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物誌】
偏鄉畢冊比婚攝更吸睛 熱血攝影師義拍
圖說:攝影師楊文逸號召夥伴為偏鄉學子義拍,鮮豔亮麗的原住民族服飾,在這群攝影師的鏡頭下,展現出比婚紗攝影更驚豔的畫面。(楊文逸提供)
照片提供: @#中華民國偏鄉學子圓夢公益協會
#把愛傳出去
#圓夢青春不留白
熱血攝影師義拍偏鄉 畢冊比婚攝更吸睛
熱血暖男楊文逸團隊,深入山區為偏鄉孩子圓夢。老天許一個晴朗天氣,「愛的禮物,青春影像定格」讓偏鄉畢業紀念冊拍攝計畫,成為老天爺送給畢業生的驚喜禮物。
新北市熱血攝影師楊文逸號召夥伴奉獻專業,上山下海義務幫偏鄉學子留下比電影海報、婚紗攝影更亮眼的畢業紀念冊,為弱勢孩童留下青春記憶。台灣「國之南境」最深處的屏東牡丹國小,是六年多將近七年前楊文逸發心的起點。
他說,當年,在牡丹國小拍攝結束休息時,耳邊依稀還能聽到孩子們邊打掃邊唱排灣母語歌謠的動人心弦,迴盪在池山下。「那年,是我決定投入義拍的第一所學校,也是關鍵的山谷之音。」
2015年 發起人楊文逸開始號召台灣各地的專業攝影師投入為偏鄉學子義拍畢業照的團隊。他們貢獻出自身專業,揹起自己的器材,將可以賺錢的工作時數奉獻給孩子們。這就是即將進行第七年的「熱血義拍」計劃。
回想起第1年的義拍傻勁,楊文逸與坐在旁邊的女友張馨允對望一笑,他說,儘管無任何經驗與援助,憑著打死不退的熱情,自己與偏鄉學校聯繫,希望讓畢業紀念冊,因為穿自己傳統服飾,認識自己求學的環境,熱愛家鄉土地與父母,成為孩子們值得驕傲的禮物。
看到偏鄉學校的需要,義無反顧投入紀念冊義拍。他第一年與其他兩位志同道合的夥伴開始義拍,只有苗栗泰興、屏東牡丹及三峽民義3所國小賞光。第二年的8所,擴大到今年(民國110年)共42所學校,含幼稚園、國中部共60個單位。
偏鄉國小的孩子,畢業等同於一張大合照,這也是人生歲月的總和,家庭經濟無法支助、偏鄉沒有攝影師願意前往,都是背後的因素。拍照時,被這些孩子自信而單純的靈魂所感動。「我真沒想到自己小小的專業,竟能帶給這裡的孩子這麼大的喜悅與滿足!於是我在心裡發願:不但要年年義拍,校次還要一年比一年多。」
楊文逸說,當他們長大後,回頭看著自己當時的模樣,透過影像紀錄,很驕傲的說出「我是誰、我來自哪裡」,這將會是多麼珍貴的事。
原是楊文逸自己與女友張馨允和少數助理的投入,他說,剛開始覺得這條路很孤單,但提醒自己「莫忘初衷」,或許是傻勁燃起同好的熱情,只要願意助人,必定有貴人協助。逐漸集合熱血專業攝影師,從平面到立體,從紙上畢業冊到動態影片紀念冊。團隊後來籌組中華民國偏鄉學子圓夢公益協會,這些在前線的熱血青年與攝影師,都以接案為主,他們放下手邊工作協助義拍。這個浩大工程在文逸帶領下,持續在群組與臉書粉絲頁、個人網站,以及許多夥伴的轉分享,讓各界都可以參與這項圓夢工程。讓夥伴服務層面更廣、更深入,希望為偏鄉孩子留下人生重要記憶。
7年級生楊文逸在都會區長大,家住新北市新莊區,他說,「家雖不富裕,但在父母全心照顧下,孩子們從不缺衣食,且擁有滿滿的愛,所以我一直知足感恩,希望有天能靠自己的弩力,回報這片滋養我的土地。」
偶然機會聽到偏鄉的校長說,部落的孩子沒有畢業紀念冊,通常都是老師用數位相機,幫大家拍一張大合照。對資源不虞匱乏的城市孩子來說,很難想像沒有畢業紀念冊。
楊文逸放下咖啡杯淡淡的說,歷年來透過社會公益募款支持,與攝影師、志工上山下海拍攝,讓孩子希望獲得畢業紀念冊的夢想實現。到2020年拍攝40所學校,累積協助1600餘名畢業生,留下青春的記憶。拍攝的學校雖增多,但公布行程後報名的攝影師幾乎秒殺。
