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高度的提名方式,遑論政黨合作。
蔡英文提名過程前後反覆,完全無法理解提名標準何在?凸顯出民進黨對於監察院的不尊重,更突顯出對於被提名人的消費心態!
監察院長提名陳菊的消息一出,就先引發各方爭議。《TVBS》民調顯示近四成的民眾則認為陳菊不適合擔任監察院長。為了掩護陳菊,民進黨遲遲不公佈完整的提名名單,用各種方式操作輿論風向。
前晚媒體傳出提名黃健庭縣長,引發民進黨黨內反彈後,蔡英文總統不進行黨內溝通協調,直接以停止召開提名記者會的方式粗暴處理,對於所有被提名人的輕視,放任黨內同志攻擊,將自己應該背書保證的被提名人,當成政治炸彈,荒腔走板,態度輕率。
民進黨更對外透過媒體宣稱,提名黃健庭是為了政黨合作,令人費解!
監察院本來就是超脫黨派的獨立機關,民進黨自提政黨色彩濃厚、執政時期弊案不斷的人選,就已經是自毀監察院格局,在沒有經過政黨溝通的方式,在朝野對立氛圍強烈的現實下,直接提名在野黨的人選,卻宣稱是政黨合作,毫無脈絡可循。
虛情假意的朝野合作,缺乏尊重的提名程序,不但折損了被提名人的名聲,更是污衊監察院的地位,也將政黨合作的可能推得更遠。
蔡英文缺乏高度的提名方式,污辱監委提名人,污衊監察院的地位,民進黨還不如直接提出廢除監察院,還更顯得表裡一致。
表裡一致英文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520停損已不易 遑論民共對話
陳一新/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講座教授(新北市)
蔡英文總統五二0就職演說有關兩岸關係部分,各界關注。本報資料照片
據民進黨黨政人士指出,蔡英文總統五二○連任就職演說內容在兩岸政策上仍將「堅持原則但不冒進」基調,並希望未來透過固定管道建立民共對話,恢復兩岸溝通。問題是,五二○演說不過度刺激大陸,設立停損點,讓兩岸緊張情勢不再繼續升高已屬不易,但希望透過固定管道將已經斷了線的兩岸關係恢復溝通,恐怕太過一廂情願。
兩岸交往首重誠意,過去四年兩岸關係由冷和而冷戰,從二○一九年開始,兩岸更是惡言相向,如同寇讎,蔡英文為了連任,更動用綠媒與網軍抨擊對岸,難道這就是所謂的「堅持原則但不冒進」的基調?果真如此,大陸對這種基調,可能並不特別欣賞。
其次,今年開始,拜新冠肺炎疫情之賜,我國躋身全球公衛大國,大陸最關注的一點不是台灣學著美國亦步亦趨抨擊大陸隱匿疫情,也不是挾美自重全力挺進世界衛生大會,而是仔細觀察蔡英文所說「行有餘力會捐助大陸口罩」的話究竟有幾分真實?結果是,台灣捐了兩千多萬片口罩給美、英、法、德、日與邦交國,但一片也沒給大陸。北京自己有的是口罩,但大陸在乎的是她的誠信。
第三,儘管大陸知道蔡英文自二○一六年上台以來就採取「聯美抗中」政策,但卻未料到她在第一任最後一年趁北京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與香港爆發的「反送中事件」,積極運作綠媒與網軍將「反中」、「仇中」、「恨中」的情緒煽動到無以復加,加上廿多年教改與課綱的影響,使得年輕人早已不只將中國視為外國,更將中國視為敵國。難道這一切還能回得去?
第四,民進黨若是推動「反中」表裡一致、始終如一,倒也罷了,偏偏民進黨是選擇性的「反中」。太陽花學運時期為了奪取政權,在野的民進黨全力支持學生反對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中的服貿,以致已經談妥的服貿胎死腹中,並讓更重要的貨貿談判難以為繼。
及至執政後又全力反對大陸「對台卅一條」和「對台廿六條」,抨擊為「統戰陰謀」、「包藏禍心」,但綠媒與網軍卻對ECFA不做任何批評,陸委會甚至巴不得大陸不要中止ECFA,以讓台灣繼續「享受」大陸這項「包藏禍心」的「統戰陰謀」。對於民進黨這種「前倨後恭」與反覆無常的言行,大陸早就看在眼裡,只是一直在考量要不要出手而已。
儘管大陸國台辦主任劉結一本月十五日針對支持台商十一條政策措施發表談話,表明大陸將會不斷完善惠台政策,似乎暗示大陸不會主動中止ECFA。然而,北京這項還不十分明確的善意並不表示,蔡英文就能在未來透過固定管道就能與大陸建立民共對話。畢竟,兩岸關係也是一種交換的關係,讓大家好奇的是什麼是她的交換條件。
表裡一致英文 在 廖泰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91226/1682257/
保安!!保安!!
總統候選人是可以這樣在政見發表會上錯誤連篇隨便發言的嗎?
—
什麼是「誠」?
「誠」是儒家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我們立身處世,當以誠信為本。宋代理學家朱熹認為「誠者,真實無妄之謂。」肯定「誠」是一種真實不欺的美德。要求人們修德做事,必須傚法天道,做到真實可信。說真話,做實事,反對欺詐、虛偽。
什麼是「信」?
《說文解字》認為「人言為信」,程頤認為「以實之謂信。」可見,「信」不僅要求人們說話誠實可靠,切忌大話、空話、假話,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誠實可靠。而「信」的基本內涵也是信守諾言、言行一致、誠實不欺。
「「誠」主要是從天道而言,「信」主要是從人道而言。故孟子曰:「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誠」本是自然固有之,傚法天道、追求誠信,這是做人的道理、規律。二者在哲學上雖有區別,但從道德角度看,「誠」與「信」則是同義等值的概念,故許慎在《說文解字》云:「誠,信也。」「信,誠也。」基本涵義都是誠實無欺,信守諾言,言行相符,表裡如一,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言而無信是
#誠信說明轉自中國人的誠信觀 (無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