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號,我在朋友的朋友的臉書看到這則貼文。
*************************************
今年指考38分可登記大學....
38分的意思是~~平均一科七分左右~~這種學生登記的大學是不敢當學生的~~所以他們應該都拿得到文憑~~然後畢業了你必須一個月付22K請他~~
不要說我們倚老賣老~~我們那屆321分"可登記"....還不見得有學校念~~
這樣的大學教育還有必要嗎??
我相信找個我教過的國中生去考都至少有150分~~
我只去考一科國文我覺得我就可以巴掉一堆人了~~
*************************************
整體看來,雖然言詞稍嫌激烈,但我也無話可說。
讓我只考國文、歷史,我應該也不至於只有38分才是。
#他的憤怒跟內容吸引了我。
所以我去搜尋了相關的新聞來看。
看了以後,還真的不知道該說些甚麼好。
----------------------------------------
從歐洲起源的濫觴起,大學教育就一直被認為是"高等教育"的起點。
在過去一百年內,念過大學的人都被認為是高知識份子。
無非是他們掌握了基礎學門後,到了學風、學習方式更自由的校園裡面,研修更精專的專業知識,以為後來的碩博士學位打基礎。
但現在台灣的現況,讓看了十幾年來的我想問一個問題 :
我們台灣(大部分)的大學生,真的有高知識分子的素質嗎?
大學教育真的有給他們在學識上有幫助嗎?
還是只是讀一個社會對工作要求的最低學歷?
甚至只是因為高中同學都去讀了大學,自己不去唸大學,也不知道要幹嘛?
所以拿著爸媽的錢去讀了大學,但還是翹課、交男女朋友、喝酒唱歌、騎車夜奔、玩社團,然後暑修、補學分,唸個五六年後照樣畢業......??
----------------------------------------
另一方面,大學之所以成為高等教育的學府。
是因為進去有一定門檻,所以考試跟人才選拔就會具有"鑑別度"。
也就是說,考試不會是人人都會,而分數也將很現實(殘忍)的刷掉真的沒念好的人。
就如同德國的高中生就算去考大學,也大約只有一半的錄取率,剩下的將會輔導轉進入技職體系,學習一技之長(再配合建教合作,讓學生畢業就能接軌職場)
這樣能保持大學生的品質,也讓其他一半有餘的人可以學到直接進職場的技能。
但台灣呢?
幾乎所有家長都看不起技職體系。
認為就是功課不好的人,放牛班的人才會"淪落"的地方。
所以就算孩子分數再低,也去念個大學,至少也是"大學生"了。
正是"家祭勿忘告乃翁",所以很多家長會在孩子念大學時告祭祖先 : 我們家出了一個大學生了。
但祖先應該不知道在台灣只要肯出錢,人人都可以是食神......不是,是大學生。
-----------------------------------------
而政府為了製造出台灣很多大學生的"真相"(相對於假象),所以在2000年起廣設大學、把技職體系的二技二專全面改制為科技大學。
這製造了很多大學生,更製造了很多工作機會,安插了很多(只有學歷符合,但能力跟專業知識都不及格的)流浪教師,然後廣收學費(日間部、夜間部、假日班、進修部、暑修)。
怎麼看,都是將學歷出售給能力不足但是肯出學費的學生或家長。
(但又不承認自己是學店)
所以這樣大學,存在意義跟價值是甚麼?
(只是因為怕關掉之後,會減少成千上萬個工作機會?)
另一方面,德國高中生錄取大學的比率我記得是46%(這是之前看文茜世界周報還是TVBS的外國專題時看見的),但今年台灣的大學率取率是超過97%
電影破壞之王裡 ,吳孟達對周星馳說:「老兄啊 ,“人人有功練”你都會相信 ,不騙你騙誰啊 ??」
#但台灣真實上演人人有大學唸 ………
這樣出產的大學生,價值是甚麼?
(只是為了告訴全世界,現在的台灣每一屆的高中生有97%將會拿到大學文憑???)
或許我們該想想 : 辦學的意義,到底是甚麼?辦大學的意義又是甚麼?
