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防疫最前線,津貼獎勵不能少!
疫情期間以來,醫療、篩檢等所有相關醫療防疫人員,位處前線抗疫,為人民安全防守。然而衛福部至今,對於醫療防疫人員 #獎勵被苛扣、 #防疫津貼獎勵規範不明亂象叢 以及 #因公染疫的補償認定 等問題卻仍消極面對,今天早上時代力量與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北市聯醫工會 、 屏基工會 共同召開記者會,要求衛福部儘速解決。
#防疫獎勵亂象叢生苛扣挪用誰來把關
#分配原則標準統一發放資訊公開透明
#染疫補償從優從寬儘速排除申請阻礙
#苛扣防疫獎勵
疫情大爆發時,醫檢師每日沒日沒夜的協助國家篩檢。依照衛福部所公布的獎勵要點中,規定:「公費核酸檢驗費用,每件 #至少應有一千元分配予檢驗相關人員。」也就是說,醫檢師等檢驗人員,依法每做一件公費檢驗,就是應該要有 1000 元的獎勵金。
然而,因為沒有任何相關細部分配原則、把關機制,導致執行層面上的模糊地帶,讓許多基層醫檢師在實際的分配上,遭到苛扣或根本拿不到應有的獎勵金。
1⃣因為被醫院分配給「非醫檢師」的其他人員,有些醫療院所的醫檢師只能拿到其中的 50%,有些甚至只能拿到 30%。有些拿到700元、有的拿到500元、有的拿到300 元,有些甚至沒有拿到獎勵金。
2⃣被醫院以檢驗器材成本苛扣,例如防護所需的隔離衣、N95 口罩,以及檢驗本身所需的試劑、滴管成本,遭醫院算進給檢驗人員的獎勵金中,導致即使有拿到獎勵金,有半數的人領到不到 600 元。
3⃣衛福部規定的 1000 元獎勵額度並沒有上限,依法應該按件計算,然而卻有醫學中心私自設立醫檢師請領獎勵的內部上限,超越法令,設下最多只能領 5 萬元的天花板。
#分配原則黑箱標準不一
北市聯醫工會理事長郭蕢瑩護理師表示,醫療專業分工細緻,接觸確診病患的醫療人員種類繁雜,納入衛福部津貼規劃的卻只有少數。其他人員的津貼,衛福部只說 #可以造冊來申請看看,將依據個案狀況審查,卻未明列哪些狀況可以請領津貼、哪些不行。政府態度曖昧,醫療人員申請津貼像在買樂透賭運氣,醫院則以 #衛福部沒有公告此類狀況可申請津貼 為由拒絕為基層人員造冊。
👉工會詢問衛福部後才得知洗腎室護理師可請領津貼,然而衛福部從未公告或主動告知醫院。
👉麻醉科護理師協助病患插管,也是高風險的護理工作。衛福部只說 #造冊來申請看看再說,審查標準則未有答案。
👉專科護理師受醫師指派進入專責病房工作,津貼制度設計上卻要和醫師搶名額。工會詢問能否另外申請津貼,衛福部也只表示 #造冊來申請看看再說
另外,去年衛福部公告專責病房護病比應達 1:5 才能請領防疫津貼,導致醫院只安排一位護理師看顧整個專責病房,危害護理師及病患的安全。雖然今年五月衛福部以口頭表示將不再綁定護病比,但目前仍未見修正,讓基層人員無所適從。
除了分配機制的混亂和苛扣之外,醫院在獎勵、補助、津貼的發給上,資訊也相當不透明。
許多醫事人員坦言, #醫院把薪水和這些相關津貼全部併在同一個項目發放,導致他們根本無法分辨自己有沒有領到津貼,以及其中津貼的金額是多少。
呼籲衛福部,應針對要點發給的獎勵、補助及津貼,制定一套可行的監管機制,以確定慰勞第一線醫療人員的獎勵金能夠確實、完整的抵達第一線人員的手中。
