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獎贈書活動】《#深度數位大掃除》x3本
🚀你或許有聽過「#數位極簡主義」或「#數位斷捨離」之類的運動,這是一種將數位科技的使用降到最低程度,奪回人生主導權的生活理念
🙋但是,你知道該怎麼做嗎?瓦基想與你分享具體的實踐步驟和我的心得收穫
✍️圖文心得、下載數位斷捨離實踐模板: https://readingoutpost.com/digital-minimalism/
【這本書在說什麼?】
《深度數位大掃除》的作者是喬治城大學資工系的副教授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他的著作還有其他「深度」系列的書籍:《深度工作力》、《深度學習力》和《深度職場力》。不難看出是一位對生產力有深刻研究的作家。
在這本書裡,他提倡一種「數位極簡主義」的理念,強調我們要審慎應用科技,並且重新思考市面上繽紛炫目的科技到底為我們帶來什麼價值。如果這些科技只提供廉價的娛樂和低劣的資訊,那麼寧可捨棄不用。
此外,他也提供一套「數位斷捨離」的方法與步驟,說明如何利用30天的「暫停時間」,停止接觸非必要的數位科技,細心體會和品味生活,最後才重新導入(或放棄)這些科技,並且詳細定義「如何」和「何時」使用這些科技。
整本書引用許多對於社群媒體和數位科技的評論文章,互相辯證不同的論點,最後得出一個結論:「重點不是使用科技,而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終究,我們要以自己的生活目標為主,科技只是輔助,不該讓它反客為主。
【我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自從我從去年開始經營〈閱讀前哨站〉的部落格和臉書粉專之後,我跟數位科技就一直處於一種拔河的狀態。一方面我需要靜下心來閱讀和寫作,一方面也需要處理網站技術方面的事情,編輯網頁和美工設計,也都脫離不了數位科技。
尤其平日下班之後,一天的時間已經所剩不多。原本我遵循去年讀完《原子習慣》和《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之後,限制自己使用社群媒體和網路科技的時間,錶定每天30~60分鐘,但總會不小心逛到超過時間。
再加上,由於經營部落格的緣故,需要涉略很多的數位工具,因此我訂閱了許多APP服務的電子報。這些電子報都會夾帶吸引人的標題和內容,只要一個不注意,就很容易迷失在一個又一個的連結裡面,到最後總是耽誤了原本想做的事情:閱讀和寫作。
因此,我開始自問:「我戒斷的數位科技還不夠多?」、「我使用這些數位科技的心態要調整嗎?」、「有什麼方法可以再幫我更進一步?」直到我偶然間看到《深度數位大掃除》這本書,終於,「賓果」!
【我如何使用這本書?】
閱讀的過程中,我一直想起作者的這句話:「你需要一套成熟的科技使用理念,以自己的深度價值觀為基礎,問自己:你該使用什麼工具;你如何使用他們;你為什麼一定要使用他們?」腦中便開始浮現出,關於目前使用數位科技的許多省思。
接著,讀完這本書之後,我試著把書中的流程轉化成具體的步驟,也參考了網路上其他讀者的實作方式。最後,我用子彈筆記的方法,規劃出一套「數位斷捨離的準備方法和執行步驟」,並且透過寫日誌的方式,記錄自己在這段過程中的想法。
然後,從7/1到7/30之間的三十天裡,我進行了一次數位斷捨離的流程,重新打造一套我自己運用數位科技的方式。我回顧了這段過程,並且把這套方法做成一份「數位斷捨離實踐模板」,底下分享我的詳細實踐心得,文章底部附有這個模板檔案的下載方式。
【1.數位極簡主義: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數位極簡主義的定義是:「一種運用科技的理念,指的是你把連線的時間,放在少數幾個精心挑選的最適活動上,那些活動強力地支持你重視的事物,你也樂於錯過其他的一切活動。」不要被科技牽著走,在這個充滿誘惑裝置的年代,塑造一種值得享受的生活。
✅仔細想想,我總共使用了哪些科技?
