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社會會說,「他畢竟是你爸」、「沒有父母不為孩子好」,但真的是這樣嗎?他們還說,爸媽也不是故意的,事情都過了那麼久,你怎麼這麼會「記恨」?但真的是孩子們太計較了嗎?我們會長大,會有更多承擔傷害的力量;但親愛的大人,孩子們都還在等你們的那一句道歉的話。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4的網紅借問一下_台灣人的 FAQ,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Unconditional Love- 真愛就是要無條件付出,不求回報? 在愛情裏誰是「Giver」or「Taker」 你願意為了無法請假的伴侶放棄免費大獎機加酒? 或是妳曾應允到另一半家陪他難搞家人過聖誕節? 難道常常臨時被迫取消和姐妹的聚會? 怎麼每次看電影都是她在挑選看哪部? 恍然大悟▶你...
計較 心理學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人生話題舊作選
中秋節快樂
今天,許多親友見面或短訊都說一句「中秋節快樂」。但什麼是快樂呢?我從年輕時就不斷想這個問題。在新出的書《見微知著》中,有一章「尋找快樂」,收有幾篇談「快樂」的文章。這裡轉錄其中幾篇。
快樂不是擁有多而是計較少
台灣一位在二十四小時便利店工作的僱員,在網上留下這個小故事。
有一對小姐妹每天放學後,一定會一起到便利店光顧。姐姐外表文靜,但脾氣火爆,每次到店裏來,總會看見她對妹妹進行「機會教育」,最常聽見的有:「你是笨蛋嗎?這個快要到期了,還拿?」「你是白癡呀!明明寫買一送一,你還只拿一個。」等等。挨罵的妹妹,居然一聲不響,依然氣定神閒的挑選她想要的東西。
某天只有妹妹一個人來,我見那個潑辣的姐姐不在,便和她聊起天來。「妹妹,今天怎麼只有你一個人?」我問。「姐姐感冒了。」妹妹朝我一笑,樣子相當可愛。「我覺得你姐姐好兇喔!」我說。「還好啦!不要理她就好了。」妹妹在賣場逛,神情相當愉快。「她每天那樣罵你,你不生氣嗎?」我問。「愛生氣的人是她又不是我,而且被罵一下又不會痛。」妺妹嘟嘟嘴道。
小小年紀居然可以這麼豁達,真是不可思議。反觀自己,吃了點虧就非得要據理力爭不可,在精神層面她真是比我強太多了。
「阿姨,我要買這個。」妹妹拿一支冰棒(雪條)到櫃檯來結帳。我一看正好是促銷品,就對她說:「妹妹,這個現在買一送一喔!你可以再去拿一支。」我以為她的反應一定和其他小朋友一樣滿心歡喜,不料她卻對我說:「可是我現在只想吃一支就好,另外一支就送給別人好了。」說完對我揮揮手便走了。
妹妹一蹦一跳的離去,我有很深的感觸:這個小女孩太特別了,挨罵,她可以不在意;多的,她也不貪心。如果人人都能以這麼簡單、純真的心來面對這世界,我想紛爭與悲劇都不會發生了吧!
