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好,又接近放暑假,路上到處都是在做戶外活動的學生。
這幾天到幼兒園去,都會接回一個髒到不行幼兒,照護員總是笑笑地說:「我們幾乎一整個早上都在外面玩。」然後把兒子舉過幼兒園後院的圍欄,送到我手上。
我看了他又沙又土的臉,還有灰黃、偶爾還沾有番茄醬汁的衣服,都會覺得他一定玩得很開心,真幸福。但下一秒馬上就想:「下次不要再給他穿白色的衣服上學了。」以及「這樣髒兮兮的『交貨』給家長真的好嗎?」
因為天氣好,所以接了孩子後,我們都會在路上逗留,到綠地或家附近的人行街跑一跑,還連著兩天到湖邊玩水(結果就咳嗽被退貨了,QQ)。
那天突然心血來潮,想說到圖書館去碰碰運氣。
我小鎮的圖書館從疫情爆發以來,雖然一直都沒有關閉,但前陣子因為疫情極度升溫,限制只需要短暫停留的使用者出入,借書也變成線上預約。所以兒子會走路之後,就一直沒機會親腳走進圖書館看書、到處瞧瞧。
跟台灣差不多,平常最愛泡在圖書館的不外乎看報紙的老人、讀書做作業的學生、無家者、無業者,還有我們這種有小孩的家庭。
疫情之後,圖書館為了減少群聚感染風險,增加了新的線上預約、館外取書的功能,館外還書的箱子在開館時間也開放,方便不想進到圖書館裡的讀者。雖然取消了現場的小小孩的童謠、故事時間,但也在網路上辦了好幾次類似的活動。讀書會、寫作的聚會也改到線上進行。
小鎮的圖書館有各種調整,縮短電腦使用時間,取消實體活動,甚至連開放時間都一度減少到一天四小時,但無論是市區的總圖,或是偏鄉的小圖書館,一直都沒有因為疫情而關閉。
為什麼?
小鎮的圖書館在疫情剛開始掃的時候,在報紙上登了一個廣告,邀請居民繼續使用圖書館的線上預約與無接觸借還書服務,因為在疫情期間,人人自危,不但不能保有原來的社交生活,很多人甚至不能跟親人碰面,他們認為,這個時候,文學、閱讀、書所帶來的慰藉就更加重要,圖書館絕對不能關。
瑞典的圖書館扛著維護民主、自由思考、民眾數位學習等重責大任,有維護社會運作的重要角色。在這場疫情中,真的是見識到了!
我帶著兒子,終於進到圖書館,找一本中文童書,找一個我們喜歡的舒適角落,坐下來享受一下共讀的樂趣。
離開路上,對每個眼神交會的館員都報以感激的微笑,希望他們收的到。
可能被誤以為是什麼變態。
#瑞典圖書館
#話雖如此還是想要抱怨本小鎮中文館藏真的太無趣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