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量爆炸,還沒回到的夥伴等等我,我都會努力回完喔,也謝謝在社群或是留言底下幫我回覆的夥伴,大大減低我的工作量🙇♀️
這一波新筆友超級多,你們是本來就認識我的嗎?還是透過其他社團知道我的?雖然我很擅長破荷包,但本質上最愛的是跟大家聊教養!
還沒跟上的這邊請,下次半年後啦。
📌2021上半年度新品&大V首賣直播筆記:https://fb.watch/6kPZ4spUf9/
🔸下單連結:https://gbf.tw/hctrm
🔸一月直播瞭解之前品項:https://reurl.cc/AkyRVp
🔸提醒,已經收到很多未填寫完整的申請,務必仔細確認後再送出,不確定自己填的正確度請重新填寫,最快是 #結團後才開始審核(不要一申請就問我過了沒有啊)審核將會在一個月以內結束(結團後我會發申請QA區在 #大V福利社)
📌申請事項底加:https://www.facebook.com/616822268449134/posts/2297318793732798/
📌我來宣導一下:大家若有事情聯繫kidsread 客服。務必留下完整資料加快回覆留言速度,今天訊息量超大他們都沒辦法正常用餐🥲
1⃣️訂單大名&電話
2⃣️你的訂單號碼
3⃣️你的問題是什麼
推廣正向教養與實踐蒙特梭利,是我一直在努力的事,希望你們買東西之餘也喜歡我的教養文啊❤️
前陣子我發現雙寶廚房的使用率大降,可能是兔兔佔走了客廳的位子,要假裝煮飯還要跑來中島這區有點麻煩。
改裝成寶寶真實版小廚房後他們每天都好想使用,準備食材做點心洗碗就能花掉很多時間😆
💡有些人會說,為什麼要跟小小孩做這些事呢?長大教起來不是比較簡單嗎?孩子做這些事情不如去多讀幾本書好了?
蒙特梭利告訴我們,孩子的內在驅使著他必須透過工作精進技能,而做家事絕對是0-6歲寶寶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正向教養之父也告訴我們,人終其一生追求歸屬感與價值感。
1⃣️什麼是歸屬感呢?覺得自己是群體的一份子。
2⃣️什麼是價值感?覺得自己有存在的價值。
透過替家人服務讓孩子有貢獻的機會,替別人做事可以讓孩子產生歸屬感。
德國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研究表示,孩子從1歲起,就會形成關於自我的觀念,3歲就會進入自尊期,開始尋找自我價值。
🔸在這個時期裡,父母過度幫助孩子會讓他們覺得自己無能為力,從而產生挫敗感。
🌟對孩子而言,被需要和被肯定的感覺非常重要。
這種感覺會讓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價值感,也是讓孩子懂得去愛,承擔責任,練習給予的原動力。
這種感覺來自於獨立完成一件事,最好能有機會為他人提供幫助!
好亮今天替晚餐加菜,做了玉米雞蛋燒給大家,亮亮負責擺碗盤,好好負責遞餐具,自己裝自己的玉米蛋,吃完才能再來領下一份喔。
看到這裡你想到瑪麗亞蒙特梭利說的哪一句話?
⬇️來複習⬇️
【一句話看蒙特梭利】Mom,help me do it myself;媽媽,幫我,讓我能自己做。
除了標題提到的~還有另一句很重要的話👉Never help a child with a task at which he feels he can succeed;如果孩子覺得這是他自己能完成的事情,就千萬不要幫他做。
🌟簡單來說在蒙特梭利裡👉成人最重要的工作是協助孩子的獨立。
#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指向相遇_只有父母的愛指向別離
⬇️以下漏漏長~都是你們常問的QA⬇️
蒙特梭利有幾個重點:
📌預備好的環境
⚠️家裡不是蒙特梭利教室,不需要跟教室一樣提供「正統教具/傢俱」盡可能在家裡的限度內配合孩子即可。
我們將危險物品收起來,將環境佈置的更適合孩子,像是在沙發下提供凳子孩子就能自由上下沙發(也是一個很好消耗體力的運動😆)
提供適合孩子身高的桌椅,沒用到的插座加裝安全鎖,容易碰撞的傢俱直角防撞條等等等..