如今,他與孩子們也成了知音,楊文逸每年都回到牡丹國小拍攝每一屆的畢業生,他更延伸到已畢業的牡丹國中學長姐。下一屆的學弟、學妹都殷殷期盼等到自己成為鎂光燈的主角。
攝影師王健宇說,都達國小可以說是他義拍當中最喜歡的學校了,除了賽德克小孩很可愛以外,宜人的環境像是天氣、溫度、新鮮空氣都是原因。從受學童歡迎的程度,能體會「阿逸為什麼能在如此耗費精力與金錢的狀態下,始終不放棄義拍」。但這樣的期許與許願,也成為團隊夥伴肩膀上無比沉重的甜蜜負擔。但台灣社會充滿愛心,都逐一克服讓這些孩子能順利收到人生第一本畢業紀念冊,不讓孩子們失望。
無論是排灣百步蛇、魯凱百合花,或山豬獠牙、各種鮮豔亮麗的原住民族服飾,在這群攝影師的鏡頭下停格,展現出比婚紗攝影更讓人驚艷的畫面,有如天籟之音迴盪的影片。
這群志工一起深入山區與海邊,透過指尖快門、遙控空拍機,為孩子們抓住回憶,記錄畢業時的歡樂心情和微笑曲線。我親身參與幕後與從旁協助,並獲得深邊許多朋友的支持與贊助,甚至引起更多媒體迴響。攝影師、造型師與板橋林家園附近的吳姓社區藥師、退休的新北市府賴姓科長、醫療團體的車隊志工都參與義舉,甚至感動人在美國洛杉磯的旅美台灣醫師都越洋捐款。為的是希望孩子們可以收到最驚喜的畢業禮物,在校園與師生留下美好的青春記憶。
每當清晨,第一道陽光灑進屏東霧台國小勵古百合分校,揭開南台灣的義拍序幕。楊文逸在石板屋窗前,拍下「太陽之子」影像,在牡丹旭海留下畢業生海天一色的感動。在新竹縣尖石鄉的石磊國小,也映著陽光,讓孩子們坐在有祖靈圖騰的護欄上拍照。
畢業生享受明星般的禮遇,高規格的拍照饗宴。攝影師粟靖維和范代郁、林夏朵說,徜徉在一片樹葉海中,看到藍鵲,牛與猴子,孩子們拍照時喊著:「好開心喔。」團隊要送給孩子們的不只是一本畢業紀念冊,還有永誌於心的美好回憶。
張馨允說,這群志工深入山區,想以攝影專長,和孩子們一同抓住回憶,紀錄畢業時的心情和表情。很驕傲與這群志工一起深入山區與海邊,透過指尖快門、遙控空拍機,為孩子們抓住回憶,記錄畢業時的歡樂心情和微笑曲線。
留著長髮的馨允說,影像紀錄是為了提醒我們「擁有」什麼,從照片中獲得很多能量。只要你願意,人人都有帶給他人幸福的能力,那是非常美好的事。透過幫助這些孩子,「我們其實某種程度被療癒了。」
馨允幾乎在每一所學校的義拍都不缺席,她說,團隊之前深入南橫公路,在高雄中央山脈的心臟地區樟山國小拍攝,出發前天氣不佳,但往往這時奇蹟就會發生,到達學校前風雨的天氣就停止,甚至轉晴讓拍攝過程相當順利。「心中那道難以言喻的美麗彩虹,也再度升起。」熱血暖男楊文逸團隊, 深入山區為偏鄉孩子圓夢。連老天都會許一個晴朗天氣。
上山下海義務幫偏鄉學子留下比電影海報、婚紗攝影更亮眼的畢業紀念冊,讓弱勢兒童留下許多青春記憶與微笑。網友大力稱讚說,他讓攝影不只是捕捉瞬間的美麗與笑容,更帶來幸福甚至啟動更多愛。
有些國小畢業生從小學4年級、5年級就開始企盼,「善的漣漪如投石湖水,不斷擴散。」楊文逸說,他只是代表熱血青年的團隊夥伴接受表揚,他始終相信老天爺都眷顧這群孩子,讓拍攝都遇到好天氣。以往好多年,無論是在南投都達(平靜)國小、屏東牡丹高士國小,或高雄桃源樟山國小,拍照前下雨,開拍後放晴,真的是老天都幫忙。
他發現台灣到處充滿著愛,這條路絲毫不孤單。各種鼓勵與支持,讓楊文逸看見台灣美麗的人心。他說,學童們的笑容,療癒所有的辛勞與艱苦。畢業紀念冊是人生重要回憶,但對偏鄉學校的學生,多數只是老師以小數位相機或手機拍攝的大合照,更不敢奢望成冊。他深信,受助學生長大後一定可幫助更多人,傳播善的種子並等待開花結果。
在板橋車站的星巴克咖啡,我們閒聊著,楊文逸說,善的漣漪,猶如石子投湖,必將不斷擴大。只要願意幫助,必將有貴人從旁協助,願望一定可以達成。願意同行於這條志同道合的路,才能奮力向前,無所畏懼。感謝所有協助的人,及畢業生們的活潑與笑容,唯有匯集眾人力量才有辦法完成。
