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長張峻與議員賴國祥、蔡依靜 會勘八處豐濱鄉基礎建設
2021年03月25日
議長張峻於今天上午偕同議員賴國祥和蔡依靜邀集花蓮縣政府農業處農工科科長吳明遠、技士王立勳、郭玉麟、原民處部落經建科長周崇仁、豐濱鄉長江莉婷、豐濱鄉公所建設課長林琨富、前鄉長邱福順、中區服務中心副主任莊秀妹等人於豐濱鄉公所前集合,前往現場一一會勘,實際了解在地村落的需求,透過充分的溝通研擬可行性方案,達成解決改善的共識並優先辦理。這次會勘的重要內容有豐濱鄉靜浦村新設護欄工程、台11線63K道路排水側溝改善、豐濱村豐富部落150米農路改善、豐濱村既有排水溝改善工程、位於台11線32.5K西側農路及芭崎部落野溪老舊版橋改設箱涵一案、.台11線芭崎部落牛寮坑橋南側入口前段路面凹陷龜裂農路改善、新社村東興部落下邊坡擋土牆及道路護欄改善及台11線47K新社村富光農路擋土牆改善工程等。
花蓮縣議會議長張峻表示,排水溝、擋土牆、農路護欄及路面,攸關鄉親交通生活安全,是偏鄉地區的首要改善項目,建請承辦單位尊重與採納地方需求,以專業的規劃與改善方案,儘速呈報執行,讓部落迫切期待的基層建設得以更加完善。
議員賴國祥表示,豐濱地屬偏鄉,花蓮的建設經費也相對的捉襟見肘,但部落的基礎建設均為排水系統、擋土牆和路面的改善僅此而已,可謂是極卑微的需求,再怎麼窮也不能犧牲部落環境安全權益,建請中央和地方政府均必須正視部落的基礎建設,勿因小而不為,建設不能停滯,尤其是基層迫切的需求理當優先辦理,如果連基礎設施都無法符合在地的急迫需求,就更遑論地方創生、青年返鄉和文化永續傳承了,唯有打好基礎的根底,部落才有新血回流,才有永續文化傳承與發揚的新契機。
議員蔡依靜為了部落發展,她全力向中央爭取各項建設經費,尤其是基礎建設,蔡議員表示,豐濱鄉的許多基礎建設都有其必要性和急迫性,這是中央與地方都必須正視的問題,依靜將繼續努力讓豐濱鄉基礎建設急起直追。
豐濱鄉長江莉婷表示,謝謝議長張峻及議員賴依靜、賴國祥、簡智隆以及花蓮縣政府農業處、原民處、中區服務中心副主任莊秀妹,針對本鄉相關基礎公共設施破損、老舊及失修等工程案陪同會勘,共同研擬改善排水溝、擋土牆、護欄及路面等設施工程,維護本鄉鄉民生活品質,提供長者居民安全及安心的生活環境。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將文化資產保留在美麗的東海岸》 ~高金素梅2020.07.20 噶瑪蘭香蕉絲工坊 保障人間國寶噶瑪蘭香蕉絲工藝耆老! 保存重要文物新社岩棺! 7月12日下午,我與花蓮縣議員簡智隆、賴國祥,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主秘吳華宗、古物遺址組副組長劉明興、傳藝民俗組科長黃巧惠、花蓮縣文化局長江躍辰及豐濱鄉長江...
豐濱鄉公所原民課 在 張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光豐公路拓寬計畫 太巴塱部落會議通過
將依議長張峻等人會勘結論 1.1公里危險路段拓為12公尺 並籲路局及縣府協助
2020/10/14
更生日報/記者何國豐/報導
為促成光豐公路(台十一甲線)光復至太巴塱路段早日拓寬,太巴塱部落會議十二日一致通過依照議長張峻、光復鄉長林清水等於九月十六日會勘結論辦理,建請交通部公路總局第四區工程處花蓮工務段,儘速爭取納入前瞻計畫早日辦理光豐公路該路段拓寬工程。議長張峻表示,要進步先開路,感謝太巴塱部落及各界鄉親對光豐公路光復市區至太巴塱部落路段同意拓寬;因應當前國旅熱潮,也希望公路總局及縣府協助早日完成花蓮光豐公路全線拓寬工程。
國旅大爆發,光豐公路(台十一甲線)行經花蓮縣光復鄉太巴塱部落路段路寬僅六公尺,部落鄉親及鄉民代表吳依臻多次向議長張峻反映爭取道路拓寬,議長張峻於九月十六日邀請公路總局第四區工程處副段長詹晨耀、光復鄉長林清水及縣府建設處等共同會勘,危險路段約一點一公里,議長張峻代表地方各界希望公路總局協助儘速拓寬為十二公尺,副段長詹晨耀也允諾會全力爭取早日完成道路拓寬。
