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晶片新創不僅要支援不同作業系統、模型,還須要滿足技術的延展性,並且兼具寫韌體的能力,以因應不同應用領域需求。在技術上問題克服後,生態系統的建立也是一項重點,而這些能力的建構,皆需耗費龐大的研發資源,是一個技術和資本密集的領域。
林鼎語重心長地表示,「AI 晶片新創要活下去,真的很難」。早預料到 AI 晶片新創之路的重重挑戰,以至於艾陽科技在創立之初壓根沒打算從晶片角度切入 AI 市場,反而是以 AI 套件投入市場,提供軟硬體整合的解決方案,加速 AI 產品快速落地,提早贏得第一桶金。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110的網紅美股狙擊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有聽過鐵公基嗎?也就是鐵路、公共事業、基礎建設的簡稱,這類產業是許多投資人喜歡投資的產業,因為進入門檻高、擁有極大的護城河,因此常形成壟斷或寡占的情形。 而美國鐵路產業就是只有四家公司競爭的寡占市場,其中一家就是UNP。且UNP除了擁有上述的產業特性外,其營運狀況也很不錯,2018年的ROE高...
資本密集 在 Y道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宏達電上半年虧損 1.92 元。一來先鼓勵一下他似乎好像可能真的想專注在 VR,如果真的是因為產品有賺到錢縮短虧損,但至少最低點已過,可喜可賀。
.
過去這一年有幾個 AR/VR 相關新聞。我覺得 AR/VR 原則上依舊算是產業亮點,只是「符合理想」的優質設備還沒出現,大家還需要多等等。
.
HTC 上半年營收約 25 億,或許練習朝向一間小而美的公司發展也可以試試。只是 AR/VR 會是小廠商的遊戲嗎?感覺資本密集。
資本密集 在 Starman 資本攻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恒大的故事
最近市場又傳來恒大爆煲消息,事緣是因為銀行凍結恒大資產使其債價股價下跌所致。與此同時,一直大手投資恒大股債的恒大「大好友」劉鑾雄家族及旗下上市旗艦華人置業亦受到影響,幾天內帳面錄近50億損失。很多人都認為大劉今次老貓燒鬚,沒理由重注押在一家極高負債的內房公司,眼光有毛病云云。
有此想法的人未免太流於表面地看待大劉與許家印之間的「交易」,要明白他們之間的「交易」絕對不是一買一賣這樣簡單,而是一個由一連串「交易」組成的深層次合作,各有「角色」,互相利用,互惠互利。
看得通透的人就會明白,「恒大」是一個在資本市場上融資圈錢的平台載體,而該載體的參與者或既得利益者都是一班在香港和內地能夠「呼風喚雨」的資本市場大孖沙,作為平台的參與者有權利必有義務。
恒大作為一個「資本載體」,本身需要一個龐大且具規模的實業驅動性,即一個極大規模、不斷做大做強的營運實體作為說故事的平台,甚麼恒大山泉、恒大健康以至後期的恒大汽車(恒馳,車都未見過一部,已炒到近7000市值)都是一個用來說故事然後在資本市場圈錢的融資平台。只要能控制一個千億甚至萬億市值的平台,背後資本玩家便能好好利用。
「角色」分配很簡單,一個平台需要有人說故事,需要有人落地執行故事,需要有人出名氣,需要有人出資本,需要有人頂頭槌等等,分工很清晰,有權利有義務。大劉表面對恒大的投資和帳面虧損,其實只是去海洋公園和迪士尼樂園的入場費,大部份人只看到成本,卻忽略了在樂園裏吃喝玩樂的「享受」。
一般人要明白整個遊戲的玩法,就必須要先了解整個故事的背後操作以及來龍去脈,有興趣的朋友可重讀我一年前寫的有關恒大背後的財技操作。恒大是一個很有趣的case,值得大家參考研究。最後都要講句,以上都是純屬猜測,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恒大債券背後的財技操作