同時,也必須要求各醫療院所,在發放相關補助、津貼、獎勵時,秉持公開透明原則,註記匯款的項目性質,讓醫事人員得以瞭解應領金額及入帳時間,解決實務面上的亂象。
#染疫補償從優從寬
醫事人員每日在染疫高風險的工作場域堅守岡位,在不幸因公染疫時的補償認定不應有阻礙。
目前政府是以 #執行第五類傳染病防治工作致傷病或死亡補助辦法,來補助防疫工作人員因公染疫造成的傷病、身心障礙或死亡。
根據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指出,自五月疫情爆發以來,國內已至少有 27 家醫療院所傳出醫護人員確診武漢肺炎的消息。許多第一線醫護憂心若醫院認定的調查結果為院外染疫,恐將無法領到相關補助。
現行補助辦法規定申請人應向主管機關檢附的文件項目,其中之一仍要申請人 #出具相關單位開立的因公染疫證明文件,也就是說,假如醫療院所不認同染疫醫護人員是在醫院內因公受到感染的,仍有可能不願意開立相關證明文件給醫護人員,使得申請人向疾管署申請補助時受到阻礙。
雖然指揮中心在 7 月 8 日的記者會曾補充,若醫院不願意幫醫護人員開立證明文件,只要在申請書上敘明理由,依然可以提出申請。然而,這樣權宜曖昧的作法,實務上仍會造成第一線人員不必要的障礙和困擾。
我們呼籲,衛福部應儘速修正因公染疫補助辦法 ,明文規定讓醫護及防疫人員能夠不需事前獲得相關單位的證明文件,亦能向中央主管機關提出申請,進入實質審定的程序,並在申請書上清楚註明雇主證明文件的有無不會影響到申請資格,才能真正保障醫護及防疫人員的權益。
對此, 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 在前次審查紓困預算時,也曾提出主決議並通過,要求政府應於一個月內研提「職業因素感染 COVID-19 認定參考指引」。我們要再次呼籲勞動部和衛福部,應參照許多國家認定較利於醫護人員原則,擬定相關指引,保障第一線醫護、防疫人員及相關高風險接觸工作者的勞動權益,盡可能從優從寬從速,加速認定和補償的作業。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王任賢醫師主張,未來如果兩款mRNA疫苗都獲得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正式藥證之後,疫苗購買這件事情就不應該再特案處理,應該要日常化,開放給地方政府規畫採購。 甚至更重要的是,當新冠日常化之後,就可以解散指揮中心,不用再有超法規機構來進行管制,而且這次3+11ㄎ開啟國門讓病毒入國,搞砸的根本就是指揮...
誰可以申請死亡證明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彭博社最新抗疫排行榜 美國重奪冠》
●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並開啟🔔
