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生育率!桃園最敢生!台北竟不能?
郭昭巖要求社會局營造友善生育空間
台北市長柯文哲曾經說:「 #少子化絕對是國安問題 」!但全台灣生育狀況最健康的城市,台北市卻比不上桃園?
台北市議員郭昭巖於民政部門質詢時強調,桃園連續五年出生率居全國之冠,可以部份歸功於他們優於全國水準的「三三三」生育獎勵。父母兩人只要在桃園設籍一年,每生一胎領三萬元「生育津貼」。雙胞胎加碼至每胎三萬五、三胞胎每胎四萬五,孩子三歲前還可領取市府自籌財源發放的三千元育兒津貼,而在台北市部分生育津貼每胎是兩萬元。
#郭昭巖爭取育兒津貼再加碼
郭昭巖指出,「從桃園連續五年奪冠的高出生率中可窺出生育獎勵絕對是誘因之一。」而人口的增加不外乎移入和出生,兩者間關係互相連動,想提高生育率當然不能只靠補助。給年輕人一個好的環境,能穩定就業、安心定居,敢於生養是提高桃園生育力的雙誘因。
郭昭巖強調,台北市物價房價雙高,要吸引年輕人在此落地生根,「都發局的公共住宅政策、產發局的青年創業貸款與基金,勞動局的就業培訓與輔導等缺一不可。」郭昭巖指出,在2019「世界人口綜數」的出生率排行報告中指出,台灣是200個國家中的吊車尾。台灣亦是快速老化的國家,在高齡化和少子化雙重危機下,中央在育兒津貼上不斷加碼,補助對象不斷放寬,還擴增各類公共、非營利與準公共等托育機構,這些是「我國少子女化對策計畫」提高生育率政策的一環,當然台北市也在其中。台北市的托育供給率為百分之27,雖然是六都最高,但相較於歐盟訂的百分之33,應該還有努力空間。
#鼓勵年輕人落地生根台北市
從台北市的未滿2歲兒童現行照顧型態分析資料來看,台北市未滿2歲的人口數是37235人,雖然公辦民營托嬰中心、社區公共托育家園、準公共化托嬰中心、準公共保母分別可收托的人是910、648、2815、2678人,加起來的占全未滿2歲人口數比例的頂多18.9%,是兩成都不到!扣除少數人負擔得起的私立托嬰中心和居家保母的綜合比例5.5%,有高達75.6%的是在家照顧,也就是可能阿公、阿嬤或父母其中之一在家照顧。
郭昭巖強調,大家都明白高達75.6%比例的民眾選擇在家照顧,實在是為了要節省托嬰費用。跟育嬰費用相比,民眾寧可選擇留職停薪或是請育嬰假,在家帶小孩。
根據民政局的統計資料也顯示,市府推行準公共化托嬰中心與準公共保母政策,設立社區公共托育家園,每月扣除市府補助後,家長自付額仍在12000、8000至7500元之譜。若是選擇私立托嬰中心或居家保母,托育費用更高達兩、三萬。即便是公辦民營中心,家長每個月仍需要自行負擔約5000元支出。
#托嬰費用補助看得到吃不到
郭昭巖發現,台北市公辦民營托嬰中心,目前收托人數是910人,占未滿2歲兒童總人數的2.4%而已!對多數人來說幾乎是看的到卻吃不到的餅!郭昭巖過去曾擔任過幼稚園主任,她指出,準共托嬰中心和準公共保母,的確幫忙解決一些私立幼托機構存續與家長送托的問題,但整體而言,供給面仍顯不足,郭昭巖建議,市府可利用校園或是其他公家場域的閒置空間,引進具活力與多元教學的民間優質教育團體,來承接公設民營托嬰中心,以利舒緩年輕家長生養壓力。
#郭昭巖呼籲增加公辦民營托育機構
郭昭巖細究中正萬華區的幼托狀況。台北市一共有54處公共托育家園,中正區只有一處,23處公辦民營托育中心,中正區有2處,總共只能招收87位嬰幼兒,中正區兩歲以下人口數為2198位,換算下來不到百分之4的嬰幼兒可以進入公共托嬰中心或托育家園,而家內照顧卻高達79%。萬華有7處托育家園,3處托嬰中心,總計可收托214名嬰幼兒,但2歲以下的人口數2501名,能進入公辦民營托育機構的也只有1成1,家內照顧的比例高達80.2%!