當然,千頭萬緒也有心情低落的時候,除了每次出發前都會前往媽祖廟上香祈福,祈禱義拍過程一切順利圓滿,他祈求上天賜給他更多更大的力量不至懷疑自己,讓他面對挫折時足以戰勝自我疑惑,擁有可以協助更多孩子的勇氣,受傷時還能夠勇敢站起來,擁有睿智能夠處理所有的難題。文逸內心也想,萬一協會團隊能量不足以支應龐大需求時,乾脆他個人持續一輩子做這件事。
志工Neinei Yang表示,4600多公里的路程,30名協助的夥伴,謝謝部落的孩子,帶給她這麼多回憶,且更明白一定要持續下去這個有意義的義拍活動,盼望社會持續支持一同響應這樣簡單美好的行動。
有一年,老家在屏東瑪家鄉的動態攝影師恩拉雍‧卡樂森岸(Eljayum Karesengan)與團隊駕車300多公里取道南迴公路,深夜前進花蓮卓溪鄉偏遠的崙山部落。拍攝行動讓學生相當興奮,恩拉雍說,來到偏鄉部落就像回到自己的家鄉,即使翻山越嶺到後山,但聽到孩子們的笑聲,畢業生嘹亮的歌喉迴盪崙山國小校園,就像是夜晚的星星一般療癒人心。
在我與文逸這場溫馨的「Man’s Talk」中,他說,相信孩子們的成長都值得被關注與紀錄,都值得在畢業時擁有一本紀念冊,在團隊夥伴為孩子們實現夢想完成的同時,也在孩子心中種下一顆善的種子,懂得感恩,在長大有能力後也能成長為庇護他人的大樹。拍攝當天以孩子為主角,營造孩子人生必經過程的自信心。也紀念自己的成長、同儕相處的回憶,強化對家鄉與文化、族群的認同。
因為另一夥伴的邀約,結束春節前夕的午後分享,我與網路熟悉的馨允是六年來第一次見面,翻閱著帶來的4本畢業紀念冊,愈做愈精緻,有著苗栗縣的泰安鄉汶水國小、南投縣仁愛鄉都達國小、合作國小等,甚至更深山的發祥國小,這裡位於傳說中泰雅族發源地——瑞岩部落。學童們的笑容,療癒所有的辛勞與艱苦。看著畢業紀念冊的照片,往年攝影過程歷歷在目,張馨允說,「這畫面,我可以望著好久好久,這是好多人滿滿的愛,與正面能量!」
最新更新:2021/01/30 02:27
【夸父老鷹的心情:臺灣到處充滿著愛,這條路絲毫不孤單。與其當一位被感動者,不如當一名奉獻小小心力的行動者,您可以前往臉書粉絲專頁「偏鄉學子畢冊圓夢計畫」關心動態消息,或加入楊文逸的個人臉書給予鼓勵。如果您願意支持,請大家多多幫忙,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讓偏鄉的孩子能夠擁有美好的回憶。】
#夜夜笙歌不山不市
Yang Goodspeed
夸父的語錄: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
#人若精彩老天安排
#若一輩子只做一事
#因為專心所以專精
#善的漣漪投石湖水
#不當石頭當播種人
藍豬耳種子 在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中燈會中央燈會區策展脈絡》
不知道大家去台中燈會了沒?交通部觀光局負責規劃在后里馬場的中央燈會區,請來去年策展大受好評的 PCM(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UID Create 桔禾創意整合 與 Hwat's 樺致形象設計 規劃 。兩個PCM 各司其職,桔禾創意負責中央燈會區的策展規劃,樺致形象設計則是設計主視覺與主舞台的開燈台設計。