雜亂是代價高昂的。太多的裝置、app、服務佔用的時間和注意力,使我們付出很大的代價,那可能抵銷單一物件所帶來的效益。找個時間,完整地列出來你正在使用的科技,可能連自己都會大吃一驚。
前Google工程師崔斯頓.哈瑞斯曾經出面爆料:「科技公司希望你以特定的方式,長期使用他們的產品,因為那是他們營利的方式」。他繼續說道:「菸草公司只想要你的肺,APP商店想要你的靈魂」。利用這個練習,看看自己的靈魂都放在那些APP上頭。
我使用的3C產品不多,只有桌電、筆電、智慧型手機、電子書閱讀器。我常使用的軟體則有 Email、Line、Messenger、Evernote、Trello、FB、IG、PTT、LinkedIn、YouTube、Spotify、Brain.fm、Audible、Scribd。
✅你現在如何使用這些科技為自己帶來好處?
優化很重要。判斷某個科技是否支持你重視的東西,只是第一步。為了充分獲得那個科技的潛在效益,它必須仔細思考如何使用那項科技。你如何使用它們?
帶來哪些好處?我使用桌電、筆電維護網站、經營社群、撰寫文章。使用智慧型手機跟朋友連絡、即時收看新聞資訊和網路影片。使用電子閱讀器、有聲書Audible和Scribd,在我移動通勤和外出在外的時候,閱聽不同的書籍。
我使用Evernote撰寫文章、紀錄網路文章摘要,用Trello管理部落格待辦事項。我使用Email、FB、IG、PTT、LinkedIn與社群互動、回答讀者問題。我使用YouTube觀看網路影片。我使用Brain.fm聽專注音樂、用Spotify聽休閒音樂。
✅但放棄這些科技會帶來哪些不便利?
有意識的作為令人滿足。這種滿足感和我們做的具體決策無關。之所以讓我們覺得意義非凡,主要是因為握有自主權的滿足感。主動放棄這些科技,帶來些微的不方便?還是巨大的不方便?
放棄使用電腦,會導致無法經營部落格和社群媒體。放棄使用智慧型手機,就無法即時與人通訊,也無法收聽有聲書。放棄社群媒體,會失去許多與部落格讀者互動的機會。放棄數位管理工具,會失去以後「搜尋」專案紀錄的便利性。
【2.數位斷捨離 :30天實踐步驟範例】
騰出30天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暫停使用生活中那些可有可無的科技。
利用30天的暫停期,探索及重新發現讓你有成就感又有意義的活動和行為。
暫停期結束後,將那些可有可無的科技重新導入生活中,從零開始。針對每項重新導入的科技,判斷它為你的生活帶來什麼價值,規劃日後的具體用法。
✅我曾經使用哪些數位工具?
我使用的硬體:「桌上型電腦、筆電、智慧型手機、電子書閱讀器」。我使用的軟體:「Email、Line、Messenger、Evernote、Trello、FB、IG、PTT、LinkedIn、YouTube、Brain.fm、Spotify、Audible、Scribd」。
✅有哪些是可有可無的?暫停使用
所有智慧型手機APP的「通知」,包含鈴聲和畫面橫幅。我試著暫停與移除的APP有:FB、IG、PTT、LinkedIn、YouTube、Brain.fm,必要的功能我只允許自己在電腦上面使用,而且在限制的時段內使用。更進一步,我降低自己接觸社群媒體的時間。
我從原先的工作日每天一個小時、假日無限制,縮減到星期二、星期四半各小時,星期六、日各兩小時。使用自動回覆,通知親友與讀者我的數位斷捨離時間,替自己保留一段緩衝時間。
✅我在30天裡,採取了哪些休閒?嘗試了哪些興趣?
作者提到:「如果你從生活中淘汰那些數位的干擾之前,沒有先填補那些數位干擾幫你忽略的空白,你會覺得數位斷捨離後的體驗很難受,因為你不知道斷網後要做什麼,反而難受。」因此,重拾自己曾經喜歡的非數位休閒,就非常的重要。
我試著在空出來的時間裡,讀了更多的書。最近讀了《人生給的答案》之後,對「靜坐冥想」產生強烈興趣,趁著這段時間,每天撥出10分鐘的冥想時間。此外,在用電腦寫作的時候,把網路中斷,專心於純文字的輸出。
休閒娛樂方面,在假日安排了更固定、更多的時段,和女友一起練習國標舞。假日出門買早餐時,不騎機車,改用散步的方式,在這段悠閒的時間與自己對話。也終於,把訂閱很久卻沒認真讀的〈哈佛商業評論〉雜誌拿出來讀。
✅哪些工具支持我的價值觀?
