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回顧2021九月綠角財經筆記的狀況。
2021九月,部落格最熱門的十篇文章分別是:
1. 綠角財經筆記總目錄
2. 台灣ETF完整列表與費用總整理(List of All ETFs in Taiwan,2021)
3. 《搞懂內分泌,練成你的易瘦體質》讀後感---真正直接而有效的減肥方法
4. 綠角開課計畫(Greenhorn’s Investment Class)
5. 美國為何如此在意匯率操縱國(Currency Intervention)
6. 台灣ETF業者近年新標的發展方向(Niche Funds or Solution Funds?)
7. 《謬誤與真相》(Economic Facts and Fallacies)讀後感2---窮國就是需要援助?
8. 《懂語感,無痛學好任一種外語》讀後感---學習外語的正確方式與明確地圖
9. 公債與公司債殖利率現況分析—2021年九月(Treasury and Corporate Yield Curve)
10. 《當代財經大師的守錢致富課》(The Little Book of Safe Money) 綠角推薦序—自以為安全不等於真正的安全
九月發表的兩篇非財經書籍讀後感,《搞懂內分泌,練成你的易瘦體質》讀後感---真正直接而有效的減肥方法與《懂語感,無痛學好任一種外語》讀後感---學習外語的正確方式與明確地圖都成為前十大熱門文章。
這兩本書有兩個共通點,第一,都是實用主題。前者講體態控制,後者講外語學習。都是現代人很需要的技能。第二,它們講的都是正確與有效的方法。前者講述體重控制的真正有效作法。後者講學習外文的正確方向。
我自己很高興可以看到這兩本好書。
討論台灣ETF業界發展狀況的台灣ETF業者近年新標的發展方向也成為前十大熱門文章。國內業者在核心資產類別的ETF的追蹤能力都還有很大改善空間時,就把精力跟資源放在推出一支又一支的熱門主題ETF,恐非良好的發展方向。
九月財經新書的推薦序,《當代財經大師的守錢致富課》(The Little Book of Safe Money) 綠角推薦序—自以為安全不等於真正的安全,也成為前十大熱門文章。
謬誤與真相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謬誤與真相”有專章討論外援第三世界國家的問題。
“第三世界”一詞源自於冷戰。當時全球勢力版圖畫分,以美國、蘇聯為首,分別形成自由世界與共產主義兩大集團。有些國家沒有特別親近美國或蘇聯,就稱為第三世界國家。
不過作者講的第三世界國家,不是政治上的畫分,而是在全球經濟中的後段半國家,也就是窮國,是一種經濟上的說法。
很多人以為,針對窮國,只要給予金錢上的援助,就可以幫助他們脫離困境。
而支持這個做法的實例,往往就是二戰後協助歐洲重建的馬歇爾計畫。
問題在於,經濟發展的條件中,人民該有的知識與文化,在歐洲本來已經存在。援助的金錢,就是幫助他們重建實體環境。把基礎設施再建立起來,他們就可以走上恢復的道路。
窮國的問題在於,其人民與制度,缺乏有利經濟發展的知識與文化。透過外援,把實體環境建得再好,當地人也無法發揮作用。
書中以世界銀行在坦尚尼亞出資新建的現代化製鞋廠後來的悲慘成果做為例子。
這些窮國當中,也幾乎找不到政治清明的例子。貪腐橫行才是常態。
外援其實是一個低效能的援助方式,但其存在,滿足了資金轉移者,與資金收受者的利益。
以為給錢就能把問題處理掉,也反應一種”物質財富至關重要”的態度。
其實,可以產生物質財富的條件才是真正的重點。
有利經濟發展的知識、技術、文化與制度,是否已經存在這個國家的體制與國民之中,才是它是否會建立起物質財富的核心要點。
對一個根本不具上列條件的國家,捐輸大量金錢,就像灑一桶水在熱得發燙的沙漠表土一樣。水跟財富,很快就會蒸發了。
把那個地方變成一個可以耕種經濟果實的沃土,才是重點。
而這,不是給錢就能立竿見影,迅速處理的問題。
這本書還有關於美國大學校方如何考慮收入與支出。其中的利益團體運作的思維。看了會有種”原來如此”的感覺。
總結來說,對於想要瞭解真正狀況,不想在經濟觀念方面被誤導的朋友,“謬誤與真相”是一本值得的讀物。
謬誤與真相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謬誤與真相”的作者是Thomas Sowell。他是美國經濟學家,曾於康乃爾大學與加州大學任教。這本書分成幾個章節,分別說明政治與媒體報導中常見的一些社會現象,與其背後真正的事實。
全書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收入不平等的論述。
討論收入不平等這章,作者一開始就連續丟出震撼彈。
譬如美國近年來一直討論”貧富差距擴大”的問題。收入最高的1%族群,在整體國民收入占比愈來愈高。
所以有錢人愈有錢,沒錯吧。
其實不完全正確。因為收入最高的1%不是同樣的一群人。
1996收入最高的前1%美國人,十年之後,到了2005,他們的平均收入是下降的。因為有超過一半的人,收入下降,跌出了前1%這個分類。
每一年的收入前1%,其實都是由不完全一樣的人組成。
同樣的,在1996收入屬於底層20%的美國人,他們到了2005,收入平均增加91%。
收入底層,也是由不斷變化的一群人組成的。
富者愈富,窮者愈窮?