噢,就算這樣也不可能做到100%完美,剩下的部分就是要讓孩子拿捏分寸的地方。
💡舉個例子~孩子拿到剪刀把玩是誰問題👉成人;孩子吃收不起來的電器電線是誰的問題👉孩子
將危險物品收好是成人的責任,而沒辦法收起來的地方就是不屬於孩子的,只要每一個人每一次都一樣的堅持孩子很快會懂某些事不可以做。
💡來個我家的例子👉
1⃣我家沒有柵欄亮亮可以自由探索,唯獨貓房他不能進去,只要一爬進貓房門就會馬上被抱到落地窗前,不記得執行多久後有成效,後來亮亮只會坐在門口喊貓貓了。
2⃣幼幼亮很愛咬空氣清淨機的電線,每次咬就把他抱到椅凳上坐五分鐘,之後就不會再咬了。
🌟附上我家常見狀況的應對方式給你參考✨
1⃣不吃飯👉可以不吃飯但不能影響家人用餐,收餐到下餐前只有水喝
2⃣不睡覺👉可以不睡覺但不能影響照顧者得趁這段時間整理家事沒辦法陪他,在時間到達前半個小時待嬰兒床上
3⃣打翻水👉一起整理,小小孩不整理也不額外處罰
4⃣亂丟食👉收餐,在遊戲時間提供適合丟的物品給他
5⃣不合意就哭哭👉坐在他看的到的地方試著說出孩子的感覺,跟他說如果想抱抱可以過來媽咪這,或是你也可以自己發洩情緒。哭完再給個抱抱
6⃣不收玩具👉小小孩是活在當下的不收很正常,平常跟他說一起收吧,如果孩子不收成人也能幫忙收
7⃣坐汽座哭👉那就哭吧,我沒有習慣再汽座上給零食的習慣,不然台北高雄往返要餵多久啊,餐跟餐之間不吃零食是我的規定。玩具我只給三個丟光就沒了!
8⃣不想刷牙或吃藥👉沒辦法一定得做~十字固定奉上😆
9⃣吃東西得在餐椅上👉一旦決定下餐桌就沒得吃
———
📌跟隨孩子
全世界的孩子都有一模一樣的成長規律,作為大人,我們必須承認規律的存在,尊重這些規律。
但是~每個孩子有他自己的發展模式和不同的速度,我們需要觀察他們正處於怎樣的階段、內在有怎樣的需求進而去協助他。
———
📌觀察
蒙特梭利最重要的職責不在於教,而是在於「觀察」許多時候不做什麼比做了什麼更難。
失誤控制是蒙特梭利重要的一環,不需要刻意提醒孩子,每次事情開始前由大人示範,孩子操作時盡可能「觀察不提醒」
🔸孩子會發現,原來用力敲蛋會破在外面,蛋殼掉入成品會吃到硬硬的,用力攪拌會打翻沒有蒸蛋吃,太多鹽巴會好鹹,剛出爐的時候好燙!經由多次且重複的練習,方能達成目標。
孩子天生勇於挑戰,對於有興趣的事一試再試就算有可能被大人處罰也阻擋不了他的心(ex玩插頭、爬高高)
試著允許孩子有限度的犯錯,保有樂於嘗試不放棄的精神吧!