養小孩,該怎麼養?自古以來就是個百家爭鳴,公說公有理,沒有定論的一個教育領域。經常我們聽到上一代的人說:從小我們就是在泥巴裡打滾,跌打損傷,吃土喝髒水,還不是活得好好的?哪有像你們年輕爸媽,對兒女百般呵護,一下子噴酒精,一下子還要戴手套,把小孩養在溫室裡,長大了反而缺乏抵抗力。這種對於養小孩,必須讓他們暴露在一定風險中,鍛練他們的免疫力、適應力、抗壓性,甚至是在社會中的生存能力的論點,其實某種程度上,也是西方社會和亞洲國家,根本上在價值觀上的一種文化差異,而這個差異也反映在其他的社會層面上,像是在對抗病毒的防疫措施上,政府應該怎麼做,人民又應該要怎麼想。上個星期,美國彭博社所發布的Covid抗疫韌性榜單上,台灣一下子從去年12月的榜眼,掉到了五十三個國家和地區中的倒數第10名,讓台灣社會和輿論相當的震驚。當然,五月以來的疫情爆發,大家都看在眼裡,排名掉落,也是意料之中,但從五月底的15名,跌落到六月底的44名,這中間巨大的落差,背後卻又是跟確診人數、防疫表現這些一點關係也沒有,反而是台灣的疫苗施打速度、封城措施,以及邊境封鎖等等,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彭博社在六月的榜單計算中,加入了兩個新的評比指標,一個是飛機的訂位數量,另一個是出入航班的路線多寡,之所以加入這兩個參數,是因為現在歐美國家都在爭相解除封城,重啟旅遊活動,所以彭博社認為接下來的抗疫階段,比零確診還要更重要的,是看誰能夠更快地恢復正常生活和順暢的經貿活動,而就像養小孩一樣,歐美國家因為去年受過病毒的嚴酷洗禮,邊境也始終保持某種程度開放,培養出了抵抗力,所以在後疫情時代,他們也會比亞洲國家將更具有競爭力。
{內文}
想像一個來自亞洲國家的資優生,從小乖巧,品學兼優,總是聽老師的話,一回家就關起門念書,成績總是名列前茅,班上那些愛玩的同學,永遠趕不上他,只能暗自羨慕資優生的好成績。但,準備要上大學了,資優生想去國外留學,拿著一手亮眼成績單,他深信自己可以錄取一流大學,應該沒問題;沒想到,著手申請之後,他發現國外的大學現在不只看學科成績,還希望學生參與各種課外活動,接受過社會的歷練;亞洲的資優生這時才赫然發現,時代變了,世界變了,循規蹈矩的死讀書,已經無法滿足新環境下的新需求,自己的強項也頓時失去競爭力。
新聞主播(2021.4.27):
新加坡是此刻疫情下最宜居的國家,根據最新的彭博抗疫韌性排行榜,由於今年以來疫苗成為關鍵,新加坡也因而躍升榜首,拿下去年11月以來最佳成績...
知名國際新聞媒體彭博社,從去年11月開始,綜合各種防疫和經濟相關數據,針對全球53個國家和地區,製作一份「抗疫韌性」排行榜,由於這是少數、甚至是唯一一份對各國防疫表現打分數的國際榜單,因此每回發布,都會引起關注,尤其台灣難得地以個別地區身分,列名其上,更讓這份排行榜受到本地朝野的重視。然而6月28號,當最新版本榜單公布時,國際上卻傳出一片譁然,許多人跌破眼鏡,因為原本的重災區歐美國家,和亞太地區防疫常勝軍,排名幾乎一夕翻盤,其中台灣從一度坐二望一的亞洲資優生,幾個月前逐步下滑之後,六月底居然摔落到幾乎墊底的全球第44名;而新加坡,則是從四月榜單上的榜首,一下子跌出十名外;反觀美國,這個原本去年還在疫情泥淖裡浮沉的放牛班,竟然短短數十天就和新加坡名次互換,以大黑馬的姿態,在最新排行榜上上躍居全球第一位,成了防疫超新星。
CBS主播:
這是紐約市解封的重大里程碑,麥迪遜廣場花園體育館自疫情以來首度舉辦大型演唱會,數千名已經接種的民眾等不及地來到現場,欣賞「幽浮一族」搖滾演唱會...
樂迷:
我從德州來,嗚!
CNN新聞旁白:
...有樂迷從德州聖安東尼奧買票,平生首度飛來紐約參加這場演唱會...
樂迷:
這是我的生平願望,時機又棒得不得了,正逢紐約市解封!
樂迷:
實在悶太久了,不斷受到封城和各種外出限制,所以今天一定會很棒,你知道的,一兩萬人齊聚一堂,盡情解放!