郭昭巖特別指出,近年因萬華幾個大型眷村改建成為高樓社區,進駐相當多新興人口,市府於萬華四處公共住宅1247戶,及郭昭巖爭取改建之福民平宅的公宅戶數338戶,總計有1585戶。相較之下,中正萬華公辦民營托育機構,簡直僧多粥少。郭昭巖強調,市府公共托育提供率目前僅4.3%,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今年1月初,郭昭巖已就萬華區保德里長提案,針對東園街上,萬華健康中心以及後方東園國小舊退職員眷舍的合署辦公大樓,納入考量,郭昭巖更積極在都發局各局處需求評估會議、市長便當會做爭取,才讓社會局承諾參建。中正區部分,郭昭巖也爭取忠義國小活動中與在地社福需求納入捷運共構,忠義教育社福園區預估收托45人。
#善用公共閒置與新興空間
郭昭巖強調,萬華中正區弱勢家庭居全北市之冠,要求社會局長能夠鼓勵尚未納入準公共化的私立托嬰中心加入,也希望再尋覓合適空間增設公設民營托嬰中心,以關照弱勢家庭的幼托需求。目前郭昭巖也正爭取成功高中校舍改建、龍山國中活動中心改建,以及東園街合署辦公大樓規劃、華江里三區肉品區改建案規劃,她也要求社會局能配合時機,善用公共閒置與新興空間,做相關幼托中心的規畫研議。
#郭昭巖 #台北市議員 #顧市政 #友善生育環境 #生育率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華江 里 人口 數 在 郭昭巖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10/04/15警政衛生部門質詢】
繼便當會後郭昭巖再質詢衛生局
局長同意萬華健康服務中心配合參建,
萬華保德里合署辦公大樓興建現曙光
110年4月15日這天警衛部門質詢上,在郭昭巖議員向衛生局長的質詢下,萬華區保德里內十數年提案未決,包含萬華區健康中心改建的合署辦公大樓,終於露出曙光。透過該合署辦公大樓的興建規劃、納入在地健康照護、幼托安老、學校體育活動推展和周邊停車需求將為萬華區民提供更好的相關社教服務。
郭昭巖指出早在馬市長時代即已允諾當地興建合署辦公大樓,然十數年過去遲未興建問題主要出在健康中心礙於107年外牆拉皮與內部空間改造,且其他局處未就在地需求深切考量,以致參建意願不高而破局。終於在郭昭巖議員年初的跨局處現場會勘結論要求下,都發局召開了相關局處的需求評估會議。郭昭巖於會議中發現,萬華健康中心該棟主建物再兩年即達使用年限,其後方的東園國小退休教職員眷舍興建至今超過70餘年更無建照使照,即便現仍有3戶眷舍承租,除長期疏於修繕維護已成地方景觀、治安、髒亂死角,更有公安之虞。
郭昭巖更提醒,隨萬華區近年轄區內幾棟大眷村順利改建成大的高樓社區,萬華健康中心現有空間已不符使用,更何況近年市府的公共住宅政策在此含郭昭巖議員爭取改建為公宅的福民平宅在內,就有高達五處公宅和1585戶新家庭住戶進駐。若能搭配萬華健康中心使用年限的改建期程,將其後之東園國小退職員工眷舍一併做改建,並納入在地幼托、安老等社福與教育及停車需求成合署辦公大樓,將有利地方發展與社區照護。當其他局處紛表有再研議之必要時,唯獨萬華健康中心仍執意以無相關需求而回絕,這讓里長與社區非常生氣失望。也因此郭昭巖在今年4月1日便當會上向市長提出,市長當場裁示由彭副座PM來就周邊整體相關需求一併檢討,並於4月15日警衛部門時向衛生局長做質詢。
