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漫畫中的四〇年代臺北】#中央市場 #螢橋 #圓環夜市 #新生北路 #東門游泳池
大家時常看到照片或文字形式的歷史記錄,你知道報紙中的漫畫也留下了往日生活的記憶嗎?
漫畫家 #顏彤 在民國40年4月至5月的《聯合報》上,發表了一系列以《#臺北初夏》為題的漫畫作品,以生動細膩的筆觸描繪了當時臺北人度過初夏的情景。由於民國40年代的臺北與現在大不相同,我們能藉著圖畫看到許多已不存在的景物與生活方式,重新想像臺北的另一種面貌。
現址在西寧南路近忠孝西路的「臺北市中央市場」,曾經是臺灣第一座中央批發市場,集合了全北市的蔬果、魚、肉等貨品。到了60年代,才與太平分場、華江臨時蔬菜批發市場合併遷移至萬大路的第一果菜批發市場。
日治時期就聚集人潮的螢橋,因夏季雨後螢火蟲紛飛的景象而得名,戰後依然是熱門景點。夏日沿岸有商販租賃小舟供人遊河,時髦的年輕人也在此爭奇鬥豔。
新生北路一帶,當時仍保留田地、渠道的寬闊空間,曾經是臺北人消暑的去處。人們騎著腳踏車前往,再以步行的方式在田野中散步賞月。
大家熟知的圓環夜市,也在漫畫家的筆下出現。初夏的夜市,店面裡、貨架上都擺滿了啤酒以供銷售。對當時的臺北人而言,圓環夜市的啤酒零售、冰塊分割、冰鎮啤酒都是重要的夏日回憶。
你記得歷史悠久的東門游泳池嗎?在民國55年圓山再春游泳池提供服務前,它曾是北市僅有的一座符合大眾需求的泳池,據說最多曾超過三千人湧入,十分可觀。
顏彤《臺北初夏》系列圖像不僅呈現了時代與繪者的個人記憶,更為不斷變化的臺北城留下了難得的歷史紀錄,經由檔案學學者台北科技大學吳宇凡老師的分析,更讓這個寶藏活潑生動,一起來看看吧
#全文連結見留言
#吳宇凡 #顏彤 #臺北 #四零年代
#報時光UDNtime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台灣女子的北海道生活,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INSTAGRAM @hokkaidolife.tw ⚡️ https://www.instagram.com/hokkaidolif... 🎶FACEBOOK @kouseiyu0422 台灣女子的北海道生活 🎶 https://www.facebook.com/kouseiyu0422 ...
蔬菜批發市場 在 魯明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支援中壢青果批發市場防疫物資
今天增援中壢青果蔬菜批發市場,服務處提供800個防護面罩、8000個醫療口罩,全力配合管委會做好批發市場的防疫工作。感謝林賴里長與批發市場二位理事長,一起來到服務處協助配送物資。
蔬菜批發市場 在 香港經濟日報 hket.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目前沒有食用冷凍品染疫病例,是否意味無風險?
【清肺排毒湯醫治新冠肺炎 內地最新研究解釋藥理機制】https://bit.ly/3a3RQSC
【內地肛拭子採樣惹議 市民親述「有點難為情」(有片)】https://bit.ly/3tHnJrP
蔬菜批發市場 在 台灣女子的北海道生活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INSTAGRAM @hokkaidolife.tw
⚡️ https://www.instagram.com/hokkaidolif...
🎶FACEBOOK @kouseiyu0422 台灣女子的北海道生活
🎶 https://www.facebook.com/kouseiyu0422
那天起了個大早,就是為了要看看札幌市中央批發市場的業者們都是如何喊價叫價,下次想再來看夕張哈密瓜的首次競標拍賣(初競り)。
雖然是魚貨、青果蔬菜批發市場,但地板和環境乾淨到讓人大開眼戒!
想要參加札幌市中央卸売市場的朋友,歡迎參考以下網址
・http://h-takarajima.com/detail/index/4417&ml_lang=en
・https://www.klook.com/en-US/preview/activity/18643
蔬菜批發市場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油麻地果欄Yau Ma Tei Wholesale Fruit Market常簡稱作「果欄」,是香港主要水果批發市場,位於九龍油麻地,北臨窩打老道,南抵石龍街,西為渡船街,東為新填地街。果欄的雛形建於1913年,前身是九龍一處傳統墟市,「果欄」是珠三角一帶對水果批發市場的俗稱。經營的商鋪初期只以草棚搭成,直到1920年代至1930年代,香港政府才開始批地讓欄商興建固定樓房,多幢一、二層高的磚石建築逐漸組成今貌,至今尚可見到不少具戰前特色的裝潢。最初渡船街、窩打老道一帶賣雞、鴨等家禽,東莞街賣菜,而後面是九龍魚市場,果欄的面積比現在小得多,只佔新填地街一帶,而果欄並非只賣生果,主要是賣蔬菜,只有如「福和果菜欄」、「秀和欄」和「大益欄」等幾個大型的果菜欄,直到1965年6月1日長沙灣蔬菜批發市場啟用及1974年11月1日長沙灣臨時家禽批發市場啟用雞欄和菜欄搬遷後,才全部變成果欄。戰後建成的石龍街一帶果欄,由於當時檔主共同聘用同一間建築公司,所以於1952年建成的16個果欄外觀十分相似,地面前端是上落貨物區,欄內存放較遲交收的生果,而樓上多數是用作焗蕉的蕉房或雪房,近年才加裝升降機方便存放生果。1990年,果欄被古物諮詢委員會列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於2009年12月18日改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油麻地果欄長期以來都是香港和九龍市區的水果批發集散地,現時有二百多戶批發商,處理全港近八成的批發水果。欄商以東莞人為主,同鄉互相介紹來港工作,早年人數比例高達八成,街道如「東莞街」及「石龍街」(取自東莞石龍鎮)也是因此而命名。油麻地果欄日常運作集中在晚上進行,噪音對鄰近居民造成滋擾,而手推車佔用路面又造成嚴重交通阻塞。香港政府早於1969年已計劃重置油麻地果欄,但一直未能落實執行。到了1990年,政府計劃將油麻地果欄遷往長沙灣副食品批發市場第一期,其後因1991年簽訂的《關於香港新機場建設的諒解備忘錄》,為進行西九龍填海計劃供興建西九龍快速公路往返赤鱲角新機場而擱置,其後政府又計劃將果欄遷往將於1997年年底落成的長沙灣副食品批發市場第二期,可容納蔬菜、蛋品、魚產、活家禽和鮮果五個行業的綜合批發市場,但有關批發業界一致強烈反對。油麻地果欄其後獲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物,規劃署在1999年設計了「油麻地市區重建概念模型」,規劃整個油麻地的發展,將果欄變作特色休憩公園。2000至2001年香港政府再為遷置油麻地果欄尋找其他選址,但鮮果批發業界表示不願意搬離市區,希望原址經營,而所有可供考慮的土地均不適用。2007年食物及衛生局向立法會帳目委員會提出在長沙灣副食品批發市場第二期的部分範圍預留土地,興建一個專屬的鮮果批發市場,用以遷置果欄之用。通過油尖旺區議會轄下「關注油麻地果欄工作小組」,鮮果欄商代表表示願意有條件搬遷,其中主要的條件是將來香港全部的鮮果批發,必須集中在新市場進行。政府以自由市場政策不宜幹預市場運作模式為由而作出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