需要經營部落格和社群粉專,桌電和筆電仍然必要。將智慧型手機簡化成通訊為主的目的,搭配移動通勤時可以收聽有聲書為輔。電子書閱讀器仍然是外出時的好搭檔,方便攜帶的特性仍讓我愛不釋手。
社群軟體是與讀者接觸和交流的重要管道,保留,但是限制自己只能在電腦上使用,而且只能在固定的時段使用。調整Evernote和Trello的使用方式,與手寫的子彈筆記做出功能區隔,主軸目標寫在子彈筆記裡,輔助記憶、紀錄的資訊則放在數位工具裡。
✅具體規劃,我會如何使用它?
區分清楚自己每天的「數位時間」,以我自己為例,早晨醒來之後採取晨間習慣,偶爾閱讀、偶爾使用30~60分鐘的電腦,中斷網路並且以「自由書寫」撰寫讀書心得文章。我在網頁瀏覽器安裝 LeechBlock NG 套件,這個套件可以把你需要隔離的「時段」和「網域」設定上去,在那段時間內你就無法使用這些網頁。
平日下班後,我只有在星期二、四,允許自己22:00~23:00接觸數位科技和社群媒體,保留星期一、三、五的時間給自己享受「離線狀態」。在假日,才允許自己擁有比較多的數位時間,放在上午和傍晚使用,下午時段則保留給離線狀態。
✅哪些工具已經變成非必要?
所有智慧型手機APP的「通知」,包含鈴聲和畫面橫幅,我認為只要留下最重要的來電鈴聲就可以。我取消了Brain.fm的訂閱費,改以Spotify裡面的歌單取代,找關鍵字「Focus、Reading、Piano」的歌單都是很好的選項。我刪除了手機上的LinkedIn和YouTube,只在電腦上使用。加上我原本就已經刪除了FB、IG、PTT的手機APP。
【3.數位極簡生活30天:我的四個感想】
經過30天的實踐之後,我有什麼感想和收獲?那就是「這一切的重點不是使用了什麼科技,而是為了讓自己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不要讓科技來選擇你,你可以選擇使用哪些科技,我們有能力主導自己的人生。
在《湖濱散記》中,梭羅寫道:「大部分的人過著沉默絕望的生活。」然而,比較少人引用的是下一段他樂觀地反駁:「他們確實以為自己別無選擇,但機靈健康的人都知道,太陽升起又是新的一天,一切煥然一新。拋棄成見,永不嫌晚。」我們確實有能力扭轉這種狀態。
✅獨處的感覺是什麼?
作者引用許多的文章和文獻說明「獨處很重要」。他對獨處的定義是:「你對他人創造的資訊毫無反應,專注於你自己的想法與體驗上,無論你身在何處。」而且,獨處時的思考,會帶來一種「從容的反思所衍生出來的洞察力和情感平衡」。
我很欣賞的美國開國元勳班傑明.富蘭克林曾經在日記裡寫道:「獨處是令人精神煥發的愉悅消遣」。在這30天裡安排的「離線時段」,是與自己內心對話的最好時趕。我本來已經是個很容易享受獨處的人,減少了數位資訊的刺激後,更容易感受到思緒的活躍,以及內心的平靜。
✅別按讚,對我有什麼改變?
作者不鼓勵你到處「按讚」,因為按讚提供的互動太少。以至於,除了淪為社群公司優化演算法的資訊之外,你跟貼文者之間的互動關係,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提升。這類互動流於淺薄,也沒有深度。
我的做法是,雖然不按到處讚,但是看到想要互動的文章,就直接在底下留言。當然,如果因為我這麼說,可以讓這篇文章的按讚數大減、留言數增加,那我也會感到無比的欣慰(誤)。
最後,作者也對例如FB和IG之類的APP提出建議,如果你真的要用社群媒體的服務,最好離手機版本遠一點,因為那對你的時間和注意力是巨大的威脅。因此,我在數位斷捨離的步驟中,刪除了大部分的手機APP。
✅我重拾休閒的收穫是?
