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的週日,真的好久沒帶Momo醬好好出門走走了~ 感覺她都要得憂鬱症了😢
今天難得有空,帶她出來家裡的附近公園走走~
久違的出門特別開心~整個很彈跳~
活力跟力氣都回來了😊
順便外帶午餐回家追個劇,難得的放鬆一天~
我們的歲月靜好,是很多人的負重前行
看到田醫師po這幾個月來急重診醫護的重擔跟壓力,卻換來健保的核刪⋯⋯
而如吳醫師所說,全台醫護人力大量幫忙施打疫苗,短短幾個月內打了四百多萬劑爭取覆蓋率,
卻是壓榨醫護人員之下換來的⋯
真的是蠻心酸的⋯😓😓😓
提醒大家在還未清零之前,就有社區感染的隱憂,還不能放鬆~
昨天台中一位醫師赴北部就醫時染疫,CT值為10 ,傳染力很強~
所以大家還是要謹慎,免得像國外一樣,只要一解封就大爆發😓
長痛不如短痛,與其一下解封一下又群聚感染
真的不如嚴格一點,希望這幾天這8-15個案例都可以疫調確實~守好守滿,期待回到清零的日子💪🏻💪🏻💪🏻讓各個行業都能恢復正常~~
最近診所幫忙打AZ疫苗,有的人還是會很緊張~做好萬全的準備 先吃維他命C、慢性病的藥都停了,喝了兩千CC的水、睡滿8小時⋯⋯等等才來打疫苗~其實真的不用這麼緊張~
想想,我們打流感疫苗之前有做這麼多事嗎?
在疫情爆發前,醫護人員已經很多人打AZ疫苗了,相信大家也沒有多喝水、也正常熬夜值班😅
🔔也很多人私訊我,為何打疫苗要多喝水呢?
其實~那是之前AZ疫苗有很低的機率會有血栓的副作用,擔心血液過於濃稠,增加血栓的風險,#但其實AZ疫苗造成的血栓機制是人體對疫苗造成的免疫反應,導致血小板凝結造成血栓、又血小板低下這種凝血功能失常的問題,其實跟喝水也沒有關係~
而莫德納擔心的副作用是過敏性休克跟心肌炎,其實跟喝水也沒有關係~
但不管是哪種COVID-19 疫苗,都有可能造成局部紅腫熱痛、關節痛、畏寒、發燒🤒️的副作用,這個時候喝水就補充發燒流失的水分囉~
除了心肝腎不好的人,其實多喝水就是加速代謝,也沒什麼副作用~所以打完疫苗多喝水也沒什麼問題~
舉我自己的例子好了~我自己不愛喝水、愛喝咖啡、鮮奶茶,打完疫苗我一樣照喝咖啡、鮮奶茶沒什麼喝水,也沒有怎麼樣😅😅😅(我錯誤示範❌)
最近來診所打疫苗前很擔心的人,我都說我哥哥、嫂嫂、妹妹、先生都是醫生我們都打AZ啊~我爺爺奶奶也打AZ啊~我的醫護好朋友們也都打AZ啊~不要擔心~😊
坦白說疫苗的話題已經講得很累了,我有時也覺得大家都是成年人了,網路資訊這麼發達,大家應該要有自己判斷的能力,應該為自己的決定承擔後果,所以我現在不太勸大家打疫苗了~
不過已經來診所打疫苗的我還是會跟大家聊天,幫助大家放鬆心情啦😅
突然又想到上次支援快打站時~
有個大哥帶太太來打疫苗,我問完診衛教完後他說:👨🏻「醫生~我前幾天也來打疫苗也是遇到妳,怎麼完全沒感覺~都沒有妳說的那些副作用,這樣是正常的嗎?」
👩🏻⚕️:「一般越年輕、免疫力越好對疫苗的反應越大~所以年紀越大或免疫力較差會沒感覺😅」
👨🏻:「所以我免疫力不好喔?😨」
👩🏻⚕️:「免疫力不好更需要打疫苗啊~😅」
現在想想我這個人說話真是太坦白了😅 下次應該要修飾一下,希望大哥不要受傷了🥲
#週末愉快
#守好守滿💪🏻💪🏻💪🏻
#能打疫苗就去打疫苗
#明明想po廢文話鋒一轉又變認真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資深藝人脫線(陳炳楠)本就有腎功能問題,去年(2018年)聽信偏方,將中藥當水喝,引發腎衰竭昏迷,更併發嚴重肺炎、心衰竭等致命症狀,所幸經治療已平安出院。據統計,台灣慢性腎衰竭患者約有200萬人,洗腎人口已突破8萬人,也因此落入?洗腎之島」的惡名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有許多人不知道自己其實已是早期腎...