去年桔禾創意在屏東燈會的中央燈會區中,打破過去經驗以策展形勢規劃,白天藝術季、晚上燈會,不同的作品呈現方式結合燈會場地地景打造出跟以往完全不同的台灣燈會新型態。今年則是進一步以「#劇場」形式來規劃,試圖引導觀者走在森林步道當中時,一步步隨著策展單位的規劃有著情緒上的高低起伏,像是在閱讀一冊繪本童書。同時,他們野心更大一些,將展區畫出五個區塊,每一區都有一個分區策展單位負責整體規劃。桔禾創意副總 Kimi Pan 跟我提到,過去邀請藝術家創作的時候,多半都是請大家各做各的花燈,再由PCM進行整合,今年他們希望打破這樣的既定概念,讓花燈作品不再各自獨立,而是彼此間能有一些故事情節。
從兩側林立著糖葫蘆燈般的祈福大道走進來,#像是要開啟這段劇場式的奇幻旅程一般,你會直接走進 #國際友誼燈區_悠揚谷。這區塊除了邀請日本各地的花燈創作來展出外,我很喜歡這區以「百鳥和鳴」的概念規劃,森林中有21種台灣特有種鳥類的小燈散落各處,副燈以有霧中帝王之稱的台灣帝雉為主題,磅礴的氣勢搭配不時從森林中竄出的霧氣,製造出一種迷幻的氛圍。我也喜歡從農業局規劃的里山燈會區走進祈福大道前一小塊過場的區域,散佈著蒲公英燈跟一些山林裡常見的野生動物燈如飛鼠、山豬等,真的讓人有種悄悄走進一個幻想動物國度之感。
從祈福大道往左邊望過去則有兩個以鼠年為主題的 #傳統燈區_傳藝城、#歡樂燈區_歡鼠林。為了讓以鼠年為主題的燈區看起來不要太陳舊,傳藝城的部分著重以地方觀光為創作脈絡,請創作者以泡湯、登山等主題進行作品。歡鼠林的部分則是請去年在屏東燈會創作出數公尺高巨型土地公花燈的燈藝師藍永旗規劃。特別要提一下 #藍永旗 老師,他其實是更生人,過去因為這層身份求職處處碰壁,在獲得花燈競賽燈王之後,他在2012年的鹿港燈會創作出高12公尺的花燈一鳴驚人,後來更能創作出高15公尺的花燈堪稱世界最高!他目前為中華花燈藝術協會理事長,更積極協助更生人求得一技之長養活自己。在這次燈會中他首次以策展人的身份進行燈區規畫,將傳統「老鼠娶親」的故事重新改寫,化身成西方古堡的爵士,副主燈甚至也結合一點互動展演,眼球咕嚕咕嚕地不停轉動,傳統主題帶出新意,頗讓我激賞!在台灣燈會中,由地方政府規劃、各級機關學校企業展出的花燈之外,受刑人花燈區的花燈作品經常奪得燈王,他們精緻的作品手藝更常讓我讚嘆!希望也藉此呼籲大家在生活中遇到更生人的話,能多給他們求職的機會。
而祈福大道右邊則是 #藝術創新燈區_奇想國。這裡邀來15個設計師與藝術家,創作了13件作品。名單一字排開都是耳熟能詳的創作者,如植作藝術家 李霽 、剪紙藝術家 成若涵 、設計師 徐景亭 等。環繞「森林」、「精靈」、「人」三種角色以五感體驗為主軸,創造出裝置藝術、織布、科技互動等不同狀態呈現的作品。這裡有一個我個人最喜歡的作品——「守護者石虎」,由當初在 #石虎列車 設計當中救援成功的卡佳‧莫洛措娃(Katya Molodtsova)與燈藝師藍永旗共同創作,加上藝術家游文富在森林當中插入30萬根白色竹籤,打造出一片如夢似幻的白色雪浪,石虎燈在當中居高臨下地對過路客打招呼,配合周圍光環境,感受微風靜靜吹拂,是我整個中央燈會區當中最喜歡的一區。
而祈福大道的盡頭則是連接燈會主燈的最後一個舞台:#科技展演_永晝島。當你看過傳統燈藝力求創新,也看過藝術燈區各個藝術家使出渾身解術,那一定會在「永晝島」當中看見燈會未來的全新可能!本區除了有在花博期間受到世界注目、由 #豪華朗機工 創作的機械花「聆聽花開的聲音」所進化的版本「#聆聽花開_永晝心」之外,還請來法國知名巨獸科技馬戲團 Planete Vapeur 演出「森林夢奇地」,超大型巨獸不只會配合表演動作,在表演進行過程中,也會與遠方的機械花進行互動,像是昆蟲之王向遠方的巨花示愛,真人現場演出的音樂加上機械花的聲光投影,成為一場台法合作最棒的演出!至於為什麼要讓原本機械花進化從紅花變成白花,桔禾創意副總 kimi 說,他們希望提升機械花的展演效果,因此與豪華朗機工進行作品改造,將原本的布料替換上珍珠白的新布料,讓雷射光在投影呈現的效果上更加吸睛!