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
快樂不是單純的高興
馬修.李卡德(Matthieu Ricard)是生物學家,科學的訓練對他從事心靈研究有一定影響。他在印度達蘭沙拉,與達賴喇嘛及發現EQ即情緒商數的作者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一起對話,他用最新的科學方法,記錄腦波,研究襌定,發現正面的情緒,真的會對腦部的發展有影響,發現快樂真的可以學習。
他說快樂不是單純的高興。當然,這不是說我們要捨棄高興,而是說不應該期待高興就會帶來快樂,因為高興與快樂沒有直接關係。
如果我們因為渴望高興而讓我們扭曲了事實,比如建築在謊言上的高興,那麼這種對高興的追求反而是追求快樂的障礙,它可能會帶來挫折與痛苦。如果我們認為外在的條件可以帶來快樂,於是花絕大部分時間去努力改善外在條件,但是,我們對世界的控制是有限與暫時的,甚至是不真實的。
所以最重要的,還是我們的心。是心決定把外在環境詮釋為快樂還是痛苦。即使我們甚麼都有,還是可能極度不快樂;相反地,我們即使面對磨難,還是可以維持堅強與寧靜。用我們的心,來駕馭環境,是李卡德「快樂學」的要點。
李卡德說了一個故事:某個下午,他坐在尼泊爾寺廟的樓梯上,雨季把整個寺廟廣場弄得泥濘不堪,他們在地上鋪一些磚塊,作為步行的道路。一個朋友踏着磚塊走來,邊抱怨說:「真噁心,如果我掉到泥濘中去怎麼辦?這個國家甚麼都髒。」接着,另一個朋友走過來,她在磚塊上一邊跳一邊說:「跳!跳!跳!」最後到了乾地上,她大呼:「真好玩!」接着說:「雨季裏最好就是無灰塵。」
兩個人,兩種不同的看世界方法。人類有六十億,因此有六十億個世界。
快樂不能從外在追求得到
李卡德引用一位哲學家的話:「如果你把尋求真實快樂及成就感的籌碼押在求得完美配偶、得到一部名車、擁有豪宅、有最好的保險、好名聲和頂尖的工作上,那麼你最好祈求能買中人生的大彩票。」
追求種種外在的、能令你享受的成果,是永無止境的。這種追求,與達成之間,總有很大的差距。這是人類的悲劇。人類害怕悲慘,卻奔向悲慘;人類想要快樂,卻遠離快樂。我們聽過許多次,也有無數事例,說明錢買不到快樂,權力帶來腐化,名聲摧毀私生活。外在的追求得不到快樂。快樂來自你的心境。
李卡德認為快樂是一種能力,是一種生活方式。但它不是一種天生的能力,而是必須學習才會有的能力。他說,快樂是詮釋外在世界的方式。要改變世界,可能很難,但我們永遠可以改變我們看世界的方式。
他還提出了學習快樂的具體方法,其中一個是「檢驗快樂的原因」,包括:
•找一個獨處的時刻去嘗試發現能讓自己真正快樂的原因。問自己:你快樂的原因是來自外在的環境嗎?是愛情、家庭、健康、財富等等嗎?
•問自己:有多少快樂是來自你的心境,以及你經驗世界的方法?倘若快樂是來自外在的情境,檢驗一下它們的穩定性或脆弱性。(比如股票升跌影響財富的穩定,人生無常也會使家庭、健康變得脆弱……)
•倘若快樂是來自內在心境,想一想你可以如何再進一步培養它。
這種練習可以使思緒安靜。世上已越來越多人從事冥想,越來越多人了解,必須靜思才能駕馭、轉變心靈,朝向滿足與慈悲的生活。
快樂可由自己作主
遇到不快樂的事,怎麼會快樂?許多人認為快樂是受自己所遭遇的外在事態決定的,不過讀到一篇報導,幾位心理學家在世界各地抽樣調查,得出的結論是:在一定的程度上,快樂是可以由自己作主的。他們總結出十項「快樂法則」,其實跟我們一些傳統觀念和佛家倫理也相近。
第一,珍惜平常人生,珍惜每一刻。這就是常說的「活在當下」。
第二,不要跟別人比。「人比人,氣死人」,把所有人當競爭對手是跟自己過不去。「知足」才有快樂。
第三,越是把金錢位置放得高的人越難快樂。已經有一輩子花不完的錢,還貪婪地想取得更多,永不饜足是一個可憐的靈魂。莊子說:「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鼴鼠飲河,不過滿腹」;物質欲望可以大到無限,但一個人真能享受的也不過是一枝一飲。
第四,有既定人生目標的人比沒有目標的人快樂。
