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在知識中爆炸 ═─◄█▓
第一位引爆你求知慾的人物登場!
作為一個研究者,#藍佩嘉 直言,在思考的過程中常常會有「腦袋著火」的感覺,彷彿時時刻刻都在燃燒生命。為了提醒自己的初衷,她有屬於陪伴自己的辦公小物,比如擺放家人的照片,讓自己能在思考烈焰中得以歇息。──「你現在卡住了,但其實生活裡面有很多跟研究無關的事。這也會提醒我,研究最終其實也是為了要理解人、為了是要跟人連結。」
而她也思考,若不走上社會研究這條路,她會朝什麼樣的目標發展?
✎ 專訪全文【#好聽人物:藍佩嘉】〈社會學研究最終是為了理解人,也希望幫助別人來理解他們〉:https://bit.ly/3AaaDpU
▰ 藍佩嘉 X 鏡好聽 系列作品:
🎧️ Podcast《#大家來談拚教養》 ► https://bit.ly/3k9grKJ
🎧️ 延伸收聽 有聲書《#拚教養:全球化、親職焦慮與不平等童年》 ► https://bit.ly/3nhmFdi
攝影/Kelaer photography
#鏡好聽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9萬的網紅蔡阿嘎,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哈哈~今天來跟大家聊聊童年!因為從小爸媽就不在身邊了,都是由阿公阿嬤跟其他長輩親戚帶大,隔代教養和一般家庭小孩的童年生活,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呢? ► 二伯品牌HahaBaby官網在這邊:https://pros.is/hahababyYT ► 訂閱二伯&蔡波能:https://pros.is/2Un...
親職焦慮 在 我是大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實驗小學都是貴族學校嗎?
停課到都快以為,香火在家自學以後,終於又感到他在校不是在(起)笑。因為學校群組沸騰了、激昂了!明天要搶家長廚房日,自助餐輔導開業班。(毆)
以香火學校的家長來說,際遇都很「我是誰?我在哪裡?」除非是給孩子帶便當,每學期至少要上山煮兩次。幾個老家長說過,還要清生態池的淤泥,刷教室的電風扇。
全校都沒有冷氣,夏天還有小黑蚊。招生說明會的那天,我熱到癢到哭壞身體。我好好的台北女孩為何要變成台北女媧造人,論我把德州媽媽改名為德州媽祖還不夠?
然而也要承認,這是間很中產的學校,就算沒有自詡過菁英。前一段日子的校地風波,對我衝擊最大的消息,是原來山區的孩子,來就讀的學費可以比照公立。依然沒有附近孩子會來的原因,是山上的公立小學會供應早餐跟午餐,弱勢家庭最看重的。
也是心裡有數,我們都很寬裕。不是富裕而是寬裕,生活讓我們還有餘力。可以奉陪孩子,可以細看孩子;也有過在職場的視野,成敗的都是性情,不是學歷。
至於最實際的,實驗小學的收費。
以香火的學校來說,從小一就是上整天(阿彌陀佛、蜜絲佛陀)。費用是比公立小學加安親班略高,可是有喪心病狂家長廚房,誰在管食材成本啊(毆)可是有一學期一次的校外教學,五天四夜,母愛坐月子。
Last but not least.(英文作文起手式)
是他的童年沒有成見。
推薦藍佩嘉教授寫的:《拚教養:全球化、親職焦慮與不平等童年》
親職焦慮 在 鏡好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國際不打小孩日 #即日起開始實踐
「你記不記得小時候被打?記得!」
「那你記得是甚麼原因嗎?忘了....」
讓我們一同想起,幼兒時自己,
試試看,讓每天都是「不打小孩日」!
-
一起來拚教養,從聽 #藍佩嘉 節目開始!
🎧️ 現在就收聽《大家來談拚教養》EP05 |溫飽已經很難,要如何談教養ft.脆弱家庭社工督導黃瑋瑩 ►https://pse.is/3ez8ux
-
趁著今天,一起來聊聊體罰在不同家庭的意義。為什麼有些父母選擇體罰?是因為懶惰嗎?還是這背後有其他階級不平等的結構性問題?
-
從節目對談中,我們能開始了解弱勢家庭的教養方式,從中我們值得深思的四件事!
✔️中產階級的父母比較能理解政治正確的教養模式?
✔️體罰,是懶惰的教養方法?
✔️煩惱房租都來不及,哪有時間翻教養書?
✔️可以如何協助這些沒有教養資源和時間的家庭?