----------------------------------------
#補充一個扭曲的現象
因為2000年開始,大家都在吵說進大學不該只有考試,其他運動、專長或是經歷也應該可以列入考量,所以推甄風氣開始盛行。
這說的也是,畢竟美國長春藤名校都會因為台灣學生書法寫得非常好,而在推甄大加分,造成台灣確實有不少菁英學生進到美國讀常春藤名校。
但是向來奸巧的台灣人怎麼處理?
說出來你們不相信,國小班級裡面就出現了一兩個班長、三個衛生股長、四個學藝股長,甚至還有擦窗戶股長、擦黑板股長............目的就是為了弄到全班都是股長。
這樣以後再推甄的時候就可以在經歷欄上填上 "國小六年期間,都有擔任過班級幹部"的驚人經歷。
你麻痺咧.....
這樣的推甄,有甚麼鑑別度???
這讓我想到蠟筆小新裡的一個笑話 : 小新一群人組成小團隊,A要當隊長,B要當船長,C要當頭目,D要當領導。最後搞得所有人都有首領頭銜。
這在漫畫上看到,會讓你會心一笑;但在現實生活中也這麼運作,你真的笑不出來。
.
.
.
====
#台灣人真的總是能走出自己的風格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實在只是自欺欺人
====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
https://tw.news.yahoo.com/38%E5%88%86%E5%B0%B1%E5%8F%AF%E7%…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
補充一個扭曲的現象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9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提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更新,透過心理學在生活裡的應用,每天陪你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想要每天都有所進步,歡迎訂閱我們的頻道。
你一定聽過這句話叫做「貨比三家不吃虧」,這個建議聽起來很簡單,但是我要告訴你,它其實是錯的!
「比較」這件事情哦,其實會蒙蔽我們的雙眼,如果以購物的情境來看的話,我們是在一個人為設計的環境裡面,去做抉擇;所以商品之間的微小差異,會被過分的放大。
在芝加哥大學的行為經濟學家奚愷元跟張嬌,他們發現了這個現象,而且提出了精辟的例子,他的例子是這樣哦!
有一個求職者,他獲得兩個工作機會,其中一個工作的內容比較無聊,但是年薪有7萬美元,而另外一個工作還蠻有趣的,但是年薪只有6萬美元,你猜他會選哪一個職務呢?
而第2個例子,就是某個人跟他的家人,住在一個略大於美國平均居住面積的房子,大概是280平方公尺。
但是呢,他步行就可以到他的公司,如果以同樣的租金,可以租到1間370平方公尺,但是距離公司有一個小時車程的房子,那他會搬家嗎?
簡單來說,這兩個房子都還算蠻大的,而第1個離他公司比較近,對他來說比較方便;而第2個呢,雖然離他公司比較遠,但是更寬敞更大,那麼回到你身上,剛剛這兩個例子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呢?
其實啊,這兩個實驗結果告訴我們,當人們面對這些抉擇的時候,往往會傾向選擇那種更高薪的工作,還有更大的房子,似乎好像我們比較看重數字的呈現,比較看重那些明顯可見的差異。
而忽略那些比較難具體化的條件,像是呢,這個工作有不有趣啊,或者所謂的交通方不方便、是不是省時,這樣的主觀感受。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發現這樣子思考傾向的研究者認為哦,其實原因就出在所謂的「差異認知偏差」,也就是比較的扭曲效應。
他們證實哦,比較不同的選擇,可能會造成我們內在的誤導;我們一旦接受了其中一份工作之後,收入這個要素,其實就會退居次要。
而我們開始會對每天的工作感覺到困擾,也就是在第1個例子裡面,年薪比較高,但是明顯令人更疲累的那份工作。
其實長期來看,你會比較不滿意這樣的決定,而這樣的決定也會為你帶來更大的負面影響。
因為不愉快的工作負荷是你每天都要面對的壓力,而優渥的薪水帶來的良好感受卻會日益消弱啊,一旦習慣了領到某個數字的薪資,漸漸的你就會對這個數字越來越無感。
可是呢,幾乎沒有人會去比較這兩者之間的差異,所以選擇高薪,但是枯燥的工作,那些人哦,有可能做出了極為錯誤的選擇。
「比較」這個行為本身,它就會強調不同選擇之間的差異性,但是這些差異性之所以會不重要,是因為我們日後,我會每天做這樣的比較啊!