血液濃稠吃什麼 在 林凱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天熱難免讓人心浮氣躁,就連胃口也變得不太好,環境溫度的高低起伏,與人體的感受及運作息息相關。營養師蘇奕安曾指出,進食能提供身體熱量,同時也會產生熱能,以協助人體調節體溫,醫學上稱之為「攝食產熱效應」。這也就解釋了天冷的時候,特別容易讓人想吃熱食來暖心暖胃;而天熱的時候,則是想來點冰涼消暑的沙拉或冷飲,甚至很多時候根本沒什麼食慾!
就西醫而言,食慾不振是腸胃道症狀的一種表現,有可能受腸胃疾病所引發。但出現干擾食慾的情況還包含內分泌疾病、心理疾病(如焦慮)、慢性疼痛、發燒(感染症)、口腔衛生、味覺改變、藥物影響與濫用、腎臟疾病等因素,而導致食慾下降
據中醫廖子嫻醫師也指出,就中醫對於食慾不振的觀點,主要是與脾胃有關,該臟器是消化食物和運化營養、水濕的重要場域。夏日合併潮濕和暑熱,易阻滯氣機、損傷陽氣,而體內濕氣無法排出,就會增加脾臟負擔。又因脾、胃會相互影響,若脾受濕阻,胃也會連帶受牽連,導致食慾下降現象。且常伴隨消化不良、腹瀉、便祕、頭腦昏重、身體疲倦、四肢痠重無力等症狀。關於食慾低下又可細分四類型,包括感受寒邪型、感受暑濕型、飲食所傷型以及脾胃虛弱型。其中「飲食所傷型」是現代人常見的情況,多半因飲食無定時定量,而引發食慾不振、噁心欲嘔、口氣、便秘、便臭等症狀
此次彙整「五個炎夏沒胃口的原因」,平時應妥善照看體況,以提振穩定食慾,均衡補充所需養分與能量,才能頭好壯壯過夏天!
❶運動量缺乏
當日常運動量不足,身體沒有燃燒熱量就無法促使大腦激素發出訊號刺激食慾,就不會想進食補充熱量,而導致食慾低落
❷飲水不足夠
平時若水分補充不夠或長時間待在冷氣房,容易造成身體缺水,亦會影響代謝速度,造成腸胃蠕動、唾液等消化液分泌失衡,便會間接影響食慾
❸嗜甜食過度
因攝取甜食可立即提升血糖,而讓人出現已經吃飽的假象,而不再進食,這也就是吃甜食後常讓人胃口盡失的主因。除了平時就應少吃甜食,餐前更是最好別碰
❹環境溫度高
當人體感測到環境高溫,會通過神經傳導將訊息送至大腦,待體溫調節中樞收到訊號後,再對攝食跨區進行影響,而導致食慾降低。此外,高溫也會使人體的核心體溫上升,水分過度流失,血液變得濃稠,而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❺健康閃黃燈
如長時間食慾不振、胃口不佳,且身體合併疲累、貧血、乾咳等各種症狀,當狀況持續且未見改善時,則表示情況並不單純,可能是內臟器官出現發炎、老化、病變等所發出的警訊。例如食慾不振合併喉嚨痛、乾咳可能與胃食道逆流有關;食慾不振合併疲累,且皮膚和眼睛發黃等症狀,有可能是肝臟發出的訊號;食慾不振合併熱潮紅、失眠、尿道炎、經期異常、且臨40-50歲的女性,有可能是更年期的影響;食慾不振合併嗜睡、畏寒,有可能甲狀腺功能低下;食慾不振合併呼吸困難有可能與心臟有關。以上僅供參考,遇身體明顯不適時,應由專業醫生診斷及詳細診查,以找出原因並妥善治療
#食慾不振停看聽
夏日易引起食慾不佳的常見情況如受到中暑、腸胃炎、熱感冒、低血壓(氣溫高易引發血壓下降,多半與脫水有關。表皮血管擴張、血液大量流向表皮組織幫助降溫,而使血壓容易偏低)而影響。若患上新冠肺炎,也可能出現食慾不振之情況,疫情期間,務必格外留意體況
#五道夏日開胃菜
https://reurl.cc/En6Dpn
#凱鈞話重點
#五個炎夏沒胃口的原因
血液濃稠吃什麼 在 Bowwow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楊醫師來解說!