第五,專注在工作中的人最快樂,隨之而來的成就感也能帶來快樂。
第六,良好的人際關係,包括與夫妻、子女、家人的關係,有親密的朋友,這樣的人會快樂。
第七,面前的半杯水,悲觀說它半空,樂觀說它半滿。看到半滿的人會快樂。
第八,常懷感恩之心。常說「謝謝」,而且由衷地說。調查發現常寫感謝信的人較不易陷入抑鬱。
第九,多多運動。運動會讓人體分泌令人愉快的endorphins,跟用藥物治療抑鬱症一樣有效。
第十,「捨」。要能捨,願捨,喜捨。「為善最樂」。生活中的「捨」還包括原諒、寬恕、放下。
擁有了你所想要的,是成功;滿足於你所擁有的,是快樂。有了還會想再有,就不會快樂;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就能自得其樂,即使在別人眼中無足輕重。
計較 心理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不是懶,而是放錯「心理帳戶」]
我有新課程推出,教大家怎麼具備高薪思維,做好高薪布局,拿到百萬年薪。開課公司幫我自下周一排了免費講座時間,乍看很完美,但是我隱約覺得哪裡不太對,卻說不上來。直到晚上一邊做瑜珈,一邊聽Himalaya音頻,是朱光老師的線上課程,講「健身動力學」,一起頭就談到—
很多人忙了一整天,都沒怎麼喝水,不是他不口渴或忘了喝水,而是失去與身體的連結,也就是他被外界的事務整個塞滿,一點空隙都沒留給自己,也就察覺不到自己身體的需求。
如此一來,我們對身體就會陷入無感的狀態裡,對待它有如跟陌生人相處。這個陌生人理當是我們最親密的愛人,結果它就會回過頭來反撲,讓我們沒來由的不舒服,或是小病不斷,或是大病一場。所以對待健康的第一件事,是察覺身體的存在,與它產生連結。
Himalaya聽到這裡,我想通了,原來是我的身體有兩個「不適應區」,第一個我喜歡宅在家,出門在外比較不適應;第二個我屬於思考型,說話或社交也會不適應。光是其中一件事就已經夠我耗損能量,如果兩件事同時發生,就會疲累不堪。而開課公司幫我安排下午與晚上各一場,場地各不同,就是癥結所在。
於是跟開課公司商量,場地在同一處,他們當然一口答應,我馬上如釋重負,輕鬆了起來。這再讓我再想到朱光老師說,很多人買了健身會員卡,卻沒有去,內心充滿愧疚。但是朱光老師說:
「你不是懶,而是放錯心理帳戶。」
在台灣我未曾聽過這個說法,朱光老師在中國大陸教健身,兩地文化不同,倒是讓我腦洞大開。根據維基百科,「心理帳戶」最早由2017年的諾獎得主理察·塞勒提出,指的是每個人都有心理帳戶,通過該心理帳戶來進行各種各樣的經濟決策,其中不乏不理性的使用金錢方式。比如說這三種錢的結局天差地別:
💚薪水:是每天辛苦賺來的,就會省著花;
💚年終獎金:是一年努力的獎勵,就會用來買想了一年沒買的昂貴物品;
💚樂透彩金: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容易隨便花,有人還花到一貧如洗。
凡是心理效應都是人性使然,隨著它去就會成為人性弱點,善加運用卻會變成無敵的優點。
像是很多人都把健身放在「減重」或「練肌肉」的心理帳戶,可是什麼人需要減重?自以為胖子!什麼人需要練肌肉?自以為弱雞!不論減重或練肌肉都是違反他們的自然天性,必須要用「意志力」挑戰自己,問題是一般人的意志力是薄弱的,經不起挑戰,這是健身失敗的原因。
那麼要放到哪個「心理帳戶」?放到你喜歡的﹑在意的﹑常做的帳戶。比如你很想多和伴侶相處,就和伴侶一起散步﹑騎單車或上健身房,享受「家人時光帳戶」,運動才會持久。再比如你熱愛工作,不妨下樓快走,一邊用電話討論工作,把運動放在「高效能工作帳戶」,便能夠更滿足。
我是毛很難摸的人,對於有些事超級敏感,比如「時間」,一定用在我想用的地方,對於別人要我用在不想做的地方特別反感。而時間用在閱讀﹑寫作或研發這三件事上,我最舒服自在,一做半天都高興;至於運動,即使5分鐘都斤斤計較,所以我把閱讀改成用聽的,再同時運動,就能夠忍受運動了。