//最近很多人談論某城中女富豪投資債券失利一事,大家都很想知道我的看法。對於此事,我的看法很簡單。首先,以高槓桿買入本身超高負債的高息內房債,本身已是問題,但也可以不是問題,只要發行人到期時能履行還本責任,儘管債券價格下跌,到期時投資者一樣可以取回本金,本息兼收。可是,最大問題是投資者以槓桿買入債券,但又沒有計算自己可承擔的跌價風險,即持債到尾的能力,當債價大幅下跌時,自己又未有足夠流動性補倉,最後被迫斬倉以致錄得重大虧損。內房債雖然高息,但它最大的問題是資本密集的行業,同時內地政策限制多,導致他們融資難,因此才要走出境外發債集資,因此大部份內房的負債率都是遍高的,而亦因此大部份私人銀行提供的LTV都是有不確定性,意思是指,在市況不明朗的情況下可能會突然cut LTV,甚至將LTV減至零,有關這一點,我當年亦多次提及。
我個人在多篇文章中亦有提及我個人只對數隻高質素的內房債感興趣,其中一隻便是世茂房地產,對於其他高負債的高息內房債我個人並不感興趣,當中尤以恒大地產發行的債券我從未沾手。原因除了負債高以外,其債券的主要投資者大劉與許老闆關係千絲萬縷,互相有太多關連交易。現嘗試運用一下我的想像力地解構一下恒大債券背後精妙的財技操作。
當年恒大上市,因遇上金融海嘯而失敗,其後經楊X成介紹與鄭裕彤和大劉「玩啤」(稱為「大D會」)從而認識大劉。翌年恒大捲土重來,重新上市,即獲大劉和彤叔大力入飛支持,估計大劉當年看中的就是許老闆的魄力。及後幾年,許老闆果然不負所望,將恒大搞得有聲有色,以速度和規模見稱的恒大,生意額越做越大,年達兩千到三千億的銷售額。有這樣規模的銷售額,這個資本平台在大劉眼中十分好用,這正好用來收購華置旗下的物業資產,套現大量資金。
2015年恒大以天價125億元從華置手上買了華置總部所在的美國萬通大廈,更名為灣仔恒大中心,作價當時破了商廈記錄。而華置亦讓恒大分期付款,先付四成首期,餘額則分六年、每年支付12.5億元。當時美國萬通大廈估值約100億元,即恒大以25%溢價買入。先不說美國萬通大廈100億這個估值本身是否已含水份,單以6年分期付款這個安排就已經非常巧妙,而我認為這明顯是為恒大爭取時間融資。
恒大為撐高前身為美國萬通大廈的恒大中心估值,先是「自我加租」3倍,華置作為租客亦陪同加租6成,其他租戶的加幅則相對合埋,如美國萬通加租9%、來寶集團加租8%。恒大和「好租客」華置的大幅加租令恒大中心估值升至225億元。為融資更多資金,恒大不用銀行貸款,而選擇以恒大中心作為抵押品發債集資,集資金額達120億,使其近乎空手入白刃取得恒大中心。大劉以私人及華置的名義再大手認購恒大發行的債券,認購金額接近總發債金額的一半。
整個財技十分巧妙,華置以高估值出售資產予恒大,恒大以發債籌集資金付款,華置及大劉再認購相當一部份恒大債券,市場投資者見大劉入場支持大手買入恒大債券,自然對恒大債券信心十足,使恒大債券在市場相當受歡迎,往往都足額甚至超額認購。對大劉而言,美國萬通大廈能以125億高估值出售套現,先賺一筆。然後,恒大發債自己再認購,再年收12-13%高息,可謂「財息兼收」。
要留意的一點是,債券市場以OTC交易,透明度不高,而恒大債券在足夠的「宣傳」下交投活躍,因此假若及後大劉及其關連人仕在二手市場高位出售債券,市場亦不容易察覺得到,而大劉則能再賺一筆,同時全身而退。這是為何大劉太太近日向華置購入恒大債券組合,這可能是為了方便以私人名義出貨,因為上市公司直接出售債券會讓市場人士察覺。最後,當債券價格大幅下跌,恒大又可低位大折扣回購債券,賺最後一浸。
近年,恒大密密向大劉及其好友-重慶首富張老闆收購其下物業及資產,包括2015年7月,恒大斥資65億收購華置於成都的物業,同年8月,恒大又以55億收購張老闆上市公司旗下一家附屬公司95%股權,然後同年11月,再以125億收購美國運通大廈。
上述的安排及佈局,使恒大以發債方式在境外融資如魚得水,又可幫助恒大在境外以空手入白刃的方式不停收購資產,同時大劉及一眾大孖沙的捧場是最好的宣傳及認可,確保了恒大所發行債券的集資能力,使該融資渠道能源源不絕於境外大規模融資。而大劉為首的一眾大孖沙亦找到一個具規模的資本平台以高估值吸收其巨額資產,要知道資產的估值在會計角度可以是很「客觀」,也可以是很「主觀」。資產脫手後又可收取高回報債息,再利用債券市場的不透明性侍機出售債券退場,然後重新再買恒大新發行的債券,不斷重複操作。債券財技最精妙的地方是其OTC交易的不透明性,作為債券發行人,當債券價格大幅下跌,發行人可以大折讓回購債券。成功的債券是其交易的活躍性和流通性,恒大債券在大孖沙充當「market maker」的幫助下,確實做得不錯。