🌟放手練他的身,用愛練他的心。
———
📌有限制的自由
在蒙特梭利裡自由與紀律是正相關的,而「放縱」就是缺乏規範的自由。
🔸現在許多人號稱「尊重」孩子,實際上可能誤會了尊重的定義不知不覺的放縱孩子,這對孩子是沒有任何幫助的,而我們成人的責任之一就是教會孩子「責任」在哪裡。
紀律簡單來講就是「規範」,是培養孩子瞭解「尊重自己、尊重別人、尊重環境」的約束。
🌟蒙特梭利說:「自由必須以獨立為基礎」
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地給孩子練習的機會已達到獨立的目的,而孩子的吶喊更需要被大人聽到:「我不希望別人伺候我,因為我並非無能。」只有真正具有這種思想並被滿足的孩子,才能感覺自己是自由的。
蒙特梭利裡的紀律,是建立在自由基礎上的「主動」與「積極」的紀律,那些看似乖巧的孩子,如果只是被動的配合服從,或是因出於害怕(怕被罵、怕大人囉嗦、怕不被喜愛…)才遵守規則,是稱不上有紀律的。
對小小孩而言規範能給予孩子安全感,因為這時候是他們「透過外在秩序,來建立內在秩序」的時期。
🔸環境的規範能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上有所依循、並做出預測,孩子都喜歡固定的作息重複的行為,在有變更的時候要提早告訴孩子(秩序敏感期)幫助他們瞭解環境、適應環境。
教養孩子時如果可以掌握自由與紀律的原則溫柔且堅定的執行,會發現孩子的情緒相對穩定,大大減少孩子跟父母摩擦的機會。
舉個先前V友問我的例子👉外出快來不及孩子堅持要自行更衣。
🔸「有限制的自由」意思是給孩子選擇的權利,但不能是無上限的提供。
早上起來家人急著要出門,孩子鬧脾氣就是不肯由大人更衣但自己又穿不好,我們要做的是遵守讓孩子獨立的紀律(自己練習穿衣服)
如果想減少早上著衣的時間可以前一天睡前就讓他挑選兩件中的哪一件衣服是他想明天穿呢?並約定好明天早上給他多少時間自行穿著,超過則有父母接手~
有時很奇妙的,當孩子擁有自主權時,他的配合度就會忽然提高了。
———
📌吸收性心靈
蒙特梭利認為0-6歲兒童獨有的心智特徵「孩子對環境中所接觸到的影響跟刺激都不會加以分辨的全盤吸收」將其轉換成人格特質一部分經驗。
蒙特梭利曾用海綿跟照相機來描述兒童這種心智全盤吸收與不加以區分的特質,所以我們要盡可能的告訴孩子正確及對的事情噢!
舉個例,當看到美麗的環境時,他們會吸收這個環境,將其作為自己心智的一部分。
所以,你給他美麗,他以後就會創造美麗,因為那是他構建心智時的一部分原材料。
而如果你給他看到醜惡,他也會吸收醜惡,醜惡也會成為他身上的一部分。
所以,大人在孩子面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都是他們吸收的原材料,我們想要孩子成為怎樣的人,自己首先必須是那樣的人。
#好亮育兒日誌
#蒙特梭利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萬的網紅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蛋的膽固醇含量約200毫克,名列食物界之最,所以一般人擔心蛋吃太多,通常都是因為其膽固醇含量較高,怕膽固醇吃太多會造成生體負擔,而這個造成身體負擔的定義,是擔心吃下肚的膽固醇越多,血中的總膽固醇也隨之增高。在科學界和醫學界裡,雞蛋會造成膽固醇過高,這是迷思還是有根據的,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影片...
蛋吃太多 在 大V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來複習 【一句話看蒙特梭利】Mom,help me do it myself;媽媽,幫我,讓我能自己做。
這幾天大家還好嗎?切記,讓孩子加入生活,不要只是配合孩子!雙寶這兩天有午睡我好一點,至少能放空發呆兩小時耶!
除了「該做的事」之外,並沒有特別替雙寶安排共讀計畫,以參與日常生活為主。
準備晚餐時一起認識好大的冬瓜橫切面,看看種子的差異。
剛好陽台的蒲公英盛開中,可以明顯的看出來兩種種子的對比,蒲公英需要飛的很遠,所以種子很輕,一吹就掉!
先請雙寶挑出冬瓜囊內的種子,摸起來有點滑滑的,再放入黃色色素水中撈起,加入冰塊增加難度與不同觸覺。
有冰塊又有彩色水,孩子怎麼不愛呢?
還在家裡撿到一隻菜蟲,趕緊放到觀察箱中研究他!