這種用心理學來講健身,既有道理又簡單實用。朱光老師還說,有人健身之後報復性地狂吃狂喝,還自圓其說:「不吃飽,怎麼減肥?」結果是怎麼減怎麼肥。這時候朱光老師用神經語言程式來教我們改一個字,改成「不吃好,怎麼減肥?」一下子便改掉整個認知系統,結果是精吃巧吃就不會肥。
如果你跟我一樣熱愛學習,相信「觀念是力量」,認為只要改變認知系統,到不同的系統找解答,就能輕鬆活出成功與快樂,那麼我會建議你在學習時,不要侷限在台灣的頻道與平台,不妨開放胸襟,增加選項。其中,因為我聽了受益良多,所以推荐你Himalaya音頻。理由有三:
💚1.內容豐富
它的素材繁多,大至分為三種:一是說書﹑二是課程﹑三是英文內容等,可以下選商業財經﹑認知思維﹑心靈成長﹑歷史文化﹑親子育兒﹑文學藝術﹑經典名著等,以及軟性的科幻推理﹑流行小說。每次大約10分鐘上下,輕鬆吸收。
想讀好書卻沒時間,或讀完抓不到重點,也有「好書精讀」,一本大約2小時,等於聽了一場演講,也看完一本書,而且比自己讀更加脈絡清晰﹑提綱挈領。
💚2.觀點不同
這是我很在意的一點,在這個多元的世界,每天都在變化,很多思想觀念不斷推陳出新。我們若是要與時俱進,其中一個檢驗標準就是觀點是否多元與新穎,所以Himalaya的slogan是「用知識連結世界」。
💚3.聲音好聽
你聽過蔣勳演講嗎?林青霞形容那是「半顆安眠藥」。Himalaya的內容都由電視主播或專業播音員來錄製,白天聽,煩燥的心會寧靜;晚上聽,之後睡覺會好入眠。彷彿有隻手帶著溫度,按摩你的腦﹑療癒你的心,舒肥你的每一天。
中國大陸第一個學習平台是喜馬拉雅,就像早期的收音機搬到網路上,可是它不是電台主持人的閒聊,而是提供滿滿的知識與方法,很多中國知識型大咖都在上面。中國大陸有4億用戶,每3個人幾乎有1個在收聽。Himalaya則是全球版,內容不那麼中國味,而是適應全球華人的收聽口味,超過5億人使用。
因為我喜歡且受益,便幫你跟全球版Himalaya爭取到免費試聽30!內容有中文與英文。只要點擊下方連結即可立即兌換,也可以看到我為大家精新挑選的書籍!
https://www.himalaya.com/mPmhH
#優惠僅到9月20日#,大家要把握這個難得的機會!
💚下面是兌換流程圖,你可以對照著看喔~其中會需要先填信用卡付款資料,但是30天內不會扣款,在到期的兩天前會有通知提醒,在app內取消訂閱即可!
讀了本文受益,請留言+1。
計較 心理學 在 借問一下_台灣人的 FAQ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Unconditional Love-
真愛就是要無條件付出,不求回報?
在愛情裏誰是「Giver」or「Taker」
你願意為了無法請假的伴侶放棄免費大獎機加酒?
或是妳曾應允到另一半家陪他難搞家人過聖誕節?
難道常常臨時被迫取消和姐妹的聚會?
怎麼每次看電影都是她在挑選看哪部?
恍然大悟▶你完全是為愛而生的「Giver」給予者?
(Bob直翻👉施人)🤦
驚喜交集▶原來你是予取予求的「Taker」受惠者?
(Bob再翻👉受人)🤷♂️
咦!原來關係之中,不只有這兩種身份
不論公平性🙈
無條件的愛其實很偉大?還是莫名很變態?
公平和計較🗽
🤔Bob總是宣導健康的戀愛應該是雙方平等
但為愛癡狂的文青姊可能追求平等互惠嗎😅
這集繼大受好評「S3ep.01 吃醋篇」之後
再來隨堂測驗美國心理學網站的「公平篇」
挑選幾個絕對讓大家非常有感的生活狀況題
要陪聽眾一起赤裸裸的檢查關係是否已失衡
🔊一邊聽一邊捫心自問是心甘情願或不甘願
也可找你的baby兩人真心話大冒險快問快答
40分鐘揭曉愛裡誰是「Giver」誰是「Taker」
再反思無條件不求回報的愛你能走到最後嗎?
對了對了~ 記得到 APP 訂閱頻道🎶
IG 搜尋「借問一下」按下☑追蹤 follow
還有iPhone 五星 rating🌟🌟🌟🌟🌟
覺得好好笑就介紹給親朋好友聽起來呦
🚀借問螢光筆捷徑
(01:30) 什麼是詩(施)人和獸(受)人
(02:00) 📝伴侶臨時揪累累der 你去夜店怎辦!
(06:40) 原來我和Bob 是同一款的「詩人」
(07:30) Bob 首次自省的人格缺陷
(08:30) 📝另一半卡一個局到GNO有夠不上道?