-
💡延伸收聽💡
✔️訂閱 Apple Podcast 「#探照社會」節目,鎖定大家來談拼教養 ► https://pse.is/3chqpy
✔️訂閱 Spotify 「#探照社會」節目,鎖定大家來談拼教養 ►
https://pse.is/3cdm5e
------
✔️了解更多《拚教養:全球化、親職焦慮與不平等童年》書訊:pse.is/3b74bl
-
#鏡好聽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
親職焦慮 在 蔡阿嘎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哈哈~今天來跟大家聊聊童年!因為從小爸媽就不在身邊了,都是由阿公阿嬤跟其他長輩親戚帶大,隔代教養和一般家庭小孩的童年生活,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呢?
► 二伯品牌HahaBaby官網在這邊:https://pros.is/hahababyYT
► 訂閱二伯&蔡波能:https://pros.is/2UncleYT
► 訂閱蔡桃貴:https://pse.is/TsaiGray2018
► 訂閱蔡阿嘎Life頻道:http://pics.ee/AGaLife
► 蔡阿嘎主頻道:http://pics.ee/AGaU2
► 蔡阿嘎FaceBook:http://pics.ee/AGaFB
► 加LINE好友:https://pse.is/GaLine
► Instagram:http://pics.ee/AGaIG
【2021我和我的孩子開學禮袋】
搶先劇透!
幼兒園大班生、小一新生的家長們注意!
面對親子互動不焦慮,超過80個親職教養課題,輕鬆學習親職知能技巧。
#蔡阿嘎talk #隔代教養
#跟大家的童年有什麼不一樣
#2021我和我的孩子開學禮袋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親子互動時光無可取代
#家庭教育資源網
聯絡蔡阿嘎:
withgalovetaiwan@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PpjBrRQSI/hqdefault.jpg)
親職焦慮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直播】3/17(三) 20:00
你或你的孩子──
曾因為外界環境很喧鬧,使自己焦慮躁動而無法靜下來思考嗎?
曾因為擔心、緊張、害怕或生氣等各種不安的情緒,而無法專注手邊的事情嗎?
每個人都曾受「情緒」所苦,但情緒究竟是從哪裡來,當情緒發生時,應該如何應對?
情緒管理的第一步就從「覺察」開始,透過這些方法,讓我們陪孩子一起 把 心 靜 下 來。
讓 #情緒覺察 成為孩子一生的助力👉https://cplink.co/SreSpAwo
🔥 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X親職教育專家 #楊俐容 聯手教你用繪本打開孩子的情緒覺察力🔥
📣好康再加碼:直播時間留言互動,就有機會抽中精美小禮物!
...................................................................
✔ 親子天下官網:https://cplink.co/103epuyo
✔ 親子天下粉專:http://on.fb.me/1Kkng6j
✔ 親子天下Shopping:https://cplink.co/2z71hMR2
✔ 親子天下Shopping 粉專:http://on.fb.me/2dpFvHK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5ZzsH0bHV4/hqdefault.jpg)
親職焦慮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為什麼關係融洽,另一半仍出軌?:走過伴侶出軌,從放不下、不放下,到過得自在安好」介紹
訪問作者:洪培芸
內容簡介:
私訊氾濫、社交軟體當道,出軌的引信隨時點燃。
寫給遭遇伴侶出軌的現代人,
一本成熟、自愛的情感修復之書
自責、徬徨、憤怒、焦慮、報復──
感情觀開放的時代,伴侶出軌的傷痛歷程不曾改變,
但你可以不再委屈求全,為自己勇敢一回。
‧明明關係融洽,另一半卻出軌
‧他心裡有別人,卻矢口否認
‧他把外遇怪罪於你:因為你沒有生兒子/在床上如同死魚,我才會外遇
‧他惱羞成怒,大吼:我都願意回來了,你要鬧到什麼時候?
‧他多次背叛,你依然放不開手……
▍解放伴侶出軌的自卑與自責
▍擁抱害怕被拋棄、不被愛的自己
得知伴侶出軌的那一刻,像被宣告罹患絕症般不敢置信,心裡有千萬個為什麼:你們相識相愛多年,甚至是別人眼中的神仙眷侶,他怎麼可能出軌?不久前他才跪著向你哭求原諒,為什麼如今又再犯?是他得寸進尺,還是原諒了他的你太傻?