❗️防疫買起來❗️
【Lingumi 專屬大V折扣✨】
🔸心得與三種選項,要教材或是最佳折扣都在這:https://reurl.cc/ramQOE
【閱讀啟蒙】
🔸康軒在蒙芽:https://pse.is/3cdmdp
🔸解凍即可料理養泉好食材:https://reurl.cc/v5rQ7L
🔸一次採購分裝料理很省時:https://reurl.cc/Gd7nAW
【一句話看蒙特梭利】Mom,help me do it myself;媽媽,幫我,讓我能自己做。
除了標題提到的~還有另一句很重要的話👉Never help a child with a task at which he feels he can succeed;如果孩子覺得這是他自己能完成的事情,就千萬不要幫他做。
🌟簡單來說在蒙特梭利裡👉成人最重要的工作是協助孩子的獨立。
#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指向相遇_只有父母的愛指向別離
⬇️以下漏漏長~都是你們常問的QA⬇️
蒙特梭利有幾個重點:
📌預備好的環境
⚠️家裡不是蒙特梭利教室,不需要跟教室一樣提供「正統教具/傢俱」盡可能在家裡的限度內配合孩子即可。
我們將危險物品收起來,將環境佈置的更適合孩子,像是在沙發下提供凳子孩子就能自由上下沙發(也是一個很好消耗體力的運動😆)
提供適合孩子身高的桌椅,沒用到的插座加裝安全鎖,容易碰撞的傢俱直角防撞條等等等..
噢,就算這樣也不可能做到100%完美,剩下的部分就是要讓孩子拿捏分寸的地方。
💡舉個例子~孩子拿到剪刀把玩是誰問題👉成人;孩子吃收不起來的電器電線是誰的問題👉孩子
將危險物品收好是成人的責任,而沒辦法收起來的地方就是不屬於孩子的,只要每一個人每一次都一樣的堅持孩子很快會懂某些事不可以做。
💡來個我家的例子👉
1⃣我家沒有柵欄亮亮可以自由探索,唯獨貓房他不能進去,只要一爬進貓房門就會馬上被抱到落地窗前,不記得執行多久後有成效,後來亮亮只會坐在門口喊貓貓了。
2⃣幼幼亮很愛咬空氣清淨機的電線,每次咬就把他抱到椅凳上坐五分鐘,之後就不會再咬了。
🌟附上我家常見狀況的應對方式給你參考✨
1⃣不吃飯👉可以不吃飯但不能影響家人用餐,收餐到下餐前只有水喝
2⃣不睡覺👉可以不睡覺但不能影響照顧者得趁這段時間整理家事沒辦法陪他,在時間到達前半個小時待嬰兒床上
3⃣打翻水👉一起整理,小小孩不整理也不額外處罰
4⃣亂丟食👉收餐,在遊戲時間提供適合丟的物品給他
5⃣不合意就哭哭👉坐在他看的到的地方試著說出孩子的感覺,跟他說如果想抱抱可以過來媽咪這,或是你也可以自己發洩情緒。哭完再給個抱抱
6⃣不收玩具👉小小孩是活在當下的不收很正常,平常跟他說一起收吧,如果孩子不收成人也能幫忙收
7⃣坐汽座哭👉那就哭吧,我沒有習慣再汽座上給零食的習慣,不然台北高雄往返要餵多久啊,餐跟餐之間不吃零食是我的規定。玩具我只給三個丟光就沒了!
8⃣不想刷牙或吃藥👉沒辦法一定得做~十字固定奉上😆
9⃣吃東西得在餐椅上👉一旦決定下餐桌就沒得吃
———
📌跟隨孩子
全世界的孩子都有一模一樣的成長規律,作為大人,我們必須承認規律的存在,尊重這些規律。
但是~每個孩子有他自己的發展模式和不同的速度,我們需要觀察他們正處於怎樣的階段、內在有怎樣的需求進而去協助他。
———
📌觀察
蒙特梭利最重要的職責不在於教,而是在於「觀察」許多時候不做什麼比做了什麼更難。
失誤控制是蒙特梭利重要的一環,不需要刻意提醒孩子,每次事情開始前由大人示範,孩子操作時盡可能「觀察不提醒」
🔸孩子會發現,原來用力敲蛋會破在外面,蛋殼掉入成品會吃到硬硬的,用力攪拌會打翻沒有蒸蛋吃,太多鹽巴會好鹹,剛出爐的時候好燙!經由多次且重複的練習,方能達成目標。
孩子天生勇於挑戰,對於有興趣的事一試再試就算有可能被大人處罰也阻擋不了他的心(ex玩插頭、爬高高)
試著允許孩子有限度的犯錯,保有樂於嘗試不放棄的精神吧!
