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針對PF的露鮑事件,我久久未對此事進行轉發、宣傳、甚至是公開表示立場,一來是單就媒體與網友們給出的觀點終究只是片面、站在浪頭上大聲說話的為主要聲音,但我其實更想窺聽不同層面的看法,而今天我看到了,所以分享給你們
文章的這句話說得很好:
「如果是一個高職肄業的女性做同樣的事,新聞最多發個一則兩則,討論一天。但一個台科大的高材生幹這件事,又沒提出政治訴求與挑戰習俗的論述,直接挑戰「萬般讀書高」的觀念。大眾心裡那種「只要乖乖念書,考第一志願,人生就會一帆風順,功成名就」的幻象,直接被汙衊,於是只能替她貼上「想紅、有病」的標籤。就像鄭捷一個隨機殺人,大家只能怪他父母、怪母校東海大學沒把他教好,勢必要找到個理由,才能讓自己心安。」
所以,在這資訊洪流的時代,多數人聲音未必就是正確,也未必就是錯誤,更多的,我認為是要養成自己能獨立去看待一個事物的能力。
【人物】李宜頻
.
(刪節版刊在關鍵評論網,這裡是全文)
.
(7/15補)這篇文因為採取鄉民口吻行文,被文化界與女權人士圍剿。寫了另一篇來解釋動機。內文一些被質疑的狀況,也有說明。可先看此文,也可看完本篇後再看。算是後記中的後記: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217482809570112&set=a.10210152776523867&type=3
.
【懶人包】
.
因為太多人說要懶人包第一段改成懶人包:
.
台科大休學生李宜頻,日前於PF32場次露下體,引發社會爭議。經訪後,發現李宜頻可能因成長過程缺乏家庭教養,人格塑造出了問題,以致違法犯禁。目前台科大正擬做出懲處,也已送交警政單位法辦。結果如何,尚有待觀察。
.
.
【廢話】
.
2020年7月4日,台北花博公園舉行台灣動漫創作展「PF(Petit Fancy)32」。照例,場外聚集眾多動漫迷、路人、攝影師與coser。而台科大休學生李宜頻,身著一襲水手服,手持木刀在場,與攝影師進行拍照的動作。而她撩裙、換位的動作,露出沒穿內褲的陰部,因此被許多攝影拍到。諸多打碼、無碼的照片,隨即在C圈的流通,並迅速在網路流傳,並登上各大媒體。在兩天之內,成為台灣最受矚目的新聞。
.
事件發生後,隨即有人報警。警方因李宜頻裸露行為,涉嫌違反刑法第234條公然猥褻罪,以及社會秩序維護法第83條妨害善良風俗罪,進行約談偵辦。台科大校方隨即表示,李宜頻已休學1年半,對此事件台科大深感遺憾與歉意,並認為李宜頻身心有狀況,籲外界諒解,別再討論。後續會提供她心理諮商和法律諮詢,並將以校規處理,涉法行為則由司法機關偵辦。
.
而事件延燒後,李宜頻臉書,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追蹤數由500人上升到1萬7千多人。而相關貼文也被網友灌爆,充斥各種賤斥言論。無論在她個版、各個社團、論壇,與新聞媒體處,公眾大多是辱罵斥責,偶有支持或體諒的言論。而李宜頻看似不為所動,堅不認錯,並屢屢發文挑釁批評者。
.
「假coser露鮑事件」看似小事,本來應只是C圈內的茶壺風暴,但它沒那麼簡單。事件內外,一個再普通不過的露鮑事件,偏偏戳到台灣社會隱藏的各種亂象。媒體將其炒熱,正是注意到其中的幽微之處。戲裡戲外,李宜頻一個小小舉動,正如美國真實犯罪紀錄影集《虎王》一般,點出各種人性的醜惡面。而這一切,也許得從李宜頻的故事說起。
.
.
【露鮑事件】
.
尋找採訪題目時,剛好看到網友群情激憤的討論「露鮑事件」。單看此事件,涉及的社會議題實在很多,可談的東西不少。但李宜頻又不接受媒體訪問,缺乏資訊。基於好奇,循線看了一下李宜頻臉書,看到她說太多記者約訪,訊息被灌爆,她不會看。還是加減私訊,問她有沒興趣受訪。沒想到馬上就回了,直接就說給訪。7月7日,在她回台科大與輔導老師,還有律師見面後,就見面做了一個採訪。而新聞提到的李宜頻男友也跟隨前來,全程參予採訪。
.
開門見山。簡單一個切入點:露鮑的「動機」是什麼。這個問題開啟了李宜頻的故事。
.
「我平常沒有穿內褲的習慣,啊就不是故意露的。」李宜頻說。
.
啊事件發生後的隔天,她不是在私密社團說她在做「社會實驗」?李宜頻說,她本來覺得露下體被拍到又沒什麼,有什麼了不起?沒想到一覺醒來變成新聞,她看到大眾的反應覺得很好笑,才說她在做社會實驗。
.
說法前後矛盾。如何證明?李宜頻詳細解釋現場狀況。她說現實就是這樣,愛信不信隨便。
.
當時的狀況是,李宜頻跟同年齡層的人一樣,喜歡動漫,但算不上是動漫迷。所以平常也沒接觸COS圈。因為她交往兩個月左右的男友,是攝影師,且作品大多以COSER為主,有C圈朋友,也常跑場次,所以她一時興起,就跟著男友去見識一下。PF32差不多是武漢肺炎後的第一個場次,在此之前她沒交過C圈男友,直到現在也沒什麼C圈朋友,以前自然不會參加。而交往不久的男友要去場次找朋友,她自然想去看熱鬧。
.
「C圈說我是假COSER,我覺得很好笑。我身上穿的制服,只是隨便買的,根本不是任何動漫角色,假髮是之前外拍扮美人魚買的,我又沒有在COS。」李宜頻表示。
.
看了一些C圈的批判,倒是沒看到有人罵「她根本沒在COS角色」這點。可能「自創角」也是一種類型,所以沒特別被提出來諘。
.
而現場狀況是,她做了一個裝扮去場次。然後男友提出要拍照,她就在現場擺POSE給男友拍。男友此時介入,插話解釋,說他拍照沒有要強調露下體,並秀出網友公布的影片,內容是他在喬木刀的位置,他有要遮的意思。李宜頻補充說,目前這些被瘋傳的照片,一張是她換姿勢時旁邊不認識的攝影師就拍下來。而一張背部露屁股的,她說左手撩裙子,前面沒露,後面露出來了她又看不到,怎會知道。
.
我忍不住吐槽,不管知道不知道,如果不想曝光,下意識手也會按著裙子遮一下。這樣說誰信?李宜頻說:「對我來說,那就只是一塊肉,被看到就被看到,又沒什麼。要問的是攝影師幹嘛拍吧?那些人我不認識,拍照也沒問我,拍了還上傳,到底是關我屁事?」
.
根據照片,李宜頻男友的拍攝地點,就位於花博廣場正中央的露臺。那個位置是會場中心,也是最多人經過的地方。既然知道李宜頻沒穿內褲,怎樣都會有走光的風險,幹嘛要在那邊拍?一般來說,COSER如果不想招呼太多親友,都會跟熟人跑到廁所旁邊的小花園,閒聊拍照,那邊人潮遠遠較少。不然拉到場外兒童樂園那邊拍也可吧?
.
李宜頻男友解釋,小花園那邊人很多,當時活動快結束,廣場人潮不多,而且晚上要跟C圈親友吃飯,所以就近在那個位置拍。
.
我:「喔。」
.
李宜頻覺得這個事情很簡單。一堆人說她是假COSER,想紅,還拉C圈下水。但她的動機很單純:一,她平常就不穿內衣內褲;二,她覺得被看到陰部沒什麼,你要看就看;三,她沒有穿COS服;四,事情會鬧大還不都媒體害的。
.
她說得激動:「這應該要問媒體吧?那麼多新聞你不報?社會那麼多重要的事情不關心,啊就關心我露下體?媒體不炒新聞,我哪會紅?而且你看大家罵成那樣,這哪叫紅?」
.
言之成理。但社會大眾看了這番說辭,只會認為在狡辯。反正也無從驗證。不過任何社會事件,大眾總針對犯人的「行為」嚴加批判。我更在意的是,事件背後的人,是什麼樣子。李宜頻說了自己的故事,也許可成為社會評判她的參考。
.
.
【故事】
.
李宜頻是台南善化人,細節懶得問了。她是非婚生子女,下有弟弟。自幼父親就失蹤,母親也很少回家,不知做什麼工作,只知道有時有交男友,會跟男友一起生活,行蹤成謎。所以她跟弟弟被丟給外公外婆撫養。外婆用退休金養她們。外公平常懶得理他們,都是外婆在管教。而外婆常常會罵她們,說她媽媽都不拿錢回家,然後只要跟外公吵架就會打她,心情不好也會打她。總之常常沒有理由的就打。
.
然後因為她爸爸很胖,媽媽也很胖,兩個人長得都醜,所以她也長得很醜,現在也一樣醜。她小時候很胖,在學校會被同學嘲笑霸凌,就這樣一路長大。然後高職考上台南高商,大學考上台科大。因為從小喜歡畫圖,所以選了商業設計科。
.
台南高商已是名校,台科大更是職校第一志願,地位等同台大。意思就是說,李宜頻可說是同年齡層的菁英。我說,那家族裡面應該會有認同她的人吧。李宜頻說,父親那邊的家人一個都沒見過,只知道有個姑姑。然後母親這邊的家人,平常都很嫌棄他姊弟倆。聽到她考上台科大,只說:「喔,這間不錯。」算不上什麼褒獎,更無欣喜之意。
.
而李宜頻最大的轉戾點,就是北上念書。進台科大之後,她終於可以做自己。但第一志願學府,對她的影響也不多。因為她在升大二時,母親欠債,債主找她追討,騷擾所有她的朋友。她只好出面處理,為了還債,休學兼了好幾份工作,直到去年才還清。
.
我問說,台科大對外表示她有身心問題,跟這有關嗎?李宜頻認為,一半有關。其實在此之前,她就發現自己走在馬路上,會莫名地想要去給車撞。然後所有憂鬱症的狀況都有,整天想死,也自殺未遂幾次。但她不知道那是病。被逼債後,當然變更嚴重。診斷後,才知道自己患了重度憂鬱症。然後吃藥控制。
.
我吐槽說,那樣有辦法工作嗎?李宜頻說,她就只能逼自己啊!她只知道,如果該做的事就會做。就會逼自己。但什麼是該做的事,她卻很難說明。
.
「我是一個無法定義自己的人。」李宜頻說。要她說自己的性格,她覺得自己有固執的一面,偏執,倔強。但要舉例,她舉不出來。行為上,可能異於常人,但她自己不知道怎樣才算是「正常」。
.
她說,也許她算是自卑吧。因為就真的長得很醜,從小被人嫌棄到大,所以很多事她不會主動。戀愛上,她到現在交過四任男友,都是對方追求,沒有自己主動過。因為她答應跟第一任男友交往後,對方就立刻強暴她。她只覺得「自己被玷汙了,就變成他的人了」,然後就瘋狂的一直做愛,一邊做一邊覺得痛苦,每次都會覺得「自己又被玷汙了,而我是屬於他的」。
.
我問,那有性濫交嗎?她說:「沒有啊,都跟男友。」幹,那種被強姦後就變成對方的人,是哪個年代的觀念?這到底誰教的?李宜頻說:「外婆教的。」我:「好吧。」
.
而李宜頻在臉書的簡介,寫著LGBT跟女權主義,是因為後來思想有所轉變嗎?
.
她說,也不是。而是,她是雙性戀。其實她有喜歡過兩個女生,但她從來也不敢跟對方表示心意,所以都無疾而終。她因此會參加同志大遊行,上台北後每次都有去。我說,台科大雖然七成是男學生,但畢竟是頂尖大學,資源應該不少。她有此興趣,有沒上過性別相關課程,或去參加性權團體的活動或講座之類的?她說,都沒有。就網路上看一些文章而已,也不知道要怎樣接觸。
.
我:「唉。」
.
而李宜頻前三任男友,第一任把她當奴隸使喚,她憤而分手。第二任劈腿花心,她受不了。第三任則是說跟她相處累了,把她甩了,結果在她因新聞爆紅後,卻回頭找她。現任男友交往不久,還在觀察。
.