刷牙的目的是為了去除牙菌斑,
減少牙菌斑的累積,以延長牙結石產生的時間
如果不刷牙會有什麼後果呢?
首先,細菌開始分解作用殘留在牙齒上的食物殘渣,產生牙菌斑,進而累積成牙結石,這就是口臭的來源!
門診中很常有主人抱怨家裡的狗狗嘴巴很臭,
我都會先拉下口罩,親自聞一聞,掀開狗狗的嘴皮,查看整口牙齒的外觀,如果可以接受開嘴的狗,應該要張開嘴巴檢查口腔和牙齒的內側,口臭有八成以上的機率就是牙結石造成的喔!
另外牙結石刺激牙齦發炎,形成牙周病,造成紅腫疼痛,出現濃稠的口水,開始不喜歡吃較硬的食物,東西吃進嘴裡還會因為疼痛而鬆口掉落,牙結石更會導致牙齦萎縮,齒根外露甚至是牙齒鬆動掉牙,萎縮的牙齦是不會再長回來的喔!
更糟糕的是這些累積的細菌造成更加嚴重的感染,像是口鼻廔管,造成呼吸道連帶出現感染問題,出現打噴嚏、流鼻膿,甚至噴鼻血的狀況,
最可怕的是,這些細菌因為牙周病或齒槽廔管的傷口進入血液循環,就要造成其他器官的感染和發炎,最常見的就是肺炎和腎炎等,
口腔是很敏感的部位,刷牙的方式和力氣很容易造成疼痛或出血,
所以從小就應該培養刷牙的好習慣,透過訓練的安排,慢慢拉長刷牙的時間,找到跟家裡狗狗的默契,
是避免口臭和疾病最根本的解決辦法喔!
血液濃稠吃什麼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資深藝人脫線(陳炳楠)本就有腎功能問題,去年(2018年)聽信偏方,將中藥當水喝,引發腎衰竭昏迷,更併發嚴重肺炎、心衰竭等致命症狀,所幸經治療已平安出院。據統計,台灣慢性腎衰竭患者約有200萬人,洗腎人口已突破8萬人,也因此落入?洗腎之島」的惡名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有許多人不知道自己其實已是早期腎病的患者,國民對慢性腎臟病的疾病認知率只有8%,埋下隱憂。本次就邀請到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替我們解析究竟台灣慢性腎臟病發生率與盛行率那麼高的原因在哪?