你不會每天計較自己的薪資,可是你每天的工作內容,卻是你每天都會注意到的事情。
所以你到底要選擇一個薪水比較高,但是無聊透頂、爛透了的工作;還是要選一個薪水、稍微差一點,但是很愉快的呢?
然而這個部分也有其他的解釋,像是在這兩個例子當中的當事人,可能會傾向於高估既成的事實;也就是高估選項當中比較容易測量,而且比較可以合理評估的特徵,像是薪資啊、像是房子的大小啊!
但是在此同時,只能透過感性判斷的這些軟性特徵,就會慢慢的被淡化,科學家把這樣的現象稱為「世俗理性主義」。
世俗理性主義在這裡的體現就是,比起一個多樣化有趣的工作,可以帶來的快樂感,那麼1萬塊美元聽起來似乎感覺起來會更實在,這就是「世俗理性主義」。
而第3種解釋就是,我們的決定比較偏好那些具體有形,而且直接的好處,並且會忽略日後才會出現的缺點。說穿了,這樣的想法就是先拿到錢再說,在心理學裡面叫做「媒介最大化」。
其實這三種行為決策常常發生交互作用,選擇高薪,但是無聊工作的人,顯然高估了薪資比較的結果。
但是由於薪資的差距是鐵錚錚的事實,再加上人們總是會把金錢擺在第1位,所以才會賦予它比較高的重要性。
結果呢,就造成這個決定,會讓當事人一直覺得自己做錯了事情,然而談到這裡,不管是差異認知偏差,還是世俗理性主義,還是媒介最大化,它都是一種我們簡化知識獲取跟決策的方法。
但這些方法,也就是這些比較的方法,往往都會讓我們做出,我們會後悔而且不快樂的決定;因為長期來看,你可能很快的會對於自己的薪資跟房子大小覺得無感,可是你的主觀的幸福感,你是不是省下時間做你想做的事?
或者是你的工作,是不是讓你每天都很開心,有成就感,它卻是你的everyday life,所以聽到這裡你還要繼續比嗎?
如果你的答案,仍然是要繼續比的話,那我只能祝福你!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還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的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除了訂閱我們之外,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我們需要你的支持。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推出了一門線上課程叫做【自信表達力】;其實呢這一門課,回到它的最核心的精神源頭,它也蠻符合我們今天所提的。
我們常常在面對表達任務的時候,都會有一個完美的想象,也就是把現在的自己,跟那個完美的形象去做比較,然而這樣的比較,往往會讓你感覺到非常的挫折。
你會有一種覺得自己不管做多少努力,都沒有辦法做到那完美的形象,其實我要告訴你的就是,正因為你有一個完美的想象,這就是為什麼你沒有辦法做好表達的原因。
如果你想要知道更多,如果你想要知道怎麼樣從你的內在,去解放這樣的迷思,讓你在表達裡面如魚得水、自然自在的話,那麼【自信表達力】就是為你設計的。
期待你的加入,相關的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希望我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補充一個扭曲的現象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僅剩"2"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你和某個人講完話之後,好像對他有還蠻深刻的理解;甚至於他未來會做什麼事、會怎麼想,你都會進行預測。
不過啊,這個預測一定會錯,因為你也只是稍微聊過天而已;並不能收集到足以預測的資訊,即使資訊很多,要預測其實也是很吃力的。
如果回身來看,就算我們自己很瞭解跟自己有關的一切,但我們也不知道在未來的各種變化裡面,我們會做出什麼樣的行動跟決定,不是嗎?
所以呢,我們在跟一個人面談的時候,就算只瞭解對方極微小的一部分,我們也會彷彿認為自己已經理解了全部;甚至於連未來的行動決策都能看穿,這顯然就是一個偏誤。
這在心理學裡面,有一個詞彙叫做「面談錯覺」;「面談錯覺」呢,有循環反復發生的特性。
也就是說,我們在對話之後覺得充分瞭解對方,但是再次見面聊天之後,就會發現,原來他是這種人、跟我原本想的不一樣。
當然了有些人會在心裡頭責怪對方,會想說你也太會遮掩了吧!但是稍微好一點的想法就會有一種感覺是,哦~原來他還有這一面。
然後按照修正過後的想法,認為自己已經懂對方了;同時呢,還會繼續的預測對方會怎麼行為、會怎麼決定?