這中間也有單身的時候。單身時,李宜頻會用交友軟體,找男人只為了有人陪睡。為她自己過夜會感到孤單。雖然跟她約的每個男人,都是為了做愛,她也只能陪對方做。李宜頻說:「我真的只是想要有人抱著睡而已。既然他們的目的是要做愛,我就用身體做交換。反正我早就被玷汙了,已經壞掉了。他們要做就給他們做。」
.
若是如此,也不用交男友了,還要被制約。李宜頻說:「不太一樣,有愛的時候,做起來比較爽,差很多。即使有男友可接受開放式關係,放任我交砲友,我也不會跟別人做,因為沒必要。跟男友做不就好了?」
.
休學是為了還債,而債還清後大可復學。但李宜頻很窮,想繼續賺錢。因為自己很醜,就勤練化妝,讓自己有妝時,看起來還像樣。今年一月,因為武漢肺炎,不敢繼續做服飾店類的服務業工作,決定做直播。但因直播網紅遍地,競爭激烈,她播了半年,感想是:「我沒有經紀公司,所以沒有培訓跟資源,成績不好,每個月都只賺到香菸錢而已….」
.
而自六月中旬開始,李宜頻開始當外拍MODEL。因距今時間不長,也只拍過幾次,全都互惠。然後就發生了露鮑事件。
.
我實在覺得,說「不在乎被人拍到」,沒人會信。狂吐槽她。李宜頻說的直接:「好吧,你真的要說我在露出來當下,自己沒意識到,當然不可能。但我心裡有一種報復感。你知道我從以前,到做直播、到開始互惠外拍,被多少人罵過嗎?罵我醜、罵我愛作怪、罵我有問題、罵我(直播)整天講憂鬱症裝病,我當下是有點想說,好啊,這樣一定會被罵。那就繼續來罵我啊!我是沒想到這會影響c圈啦,啊反正我也不是c圈的。」
.
而她男友當下,雖然覺得她當眾露下體不妥,還問她:「這樣好嗎?」但她還是幹了,自然也不阻止。
.
我:「唉。」
.
.
【爭議】
.
李宜頻在花博一個露鮑動作,隨即引發網路與媒體沸騰。她的臉書、社團貼文被留言灌爆,而新聞下的留言也大多在批判。簡單分析留言與(我看到的)社群媒體評論的內容,留言者,七成以上是男性,極盡「蕩婦羞辱(slut shaming)」之能事,大部分在批評外表。而女性有同情她身心狀況的,有蕩婦羞辱,也有純粹覺得不妥的,也有單純批評其行為的。女生罵李宜頻臉很醜的比例,不輸男性。
.
整體來說,c圈絕大部份的評論,覺得李宜頻以「圈外人」的身分,卻造成公眾對c圈的負面觀感,所以非常不爽,認同者少。社會大眾部分,批判的留言佔一半左右,四分之一是覺得她敢做敢為而稱讚,四分之一是看熱鬧的,留言各式各樣,大多是「搬板凳文」或「要求她再露給大家看」。
.
其中就事論事的言論(我看到的)大約兩種,一種是體諒李宜頻身心狀況,覺得她一定生病了才這樣做;另一種則是c圈內的討論。dcard有篇文被媒體廣泛引用,大意是:「動漫&cosplay在台灣都被視作次文化,c圈不求成為主流,也不求理解,但希望不要被惡意解讀。」比較不對李宜頻人身攻擊。
.
這是李宜頻目前得到的名聲,以此回推她的動機,就有討論之處。
.
就事論事。公眾場合露下體,動機是什麼?理由不外乎四個:
.
一、政治訴求;二、想紅;三、精神疾病發作;四:暴露狂。
.
就第一點,李宜頻不接受媒體採訪,也沒提出訴求,可以排除。那只剩下後三點。
.
就「想紅」的動機,以李宜頻描述的人生故事,她完全符合「網美」進行名利操作的要件。她的人生經歷裡:「童年破碎、被性侵、憂鬱症、鬧事」,網美的四大神器全都具備,要說自己沒有操作想紅,鬼才會信。
.
李宜頻對此的看法是:
.
「如果我想紅,直接給各報記者訪不就好了?啊我的故事就真的這樣,反正我說了,愛信不信隨便。然後媒體用學校的話,說我有身心狀況,啊就不是這樣。啊我承認我之前真的有憂鬱症,但我現在好了啊!吃藥一年多,後來恢復到醫生慢慢減藥,最近兩個月也沒發作。發作了還會出門?你也不用跟我講躁症,我知道什麼是躁症,啊我也沒有。那我能怎麼證明?反正想罵的就是會罵。」
.
就李宜頻的言行來說,起碼可排除重度憂鬱症發作。是否有其他精神狀況,也只能由專家來判定。至於想紅,客觀來說,一個動作讓她臉書追蹤爆增、粉絲團成員也爆增,然後原本少量的大尺互惠邀請,也跟著爆增,她即使提出要收費來篩選,還是一堆人邀。要說露鮑對她沒有名利上的好處,自是難以排除。這部分只能交由社會公評。
.
而對於「暴露狂」的部分,李宜頻認為,她不知道自己算不算暴露狂。不管在心理分析上,她可能是想藉由「被罵」或者是「被同情」來獲得關注,來填補過去的傷痛與空虛。但她真的不知道。有人這樣講,她也只能說有可能。她不在乎被人看到裸體,是因為對身體真的就不珍惜。她知道自己心裡有個部份壞掉,她也只能說,可能是被初戀硬上而造成。但她沒想過沒穿衣服就上街,也沒想過沒事就脫給別人看。
.
「我沒有覺得露給別人看會有快感,被看到了無所謂而已。有人要說我是暴露狂,那我就是暴露狂好了。社會很愛給人貼標籤,我真的不在乎耶。你可以說我是個怪人。你說我胸部好看我不會高興,說我勇敢我也不會覺得被稱讚,罵我醜我不會難過。說我是敗類就敗類。真的,我沒什麼感覺。」李宜頻做了結論。
.
反正,接下來李宜頻除非消聲匿跡,否則都無法排除「想紅」的標籤。那在爆紅之後,李宜頻又有什麼打算?
.
李宜頻說,最近因為上了新聞,要處理的事很多。一堆邀約、邀訪、合作的訊息,甚至還有政黨跟政治人物找她不知道幹嘛,都還沒看。接下來就是看九月能否復學,那也要先看學校打算怎麼處置。然後就找個工作賺錢。
.
李宜頻天真說:「應該會找服飾店之類的工作吧。」
.
我:「喔」
.
.
【利用】
.
素顏的李宜頻,一如她在臉書的說法,按照全人類普世的標準,屬於「貌寢」的類性。簡單說就是醜,而且相當醜。
.
大家成長過程中,班上若有又醜又胖的同學,大多會霸凌之。男生都已難逃,女生被凌遲的狀況,更為慘烈。李宜頻的成長過程,是否為她自暴自棄的開端?而李宜頻對自己身體蠻不在乎,對外界毀譽更不放心上的態度,究竟是逞強,還是心靈已被過去經歷所摧毀?一次採訪總還是抓不到點。遂約去她家,想從她的生活情境,探出端倪。反正也是要拍刊登用的照片。
.
她貸居在中和的套房。4坪大的房間,堆滿了各式衣物與飲水機、冰箱等電器用品,連床上也堆滿東西,無處可坐。是那種所有家當集於一室的狀態。但在狹小的空間中,卻擺著書桌大小的空籠子,裡面有乾草,卻無寵物。
.
李宜頻說這是她養天竺鼠的籠子,之前有三隻,死了兩隻。天竺鼠若只有一隻,會寂寞致死。所以她把最後一隻送人。但那些天竺鼠就像她的兒子,她就是捨不德將籠子丟棄。留著可以紀念牠們。寵物的死亡讓她很痛苦,她也不想再養了。這是她少數露出的情感面。
.
套房牆上貼著她的設計作品,只有衣櫥上擺著一小幅畫作。是她的作品。一個裸女被人掩住左眼,右眼被螺絲起子刺入,彷彿顯示她的某種心境。
.
李宜頻一進入家中,隨即把衣物脫光。她說她只要在家就不穿衣服。就是不想。她講了個故事。有次跟攝影約拍後,那位攝影堅持要上去她家。她說她卸妝後很醜,攝影說沒關係,她就讓他進去。也是把衣服脫光,攝影就開始摸她胸部。但她根本毫無反應,攝影也就乖乖走了,回家後才私訊她,問她有沒有接S(性交易)。
.
我:「……」
.
就露鮑事件,我請教了前男友是演藝經紀的某位媒體界「阿姨」,請她發表意見。
.
媒體界阿姨說:「這種女生她看多了。要嘛為了撈錢,不然就是蠢!不然就是想露、愛露、性生活複雜、性癖好特殊!她們就是露給人看就有快感!演藝圈跟MODEL界太多了,這個假COSER就是想紅!她才沒什麼想法,不是不小心,是想出風頭!越多人知道她露,她越得意!這種人沒什麼好研究的,太多了!不管他們說什麼理由,全都在假!」
.
而不管請教心理師,或其他攝影、社會學相關人士,答案都是「蠢、想紅、想成名撈錢、心裡有病、性癖特殊」,全都沒好話。但我總覺得沒那麼簡單。無論採訪或在她家私聊,我覺得她對一切事物麻木,而毫不在乎。我拍照時,她要露下體就露,拍下體特寫就拍,毫不掩飾,看起來也沒任何快感,說是換取什麼利益,看起來對她也沒好處。我認識的人算有個數量,怪人也看過不少,大多可抓到行為動機。但就李宜頻我看不清楚。
.
於是問了很多她的隱私,許多事不堪聞問,說真的,只會發生在成長過程中破碎、缺乏良好教育、智能不高的女性身上。但作用在李宜頻身上卻很奇怪。她說可能是因為心靈破碎造成,但某部分來說她又強悍到不行,毫無脆弱感。可能是藉由對世界麻木,來自我武裝。這只有心理學家可以解釋。
.
要說李宜頻蠢,她的統測成績除了國文很低,只拿到12級分外,英文數學設計,各科都是14、15級分(滿分15),在她所屬的「設計學群」內,分數是全國前20名。要說她蠢,全台排名在她之後的學生不知該如何自處。
.
而我跟她討論她身上發生的大小事,發現她思慮相當清楚,完全了任何事情的前因後果、背景影響,以及他人目的。但總的來說,她卻一直被利用,被人佔好處。無論是前男友對她使出PUA的手段,或是攝影、直播、人際關係上別人的予取予求,她全都一清二楚。從社會議題到露鮑事件牽涉的女權議題(例如可以套FREE乳頭運動或對抗父權體制等東西,來合理化自身行為),她其實都講得出一套道理,名詞、事件朗朗上口。雖然她說只是網路上隨便看一些文章,但她的論述能力比起一般覺醒青年,不遑多讓,只是因為她沒興趣,也不想拿來操作。
.
我越聽越怒。私底下的她,智識程度跟在網路、臉書、直播、新聞上呈現的形象根本兩樣。任何人只要活在社會中,無論行為多乖張,總會設一道防火牆,以免火燒身。但她沒有。偏偏也沒有自毀傾向,就只是不在乎。我怒道,你的生活搞成這樣,對你到底有什麼好處!?
.
李宜頻笑著說:「其實我都在裝笨。你不覺得這樣比較輕鬆嘛?如果你表現得比別人強,時不時就有人來跟你聊天,問你事情,那不是很煩?至於利用,所有的人事物都是利用。我知道大家彼此利用來利用去。情感、性愛、名利,都在利用。像你來採訪,目的是賺點擊率、賺稿費,那就給你利用啊,又沒差。反正我想被利用就被利用。大家不知道的是,當我不想被利用時,誰找我都沒用。」
.
何時想何時不想?什麼想又什麼不想?李宜頻說:「我不知道。可能是我怪吧。或壞掉了。你再怎麼問,我都沒答案。像武漢肺炎時,我覺得煩,一個人到附近的學校頂樓,坐在圍牆上抽菸喝酒,結果就被警察抓下來。我想自殺嗎?我不知道,看起來是想,對吧?但我那時沒有想這件事。」
.
一切聽起來都太危險了。作為旁觀者,我自無法多說什麼。
.
而李宜頻引發的事件,戳到了社會的敏感神經。自許曉丹以來,除了因藝術創作、精神狀況,或政治訴求的裸露外,她當眾露下體,可說是驚世駭俗的行為。在這時代的台灣,無論JVID上無數販售露鮑照的MODEL,或SWAG上一堆拍無碼A片的台灣女性,所引起的討論,都遠不如這麼一露。這背後涉及很多社會的偽善與盲點。
.