🌟放手練他的身,用愛練他的心。
———
📌有限制的自由
在蒙特梭利裡自由與紀律是正相關的,而「放縱」就是缺乏規範的自由。
🔸現在許多人號稱「尊重」孩子,實際上可能誤會了尊重的定義不知不覺的放縱孩子,這對孩子是沒有任何幫助的,而我們成人的責任之一就是教會孩子「責任」在哪裡。
紀律簡單來講就是「規範」,是培養孩子瞭解「尊重自己、尊重別人、尊重環境」的約束。
🌟蒙特梭利說:「自由必須以獨立為基礎」
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地給孩子練習的機會已達到獨立的目的,而孩子的吶喊更需要被大人聽到:「我不希望別人伺候我,因為我並非無能。」只有真正具有這種思想並被滿足的孩子,才能感覺自己是自由的。
蒙特梭利裡的紀律,是建立在自由基礎上的「主動」與「積極」的紀律,那些看似乖巧的孩子,如果只是被動的配合服從,或是因出於害怕(怕被罵、怕大人囉嗦、怕不被喜愛…)才遵守規則,是稱不上有紀律的。
對小小孩而言規範能給予孩子安全感,因為這時候是他們「透過外在秩序,來建立內在秩序」的時期。
🔸環境的規範能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上有所依循、並做出預測,孩子都喜歡固定的作息重複的行為,在有變更的時候要提早告訴孩子(秩序敏感期)幫助他們瞭解環境、適應環境。
教養孩子時如果可以掌握自由與紀律的原則溫柔且堅定的執行,會發現孩子的情緒相對穩定,大大減少孩子跟父母摩擦的機會。
舉個先前V友問我的例子👉外出快來不及孩子堅持要自行更衣。
🔸「有限制的自由」意思是給孩子選擇的權利,但不能是無上限的提供。
早上起來家人急著要出門,孩子鬧脾氣就是不肯由大人更衣但自己又穿不好,我們要做的是遵守讓孩子獨立的紀律(自己練習穿衣服)
如果想減少早上著衣的時間可以前一天睡前就讓他挑選兩件中的哪一件衣服是他想明天穿呢?並約定好明天早上給他多少時間自行穿著,超過則有父母接手~
有時很奇妙的,當孩子擁有自主權時,他的配合度就會忽然提高了。
———
📌吸收性心靈
蒙特梭利認為0-6歲兒童獨有的心智特徵「孩子對環境中所接觸到的影響跟刺激都不會加以分辨的全盤吸收」將其轉換成人格特質一部分經驗。
蒙特梭利曾用海綿跟照相機來描述兒童這種心智全盤吸收與不加以區分的特質,所以我們要盡可能的告訴孩子正確及對的事情噢!
舉個例,當看到美麗的環境時,他們會吸收這個環境,將其作為自己心智的一部分。
所以,你給他美麗,他以後就會創造美麗,因為那是他構建心智時的一部分原材料。
而如果你給他看到醜惡,他也會吸收醜惡,醜惡也會成為他身上的一部分。
所以,大人在孩子面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都是他們吸收的原材料,我們想要孩子成為怎樣的人,自己首先必須是那樣的人。
#大V聊教養
#好亮育兒日誌
#蒙特梭利
蛋吃太多 在 大V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亮亮的2y4m做蒸蛋,剛好跟好好同時期呢!姨姨們比較想吃哪一個寶的蒸蛋?😆
💡昨天的影片有新夥伴問我怎麼教孩子自己做蒸蛋?他的孩子不可能配合走完全程,更無法獨立製作。
🌟孩子的學習,來自於成人的示範!
倘若你平常很少做蒸蛋給他看,只拿著材料邀請他一起製作,孩子很可能興致缺缺。
試試看從今天開始,讓孩子加入生活,而非以孩子為中心生活。
不要因為孩子醒著,不敢做飯,不敢打掃,不敢放鬆。
孩子只是環境中的一部分而已,過度關切會影響孩子的發展。
給孩子一個機會「相信他做得到」將會看到無限可能!