在這裡你會發現一件很有趣的現象,就是我們同時之間,會承認自己有「面談錯覺」;可是我們又會不斷再犯「面談錯覺」。
甚至於我們還會扭曲自己的想法,覺得呢從以前開始到現在,自己都會有相同的見解,相信自己透過各種對話,從一開始就很瞭解對方;所以能夠充分預測對方的行動。
其實如果回到我們生活當中的經驗,如果連我們最親近的家人,都不太能夠準確的預測對方的行動,那我們又有什麼把握,覺得自己能夠去預測他人呢?
所以呢,透過「面談錯覺」的理解啊,在這裡我就想跟你分享哦,因為「面談錯覺」不是我們對他人有這個現象;其實他人對我們也有這樣的現象,那麼你在他人心中形成的「錯覺」到底是什麼?
你一定有認識這樣的人,在還沒有跟他接觸之前,對他評價很高;但是隨著跟他的接觸越來越多,你就會感覺有一種開高走低的心情,也就是喔「見面不如聞名」的感覺。
可是也有一些人你剛跟他接觸、認識的時候,你覺得他很普通、你覺得他沒什麼特色;可是隨著跟他的接觸、認識越來越多;你就會對這一個人的評價越來越高。
然而無論是開高走低的印象,還是開低走高的印象,這裡都會有些問題;因為開高走低,可能不是因為你真的有什麼缺點,而是因為別人的期望放得太高。
而開低走高,也不一定代表你深藏不露,單純的只是別人還沒認識到你其他的面向;而且如果過分的開低走高,有時候在現實世界裡面的合作關係,也不一定是加分的。
所以當我們面對「面談錯覺」的時候,可以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讓這樣的偏誤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呢?那就是直接給對方重點的資訊,幫助對方正確的理解自己!
所以呢,我常常在自己的課程教學裡面,告訴所有的學員,我說喔「說清楚」是自己的責任。不管別人對你的偏誤,是開低走高的,還是開高走低的;你都有一個責任要把自己說清楚。
否則當這些偏誤往後延伸,到了一個你無法收拾的地步的時候,這時候你再對別人說「我以為你會如何、我以為你不會如何」,這些話不也正是「面談錯覺」嗎?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們製作的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無論是YouTube還是Podcast,我們都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為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有一門線上課程的最後優惠期限,即將結束了喔!那就是【理財心裡學】,這一門課的最後優惠期限,會在2月29號的晚上12點結束~
然而呢,如果呼應今天所談的「面談錯覺」,其實我們在回觀自己的財務觀念的時候,我們對於自己原生家庭給自己的影響,也有很多的「面談錯覺」。
你一定有這樣的經驗,等你長到足夠大的時候,你才發現自己的爸媽,他們的金錢觀念真的很糟。
然而最令人挫折與無奈的就是,即便你的理性上知道這樣子不okay,可是你卻很難避免自己去複製爸爸媽媽的財務觀念,跟財務行為。
那【理財心裡學】這一門課呢,就是幫助你去擺脫這些,可能在過去你覺得很難擺脫、無法擺脫的影響;從而呢,去建立起一個對你更有幫助的財務觀念,甚至於可以教你怎麼樣花錢,越花越有錢。
所以呢,如果你還沒有加入【理財心裡學】的學習,請把握2月29號晚上12點前,最後的優惠期限。
希望我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囉,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補充一個扭曲的現象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僅剩"2"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你有沒有過「背黑鍋」的經驗?
明明你覺得自己什麼也沒做,但是不知道怎麼搞的,某些事情的責任,或者是那種很隱微的指責,就會莫名奇妙的掉在你頭上,讓你成為「代罪羔羊」。
我知道這種感覺很悶喔!所以呢,我今天就來為大家來拆解「代罪羔羊」效應究竟是什麼?
