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這次要觀落陰?!】
繼2021秋冬以發生在台柑仔店為背景,描繪跨時代的同志之愛前往紐約時裝週發表時裝影片之後,2022春夏季的 INF 同樣以台灣元素為基礎,甚至挑戰驚悚、懸疑的「觀落陰」,拍攝出一隻結合時裝與怪誕的時尚微電影。
對INF主理人郭瑋來說,台灣民俗信仰代表著來自阿媽的溫暖與回憶。微電影細節取材自台灣地方信仰與本土妖怪的元素,並與今年12月將重新上映的國產動畫作品《魔法阿媽》導演王小隸合作,使用劇中角色酷羅(貓)、小扁(蛇)、Apple(抱著娃娃的小女孩靈魂)等做為素材,以拼貼的手法,將民俗信仰中畫符的手寫筆觸,打造出滿版且多彩的服飾印花。
⭐INF將「觀落陰」帶進紐約時裝週>>https://bit.ly/3zdFNew
《Translate. 觀落陰》,邀請金馬影帝李康生擔任品牌嘉賓,同時演出男主角,立挺台灣設計師的李康生一口答應,在片中飾演一位因愛子過世,落魄與車為家的男子,不斷尋求師父(納豆飾演)觀落陰,只求再見孩子一面,但卻仍然無法放下心中對過失殺子之人(林暉閔飾演)的仇恨,劇情圍繞三人間的互動與恩怨而展開......
⭐影片連結放留言處
#BeautiMode #INF #紐約時裝週 #臺北時裝週 #台灣設計師 #台灣設計師品牌
觀落陰納豆 在 于玥心理師的心靈命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心理師看電影】麥娜絲與阿尼瑪:男性心中女神的墜落
在"同學麥娜絲"這部電影裡頭,裡面有個主要女性角色就是麥娜絲。麥娜絲是納豆主演的罐頭在高中時期心目中女神的角色,雖然過去一直沒有甚麼機會接近她,後來在因緣際會下再次遇到她。
#同學麥娜絲
出乎罐頭意料地,她改了名換了姓,從事性工作相關的行業,麥娜絲這尊女神形象似乎就停留在罐頭高中時期。對於罐頭來說,這無疑是相當大的衝擊與失落。
#榮格心理學
在榮格心理學中,針對男人內在所擁有的女性意象(將之稱為阿尼瑪),區分為四個主要歷程階段,依據性愛的典型,他分別將阿尼瑪擬人化為夏娃、海倫、聖母瑪利亞與真知女神蘇菲亞。
夏娃的階段是一個忠誠提供滋養、安全以及愛的女性意象。
而第二階段是特洛伊城裡中的海倫,是集體的性意象,如同瑪麗蓮夢露這樣性感女神的形象。不過,在這個階段的男人,在感情中往往反覆無常,因為沒有一個真實的女性個體能夠滿足他的期望,媲美這個潛意識裡的完美女性形象。
第三階段是聖母瑪利亞,她象徵著宗教情懷以及和女性保持著真誠友誼的能力。具有這種阿尼瑪的男性能看見並接受女性他者的個人特質,不受自身的需求影響;他能夠區分愛與慾的差異,且能夠長久持續一份親密關係。
第四階段則是真知女神蘇菲亞,她成為男性內在生活的指引,協助應付重大的哲學議題,追尋生命的意義。她是「智慧老人」這個原型的天生伴侶,男性的性欲在此階段包含了精神面向。
這四個階段是一個循環,又或是同時存在在內心當中,有時也會與真實女性接觸時展現出來。在心理上,男性個體的現實狀況是活在一座後宮當中。
(引自榮格心理學:不插電講座)
#阿尼瑪
在當時的時代而言,高中已然算是高等教育,占星的觀點來看這是屬於九宮的意涵。九宮帶給我們對於人生哲學與意義的思考,在罐頭遇到遙不可及的麥娜絲時,她為他真知女神帶來了具體的形象,後來傳言她到了美國發展,更加劇膨脹了他心中女神的地位。
理論上,假新娘(阻礙男性發展的阿尼瑪)分成兩種類型,第一種是她引導男性進入幻想的領域,遠離外在世界中的及時責任(例如:不允許孩子長大的母親,凡事都把事情處理得好好的,讓孩子過得很安逸);第二種假新娘則是,當男人個體需要轉向內探索人格面具以下的真義時,她反而促使男性個體迷戀人格面具。(例如:媒體塑造出來的女神偶像)(引自榮格心理學:不插電講座)
但在劇中,麥娜絲拒絕當假新娘,她既不鼓勵罐頭要更崇拜她也不特別照顧罐頭,而是將真實的工作型態展現給他看。看著麥娜絲,我總想著在"厭女:日本的女性厭惡"裡面不斷提及的東電OL,她利用自己的身體價值嘲弄了男性對於女性的想像。
