P500的實質盈餘殖利率為負0.81%。此一數字高於美國10年期公債實質殖利率的負0.87%。另外,S&P500的名目盈餘殖利率為3.3%,也高於債市價格隱含的10年通膨年率2.4%。
與此同時,Goepfert警告,回顧歷史,S&P500實質盈餘殖利率轉負令人憂心,殖利率跌破零後,接下來兩年S&P500的最大跌幅為32%、而且最多只有上漲7%,上述情況僅在1980年1月曾出現例外。他說,歷史雖然不是完美的嚮導,但是這意味美股的長期走勢出現紅旗警訊,但是,近期內美股或許有撐。
外資指出,庫藏股回購的閉鎖期終結,預料將有破紀錄的資金灌入市場,有望刺激美股再衝新高。高盛的John Flood表示,美國企業的庫藏股閉鎖期於4月23日結束,目前美國企業批准實施的庫藏股金額,遠高於2020年同期。Flood寫到,2021年至今通過的庫藏股買回金額,比2020年同期高出75%、比2019年同期高出24%、也比2018年同期高出26%,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全年美國企業的庫藏股回購金額締造歷史新高,如果2021年全年實施的庫藏股金額超過2018年,意味將再創新紀錄。
https://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caaf4042-f453-45e3-8e17-ded06a0eecc8&c=MB010000&fbclid=IwAR10PdSz7JX1Njh42N7rwdom-Lmwte1cDx-6MjiqzM3pudzDOfVrIbvMHyc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548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