你震驚錯愕,你悲憤,感到備受羞辱。你開始替他找理由,或想著大概是哪裡搞錯了;你開始責備自己,是不是我不夠會打扮?是不是我賺太少、不夠幽默體貼?你甚至想著如何報復,想方設法把檯面下的關係公諸於世,讓破壞你們婚姻的人也得不到幸福……
伴侶出軌是許多人難以走出的傷痛,不停自問哪裡做錯了,卻忘了自卑、自責,也是一種自傷。洪培芸心理師以豐富的諮商經驗,詳盡解析出軌者的心理,提供成熟的思考模式,陪伴讀者修復傷痛,重建自信,活出嶄新的人生。
作者簡介:洪培芸
臨床心理師。中原大學心理學臨床組碩士。目前在養心心理治療所執業。
專長:人際關係、兩性情感、親職教養、關係失落、精神疾患與身心症狀、網路成癮、飲食障礙、自我探索與生涯發展。
曾應邀到華視、年代電視台、News98、飛碟、中國廣播、台北愛樂、POP Radio、環宇、正聲、警察廣播、台北廣播、教育廣播、女子學、漢聲廣播、復興廣播、Needs Radio、網路節目等進行分享。
文章持續受到各大媒體轉載,曾在《今周刊》、《大人學》撰寫專欄,曾在純青基金會擔任講師,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帶領女性自立團體。目前也是企業、扶輪社、各大專院校、社福團體經常邀請演講的心理學家。
著有《人際剝削──為什麼我們離不開有毒的人際關係?78個原則,贏回人生主導權》,該書已售出中國大陸簡體字、韓國版權。《微笑憂鬱──社群時代,日益加劇的慢性心理中毒》,該書已售出中國大陸簡體字版權,並入選2020年亞洲專刊(Books From Taiwan)。
打造共好社會,過好這一生是洪培芸的理念。她深信「認識自己」就是改變人生的起點,這是一生的作業。而幫助更多人過好這一生,就是她的一生志業及追求。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yHWGM6dC68/hqdefault.jpg)
親職焦慮 在 正向親職教育"如何協助孩子降低焦慮恐懼"-何惠玉姐妹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111.08.27(六下)-正向 親職 教育"如何協助孩子降低 焦慮 恐懼"-何惠玉姐妹電話:06-236-0343地址:臺南市北區長榮路四段100號有意願的朋友歡迎前來查考. ... <看更多>
親職焦慮 在 [心得] 拚教養:全球化、親職焦慮與不平等童年-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好讀推薦:拚教養:全球化、親職焦慮與不平等童年
推薦指數:★★★★★
網誌好讀版:https://reurl.cc/nVL6De
購買連結:https://reurl.cc/qDLmvD
做父母,為何變得這麼難??
人們經常以為教養是個別父母的煩惱。
然而,面對不確定的全球化未來、擴大的階級不平等,
種種看不見的結構力量與社會界線,正讓當代父母集體感到焦慮與不安。
這本書真是非常好看,讀起來非常過癮
類似小論文的寫法,字句精準且流暢
這本書是由臺大社會系特聘教授藍佩嘉
從城市到鄉村,深入田野訪談近六十個家庭,並到學校教學現場實際觀察,
扣緊中產階級與勞工階級的差異,分析臺灣目前幾種主要的教養模式,
追問為什麼父母會做出某種選擇,以及這些選擇對家庭與孩子的影響,
之所以好看是因為這本書並不像很多親子教育書一樣
透過各種『搧情式』的言語去描寫一個一個的小故事去挑動讀者的情緒
讓讀者產生『啊,那樣當父母是錯的,我以前就是那樣被對待』那種方式
作者試圖站在一個比較高的角度,不具批判的
以一個比較中性且盡量貼近社會科學方法的田野觀察
去勾勒出城鄉與家庭階級對於教養風格差異
其實很多教養風格與觀察讀者早就略知一二
但是難就難在作者可以把那些非常細微的觀察描寫入微
在一個一個的故事以及田野觀察裡
好像看到了曾經的我們,我們的父母跟某個認識的友人
這些一個一個家庭教養,呼應了台灣的現實社會階層與經濟分層
這本書將作者所觀察到的學校依據城鄉與經濟能力
粗略劃分成幾個具代表性的學校
分別是:貴族學校 蛋黃區的公立學校
蛋殼區的公立學校 另類學校 偏鄉學校
透過這些學校的田野調查,企圖勾漏台灣社會的教育風貌
貴族私立學校
作者觀察到,送子女到貴族私立學校的父母,很大一部分鬥在為全球競爭鋪路
簡單來說,中上階級父母是全球化的得利組
他們透過跨國遷移進行求學工作經商
不僅取得學歷外語等跨國資本,也將這些資本轉化成職涯發展與財富累積
但在養育子女時,這些父母感受到的情緒不安更甚於其他家庭
