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知識】(擁抱之外,還要記得丟垃圾要分類)
火曜、ハグの日!又是星期二,擁抱的日子。或許您不必像實栗在星期二做資源回收,但大家在日本一定都遇到過「#找垃圾桶」的經驗吧?
之前有一回的邀稿主題是關於「丟垃圾」,當時Megumi還頗疑惑地反問,「#因為垃圾桶很少所以通常都是把垃圾帶回家」這個答案而已,為什麼要寫文章教學?(抓頭)
不同於台灣,日本人對於「把垃圾帶回家」這件事情,是普遍都擁有的生活觀念。
一般而言,從孩童進入幼稚園的社會化階段開始,學校老師就會教導這個生活常識,因此「把垃圾帶回家」對於日本人而言並非特殊要求,而是自小培養的日常習慣。
關於垃圾桶不多這件事,《朝日新聞》提到起因是1995年沙林毒氣的恐怖攻擊事件,這確實是造成公共設施垃圾桶減少的原因之一--然而,這也非導致垃圾桶減少的唯一原因。
諸如,日本推動垃圾減量、避免烏鴉造成垃圾曳灑、避免家庭垃圾丟入,都是成因之一。至於景點的話,則也關係到整理垃圾的管理、處理回收的運作、清潔的人事成本、廢棄物的物流費昂貴等考量,日本的物流開價很昂貴。
因此,或許您不需要去記禮拜幾做什麼資源回收,但配合遵守不亂丟垃圾,將自己製造的垃圾在有垃圾桶的地方丟棄或回收(例如超商外都會有資源回收桶,可以把喝完的飲料罐回收)卻是有必要的。
入住旅館時,若房內有兩個垃圾桶,則請配合實施可燃、不可燃,並將可資源回收、大型(例如您在AMAZON購買商品的紙箱)垃圾另外放置,都是可以舉手之勞就做到的垃圾分類協力。
至於旅人最常喝的飲料,在超商通常會看到三個垃圾桶。
一個是「瓶罐(ビン、カン)」、一個是「保特瓶(ペットボトル )」、一個是「 可燃垃圾(燃えるゴミ)」,其中在保特瓶的垃圾桶投入口旁大多還有一個小小開口的投入口,寫著「瓶蓋用(キャップ用)」。
#請將您的保特瓶瓶蓋先丟入「#瓶蓋」,#再將保特瓶丟入「#保特瓶」。
*若是有設置「塑膠類」的垃圾桶,則請將保特瓶蓋、瓶身薄膜都丟入該類,再將瓶身丟入保特瓶類的垃圾桶。
*搭乘新幹線等列車時,垃圾桶會設置在車門邊,您若有飲料瓶等垃圾,建議可以隨手在下車時將垃圾丟入,為清潔人員減少工作。
實在不知道手上的瓶子或紙盒怎樣回收?
那就看瓶子上吧!一般都會有符號說明,「本体」就是容器本身,而其他的部份就是塑膠蓋、封口蓋了,很容易找到對應!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