就在美國總統拜登預定將在七月四日,美國國慶日上,宣布美國已戰勝新冠疫情的同時,全球各大洲上各國家地區,所呈現出來的防疫樣貌,與民眾看待疫情感受,也隨著時間推進產生微妙的變化。在解釋最新「抗疫韌性」排行的分析報導中,彭博社記者開頭點出:經過一年半疫情的紛擾,現在各地人們眼中關注的唯一焦點,只剩下:什麼時候可以重返正常生活。原本的抗疫評分指標,只集中在確診數和死亡人數、確診率和致死率等數據上,但六月間,美國加州紐約州等地全面解封,歐盟也正式啟用數位疫苗護照,對越來越多的國家敞開國門,國際上逐漸清楚浮現的一個趨勢是:拼解封,搶開放,已經成為下一個防疫階段,比較抗疫成果,決定誰是贏家或輸家的關鍵因素;因此彭博社特地在評分過程中,加入了兩個新指標,第一個,是比較各國航班預定機位,與去年同期數據的增減幅度;第二個,則是從旅行社提供的資料當中,比對各地已開放的出入境航班路線。這兩個新的參數,一納入評分考量之後,馬上對排名順序造成洗牌效應:歐美國家的名次普遍大幅上揚,原本的資優生,亞太國家,則是排名全面下探:去年的優勢,在新的開放評比下,反而成了放不開,甩不掉的沉重枷鎖。
CBS新聞旁白:
今晚,全加州自疫情以來,首次全面重開!強制戴口罩和社交距離正式取消,只要民眾有打疫苗...
加州州長 紐森:
我們終於辦到了,6月15號,反敗為勝!
CBS新聞旁白:
...對那些慘澹經營的商家來說,更是令人振奮...
餐廳顧客:
謝謝!
餐廳老闆:
感覺真好,彷彿重獲新生,我們終於走到隧道盡頭,重新開張真的太開心了!
紐約州州長 古莫:
超過七成接種是什麼概念?就是我們可以重返正常生活的意思!
事實上,今日美國疫情的反轉,就跟一年前台灣疫情之平緩,同樣令人覺得不可思議。
CBS新聞主播(2020.5.26):
...(日本)有830個死亡案例,而幾百英哩外的台灣,則是另一個更成功的防疫模範,至今僅有...聽好哦...只有七人死於新冠!
CBS新聞旁白(2020.5.26):
在台灣島上,街上車流擁擠,餐廳照常營運...
學校只有在二月間短暫停課,甚至棒球賽季都正常開打,
去年疫情爆發初期,台灣的低確診,低死亡人數,曾經引來全球矚目,當時外界普遍把台灣的防疫勝利,歸功於SARS期間紮根的公眾警覺心和公衛處置經驗。一年之後,此刻的台灣,在狹義的防疫數據,如確診人數和死亡率上,雖然由於幾次小規模疫情爆發而出現上揚,但相較於世界各國的感染數據,台灣依然屬於輕度災區,並沒有顯著的退步;真正導致台灣在排名上不進則退的,其實是疫苗施打的速度、封城對民生的衝擊,以及新增的兩項對外開放指標,一齊拉低了整體分數。仔細研究排行榜上名次優於台灣的國家,以第33名的埃及來說,接種率僅2.1%,比台灣的4%還要更低,然而埃及的封鎖管制鬆散,當地人幾乎照常過生活、做生意,再加上埃及邊境也比台灣更加開放,因此,儘管確診和死亡人數都高於台灣,埃及在修正後的抗疫韌性指數上,卻拿下了比台灣更高的積分。另一方面,昔日的抗疫冠軍,本月與美國名次調換的新加坡,也是因為同樣原因:在邊境設下嚴格管制,繳出零確診同時,卻也被自己的高標準所綑綁,過度拘泥「好成績」而拖累了重開進度,跟不上歐美近期快速的解封步調。
澳洲商業總會 因尼斯威勒斯:
事實是:我們必須與新冠共處,病毒已經流竄全球,我們無法再躲在島上,與外界不相往來,這是擺在眼前的現實...
澳洲旅遊業者 葛拉罕特納:
我不認為我們可以一直堅持零確診,當然做為短期目標是很好,但如果事實證明,它就是會反覆發生,不會消失,怎麼辦?.
澳洲醫師 瑪姬丹欽:
有一部分的人,他們確實很堅持,要維持零確診,但另外一部份的人,則是已經接受現實,願意忍受少許的感染病例...