單就事件來說,如果是一個高職肄業的女性做同樣的事,新聞最多發個一則兩則,討論一天。但一個台科大的高材生幹這件事,又沒提出政治訴求與挑戰習俗的論述,直接挑戰「萬般讀書高」的觀念。大眾心裡那種「只要乖乖念書,考第一志願,人生就會一帆風順,功成名就」的幻象,直接被汙衊,於是只能替她貼上「想紅、有病」的標籤。就像鄭捷一個隨機殺人,大家只能怪他父母、怪母校東海大學沒把他教好,勢必要找到個理由,才能讓自己心安。
.
而媒體嗜血,不斷想從李宜頻身上挖出真相(雖然我只是為了滿足個人好奇心,但惡劣度,其實跟媒體差不多)而每個因此被牽連(台科大、C圈、直播圈)的外界群體只能為之憤怒,覺得自己受到無妄之災。而李宜頻言論上的屢屢挑釁,又讓一般大眾那種「因為自己生活哪過不好,就拿新聞裡犯法違禁的人遷怒」的心態沸騰。許多人利用李宜頻引發的爭議,來獲得自己的情緒出口。
.
更爛的是有政治人物跟政黨,還見獵心喜,覺得此事件可操作利用,還找李宜頻還要搞事。逼問出是哪個政治人物跟政黨後,怒氣更深。幹,平常亂搞還不夠。台灣此時最重要的議題,應該是水利法修法,農民數百年捐錢建造的水道即將收歸國有,這嚴重侵犯私產的事討論極少,就想利用露鮑事件替自己搞鎂光燈焦點。衝三小?
.
反而真正能看清議題的討論,無論是討論台灣女性常見的心理創傷狀態、台灣父權體制如何造成「蕩婦羞辱」的陋習,或妨礙風化罪與公然猥褻罪的不合時宜,全都是最不被關注的部分。人性的醜惡透過一個又一個的發文與留言,毫無保留的展現。令人不悅。當然我自己也是在利用李宜頻的一份子,倒也難說什麼。
.
討論到這邊,李宜頻眨了眨眼:「這不是很有趣嗎?」
我:「喔。」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警察 圈 真 亂 dcard」的推薦目錄:
- 關於警察 圈 真 亂 dcard 在 次郎 JIRO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警察 圈 真 亂 dcard 在 厭世工程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警察 圈 真 亂 dcard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警察 圈 真 亂 dcard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警察 圈 真 亂 dcard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警察 圈 真 亂 dcard 在 Fw: [新聞] 中國用語滲透台灣?從Dcard 數據窺見年輕 的評價
- 關於警察 圈 真 亂 dcard 在 Fw: [新聞] 中國用語滲透台灣?從Dcard 數據窺見年輕 的評價
- 關於警察 圈 真 亂 dcard 在 警察偷吃 - 感情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警察 圈 真 亂 dcard 在 為什麼警察劈腿機率高? - 感情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警察 圈 真 亂 dcard 在 渣男警察 - 感情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警察 圈 真 亂 dcard 在 好想認識警察怎麼辦(心裡小鹿亂撞❤️ - 感情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警察 圈 真 亂 dcard 在 對警察的印象真的越來越差欸 - 時事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警察 圈 真 亂 dcard 在 警察 的評價
- 關於警察 圈 真 亂 dcard 在 當鴿子(警察)女友的好處❤️ - 感情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警察 圈 真 亂 dcard 在 警察板 的評價
- 關於警察 圈 真 亂 dcard 在 警察圈真亂dcard的價格和推薦,DCARD和顧問們這樣回答 的評價
- 關於警察 圈 真 亂 dcard 在 建議不要考警察- 工作板| Dcard - Cofacts 的評價
- 關於警察 圈 真 亂 dcard 在 我的警察老公在登記之後,外遇- 感情板| Dcard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警察 圈 真 亂 dcard 在 我的警察老公在登記之後,外遇- 感情板| Dcard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警察 圈 真 亂 dcard 在 警察圈真亂dcard :: 警察局/派出所資訊站 的評價
- 關於警察 圈 真 亂 dcard 在 貴圈真亂ptt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3C資訊王 的評價
- 關於警察 圈 真 亂 dcard 在 貴圈真亂ptt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3C資訊王 的評價
- 關於警察 圈 真 亂 dcard 在 「DCARD」相關新聞 的評價
警察 圈 真 亂 dcard 在 厭世工程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另一個角度來看場次事件
不過我支持水利農田修法
跟身體出問題應該吃藥
【人物】李宜頻
.
(刪節版刊在關鍵評論網,這裡是全文)
.
(7/15補)這篇文因為採取鄉民口吻行文,被文化界與女權人士圍剿。寫了另一篇來解釋動機。內文一些被質疑的狀況,也有說明。可先看此文,也可看完本篇後再看。算是後記中的後記: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217482809570112&set=a.10210152776523867&type=3
.
【懶人包】
.
因為太多人說要懶人包第一段改成懶人包:
.
台科大休學生李宜頻,日前於PF32場次露下體,引發社會爭議。經訪後,發現李宜頻可能因成長過程缺乏家庭教養,人格塑造出了問題,以致違法犯禁。目前台科大正擬做出懲處,也已送交警政單位法辦。結果如何,尚有待觀察。
.
.
【廢話】
.
2020年7月4日,台北花博公園舉行台灣動漫創作展「PF(Petit Fancy)32」。照例,場外聚集眾多動漫迷、路人、攝影師與coser。而台科大休學生李宜頻,身著一襲水手服,手持木刀在場,與攝影師進行拍照的動作。而她撩裙、換位的動作,露出沒穿內褲的陰部,因此被許多攝影拍到。諸多打碼、無碼的照片,隨即在C圈的流通,並迅速在網路流傳,並登上各大媒體。在兩天之內,成為台灣最受矚目的新聞。
.
事件發生後,隨即有人報警。警方因李宜頻裸露行為,涉嫌違反刑法第234條公然猥褻罪,以及社會秩序維護法第83條妨害善良風俗罪,進行約談偵辦。台科大校方隨即表示,李宜頻已休學1年半,對此事件台科大深感遺憾與歉意,並認為李宜頻身心有狀況,籲外界諒解,別再討論。後續會提供她心理諮商和法律諮詢,並將以校規處理,涉法行為則由司法機關偵辦。
.
而事件延燒後,李宜頻臉書,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追蹤數由500人上升到1萬7千多人。而相關貼文也被網友灌爆,充斥各種賤斥言論。無論在她個版、各個社團、論壇,與新聞媒體處,公眾大多是辱罵斥責,偶有支持或體諒的言論。而李宜頻看似不為所動,堅不認錯,並屢屢發文挑釁批評者。
.
「假coser露鮑事件」看似小事,本來應只是C圈內的茶壺風暴,但它沒那麼簡單。事件內外,一個再普通不過的露鮑事件,偏偏戳到台灣社會隱藏的各種亂象。媒體將其炒熱,正是注意到其中的幽微之處。戲裡戲外,李宜頻一個小小舉動,正如美國真實犯罪紀錄影集《虎王》一般,點出各種人性的醜惡面。而這一切,也許得從李宜頻的故事說起。
.
.
【露鮑事件】
.
尋找採訪題目時,剛好看到網友群情激憤的討論「露鮑事件」。單看此事件,涉及的社會議題實在很多,可談的東西不少。但李宜頻又不接受媒體訪問,缺乏資訊。基於好奇,循線看了一下李宜頻臉書,看到她說太多記者約訪,訊息被灌爆,她不會看。還是加減私訊,問她有沒興趣受訪。沒想到馬上就回了,直接就說給訪。7月7日,在她回台科大與輔導老師,還有律師見面後,就見面做了一個採訪。而新聞提到的李宜頻男友也跟隨前來,全程參予採訪。
.
開門見山。簡單一個切入點:露鮑的「動機」是什麼。這個問題開啟了李宜頻的故事。
.
「我平常沒有穿內褲的習慣,啊就不是故意露的。」李宜頻說。
.
啊事件發生後的隔天,她不是在私密社團說她在做「社會實驗」?李宜頻說,她本來覺得露下體被拍到又沒什麼,有什麼了不起?沒想到一覺醒來變成新聞,她看到大眾的反應覺得很好笑,才說她在做社會實驗。
.
說法前後矛盾。如何證明?李宜頻詳細解釋現場狀況。她說現實就是這樣,愛信不信隨便。
.
當時的狀況是,李宜頻跟同年齡層的人一樣,喜歡動漫,但算不上是動漫迷。所以平常也沒接觸COS圈。因為她交往兩個月左右的男友,是攝影師,且作品大多以COSER為主,有C圈朋友,也常跑場次,所以她一時興起,就跟著男友去見識一下。PF32差不多是武漢肺炎後的第一個場次,在此之前她沒交過C圈男友,直到現在也沒什麼C圈朋友,以前自然不會參加。而交往不久的男友要去場次找朋友,她自然想去看熱鬧。
.
「C圈說我是假COSER,我覺得很好笑。我身上穿的制服,只是隨便買的,根本不是任何動漫角色,假髮是之前外拍扮美人魚買的,我又沒有在COS。」李宜頻表示。
.
看了一些C圈的批判,倒是沒看到有人罵「她根本沒在COS角色」這點。可能「自創角」也是一種類型,所以沒特別被提出來諘。
.
而現場狀況是,她做了一個裝扮去場次。然後男友提出要拍照,她就在現場擺POSE給男友拍。男友此時介入,插話解釋,說他拍照沒有要強調露下體,並秀出網友公布的影片,內容是他在喬木刀的位置,他有要遮的意思。李宜頻補充說,目前這些被瘋傳的照片,一張是她換姿勢時旁邊不認識的攝影師就拍下來。而一張背部露屁股的,她說左手撩裙子,前面沒露,後面露出來了她又看不到,怎會知道。
.
我忍不住吐槽,不管知道不知道,如果不想曝光,下意識手也會按著裙子遮一下。這樣說誰信?李宜頻說:「對我來說,那就只是一塊肉,被看到就被看到,又沒什麼。要問的是攝影師幹嘛拍吧?那些人我不認識,拍照也沒問我,拍了還上傳,到底是關我屁事?」
.
根據照片,李宜頻男友的拍攝地點,就位於花博廣場正中央的露臺。那個位置是會場中心,也是最多人經過的地方。既然知道李宜頻沒穿內褲,怎樣都會有走光的風險,幹嘛要在那邊拍?一般來說,COSER如果不想招呼太多親友,都會跟熟人跑到廁所旁邊的小花園,閒聊拍照,那邊人潮遠遠較少。不然拉到場外兒童樂園那邊拍也可吧?
.
李宜頻男友解釋,小花園那邊人很多,當時活動快結束,廣場人潮不多,而且晚上要跟C圈親友吃飯,所以就近在那個位置拍。
.
我:「喔。」
.
李宜頻覺得這個事情很簡單。一堆人說她是假COSER,想紅,還拉C圈下水。但她的動機很單純:一,她平常就不穿內衣內褲;二,她覺得被看到陰部沒什麼,你要看就看;三,她沒有穿COS服;四,事情會鬧大還不都媒體害的。
.
她說得激動:「這應該要問媒體吧?那麼多新聞你不報?社會那麼多重要的事情不關心,啊就關心我露下體?媒體不炒新聞,我哪會紅?而且你看大家罵成那樣,這哪叫紅?」
.
言之成理。但社會大眾看了這番說辭,只會認為在狡辯。反正也無從驗證。不過任何社會事件,大眾總針對犯人的「行為」嚴加批判。我更在意的是,事件背後的人,是什麼樣子。李宜頻說了自己的故事,也許可成為社會評判她的參考。
.
.
【故事】
.
李宜頻是台南善化人,細節懶得問了。她是非婚生子女,下有弟弟。自幼父親就失蹤,母親也很少回家,不知做什麼工作,只知道有時有交男友,會跟男友一起生活,行蹤成謎。所以她跟弟弟被丟給外公外婆撫養。外婆用退休金養她們。外公平常懶得理他們,都是外婆在管教。而外婆常常會罵她們,說她媽媽都不拿錢回家,然後只要跟外公吵架就會打她,心情不好也會打她。總之常常沒有理由的就打。
.