其實,大家都高估了休息時「什麼都不做」的放鬆效果。在繁忙的工作日之間,或是一大早為了孩子搞得人仰馬翻之後,我們很容易渴望「無所事事」的解脫感。但是,根據書中引用的許多研究指出,耗費精力的休閒活動,反而會提升休閒之後的心靈感受。
作者說道:「這類減壓活動有其價值,但收穫有限,因為無所事事的時候,往往會使人轉向劣質的休閒活動,例如盲目地滑手機、心不在焉地追劇。把精力投注在困難但有價值的事情上,收穫總是豐厚許多。」
由於減少了使用數位科技的時間,把多出來的時間拿來閱讀跟寫作,讓我能更從容地體會書中的文字,也能更專注地寫下我想說的話。另一個收穫是,我開始培養起睡前「靜坐冥想」的習慣,每天10分鐘採取正念呼吸的方式,把當天的雜念跟煩惱重新歸零。
✅我做了哪些注意力抵抗運動?
《注意力商人》的作者吳修銘,在書中評論媒體的某一種商業模式:「你聚集人群,不是因為你想賺他們的錢。而是因為你可以把他們轉賣給想獲得那群人關注的其他人」。Google和臉書的主要資源是「眼球關注時間」,如今獲得眼球關注比開採石油更有利可圖。
1830年第一份廉價報紙《紐約太陽報》的創辦人意識到他可以把讀者變成商品,把廣告變成顧客。用盡全力把讀者的注意力賣給廣告商,推出許多爭搶眼球注意力的新聞報導。對於新聞的內容品質要求,反而不是他們關心的重點。
以前的我接觸新聞的管道,不外乎Yahoo新聞、社群推播的新聞。但是作者提倡「慢媒體」,他認為:「吸收少量優質的東西,通常比吸收大量劣質的東西更好。」我們要以一種緩慢的思維模式來吸收新聞媒體,只關注品質最高的新聞來源。
因此,我開始嘗試閱讀〈華爾街日報〉的新聞報導(需要訂閱費),比起那些標題聳動、內容空泛的新聞,〈華爾街日報〉對於世界的財經趨勢和政治局勢,都有更深入和精準的解讀。我也試著體驗以「付費讀者」為服務對象的媒體,與那些以吸睛文章「賣廣告」的媒體究竟有什麼不同。
【總結:我的數位斷捨離10個行動】
如果你直接跳到這裡看結論,想知道我實踐上採取了那些行動,那麼以下這些就是這30天來,我的10項行動清單:
1. 刪除數位斷捨離30天之後不必要的APP,我原本已經刪除了FB、IG、PTT,現在進一步刪除手機上的Youtube、LinkedIn、Brain.fm,只留下方便移動時收聽的有聲書Audible和Scribd,以及音樂服務Spotify。
2. 關掉智慧手機的所有通知,包含鈴聲、畫面橫幅,只留下「電話通知」和「簡訊」。有意識地在固定時段,才查看重要APP的資訊。
3. 在固定時段批次處理所有的數位科技產品(硬體、軟體、網頁、APP),不要讓這些東西佔據全部的注意力。一口氣回信、回訊息,總是比零散時間處理來的有效率。
4. 規劃固定的生活作息,最有效率、最不容易受阻礙的時段是起床後的黃金一小時。雖然下班作息一樣需要規劃,但效果都比不上晨間作息。
5. 限制自己接觸社群媒體的時間,我從原先的工作日每天一個小時、假日無限制,縮減到星期二、星期四半各小時,星期六、日各兩小時。
6. 安排自由的網路漫遊時間,但不宜太久。我避免在平常的五個工作日網路漫遊,只安排在每週六、日晚上時間,允許自己愛逛什麼就逛什麼。
7. 關閉網路、設定鬧鐘,替自己的數位斷捨離時間做出隔離網路的環境。我開始習慣在閱讀跟寫作的時候,把網路完全切斷,設定45分鐘的鬧鐘提醒自己休息。
8. 取消訂閱不必要的Email電子報,尤其是跟我現在專注的目標無關的項目,電子報雖然提供了很多資訊,但還是要輔助自己的目標才有價值。我曾經喜歡到處訂閱,但現在我取消了80%的電子報。
9. 開始閱讀慢媒體,捨棄低品質的劣質媒體和社群新聞,在固定的時間才靜下心來閱讀慢媒體。我開始喜歡上〈華爾街日報〉、〈報導者〉這類的優質新聞。
10. 讓親友和讀者知道自己的數位斷捨離時段,給自己緩衝空間又不失禮貌,又能在心情最沉澱和平靜的時候,再認真回覆訊息,或撥通電話親口聊天。
【後記:最重要的事就是…】
《深度數位大掃除》讓我透過這三十天的數位斷捨離練習,重新檢視、設計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數位極簡生活模式。讓我回想起之前讀了《極度專注力》這本書,烙印在心底的這句話:「注意力太過寶貴以至於你得非常自私地只留給自己使用」。
隨時提醒自己,要跟這些APP和網站保持一定的距離,這些服務不是「想要打造更美好世界的宅神」送給大家的禮物,而是刻意設計成放進我們口袋的吃角子老虎機。總是注意自己如何使用科技,而不是反過來被科技主宰了生活的步調。
最後,我想跟你分享一句我很喜歡的話:「最重要的事,就是把你自己最重要的事,當成是最重要的事。」邀請你一起加入數位斷捨離的練習,也歡迎你在三十天的練習之後,留言分享你的收穫和體會。
讓我們在這個充滿數位誘惑的年代,塑造一種值得享受的生活。
重點不是使用科技,而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
【抽獎辦法】感謝 時報出版