澳洲ABC記者:
維多利亞省目前每天新增4-5個案例,當局因此宣布封城...
澳洲ABC記者:
相較之下,英國每天新增確診高達三千例,可是英國人民卻可以不戴口罩趴趴走,甚至還能欣賞現場板球比賽,當地成人已經有75%接種了第一劑新冠疫苗...
與台灣、新加坡處境相似的,還有澳洲。澳洲總理莫里森,去年在澳洲傳出零星新冠案例後,召開內閣會議,制定出「壓制圍堵」,確保境內沒有社區感染的「零確診」策略,作為澳洲防疫工作的最高指導原則。一年多下來,澳洲政府確實在壓制疫情上,取得了成效,除了幾次防疫破口,曾讓每日確診數短暫飆高至數百人,其餘多數時間,澳洲的確診人數都維持在極低水位。然而,與穩定疫情呈現不對稱走勢的,卻是當地逐步升高的民怨;由於維多利亞省等地方首長,多次因少數病例爆發,就無預警下達一周至數周的封城命令,讓當地商家和輿情在經歷一次次的希望與幻滅之後,不禁想問:如果新冠終究不能消滅,零確診又是既定政策,那麼澳洲人到底要到何時,才能重溫過去的正常生活?
澳洲ABC記者:
事實是:一旦澳洲開放國境,就必定會引入病毒,導致病例增加,即便多數人都注射了疫苗,仍舊會有人感染,甚至是喪命。而對於一個堅持「零確診」,執著於確診人數的國家來說,澳洲人民有沒有做好對外開放的心理準備?
彭博社在一篇五月間的報導中,就曾經警告:對於亞太地區這一群死守邊界,不敢冒險開放的防疫資優生來說,過去的好成績,如今反而可能成為它們最大的致命傷;一方面,境內疫情和緩,讓這些國家政府和人民,普遍對疫苗引進或施打都缺乏急迫性,延緩了群體免疫的達成速度;另一方面,閉關自守的防疫策略,又導致了公衛體系和人民心態,都無法接受新冠終將演變為流行病,也難以承受開放邊境後勢必出現的疫情變化;而回過頭來,再看那些遭受疫情重創的歐美國家:由於過去一年累積了經驗,培養了韌性,現在更挾其高接種率優勢,對外加速開放,在後新冠世局中,亞太國家如果無法及時轉換策略和心態,資優生與放牛班,恐怕就要豬羊變色。
https://youtu.be/3r4zKFzj5RE
誰可以申請死亡證明 在 Alex 柯叔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沒有華麗的報導,嘩眾取寵的手段,只有真心真意,苦幹實幹的精神,用最原始的關懷和初心,照顧著這些弱勢團體,這才是真心英雄🙏🏻
林立青原文:老方法是最好的方法
看完這影片以後我覺得很感慨,台北市到現在民間還是走在政府前面。
去年我和孟穎去採訪方荷生里長,那時候的方荷生說他經歷過SARS,覺得還是只能用最笨的方法去解決疫情,那就是好好關心身邊的人,叫受到影響隔離的里民只要打電話給他,當天就準備好你可以吃一週的乾糧,然後再每天放麵包便當給你,如果要看拿慢性病藥,身分證健保卡夾在電鈴上,里長去幫你找醫師拿處方籤。
當時我覺得無法複製,年底看方里長借了近千萬去開辦共享園區,看他說這可以備災,當時大家只想勸他好好休息了,你做的夠多了,不用再煩惱國家大事。
沒想到後來覺得這才是最有用的方法,看起來又無聊又沒有噱頭,不知道效果如何,無法量化無法做成計畫書,向政府申請絕對會被刁難,那些官員學者只會覺得你不值得支持,看不出成效,信任是沒有辦法量化的,但忠勤里在SARS期間創下死亡人數最高紀錄,方里長有20年的經驗,現在事實證明了他是對的,去年及今年他靠著食物包和「里長不會讓你餓」守了下來。
今年,光是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疫情爆發第一個月就跟他申請了近千份,因為疫情嚴峻,計畫寫不出來,寫出來也沒法核銷,有辦法核銷也買不到,加上政府的錢很難用,雞雞歪歪綁手綁腳吹毛求疵的規定一堆,社工們看著案家求助心急,都知道找里長比較快。
這像是什麼寓言中勸戒人們要居安思危信任鄰居的老故事一樣荒謬
可是現實不是童話,上週市場爆發,他又開始接到一些緊張到說不清楚話的求助,難得聽到他對著電話急喊「你不要打來就一直哭!你要告訴我是哪一棟哪一戶,把地址傳簡訊或語音給我,不然你這樣我不知道怎麼派人去關心你」