以上的「故事」如屬實,財技之精妙實在令人嘆為觀止。當然,以上故事及財技操作純粹只是我個人憑相關的關連交易作出推斷,純屬猜測,並不一定是事實,而背後真正的agenda相信只有當事人才知道。//
原文:http://starnman84.blogspot.com/2020/04/blog-post.html?m=1
#starman投資世界 #恒大故事
資本密集 在 美股狙擊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你有聽過鐵公基嗎?也就是鐵路、公共事業、基礎建設的簡稱,這類產業是許多投資人喜歡投資的產業,因為進入門檻高、擁有極大的護城河,因此常形成壟斷或寡占的情形。
而美國鐵路產業就是只有四家公司競爭的寡占市場,其中一家就是UNP。且UNP除了擁有上述的產業特性外,其營運狀況也很不錯,2018年的ROE高達26%,ROA也超過10%,對資本密集的產業而言,可說是相當亮眼的數字!📈
想知道UNP還有哪些值得投資的競爭優勢嗎?
來看看JOSEPH的深入解析~👆
#美股分析時間
#業主型投資人Joseph
--
【📌美股獲利聯盟 全新專案上架】
快速掌握美股關鍵,全面征服美股市場
最精準的美股資訊 https://pse.is/J8MMB
【🔥追蹤美股狙擊手FB粉絲團】
美股活動不斷電 https://pse.is/JHLNE
【🎬 訂閱美股狙擊手的YOUTUBE頻道】
影片不怕漏接 https://pse.is/D4BFZ

資本密集 在 852郵報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上月在財政預算案中撥款推廣全民閱讀,《852郵報》記者當時曾在記者會上呼籲他和市民分享最近讀過的書目,惟他當時未能列出,着記者留下卡片另作回覆。陳茂波今日出席民主黨前主席劉慧卿的網台節目時,再被本報問及相關問題,而這次他似乎準備充足,終於成功「讀稿」列出兩本書籍。
陳茂波今日未聽完問題前,已經開始翻閱手中的預算案以參照當中的「貓紙」。對於未作回覆,陳茂波指「可能我同事忙呢,一吓遺漏咗唔記得覆你,真係唔好意思」。他續指,近期閱讀的書目包括英國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學者Jonathan Haskel及Stian Westlake撰寫的《Capitalism without Capital》,另一本則名為《The Great Convergen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New Globalization》,作者為經濟學者Richard Baldwin。
被問及為何自己喜歡這兩本書,陳茂波指有關書籍談及世界上的大趨勢,其中一本多談及創新科技潮,另一本談及新型商業模式。以往的商業模式多屬資本密集,較多依靠有形資產,然而新型模式則比較依靠「腦袋」和人才等無形資產。他引述預算案指,影響經濟發展的三個大因素中,包括創新科技的變革和商業模式的轉變,自己撰寫這部分時,亦是參考過這兩本以及其他書籍。他在預算案諮詢期間曾和許多不同學者交換意見,大家均認為這是世界大潮流,可見將創新科技融入發展非常重要。
立即贊助《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support-us/
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

資本密集 在 股癌Gooaye - 牙起來在衝的,資本密集的產業砸大錢越來越穩 的推薦與評價
牙起來在衝的,資本密集的產業砸大錢越來越穩,只剩下老中在那幻想彎道超車手刻晶片。 2022 台積資本支出52 兆韓元三星資本支出45 兆韓元2021 台積資本支出35.6 兆韓元 ... ... <看更多>
資本密集 在 數位化、資本密集影響美地區性印刷媒體紛熄燈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隨著數位化的進展以及媒體產業走向 資本密集 ,讓真正在地的社區缺乏發聲管道,少數大財團掌握媒體話語權的態勢就更加明顯。提出研究報告的學者認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