最後則是這次燈會的重頭戲,由藝術家 #林舜龍 創作的「#森生守護_光之樹」。在不同的日本藝術祭當中經常會看到林舜龍的作品,擁有日本留學經驗的他作品常聚焦在失根的植物、國境漂流等議題,本次燈會作品像是延續了之前在花博展區中他的創作「#從天下掉下了一顆種子」,種子發芽長成一棵光之樹,象徵22個縣市的片狀結構組成大樹主幹,上頭結滿368個花苞代表鄉鎮,2359片葉子則是象徵人民,最上頭還有兩隻鳥孕育著未來的新生命。這座主燈除了跟去年一樣打破生肖主燈的潛規則之外,甚至是31年燈會以來第一座不是動物的主燈,也是第一座可以走進去看的主燈。
此外,我很喜歡這次由樺致形象設計打造的開燈台。片狀結構象徵森林千木聚集,不同高度組合出開燈台當代摩登的造型,舞台旁還有兩棵原地生長的樹木,樺致形象設計規劃負責人 楊佳璋 說,為了不破壞花博當初原本的植物生態,#從善如流地讓兩棵大樹穿出舞台,看起來就像是守護光之樹的小神木。整個中央燈會的規劃讓我強烈地想起 FUJIROCK 的感官體驗,在森林當中不時可以發現一些隱藏版的發光小動物讓人驚喜,越到晚上霧氣漸濃,伸手不見五指反而更增添神秘感,而現場為了不破壞原有生態,鋪設了棧板步道讓民眾行走有動線依據,撒在基底的檜木屑,#反而讓民眾走在步道上時不時會聞到一股幽然的檜木香氣,這讓我很驚喜!除了視聽饗宴之外,本次台中燈會居然也顧到嗅覺體驗!雖說可能是無心插柳,但卻讓我很享受這個燈會的夜晚。
本屆台中燈會腹地比去年屏東燈會還要廣大,#后里花博園區 除了有交通部觀光局的中央燈會之外,台中市府橫跨附近的馬場園區,在兩處一起規劃出屬於市府的燈會區與台中市府農業局規劃的里山燈會區,在台中市區的文心公園也有一個衛星燈會區,讓民眾不管走到哪裡都有花燈作品可看。今天天氣看起來不錯,#看起來原本在開幕式要表演卻因天候不佳一波三折的800台無人機秀,今天應該會跟昨天一樣順利在閉幕式升空,如果你還沒來台中燈會逛逛,不要猶豫,看到文章快衝過來就對了!
#今天先講好話
#明天要來說說真實的心底話
#台灣燈會在台中 #無人機 #design #art #festival
#TaiwanLanternFestival
藍豬耳種子 在 張晨("鳥"不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淚催-四位老人家,為了執催淚彈殼,成為了前線》
(前言:香港每一日發生嘅事,都令人好嬲…每日喺條街嬲,睇住Live嬲。
成日問自己,除咗嬲,仲可以做啲咩?
