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醫療保健單元,邀請天下雜誌總編輯 吳韻儀來到空中,帶大家導讀書籍由徐明達教授所寫《人類與病毒之戰:一本書看懂病毒為什麼可怕、如何預防傳染、疫情爆發時的生活準則》/ 天下雜誌。
醫學與科技飛速進步,但是我們對病毒的了解卻很有限。而全球交流頻繁、都會生活密集,病毒對人的威脅只會更頻繁、更難以防範。對病毒的認識應該是每個人從小的衛生素養,及早建立正確觀念、養成防護習慣,才能保護自己,也保護我們共同生存的環境。
📻聽重播按這裡!https://youtu.be/bX5bzwFZ-0Y
▶ 飛碟聯播網 YouTube《飛碟早餐》頻道 http://bit.ly/2QVQsFh
▶ 網路線上收聽 http://www.uforadio.com.tw/stream/stream.html
▶ 飛碟APP,讓你收聽零距離
Android:https://reurl.cc/j78ZKm
iOS:https://reurl.cc/ZOG3LA
▶ 飛碟Podcast
SoundOn : https://bit.ly/30Ia8Ti
Apple Podcasts : https://apple.co/3jFpP6x
Spotify : https://spoti.fi/2CPzneD
Google 播客:https://bit.ly/3gCTb3G
◎內容介紹
醫學與科技飛速進步,但是我們對病毒的了解卻很有限。而全球交流頻繁、都會生活密集,病毒對人的威脅只會更頻繁、更難以防範。對病毒的認識應該是每個人從小的衛生素養,及早建立正確觀念、養成防護習慣,才能保護自己,也保護我們共同生存的環境。
作者徐明達教授是臺灣病毒學權威專家,師承國際病毒學大師與諾貝爾獎得主柏格,專長分子生物學、腫瘤基因、表觀基因體學及電子顯微鏡,曾任陽明大學副校長與生科院院長。教授將研究病毒數十年的經驗,精煉為淺顯生動的語言,從SARS到COVID-19、從腸病毒到伊波拉,你可以在書中學到:
•聰明又狡猾的病毒,如何突破免疫系統防線、甚至能說服細胞轉投敵營、加速複製病毒大軍。
•小小病毒具有改寫歷史的力量,幾世紀以來,古文明的衰亡、西班牙征服南美洲、美國獨立戰爭,原來都跟病毒息息相關。
•完整了解此次侵襲全球的新冠病毒,以及長年影響臺灣的禽流感、腸病毒、登革熱、肝炎等病毒傳染病。
•面對傳染病,有哪些有效的預防方法、疫苗與藥物的研發,以及每個人如何保護自己、減少傳染得病的風險。
•病毒是難纏的敵人,也可以是救命恩人。科學家如何向病毒取經,開發癌症新療法、對抗病蟲害、研發奈米新科技。
◎作者介紹:徐明達
臺灣病毒學權威,研究病毒數十年。臺灣大學化學系學、碩士,加州理工學院化學生物學博士,師事病毒學大師、諾貝爾獎得主柏格(Paul Berg),也曾與諾貝爾獎得主夏普(Phillip Sharp)共事合作,專長領域為分子生物學、腫瘤基因、表觀基因體學及電子顯微鏡,現為陽明大學榮譽退休教授。曾任美國洛克菲勒大學副教授、紐約西奈山醫學院教授、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特約研究員、陽明大學副校長、陽明大學生科院院長、陽明大學生化所教授、榮陽基因體研究中心主任。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廣告與「Lenovo」合作播出 Lenovo「ThinkPad P15 第二代」上市啦! 它是一台創作者筆電✨ ✓高效快速的多工處理能力,支援多款 NVIDIA®RTX™ 獨顯,包括高效 RTX A5000 連 16GB 內置 vRAM,幫助你快速存取圖像資料! ✓官網客製化方案,最高可搭載第...
表觀基因體學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廣告與「Lenovo」合作播出
Lenovo「ThinkPad P15 第二代」上市啦!
它是一台創作者筆電✨
✓高效快速的多工處理能力,支援多款 NVIDIA®RTX™ 獨顯,包括高效 RTX A5000 連 16GB 內置 vRAM,幫助你快速存取圖像資料!
