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常搬張椅凳 在大人旁邊看做菜 媽媽總說魚要是煎破了 長大嫁出去會笑死人⋯害我對煎魚一直有種謎之恐懼🤷🏻♀️
但是!come on~我煎魚從來沒在煎破皮的好嗎😎
你們知道 選對真正的不沾鍋 煎煮炒炸就難不倒~彷彿天生就是個職業家政婦👩🏻🍳
尤其這把「WOKY 恰恰鍋」 真的不是我要誇他~專為台灣人烹飪習慣設計就是有差👍🏻
你們看它鍋底厚壁薄、加熱速度快又勻熱 就算是料理新手也能快速變老手(好饒舌😂
恰恰鍋外型漂亮 放在廚房下廚心情都更好了
而且還得了2021的金點設計獎
看我用它來做出一桌功夫手路菜吧!食譜也都奉上了❤️
手路菜1 #功夫豆腐盒子
材料:板豆腐、糯米椒、豬瘦肉
簡單來說就是把豆腐挖空 跟其他炒料拌在一起、再把炒料放回挖空的豆腐盒裡!
煎這麼嬌嫩的豆腐都不是問題
✔️恰恰鍋「受熱均勻、不易沾鍋」
仔細看過底還有聚熱紋 所以蓄熱力好👏🏻
放食材後就不容易降溫出水 導致炒不香又沾鍋的狀況⚠️
這點真的蠻厲害的!煎魚、煎豆腐都不是問題!
手路菜2 #白酒蛤蠣
材料:薑絲、蛤蜊、米酒或白酒
準備完畢即可開火🔥
先把薑絲爆香後 倒入蛤蜊+一杯水+半杯米酒
蓋上鍋蓋 等著蛤蜊遍地開花就可以了 是不是超簡單!
✔️ 料理食材不受限,做菜超簡單�連蛤蜊、蝦子 這種硬殼類的海鮮都可以安心下鍋
無塗層沒有擔心塗層是不是會剝落 吃下肚的問題
✔️「可立式透明鍋蓋 可即時掌握料理狀態」
上面這個鍋蓋很重要 除了漂亮之外 也方便看料理的狀態
還是強化玻璃 耐用度是一般玻璃的3~5倍!
外圍還有食品級的矽膠圈 可以做為保護的防線~
我也很喜歡用鍋蓋來擋料理時飛濺的油😂它就是像我的美型盾牌🦸♀
手路菜3 #松露櫛瓜彩椒
這道更很簡單了 蒜頭爆香之後全部煎炒即可~不過你們知道煎櫛瓜其實有點學問👉🏻
要嘛上不了顏色 要嘛就是一不小心會煎過頭🤷🏻♀️
所以這時候能受熱均勻真的很重要!!
你們看鍋子裡的櫛瓜都有金黃焦色 這就對了!😉
✔️「全鍋無塗層 為全家的安全把關」
有些號稱不沾鍋 是上塗層 然後用久了就變很沾鍋😤
恰恰鍋是20年台南在地工廠的重力鑄造成形~表面的毛孔有細化處理 不是塗層卻能不沾的效果👍🏻(研究很久⋯�同時沒有塗層所以可以使用鐵鏟、鐵夾�不像一般有塗層的不沾鍋怕刮傷鍋面�而且「無塗層」就是讓食材表面可以金黃恰香的主因,
總之~這個太專業了 用過就知道!
手路菜4 #拔絲甜菜根地瓜
有時候在家就真的很想吃點甜的
我就會自己動手做減糖版本的甜點👩🏻⚕️拔絲地瓜就是我小時候的回憶❤️
先把甜菜根跟地瓜切塊 放入油鍋炸
炸完之後撈起再做炒糖(水 +糖)
糖的部分我有混羅漢果糖 炒到糖水冒泡、變微濃稠時
就可以把炸過的甜菜根跟地瓜放下去裹糖
你們看這個糖衣 裹得很均勻漂亮時 就可以放進冰水裡冰鎮🧊
一上來就是一個外層酥脆又會牽絲的拔絲地瓜😍
✔️「深煎鍋型容量更大 鍋邊導角設計更方便」
這個鍋其實夠深 所以油炸、翻炒都很方便👍🏻�鍋邊又有倒角設計 所以熱油、醬汁也不容易外溢 �簡直是新一代的鍋型新選擇!