(11:20) 📝是否該拒絕和伴侶去面對他難搞家人
(14:10) Bob 總是在平行時空騙吃騙喝
(15:15) 📝「妳耳背嗎」追劇好大聲快翻桌🤬
(20:30) 對音量很有堅持的兩個 Podcaster
(22:30) 📝倒水、跑腿、當司機,Bob 都OK?
(24:40) 文青姊的初戀男友創辦了Ubereat 🍜
(27:00) 同時期初戀男友也創立了Uber 🚙?
(28:45) 📝你的伴侶常常不小心選到爛片嗎 📽
(31:00) 📝倆人同行免費機加酒🛩 居然要放棄
(35:40) 文青姊耳提面命的ATM 定論
(36:40) 無條件的愛原來是存在的嗎
(37:00) 如何戒掉失衡愛情:說xx / 講oo
(38:30) 原來關係不只兩個角色▶ Matcher
(39:20) Giver & Taker 到底應該跟誰交往🎎
(40:20) 「愛到卡慘死」逼出了Bob 的壓力源
.
.
.
#借問一下 #魔羯男 #白羊女 #兩性 #關係 #愛情 #男朋友 #女朋友 #深夜馬戲團 # #付出 #愛的代價 #爽到你艱苦到我 #uber #ubereat #giver #taker #matcher #施比受更有福 #心甘情願 #歡喜做甘願受 #寵愛 #愛到卡慘死 #UnconditionalLove
---------------------------------------------------------
洛杉磯文青姊 橫跨太平洋的 mix and match 頻道,拼盤式單元從放洋姐弟私房話、兩性顯微鏡、酷思維蒐集、迅捷式閱聽到社會化研究,日不落不累陪伴全球聽眾
🎤播Fun 普拉斯🎲S3單元:
《假abc543》文青姊合體Tony放洋姐弟來喇賽
《深夜問一下》文青姊+Bob=男女糾察隊
《Cast Talk》文青姊 feat 嚴選玩伴聊聊天
《查閱900秒》和文青姊旁聽老查15min一本書
《文青釘孤支》單純是姊的生活觀察報告
🎧試聽加訂閱、隨手五顆星 https://linktr.ee/excusemejwes
Instagram 搜尋:借問一下https://www.instagram.com/excusemejwes/
💰鎂三元嚇嚇我:你/妳真的愛我們(先抱一個)
https://pay.soundon.fm/podcasts/fd651a9a-5412-4967-8d4d-0b611fa8d483
🔊按下PLAY、APP 訂閱 Channel 不Delay
💡 IG搜尋:借問一下、無縫追蹤OMG

計較 心理學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9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提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更新,透過心理學在生活裡的應用,每天陪你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想要每天都有所進步,歡迎訂閱我們的頻道。
你一定聽過這句話叫做「貨比三家不吃虧」,這個建議聽起來很簡單,但是我要告訴你,它其實是錯的!
「比較」這件事情哦,其實會蒙蔽我們的雙眼,如果以購物的情境來看的話,我們是在一個人為設計的環境裡面,去做抉擇;所以商品之間的微小差異,會被過分的放大。
在芝加哥大學的行為經濟學家奚愷元跟張嬌,他們發現了這個現象,而且提出了精辟的例子,他的例子是這樣哦!
有一個求職者,他獲得兩個工作機會,其中一個工作的內容比較無聊,但是年薪有7萬美元,而另外一個工作還蠻有趣的,但是年薪只有6萬美元,你猜他會選哪一個職務呢?
而第2個例子,就是某個人跟他的家人,住在一個略大於美國平均居住面積的房子,大概是280平方公尺。
但是呢,他步行就可以到他的公司,如果以同樣的租金,可以租到1間370平方公尺,但是距離公司有一個小時車程的房子,那他會搬家嗎?
簡單來說,這兩個房子都還算蠻大的,而第1個離他公司比較近,對他來說比較方便;而第2個呢,雖然離他公司比較遠,但是更寬敞更大,那麼回到你身上,剛剛這兩個例子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呢?