1、抽出「3本」《深度數位大掃除》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覺得執行數位斷捨離最難的是什麼?例如:「我覺得要關閉手機的通知很難,朋友會很難找到我」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08/18(二)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3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08/20(四)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資工 所 心得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資工 所 心得文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資工 所 心得文 在 阿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資工 所 心得文 在 價值型投機-阿水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資工 所 心得文 在 111資工所上榜最勵志心得文(重發- 研究所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資工 所 心得文 在 [心得] 111資工所考試心得PTT推薦- graduate 的評價
- 關於資工 所 心得文 在 研究所考試達人- 是誰?可以完全不補習就考上台大資工所?... 的評價
- 關於資工 所 心得文 在 [心得] 111半跨考資工考試心得- 看板graduate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資工 所 心得文 在 [心得] 資工所考試心得(重考+跨考) - graduate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資工 所 心得文 在 [心得] 資工所備取心得polat3698 PTT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資工 所 心得文 在 [心得] 112資工所跨考有補習心得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資工 所 心得文 在 [心得]112資工所正取有補習心得文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資工 所 心得文 在 【研究所準備心得】私校翻身跨考上榜台大,資工所補習首選大 ... 的評價
- 關於資工 所 心得文 在 【心得】 110學店資工刷榜(備)心得- 研究所板 的評價
- 關於資工 所 心得文 在 [心得] 資工所上榜心得...轉自PTT-graduate板 的評價
- 關於資工 所 心得文 在 [心得] 111 資工所正取有補習心得文- graduate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資工 所 心得文 在 心得110資工所上榜心得有補習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資工 所 心得文 在 第一次跨考資工所就上手! - npes87184's blog 的評價
- 關於資工 所 心得文 在 graduate - [心得] 110資工所考試上榜心得(代Po) 的評價
- 關於資工 所 心得文 在 [心得] 109年三大資工所備取心得 - PTT Uncovered 的評價
- 關於資工 所 心得文 在 [心得] 110資工所重考上榜心得(有補習) - graduate - MYPTT 的評價
- 關於資工 所 心得文 在 心得110資工所心得文無補習台清正取附筆graduate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資工 所 心得文 在 標題心得台大資工所不補習心得文Ptt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資工 所 心得文 在 心得111 資工/網媒所心得文暨筆記分享PTT推薦- 台大資工所ptt 的評價
- 關於資工 所 心得文 在 統計系薪水ptt 的評價
資工 所 心得文 在 阿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FAQ 02
Q1~Q7:https://www.facebook.com/kong.sex/posts/350143641858594
Q8:都念清大資工/交大音樂/輔大法律了還去給人肛,根本浪費教育資源。
A8:
這個陳述隱藏了至少下述一種思維:
(一)受過高等教育就終身(包含退休後)沒有權利從事與其學歷無關的事業,即使只是人生中的其中一段時間。
(二)受高等教育之前,必須已經決定自己的人生志向,而且不能更改。
(三)資工、音樂、法律,都跟性交易與影視產業完全無關。
(四)被肛是很低賤的、羞辱的。
這四點相信許多朋友都找得到理由反駁,我就不費唇舌了。
另外,我也並不是就把學過的東西都丟掉了啊,請搜尋「法規亦毒氣 」。
Q9:在日本拍的片哪裡可以看到?