然後因為她爸爸很胖,媽媽也很胖,兩個人長得都醜,所以她也長得很醜,現在也一樣醜。她小時候很胖,在學校會被同學嘲笑霸凌,就這樣一路長大。然後高職考上台南高商,大學考上台科大。因為從小喜歡畫圖,所以選了商業設計科。
.
台南高商已是名校,台科大更是職校第一志願,地位等同台大。意思就是說,李宜頻可說是同年齡層的菁英。我說,那家族裡面應該會有認同她的人吧。李宜頻說,父親那邊的家人一個都沒見過,只知道有個姑姑。然後母親這邊的家人,平常都很嫌棄他姊弟倆。聽到她考上台科大,只說:「喔,這間不錯。」算不上什麼褒獎,更無欣喜之意。
.
而李宜頻最大的轉戾點,就是北上念書。進台科大之後,她終於可以做自己。但第一志願學府,對她的影響也不多。因為她在升大二時,母親欠債,債主找她追討,騷擾所有她的朋友。她只好出面處理,為了還債,休學兼了好幾份工作,直到去年才還清。
.
我問說,台科大對外表示她有身心問題,跟這有關嗎?李宜頻認為,一半有關。其實在此之前,她就發現自己走在馬路上,會莫名地想要去給車撞。然後所有憂鬱症的狀況都有,整天想死,也自殺未遂幾次。但她不知道那是病。被逼債後,當然變更嚴重。診斷後,才知道自己患了重度憂鬱症。然後吃藥控制。
.
我吐槽說,那樣有辦法工作嗎?李宜頻說,她就只能逼自己啊!她只知道,如果該做的事就會做。就會逼自己。但什麼是該做的事,她卻很難說明。
.
「我是一個無法定義自己的人。」李宜頻說。要她說自己的性格,她覺得自己有固執的一面,偏執,倔強。但要舉例,她舉不出來。行為上,可能異於常人,但她自己不知道怎樣才算是「正常」。
.
她說,也許她算是自卑吧。因為就真的長得很醜,從小被人嫌棄到大,所以很多事她不會主動。戀愛上,她到現在交過四任男友,都是對方追求,沒有自己主動過。因為她答應跟第一任男友交往後,對方就立刻強暴她。她只覺得「自己被玷汙了,就變成他的人了」,然後就瘋狂的一直做愛,一邊做一邊覺得痛苦,每次都會覺得「自己又被玷汙了,而我是屬於他的」。
.
我問,那有性濫交嗎?她說:「沒有啊,都跟男友。」幹,那種被強姦後就變成對方的人,是哪個年代的觀念?這到底誰教的?李宜頻說:「外婆教的。」我:「好吧。」
.
而李宜頻在臉書的簡介,寫著LGBT跟女權主義,是因為後來思想有所轉變嗎?
.
她說,也不是。而是,她是雙性戀。其實她有喜歡過兩個女生,但她從來也不敢跟對方表示心意,所以都無疾而終。她因此會參加同志大遊行,上台北後每次都有去。我說,台科大雖然七成是男學生,但畢竟是頂尖大學,資源應該不少。她有此興趣,有沒上過性別相關課程,或去參加性權團體的活動或講座之類的?她說,都沒有。就網路上看一些文章而已,也不知道要怎樣接觸。
.
我:「唉。」
.
而李宜頻前三任男友,第一任把她當奴隸使喚,她憤而分手。第二任劈腿花心,她受不了。第三任則是說跟她相處累了,把她甩了,結果在她因新聞爆紅後,卻回頭找她。現任男友交往不久,還在觀察。
.
這中間也有單身的時候。單身時,李宜頻會用交友軟體,找男人只為了有人陪睡。為她自己過夜會感到孤單。雖然跟她約的每個男人,都是為了做愛,她也只能陪對方做。李宜頻說:「我真的只是想要有人抱著睡而已。既然他們的目的是要做愛,我就用身體做交換。反正我早就被玷汙了,已經壞掉了。他們要做就給他們做。」
.
若是如此,也不用交男友了,還要被制約。李宜頻說:「不太一樣,有愛的時候,做起來比較爽,差很多。即使有男友可接受開放式關係,放任我交砲友,我也不會跟別人做,因為沒必要。跟男友做不就好了?」
.
休學是為了還債,而債還清後大可復學。但李宜頻很窮,想繼續賺錢。因為自己很醜,就勤練化妝,讓自己有妝時,看起來還像樣。今年一月,因為武漢肺炎,不敢繼續做服飾店類的服務業工作,決定做直播。但因直播網紅遍地,競爭激烈,她播了半年,感想是:「我沒有經紀公司,所以沒有培訓跟資源,成績不好,每個月都只賺到香菸錢而已….」
.
而自六月中旬開始,李宜頻開始當外拍MODEL。因距今時間不長,也只拍過幾次,全都互惠。然後就發生了露鮑事件。
.
我實在覺得,說「不在乎被人拍到」,沒人會信。狂吐槽她。李宜頻說的直接:「好吧,你真的要說我在露出來當下,自己沒意識到,當然不可能。但我心裡有一種報復感。你知道我從以前,到做直播、到開始互惠外拍,被多少人罵過嗎?罵我醜、罵我愛作怪、罵我有問題、罵我(直播)整天講憂鬱症裝病,我當下是有點想說,好啊,這樣一定會被罵。那就繼續來罵我啊!我是沒想到這會影響c圈啦,啊反正我也不是c圈的。」
.
而她男友當下,雖然覺得她當眾露下體不妥,還問她:「這樣好嗎?」但她還是幹了,自然也不阻止。
.
我:「唉。」
.
.
【爭議】
.
李宜頻在花博一個露鮑動作,隨即引發網路與媒體沸騰。她的臉書、社團貼文被留言灌爆,而新聞下的留言也大多在批判。簡單分析留言與(我看到的)社群媒體評論的內容,留言者,七成以上是男性,極盡「蕩婦羞辱(slut shaming)」之能事,大部分在批評外表。而女性有同情她身心狀況的,有蕩婦羞辱,也有純粹覺得不妥的,也有單純批評其行為的。女生罵李宜頻臉很醜的比例,不輸男性。
.
整體來說,c圈絕大部份的評論,覺得李宜頻以「圈外人」的身分,卻造成公眾對c圈的負面觀感,所以非常不爽,認同者少。社會大眾部分,批判的留言佔一半左右,四分之一是覺得她敢做敢為而稱讚,四分之一是看熱鬧的,留言各式各樣,大多是「搬板凳文」或「要求她再露給大家看」。
.
其中就事論事的言論(我看到的)大約兩種,一種是體諒李宜頻身心狀況,覺得她一定生病了才這樣做;另一種則是c圈內的討論。dcard有篇文被媒體廣泛引用,大意是:「動漫&cosplay在台灣都被視作次文化,c圈不求成為主流,也不求理解,但希望不要被惡意解讀。」比較不對李宜頻人身攻擊。
.
這是李宜頻目前得到的名聲,以此回推她的動機,就有討論之處。
.
就事論事。公眾場合露下體,動機是什麼?理由不外乎四個:
.
一、政治訴求;二、想紅;三、精神疾病發作;四:暴露狂。
.
就第一點,李宜頻不接受媒體採訪,也沒提出訴求,可以排除。那只剩下後三點。
.
就「想紅」的動機,以李宜頻描述的人生故事,她完全符合「網美」進行名利操作的要件。她的人生經歷裡:「童年破碎、被性侵、憂鬱症、鬧事」,網美的四大神器全都具備,要說自己沒有操作想紅,鬼才會信。
.
李宜頻對此的看法是:
.
「如果我想紅,直接給各報記者訪不就好了?啊我的故事就真的這樣,反正我說了,愛信不信隨便。然後媒體用學校的話,說我有身心狀況,啊就不是這樣。啊我承認我之前真的有憂鬱症,但我現在好了啊!吃藥一年多,後來恢復到醫生慢慢減藥,最近兩個月也沒發作。發作了還會出門?你也不用跟我講躁症,我知道什麼是躁症,啊我也沒有。那我能怎麼證明?反正想罵的就是會罵。」
.
就李宜頻的言行來說,起碼可排除重度憂鬱症發作。是否有其他精神狀況,也只能由專家來判定。至於想紅,客觀來說,一個動作讓她臉書追蹤爆增、粉絲團成員也爆增,然後原本少量的大尺互惠邀請,也跟著爆增,她即使提出要收費來篩選,還是一堆人邀。要說露鮑對她沒有名利上的好處,自是難以排除。這部分只能交由社會公評。
.
而對於「暴露狂」的部分,李宜頻認為,她不知道自己算不算暴露狂。不管在心理分析上,她可能是想藉由「被罵」或者是「被同情」來獲得關注,來填補過去的傷痛與空虛。但她真的不知道。有人這樣講,她也只能說有可能。她不在乎被人看到裸體,是因為對身體真的就不珍惜。她知道自己心裡有個部份壞掉,她也只能說,可能是被初戀硬上而造成。但她沒想過沒穿衣服就上街,也沒想過沒事就脫給別人看。
.
「我沒有覺得露給別人看會有快感,被看到了無所謂而已。有人要說我是暴露狂,那我就是暴露狂好了。社會很愛給人貼標籤,我真的不在乎耶。你可以說我是個怪人。你說我胸部好看我不會高興,說我勇敢我也不會覺得被稱讚,罵我醜我不會難過。說我是敗類就敗類。真的,我沒什麼感覺。」李宜頻做了結論。
.
反正,接下來李宜頻除非消聲匿跡,否則都無法排除「想紅」的標籤。那在爆紅之後,李宜頻又有什麼打算?
.
李宜頻說,最近因為上了新聞,要處理的事很多。一堆邀約、邀訪、合作的訊息,甚至還有政黨跟政治人物找她不知道幹嘛,都還沒看。接下來就是看九月能否復學,那也要先看學校打算怎麼處置。然後就找個工作賺錢。
.
李宜頻天真說:「應該會找服飾店之類的工作吧。」
.
我:「喔」
.
.
【利用】
.
素顏的李宜頻,一如她在臉書的說法,按照全人類普世的標準,屬於「貌寢」的類性。簡單說就是醜,而且相當醜。
.
大家成長過程中,班上若有又醜又胖的同學,大多會霸凌之。男生都已難逃,女生被凌遲的狀況,更為慘烈。李宜頻的成長過程,是否為她自暴自棄的開端?而李宜頻對自己身體蠻不在乎,對外界毀譽更不放心上的態度,究竟是逞強,還是心靈已被過去經歷所摧毀?一次採訪總還是抓不到點。遂約去她家,想從她的生活情境,探出端倪。反正也是要拍刊登用的照片。
.
她貸居在中和的套房。4坪大的房間,堆滿了各式衣物與飲水機、冰箱等電器用品,連床上也堆滿東西,無處可坐。是那種所有家當集於一室的狀態。但在狹小的空間中,卻擺著書桌大小的空籠子,裡面有乾草,卻無寵物。
.
李宜頻說這是她養天竺鼠的籠子,之前有三隻,死了兩隻。天竺鼠若只有一隻,會寂寞致死。所以她把最後一隻送人。但那些天竺鼠就像她的兒子,她就是捨不德將籠子丟棄。留著可以紀念牠們。寵物的死亡讓她很痛苦,她也不想再養了。這是她少數露出的情感面。
.
套房牆上貼著她的設計作品,只有衣櫥上擺著一小幅畫作。是她的作品。一個裸女被人掩住左眼,右眼被螺絲起子刺入,彷彿顯示她的某種心境。
.
李宜頻一進入家中,隨即把衣物脫光。她說她只要在家就不穿衣服。就是不想。她講了個故事。有次跟攝影約拍後,那位攝影堅持要上去她家。她說她卸妝後很醜,攝影說沒關係,她就讓他進去。也是把衣服脫光,攝影就開始摸她胸部。但她根本毫無反應,攝影也就乖乖走了,回家後才私訊她,問她有沒有接S(性交易)。
.
我:「……」
.
就露鮑事件,我請教了前男友是演藝經紀的某位媒體界「阿姨」,請她發表意見。
.
媒體界阿姨說:「這種女生她看多了。要嘛為了撈錢,不然就是蠢!不然就是想露、愛露、性生活複雜、性癖好特殊!她們就是露給人看就有快感!演藝圈跟MODEL界太多了,這個假COSER就是想紅!她才沒什麼想法,不是不小心,是想出風頭!越多人知道她露,她越得意!這種人沒什麼好研究的,太多了!不管他們說什麼理由,全都在假!」
.