對,方里長還在用電話簡訊和語音信箱
這兩個月下來,我真心覺得最笨最老的方法其實最有效,百味和芒草心就用最原始的方法服務,定時定時發固定的物資,交出傳單然後解決突發問題,有狀況發生社工就送醫院檢查隔離治療,有人確診就找來問去了哪裡,誰跟他比較好,是不是有一起吃飯,然後全部安排一起送去檢查,用的是近乎原始的基本人力訪談。
涼粉也用最古老的方法,靠自己的朋友圈子各自掏個三千四千五千元募款,一通一通的電話打給老朋友可以撐起一個物資站,到現在後勤無虞,社工從有吃的就好不管是什麼通通都來,到現在開始挑物資考量天氣時間和調度進貨時間。
這些做法很無聊,很笨,很單純,沒啥媒體有興趣,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鐵腕魄力,真的沒有,記者們喜歡下一些帥到不行的標題,聽起來很炫炮的全新名詞。看到這種單純倒無聊的做法甚至會覺得誰都做得來。
看吵架比較爽,看對罵很過癮,聽到各種全新名詞都會讓人耳目一新,像是看煙火一樣,可是那終究對現實一點幫助也沒有。
還是繼續用最老,經過證明最有效的方法最好。
誰可以申請死亡證明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王任賢醫師主張,未來如果兩款mRNA疫苗都獲得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正式藥證之後,疫苗購買這件事情就不應該再特案處理,應該要日常化,開放給地方政府規畫採購。
甚至更重要的是,當新冠日常化之後,就可以解散指揮中心,不用再有超法規機構來進行管制,而且這次3+11ㄎ開啟國門讓病毒入國,搞砸的根本就是指揮中心,不是地方政府啊!反而疫情控制是靠地方政府,那麼還需要這個超法規機構幹嘛?
Moderna跟輝瑞
現在據說已經跟FDA申請正式藥證
也就是它以後就不是EUA緊急授權通過的疫苗
它是兩款正式疫苗
目前的推估FDA內部表示
大概9月會過BNT
然後10月或是11月的時候會過莫德納
因為這個市場我不太了解
它規範有點奇妙
我問一下王理事長
假設今天BNT就是Pfizer這一支疫苗
在美國FDA已經通過了正式藥證之後
它在台灣的代理狀況會出現變化嗎
就變成正常化了
現在是通過EUA的時候是國家級的疫苗
還不能夠自由買賣
但是你真正藥證通過了以後
我們以前的疫苗全部都是這樣買的
所有藥商都能去買 買了以後進來
進來了以後就接種
那我們的疾控中心也是跟藥商去買的
就是不是經由國家出面了
我們國家用台灣的名義出面去買疫苗
這是非常麻煩的
台灣就差這個國家的定位有問題
人家對你的定位有問題
你自己的定位也是有問題
所以用國家的名義去買疫苗買不到
老百姓去買才買得到
那現在如果BNT跟莫德納已經下來了下凡了
變成民間可以採購了
民間當然可以採購
縣市政府當然可以採購都行啊
我只要找到藥商就可以採購
結果今天陳時中講什麼話
昨天還是今天講的
他就講說你這樣進來了以後
到時候出了副作用誰給你保證
他怎麼又來了
當然是你保證啊廢話
以前的疫苗不都是這樣子嗎
當然是你保證啊你要驗證嘛
你要給它進來的時候都要封緘嘛
你封緘驗過了以後不是假貨你就可以保證
因為這是你國家的責任
打疫苗是國家的責任
只不過老百姓幫你買
買了你還是要負責任啊你逃不掉的
哪有這回事
用這個東西在嚇唬人
就像原先一樣要什麼原廠的證明
原廠授權你也差不多一點
緊急授權跟原廠授權都在他的一張嘴
跟一張紙而已
不給就是不給擋你的嘛
但是我個人比較樂觀
既然王理事長剛剛這樣講了
也就是到FDA已經通過了
BNT也就是輝瑞這一款疫苗之後
接下來各縣市各公司
要跟上海復星買疫苗基本上台灣政府就管不了了
除非他刻意要刁難你
因為依法它就是一個正式的藥
是台灣會承認美國FDA的藥證的時候
那是不是就不用 再也沒辦法擋疫苗了
也就是高端跟聯亞
接下來可能在台灣的市場上要銷售
就比較困難了 對沒有錯啊
這個就是他擋不了啦
可是他還是可以用很多方法去擋啊
我們那個行政院不是這樣講嗎
