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無法產生經濟而被掐死的文化幼苗。躺著也中槍~
「『文化屬於大家,不應收費』 #這句話是該被吐槽的」
前日(5)晚綠光劇團在桃園高鐵站前廣場,戶外演出吳念真編導的《人間條件》舞台劇,相當精彩的表演,吸引近萬人前往觀賞。鄭文燦市長在劇中扮演一角脫口說:「文化屬於大家的,不應該收費。」
這句話整個引來藝文界炎上撻伐,兩天內一堆藝文界朋友瘋傳,傳到鄭文燦市長改口「以部分付費制,讓文化消費成為常態。」
我認為,如果要用免費表演的方式先讓大眾理解藝文不是不行,但必需要規劃出一條路徑,怎麼 #慢慢讓觀眾引導到接受付費演出。而且這種「不收費」的論點從一個地方首長講出來,會讓民眾有錯誤的印象,明明政府是拿人民的稅金在辦表演的,根本不是免費啊。
桃園市這幾年,大量的免費表演已經讓經營的人很辛苦,而 #劇團演出恐怕只是冰山一角。我一位在桃園經營live house的朋友就曾跟我分享,當市府持續舉辦免費的音樂季時,雖然大家看得開心,但 #其實是讓本來就難經營的表演場館更雪上加霜。因為人們越來越不習慣付費看演出,而當表演場館無法經營時,樂團也就沒有平日演出的機會曝光,或是琢磨自己演出技巧的機會。最後是大家都輸,既沒有產生經濟,文化幼苗也像__ #一樣被掐死了。
然而追根究柢,為什麼會導致這種狀況?我認為問題可歸咎於 #主政者思維老舊所致 。當一個政策規劃,沒有思考這中間的生態圈,沒思考後面有可能帶動的經濟時,自然政策端出來就是「活動」,然後用參與人數當作KPI來交差。然而,政府只是個辦活動機器嗎?
像這種例子還很多,幾年前政府瘋迷著做免費APP,後來被媒體報導多數為蚊子APP,市場上收費的競爭者又競爭不來,導致台灣有可能在那一波產生的軟體經濟動能沒起來。在這個案例裡,我認為政府根本不該自己下海做末端提供消費者的產品,而應該致力於把內容,或是有利於產業的環境建立好,供開發者應用就好。
回到藝文界的案例,當政府思維只停在辦活動時,就會一邊扼殺了藝文界的動能,又一邊養壞消費者的胃口。然而政府能做的明明可以更多,藝文界工作者勞動條件仍差,許多單位光聘請行政或是租場地辦公排練就感到吃力,光要把環境打造好的苦工就不少。
我認為政府在規劃政策時, 一開始就該思考整個生態圈上的利害關係人,一同討論各領域的需求,釐清政府自己該扮演的角色 ,#讓政府成為生態圈的推手。免得每次政治人物喊說「拼經濟」,實際上都在做扼殺經濟的事。
當然還是要補充一點,這不代表每個政策政府都不應介入市場。對於那些已經發生嚴重問題又高度市場化的領域,例如居住正義,我會支持政府政策的介入以改善問題。
(圖為年輕時(?)在大稻埕思劇場表演的照片)
Search
讓政府成為生態圈的推手 在 #讓政府成為生態圈的推手 - एक्सप्लोर करें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這句話整個引來藝文界炎上撻伐,兩天內一堆藝文界朋友瘋傳,傳到鄭文燦市長改口「以部分付費制,讓文化消費成為常態。」... और देखें.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