A9:
購買後可以看到,不過我沒有想要幫誰買。
片名是《筋肉BANANA》,在日本的實體店面應該可以買到,台灣的部分 異物 有談到不錯的價格:
https://www.facebook.com/yiwu.taiwan/posts/1163343213718060
其他地區我不知道。
其實會要問「怎麼買」這個問題,幾乎就是在承認自己「之前看的片子大多是盜版」。
我希望大家能夠思考一下自己對於智慧財產權的看法是甚麼,也回想一下知道公部門抄襲國外著作、聽聞某些業者盜用提案圖,還有看到人2終被圍剿時的反應。
我不是要說這些答案必須一致,畢竟智財權分很多種(例如專利、商標、著作),有些智財權的制度很有爭議。我希望的是大家趁著這次動念「要不要買一次正版G片呢」的時候,也想想自己對於現行的智財權概念與制度是否滿意,以及願意如何實踐--例如,「沒有營利」的盜版行為真的就「沒那麼可惡」了嗎?
特別是,你有注意到價位了嗎?原價可是許多人半個月以上的房租支出啊!
Q10:台灣人去日本拍片都只能被肛嗎?
A10:
這個問題基本上跟「同性戀的生活怎麼都只有性交」、「司法官/政府官員怎麼都那麼爛」一樣,都是把「被你注意到的」當成全部。
日本G片目前的拍法,幾乎都是把零號當封面主打,我注意到的例外主要集中在兩個類型:一種是真崎航,另一種是熊片。
所以,即使有台灣人去當壹號了,那麼他很可能不是封面主角,又或者是墨鏡男這樣「鏡頭根本不會帶到臉」的存在。
而我的拍攝經驗中,拍攝時由壹號來帶節奏會比較快,但這樣的拍法如果要讓一個沒有拍攝經驗、語言不通順、不知道還會不會繼續合作、隨時可以走人的外國人來擔任,對片商來說也是很大的風險與負擔,因此自然不太會這樣考慮。
不過,我其實有在另一家拍一段當 top 的,只是目前沒有接到影片釋出的通知(如果上級不滿意拍攝成果,完全不釋出也是可能的),而就算釋出也很可能只是合輯的一個片段,或是只能網路付費觀看。
另外,我記得阿賢有幾次是當三明治的中間。或是大家可以把去年 tpetyo 大大整理的這篇都看過一次:
https://www.ptt.cc/bbs/LGBT_SEX/M.1433963421.A.528.html
Q11、所以阿空有在當零號嗎?
A11:
非常少,而且除了這次拍片之外,都已經是三年以上的事了。
之前有幹過我的朋友有寫心得文在 PTT 的 LGBT_SEX 看板,不過現在只剩備份了:
https://www.evernote.com/…/b3dacdad-a493-4214-b058-ac4f985f…
那想幹我要有甚麼條件呢?
(一)屌夠小。長超過 15cm 或粗超過 3.5cm 的敬謝不敏。
(二)夠熟,或是等性交易合法。
Q12、你一定是沒遇過技巧好的一號,才會誤以為自己不適合當零號。
A12:
你一定是沒遇到好的女孩子才會覺得自己是男同性戀。
而且其實我遇過,幫我開苞的朋友把我幹得叫到快虛脫。但後來我幾年後就不知為何變得不耐幹了。
Q13、要怎麼去拍?
A13:
各片商的網頁都有徵才訊息,各家的條件與作業模式都不一樣,請自己聯絡。
我目前不想幫介紹,不過可以參考 Tim 去年的這篇:
http://www.storm.mg/lifestyle/62418
Q14、墨鏡男是帥哥嗎?
A14:
有些不是。
Q15、那本練屌的書叫甚麼?