相信、尊重孩子的能力,允許孩子用自己的步調長大,卻又在自由中有紀律,紀律中有自由,是 #蒙特梭利 的中心思想。
許多時候我們認為的孩子搗蛋行為,其實只是因為他們跟隨本能,重覆鍛練當下的技能,因為還不成熟所以造成成人認為的困擾行為。
📍單方面的制止是不行的,必需滿足他內在的需求~這就是預備好的環境重要之處。
MesaSilla Taiwan是我在挑選幼兒傢俱的首選,實木圓潤厚實質感美觀不怕受傷~尺寸適中很適合有小小孩的家庭。
🌟我們都希望孩子擁有生活自理能力,提供「預備好的環境」讓幼兒加入家庭,而非一昧配合/保護是很重要的。
所謂預備好的環境是指符合孩子需要的居家擺設,可以提供身心發展所需活動練習的環境。
🔸家裡是最好的蒙特梭利教室,你則是孩子最棒的老師!在家庭中呈現整潔的、有秩序的、有材料的環境,勝過擁有昂貴的蒙特梭利教具。
📍佈置時要注意👉一個玩具房或是一個屬於自己的房間,不等於「#自主」
從桌椅、洗手台、書櫃、衣櫃、置物櫃,不論是高度、重量、設計全部都應該要符合孩子可以「自己」操作、取物、歸位才能從小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
🌟來看我使用mesasilla應用在居家蒙特梭利,創造預備好的環境二年心得 #團購下單也在這👉http://bigv.com.tw/mesasilla/
🔸下面來宣導蒙特梭利理念,來複習一下吧!
【過度提醒扼殺信心】你有過剛開始學習一件事,旁人卻過度提醒的經驗嗎?
💡舉個例,開車時副駕忙著對你下指導棋,欸~趕快打方向燈啊,紅燈了踩煞車,吼~提醒好多次了你反應怎麼這麼慢!
一次兩次十次,要嘛你不再跟這個人一起開車,不然有很高的機率你會放棄開車。
被提醒久了~自信心降低,連自己都懷疑難道我真的是馬路三寶開車白癡嗎?
#我就是考完駕照被說到不敢上路的那個人
在陪伴孩子練習也是,沒有人一開始就做得好的,尤其是孩子小肌肉不成熟,做不好理所當然。
🌟許多媽咪都能接受孩子做不好,但很難不去「提醒」孩子~忽略了「提醒」可能滋長「反正我就是做不好」的心理狀態。
💡舉個蒸蛋工作的例子👉
你可能會先告訴孩子,輕輕敲哦~當孩子用力時也許會抓住他的手,帶著他輕輕敲;蛋殼不慎掉入大人會比孩子更著急的暫停打蛋工作想先把蛋殼拿出來;攪拌時孩子力道沒拿捏好噴灑出來後接手做攪拌;調味時不敢讓孩子決定鹽巴的量;出爐後怕孩子燙到放涼才給他享用。
哪裡錯了?
📌#失誤控制是蒙特梭利重要的一環,不需要刻意提醒孩子,每次事情開始前由大人示範,孩子操作時盡可能「觀察不提醒」
🔸孩子會發現,原來用力敲蛋會破在外面,蛋殼掉入成品會吃到硬硬的,用力攪拌會打翻沒有蒸蛋吃,太多鹽巴會好鹹,剛出爐的時候好燙!
經由多次且重複的練習,方能達成目標。
孩子天生勇於挑戰,對於有興趣的事一試再試就算有可能被大人處罰也阻擋不了他的心(ex玩插頭、爬高高)
試著允許孩子有限度的犯錯,保有樂於嘗試不放棄的精神吧!
⬇️舊文重貼的蒸蛋工作⬇️
李國修說:一輩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
我想黃亮亮這輩子做最好的事就是做蒸蛋吧😂
標記你不會做菜的爸爸/媽友,只要有心兩歲的小小孩每天都能幫自己做一份蒸蛋,還不快跟上😝
蒸蛋是小小孩普遍喜歡的菜色,藉由練習做蒸蛋,可以訓練到手部大肌肉(敲擊)手腕肌肉(攪拌)精細動作(挑蛋殼/灑鹽巴)觸覺(黏黏的)專注力(謹慎的走)對自己負責(收拾善後)
還能練習不同蛋的型態(生雞蛋、蒸蛋、水煮蛋、炒蛋的差異)
🌟小小孩蒸蛋🌟
材料:
小孩一位(就跟阿罵滷肉飯必備阿罵一樣)
蛋(外殼洗乾淨)
水
鹽巴
眼睜睜看著孩子犯錯的心
作法:
示範正確步驟,重複N次後某天孩子就記得了,過程中打翻都是正常的,不需要責備他,帶著他一起整理就好囉,今天狀態不好下次再做即可!
