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假訊息、廢料與疫情,《台北機電人》聲光裝置展示在地創作語言】
紅綠藍三色燈光轉換,地板散落著以電子廢料與生鮮蔬果製作的裝置,不時發出怪異聲響,一不小心就可能踩到。展場正前方的電視螢幕,顯示著關於疫情流言蜚語;而龍泉市場裡的氣味裝置,則隨著光影釋放特製味道……
《台北機電人2.0:訊息瘟疫》展場跨越立方計劃空間與龍泉市場2地,張碩尹、鄭先喻、廖銘和(Dino)三人合作,將網路酸文與假資訊等「垃圾訊息」回收再利用,透過多種機械裝置製造視覺、聽覺、嗅覺三重體驗,隱喻疫情的緣起與謠言如病毒擴散,探討疫情時代的後真實世界。
這項作品獲得今年 #台新藝術獎「視覺藝術獎」肯定,評審指出,「創作者對當代議題高度敏感,以藝術創作的能動性,揭露了爆炸性訊息的煽動力,以及在不知盡頭的疫情蔓延時刻下,人的赤裸處境。」
本文作者則認為,《#台北機電人》系列從1.0進化到2.0,不只是觀念的辯證,也能看見藝術家跨學科的合作與大膽實驗,結合在地元素、在地技術,以「土炮」抵抗西方藝術霸權,展現屬於台灣特有的原創性……https://bit.ly/37gBbZK
★提供觀點,促進思辨,#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假訊息 #疫情 #謠言 #後真實 #土炮 #藝術 #龍泉市場 #報導者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988年,在紐約有攝影棚、工作室的黃明川,斷然地捨棄美國的商業攝影事業,返台定居,並全心投入電影《西部來的人》(1989)、《寶島大夢》(1993)、《破輪胎》(1999)的拍攝。這三部劇情長片合稱《神話三部曲》,開啟台灣獨立製片先河,對日後台灣電影人大有啟發,包含《流浪神狗人》、《行者》導演陳芯...
視覺藝術獎 在 BIOS monthl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恭喜藝術家張碩尹、鄭先喻、廖銘和以《台北機電人 2.0》獲得本屆台新藝術獎,讓我們回顧去年初見本作時的驚喜:
⠀
⠀
一盞捕蟲燈躺在腳架上,上方連接計數器,顯示這盞燈至今殺死了幾隻蟲子;燈的另一頭連接類比電視螢幕,螢幕上是彷如街頭小蜜蜂機台的復古遊戲畫面,塞滿用來表示「還有幾條命」的圖案;螢幕前擺著一具搖桿,邀請觀者遊玩,而正如一般遊戲,在遊戲裡玩家隨時有可能輸掉一條命。
⠀
⠀
這是藝術家鄭先喻早期作品《來生 Afterlife Ver. 1.0》。每當捕蟲燈殺死一條生命,裝置產生的電流會傳送電玩遊戲訊號、讓遊戲中的玩家多一條命,殺死越多、虛擬的生命就增加越多;所謂「來生」,將現實世界的生命轉化為虛擬意義,卻又與人在現實中的遊戲體驗相聯繫。當計數器歸零,遊戲便會終止,必須等待捕蟲燈再次「蒐集」新的生命才能繼續。
⠀
⠀
畢業於荷蘭法蘭克莫爾研究所互動新媒體與環境藝術研究所、同時掌握軟體開發與機械裝置設計能力的鄭先喻,創作常結合電子裝置、駭客技術,同時卻能與自然環境、生物、人類行為等環節相互聯繫,使他的作品在硬科技的形式之中表現情感與哲學,其中富含詩意。
⠀
⠀
閱讀全文 ➤➤ https://bit.ly/3wNcbn8
⠀
⠀
2020 年的聯展作品《台北機電人 2.0:訊息瘟疫》上。由鄭先喻所設計的網路酸文訊息擷取裝置收到擷取訊號後,這些訊號會傳至另外兩個展區:於立方計劃空間展區中,由藝術家張碩尹使用傳統市場蔬果廢料製作的音聲裝置,收到訊號會發出不諧和的聲響;於古亭龍泉市場的展區中,訊號將促使現場設置的裝置噴散香水,結合市場裡的燈光裝置,改變觀展者在傳統市場行走的空間體感、印象。
⠀
⠀
網路上的訊息串將如何改變現實,抑或早已改變了現實?《台北機電人 2.0:訊息瘟疫》主動創造兩者間更切實的聯繫。在某處留下線上留言的網友,不一定知道自己的行為竟默默改變了台北某個菜市場的環境。也讓人聯想到鄭先喻與張碩尹 2016 年在覓空間的另一次合作《棲息地 Second Life》中的其中一件裝置〈即付現用 Pay-As-You-Go〉:
⠀
⠀
水族箱裡養著魚,與投幣裝置相連,唯有當觀展者投幣時水族箱才會通電打氣,每次十秒;若無人投幣的間隔太長,魚便會缺氧死去。這樣看似並不「自然」、被「人為強調」的關係,何嘗不是早已隱隱埋在人類與世界之間的互動關係?