而不管請教心理師,或其他攝影、社會學相關人士,答案都是「蠢、想紅、想成名撈錢、心裡有病、性癖特殊」,全都沒好話。但我總覺得沒那麼簡單。無論採訪或在她家私聊,我覺得她對一切事物麻木,而毫不在乎。我拍照時,她要露下體就露,拍下體特寫就拍,毫不掩飾,看起來也沒任何快感,說是換取什麼利益,看起來對她也沒好處。我認識的人算有個數量,怪人也看過不少,大多可抓到行為動機。但就李宜頻我看不清楚。
.
於是問了很多她的隱私,許多事不堪聞問,說真的,只會發生在成長過程中破碎、缺乏良好教育、智能不高的女性身上。但作用在李宜頻身上卻很奇怪。她說可能是因為心靈破碎造成,但某部分來說她又強悍到不行,毫無脆弱感。可能是藉由對世界麻木,來自我武裝。這只有心理學家可以解釋。
.
要說李宜頻蠢,她的統測成績除了國文很低,只拿到12級分外,英文數學設計,各科都是14、15級分(滿分15),在她所屬的「設計學群」內,分數是全國前20名。要說她蠢,全台排名在她之後的學生不知該如何自處。
.
而我跟她討論她身上發生的大小事,發現她思慮相當清楚,完全了任何事情的前因後果、背景影響,以及他人目的。但總的來說,她卻一直被利用,被人佔好處。無論是前男友對她使出PUA的手段,或是攝影、直播、人際關係上別人的予取予求,她全都一清二楚。從社會議題到露鮑事件牽涉的女權議題(例如可以套FREE乳頭運動或對抗父權體制等東西,來合理化自身行為),她其實都講得出一套道理,名詞、事件朗朗上口。雖然她說只是網路上隨便看一些文章,但她的論述能力比起一般覺醒青年,不遑多讓,只是因為她沒興趣,也不想拿來操作。
.
我越聽越怒。私底下的她,智識程度跟在網路、臉書、直播、新聞上呈現的形象根本兩樣。任何人只要活在社會中,無論行為多乖張,總會設一道防火牆,以免火燒身。但她沒有。偏偏也沒有自毀傾向,就只是不在乎。我怒道,你的生活搞成這樣,對你到底有什麼好處!?
.
李宜頻笑著說:「其實我都在裝笨。你不覺得這樣比較輕鬆嘛?如果你表現得比別人強,時不時就有人來跟你聊天,問你事情,那不是很煩?至於利用,所有的人事物都是利用。我知道大家彼此利用來利用去。情感、性愛、名利,都在利用。像你來採訪,目的是賺點擊率、賺稿費,那就給你利用啊,又沒差。反正我想被利用就被利用。大家不知道的是,當我不想被利用時,誰找我都沒用。」
.
何時想何時不想?什麼想又什麼不想?李宜頻說:「我不知道。可能是我怪吧。或壞掉了。你再怎麼問,我都沒答案。像武漢肺炎時,我覺得煩,一個人到附近的學校頂樓,坐在圍牆上抽菸喝酒,結果就被警察抓下來。我想自殺嗎?我不知道,看起來是想,對吧?但我那時沒有想這件事。」
.
一切聽起來都太危險了。作為旁觀者,我自無法多說什麼。
.
而李宜頻引發的事件,戳到了社會的敏感神經。自許曉丹以來,除了因藝術創作、精神狀況,或政治訴求的裸露外,她當眾露下體,可說是驚世駭俗的行為。在這時代的台灣,無論JVID上無數販售露鮑照的MODEL,或SWAG上一堆拍無碼A片的台灣女性,所引起的討論,都遠不如這麼一露。這背後涉及很多社會的偽善與盲點。
.
單就事件來說,如果是一個高職肄業的女性做同樣的事,新聞最多發個一則兩則,討論一天。但一個台科大的高材生幹這件事,又沒提出政治訴求與挑戰習俗的論述,直接挑戰「萬般讀書高」的觀念。大眾心裡那種「只要乖乖念書,考第一志願,人生就會一帆風順,功成名就」的幻象,直接被汙衊,於是只能替她貼上「想紅、有病」的標籤。就像鄭捷一個隨機殺人,大家只能怪他父母、怪母校東海大學沒把他教好,勢必要找到個理由,才能讓自己心安。
.
而媒體嗜血,不斷想從李宜頻身上挖出真相(雖然我只是為了滿足個人好奇心,但惡劣度,其實跟媒體差不多)而每個因此被牽連(台科大、C圈、直播圈)的外界群體只能為之憤怒,覺得自己受到無妄之災。而李宜頻言論上的屢屢挑釁,又讓一般大眾那種「因為自己生活哪過不好,就拿新聞裡犯法違禁的人遷怒」的心態沸騰。許多人利用李宜頻引發的爭議,來獲得自己的情緒出口。
.
更爛的是有政治人物跟政黨,還見獵心喜,覺得此事件可操作利用,還找李宜頻還要搞事。逼問出是哪個政治人物跟政黨後,怒氣更深。幹,平常亂搞還不夠。台灣此時最重要的議題,應該是水利法修法,農民數百年捐錢建造的水道即將收歸國有,這嚴重侵犯私產的事討論極少,就想利用露鮑事件替自己搞鎂光燈焦點。衝三小?
.
反而真正能看清議題的討論,無論是討論台灣女性常見的心理創傷狀態、台灣父權體制如何造成「蕩婦羞辱」的陋習,或妨礙風化罪與公然猥褻罪的不合時宜,全都是最不被關注的部分。人性的醜惡透過一個又一個的發文與留言,毫無保留的展現。令人不悅。當然我自己也是在利用李宜頻的一份子,倒也難說什麼。
.
討論到這邊,李宜頻眨了眨眼:「這不是很有趣嗎?」
我:「喔。」
警察 圈 真 亂 dcard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警察 圈 真 亂 dcard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警察 圈 真 亂 dcard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警察 圈 真 亂 dcard 在 Fw: [新聞] 中國用語滲透台灣?從Dcard 數據窺見年輕 的推薦與評價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WTC-hqz ]
作者: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新聞] 中國用語滲透台灣?從 Dcard 數據窺見年輕
時間: Tue Apr 13 06:54:31 2021
中國用語滲透台灣?從 Dcard 數據窺見年輕人網路用語趨勢
https://www.readr.tw/post/2836 READr (鏡周刊互動新聞品牌) 廖元鈴
當中國在臺灣成為強勢流行文化
觀賞完串流平台的最新戲劇,打開通訊軟體呼叫朋友,準備一起玩連線手機遊戲;或是打
開社群網站,瀏覽喜愛的明星資訊......這是當代年輕人們再熟悉不過的日常。
只是對今年 16 歲的高中生林俞淨(化名)來說,她看的節目是 明星大偵探、使用的
通訊軟體是微信、與朋友聊天的文字是簡體字、著迷的手機遊戲是 王者榮耀。
無獨有偶,現年 20 歲的南部大學生小妤(化名),手機裡常用的 APP 是微博、微信、
騰訊視頻,用來關注她喜愛的中國藝人消息。
她們常把「視頻」、「閨蜜」、「打 call」等在中國流行的詞彙掛在嘴邊,並不特別覺
得在臺灣使用有什麼奇怪;被問到會不會使用「服務員」、「網民」等字詞時,還回問記
者:「這不是大家都會用嗎?」
「閨蜜找我出門」、「他顏值擔當」、「這東西好種草」......當臺灣年輕人琅琅上口的
字句離不開中國流行語,背後體現的是兩岸的文化交流,還是不對等的文化滲透?
一位在中南部教書近 10 年的老師吳子午(化名),在教學現場注意到學生使用中國流行
語的頻率日漸增加。「平常上課互動時,學生就突然蹦出一句,『網紅』、『學霸』、『
老司機』這種詞彙;當下提醒他們,這是中國來的詞彙,但學生大多不以為意,久了也就
沒有特別提醒。」
但更讓吳子午疑惑的是:「為什麼學生放著臺灣有的詞彙不用,卻選擇這些中國詞彙使用
?」
從 Dcard 論壇資料 窺見中國流行語滲透
不只吳子午感到困惑,以國內網路批踢踢(PTT)論壇為例,熱烈討論「中國用語」議題
,多是關於「 [心情] 無所不在的中國用語」、「[問卦] 中國用語是不是深入低年齡層
了」,顯示不少人已注意到中國流行語持續向年輕族群紮根的現象。
為了試圖解答這個現象,READr 鎖定臺灣時下主攻大學生族群的論壇Dcard ,抓取近8年
間累積的 391 萬篇論壇文章,並藉由網路大數據專業「DailyView 網路溫度計」提供的
中國用語聲量榜,找出歷年來 Dcard 上究竟流行著哪些中國用語。
從近 8 年的 Dcard 論壇資料中,我們找出持續被使用的中國流行用語,以 2020 年為基
準,前 15 名使用頻率最高的中國流行用語分為「閨蜜」、「立馬」、「特好/特別好」
、「網紅」、「顏值」、「小姊姊(小姐姐)」、「在線」、「奇葩」、「信息」、「好
評」、「套路」、「老司機」、「學霸」、「佛系」、「視頻」。
從使用趨勢來看,2020 年前 15 名使用頻率高的中國流行語,在 2015 年至 2016 年間
使用頻率飆升,接續幾年的使用率都居高不下。
舉例來說,像是「閨蜜」在 2014 年開始有人在 Dcard 上使用,2015 年開始出現次數飆
破 3000 次,隔年更成長了 4 倍。無獨有偶,「網紅」、「顏值」、「單身狗」、「撩
妹」這些字詞,相較於前一年的使用次數,都以兩位數成長。
根據吳子午的親身觀察,READr 分析出的中國流行語百大表中,前 25 名的詞彙他都常常
在教學場域裡聽到學生使用;另一位在北部國立高中任職的蔡老師教學時也有相似的感受
,「這些字詞蠻常聽到的,同學們覺得有趣就會去說。」
為什麼中國流行語在年輕族群中日漸普及?若從 Dcard 個別討論版中國流行用語的使用
次數可以發現,Dcard 歷年累積使用中國流行語最頻繁的討論版前三名,分別是 BL 、
追星(entertainer)版、戲劇綜藝(tvepisode)。
以 BL 版中使用「姨母笑」的為例,最早是源自於韓國的粉絲圈(又稱為飯圈),由於
中國娛樂產業的明星藝人逐漸低齡化,使得該詞彙在 2016 年於中國廣泛流行使用,
並在 2017 年首度出現在 Dcard 的追星版,緊接著則是 2018 年的 BL 版。2019 年,
BL 版的「姨母笑」甚至成為當年度所有討論版中使用比例最高(26%)的中國流行語。
除此之外,像是「pick」一詞原意為英語的挑選、選擇之意,隨後衍生為支持誰、喜歡誰
的意思,成了中國「飯圈」的熱門術語。回溯源頭,最早也來自韓國。
2016 年至 2017 年開播的韓國選秀節目《produce101》,由於主打開放觀眾簡訊投票,
決定哪些舞台上成員被淘汰、哪些成員可以晉級,首創性的養成類真人秀帶動了中國網路
討論熱度,像是「你 pick 的人選出道了嗎」、「國民 pick」等詞彙。中國騰訊看準國
內市場討論熱度,於 2018 年拿下正版授權,推出《創造 101》節目,培養新一代中國女
團;而中國愛奇藝也在同年推出真人秀節目《偶像練習生》,由各大經紀公司推薦的百名
男練習生,由全民票選出最終優勝人選,成為全民男團。
以追星版中的「pick」使用頻率,於 2017 年首度出現,之後每年都有人使用,於 2019
年出現高峰。
由此可證,「姨母笑」、「pick」等字詞在 Dcard 的流行時間點,與中國流行娛樂時間
趨勢相符。若把 Dcard 論壇語料視為臺灣年輕人的網路行為縮影,臺灣年輕族群學習中
國流行語的主要來源便離不開中國的影視、娛樂節目、動漫遊戲等次文化(subculture)
的流行。
探究中國流行文化輸出大本營:戲劇、綜藝節目等次文化的崛起
蔡老師實際調查他任課學生的影視行為:4 個班級共 105 名同學中,有 1/3 的同學表示
「自己平常會持續追蹤、收看中國戲劇和綜藝節目」。同樣地, Dcard 各年度使用中國
流行語的總次數也藏了些蛛絲馬跡。
無論是中國流行語的使用次數、還是佔整體文章的比例,皆於 2015 年開始成長,並在
2016 年達到高峰。READr 深入檢視 2015、2016 年使用中國流行用語頻率最高的前 5
大看板,發現其中最大的共通點是對中國 的熱烈討論。
連續 2 年都上榜的討論版,分別為有趣版、感情版、心情版、女孩版、閒聊版(排序依