✓官網客製化方案,最高可搭載第 11 代 Intel®Core™ i9 或 Intel®Xeon®處理器(兩者均採用 vPro®技術),繁重工作瞬間變成「小菜一碟」👌🏻
✓全套 ISV 認證,專業功能一次擁有!
👉🏻現在到官網輸入志祺七七專屬優惠碼「77P15G2」,享獨家優惠價和額外8%折扣!
https://bit.ly/3iDw9gg
👉🏻更多P系列
https://bit.ly/3ADOIaC
#ThinkPadP15第二代
#LenovoTW
本集節目內容由志祺七七頻道製作,不代表「Lenovo」立場。
--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人類基因組計劃 #基因專利大戰
各節重點:
00:00 開頭
01:28【Lenovo筆電 】廣告段落
02:33 那些年,我們還搞不懂的基因
03:44 人類基因組計劃:啟動!
05:39 利益驅使民間企業搶進
06:28 賽雷拉公司怎麼做到的?
07:41 基因專利大戰
08:41 人類基因解碼競賽的結局
10:21 我們的觀點
11:13 問題
11:39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宇軒
|腳本:宇軒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鎮宇
|剪輯助理:歆雅/珊珊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A complete human genome sequence is close: how scientists filled in the gaps:https://go.nature.com/385ngpL
→人类基因组计划wiki:https://bit.ly/3AYYWSS
→基因研究的怪才,克雷格·凡特生日|科學史上的今天:10/14 - 泛科學:https://bit.ly/2WgJqDe
→人類基因圖譜初稿完成 │ 科學史上的今天:06/26 - 泛科學:https://bit.ly/3j6kRRY
→人類基因組#專利問題:https://bit.ly/2UEyIFM
→克萊格·凡特:https://bit.ly/3Dd5Tl4
→Can genes be patented?:https://bit.ly/3zc24dM
→人類基因組測序的競賽 - Tien Nguyen:https://bit.ly/2UKX0y4
→科普 | 上个世纪的辉煌——人类基因组计划竞赛的故事 - 知乎:https://bit.ly/2WbQ3qy
→《人類基因體解碼後的商機》- 科學發展,2002年6月354期:https://bit.ly/2UEyRci
→《焦點報導:人類基因計畫競賽始末》- 科學月刊,2000 年第 31 卷第 8 期:https://bit.ly/3yeMzAd
→《焦點報導:基因密碼的歸屬權》-科學月刊,2000 年第 31 卷第 8 期
→基因檢測的倫理與道德議題:https://bit.ly/3sIJMhU
→人類基因體 10 年之後? 4 大研究願景和 10 大預測 - 基因線上:https://bit.ly/2WglAYh
→多元觀點:基因專利權歸誰所屬? - 基因線上:https://bit.ly/2UEdBmX
→美國最高法院:人類基因將不能取得專利權:https://bit.ly/2W9Pc9R
【 延伸閱讀 】
→腦部健檢/基因檢測有必要嗎?其實多數人看不出明顯風險:https://bit.ly/3zb59L7
→基因教父陳奕雄:https://bit.ly/3zbhnDs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表觀基因體學 在 探索19-6講座:演奏DNA生命樂譜的交響樂:表觀遺傳/ 阮麗蓉 ... 的推薦與評價
為什麼人體所有細胞的DNA序列幾乎相同,但不同組織器官的細胞卻表現截然不同的功能?後基因體時代,就讓表觀 ... 探索19-7講座:表觀遺傳學的重要角色:平反 ... ... <看更多>
表觀基因體學 在 越來越多證據認為生物體親代的性狀可以經由非基因 ... 的推薦與評價
從流行病學調查到分子生物學,越來越多證據認為生物體親代的性狀可以經由非基因的形式遺傳至下一代。舉例來說:根據瑞士的一項統計調查(ref. 2),祖父與 ... ... <看更多>
表觀基因體學 在 表觀遺傳學的重要角色:平反拉馬克? / 沈哲鯤特聘研究員 的推薦與評價
探索人類蛋白質體及在生物醫學的角色|陳玉如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Academia ... 錯了幾十年,原來它比基因還重要|《表觀遺傳大革命》|文森說書. 文森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