不要以為一個凹槽的容器都可以當鍋子⚠️其實鍋子是要講究的~拿著一把累積30年用心製造的鍋子做飯
更能感受到恰恰鍋的用心❤️為生活帶來滿滿幸福感🥰
現在WOKY官網有新上市組合活動
有26公分也有32公分的組合可以選擇!
覺得家裡的鍋子該換新了嗎?
把炒爐的位置留給恰恰鍋吧😉�🛒https://lihi1.cc/kS1E9
.�.
#想做好菜就要用好鍋 #備好料用好鍋 #料理新手也能做出一桌好料 #用講究的心留住不將就的原味 #WOKY #恰恰鍋 #台灣製無塗層不沾鍋 #金點設計獎恰恰鍋
#台式餐桌美學
薑絲炒毛肚食譜 在 吳祥輝 Brian Wu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是男生寫的 家常 三篇中的第一篇 幹 這麼會寫
家常
《家常味》
薑絲瘦肉湯食譜。
材料:老薑一塊,梅花肉半斤,太白粉2大匙。
調味料:鹽巴3匙,米酒50cc。
做法:
加水至鍋子的七分滿,加熱。取半個手掌大的老薑,切絲,加進鍋裡,加鹽巴。將梅花肉切成一口大小,裹上一層薄薄的太白粉,水滾後放入。邊攪拌邊加,以免沾到鍋壁和鍋底。肉略顯透明,轉小火慢滾三至五分鐘。熄火前兩分鐘加入米酒,完成。
這道湯是媽媽的味道。兩碗飯後,喝著清淡的熱湯,適合做個完美的飯後收尾。滑溜的肉十分順口,柔軟,幾次咀嚼後便能吞入胃裡。薑的辛辣味刺激著舌尖,酒的香味自口腔竄上鼻腔,飽足感油然而生。試做過,但總差一點。
「媽,冰箱不是沒甚麼東西嗎?為什麼你還能煮出整桌的晚餐?」我問。魚油炸後煮紅燒,花枝川燙後做涼拌。將青椒胡蘿蔔切片炒肉絲,炒絲瓜也不用太多時間,加個蛋提味。最後煮瘦肉湯,晚餐完成。
「亂講,冷凍庫不是有兩條魚,冷藏有菜瓜跟青椒。隨便找就有,誰叫你平常不進廚房。」邊拿抹布擦餐桌,邊回答的老媽。
「誰教你煮菜,是山上阿公嗎?」
「哪是!是阿媽教我的。阿公在家都不進廚房。阿媽怕我不會煮,不能當個好媳婦,在結婚前能教就教。還好沒跟您桃園阿公住一起,不然就漏氣了。」
山上阿公住在觀音山山腰,平時的身分是筍農,偶爾種些西瓜和木瓜。另一個身分是總鋪師,有著固定合作的團隊,四處辦桌。靠著材料實在和不錯的手藝,養活六個小孩,其中一個女兒。那一代的總舖師,似乎有個不進家裡廚房的習慣。「男煮外,女煮內」的界線十分明顯。
過年後,外公總會在家裡辦幾桌春酒。是一年之中少數幾次家庭的聚會。早上十點開始忙碌,清點食材,準備料理用具。角落擺放著幾箱不起眼的罐頭,裡面裝著一顆顆比拇指稍大的鮑魚。水槽裡用鍋子裝著的是黑中帶點透明的海參。小工將削完皮的芋頭切塊,旁邊還放著四季豆,兩三包新鮮的排骨。正在處理雞隻的外公,仔細檢查是否有毛還沒拔掉。旁邊的篩子瀝乾酸筍的水分。備料結束時接近傍晚。
表兄弟和我將一張張紅色的桌子打上黑色的架子。鋪上紅色透明的塑膠桌巾,擺上碗筷、湯匙跟小碟子。還必須將紅色的餐巾紙摺出特別的形狀,放進杯子裡。桌面擺上四個小盤子,兩個裝瓜子,兩個分別裝醬油跟辣椒醬。記憶中最熟悉的,莫過於此時忙進忙出,外公的背影。