所以…於最荒謬的時候,希望用最荒謬的故事,紀錄一些事,改變一些事。)
「老趙老趙,今日咩區呀??」
「等等啦陳伯…我企過少少就收到Wifi㗎啦…」
「蓮姐呀,我哋不如…學班後生仔咁…集氣啦!黃大仙!黃大仙!黃大仙!」
「阿娟,算啦…我上到連登啦,佢哋話今日爆冷…竟然係大圍…又有新地圖啦!」
這四位倚在咖啡廳門外的,
是老趙、陳伯、蓮姐與阿娟。
位位都年近70,好命的也子孫滿堂,弄狗享福。
當然,好命的人很多,生壞命的人更多。
他們都是無依無靠的單身老人。
老趙是茶記的老職員、陳伯是掃地的臨時工、蓮姐與阿娟兩姊妹則是每天5am在天光墟中賣舊衫與麵包皮。
說起他們的認識過程,
也是由一粒無情的催淚彈牽起紅線。
回想當日星夜下,
黃大仙殺聲四起,4位老人踢著拖鞋,湊湊熱鬧,不知進退,突然就看見眼前有一面黑旗。
陳伯:「咩嚟嘅?」
老趙:「吓…我老花睇唔到喎…」
阿娟:「前面呢位伯伯…你有冇發現…」
蓮姐:「條街呢…得返我哋4個呀。」
「啪!!!」
一枚催淚彈已經在他們腳邊,
任他們再老眼昏花,也知道此刻需要做的是…
「走呀!!」
四位老人牽著手,以時速…1公里的速度飛奔離開!
陳伯:「阿婆!你跑快啲啦!」
阿娟:「我…我眼瞓啦…冇力啦!」
老趙:「哇!啲煙好乸呀!!!」
蓮姐:「轉…轉個彎啦…」
他們合著眼轉個彎,
終於模到公園的公廁,入內以清水狂洗雙眼,可惜成效不大。
陳伯:「呢啲就係催淚彈啦…」
老趙:「最衰都係啲後生仔啦!讀壞書,日日出嚟搞事!」
蓮姐:「哇,點解洗極都仲咁痛嘅,連對手都痛。」
陳伯:「喂!頂你呀!做咩入男廁呀你!」
阿娟:「邊睇到喎…是但啦!」
老趙:「等等…你發唔發現…你腳邊…一直有煙出呀…」
陳伯機警,一把水淋熄這件「不明物」,
眾人平復呼吸,總算能慢慢睜開眼。
他們單著眼一看…
眼前竟然是個催淚彈殼…
此時,阿娟忽發奇想…
「不如…拎去賣囉…」
===============
這個清晨,
在「咩都賣」的天光墟中,催淚彈殼以港元hk$200售出。
四位老人十年來,首次去了懷舊冰室,
各自點了一個hk$38的早餐,飽吃一頓。
他們忘不了這份奶油豬的味道;也回不去食麵包皮的日子。
蓮姐把凍奶茶一飲而盡:
「各位同道,等咗70年。睇嚟…我哋嘅時代終於都到啦。」
『時代的革命,不一定只有年輕人。
在社會的不同階層,要努力活著,就存在各自的革命。』
================
『今日,警方發射超過40枚催淚彈』
陳伯:「老趙!!呢邊呀!執啦!」
老趙:「阿娟,你嗰邊咩環境!」
阿娟:「執咗個啦!」
蓮姐:「散啦!趁地鐵仲通車!Be Water!」
在社會運動之中,市民進化了,會用頭盔、眼罩、豬咀。
四位老人家也進化了。
警方的催淚彈愈射愈多,中間更夾著海綿彈與橡膠子彈…
用手執太慢、他們就用水、
也太慢了,直接拿雪糕桶…
慢慢在前線中演變成一個傳說。
『有4個老人家組成的滅煙隊,手法純熟,來無蹤去無影,活躍於每一區。』
================
又是另一個清晨。
買家:「喂!買粒彈殼留個念幾錢先?」
阿娟:「嗱!呢粒啦!鎮店之寶呀!500蚊!」
買家:「5舊水?有咩咁特別呀!」
阿娟:「你睇下!呢粒彈殼…過期㗎!!萬中無一,問你死未!」
買家:「唓!728嗰日,粒粒都過期㗎啦!4舊啦…」
阿娟:「一係咁,搭多粒橡膠子彈…6舊!」
買家:「殺你!」
一輪討價還價之後,阿娟笑瞇瞇地收起6張「紅衫魚」。