「代罪羔羊」的典故,起初是來自於《舊約聖經》裡面,人把自己的罪,轉移到羊身上,然後把羊獻祭給神,用來洗清人們身上的罪。
「代罪羔羊」不止是消除自己身上的罪,還衍生成把某些人心裡的憎恨、不安或者是猜疑,轉嫁到另外一個對象身上,讓這一個對象成為眾人攻擊的焦點,用來逃避自己不想面對的問題。
而這樣的現象,其實在人際關係裡是經常發生的!
無論我們在學校、還是職場上,你一定知道有一些小團體啊、小圈圈啊;表面上看起來喔,這一群人感情非常的好,常常膩在一起。
但要是你仔細的去觀察,你就不難發現,即使他們這一群人有ABC三個是好朋友,但只要A不在,B和C就會開始說A的壞話。
為什麼會這樣?明明大家都是好朋友,為什麼要做這種事情呢?
其實這個答案很簡單喔,那是因為當B跟C一起說A的壞話,而且說得很開心的時候,B、C他們兩個人的共同利益,就是透過「排除第三者」。
那個「第三者」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不在場的那個「第三個人」,來確認我們當下是「你跟我很親密」的親密關係。
也就是說喔,因為A不在場,所以無從反駁,那麼B跟C就可以輕易的,把所有的情緒啊、攻擊啊和責任都推給A,讓A成為「代罪羔羊」。
而在這個過程裡面,會讓B跟C樂在其中的原因,其實就是透過打擊A,來鞏固B跟C那種同盟的親近感。
這聽起來很弔詭齁!然而這件事情不止如此喔,更弔詭的是,雖然B跟C因為說了A的壞話,一時之間感覺很靠近。
可是當B跟C這樣子做的同時,也為他們兩個人之間帶來新的不安;因為B跟C很清楚,A的處境是怎麼造成的,是他們說壞話嘛!他們自然就會擔心自己總有一天,會成為那個被排擠的人!
於是呢,為了確認自己沒有被說壞話、沒有被排擠,這個焦慮感反而會更強烈,就會他們更離不開這個小團體。
所以囉,在這種扭曲又矛盾的心理動力之下,也就很容易造成「剪不斷,理還亂」這種糾結、糾纏的人際關係!
從上面的拆解喔,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小小的結論。
要是有人拉著你說別人的八卦啊、短處啊,這正是代表喔,你們的關係其實很脆弱,才會需要透過這種「道人長短」的儀式來鞏固感情。
而從另外一個層面來看,也曝露出習慣興風作浪的人,是有多麼的沒有自信心,所以他才需要透過拉攏其他人附和自己,來找人取暖、來消除自己的不安感啊!
但是如果你不是那個被拉攏的人,而是那位A啊、那個「代罪羔羊」、被排擠、被說壞話的人,那該怎麼辦呢?
其實在不損及責任和利益的前提底下,我會勸你喔,輕輕的放下這段關係吧!讓這種沒有意義的小圈圈,慢慢的淡出你的生活,這樣就好了!
但如果這樣的情況,是發生在工作職場裡,它已經損害了你的專業形象,和同事、上司,因為這樣子對你的信任感,我就會鼓勵你要積極的面對它。
聽到這裡喔,你一定很好奇,啊嘴長在別人臉上,到底要怎麼樣避免自己成為代罪羔羊,去背那個沒有必要的「黑鍋」呢?
你可以這樣子試試看喔,在每次的對談或討論之後,都做出明確的「階段性結論」。
直接打個比方來說喔,如果你是A,你跟B、C兩個人,總共三個人;你們一起負責了一個專案。
那麼為了避免「代罪羔羊」效應發生在你身上,你可以在每一次的會議之後,做一個簡單的結論。
三個人公開透明的說清楚,目前的進度到底到哪裡?而後續的進度分別是什麼?完成的日期在什麼時候?
