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港舊港區清淤,正式展開!
去年5月春米邀集東港在地公職人員、 #漁業署 及 #海漁所,到東港 #豐漁橋 至 #芳都橋 之間的舊港區會勘,並要求啟動清淤工程,提供漁民更安全的工作環境。
清淤工程的 #正式展開,除了讓東港舊港區的漁民能夠安心作業、船隻進出的環境得以改善,也能讓鄉親的居住環境品質再提升💪
施工週期間也提醒大家路過工程周邊,提醒留意路況。
#屏東 #安居樂業 #屏東向前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一個人爽遊:東港、小琉球」好書介紹 專訪作者: 洪浩唐 《一個人爽遊:東港‧小琉球-迷人的海景‧生態‧散步‧美食‧人文》 給我報報總主筆、專欄作家洪浩唐平常喜歡做文化評論和社會觀察,總習慣把事情看出一點道理來。被野放到東港和小琉球,原本擔心一個騎機車十幾分鐘就能完成環...
豐漁橋 在 周春米 立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東港舊港區清淤 進度報告!
去年5月小米邀請 #漁業署、#海漁所 及 #東港漁會,就 #東港 #豐漁橋 至 #芳都橋 之間泊區周遭整治進行會勘,終於在1月5日正式發布疏浚工程的招標公告
經過半年的等待,疏浚工程進度進入工程施作招標,相信對漁民朋友來說是新年的好消息
小米會繼續關心,並且要求漁業署極協助縣府進行招標及清淤進度,讓東港舊港區的漁民安心作業、船隻安全進出、活動環境更加友善
#小米姐姐 #屏東向前 #屏東
豐漁橋 在 東港東福殿城隍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國曆12月29日鳳邑舊城城隍出巡東港
東福殿城隍廟為恭迎左營城隍爺出巡東港,特地在東港豐漁橋豎起歡迎牌樓,祈求圓滿順利、合家平安
#賞善罰惡燮理陰陽
#木日水巷
左營鳳邑舊城城隍廟
豐漁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一個人爽遊:東港、小琉球」好書介紹
專訪作者: 洪浩唐
《一個人爽遊:東港‧小琉球-迷人的海景‧生態‧散步‧美食‧人文》
給我報報總主筆、專欄作家洪浩唐平常喜歡做文化評論和社會觀察,總習慣把事情看出一點道理來。被野放到東港和小琉球,原本擔心一個騎機車十幾分鐘就能完成環島的小島嶼、還有印象中海鮮美食非常多的漁村,不知道能玩出什麼名堂來,大概就是拍拍照片、寫寫食記吧。嗯,淨白的沙灘、湛藍的海水、生猛的海鮮、繁忙的漁船……對於他要面對的,行前都已經最好了心理準備,只是沒想到窩下去之後,才發現……事情並不那麼單純!!
他發現,來到小琉球:
──單純的環島,亂晃也有樂趣:
小島也有媲美國際航班的接送服務;紅番石最近被叫做花媽岩;無論老少來到島上騎機車亂晃享受青春無敵的FU;在小琉球吃香腸,不能跟老闆說「來一條」!不用刻意安排,隨處都有趣味。
──同樣叫海灘,生態千變萬化:
沒到過潮間帶就不算到過小琉球;原來小琉球一年到頭都能看到綠蠵龜;花瓶岩其實比較像香菇;海邊隨便走走都能踢到珊瑚;貝殼沙灘太浪漫,會有慢動作的錯覺。礁岩、沙灘、潮間帶,小琉球的海灘有多種面貌,任意一處都讓人半天不想離開。
──觀光小漁村,變身保育島嶼:
伴手禮麻花捲太夯,解決小島就業問題;漁船不用刺網,海豚出沒注意;居民白天做生意,晚上組隊巡守陸蟹。過度開發讓環境拉警報,居民和政府開始攜手守護生態。
不只如此,回到東港:
──不只海鮮,低調美食實在太犯規:
飯湯當早餐未免太澎湃,滿滿的魚蝦肉筍,是當地人最愛的口味;第二市場迷你肉丸爭奇鬥艷,每一家都有獨門秘方;還有來到東港每一趟都必定偷偷去吃只賣早上和宵夜場的炭烤饅頭。還來不及吃海鮮,肚子就給小吃零食吃撐了。
──不只漁船,漁業文化完整有看頭:
東港魚市場早上的大型魚拍動用山貓、起重機,氣勢驚人;俗稱「夜店」的深夜拍賣則聚集餐廳、主廚和饕客來搶鮮;後寮溪兩岸的漁船密佈,隱身在河岸還有古早的造船廠;水岸冰塢、帆檣林立,襯著岸邊還有著閩式建築,構築難得一見的漁家風情。仔細看著豐漁橋兩岸的漁船,搭載不同漁具代表著不同的漁法和收穫,岸邊在線上用魚鉤穿著一隻隻小蝦的漁夫,都可以告訴你一整天關於船的故事、捕魚的故事、還有他的人生故事。
──來到老街,看老屋、走訪七角頭:
探看東港古老五字街,還有延平路的老屋餘韻;跟著當地人來到全台唯一面陸不向海的蝦米媽虔誠祈福;拐個彎來到東隆宮,觀賞「風少一點」的風調雨順牌樓。即使不是迎王祭典期間,還是可以走訪七角頭,七個承接祭典職務的轎班,可是東港迎王不可或缺的要角呢!
或許,還有更多的精彩,會陸續被發現。但可知的是,追尋南國的太陽、多變的海洋,不用好遠好遠的跑到墾丁。越過高屏溪一路西行,就會來到--雙生的兩個水色小鎮:東港,小琉球,精彩自然人文風情、飽滿的文化底蘊,都讓人意猶未盡。
作者介紹:洪浩唐
彰化縣二林鎮人,現居台北。
曾經任職民營企業工程師、公家單位約聘人員。
現為《給我報報》總主筆、《給我報報睜眼社》編劇、《民報》專欄作家。
原本只是喜歡在臉書上,向朋友炫耀,自己又到了哪些地方玩、上了哪些餐廳、吃了哪些美食?沒想到在朋友還沒看膩前,自己卻先對旅遊書寫產生興趣(其實……我只是努力尋找,有沒有一些不用自己花錢的旅遊方式)。進而開始在自己的每段旅程中,稍作思考,並為之註解。
個人對旅遊的理念:永遠對眼前的人事物保持好奇!
旅遊相關著作:《高雄,慢‧漫遊》(2013年,合著)。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u0YCfqwNmA/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