2016 年為主),都有關於中國 IP 劇的熱烈討論,像是《花千骨》、《羋月傳》、《琅
琊榜》、《後宮甄嬛傳》、《微微一笑很傾城》。
2015 年,被中國網媒稱作「中國 IP 元年」。中國影視產業蓬勃發展 IP 劇,像是當年
度推出的《盜墓筆記》、《何以笙簫默》、《花千骨》、《琅琊榜》等熱門 IP 都在中國
帶動熱烈討論。
當在家打開電視機,看見的就是中國流行文化
而中國 IP 劇為何能快速崛起、吸引臺灣年輕族群的目光?牽猴子整合行銷總監王師指出
,臺灣從老三台轉變成有線電視台後,頻道數增多了,「自製費用就變得昂貴,連廣告的
大餅都被瓜分了」。
早在 10 多年前,購買境外劇就成了臺灣電視台的優先選擇。對內容產業與觀眾關係有深
刻觀察的王師認為,文化商品的意義是多重的,「消費者不會願意去消費比自己還 Low、
還落後的地方所拍出的東西。」
王師強調,「娛樂內容的選擇,是一種你所想像中的美好嚮往。舉例來說,像是韓國整套
的文化輸出,除了有經濟上的意義之外,消費韓國文化內容的消費者,會覺得韓國是一個
令人嚮往的國度。」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臺劇不斷輸出到對岸的局勢,於 2009 年後開始出現轉變。中國廣電
總局境外劇的許可部數,臺灣劇連年下滑;但反觀臺灣電視台境外劇的比例當中,中國戲
劇逆勢崛起。
從文化部影視廣播產業趨勢研究調查報告中可發現,自 2009 年起,中國戲劇播出時數連
年成長,使得向來一支獨秀的韓劇,與中國戲劇相互角逐境外劇播映時數最長的霸主。
中國戲劇後來居上,首度於 2012 年超越韓劇,更在 2015 年、2016 年、2018 年擊敗韓
劇。電視台播映中國戲劇的時間比例愈高,臺灣的閱聽眾自然愈容易觀看到。
2008 年,中國舉辦北京奧運,成功向世界展示中國國力崛起。在奧運會後,更持續投入
大規模的文化輸出戰略,持續推廣漢語學習、中華文化,有明顯想成為東亞中心的文化霸
權的野心。
這讓近年中國 IP 劇逐步取代韓劇,成了臺灣電視台黃金時段的收視保證。以收視長紅的
《後宮甄嬛傳》,創下了首映後 3 年內重播了 10 次的紀錄,《步步驚心》以重播 6 次
緊追在後,還掀起了一波回溯閱讀原作小說的熱潮。
中國影視文化抬頭之餘,伴隨著中國影音平台「愛奇藝」臺灣站的正式落地,臺灣閱聽者
收看中國的戲劇、節目的門檻也大幅降低,中國流行文化的討論熱度更甚以往。
不過,對中國影視內容產業有多年研究的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研究員廖美,指出中國
流行文化能強勢崛起的關鍵,離不開 「中國特色的 IP」。
解密「中國特色」的娛樂內容產業:夾帶「粉絲經濟」與「流量明星」
亞洲地區最早將小說、漫畫改編成影集的是日本、韓國,但從來不特別強調 IP 劇;但為
何中國影視圈、製片方與投資方卻不斷強調「IP 劇」?
「一個是『粉絲經濟』,另一個是『明星流量』,如果沒有這兩個支柱扶持,中國的 IP
劇跟日本、韓國並沒有兩樣」,廖美進一步表示,中國的粉絲經濟不單純只是偶像與粉絲
的關係,是系統性的操作。
實際拆解 IP 劇的產製過程,中國影視內容生產端將膾炙人口的文本(包含遊戲、網路小
說、小說、民俗故事)改編成影集或電影創作,「以銷售的角度來看,如果賣不好,至少
還有基本粉絲,不會虧錢」。
廖美強調,再加上開發新客源的思維,找來自帶流量的明星藝人擔綱演出,「就算不熟悉
這個劇本,追隨藝人的粉絲還是會衝著支持,」強強攜手加持下,等於消費的客群除了有
熟悉、支持原著的粉絲,還有單純為了支持偶像而去收看的粉絲客群。
「中國 IP 劇變得不單純只是作品跟觀眾的關係、也不只是表演者跟支持者的關係,而是
具有『中國特色』的一條龍產業。」廖美點出關鍵。
實際分別詢問大學生小妤、高中生林俞淨,驗證了「中國特色」一條龍娛樂內容的強勁之
處。
兩人都表示不太看臺灣的節目,小妤還說到,有時身邊人在討論臺灣偶像劇時,自己常在
狀況外,「臺灣紅什麼其實不太知道。」
但一提到最喜歡的明星與藝人,兩人不約而同地回答中國藝人肖戰、王一搏;有趣的
是,兩人愛好的中國藝人,都是圍繞在一部 2018 年底上映的中國 IP 劇《陳情令》。
林俞淨說,自己之前就相當關注肖戰,「後來他又出演了《陳情令》,《陳情令》的原小
說是我看過的,是我比較喜歡的小說,因此特別找來看(劇)。」小妤更興奮地分享,「
我是因為親戚看才跟著看的,《陳情令》是真的很紅,去年(2019 年)超火的!它延燒
到今年都還在火,你可以去搜一下就知道。」
小妤還提到,自己為了關注中國古裝劇《陳情令》男主角王一博、肖戰的消息,因此特別
會去關注微博,「為了看懂大家在討論什麼,自然就會學他們(中國)的流行用語,像是
打 call ,就是為明星聲援的用語。」
當中國文化成流行 不跟著用就落伍
或許林俞淨與小妤只是部分狂熱者,但另一位在南部唸大學的陳婷宜(化名)就表示,自
己並不追崇中國戲劇與節目,卻時常聽到朋友們會使用中國流行語,或討論中國時下最紅
的戲劇與綜藝,漸漸地也會受影響。
「『小哥哥』、『走心』是聽到朋友講,我原本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如果我不用的話,會
覺得『為什麼大家知道我都不知道』,後來就跟著講了;或是像『走心』這個詞,我很常
會不經意使用,因為跟朋友聊天時,就忽然覺得很適合形容...自然而然地就會說出來。」
陳婷宜也提到,自己頻繁使用「小姐姐(小姊姊)」一詞,主要是常看到 Dcard、蝦皮,
關於穿搭或是美妝的討論,就會使用「小姐姐」風格妝容、穿搭。
同儕間風靡使用、再到網路論壇與商品販售,中國流行語真的成了時下風潮嗎?觀察緊跟
時事、追求流量點閱的臺灣網路新聞媒體,READr 分析刊登在網頁上的新聞文字,發現近
三年(2018~2020 年)來,每 10 篇就會有 1 篇網路新聞會使用到中國流行語。其中又
以 ETtoday 東森新聞雲、中時電子報、聯合報使用頻率最高(依 2020 年為基準)。
「做流量,就是不能跟讀者作對,」一位曾任職上述其中幾家媒體的中階主管表示,早些
年還很抗拒使用「網紅」一詞,但當各家媒體都用「網紅」下標,在追求高點閱的 KPI
教條下,「我自己覺得有點不得不,因為當大家都這樣用的時候,你不跟著使用,就變成
你很怪。」
臺灣年輕人與中國流行語,背後牽扯「國家認同」?
吳子午提到,他觀察到校內一名女高中生,從國中時期開始,Instagram 貼文都自動轉換
成「簡體字」,更使用 QQ、微博、抖音等中國社交軟體,目的是為了更貼近自己崇尚的
中國偶像。
另一名高中生林俞淨受訪時,用著一口中國腔回應自己很渴望有機會能去中國,「大陸發
展比較快,東西比較多,像我本人會看小說漫畫,大陸那些Cos比較多,就是發展比較快
、多樣化。」
提到自己的中國口音,林俞淨提到,「狼人殺我是玩大陸的,他們講話很大陸腔,我到
後來也講話也變得很大陸腔,我現在變得比較注重咬文嚼字,就是他們的文化很標準。」
大學生小妤也分享,自己是喜歡中國的傳統文化,並不會想到統獨議題。她提到,之前自
己曾因為使用「視頻」一詞,被同學糾正,讓她感到相當錯愕,「大家都聽得懂就好了啊
,差不多啊。」
吳子午認為,「長遠來看這不是一件好事,一個詞彙代表的是一個文化的底蘊,如果學生
越常使用中國詞彙,就代表越加熟悉這個文化的內容,很可能進一步對這個文化產生認同
感」,他憂心地說:「這樣真的好嗎?對現在的臺灣是好事嗎?」
長期研究民族主義的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汪宏倫認為,語言文化的交流,本來就是無可避
免、也很正常的事情。
「我不會特別覺得使用這些(流行)詞彙有什麼問題,」汪宏倫解釋,語言是活的,尤其
流行用語有時會形成風潮、過一陣子又會衰退,但在兩岸關係「不正常」的框架下,交流
過程中所產生的扭曲、張力、緊張,很容易使得本來低政治性、沒有政治意涵的東西,都
容易帶有政治解讀。
不過,汪宏倫提醒,當臺灣與中國兩者的政治經濟力量的差異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在選
擇詞彙、發音時,刻意地改變(臺灣)原有的用詞跟發音,趨同於某一種標準,認同也好
、權力關係就隱隱約約出來了,這裡頭就內含了一些議題值得探討。」
汪宏倫指出,中國與日本、韓國等帶動流行文化亞洲國家不同,對臺是有主權宣示、領土
主張,臺灣人不能輕忽中國的政治意圖,「大家都不想討論政治,都說不要用泛政治的眼
光來看,很現實的是,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與政治無關,特別是兩岸關係上,凡事都
是政治、充滿了政治意涵跟意味。」
「認為他們(中國)講的話比較好聽、用的詞比較精準,這種意涵著『中心跟邊陲』、『
尊跟卑』關係,還是太深刻地存在於很多人對兩岸關係的想像,認為中國才是文化的根源
,如果是這樣想的話,的確是會讓臺灣這個共同體的基礎,造成鬆動。」他舉例。
汪宏倫也提到,中國對臺戰略都已註明所謂的「入島、入戶、入腦、入心」,「這並不是
要強調敵我意識,是臺灣人有沒有自覺。把中國當作臺灣文化的根源跟源頭,會產生
不由自主盲目的崇拜、要去依附中國,這樣的想法是非常危險的。」
不過話鋒一轉,汪宏倫認為,大家對於臺灣是怎麼樣的一個地方、要如何珍惜維護這個政
治共同體,藉由這樣的討論,培養出臺灣在地的「公民意識」,反而是一件好事。
「自己要有自覺,這個背後有沒有任何政治意涵、政治效應,這些效用就是作用在你自己
身上,如果有這種自覺有培養出來的話,文化交流所造成的詞彙傳播,就不必特別擔心。
」汪宏倫強調,「臺灣人要不卑不亢的面對中華文化,這件事情非常重要,但這還是有一
段很長的路要走。」
廖美也持相似意見,她認為流行是反映當下的時事,但流行也會有退流行的時候。
不過廖美提醒,若琅琅上口的中國流行詞彙,其字面意義與背後脈絡是反民主、鄙視人權
、強勢維穩、歌頌共產極權,像是「主旋律」、「廣大人民群眾」、「脫貧攻堅」、「敘
事宏大」......等帶有特定意識型態詞彙,廖美強調,「就該很驚醒地不去使用,避免
牙牙學舌後,內化成為自己的信念和價值。」
流行文化強國恐將退燒?法令成了中國娛樂文化的緊箍咒
中國流行語背後意涵的強勢文化,能在臺灣持續領航多久?業界人士王師與影視學者廖美
持相似看法 OTT 時代下,中國影視實力反而受制於自己的官方法令。
王師舉例,原本預定前年(2019 年)上映的戰爭片電影《八佰》,成本高達新台幣
23.5 億元,卻因為官方審查時間難以預期,上映時段一延再延。第一出品方「華誼兄弟
」為了讓公司續命,透過各種方式借款,董事長王中軍甚至拍賣自家收藏品與香港房產,
試圖挽救公司。
直到官方審查結束,《八佰》正式於去年下半年上映,靠著票房衝破新台幣 126 億元,
一舉成為去年度全球最賣座電影,「華誼兄弟」才逆轉破產局勢。
王師強調,經商最重要的是風險管控跟環境的可預期性,「內容產業的本質就是風險很高
(競爭激烈),如果還加上政治風險,就是高上加高。」他指出,政策上的不確定性,以
及擔心內容上的審查尺度不斷變化跟游移的恐懼,會使得內容文化產業無法正常被預期、
正常被投資。
廖美也提到,近 2 年中國廣電總局開始針對網劇勒緊監控,像是外遇、師生戀、同性戀
等設定凸顯人性的元素,都很可能因為先審後播的限制,間接迫使創作者進行自我審查,
創作的作品也難以有新的突破點。再加上這幾年,國際串流平台的興起(像是 Netflix、