#厭女
男人在性的雙重標準下把女人區分成兩種集團:聖女和妓女。儘管對這兩者的壓榨和蔑視有程度上的差異,卻不代表「聖女」就是值得推崇的一方,因為無論是聖女或妓女都是對女性的壓抑和「他者化」。從女人的角度來看,男人對於女人的統治除了把女人區分成「聖女」與「妓女」,還利用了階級與人種的分歧。
女性需要同時符合兩種標準,像男人一樣努力工作融入社會,又像女人一樣擁有性魅力,才能稱為是一個「合格的女人」。在少子化的時代,女兒免不了擔負起過去只有兒子才會被賦予的期待,但她卻無論如何都不是個真正的兒子。
真正的問題卻是,她們要付出多少、失去多少才能擺脫這些投射或要求,被視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引自:厭女:日本的女性厭惡)
#戀愛中的人
阿尼瑪只是一個內在的陰性意象,我們以為阿尼瑪就是女人,女人就是阿尼瑪,於是要求女人扮演阿尼瑪的角色,是女神,而不是人類。如此一來,把阿尼瑪予以人性,我們忘失了自己的靈魂;而把女人當成神,我們忘失了她們的人性,剝奪了她們之所以為女人的本性。(取自戀愛中的人)
對於罐頭來說,麥娜絲只能是女神,即使她換了姓改了名,她的模樣就像停留在高中時期一樣,如此神聖與崇高,他無法將她歸類在"不是女神的位置"。
從一個階段過渡到另一個階段的發展伴隨著掙扎,因為心靈不只提升及支持個體的成長,非常矛盾地,它也守舊且不願意放棄已知的一切。因此,當男性個體迫切需要進展至下一個階段時,一股心理危機也同時形成。
#占星與愛情
過去在星盤諮詢的經驗裡頭,男性(或是女同志中的踢)的月亮與金星往往代表著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性角色,月亮倘若跟火星(性驅力)或是金星(年輕女性或是愛戀角色)之間有衝突相位時,往往代表他們較難整合內在阿尼瑪的角色。
曾經也有女性個案問過我,何以在結婚前他這麼熱烈追求她,結婚或是同居之後,她就像是家具一樣,可有可無。當時我是這麼回答她的:因為在結婚之前,你是金星,你帶來愛戀與刺激、新鮮感,結婚之後,你就成為了月亮,你看他怎麼對待他的母親(月亮也是象徵著母親與原生家庭),就會怎麼對待你。
如同在張愛玲經典短篇小說裡,曾經這麼寫著。
#紅玫瑰與白玫瑰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
男性要如何辨識內在的阿尼瑪影響著自己的親密關係,確實也是需要下很大的功夫,但從原生家庭的課題著手,往往會是最快的途徑,不過追求成長的過程也必然會面臨失落與挫折,願意踏上理解內在的課題的旅程,關於脆弱、情感、柔軟以及與他人深刻連結的那個部分,那就是相當具有膽識與勇敢的舉動了。
延伸閱讀:
榮格心理學不插電講座:我的大象生活
厭女:日本的女性厭惡
戀愛中的人:榮格觀點的愛情心理學
觀落陰納豆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金馬57《同學麥娜絲》:以為自己是一元,沒想到只是五角命。
.
「大爆炸前,可能只是一片混屯......」
.
圖文好讀版:http://mypaper.pchome.com.tw/hatsocks75/post/1380467238
.
黃信堯導演的《同學麥娜絲》,故事聚焦在四個常湊在一塊打牌的同學身上:有著導演夢的添仔、事業不上不下的電風、經濟拮据的罐頭、以及開紙糊店講話會結巴的閉結。劇情架構有些鬆散,沒有高潮起伏的故事主軸,只是透過鏡頭捕捉到這群人的一小段生命歷程。
.
《同學麥娜絲》比《大佛普拉斯》還熱鬧。黃信堯導演的旁白在新作的存在感更強,《大佛普拉斯》只存在銀幕背後,擔任稱職的劇情介紹人。《同學麥娜絲》有一點點「偽」紀錄片的味道,刻意讓觀眾意識到導演就在鏡頭外。既是《唬爛三小》的延伸(《唬爛三小》是《同學麥娜絲》的創作原型),也說明這個故事之於導演,更為親近與私密(不像《大佛普拉斯》旁白的疏離)。
.