議長張峻表示,台十一甲(光豐公路)是花蓮中區唯一貫穿花東縱谷及海岸公路的交通要道,長久以來該公路霧霾繚繞,山路狹窄蜿蜒、還有險象環生的髮夾彎,每逢大雨山壁坍方,路基每每下陷,對於日積月累的車流量和龐大的觀光車潮,此道路早已不敷使用,反觀南區的玉長公路完工後,帶動了南區的發展與商機,縮短了縱谷公路與海岸公路的距離,便捷和行車安全指數令用路人趨之若鶩。而光豐公路這條中區橫向要道卻總在修修補補的階段停滯不前,全線拓寬,截彎取直是全中區民眾和豐濱鄉民共同的心聲,建請中央道路主管機關能得悉民意,由台十一甲兩公里路段,儘速研擬可行性規劃,以利道路順暢安全與促進觀光產業發展。
光豐公路(台十一甲兩公里路段)即富田橋至大同村馬太鞍橋間,全長約一點一,目前僅為雙向單線車道,每日工程車、遊覽車、小客車、大貨車、機車、自行車川流不息,眾車輛擠在狹窄的六米道路通行,猶如命懸一線,部落老人的機車和學生上下課自行車總是被大車逼到路肩,險象環生,該路段車禍事故屢屢飆高,部落鄉親面對長期以來的生命威脅,期盼中央主管機關能聽到地方的心聲,惠予拓寬改善。
副段長詹晨耀表示,公路拓寬主要為交通流量之考量和調查,如果道路需要拓寬連馬太鞍橋也必須一併辦理,拓寬計畫中含土地徵收、道路排水系統建置、路線之位移或截彎取直、及機踏車分道等都必須列入規劃,預計可能寬度要增加到十二公尺,但從一零八到一百一十三年的公路改善計畫中尚無此路段之經費預算,副段長將依交通流量和地方需求前提下,盡力向公路局爭取預算,辦理提報企劃,有任何進度都會向張峻議長和鄉公所報告。
林清水鄉長表示,太巴塱部落是全國最大原民部落,部落住著所多老人,常常需要經由此路段到光復市區採購日常生活用品,這段道路是太巴塱部落和光復市區連結的主要幹道,該路段毫無大小車分道的道路設施,尤其到了橋樑梁,只有六公尺寬的路,一但大型車會車,機車被擠到路肩,經常險象環生,期盼公路總局能協助改善。
豐濱鄉公所原民課 在 張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光豐公路狹窄蜿蜒 車輛進出險象環生
張峻邀公路總局會勘危險路段 爭取拓寬至12公尺
2020/09/17
更生日報/記者何國豐/報導
國旅大爆發,光豐公路(台十一甲線)行經花蓮縣光復鄉太巴塱部落路段路寬僅六公尺,部落鄉親及鄉民代表吳依臻多次向議長張峻反映爭取道路拓寬,議長張峻十六日邀請公路總局第四區工程處副段長詹晨耀、光復鄉長林清水及縣府建設處等共同會勘,危險路段約一點一公里,議長張峻代表地方各界希望公路總局協助儘速拓寬為十二公尺,副段長詹晨耀也允諾會全力爭取早日完成道路拓寬。
議長張峻表示,台十一甲(光豐公路)是花蓮中區唯一貫穿花東縱谷及海岸公路的交通要道,長久以來該公路霧霾繚繞,山路狹窄蜿蜒、還有險象環生的髮夾彎,每逢大雨山壁坍方,路基每每下陷,對於日積月累的車流量和龐大的觀光車潮,此道路早已不敷使用,反觀南區的玉長公路完工後,帶動了南區的發展與商機,縮短了縱谷公路與海岸公路的距離,便捷和行車安全指數令用路人趨之若鶩。而光豐公路這條中區橫向要道卻總在修修補補的階段停滯不前,全線拓寬,截彎取直是全中區民眾和豐濱鄉民共同的心聲,建請中央道路主管機關能得悉民意,由台十一甲兩公里路段,儘速研擬可行性規劃,以利道路順暢安全與促進觀光產業發展。
光豐公路(台十一甲兩公里路段)即富田橋至大同村馬太鞍橋間,全長約一點一,目前僅為雙向單線車道,每日工程車、遊覽車、小客車、大貨車、機車、自行車川流不息,眾車輛擠在狹窄的六米道路通行,猶如命懸一線,部落老人的機車和學生上下課自行車總是被大車逼到路肩,險象環生,該路段車禍事故屢屢飆高,部落鄉親面對長期以來的生命威脅,期盼中央主管機關能聽到地方的心聲,惠予拓寬改善。
副段長詹晨耀表示,公路拓寬主要為交通流量之考量和調查,如果道路需要拓寬連馬太鞍橋也必須一併辦理,拓寬計畫中含土地徵收、道路排水系統建置、路線之位移或截彎取直、以及機踏車分道等都必須列入規劃,預計可能寬度要增加到十二公尺,但從一○八到一一三年的公路改善計畫中尚無此路段之經費預算,副段長將依交通流量和地方需求的前提下,盡力向公路局爭取預算,辦理提報企劃,有任何進度都會向張峻議長和鄉公所報告。
林清水鄉長表示,太巴塱部落是全國最大原民部落,部落住著所多老人,常常需要經由此路段到光復市區採購日常生活用品,這段道路是太巴塱部落和光復市區連結的主要幹道,該路段毫無大小車分道的道路設施,尤其到了橋梁,只有六公尺寬的路,一但大型車會車,機車被擠到路肩,經常險象環生,期盼公路總局能協助改善。
豐濱鄉公所原民課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將文化資產保留在美麗的東海岸》
~高金素梅2020.07.20 噶瑪蘭香蕉絲工坊
保障人間國寶噶瑪蘭香蕉絲工藝耆老!