Disney+、HBO GO),打破影視劇的國界限制,若以觀眾角度來看,中國戲劇、綜藝節目
在國際串流平台上的吸引力,不比其他國家蓬勃多元的作品。
再過 2、3 年,當觀眾更習慣在跨多國平台收看網路戲劇,「屆時年輕人對戲劇品質有更
多比較和選擇,現下以看陸劇為主的族群會產生一定變化。」廖美指出。
廖美提到,粉絲本身就是一種流動的民意,「感悟、感情、感受常常需要透過作品(不管
電影、電視劇或綜藝節目)與明星藝人產生連結,一個沒有作品的藝人(比如因為「劣跡
」或「道德瑕疵」被封殺),就算之前有強韌的粉絲基礎,也可能在一夕之間崩塌,像是
近期的鄭爽代孕棄養就是一例。」
從臺灣近 40 年的流行文化趨勢變化可發現,不論是港影、日劇、韓劇,再到近年的中國
劇,主導整個臺灣流行文化與目光的,往往是當時代的內容文化的強國。追根究底,王師
解釋,「臺灣本地內容產業一旦疲弱,臺灣就會是全世界任何內容產業強國的殖民地。」
近幾年,臺灣已開始關注到文化內容自製的議題,不再只有陣頭、辦桌、宮廟等元素才能
代表臺灣。王師樂觀地看待近年的臺劇復興,像是《我們與惡的距離》、《俗女養成記》
等現象級臺劇,成功走進庶民文化,「唯有在文化上逐步地去釐清,究竟什麼是臺灣,臺
灣人是誰?在做什麼?之後才有可能發展出獨特的文化創意產業,這幾年已有慢慢的往前
邁進。」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18268075.A.D3D.html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YOPOYOPO (203.64.138.253 臺灣), 04/13/2021 13:34:34
... <看更多>
警察 圈 真 亂 dcard 在 警察偷吃 - 感情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超渣發現身邊的警察真的很容易劈腿包括我前男友. B12020年1月18日. 國立交通大學. 10. 警圈亂不意外. B52020年1月19日. 共88 則留言. 國立臺東大學. ... <看更多>
警察 圈 真 亂 dcard 在 Fw: [新聞] 中國用語滲透台灣?從Dcard 數據窺見年輕 的推薦與評價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WTC-hqz ]
作者: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新聞] 中國用語滲透台灣?從 Dcard 數據窺見年輕
時間: Tue Apr 13 06:54:31 2021
中國用語滲透台灣?從 Dcard 數據窺見年輕人網路用語趨勢
https://www.readr.tw/post/2836 READr (鏡周刊互動新聞品牌) 廖元鈴
當中國在臺灣成為強勢流行文化
觀賞完串流平台的最新戲劇,打開通訊軟體呼叫朋友,準備一起玩連線手機遊戲;或是打
開社群網站,瀏覽喜愛的明星資訊......這是當代年輕人們再熟悉不過的日常。
只是對今年 16 歲的高中生林俞淨(化名)來說,她看的節目是 明星大偵探、使用的
通訊軟體是微信、與朋友聊天的文字是簡體字、著迷的手機遊戲是 王者榮耀。
無獨有偶,現年 20 歲的南部大學生小妤(化名),手機裡常用的 APP 是微博、微信、
騰訊視頻,用來關注她喜愛的中國藝人消息。
她們常把「視頻」、「閨蜜」、「打 call」等在中國流行的詞彙掛在嘴邊,並不特別覺
得在臺灣使用有什麼奇怪;被問到會不會使用「服務員」、「網民」等字詞時,還回問記
者:「這不是大家都會用嗎?」
「閨蜜找我出門」、「他顏值擔當」、「這東西好種草」......當臺灣年輕人琅琅上口的
字句離不開中國流行語,背後體現的是兩岸的文化交流,還是不對等的文化滲透?
一位在中南部教書近 10 年的老師吳子午(化名),在教學現場注意到學生使用中國流行
語的頻率日漸增加。「平常上課互動時,學生就突然蹦出一句,『網紅』、『學霸』、『
老司機』這種詞彙;當下提醒他們,這是中國來的詞彙,但學生大多不以為意,久了也就
沒有特別提醒。」
但更讓吳子午疑惑的是:「為什麼學生放著臺灣有的詞彙不用,卻選擇這些中國詞彙使用
?」
從 Dcard 論壇資料 窺見中國流行語滲透
不只吳子午感到困惑,以國內網路批踢踢(PTT)論壇為例,熱烈討論「中國用語」議題
,多是關於「 [心情] 無所不在的中國用語」、「[問卦] 中國用語是不是深入低年齡層
了」,顯示不少人已注意到中國流行語持續向年輕族群紮根的現象。
為了試圖解答這個現象,READr 鎖定臺灣時下主攻大學生族群的論壇Dcard ,抓取近8年
間累積的 391 萬篇論壇文章,並藉由網路大數據專業「DailyView 網路溫度計」提供的
中國用語聲量榜,找出歷年來 Dcard 上究竟流行著哪些中國用語。
從近 8 年的 Dcard 論壇資料中,我們找出持續被使用的中國流行用語,以 2020 年為基
準,前 15 名使用頻率最高的中國流行用語分為「閨蜜」、「立馬」、「特好/特別好」
、「網紅」、「顏值」、「小姊姊(小姐姐)」、「在線」、「奇葩」、「信息」、「好
評」、「套路」、「老司機」、「學霸」、「佛系」、「視頻」。
從使用趨勢來看,2020 年前 15 名使用頻率高的中國流行語,在 2015 年至 2016 年間
使用頻率飆升,接續幾年的使用率都居高不下。
舉例來說,像是「閨蜜」在 2014 年開始有人在 Dcard 上使用,2015 年開始出現次數飆
破 3000 次,隔年更成長了 4 倍。無獨有偶,「網紅」、「顏值」、「單身狗」、「撩
妹」這些字詞,相較於前一年的使用次數,都以兩位數成長。
根據吳子午的親身觀察,READr 分析出的中國流行語百大表中,前 25 名的詞彙他都常常
在教學場域裡聽到學生使用;另一位在北部國立高中任職的蔡老師教學時也有相似的感受
,「這些字詞蠻常聽到的,同學們覺得有趣就會去說。」
為什麼中國流行語在年輕族群中日漸普及?若從 Dcard 個別討論版中國流行用語的使用
次數可以發現,Dcard 歷年累積使用中國流行語最頻繁的討論版前三名,分別是 BL 、
追星(entertainer)版、戲劇綜藝(tvepisode)。
以 BL 版中使用「姨母笑」的為例,最早是源自於韓國的粉絲圈(又稱為飯圈),由於
中國娛樂產業的明星藝人逐漸低齡化,使得該詞彙在 2016 年於中國廣泛流行使用,
並在 2017 年首度出現在 Dcard 的追星版,緊接著則是 2018 年的 BL 版。2019 年,
BL 版的「姨母笑」甚至成為當年度所有討論版中使用比例最高(26%)的中國流行語。
除此之外,像是「pick」一詞原意為英語的挑選、選擇之意,隨後衍生為支持誰、喜歡誰
的意思,成了中國「飯圈」的熱門術語。回溯源頭,最早也來自韓國。
2016 年至 2017 年開播的韓國選秀節目《produce101》,由於主打開放觀眾簡訊投票,
決定哪些舞台上成員被淘汰、哪些成員可以晉級,首創性的養成類真人秀帶動了中國網路
討論熱度,像是「你 pick 的人選出道了嗎」、「國民 pick」等詞彙。中國騰訊看準國
內市場討論熱度,於 2018 年拿下正版授權,推出《創造 101》節目,培養新一代中國女
團;而中國愛奇藝也在同年推出真人秀節目《偶像練習生》,由各大經紀公司推薦的百名
男練習生,由全民票選出最終優勝人選,成為全民男團。
以追星版中的「pick」使用頻率,於 2017 年首度出現,之後每年都有人使用,於 2019
年出現高峰。
由此可證,「姨母笑」、「pick」等字詞在 Dcard 的流行時間點,與中國流行娛樂時間
趨勢相符。若把 Dcard 論壇語料視為臺灣年輕人的網路行為縮影,臺灣年輕族群學習中
國流行語的主要來源便離不開中國的影視、娛樂節目、動漫遊戲等次文化(subculture)
的流行。
探究中國流行文化輸出大本營:戲劇、綜藝節目等次文化的崛起
蔡老師實際調查他任課學生的影視行為:4 個班級共 105 名同學中,有 1/3 的同學表示
「自己平常會持續追蹤、收看中國戲劇和綜藝節目」。同樣地, Dcard 各年度使用中國
流行語的總次數也藏了些蛛絲馬跡。
無論是中國流行語的使用次數、還是佔整體文章的比例,皆於 2015 年開始成長,並在
2016 年達到高峰。READr 深入檢視 2015、2016 年使用中國流行用語頻率最高的前 5
大看板,發現其中最大的共通點是對中國 的熱烈討論。
連續 2 年都上榜的討論版,分別為有趣版、感情版、心情版、女孩版、閒聊版(排序依
2016 年為主),都有關於中國 IP 劇的熱烈討論,像是《花千骨》、《羋月傳》、《琅
琊榜》、《後宮甄嬛傳》、《微微一笑很傾城》。
2015 年,被中國網媒稱作「中國 IP 元年」。中國影視產業蓬勃發展 IP 劇,像是當年
度推出的《盜墓筆記》、《何以笙簫默》、《花千骨》、《琅琊榜》等熱門 IP 都在中國
帶動熱烈討論。
當在家打開電視機,看見的就是中國流行文化
而中國 IP 劇為何能快速崛起、吸引臺灣年輕族群的目光?牽猴子整合行銷總監王師指出
,臺灣從老三台轉變成有線電視台後,頻道數增多了,「自製費用就變得昂貴,連廣告的
大餅都被瓜分了」。
早在 10 多年前,購買境外劇就成了臺灣電視台的優先選擇。對內容產業與觀眾關係有深
刻觀察的王師認為,文化商品的意義是多重的,「消費者不會願意去消費比自己還 Low、
還落後的地方所拍出的東西。」
王師強調,「娛樂內容的選擇,是一種你所想像中的美好嚮往。舉例來說,像是韓國整套
的文化輸出,除了有經濟上的意義之外,消費韓國文化內容的消費者,會覺得韓國是一個
令人嚮往的國度。」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臺劇不斷輸出到對岸的局勢,於 2009 年後開始出現轉變。中國廣電
總局境外劇的許可部數,臺灣劇連年下滑;但反觀臺灣電視台境外劇的比例當中,中國戲
劇逆勢崛起。
從文化部影視廣播產業趨勢研究調查報告中可發現,自 2009 年起,中國戲劇播出時數連
年成長,使得向來一支獨秀的韓劇,與中國戲劇相互角逐境外劇播映時數最長的霸主。
中國戲劇後來居上,首度於 2012 年超越韓劇,更在 2015 年、2016 年、2018 年擊敗韓
劇。電視台播映中國戲劇的時間比例愈高,臺灣的閱聽眾自然愈容易觀看到。
2008 年,中國舉辦北京奧運,成功向世界展示中國國力崛起。在奧運會後,更持續投入
大規模的文化輸出戰略,持續推廣漢語學習、中華文化,有明顯想成為東亞中心的文化霸
權的野心。
這讓近年中國 IP 劇逐步取代韓劇,成了臺灣電視台黃金時段的收視保證。以收視長紅的
《後宮甄嬛傳》,創下了首映後 3 年內重播了 10 次的紀錄,《步步驚心》以重播 6 次
緊追在後,還掀起了一波回溯閱讀原作小說的熱潮。
中國影視文化抬頭之餘,伴隨著中國影音平台「愛奇藝」臺灣站的正式落地,臺灣閱聽者
收看中國的戲劇、節目的門檻也大幅降低,中國流行文化的討論熱度更甚以往。
不過,對中國影視內容產業有多年研究的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研究員廖美,指出中國
流行文化能強勢崛起的關鍵,離不開 「中國特色的 IP」。
解密「中國特色」的娛樂內容產業:夾帶「粉絲經濟」與「流量明星」
亞洲地區最早將小說、漫畫改編成影集的是日本、韓國,但從來不特別強調 IP 劇;但為
何中國影視圈、製片方與投資方卻不斷強調「IP 劇」?