郭昭巖強調萬華屬老舊社區,老年人口及新住民和弱勢家庭為數最多,相關社福需求本就較其它區為高。郝時代的陳威仁局長就因此考量而在當時本欲將萬華雙子星部分空間作會社福空間,並和民間業者合作開發希望能帶動此地觀光發展。只是後來柯市府將此改為市府第二辦公大樓。所以萬華地區不是沒有社福需求只是空間調整改變了。
又東園國小原有平面教職員停車位,因配合昭巖議員爭取其活動中心、棒球打擊場,和萬大國小共用泳池等納入捷運共構後的捷運出口而減少了,其剩下停車格位也在本月市長區里座談中,里長希望學校開放早上停車而凸顯出周邊停車空間嚴重不足。另因校內空間不足故暫以老舊眷舍作棒壘隊員的休息室,同時雙園國中和華江高中棒壘隊也有此需求,故校方和家長紛認為屋齡高達70年的無建照使照的眷舍耐震係數多不足,學生於此休息恐有公安之虞因此支持其改建。
郭昭巖向黃局長表示,包含萬華健康中心與東園國小退職員工眷舍在內的區域,作為市府合署辦公大樓是在地里長和里民多年來的心願,且基於建物公安與使用年限與在地社福需求之考量,健康中心改建確有其必要性。希望黃局長不要被其下錯誤訊息而影響判斷也當重視市長便當會裁示。黃局長表示會指示屬下就在地需求與府方共同決議配合做參建之規劃,這讓多年懸為未決的萬華區保德里內合署辦公大樓規畫興建有了曙光
華江 里 人口 數 在 市議員 劉耀仁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艋舺學園要併校?假消息!
從2018年底艋舺學園召開地方說明範圍及EOD內涵後,2019年地方開始盛傳艋舺學園將導致特定學校遭併校或廢校的流言。在我年前積極與市府溝通及要求後,今天透過教育局的會議紀錄證實這個流言確實是假消息!
艋舺學園是我在2018年上半年度質詢並提出建議、由台北市都發局前局長林洲民提出規劃,並納入「市有建物及用地整合運用導向之都市發展(EOD; Education Oriented Development)」整合市有建物及用地讓艋舺學園達到三個目標:
1.提供周邊社區公共服務,落實地方需求
2.建立具台北特質的新型態學校與使用形態
3.整合EOD、TOD及都市更新獎勵系統
艋舺學園將華江高中、萬華國中、西園國小、雙園國小及南海實驗幼兒園共11.84公頃的校地及西側機關用地共12.25公頃的用地整合檢討,帶入托嬰、國小、國中、高中、社大、補校、特教、樂齡以及社區教室,建立混齡學習教育。這對中南萬華地區的教育資源及公共資源是一個前所未見的大利多。
萬華區人口老化指數全市最高、學園周邊六個里高齡者密度偏高,高齡設施不足、托幼資源亦極度缺乏,且校舍老舊亟需重建。若照現況使用方式是各校自編預算逐步改建,緩不濟急且重複浪費。透過艋舺學園整合各校所需公共設施(操場、游泳池、圖書館、特教中心)並增加社區需要的托嬰托幼設施、長者照顧及社區運動設施等公共資源。可極大化教育資源並達到最高效率運用。
各校都有歷史情感在,碰到相關議題造成校友、家長及教師的恐慌我非常能理解。所以我要求教育局一定要邀集相關學校召開艋舺學園執行會議,並公布會議紀錄,清楚說明在艋舺學園EOD計劃內,各校將能發展特色課程,發揮教育加值與加成功效,且不涉及併校或廢校之議題,能在既有基礎上永續發展。
艋舺學園EOD計劃是十數年的工程,這是萬華區邁入下一個階段的重要指標項目,有我替大家認真把關並提出有建設性的建議。在我監督之下,艋舺學園EOD計劃一定會是中南萬華的大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