「媽,甚麼時候要教妳女兒?」我問。就讀高中的妹妹賞我一腳。
「她只會吃,現在又不想學。等到哪天要嫁人,再教也來得及。」
「為什麼一定要我學?我老公懂得煮飯就好。」妹妹在旁抱怨。
媽媽到傳統市場工作前,是個標準的職業婦女。即便工作繁忙,還是將家裡打理得很好。身為「總舖師」的女兒,「煮吃」的工夫當然不差。
「媽,咖哩怎麼煮一大鍋?老爸又不愛吃!」正在端菜的妹妹碎碎念。
「我們家有六個人,不煮多一點怎麼夠吃。你們每次抱怨後,咖哩隔天還不是被吃完!」
「對嘛,抱怨甚麼!老爸跟你不吃麵線,難道我們四個就沒麵線吃嗎?」最小的弟弟在旁答腔。
「像你哥,早餐不吃甜,我就不煮。你二哥不挑吃,有東西就好,比較好應付!」
「除了苦瓜。」我補充。
家庭的味道似乎要花十多年養成。來自不同家庭的兩個人組成新的家庭,可能以各自食物的記憶為基礎,加上子女對食物的偏好,逐漸雜揉出專屬於這個家庭的特殊口味。誰會挑食,每個人喜歡的食物,媽媽的拿手菜等。
台灣的新世代男性被要求成為新「食」代男性:能出得廳堂,還必須進得廚房。新世代女性追求自主時,多半遺忘掉母親想要傳承的,屬於媽媽的味道。很可惜。
不是誰負責煮飯,是跟家人一起負責煮飯,一起吃飯,一起打造出家庭的美食協奏曲。吃下肚的不只是食物,更多的是和家人的回憶。
有人追尋兒時記憶中的美味,或許追求的是當時的記憶。美味吃下肚,腦海湧現的卻是關於家庭和當時的點點滴滴。有首歌這麼唱,「吃遍了山珍海味,還是阿娘煮的卡有滋味。」
某天晚上,看到老媽在冰箱前苦惱。
「媽,幹嘛站在那邊發呆?」好奇問一下。
「東西剛好都吃完,想說明天早上再去龍門市場,現在不知道要煮甚麼湯?」
「有瘦肉嗎?好久沒喝瘦肉湯。」
「瘦肉湯有那麼好喝嗎?你每次都喝兩碗以上。」
「我比較喜歡簡單的東西,就算每天喝也不會膩。何況,嚐到最好的食物,有時並非好事。吃完後再嚐別的東西,會覺得味道沒那麼好。不是嗎?」
薑絲炒毛肚食譜 在 難怪飯店爆炒牛肚那麽好吃,原來做法這麽簡單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難怪飯店爆炒牛肚那麽好吃,原來做法這麽簡單,學會給家人露一手 ... 台灣最老牌總鋪師|內門阿隆師之羅漢門魚翅羹& 薑絲炒 大腸|超過7000場辦桌傳家 ... ... <看更多>
薑絲炒毛肚食譜 在 薑絲炒牛肚薑絲炒大腸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粉絲點菜今天分享這道 薑絲炒 牛肚,作法跟 薑絲 大腸一樣! 只是把大腸改牛肚,喜歡的可以試看看喔, 先將大腸或是牛肚,用蔥,薑,花椒粒,米酒,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