他們的階級與經驗,讓他們對全球化人才競爭有親身接觸
而此擔憂下一代是否能繼續保有經濟安全
但是,在貴族私立學校間常見的遠距父親或甚至是經濟比較
也常常發生在貴族私立小學中
蛋黃區的公立學校
作者觀察到,在北市蛋黃區的公立小學父母大約分成兩種
一種是原本就土生土長且長期居住在蛋黃區的父母
一種則是中產階級,透過跨區送來就讀
這兩種父母相對於其他學校的父母
由於較注重教育與資訊流通發達,比較能介入學校教養
作者稱之為『協作組裝教養資源』
這種學校,普遍呼應主流文化對正向教養,兒童自主權力的重視
特別標榜民主平等的價值,並透過人人有獎的方式來鼓勵孩子
而家長的高度參與,雖然在某些方面能為老師分擔工作
卻可能強化了親師關係間的潛在緊張關係
而這類的家長外包教育(補習)
則是通常想透過外包教育來化解教養文化矛盾,
迴避親子間因為教育產生的衝突
另類學校
作者已在宜蘭的森林小學為例,
觀察到此類的森林小學或是華得福重視自然成長
不僅僅是在學校裡,學校也要求家長必須為孩子在家裡設下一個自然成長的環境
相同的,會來就讀這類另類學校大部分都是嚮往讓孩子自然快樂成長的父母
相對來說教育水準較高。比較能去抵禦那些懷疑把小孩送至另類學校的外界刻板印象
而這些學校父母,也往往因為密集的與學校其他父母接觸
而發展成一個緊密的社交圈,共享教養經驗
而在另類學校裡,則有一小部分父母則是在當地,因為慕名所以讓小孩就讀
在某些程度上,較不像專門送來另類學校的父母一般了解另類學校背後創立的教養意涵
蛋殼區的公立學校
作者觀察到的這間公立小學位於城市邊緣
這區的父母大多都是藍領階級或是由鄉下進城工作
這類父母大致可以區分成自然造化或期待可以翻轉階級
都市邊緣的小孩,往往面臨最大的險峻教養挑戰
他們的教養主要朝向智育的單食教養
較少出現中產階級家長的雜食教養
再者,缺乏文化資本的家長則需要透過市場外包來幫助小孩學習
並且,因為父母忙於工作又加上在城市沒有熟識的鄰里關係
小孩單獨在家或是遊玩的空間很有限
再加上資訊流通發達,
在物質比較上,小孩會感受到較強的被剝奪感
偏鄉學校
而在濱海的偏鄉學校則是傾向野放式自然成長
在這裡教養小孩的,多是隔代教養的祖父母與新移民
由於語言與教育音速,難以與老師溝通,反而會產生柄離的效果
但是相較於都市孩子,他們享受更高的活動與遊戲自主權
而相較於城市邊緣的孩子,他們因為熟識的鄰里
反而享受更大的活動空間與自由
並且在鄉下,由於生活費用相對低廉
小孩並不會出現在城市邊緣學校孩童那樣的嚴重相對剝奪感
作者在實際做田野觀察時
也強調地區的不平等與社經地位的不平等不宜混為一談
具備高學歷的父母,較有能力及正當性介入學校運作
不僅經常批評學校的政策,也訓練小孩類似的作法
這樣的教育方式讓小孩養成一種權力感
善於運用語言能力爭取自己的權利與利益
有助於將來進入專業白領市場
而勞工階級與貧窮父母的育兒風格則是讓小孩自己長大
小孩主要的互動對象不是成人,而是親戚小孩
父母多直接給小孩命令,不允許孩子挑戰父母權威
這本書不會教你如何養育兒女的標準方案
我們看到不同的教養風格,其中沒有好壞對錯
而是每一個家庭因為資源與條件不同,適合的教養方式也不同
這本書嘗試透過不同的田野經驗,
讓我們多一點同理心來體察不同家長身處的結構位置的差異
也提醒自己放下一些標準父母的標準的包袱
我很喜歡書裡面的一段話
如果這本書可能提供一些慰藉或是啟發
我希望你能看到父母其中的掙扎
在某個意義下,他們也是結構的受害者
為人父母者,需要提醒自己『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為人子女者,也要記得『你的爸媽不是你的爸媽』
對父母來說,
我們也視自己的親職態度與方式為個人生命競豔的投射與延伸
同時也試著療癒自己的失落的童年
推薦給對教養感到興趣的讀者們
--
= 我是黃KK =
https://www.facebook.com/kaiwenhuangKK/
工作,玩耍,時尚,碎碎念分享。
在外商科技業討生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6.61.4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71660319.A.BDF.html
※ 編輯: bekeing7 (118.166.61.41 臺灣), 10/24/2019 18:18:5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