此時,卻有一把女孩的聲音傳到其耳邊。
「唔該…有冇麵包皮賣?」
阿娟抬起頭,眼前是一位穿著黑色衫,背著大背包的瘦削女孩。
阿娟呆著說:「嗯…我冇賣麵包皮好耐啦,催淚彈啱唔啱?」
女孩輕輕一笑:「催淚彈?……我已經食夠啦。」
6am的天光墟,70歲的阿娟與18歲的她相遇了。
================
這個女孩叫阿迪,大學生。
在時代需要「被選中的細路」時,挺身而出,
由救護隊,進而成為前線。
內心存有自由的民主種子,
卻不由自主地活在藍絲家庭之中。
每次「發夢」,都要偷偷外出,以「做Project」、「返Parttime」等借口離開屋企,再在回家前「黑Tee變白Tee」。
但每天看見父母還在看Tvb的新聞、對年輕人破口大罵,
被Wtsapp 的廢老group影響,天天向她轉發大量假新聞…
在2019年,
還相信有人願意為「幾千蚊」而上戰線食子彈,
不是智商有問題就是見識不足,見聞太少。
某一天,她的媽媽還是像閒話家常般:
「班後生仔啲口罩…原來全部上晒麻藥㗎!哇!唔怪得咁失控啦,唉,應該都上晒癮!抵拉呀。」
阿迪一直死忍爛忍,於此刻也再難忍住,她喝一聲:
「咁你個女係咪都上晒癮呀??」
她媽一時不懂反應。
阿迪已經拿起袋,把眼罩、口罩、豬咀通通倒了出來。
「啲口罩我自己買嘅!咩藥都冇!你自己唔信可以試下!」
她媽結結巴巴:「你…你…」
阿迪:「係呀!我612有去、721有去、西環有去、元朗有去、沙田有去、黃大仙有去、葵芳有去、機場都有去…仲要係兩次!!」
她媽:「你…你做咗暴徒????」
阿迪一聽無言,繼而爆發:
「係呀!我做暴徒做到日日食彈,皮膚出晒紅疹、
背脊畀警棍打到瘀曬、用晒啲錢買防具。
我做暴徒做到好似賊咁呀,連屋企人都唔可以知。
點呀?我係咪好暴力呀?」
她媽:「不如……去自首啦阿女…」
阿迪:「救命!!錯嗰個唔係我哋呀,犯緊法嘅,都唔係我哋呀!你都痴線㗎!」
說罷,她拿起袋子就離家出走…
手機裡雖然有很多「聯絡人」,卻不想麻煩任何人。
都18歲了,說「離家出走」,感覺還是太遜了。
於是走著走著,
才發現…自己半粒米沒下肚…而她記得,天光墟…應該有2蚊一大包麵包皮,正在出售中。
=================
回到天光墟中,
阿迪奇怪地問:「阿婆,你賣催淚彈殼?咁新穎?」
阿娟:「係呀…唔…唔畀呀?」
阿迪:「賣成點…」
阿娟:「幾好㗎…每次都執到3、4粒。」
阿迪:「想唔想執多啲…賣多啲?我幫到你。」
阿娟:「想…但我做咩要信你?」
阿迪旋即拿出學生證:「我大學讀Econ㗎。」
這張學生證,比起毅進文憑,還是更具說服力。
=================
就這樣,四位「50後」與 「00後」攜手合作。
阿迪教識他們上連登、睇Google Map、開新聞App的notification,
拿第一手的資訊,Be water,Together。
加上他們的「滅煙技能」二合一,
得到的彈殼早就足夠開一個「藝術展覽」。
阿迪從中只分4000蚊,足夠在外面找個劏房捱1個月。
另外,天光墟本來就人丁不旺,三不管,
恰巧成為最好的銷售中心點。
阿迪運用經濟學,令阿娟、蓮姐開一檔;
而陳伯、老趙開另一檔。
彈殼本來就沒有「公價」,
有了「比較」,買家的心中就自然覺得「平啲嗰間就係公價」。
=================
兩星期過去,這一晚大家在開「慶功宴」-打冷!
