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而台灣又應該「成為」一個怎樣的國家?
不單單是我這樣捫心自問,或許很多人都思索過這個問題。
318運動帶動了台灣社會政治意識的改革、對於國家想像的重組、傳統政治型態的裂解,更讓年輕人的聲音,成為社會上愈來愈不可忽視的力量。
而一步一步推進的公民意識,造就了現在的 #憲政時刻,開啟了討論國家未來的契機,讓台灣人得以有機會,凝聚對於台灣的期望,打造一個正常、尊嚴而美好的國家。
我今天與林昶佐 Freddy Lim委員、以及同樣關注台灣未來願景的夥伴們,一起組成「二〇四六 台灣」,為憲改發聲。
期待修憲委員會,除了目前朝野有共識的十八歲公民權與考監兩院組織調整議題外,也能更廣泛的盤點憲法的疏漏, #落實憲法對於基本人權的保障以及地方制度的改革,一起朝向正常、平等、尊嚴而美好的國家邁進。
---
二〇四六 台灣・憲政改革聲明
過去十幾年,我們從參與社會運動逐步走向投入政治改革,成為中央或地方層級的民意代表。這個會期,立法院的修憲委員會已然成立,值此憲改工程啟動的重要時刻,必須廣納年輕世代之聲,為台灣下一個世代打下堅實的國家基礎。在這樣難得的憲政時刻,我們決定組成「二〇四六 台灣」,揉合中央與地方的觀點,參與推動憲政改革。我們認為,憲政改革必須從真正的核心議題開始討論:未來的台灣,應該成為什麼樣的國家。
面對憲改議題,朝野政黨已經提出許多討論,主要聚焦在十八歲公民權,以及考監兩院組織調整等等。這些確實都是涉及國家體制的重要改革,但是憲改不能只是針對部分疏漏做檢討,更要承載對於未來國家願景的想像。在時間的維度上,我們提出「2046年」,對台灣史而言,這是台灣總統民選五十年,是台灣終戰一百年;對個人而言,則是我們從青年公職走向成熟政治工作者的重要生涯階段,不管就歷史或個人而言,我們都感到必須嚴肅以對、負起責任地扛起歷史的重量,勇於提出對於未來的想像。
2046年的台灣,是否已經成為一個正常國家?有著怎樣的國家特質與樣貌?這個問題不能空想也不能懸置,我們決定站出來推動,從地方到中央,由下而上匯集改革的能量,全國各地的年輕人都該有機會提出對於未來國家樣貌的想像。因為2046年的台灣,就會是當前的年輕世代作為國家與社會的中堅份子,所將生活的台灣。我們倘若不想枉費青春抱憾終生,現在就必須捲動改革的浪潮,這是我們作為政治工作者的生涯課題,也是我們欲與台灣人民共同討論、凝聚的未來願景。
這次的憲政改革,不能只是修修補補,而是台灣在重返世界、成為正常國家的過程中的關鍵轉捩點。全球疫情未歇、美中對峙仍熾,無論從印太戰略區域的觀點,或是東亞歷史文明的視野,我們都要成為民主、自由與進步的實踐典範,在這個不確定的未來中,成為一個團結國人、立足世界的堅韌國家,台灣要生存、要繁榮、要團結、要爭取承認、要走出一條自己的路,我們就必須徹底檢討國家體制,建立紮實的根基與藍圖。
因此,對於憲政改革的大方向,我們提出三項主張:
一、全面檢討國家體制,落實廢省,全面改革地方自治體制促進區域平衡:
憲政改革在議題上不能畫地自限,必須通盤檢視國家整體的憲政體制。我們認為相關的討論至少應該包括國家體制、國族定位、選舉制度、民主防衛、地方自治體制、人權與文化權保障等等。
憲政改革要凝聚國民共識形塑未來台灣的政治想像,就必須從基層人民的日常生活出發。我們要特別強調全面改革地方自治體制的重要性,因為來自地方第一線的我們,從紮根地方的第一天起,就強烈感受到區域發展和資源分配的失衡與不公平,我們主張國家的區域劃分必須面對現實、促進平權,例如六都與非六都,實際生活圈與地方行政區劃的落差,這些都是基層有感的現實議題。
二、召開「公民憲政改革論壇」,在全國各地啟動憲政改革的討論:
憲政改革在過程中不能畫地自限,不能只有立法院的修憲委員會或立法委員才能參與討論。以當前憲政改革主張中最具共識的十八歲公民權為例,年輕人需要的不只是投票權,年輕人需要的是參與實質的討論,在實際的政治過程中提出主張彼此辯論,所以我們認為憲政改革的討論應該要廣納包括青年團體、地方公職、原住民族與多元族群等等來自多元背景的各種成員。我們將以具體的行動在全國各地啟動憲改改革的討論,每一個主張都必須由下而上反映人民真正的未來想望,讓憲政改革成為真正由人民與國家的正式締約。
三、「公民憲政改革論壇」的討論,將會成為「二〇四六台灣 」的修憲版本:
我們將會提出更多具體的主張,但是這個過程必須經過更為多元開放的討論過程,我們不僅會在全國各地推動憲政改革的討論,我們還會負責任地提出具體主張和修憲版本。
「二〇四六 台灣 」成員名單
林昶佐 Freddy Lim(立法委員)
賴品妤(立法委員)
洪申翰 Sun-Han(立法委員)
張之豪(基隆市議員)
林亮君(台北市議員)
林穎孟 台北市議員(台北市議員)
黃郁芬(台北市議員)
戴瑋姍(新北市議員)
曾玟學 苗栗縣議員(苗栗縣議員)
黃守達(台中市議員)
黃捷 高雄市議員(高雄市議員)
高閔琳 高雄市議員(高雄市議員)
吳崢(政治工作者)
Search
落實憲法對於基本人權的保障以及地方制度的改革 在 高一公民與社會 - 國立臺東高級中學 的推薦與評價
(B)不應該,人權團體雖然追求基本人權保障,但仍應尊重各國主權不可干涉內政 ... (A)創作者在作品中應落實憲法保障的行動自由權,不可要求他人去向.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