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更關心國際新聞嗎?如果沒有,是為什麼呢?】
當發行超過220年的國際媒體選台海穩定作封面時,很多人都很好奇,外國是如何報導台灣的?我們的經濟發展、外交方式、人文藝術,他們都明白嗎?
我最近從工作上有明顯感受到,疫情後,國際媒體和研究智庫,都對台灣產生濃厚興趣。而當外界開始想認識台灣更多,通常直接面臨的情況是: 1) 我們對其他國家也足夠理解嗎?2)台灣議題,我們自己有共識嗎? 而這跟我們日常接觸的國際新聞有關。
很長一段時間,台灣新聞媒體環境被批評沒有國際新聞。從電視台收視率來看,這的確是塊長期辛苦耕耘的領域;但從社群的角度來看,范琪斐范姐的團隊、百靈果、敏迪、諸多英文新聞YouTuber,都在年輕族群(和跨國家地區)大放異彩,真的沒有市場嗎?我不認為。
台灣不缺豐富的國際新聞資訊,社群上也不缺創新具洞見的觀點。
但面對國際新聞的「時間感」可以有些調整,我覺得這是能被重新定義的。
國際新聞不像行車記錄器或是火燒民宅新聞,它的刺激和結論,是緩慢迂迴的。我看蔡依林演唱會可以期待被國際Diva震撼,回家有個美好句點,隔天充滿能量;但國際局勢不是這樣,它不斷在變動,外交策略檯面上進一步退兩步,檯面下有千絲萬縷的利益衡量。
我們不能在關心國際時事時,期待能立即得到一個對錯、善惡、競和的結論,如果得不到就失去耐心,覺得「這不好看」、「浪費時間」、「和我有啥關係」。
因為國際新聞不是一次性的消費品,#它應該被定義成一種生活習慣或生活風格。那就像我們練習重訓、學英文、精進才能,不會一蹴可幾,需要反覆累積。
如果我們能從這個角度看待國際新聞,就能換位思考,就能理解其實外國理解台灣,也不是只從單一時間點、單一議題切入。2021年台灣的國際聲量,已經跟「泰國台灣分不清楚」,「喔那個幫Nike產鞋的遙遠東方」差別很大了。國際討論台灣半導體產業鏈整合、好奇疫情管控科學、分析美中抗衡下的第一島鏈;東京塔下(想)賣鳳梨、加拿大人口普查第一次列入Taiwanese,更別說白宮裡面有吳修銘、徐若冰...不勝枚舉。
國際報導台灣的過程裡,會有觀察有評論(之後可預期還會看到更多媒體的封面是台灣),我們也像在照一面鏡子,透過不同眼光描述,更釐清「台灣」該追求什麼、該拒絕什麼。
而這些過程是幫助我們凝聚共識,面對困難的政治立場,造成分化或撕裂的問題,找出屬於台灣自己的結論。這就是國際新聞和台灣的一體兩面,互為表裏:#我們理解外在世界,#是回頭來幫助定義自己。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給國際新聞更多時間與耐心。
調整對吸收國際新聞的「時間感」,讓國際新聞成為一種生活習慣、一種生活風格。這需要慢下來、需要多次對話之後自我檢視,形塑自己的觀點後凝聚共識。
因為前所未有,
在世界對台灣如此好奇的時代,
我們更需要紮實擁有屬於自己的聲音。
#讓國際新聞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讓國際新聞成為一種生活風格
#參與式新聞
#慢新聞
#重新定義國際新聞
讓國際新聞成為一種生活風格 在 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台灣學術倫理教育資訊中心題庫答案 ... 的推薦與評價
1 小風在進行羅夏克墨漬測驗來研究人類性格時偷偷讓受試者戴上眼動偵測,卻沒有告知他們此研究會收集其眼動生理訊號。請問這是屬於哪一種不當研究行為? 2 阿康在研究中 ... ... <看更多>
讓國際新聞成為一種生活風格 在 Mobile01: 首頁 的推薦與評價
Mobile01是台灣最大生活網站與論壇,報導範疇從汽車到手機,從機車到居家裝潢,還有相機、運動、時尚、房地產、投資、影音、電腦等領域,集合最多精彩開箱文與評測推薦 ... ... <看更多>
讓國際新聞成為一種生活風格 在 高中 學年度 學期 - 台東高中 的推薦與評價
(C)兩者的生活風格與所處的族群、身分有著永恆不變的關係(D)唯有物質條件的差異會導致兩者不同生活方式的出現。 答案:B. 解析:(A)上層文化仍有機會成為流行文化;(C)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