慢性腎衰竭5大元兇
台灣有超過9成都是慢性腎衰竭患者,洪永祥醫師說明,慢性腎衰竭是一個下游的結果,也就是有些疾病會經年累月地破壞腎臟,經過20~30年的破壞慢慢就會走向末期腎病變,達到尿毒症就得洗腎。至於有哪些疾病會引發慢性腎衰竭?他歸納出5大原因如下:
糖尿病
洪永祥醫師指出,台灣有將近200萬名糖尿病患者,約有3至4成的患者經過20、30年後會走到需洗腎的程度,是第一名的元兇。
高血壓腎病變
當血壓升高,微血管就會漸漸硬化,洪永祥醫師解釋,腎臟的小單位稱作腎絲球,血壓愈高,硬化的速度就會愈快。高血壓患者經過20、30年後,約有2成患者會必須洗腎。
慢性腎絲球炎
這就是我們常見的小便有泡泡,出現血尿、蛋白尿等族群。洪永祥醫師表示,這類患者常有家族性遺傳,有時候會整個家族來洗腎。
間質性腎病變
例如:腎結石、尿酸、痛風等,也占了一大族群。
遺傳性腎病變
洪永祥醫師舉例,像是多囊腎,又稱作水泡病,患者的腎臟會在20歲左右就長出一顆顆的水泡,因此到40、50歲就必須洗腎。
預防腎病:從避免代謝症候群開始
洪永祥醫師強調,導致台灣人腎臟生病的前兩名原因,是糖尿病跟高血壓,而再往回推,就可以發現我們應該從「代謝症候群」開始預防。慢性腎衰竭的原因多半都跟飲食、運動、身體代謝等息息相關。
「代謝症候群是一個十字路口,」洪永祥表示,當我們的內臟脂肪開始堆積(肚子變大)、血糖稍高但又還沒到糖尿病、血壓稍高也還沒有到高血壓的程度,此時若我們置之不理,不做任何改變,就很可能走上糖尿病、高血壓那條路;如果開始改變飲食、增加運動,又可以走回健康的那條路。
如何預防代謝症候群?
洪永祥醫師指出,導致代謝症候群的因素有兩個:老化,也就是代謝下降;另外就是飲食過量,超出身體的代謝功能。他說明,40歲是一個重要的分界點及關鍵期。年輕人的代謝功能旺盛,但過了40歲之後,身體代謝就開始老化。因此就要開始改變飲食及運動習慣。
然而,代謝症候群究竟是指身體代謝什麼的速度開始老化?洪永祥醫師認為,引發代謝症候群的起始點叫做「胰島素阻抗」,也就是澱粉類的代謝開始變差,而過多的澱粉熱量就會轉化為油脂,導致血糖升高、油脂變多,就會開始產生粥狀動脈硬化;血液變濃稠,血壓就會升高;脂肪一多就開始堆積在內臟,就出現鮪魚肚。
「你在40歲的時候,一定要想辦法讓你的身體代謝維持在年輕狀態。」洪永祥醫師說明,做法不是吃藥、吃健康食品,而是靠生活習慣。
導致代謝下降的原因
熬夜
飲食過多油鹽糖
PM2.5
喝到不好的水
過多食品添加物
活化代謝的方法
運動
喝乾淨、足夠的水
多吃新鮮蔬果
提及多吃蔬果,洪永祥醫師表示,一天至少要攝取5份蔬果(3蔬2果);但他更建議,壓力過大的成年人,或本身是慢性病、代謝症候群患者,男性一天要攝取9份,女性則要攝取到7份的蔬果。
此外,也要盡量早起,避免熬夜,因為熬夜很傷害代謝。洪永祥醫師舉例,許多糖尿病患者若前天熬夜,今天測量血糖時,通常都會突然飆高。他強調,健康之道無他,就是從平日的生活習慣改變,「恢復一個健康、幫助你代謝的生活習慣。」
傷腎的3大行為
不對的飲食
喜歡吃油鹽糖、精緻澱粉等,都十分傷腎。
用藥習慣不對
洪永祥醫師指出,台灣人有一個不好的習慣,就是非常愛吃藥,而且是吃止痛藥。他進一步解釋,許多人吃止痛藥又不遵照醫師指示的劑量,自己額外增加劑量。甚至有些患者會吃「黑藥丸、草藥丸」,但這當中的止痛劑含量可能是4倍劑量,還含有一些類固醇,都會對腎臟造成負擔。
洪永祥醫師強調,吃藥一定要經過醫師指示,同時?該吃的藥要吃」,包括血糖藥、血壓藥在內,都是保護腎臟的藥品,一定要按時服用。
水分補充不足
洪醫師表示,台灣人不愛喝水讓他非常擔心。夏天一到,許多腎臟疾病患者就會出現,包括泌尿道感染、腎結石、中暑、橫紋肌溶解等。他說,喝水是一種習慣,每天要喝體重的3%~4%,若你是一個60公斤的人,就要喝1800~2400cc的白開水,而非飲料。
