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過這樣的拋棄式底片相機嗎?
要拍下一張時,需要轉動相機右上角的齒輪才能繼續拍,
沖洗成紙本照片時也是整台送去相片冲印店。
也附有閃光燈哦。
當時記得在各大觀光景點的店家都會賣這個商品,
也在中小學畢業旅行時買過,真是令人懷念。
感謝老派社團成員提供,期待分享更多經典時代寶物。
#拋棄式相機
#報時光UDNtime
歷史新聞
【1995-08-04/民生報/18版/生活新聞】
拋棄型商品 將受嚴格限制
環保署決定立法管制其用途 要求使用再生材質或課以高回收清除費
【記者薛荷玉報導】包括使用後即拋棄的相機等「拋棄型」商品,環保署即將立法,要求其限制使用用途、必須使用再生材質或課以較高的回收清除處理費。
由於現代人講求方便,許多原本可以長期使用的產品都推出了「拋棄型」設計,如使用一次就丟的相機、餐具、內褲及襪子等,且有的商品還容許消費者重複使用,如仍可將免洗餐具洗過再用,但部分商品卻限制「只能用一次」,如拋棄式相機拍完後無法自行取出底片、重新填裝底片後再用等。
環保署指出,現正擬訂草案的資源回收再利用法,將對這種用過即丟的商品予以更嚴格的限制,依其材質及使用特性,強制回收限定只能使用在部分用途要求其必須使用一定比例的再生材料、或課以較高的回收清除處理費。
由於拋棄式相機一定得拿回沖洗店才能取出底片沖洗,環保署也計畫公告這些適合拿回銷售回收的商品,必須「逆向回收」,即銷售點有責任回收其所販售出的商品廢棄物。如日光燈管、電池等通常是舊的壞了、用完了才會再買新品的商品,也被環保署認為是適合「逆向回收」的項目。
即以拋棄式相機為例,環保署表示,美國的柯達及富士公司自一九九○年就提供經濟誘因給相片沖洗業者,回收使用過後的拋棄式相機,最近並將共同回收,再分出兩家的相機,分別交給原製造廠回收、分解、再使用。
國內使用拋棄式相機也有多年的時間,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官員表示,既然國外原廠技術都可以克服,國內廠商沒有道理不進行回收,徒增許多廢棄物。
因此,在資源回收再利用法立法完成前,環保署也將與國內生產或進口拋棄式相機的業者協商,呼籲其能提早進行回收再利用的工作。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新港文教基金會」介紹 訪問:徐家瑋 執行長 1987年,歷史給了台灣,人神共同瘋狂的大家樂。以雲門舞集揚名世界的新港人林懷民,率團返鄉公演,激發在地的陳錦煌醫生,結合眾多的鄉人,創辦了新港文教基金會。新港人發揮「公爾忘私」的傳統精神,踴躍參與公共事務,眾人的智慧...
資源回收 歷史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沒有前瞻預算...哪有今天的「鹿港溪風華再現」!?
💡鹿港曾經是台灣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如今古早千帆過盡的繁榮景象已經不復見!沒落後的鹿港溪變成一條臭水橫流的臭水溝,過去國民黨中央與地方完全執政幾十年都不見改善,直到2016年二次政黨輪替,💪在時任縣長的 魏明谷 國策顧問積極向行政院爭取,才有 #前瞻基礎建設35億元的預算補助,讓鹿港溪再現往日風華。
今(9/10)日,素月特地陪同行政院 蘇貞昌院長來到鹿港,關心即將完工的《#鹿港溪排水護岸及水岸景觀環境營造》工程,希望早日驗收通過,讓彰化鄉親能重新擁有一個美麗的親水休憩環境。✅行政院前瞻基礎建設「鹿港溪再現」計畫,自2017年提報爭取計畫經費迄今,🤝陸續已經完成了「#鹿港水資源回收中心」、「#鹿港福興下水道系統」今年起也展開家戶接管工程,預計112年3月完工。
《鹿港溪排水護岸及水岸景觀環境營造工程》也將近完工階段,💖未來鹿港溪兩側親水自然水岸,加上再造運河行船,在風帆涼亭廣場 舉辦文藝市集,增進鹿港在地人文活動空間,藉由城市風貌營造,#重現鹿港歷史人文情懷,素月相信,風華重現的鹿港,不只能發思古之幽情,更可以為國人創造嶄新的旅遊印記。
#鹿港溪整治成功 #百年老鎮風華再現
#有政府會做事 #會做事最實在
資源回收 歷史 在 魏明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座偉大的城市必定要有一條美麗悠遠的河流,谷哥能做的就是一步一步找回她!