這樣子權責分明,你就能夠減少在事後,被別人背後捅刀,把黑鍋甩到你頭上,這樣的模糊空間。
但是如果喔,你們的專案在實踐上面這麼做實在有難度,目前的進度也確實停擺了,你也可以跟你的同事先有一個簡單的共識。
你可以說:「我們目前遇到的困難,需要分頭去釐清,所以今天的進度是三天之後再開會,我會以這個結果回報給主管,大家同意嗎?」簡單來說喔,就是我們這一次的結論,就是暫時沒有結論,而留待三天之後。
這樣的方法,就是在我們結束對話之前,說清楚自己的理解,也就是為你們「共同」的結論去定調。
不要讓「各自解讀」這樣的模糊空間,它存在你們之間;這樣子就能夠在一定的程度上,避免後續引發的「代罪羔羊」的效應。
不過,如果喔你常常會擔心自己是否會成為那一隻「代罪羔羊」,那我必須說喔,你很有可能也會不自覺的成為「讓別人背黑鍋」的元兇。
因為呢,恐懼會讓你太需要同盟、太需要證明別人跟你站在同一邊,而也因為恐懼,讓你不敢明確的說出「階段性的結論」。
很令人遺憾的就是喔,往往身為代罪羔羊的人,同時很有可能也是「製造」代罪羔羊的人。或許呢,要脫離這個死循環的關鍵,就是開始誠實的面對自己吧!
希望透過今天的分享,能夠讓你不僅是弄懂什麼是「代罪羔羊效應」,更重要一點是它是個契機,讓你可以開始好好的認識你自己。
祝福你!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們製作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並且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無論是YouTube還是Podcasts,我們都需要你用具體的行動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談到的關於「背黑鍋」這個議題。
其實透過背黑鍋的理解,我們慢慢的衍生到一切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你有沒有真正的認識自己?
只有你認識了你自己,你才能夠在面對這外界的傷害的時候,你有自己的足夠的免疫力,跟保護力。
更重要一點,是如果我們不認識自己,我們很有可能因為太需別人認同,太需要跟別人抱團取暖,而不自覺的成為那個把黑鍋,甩到別人頭上的人。
然而呢,在我的專業工作裡,常常會有個案透過跟我互動的方式,來讓他慢慢的更清楚知道,自己到底是怎麼做、怎麼想的?
在這個過程裡,我都會很鼓勵所有跟我有相遇的朋友說,除了跟我學習、跟我會面之外,能不能找到一個可以陪伴你一輩子的存在?而這一輩子的存在,是可以幫助你如同一面鏡子一樣,讓你能夠更看清楚你自己。
然而要做到這一點的方法有很多,其實「寫作」、「跟文字的相處」就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所以呢,我們在4月18號,有一門啟點文化的實體課程,叫做【寫作小學堂】;這一門課呢,不僅是幫助你建立起你跟文字之間的關係。
其實透過我們這麼多期教學下來,有很多的學員告訴我們,我們幫他開啓了一個他跟「文字」靠近,而文字又讓他更認識自己,的那一輩子的陪伴跟存在。
所以囉,任何人陪伴你的時間都是有限的,但是你跟你的文字,卻是可以長長久久的。很期待你能夠把握,這4月18號【寫作小學堂】的一個學習機會。
無論你要把文字用在你的生活的哪個領域?是很偏向工作應用的光譜,還是你生命當中一個恆常的陪伴?這一門課都會帶給你很大的幫助。
詳細的課程內容,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在我錄影的這個時候啊,這一門課的名額已經正在倒數了!
所以期盼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希望我能夠在4月18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補充一個扭曲的現象 在 德霖中醫- 流鼻血的症狀,也可能與壓力有關 一對母女進入了 ... 的推薦與評價
雖不是排行最大,但與姊姊歲數相距甚遠,也等於是多了一個長輩的目光,呈現出了家 ... 的現象,透過出血會降低壓力,鼻黏膜出血會流鼻血,視網膜出血造成視物扭曲,腦 ... ... <看更多>
補充一個扭曲的現象 在 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台灣學術倫理教育資訊中心題庫答案 ... 的推薦與評價
請大家留言補充更多解答或是修正答案,感謝各位的貢獻! ... (1)王同學為人體試驗委員會委員,她發現最近有一個申請案件剛好是由母親投資的生技公司委託. 露此關係.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