⠀
⠀
我們或許都正在投幣或不投幣,而不自知。
⠀
⠀
⠀
▍鄭先喻《來生 Afterlife Ver. 1.0》到《台北機電人 2.0:訊息瘟疫》——殺死越多,來生越多 ➤➤ https://bit.ly/3wNcbn8
⠀
▍𝘽𝙄𝙊𝙎 𝙢𝙤𝙣𝙩𝙝𝙡𝙮 #傘開計劃 —— 三款設計傘,手刀收藏 ➤➤ https://bit.ly/3z3hTTt
⠀
#鄭先喻|#台新藝術獎|#視覺藝術獎|#BIOS發現
視覺藝術獎 在 立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第19屆台新藝術獎揭曉!舞蹈界夫妻擋雙雙獲獎!恭喜🎉
台新藝術基金會 直播頒獎超成功🙌🙌
視覺藝術獎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988年,在紐約有攝影棚、工作室的黃明川,斷然地捨棄美國的商業攝影事業,返台定居,並全心投入電影《西部來的人》(1989)、《寶島大夢》(1993)、《破輪胎》(1999)的拍攝。這三部劇情長片合稱《神話三部曲》,開啟台灣獨立製片先河,對日後台灣電影人大有啟發,包含《流浪神狗人》、《行者》導演陳芯宜,及《築巢人》、《幸福定格》導演沈可尚也曾參與黃明川電影的拍攝、製作。
有感於90年代台灣電影普遍性的匱乏與單薄,投資方往往只要求商業的成功,而無視於藝術成就,黃明川決心投入獨立製片電影的創作,從《西部來的人》原住民遠古神話與社會處境,到《寶島大夢》戳破軍國神話和直搗黑幕深處,乃至於《破輪胎》以電影中的電影形式探索公共藝術,三部曲完整地體現、紀錄90年代的強烈騷動。經歷三次傾家蕩產又再起的黃明川,儼然台灣電影界的韋納.荷索,充滿無比強悍的創作意志。
如同返台時與過去(平面、商業攝影)決斷的作為,在拍完《破輪胎》後,黃明川捨棄劇情長片,將全部火力轉向紀錄片,拍攝文學家、詩人、藝術家。在當時,藝術紀錄片完全是處女之地,充滿無限可能與自由,因此引起他的興趣。他以為90年代不只是混亂的年代,也是藝文啟動慾望最高的時代。紀錄片不只有凝視各種現實衝突、體制悲劇和戰亂,黃明川更想紀錄藝術家們如何創造、又如何生活。
2018年黃明川的新作《給自己的情書》,結合紀錄片與劇情片兩種形式,以女性觀點為主。黃明川表示,對女性經驗的關注,並非突如其來,是長期的觀察與體悟,早在《神話三部曲》時,女主角都比男性腦筋更為清楚,且勇往直前地開拓命運,便可以見得。而他正在進行的影像計畫是紀錄國際女詩人,包含台灣、伊朗、印度、東南亞等地,她們在社會參與的角色。
而黃明川浸淫多年的藝術家紀錄片,也繳出傲人的成績單,作品繁多,涵蓋面向亦廣,且幾乎是全景觀的收攬,如14集的《解放前衛》堪稱台灣藝術家風起雲湧的時代切片,《一百位臺灣詩人影音計畫》宏大而深遠,將詩人們的口音視為寶藏,予以妥善留存,《櫻之聲》更是台灣最後一批跨語詩人絕無僅有的影像紀錄。
他總是花費許多時間去紀錄創作者的聲影,《肉身搏天》拍了5年,《櫻之聲》從1994到2002持續思索跨語詩人的呈現,《解放前衛》每一位藝術家大多跟拍4年,如此才能有時間的厚度,才能真正深入精神脈絡與社會連結。他深悉任何潮流都會消逝,再怎麼前衛多年以後仍然會變成過時,然而時代的體驗是不可逆的,對黃明川來說,每一個時代的訊息,每一種獨特珍貴的經驗,都是紀錄片最無從取代的特質,也方有可能抵擋得住時間的改變。
小檔案
黃明川,知名紀錄片導演,倡導台灣獨立製片及藝術紀錄片的先驅。