有一部分富人跟窮人可能是這樣。
但富者變窮,窮者變富,則是另一些富人與窮人的真實寫照。
另一個對比事實在於家戶收入。作者提到,從1969到1996,美國家戶平均實質收入僅成長6%。所以,一般家庭都沒有什麼收入增長,經濟成長的果實都讓大企業家拿走了?
其實同時期,美國人均實質收入成長51%。
這不是明顯矛盾嗎?
那有個人收入成長,全家收入卻沒什麼成長的道理呢?
這是可能的,只要同期間家戶人口是減少的,就會發生這種狀況。而這的確就是實際發生的狀況。
在特定時間點,收入最高的10%與收入最低10%族群間的倍數差別,反應的是,在收入成長的年代,假如你不從事工作,就無法參與到薪資增長的好處。
對有工作者的獎勵愈大,特別是對具有專門技術工作者的薪資補償愈多,就代表無工作者,或是無法參與到的人,落後就會愈多。
所以作者提到,收入最低的20%的家戶中,多數家庭沒有任何人從事全職工作。其中更有56%的家戶,連從事兼職工作的人都沒有。
經濟成長,有工作收入的人,薪資愈來愈高。沒有收入的人,一直只拿社會救助金,工作收入為零。差距拉大恐怕是可以預見的發展。
另外,統計數字也顯示不同年齡層的平均收入不同。平均收入最高的族群是45-54歲。剛好是工作生涯的黃金年代。不僅有多年的工作經驗,體力也還不錯。
也就是說,大多人年輕時從事的是比較低薪的工作。後來隨著專業技能與經驗的累積,逐漸爬到高收入族群。
作者想要處理的另一個常見謬誤就是常見的”消失的中產階級”的說法。
這個問題的由來在於,把特定收入區間定義為中產階級。譬如年收入四到六萬美金。
在當初這個規則設定的時候,這個範圍可能剛好落在整個收入分布鐘形曲線的中段。也的確是中產。
但隨著經濟進步,收入增長,一國國民收入分布的鐘形曲線會開始向右移。
還一樣用收入四到六萬做為中產階級的定義,會開始落在鐘形曲線左邊愈來愈細的尾巴上面。所以就會得到,”中產階級消失”這樣的結論。
在這章結尾的時候,作者做了一些很直白的陳述。
那就是,收入高低的決定,並不是道德評鑑的結果,而是經濟貢獻的反應。
一個生在富有之家的人,他可以直接繼承家族事業。假如他又經營的特別好,造福了上萬名的消費者與顧客,他為自己創造了豐厚的財富。
一個生在平凡之家的人,他可能經歷比前者多幾倍的努力,才創建了自己的事業。他也是經營的很好,為許多人帶來便利,他也為自己創造了財富。
經濟是以你可以服務多少人,為人們帶來多少的價值來決定你的回報。
社會不會管你是繼承家業還是白手起家。然後說後者比較困難,所以達到一樣的經濟貢獻,後者應該得到比較高的獎勵。
贊同由政府進行收入分配者,有些人似乎持有一種觀點,就是整個社會的收入就是一個定數。應該由”公正的第三方”,通常就是政府,來分配給整體國民。這樣才”公平”。
事實是,大多收入是”賺”來的,不是分配來的。由提供產品跟服務的人創造出來,然後由社會大眾決定這些產品跟服務值多少錢。
這個機制,會鼓舞有能力的人去創造,可為大眾服務,讓他們滿意的產品與服務。
這個機制,也會自動將人力與資源,導向社會大眾重視與在意的服務與產品。
謬誤與真相 在 《谬误与真相》女性平均收入低于男性的真正主因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为什么看似美好的经济政策,却引发一连串的灾难后果?通过这本书,作者让你明白5种经济上的谬误与真相,让你从此不再被政客牵着鼻子走!0:00 开头0:52 ... ... <看更多>
謬誤與真相 在 經濟政策出問題都是我們自找的 六月新書 《#謬誤 ... 的推薦與評價
《#謬誤與真相:保守派經濟學家如何戳破執政者的美好謊言》 ❖ 作者/湯瑪斯・索威爾Thomas Sowell ❖ 5/27開始預購・6/02上市 ✨六月選書✨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