大家應該都知道鹿港是靠港起家的,且這個港是河港,也就是今天大家所熟知的鹿港溪沿岸一帶。所以谷哥知道,想要觀光發展,想要推動鹿港國家歷史風景區,不是只有華麗的活動,一條乾淨漂亮的鹿港溪是絕對需要的。而且漂亮的鹿港溪不是只有做做景觀工程,種種植栽弄點花草樹木就完成,而是要深層的從基礎做起。所以擔任縣長時,不怕萬事起頭難,堅決推動「鹿港溪再現計畫」。
「鹿港溪再現」主計畫分為「水質淨化改善」、「鹿港溪排水護岸及水岸環境營造」、「鹿港福興汙水下水道」三項子計畫,爭取中央「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水環境建設」計畫,總經費34億8,500萬元由中央全額補助(縣府負擔配合款及用地徵收5億6,850萬),打造鹿港溪成為生態、自然、休閒、教育的優質水岸環境及文化展演空間。
未來鹿港溪不是只有外表美,其水質也有賴於上游設置礫間處理設施淨化溪水,每日提供6,000噸乾淨清水注入鹿港溪作為日常水源;沿岸兩側設置截流溝全面攔截生活汙水至下游水資源回收中心淨化處理,並預埋管線將處理後淨水回送至上游為枯水時期備用水源;中、上游1.5公里水岸環境透過生態規劃的手法,融合當地歷史文化、人文景觀及工藝建築元素,營造具鹿港在地生活特色的水岸空間,讓鹿港溪風華再現。
風華再現的過程中,有經費爭取的困難、有地方施作意見的克服,無論遇到哪些難題,谷哥都是希望為鹿港鄉親,讓這條曾帶給鹿港榮耀與發展的母親之河,再度華麗轉身,重新站上鹿港歷史舞臺,而不是一條受人嫌棄鄙夷與遺忘的臭水溝。
一步一腳印,紮實做!勤奮拼!臺灣三都的「二鹿」就是我彰化!!
#歡迎行政院蘇貞昌院長視察鹿港溪
#感謝蘇貞昌院長鼎力支持鹿港溪再現
資源回收 歷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新港文教基金會」介紹
訪問:徐家瑋 執行長
1987年,歷史給了台灣,人神共同瘋狂的大家樂。以雲門舞集揚名世界的新港人林懷民,率團返鄉公演,激發在地的陳錦煌醫生,結合眾多的鄉人,創辦了新港文教基金會。新港人發揮「公爾忘私」的傳統精神,踴躍參與公共事務,眾人的智慧,眾人的血汗,營造新港微笑的故鄉──一個和諧、健康、美好的公民社會。
五大核心工作:
◆圖書推廣-
往下紮根是基金會創會的宗旨,閱讀是最佳的途徑,民國78年租用中山路會館,青少年兒童圖書館也隨之成立,開啟圖書推廣之路。
◆藝文展演-
從不間斷的藝文展覽演出活動,成為新港文教基金會成立後,一路堅持的理想。
◆國際交流活動-
藉由舉辦國際藝術節,國際青少年文化交流,國際社區參觀訪問等活動,並利用接待家庭的方式與異國朋友直接溝通,互相了解,建立起深厚的友誼,新港雖是台灣典型的農村社會,但在國際交流方面卻已累積豐富的經驗,培養「立足新港,胸懷台灣,放眼天下」的未來菁英,將是繼續努力的目標。
◆環保綠美化-
基金會創會至今,對環保工作一向不遺餘力,包括初期的田園拾荒─撿拾農藥瓶、垃圾分類資源回收的教育與推廣、成立有機農園將廚餘回收再利用,還有新港自然生態教室……等。
◆社區關懷-
透過文化與教育方式,對社會及土地做全面的關懷,但是對弱勢族群,限於本身的屬性,專業能力及財力的考量,僅僅藉著活動與家訪對弱勢族群盡量的關心與協助。
粉絲頁: 新港文教基金會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CL5rScDjDs/hqdefault.jpg)
資源回收 歷史 在 何博文服務處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看著原本宛如廢墟的板橋迪毅堂在博文不懈地努力之下,終於在今天正式「上樑」,讓迪毅堂離修復完成、正式開放又往前了一大步!回想起這幾年博文除了在議會不斷質詢外,更多次到現場會勘協調、關心工程進度,內心感動不已!