其實啊,這兩個實驗結果告訴我們,當人們面對這些抉擇的時候,往往會傾向選擇那種更高薪的工作,還有更大的房子,似乎好像我們比較看重數字的呈現,比較看重那些明顯可見的差異。
而忽略那些比較難具體化的條件,像是呢,這個工作有不有趣啊,或者所謂的交通方不方便、是不是省時,這樣的主觀感受。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發現這樣子思考傾向的研究者認為哦,其實原因就出在所謂的「差異認知偏差」,也就是比較的扭曲效應。
他們證實哦,比較不同的選擇,可能會造成我們內在的誤導;我們一旦接受了其中一份工作之後,收入這個要素,其實就會退居次要。
而我們開始會對每天的工作感覺到困擾,也就是在第1個例子裡面,年薪比較高,但是明顯令人更疲累的那份工作。
其實長期來看,你會比較不滿意這樣的決定,而這樣的決定也會為你帶來更大的負面影響。
因為不愉快的工作負荷是你每天都要面對的壓力,而優渥的薪水帶來的良好感受卻會日益消弱啊,一旦習慣了領到某個數字的薪資,漸漸的你就會對這個數字越來越無感。
可是呢,幾乎沒有人會去比較這兩者之間的差異,所以選擇高薪,但是枯燥的工作,那些人哦,有可能做出了極為錯誤的選擇。
「比較」這個行為本身,它就會強調不同選擇之間的差異性,但是這些差異性之所以會不重要,是因為我們日後,我會每天做這樣的比較啊!
你不會每天計較自己的薪資,可是你每天的工作內容,卻是你每天都會注意到的事情。
所以你到底要選擇一個薪水比較高,但是無聊透頂、爛透了的工作;還是要選一個薪水、稍微差一點,但是很愉快的呢?
然而這個部分也有其他的解釋,像是在這兩個例子當中的當事人,可能會傾向於高估既成的事實;也就是高估選項當中比較容易測量,而且比較可以合理評估的特徵,像是薪資啊、像是房子的大小啊!
但是在此同時,只能透過感性判斷的這些軟性特徵,就會慢慢的被淡化,科學家把這樣的現象稱為「世俗理性主義」。
世俗理性主義在這裡的體現就是,比起一個多樣化有趣的工作,可以帶來的快樂感,那麼1萬塊美元聽起來似乎感覺起來會更實在,這就是「世俗理性主義」。
而第3種解釋就是,我們的決定比較偏好那些具體有形,而且直接的好處,並且會忽略日後才會出現的缺點。說穿了,這樣的想法就是先拿到錢再說,在心理學裡面叫做「媒介最大化」。
其實這三種行為決策常常發生交互作用,選擇高薪,但是無聊工作的人,顯然高估了薪資比較的結果。
但是由於薪資的差距是鐵錚錚的事實,再加上人們總是會把金錢擺在第1位,所以才會賦予它比較高的重要性。
結果呢,就造成這個決定,會讓當事人一直覺得自己做錯了事情,然而談到這裡,不管是差異認知偏差,還是世俗理性主義,還是媒介最大化,它都是一種我們簡化知識獲取跟決策的方法。
但這些方法,也就是這些比較的方法,往往都會讓我們做出,我們會後悔而且不快樂的決定;因為長期來看,你可能很快的會對於自己的薪資跟房子大小覺得無感,可是你的主觀的幸福感,你是不是省下時間做你想做的事?
或者是你的工作,是不是讓你每天都很開心,有成就感,它卻是你的everyday life,所以聽到這裡你還要繼續比嗎?
如果你的答案,仍然是要繼續比的話,那我只能祝福你!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還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的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除了訂閱我們之外,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我們需要你的支持。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推出了一門線上課程叫做【自信表達力】;其實呢這一門課,回到它的最核心的精神源頭,它也蠻符合我們今天所提的。
我們常常在面對表達任務的時候,都會有一個完美的想象,也就是把現在的自己,跟那個完美的形象去做比較,然而這樣的比較,往往會讓你感覺到非常的挫折。
你會有一種覺得自己不管做多少努力,都沒有辦法做到那完美的形象,其實我要告訴你的就是,正因為你有一個完美的想象,這就是為什麼你沒有辦法做好表達的原因。
如果你想要知道更多,如果你想要知道怎麼樣從你的內在,去解放這樣的迷思,讓你在表達裡面如魚得水、自然自在的話,那麼【自信表達力】就是為你設計的。
期待你的加入,相關的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希望我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計較 心理學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孩子會失敗,是因為有「欠缺」,
大人關注欠缺,孩子會學到「計較」,
大人關注「擁有」,孩子會學到「寬大」,
害怕失敗,不如幫孩子學會面對失敗。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