若不喝水,尿液就會結晶,產生腎結石,包括草酸鈣、尿酸鈣結石等等;同時尿液濃縮也會導致細菌感染,引發泌尿道感染;此外,不喝水就沒辦法排熱,夏天就容易產生熱傷害、熱中暑;若是運動當中又不補充水分,更容易造成急性中暑、急性腎衰竭、橫紋肌溶解等。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5月號《40歲養好腎》
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778
【相關影片】
護腎,排毒不如避毒!一招降90%風險︱江守山醫師
https://youtu.be/37S9kQZYJFM
百大名醫愛下廚,抗癌好菜這樣料理|劉博仁醫師
https://youtu.be/zZCasRtoTzU
腎臟科醫師早餐必吃6好食 同場加映:小心6大早餐地雷︱江守山醫師
https://youtu.be/tZMSeSMQNHY
【相關文章】
40歲,養好腎,讓腎活到100歲!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634
10人就有1人腎臟有毛病!台灣人3大傷腎行為,你中鏢幾個?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611
一覺醒來突然中風並不是意外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7040
#洪永祥 #腎衰竭 #養腎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血液濃稠吃什麼 在 血太濃,血管堵,多用3物泡水喝,血液循環好 的推薦與評價

保護血管,第二項什麼命,臺灣好像沒聽過,山渣乾的後面項目是什麼? ... <看更多>
血液濃稠吃什麼 在 早上起床頭暈,越晚越清醒血液黏稠度高的人 的推薦與評價
2.多吃阻止膽固醇的食物蔬菜、瓜果等,除了含有大量水分外,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及粗纖維,維生素C能降血脂,粗纖維能有效阻止膽固醇的吸收,利於降低血液粘稠度。 3.少吃 ... ... <看更多>
血液濃稠吃什麼 在 Re: [疑問] 血液濃稠怎麼辦? - 看板regime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1.生活作息盡量正常
2.找時間做運動
有氧運動為佳
如不能每天進行也請盡可能達到333的標準
3.飲食清淡
多吃蔬菜,介紹幾個我知道對你的症狀比較有效的蔬菜
青椒-可促進脂肪的新陳代謝,避免膽固醇附著於血管
洋蔥-能降低血液黏稠度與外週血管阻力,使血壓下降
硫胺基酸、二烯丙基硫化物、半胱胺酸都有血脂作用,可預防心血管疾病
黃瓜-可調節膽固醇
其實只要是蔬菜類對身體都不錯,也幾乎都有調節血管的作用
如果可以的話請多種類攝取
大蒜也有防止血管彈性變差的功效
基本上天然不多加工的食物都可以多種類攝取
少吃油炸、煎烤類
還有飲食是可以補救的,如果這餐吃油一點,下一餐就清淡一點
偶爾想吃高熱量高危險食物就吃吧
只要不要餐餐吃,其實身體沒那麼脆弱
但因為你現在已經有些症狀出現
希望能慢慢調整
以下介紹我很愛的一項食材,我睡前都會喝牛奶+兩匙
就是芝麻,以下是它主要的功效
強化血管減胖的作用
保護心臟防老的作用
促進發育治療貧血
滋補神經潤養腦髓
助消化防潰瘍的作用
美容通便防頭髮脫落變白
更詳細的介紹請至https://life.321s.com/n1.htm
健康是一輩子的
也是享受人生的根本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5.178.224
建議你從飲食跟多喝水開始做起
不要一下子跟原本的生活方式差異太大
慢慢來就好 也比較容易改善
※ 編輯: Berlin 來自: 59.115.178.224 (11/09 01:0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