「飲杯!」
陳伯:「迪女好嘢!我哋生意蒸蒸日上!」
老趙:「你一開始仲嫌人哋煩㗎!唔記得啦?」
陳伯:「唏!仲好講!嗰時阿娟講到一舊舊咁呀嘛!」
阿迪:「冇所謂啦,大家幫大家!兄弟爬山,各自努力啫。」
阿娟:「不過迪女呀…你皮膚點呀?仲有冇痕?我見你呢排愈衝愈前…」
阿迪:「冇事…應該冇事嘅。就算有事都冇計,而家係社會有事呀嘛。」
蓮姐:「我就真係唔明你班後生?我哋4個老嘢上街,就為咗執彈殼,為自己啫,你哋搞到自己咁,為咩呀?」
阿迪沉思了一會…說:「講出嚟,可能好戇居…為自由囉。」
陳伯爆笑了出來:「為自己都好啲呀!為自由?你而家唔自由咩?」
阿迪:「睇落好自由。
但你諗下…如果第日你上網鬧下政府,都會畀人拉…
想喺公司表達自己意見,會畀人秋後算帳…咁嘅社會,仲叫做自由咩?」
老趙:「咁深我哋唔明㗎啦…同埋你哋成日嗌嗰句『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我都唔係好知咩意思。」
阿迪:「呢8個字…我諗,應該冇一個好明確嘅definition…」
蓮姐:「咩咩咩唇話?」
阿迪:「哈哈…嗯…你當…呢8個字嘅含意,就係做一件…『自己覺得會令呢個地方變返好』嘅事啦。」
阿娟:「哦…咁又好好呀,不過…有冇諗過返屋企呀。阿爸阿媽冇搵你咩?」
阿迪:「…有搵,不過我冇理。」
蓮姐:「虎毒不吃兒。我諗…」
阿迪:「佢吃呀!佢叫我自首呀!」
阿娟:「佢應該一時間手足無措啫。
有時我哋呢啲老人家唔識嘢,但又想幫到手,多數都幫倒忙。
如果我有個女咁叻…佢覺得啱嘅嘢,就係我覺得啱嘅嘢!呢次!核彈都唔割呀!!」
陳伯:「係囉。冇理由個政府用子彈射個女,你個媽仲撐個政府㗎??睇住啲後生仔畀人亂拉…佢都擔心你嘅。」
說到這句,大家都靜了。
的確,這四位老人天天走在前線,
有些熟悉的身影、對自己友善的年輕人…的確突然間,會消失。
啤酒沒令任何一個人醉,也沒能阻止一場社會運動展開新的章節。
這晚之後…
網上吹風說:「政府將會用絕對的武力對待抗爭者。」
=================
尖沙咀,聚集著一堆市民。
這是因為在中午時份,特首的記者會,依然沒半點讓步。
說話中更帶剛愎自用,視民生如無物;
對記者的回答,依舊沒有人話。
憤怒,繼而上街。
時事評論員們認為,
特首自知時日無多,反正都會下台,
可能會盡地一煲,以絕對武力去制服民眾,作為死前的最後嘶吼。
是夜催淚彈已非「放題」的程度,而是「黃河缺堤」。
對方手上的槍中子彈,亦槍槍見紅。
四位老人家如常上前線,執彈殼,但漸見與平時大有不同。
這個男孩子倒下了;
這個西裝男人也倒下了;
這個師奶都倒下了。
而阿迪呢?他們知道…一定在前線。
陳伯:「今晚唔好執啦…走啦…」
老趙:「好…好…走啦走啦…」
蓮姐:「唔走,今晚我唔走啦。要走你哋自己走啦。」
陳伯:「你做咩9呀??」
蓮姐:「今日先發現…原來我哋一直做嘅事係幾咁陰質…
班後生喺前面食子彈,我哋喺後面執彈殼呀!!
佢哋,就係為咗其他人嘅利益,一個一個咁瞓低晒啦。
你今日走到,聽日走到咩?
你只要喺呢個地方就走唔到啦。」
阿娟:「我都唔走!我要搵迪女!」
陳伯:「唉…大佬呀!你哋70歲先嚟學人『覺醒』??
好啦好啦!一齊唔走!
當還返畀班小朋友!咁就頂住條防線啦!」
在一片殺聲之中,
四位老人戴上眼罩,穿起豬咀,拿起殘破的盾牌,擋在一群年輕人的面前,
用老邁的聲線,嗚咽地說出一句:
「小朋友,快啲走…交畀伯伯同婆婆啦…」
他們首次用自己的意志,以自由的解讀方式,說出一句:
「光復香港,時代革命!!」
這班小朋友之中,
其中一個就是阿迪,她緊張大驚:
「你哋行咁前做咩??走啦!點解唔走呀?」
正前方,
突然舉起了數十支長槍,向前推進,速龍小隊亦已奔襲而出。
戴著眼罩的阿娟,用力推了阿迪一下,說:
「大人保護細路,要理由㗎咩?」
陳伯老趙齊聲大叫:
「你哋走呀!殺到啦!」
年輕人聽令,同時向後衝刺。
四位老人家的斷後,究竟可以換來多少時間?
一秒?
早一秒的起步,換來的可能只是15厘米的跑動距離。
不過,
已經足以令一拿可以抓住你的手,失去目標。
只要你盡了力,就必定有人受惠。
這一夜,
發射了超過14000枚催淚彈,500發難以分明的子彈。
鐵彈殼遍佈大街小巷,
但收集它們的人,已經煙消雲散。
(完)
IG:
https://www.instagram.com/cheungson88/
(ID: cheungson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