1955年生於嘉義,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後赴美國紐約藝術聯盟主修石版畫,又於美國洛杉磯藝術中心學院主修美術、攝影。曾任國藝會董事、國家電影資料館之電影基金會董事及顧問、台新藝術之視覺藝術獎國際決選團主席、公共電視基金會董事、華視董事、電影中心董事,2008年至2010年間擔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現正生活於臺北,為黃明川電影視訊有限公司負責人,以及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藝術總監。
1983年曾獲第一屆雄獅美術評論新人首獎,後並撰寫〈台灣攝影史簡論〉,涵蓋清、日兩個時代,係臺灣有史以來的第一篇攝影史。90年代第一位拍攝台灣的228建碑風潮,完成《碑林二二八》。
1989年起至1999年完成三部獨立製作之電影劇情長片《西部來的人》、《寶島大夢》及《破輪胎》,先後獲夏威夷國際影展、新加坡影展、金馬獎影展等國內外最佳攝影獎、銀幕獎及評審團獎項的肯定。劇情短片《鹿港情深》及《1995後工業藝術祭》等受邀參加香港電影節、溫哥華電影節、鹿特丹等國際知名影展;釜山國際影展與香港獨立影展亦均擧辦過他三部劇情片的回顧專題
。
黃明川30多年來長期聚焦於台灣當代藝術人文紀錄片的拍攝,策劃並完成過《一百位臺灣詩人影音計畫》(1999-2009)、《裝置藝術十年》(1995-2004)、《地景風雲》(1993-2005)、《台灣數位藝術新浪潮》、《台灣前輩美術家》、《飛越科技藝術》等紀錄片系列,於華視和公共電視播映。另外,尚有四位本土小說家《賴和》、《楊逵》、《東方白》、《林雙不》(1993-1997)專輯系列紀錄片。2003年藝術紀錄片《解放前衛》共14集,榮獲第一屆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視覺藝術獎」年度首獎。
2010年完成台灣日據時代跨語作家《黃靈芝與錦連》、《陳千武、林亨泰與羅浪》身影之文學家紀錄片,最近完成最後一群跨語詩人的追踪,發表《櫻之聲》(1994-2016)。
2011年起自製新紀錄長片系列,計有《縱花烈放》、《辛辣國族》、《一個女藝術家之死》、《詩藝親親》、《櫻之聲》等,近期來回美國與台灣,拍攝紐約台裔行爲藝術家與其環保意識強烈的作品,製作《肉身搏天》紀錄片。此外也接受高雄市立美術館及國立台灣博物館等之委託,拍攝多部藝術家與攝影家之短片及國家影音檔案;他於2014年為他的出生地嘉義市建立亞洲第一個《國
際藝術紀錄影展》至今,並爲嘉義市拍攝兩部美術相關的紀錄片。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q7os6BLa6g/hqdefault.jpg)
視覺藝術獎 在 #視覺藝術獎 - Jelajah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110件提名中,10組「視覺藝術」入圍媒材運用多元,議題關注社會各面相,7組「表演藝術」入圍以戲劇類居多,獨角戲作品受青睞。17組展演將於5月底競逐「#表演藝術獎」、「#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