《同學麥娜絲》有很多有意思的設計。例如開場字幕的人名被硬生生截斷,片名叫「麥娜絲」,人名就「麥娜絲」(減半)。開場人名的呈現方式,也可以是主角們看待自己人生的方式,不上不下,沒有更好也沒有更壞,看不完整(生命剛到中年)卻又彷彿猜得到未來可能的走向(即便只有出現半截字,觀眾都猜得出是哪些字)。
.
「明天(銘添)你想上我嗎?」
「今天就想。」
.
另外,陳以文飾演的高委員和鄭宇彤飾演的委員助手瓦樂莉,之前就有在《大佛普拉斯》出現過,這兩個角色身邊的人都有個特點,笑裡藏刀,高來高去。《大佛普拉斯》酸上流階級的奢華糜爛,《同學麥娜絲》繼續挖苦上流社會話術的高雅與文藝(虛偽與攻擊),偷情可以用香濃醇咖啡暗示、嗆聲可以模仿三流電視劇的台詞外加一抹調味的法文來展現階級。有趣的是,電影裡的「官啊(委員、市長)」都在廁所喬事情,暗諷這些政客私下行事都是屎尿(排泄物),高級不到哪去。
.
此外,《同學麥娜絲》片中有三場夢境,添仔夢到自己在導戲、罐頭夢到AV男優加藤鷹親自授課、閉結夢見死去的「顧客」來紙糊店視察產品。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境多少會呈現出人們潛意識裡的渴望。添仔在夢裡導戲的語氣很專業,但現實人生卻是對戲劇的專研不如罐頭深入,對客戶總是低聲下氣百般妥協。罐頭夢到加藤鷹,出於對外表的欠缺自信,希望加藤鷹的「金手指」可以讓他成為萬人迷(或讓自己心儀的校花刮目相看)。至於單純善良的閉結,現實生活講話結巴,到了夢裡說話立刻變得流利,暗示閉結在另個世界,或許才會如魚得水。
.
一部電影能否引起觀眾的共鳴,除了各種好玩的元素大集合外(《同學麥娜絲》幾乎每五分鐘一個哏,有時候覺得太有趣太好玩,有時候又會覺得這些創意有點喧賓奪主),也跟電影的「角色」有關。《同學麥娜絲》的「角色」鮮明有趣:添仔是懂得把握機會的人,從他幫市長拍廣告時,頻頻恭維與拍馬屁的模樣,我們大概猜得出來這人的身段能屈能伸,懂得扮豬吃老虎。當機會送上門,添仔自然不會放過,一開始說自己會「傾聽」(聽話),後來接手「導戲」變成「明天/銘添會更好」,把每個場子都變成自己想要的模樣。添仔這角色寫得好,在於他從頭到尾沒有翻臉不認人,就算取得更多的權力,依然繼續跟高委員合作。他在造勢場合上說「傾聽」(高委員的意見),高委員則是疾呼「明天會更好」(添仔的意見),暗示兩人即便內心互有疙瘩,卻也懂得給彼此留後路不製造更多的敵人。老同學看添仔,覺得他自私與無情,#但添仔不過是想把自己的人生導成一部賺大錢的賣座電影罷了。
.
「大家都知道你能力很好,但你的能力好到讓人難堪。」
.
電風跟添仔是個對立面,電風能力好,添仔會做人。能力好的人在職場上會被嫉妒與紅眼,懂得拍馬屁的人則是步步高升。電風有個停車位,窄窄的,停一台車勉強剛剛好。那個停車位就像電風的人生寫照,過得去但手腳施展不開。電風就跟大部份的人沒什麼兩樣,年輕時候有很多抱負與憧憬,可惜原則太多或是不懂做人,機會被他人給一一搶走。電風的主管跟他是老同學。主管的名字叫「梅益源」,聽起來像是「沒一元」,年輕時同學們給他取了個「五角」的綽號。多年過去,五角早已不是五角,但電風依然是電風,轉來轉去嗡嗡吹,沒能變成冷氣,繼續過著平淡(又有些焦慮與心有不甘)的生活。
.
#底下有關鍵劇情,請斟酌閱讀
.
.
.
.
「仙女下凡,一切都會被打回原形,失去了距離,也就失去了美感。」
.