我擋你一個公文差一兩個文件
羅秉成就這樣講的嘛
所以你知道嗎 他要擋你就是擋你
所以釜底抽薪的方法就是
趕快把指揮中心裁掉就好了
指揮中心一裁掉就沒事現在根本不需要指揮中心
理事長投了一個書講的很嗆
他說我們不需要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我不需要這個有緊急命令權限的指揮中心
為什麼你覺得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經可以裁撤了
疫情還沒有結束為什麼要裁撤指揮部
是這樣子的我們知道
我們國家要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有一個條件
一定要第一類跟第五類法定傳染病
第一類就是國際關注的傳染病
第五類傳染病就是所謂新興傳染病
大家還搞不清楚狀況必須要去關注它的
我們的新冠就是第五類法傳
所以第五類法傳得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什麼叫得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因為我們需要疾管署可能沒有辦法有能力
框到很多的資源
要靠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框到很多的資源
來幫忙我們做防疫
這個是第五類法傳才有的
那現在這個病已經在我們人間轉了兩年
已經都了解了它也不是新興傳染病
那因為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成立的時候
所以他可以運用很多的資源
很多的權力很多違法違憲的他都可以去做
那現在這個病毒已經流感化了
流感化就是說從新型流感變成了季節性流感
因為從Delta病毒來看
Delta病毒本身在廣州
它的傳染力是增強了1.6倍沒有錯
但是它的重症比例從原來的18%降到了10-12%
所以已經死亡率下降
加上疫苗打下去以後它的死亡率更降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
它已經變成了一個走向流感一樣的...
每一次新的流感過來
每一次新的一個流感過來傳染力是增強的
但是死亡率是下降的
每年每年會逐年下降
所以現在已經變得跟流感一樣
那我們只要把這個法定傳染病
從第五類移到二三四類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就不能夠存在
就不能夠存在
這個權力就回歸到專業的疾病管制署
以及地方的衛生局去防治就結了嘛
我們知道這一次疫情搞壞的
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搞好的是地方衛生局 懂吧
但是地方衛生局還會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罵
所以整個掣肘的基本上就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就是中央
所以你把中央裁掉讓地方自己去防
我保證你管得比中央還好
你中央給我管個檢疫就好
關口你去管就可以 關口本來就你的
到了地方以後那個仗由地方來打就好了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Wx3xgiZdSY/hqdefault.jpg)
誰可以申請死亡證明 在 律師談吉他- 【死亡證明怎麼拿?沒有死亡證明可以申請保險金 ... 的推薦與評價
因為程序不同,你拿到的證明書名稱可能不太一樣(死亡證明或相驗屍體證明),但都有證明死亡的效力,所以也統稱為死亡證明。 實務上,只有親屬可以申請死亡證明並不是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