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媽媽推薦好書〕
玉山社所出版的台語有聲書《阿媽阿公講予囡仔聽的台灣故事》是我最推薦探視產婦與新生兒的伴手禮。(保證比蘇非長頸鹿超值又特別)
六十年前,國民政府來台後強勢的漢文化進入,新移民者基於本身的文化優越感與政策方向,推動去母語化與戒嚴,讓台灣人處於一種「自我否定」的焦慮中。現在,台灣每個孩子都對白雪公主吃下毒蘋果、灰姑娘在午夜十二點必須離開舞會的故事情節倒背如流,童年記憶滿是西方童話故事,卻無法說出虎姑婆、雷公與閃電的故事。
而阿媽阿公講故事,是一種口傳故事的傳播,也能夠呈現當代歷史的痕跡以及異文化對台灣人的衝擊,例如〈蛇郎君〉中呈現「捧檳榔娶親」等原住民生活日常,荷蘭人如何以一張牛皮向原住民騙土地蓋熱蘭遮城的歷史、鴨母王朱一貴如何帶領百姓對抗清朝貪官、還有深深影響台灣歷史發展的牡丹社事件。
口語故事的變異特質,也讓每一位說故事者可以自己改編,再創造出一個新故事。例如版本眾多的〈虎姑婆〉一直以來都被當成威脅兒童乖乖聽話、早早睡覺的睡前故事,但這個版本是強調孩子如何運用智慧與勇氣,在虎口下逃生。〈鴨母王朱一貴〉在許多故事中被塑造成想當皇帝的丑角。事實上,朱一貴勇敢對抗欺壓百姓的滿清官員,是當時台灣社會民族自決、公民精神的典範,這位歷史人物應有新的觀察角度。
而〈狗和信守諾言的公主〉故事原形和西方的〈青蛙王子〉非常相似,但〈青蛙王子〉中,驕傲的公主信口開河,不願遵守諾言和撿了金球的青蛙當朋友,是國王以父權的威嚴角色,要求公主履行承諾,公主才能「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狗和信守諾言的公主〉中,公主主動要求遵守承諾,獨排眾議,嫁給救自己一命的忠犬,並想出兩全其美的方法,向父親要求船隻與食物,要帶著狗到遙遠的地方生活,直到他們離開家鄉、船隻出海的那一刻,身旁的狗才化身為英俊的青年,成為來到台灣的第一對男女。
我尤其喜歡,書末最後一個故事是由許世楷本人述說日治時期的童年生活,以公學校和小學校的設備差異,日本教師教導學生跪在榻榻米上向父母請安、不准說台語等回憶,敘述日本如何藉由「皇民化運動」崩解台灣社會文化,以至於日後台灣人生活表現上深受日本的影響,甚至在光復後仍留下了不少足跡。
口傳故事也會常夾帶歌謠吟唱,有助於記憶故事情節,強調趣味、韻律與節奏感。例如〈蛇郎君〉三位女兒呼喚父親時唱:「阿爹阿爹,起來食;燒燒白米飯,淡淡菜頭湯,鹹鹹菜脯蛋,有事共囝講,無事囝擔當。」或是蜜蜂提親時唱:「哼啊哼,頭家叫阮捧檳榔,欲收你就收,毋收阮欲轉。」就是作者許世楷、盧千惠問了許多人後,拼湊起來的版本。
隨著上一代的消逝,不僅是我們的下一代對母語陌生,就連當代父母也少有人能說出詞彙優美的台語。台語的形容詞、狀聲詞語彙之豐富,絕不比中文遜色,例如「怦怦喘」(喘得厲害)、「白鑠鑠」(非常白)、「勻勻仔」(謹慎小心)、「懸懸」(高高地)、「瞌瞌」(眼睛閉起來)、「展寶」(炫耀)、「儉腸凹肚」(省吃儉用)。
這些口傳故事如今能以文字紀錄,以有聲書方式呈現,真的找來許世楷、盧千惠這對阿公阿嬤講故事,是非常難得的,衷心的推薦給大家。
我們不一定要放youtube讓孩子聽英語繪本,我們有很美麗的台語故事可以聽。
影片連結是音樂家艾文為這套有聲書編寫的歌曲和配樂都非常好聽,是澄澄剛出生就開始聽的入睡音樂,這首「虎姑婆」我最喜歡,歌雖短,但歌詞非常符合一位母親的心情,請一定要放來聽喔。
虎姑婆
毋免驚 媽媽惜 有勇氣就會當行過任何的困難
虎姑婆
毋免驚 媽媽惜 有智慧就會當行出家己的道路
還記得 還記得(華語) 充滿勇氣智慧的故事
虎姑婆不能咬我(華語) 阮有人疼有人用性命保護
虎姑婆 毋免驚 媽媽惜
虎姑婆 阮毋驚 會勇敢行好每一步
---
本文刊登於人本教育札記2014年2月號,因朋友詢問,摘出片段,希望大家能有除了外文繪本之外的選擇。
阿媽阿公講予囡仔聽的台灣故事(台語有聲書盒裝版)
http://www.tipi.com.tw/books.php?pid=559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