罐頭在戶政事務所工作,探訪不同階級的人。某次查戶口時,發現學生時代暗戀的校花如今是性工作者。罐頭想要跟校花求愛,但又對自己外貌沒有信心而不敢追求,好不容易鼓足勇氣向對方告白,卻在關鍵時刻落荒而逃。逃離現場的罐頭在大馬路上哭成淚人兒,他的淚水是明白兒時閃閃發光的人,如今變得跟他一樣黯淡。生活不只折磨了自己,也折磨了他的女神。麥娜絲象徵罐頭對美好生活的想像,如果連這分嚮往都變得黯淡,那人生還能怎麼過下去?
.
話說,《同學麥娜絲》有一場戲對我來說實在有夠曖昧,罐頭在夢中與麥娜絲發生關係,夢醒後,見到加藤鷹前來拜訪他(夢中夢),並且親自授課,讓罐頭學會「金手指」的奧秘。罐頭在電影裡有一直表現出對校花的愛戀,甚至做了春夢,但他和麥娜絲在現實生活並沒有發生任何親密關係,加上罐頭開場未久就在三溫暖自殺未遂、他在夢裡被加藤鷹教導(玩弄)他「握緊」的手心,對方還因此手部高潮...害我忍不住猜想:#罐頭是深櫃同志嗎?#他的夢境其實不是在意淫校花而是加藤鷹?!
.
四個主角最討喜的人物莫過於閉結了,一個單純善良的好人。電影開場有陰陽眼的閉結看到「老李」(陰間使者)一幕,觀眾大概就猜到他可能的結局。只是結局一刻真的來臨時,我還是有點感傷。閉結這個角色讓會我想起《大佛普拉斯》的肚財。黃信堯導演在這兩個角色身上都投注了大量的溫柔,他讓肚財吃飽飽了才上路(加菜的雞腿),也讓閉結找到幸福(可依靠的對象)才上路。閉結這個角色的體貼,在於他橫跨生死兩界,為生者付出(阿嬤與同學)也為死者付出。這個世界因為有閉結的存在而變得更美好一些。
.
講到這不得不提本片我最喜歡的女性角色:王彩樺飾演的阿月。她和閉結的愛非常動人,閉結想什麼她都懂,#語言有時候會騙人但心裡的話最是真實。阿月從跟閉結認識的第一天起,就不是在看對方的外貌(或身家財富),而是內在的靈魂。導演安排阿月這個角色,不只是讓閉結在生命的尾聲體驗幸福的滋味,更是因為阿月的存在讓他的枉死得以瞑目(阿嬤有人可以幫忙照顧)。
.
《同學麥娜絲》之於我的缺點:我不太喜歡片中幾場性愛畫面,總覺得有拖慢電影的節奏、#我也不那麼喜歡影片過度依賴旁白才能把概念說得清楚,例如片尾的房地產風格廣告,導演若沒有解釋,我可能會猜不出它所代表的意義。矛盾的是,儘管覺得旁白有點講太多講太仔細,但我又很愛黃信堯導演的聲線與口條(目前還沒聽膩),大部分時間仍會被導演生動的旁白勾起或笑或哭的情緒。
.
另外,我很喜歡《同學麥娜絲》的結局,黃信堯導演特地在結尾入鏡(從鏡頭後方跑出來踹添仔),既是讓電影有「實感」(讓我想起《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導演成為自己作品的一部分),卻也更凸顯影片的「假」(畢竟都是熟悉的演員演出)。黃信堯導演踹添仔這場戲也讓我想起《海角七號》開場的「去你媽的台北」,帶有怒氣,彷彿兩部影片的導演都透過戲劇來宣洩他們對某些人或某些事的不滿。
.
如果電影裡的麥娜絲代表的是生命的美好想像,那麼添仔代表的便是成人世界的「現實」。《同學麥娜絲》片尾,導演與電風等人對添仔一陣拳打腳踢,不是因為添仔跑去選立委,而是感嘆老同學已經徹底變得「現實」。只是這樣大快人心的情節通常只會存在電影中,電影外的現實世界,人們常常無力抵抗看不順眼的人與事,只能把苦往肚裡吞,無奈地承認(接受)不懂做人不懂拍馬屁欠缺才華或機運的自己,不過是一隻飛不起來的雞。
.
最後,今年金馬獎的男配角入圍提名作品中,我只剩下張少懷的《腿》還沒看,單就《同學麥娜絲》的納豆和鄭人碩、《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的戴立忍和《無聲》的金玄彬比較,我個人比較偏愛戴立忍和金玄彬,前者戲份少但戲感足,後者角色戲劇性強,很有渲染力。至於納豆和鄭人碩不會不好,可惜《同學麥娜絲》的四個角色表現平均,沒有誰特別突出與搶眼(施名帥和劉冠廷的演出也是同等精彩),少了讓人更驚豔的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