「一個是『粉絲經濟』,另一個是『明星流量』,如果沒有這兩個支柱扶持,中國的 IP
劇跟日本、韓國並沒有兩樣」,廖美進一步表示,中國的粉絲經濟不單純只是偶像與粉絲
的關係,是系統性的操作。
實際拆解 IP 劇的產製過程,中國影視內容生產端將膾炙人口的文本(包含遊戲、網路小
說、小說、民俗故事)改編成影集或電影創作,「以銷售的角度來看,如果賣不好,至少
還有基本粉絲,不會虧錢」。
廖美強調,再加上開發新客源的思維,找來自帶流量的明星藝人擔綱演出,「就算不熟悉
這個劇本,追隨藝人的粉絲還是會衝著支持,」強強攜手加持下,等於消費的客群除了有
熟悉、支持原著的粉絲,還有單純為了支持偶像而去收看的粉絲客群。
「中國 IP 劇變得不單純只是作品跟觀眾的關係、也不只是表演者跟支持者的關係,而是
具有『中國特色』的一條龍產業。」廖美點出關鍵。
實際分別詢問大學生小妤、高中生林俞淨,驗證了「中國特色」一條龍娛樂內容的強勁之
處。
兩人都表示不太看臺灣的節目,小妤還說到,有時身邊人在討論臺灣偶像劇時,自己常在
狀況外,「臺灣紅什麼其實不太知道。」
但一提到最喜歡的明星與藝人,兩人不約而同地回答中國藝人肖戰、王一搏;有趣的
是,兩人愛好的中國藝人,都是圍繞在一部 2018 年底上映的中國 IP 劇《陳情令》。
林俞淨說,自己之前就相當關注肖戰,「後來他又出演了《陳情令》,《陳情令》的原小
說是我看過的,是我比較喜歡的小說,因此特別找來看(劇)。」小妤更興奮地分享,「
我是因為親戚看才跟著看的,《陳情令》是真的很紅,去年(2019 年)超火的!它延燒
到今年都還在火,你可以去搜一下就知道。」
小妤還提到,自己為了關注中國古裝劇《陳情令》男主角王一博、肖戰的消息,因此特別
會去關注微博,「為了看懂大家在討論什麼,自然就會學他們(中國)的流行用語,像是
打 call ,就是為明星聲援的用語。」
當中國文化成流行 不跟著用就落伍
或許林俞淨與小妤只是部分狂熱者,但另一位在南部唸大學的陳婷宜(化名)就表示,自
己並不追崇中國戲劇與節目,卻時常聽到朋友們會使用中國流行語,或討論中國時下最紅
的戲劇與綜藝,漸漸地也會受影響。
「『小哥哥』、『走心』是聽到朋友講,我原本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如果我不用的話,會
覺得『為什麼大家知道我都不知道』,後來就跟著講了;或是像『走心』這個詞,我很常
會不經意使用,因為跟朋友聊天時,就忽然覺得很適合形容...自然而然地就會說出來。」
陳婷宜也提到,自己頻繁使用「小姐姐(小姊姊)」一詞,主要是常看到 Dcard、蝦皮,
關於穿搭或是美妝的討論,就會使用「小姐姐」風格妝容、穿搭。
同儕間風靡使用、再到網路論壇與商品販售,中國流行語真的成了時下風潮嗎?觀察緊跟
時事、追求流量點閱的臺灣網路新聞媒體,READr 分析刊登在網頁上的新聞文字,發現近
三年(2018~2020 年)來,每 10 篇就會有 1 篇網路新聞會使用到中國流行語。其中又
以 ETtoday 東森新聞雲、中時電子報、聯合報使用頻率最高(依 2020 年為基準)。
「做流量,就是不能跟讀者作對,」一位曾任職上述其中幾家媒體的中階主管表示,早些
年還很抗拒使用「網紅」一詞,但當各家媒體都用「網紅」下標,在追求高點閱的 KPI
教條下,「我自己覺得有點不得不,因為當大家都這樣用的時候,你不跟著使用,就變成
你很怪。」
臺灣年輕人與中國流行語,背後牽扯「國家認同」?
吳子午提到,他觀察到校內一名女高中生,從國中時期開始,Instagram 貼文都自動轉換
成「簡體字」,更使用 QQ、微博、抖音等中國社交軟體,目的是為了更貼近自己崇尚的
中國偶像。
另一名高中生林俞淨受訪時,用著一口中國腔回應自己很渴望有機會能去中國,「大陸發
展比較快,東西比較多,像我本人會看小說漫畫,大陸那些Cos比較多,就是發展比較快
、多樣化。」
提到自己的中國口音,林俞淨提到,「狼人殺我是玩大陸的,他們講話很大陸腔,我到
後來也講話也變得很大陸腔,我現在變得比較注重咬文嚼字,就是他們的文化很標準。」
大學生小妤也分享,自己是喜歡中國的傳統文化,並不會想到統獨議題。她提到,之前自
己曾因為使用「視頻」一詞,被同學糾正,讓她感到相當錯愕,「大家都聽得懂就好了啊
,差不多啊。」
吳子午認為,「長遠來看這不是一件好事,一個詞彙代表的是一個文化的底蘊,如果學生
越常使用中國詞彙,就代表越加熟悉這個文化的內容,很可能進一步對這個文化產生認同
感」,他憂心地說:「這樣真的好嗎?對現在的臺灣是好事嗎?」
長期研究民族主義的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汪宏倫認為,語言文化的交流,本來就是無可避
免、也很正常的事情。
「我不會特別覺得使用這些(流行)詞彙有什麼問題,」汪宏倫解釋,語言是活的,尤其
流行用語有時會形成風潮、過一陣子又會衰退,但在兩岸關係「不正常」的框架下,交流
過程中所產生的扭曲、張力、緊張,很容易使得本來低政治性、沒有政治意涵的東西,都
容易帶有政治解讀。
不過,汪宏倫提醒,當臺灣與中國兩者的政治經濟力量的差異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在選
擇詞彙、發音時,刻意地改變(臺灣)原有的用詞跟發音,趨同於某一種標準,認同也好
、權力關係就隱隱約約出來了,這裡頭就內含了一些議題值得探討。」
汪宏倫指出,中國與日本、韓國等帶動流行文化亞洲國家不同,對臺是有主權宣示、領土
主張,臺灣人不能輕忽中國的政治意圖,「大家都不想討論政治,都說不要用泛政治的眼
光來看,很現實的是,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與政治無關,特別是兩岸關係上,凡事都
是政治、充滿了政治意涵跟意味。」
「認為他們(中國)講的話比較好聽、用的詞比較精準,這種意涵著『中心跟邊陲』、『
尊跟卑』關係,還是太深刻地存在於很多人對兩岸關係的想像,認為中國才是文化的根源
,如果是這樣想的話,的確是會讓臺灣這個共同體的基礎,造成鬆動。」他舉例。
汪宏倫也提到,中國對臺戰略都已註明所謂的「入島、入戶、入腦、入心」,「這並不是
要強調敵我意識,是臺灣人有沒有自覺。把中國當作臺灣文化的根源跟源頭,會產生
不由自主盲目的崇拜、要去依附中國,這樣的想法是非常危險的。」
不過話鋒一轉,汪宏倫認為,大家對於臺灣是怎麼樣的一個地方、要如何珍惜維護這個政
治共同體,藉由這樣的討論,培養出臺灣在地的「公民意識」,反而是一件好事。
「自己要有自覺,這個背後有沒有任何政治意涵、政治效應,這些效用就是作用在你自己
身上,如果有這種自覺有培養出來的話,文化交流所造成的詞彙傳播,就不必特別擔心。
」汪宏倫強調,「臺灣人要不卑不亢的面對中華文化,這件事情非常重要,但這還是有一
段很長的路要走。」
廖美也持相似意見,她認為流行是反映當下的時事,但流行也會有退流行的時候。
不過廖美提醒,若琅琅上口的中國流行詞彙,其字面意義與背後脈絡是反民主、鄙視人權
、強勢維穩、歌頌共產極權,像是「主旋律」、「廣大人民群眾」、「脫貧攻堅」、「敘
事宏大」......等帶有特定意識型態詞彙,廖美強調,「就該很驚醒地不去使用,避免
牙牙學舌後,內化成為自己的信念和價值。」
流行文化強國恐將退燒?法令成了中國娛樂文化的緊箍咒
中國流行語背後意涵的強勢文化,能在臺灣持續領航多久?業界人士王師與影視學者廖美
持相似看法 OTT 時代下,中國影視實力反而受制於自己的官方法令。
王師舉例,原本預定前年(2019 年)上映的戰爭片電影《八佰》,成本高達新台幣
23.5 億元,卻因為官方審查時間難以預期,上映時段一延再延。第一出品方「華誼兄弟
」為了讓公司續命,透過各種方式借款,董事長王中軍甚至拍賣自家收藏品與香港房產,
試圖挽救公司。
直到官方審查結束,《八佰》正式於去年下半年上映,靠著票房衝破新台幣 126 億元,
一舉成為去年度全球最賣座電影,「華誼兄弟」才逆轉破產局勢。
王師強調,經商最重要的是風險管控跟環境的可預期性,「內容產業的本質就是風險很高
(競爭激烈),如果還加上政治風險,就是高上加高。」他指出,政策上的不確定性,以
及擔心內容上的審查尺度不斷變化跟游移的恐懼,會使得內容文化產業無法正常被預期、
正常被投資。
廖美也提到,近 2 年中國廣電總局開始針對網劇勒緊監控,像是外遇、師生戀、同性戀
等設定凸顯人性的元素,都很可能因為先審後播的限制,間接迫使創作者進行自我審查,
創作的作品也難以有新的突破點。再加上這幾年,國際串流平台的興起(像是 Netflix、
Disney+、HBO GO),打破影視劇的國界限制,若以觀眾角度來看,中國戲劇、綜藝節目
在國際串流平台上的吸引力,不比其他國家蓬勃多元的作品。
再過 2、3 年,當觀眾更習慣在跨多國平台收看網路戲劇,「屆時年輕人對戲劇品質有更
多比較和選擇,現下以看陸劇為主的族群會產生一定變化。」廖美指出。
廖美提到,粉絲本身就是一種流動的民意,「感悟、感情、感受常常需要透過作品(不管
電影、電視劇或綜藝節目)與明星藝人產生連結,一個沒有作品的藝人(比如因為「劣跡
」或「道德瑕疵」被封殺),就算之前有強韌的粉絲基礎,也可能在一夕之間崩塌,像是
近期的鄭爽代孕棄養就是一例。」
從臺灣近 40 年的流行文化趨勢變化可發現,不論是港影、日劇、韓劇,再到近年的中國
劇,主導整個臺灣流行文化與目光的,往往是當時代的內容文化的強國。追根究底,王師
解釋,「臺灣本地內容產業一旦疲弱,臺灣就會是全世界任何內容產業強國的殖民地。」
近幾年,臺灣已開始關注到文化內容自製的議題,不再只有陣頭、辦桌、宮廟等元素才能
代表臺灣。王師樂觀地看待近年的臺劇復興,像是《我們與惡的距離》、《俗女養成記》
等現象級臺劇,成功走進庶民文化,「唯有在文化上逐步地去釐清,究竟什麼是臺灣,臺
灣人是誰?在做什麼?之後才有可能發展出獨特的文化創意產業,這幾年已有慢慢的往前
邁進。」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18268075.A.D3D.html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YOPOYOPO (203.64.138.253 臺灣), 04/13/2021 13:34:3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