博文相信迪毅堂整修完成之後,這些先民在地發展,漳州、泉州械鬥的珍貴歷史文化,將讓板橋搖身成為一座更具文化底蘊的城市!
🎬想多了解板橋迪毅堂嗎?博文說給你聽👉
http://justicepowen.piee.pw/HHR7E
🎬議會質詢》痛心!市府漠視板橋迪毅堂,古蹟竟當廢墟、當資源回收場👉
http://justicepowen.piee.pw/LPBNX
麻吉好朋友快來訂閱喔!➔ https://goo.gl/Pk9Gww
按讚!分享!何博文粉絲團➔https://goo.gl/aBy1Dv+
歡迎加入博文的Line喔➔https://line.me/R/ti/p/%40h22524300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gSrMVsbZnM/hqdefault.jpg)
資源回收 歷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介紹
專訪:黃彥霖 主任
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是全國第一個以河川為主題的環境教育中心,場館建築坐落於老街溪畔,由原有兩棟客家古厝改建而成,主要介紹有關老街溪的河川整治過程、河川生態等資料,入口處有四座時光隧道溜滑梯,供來訪小朋友遊憩體驗。
全區將實地設施的參觀與整個展示設計內容相結合,讓參觀者在參觀路徑上有系統地獲知老街溪的環境、歷史背景、水資源處理專業、生態工法的理論與實務…等相關資訊,賦予參觀者深入探索老街溪生態歷史及老中壢發展史,園區規劃設計分為下列幾大區塊:
█地景式的教育場域:自導式展示解說以水圳源頭意象土丘為起點,透過層層的類梯田水過濾過程,再匯流至基地中縮小版的老街溪人工溪流,除種植原生水生植物外,更是保育類動物的繁殖地。
█老街溪故事館:建築物是依據農業社會時期先民居住的空間形式修復,是一層磚造平房重建,其中保留了4坪的天井及既有的廚房大灶,室內空間係提供展示並結合教育活動的場所,可同時容納約20至40位學員,也是地方居民文史教育活動的場地。
█河川生態教育館:二層紅磚仿舊建築,以鋼構將原舊建物置於新建築物中。以永續設計為主要概念,結合現今再生資源回收或再利用的技術達成綠建築。一樓展示在地五十年環境變遷空照圖、河川生態教育、及人類對水資源的破壞與改變等內容,二樓則展示老街溪掀蓋整治歷史。
█新勢礫間水質淨化系統:深藏於新勢公園地底的生活汙水處理系統,採用生物處理法淨化水質,設有地下廊道可由系統剖面深入了解淨化原理,並於出水口處營造生態池,是觀察老街溪生態縮影的最佳場域之一。
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設有專業環境教育團隊協助校外教學、到校推廣環境教育、機關團體環境教育研習、教師環境專業研習、暑期營育樂隊等活動課程,生態館平日安排有志工為到訪的民眾進行解說服務,近年更和老街溪沿岸水環境巡守隊合作,建構巡守隊培訓基地和老街溪沿岸守護網絡,除推廣教育外更為在地環境品質帶來實質提升。
粉絲頁: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
地點:桃園市中壢區中原路58號
電話:03-422-1469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6E59qtXUYo/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BfX38291U6mDqYap1lJ6Sj7YcVU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