保存重要文物新社岩棺!
7月12日下午,我與花蓮縣議員簡智隆、賴國祥,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主秘吳華宗、古物遺址組副組長劉明興、傳藝民俗組科長黃巧惠、花蓮縣文化局長江躍辰及豐濱鄉長江莉婷,前往噶瑪蘭香蕉絲工坊和新社岩棺出土原址進行探訪和會議,除做成了傳統香蕉絲編織工藝保存者,立即申請國家級保存者認証,以保障這些年事已高的耆老們的終生貢獻,以及重要文物新社岩棺,遷移回其原出土地,並舉辦重要追思祭儀活動的可行性。
會議中,由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理事長潘朝成教授,向參訪來賓進行簡報,分別從百年前噶瑪蘭族遷居新社的歷史、香蕉絲編織工藝振復的過程、工藝保存者耆老的凋零、流落海外的噶瑪蘭族女子禮服,和新社岩棺重回部落的故事等方面介紹,娓娓道來噶瑪蘭族文化資產傳承之不易,提出三個面向的保存方案,希望文化局及中央文資局能大力協助。
潘朝成提到,104年縣府登錄潘烏吉等六位保存者,隨著歲月流逝,至今僅剩朱阿菊、嚴玉英和許來富三位耆老還在世,朱阿菊和許來富年事已高,身體健康堪虞,目前惟嚴玉英尚能傳習這項編織工藝,這三位耆老在香蕉絲工藝瀕臨失傳之時,帶領族人傳承振復,因此希望能向中央申請這三位耆老「國定重要傳統工藝」保存者的身分,以表彰他們的重大貢獻。
再者,部落近年接受文化部文資局和文化局補助,由耆老教授,辦理傳習課程,現已培育十一位族人能按古法編織香蕉絲,也希望他們也能向文化局申請成為「縣定傳統工藝」保存者,俾利這項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承先啟後,文化局長江躍辰當面允諾將儘快協助幫忙。
另經胡家瑜教授轉知在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中,有收藏一件馬偕博士帶回國,約十九世紀宜蘭打馬煙社頭目偕阿篤(A-tok)的女兒偕阿雲曾穿著的「噶瑪蘭新娘禮服」,其完全使用香蕉絲織造、服飾上有瑪瑙綴珠、垂掛銅鈴,充分表現噶瑪蘭族超群的工藝技術,潘朝成教授希望能請政府幫忙,邀集專家學者和部落族人,前往加拿大勘查並記錄該文物的工藝與圖紋,以便將來能複製一套正統的「噶瑪蘭新娘禮服」帶回部落保存。
潘朝成教授也帶大家到位於梯田上的「Lulan」,表示當地民眾都期盼新社岩棺能重回原址。 聆聽潘朝成理事長的訴求後,我當場與江躍辰局長及文資局吳華宗主秘等和在地族人面對面討論,對於噶瑪蘭香蕉絲編織工藝的保存者朱阿菊、嚴玉英和許來富等三位耆老,一致贊同盡速提報為「國家級重要傳統工藝」保存者,後續培育的十一位族人,也請部落依程序向文化局提報。
新社岩棺回到原出土地的方式,請部落向地主商議無償提供使用,並且由文化局進行遺址試掘評估,後續由岩棺所有權人豐濱鄉公所向文資局提案噶瑪蘭族傳統建築放置岩棺,讓族人和學童參訪。而前往加拿大考察「噶瑪蘭族新娘禮服」的訴求,我將安排專案會議,邀集原民會、外交部與文資局一起協商合作,希望能促成這樁美事,將重要的文化資產保留在美麗的東海岸。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04xLPXd_CM/hqdefault.jpg)
豐濱鄉公所原民課 在 花蓮縣豐濱鄉公所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花蓮縣豐濱鄉公所. 6898 likes · 251 talking about this. 本鄉鄉公所置有鄉長、秘書、民政暨行政課、原民課、農經課、建設課、人事室、主計室、觀發所、圖書館、清潔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