💡鹽巴失手怎麼辦?
教他只能放1/2湯匙。
如果下手太重送來廚房時,我會趁他沒看到再多打一份蒸蛋平均起來。
失手可以提醒他太多了(但不要否定他,偷偷幫他修正就好)
💡打翻蛋液或是灑出來太多剩下一點點怎麼辦?
🔸打翻👉一起整理並告訴他今天不小心打翻了沒有蒸蛋吃了,要不要洗一份水果吃呢?
🔸灑出來只剩下一點點👉照樣蒸給他,孩子如果問怎麼這麼少,輕聲告訴他因為剛剛打翻了一點點,如果下次想吃很多~要更小心的端噢!
💡有人問我怎麼能讓孩子做的好嗎?有沒有小秘訣?
🔸放手練他的身,用愛練他的心。
🌟我是蒙特梭利實踐者加上不打不罵不威脅不恐嚇不利誘的教育理念,讓孩子在生活中學習是我的目標,歡迎大家跟我交流育兒生活囉!
亮亮是蒸蛋控,他最少做過三十次蒸蛋了😂
蛋吃太多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蛋的膽固醇含量約200毫克,名列食物界之最,所以一般人擔心蛋吃太多,通常都是因為其膽固醇含量較高,怕膽固醇吃太多會造成生體負擔,而這個造成身體負擔的定義,是擔心吃下肚的膽固醇越多,血中的總膽固醇也隨之增高。在科學界和醫學界裡,雞蛋會造成膽固醇過高,這是迷思還是有根據的,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影片授權:維思維WeisWay(http://bit.ly/2Nkpc34)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
蛋吃太多 在 Baby Vlog寶寶日記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Filming location (拍攝地點):Taiwan Changhua 台灣彰化
► Filming Date (拍攝時間):April 27, 2011
► Photographer (拍攝人員):Cadyluck 凱廸拉客
► Video equipment (錄影器材):Sony-TX5
#台式蛋餅 #中式蛋餅 #傳統蛋餅 #奶奶蛋餅
2011年4月27日,奶奶煎蛋餅給我當中餐,當天早上我跟奶奶去量血壓,我奶奶血壓正常,結果反而我血壓偏高,快140。奶奶就說我一定是雞蛋吃太多才會這樣,因為我平常至少一天吃3~5顆雞蛋。儘管如此,中餐竟然還是煎蛋餅給我吃,奶奶總是最懂孫子的腸胃阿!!!
我的奶奶在2011年7月16日發生嚴重車禍,全身19個地方骨折,為什麼車禍?因為她早上6點出門買完雞蛋回來與大卡車相撞,我立刻趕到現場,看到現場滿滿的碎雞蛋跟額頭破了一個洞的奶奶鮮血直流,我本能的用盡全身的力量嘶吼,並跟埔心鄉的五通宮神明祈求折壽50年求奶奶康復,很幸運她挺過來了,只是頭腦與手腳不如以往了,但能活著就是種幸福。這是在她身體健康時拍的影片,所以彌足珍貴。
On April 27, 2011, my grandmother gave me a Chinese omelette as lunch. In the morning, I went to hospital with my grandmother to take blood pressure. My grandmother's blood pressure was normal, but my blood pressure was very high nearly 140. Grandma said that I must eat too much eggs, because I usually eat 3 to 5 eggs a day. Despite this, the Chinese food is still for the omelette to eat for me, my grandmother always knows the grandson's stomach! ! !
My grandmother had a serious car accident on July 16, 2011. She was fractured in 19 places. Why was the car accident? Because she went out to buy the eggs at 6 o'clock in the morning and came back to collide with the big truck, I immediately rushed to the scene and saw the broken eggs on the scene and the grandmother with a hole in the forehead. I instinctively used all the power. And with the Wutonggong god of Puxin Township, pray for sacrificing my 50 years life to seek grandmother recovery, very lucky she came over, but the mind and hands and feet are not as good as before, but to live is a kind of happiness. This is a film taken when she is in good health, so it is precious.
#傳統蛋餅#古早味蛋餅#奶奶蛋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