A15:
《誰說男人不在乎大小》
我的經驗:http://kong0107.blogspot.tw/2009/12/penis.html
Q16、壹週刊這篇是怎樣?
http://www.nextmag.com.tw/breaking…/people/20160705/41421750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20160705/901249/
A16:
首先,記者並不是當過立委的那位。
其次,雖然這次的事情他並沒有用任何方式跟我聯絡,不過他去年有親自採訪過我:
http://www.nextmag.com.tw/magazine/people/20150408/17357835
而那次我並沒有感覺到他對這類事物有甚麼偏見或刻板印象。
這次看來就是合併了去年的那篇,以及前幾天異物採訪我的文稿,從而產出了新的「報導」。
標題用「慘遭」應該不是他決定的,而是壹週刊的編輯。關於這點請參考異物的回應:
https://www.facebook.com/yiwu.taiwan/posts/1157948704257511
附帶一提,蘋果日報的轉載有因為大家留言抗議而改標題呢。
附論:這張照片是甚麼?
回應:
在日本買到的、標榜可以完全服貼陰莖的保險套,相模的 Magic Shape!!
實穿感覺比 岡本003RF 好一點點,因為他的龜頭形狀是有上下之分的。
但缺點就是拿來辨識上下的紋路是設計在套子外面,這很可能造成被插入者的不舒服。
老大實穿照:
http://kong0107.github.io/misc/redirect.html…
資工 所 心得文 在 價值型投機-阿水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50224 累積千萬身家的心得(文章分享)
先跟大家拜個晚年,說聲新年開工快樂
過年期間看到這篇有趣的文章
累積千萬資產的心得
其實千萬資產對於有錢人來說,可能還不到一年的定存利息錢
但對多數上班族來說,卻是不可多得的奢望
若是以累積千萬資產作為目標,這篇文章的投資理財算是寫得很清楚
簡單的說就是
1.拿到薪水後,先把要投資的錢存下來,剩下得才是生活開銷
2.從年輕就投資,200萬以下可以單凹一兩檔股票,資金越大越要作分散
3.善用投資工具,比如ETF
4.遇到重大利空的回檔,低檔進場上述金融工具,高檔出脫來回操作
以文中,夫妻年薪約120萬,每年可存50-60%,一年約可存60萬
只要年報酬率11%,十年下來就有千萬的身家
11%,不是太難的年化報酬率
但這篇文章不是沒有盲點
1.文中提到,家裡有提供房子,因此他們不需要付房貸、房租,如果以台北市租房子來算,一年可投資的資金可能就要少30萬,若要存到一千萬,以11%的報酬率,大概要15年才能達成
2,作者認為一般投資人研究產業嗅不到未來前景,這我同意,因為訓練、時間、還有資源有限。但我還是一般人可以研究產業,最好是針對特定一兩個產業即可,而且還是跟自己工作內容相關或是有興趣的。
3.作者提到一般人技術分析玩不過市場。就結果論來說,一般人用技術分析投資大多會賠錢,但原因不是技術分析玩不過市場,而是心態玩不過市場。所以要修的是使用技術分析的心態,而不是完全避開技術分析。
4.由於產業成熟,台股若整體的技術沒有升級,上市櫃公司的獲利能力下降的情況下,未來的年化報酬率可能會下降。另外,若是低檔持有,在相對高檔賣光了,比如五千點買,到了八千點就賣光了,即使後來股市大漲,績效也不會上來,還會因為股市在高檔而延後日後進場的時間。不管事前者或後者,原先用十年達到千萬資產的目標可能要更多的時間
但整體來說這篇文章算是很不錯的文章,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1&t=2218279
資工 所 心得文 在 [心得] 111資工所考試心得PTT推薦- graduate 的推薦與評價
我是今年資工所的考生,一開始會選擇考研是因為我覺得現階段所學不足以應付出社會所需且若是最高學歷只有私立會有遺憾,想考看看頂大。 2、 報考系所及 ... ... <看更多>
資工 所 心得文 在 研究所考試達人- 是誰?可以完全不補習就考上台大資工所?... 的推薦與評價
是誰?可以完全不補習就考上台大資工所? 來看看這位同學號稱當初修「演算法」期中停修後,還可以考上的方法https://goo.gl/LoVQAA 跨考心得也可以看這 ... ... <看更多>
資工 所 心得文 在 111資工所上榜最勵志心得文(重發- 研究所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111資工所上榜最勵志心得文(重發. 研究所. 2022年3月9日06:08. 歡迎任何不以營利為目的轉載,也不需要告知,附個這篇文在dcard的出處就好也希望有人可以幫忙轉去ptt,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