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EP.98 《#學得更好》六個幫你「學得更好」的學習步驟
問你一個問題:「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你的答案是什麼?英國知名教育顧問、同時也是心智圖的發明人東尼.博贊(Tony Buzan)他的回答是:「學習『如何學習』是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掌握學習方式的人,更容易達成生活中各種領域的進步。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learn-better/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Learn Better 學得更好》的作者是美國教育研究專家烏瑞克‧鮑澤(Ulrich Boser),他年幼時雖然被診斷為 「學習遲緩兒」,但是他在掌握「如何學習」的技巧之後,成績開始大幅進步。作者自己本身,可說是這本書的最佳代言人,他對學習的熱忱在這本書中表露無遺。
我很喜歡作者把學習的方法,拆解成各種具體的步驟,搭配許多真實的研究案例和成果,顛覆了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舊學習方法。例如有效的學習應該是「主動參與式學習」、「經常回顧與反思」、「懂得尋找類比與關聯」…等。
這些看似簡單易懂的方法背後,作者會詳細說明使用的原因與時機。書中給出明確的執行步驟,讓無論何種資質或程度的人,都有機會採取書中的方式,循序漸進掌握學習的奧妙。閱讀的過程中,我跟著作者的步調,時而對自己提出問題,時而闔上書本反思自己的學習歷程。
這篇文章我除了用心智圖整理這本書的精華之外,也回顧我自己經營部落格的「學習寫作之旅」,與這些學習步驟有哪些相關性,試著讓自己朝向學得更好、寫得更好的方向邁進。
.
#如何學得更好的6個步驟
.
在我回顧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之前,我想先用一張「心智圖」來展現這本書提到的學習步驟與技巧,誠如作者說:「心智圖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和發現內在關係」。這些學習步驟之間,彼此互相有關聯;學習就是一場「心智活動」。
1. 尋找價值:如果不想學,就不可能學得會。想要精通,就必須把自己打算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視為有價值的。學習就是理解某樣事物的「意義」。
2. 設定目標:在精通某項技能的早期階段,「聚焦」是關鍵。我們必須弄清楚自己想要學的究竟是什麼,並且設定具體可達成的目標。
3. 提升能力:某些形式的練習可以讓你比其他人取得更好的成績。在這個學習階段,我們必須磨練自身「技能」,採取專門步驟來提升表現。
4. 延伸知識和技能:我們要在掌握基礎之後,「實際運用」自己知道的一切。要充實自己的知識與技能,創造出更有意義的理解形式。
5. 形成關連:要試著把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識結合在一起。我們不想只是知道某個細節或步驟,而是要知道該細節或步驟如何與其他事物「互動」。
6. 回顧與反思: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容易犯錯、太過自信,所以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知道的知識和技能,重新思考自己的理解,「從學習中學習」。
.
#我如何學習寫作?
.
回顧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學習步驟,讓我很驚訝的是,竟然跟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十分相似。理工科出身的我,選擇踏入科技業就職,寫作對我而言,就像是異次元的東西想都不敢想。但是漸漸地接觸到很多有趣的人、觀察到很多厲害的傢伙,發覺自己思想的淺薄與無知,便開始投入閱讀的懷抱。
只是,無奈記憶力和理解力畢竟不是超人等級,發現要把所學紮紮實實記錄下來,才能稍微加深那麼點印象。所以開始試著寫一些手抄筆記,然後在讀到《自由書寫術》這本書的寫作方法之後,被作者的觀念說服:「自由書寫、公開發表、接受回饋」,也因此開啟了我的寫作之旅。
很慶幸的是,我也發現自己採取的方法,跟《學得更好》書中的學習步驟有許多契合之處。以下我會將書中提到的6個學習步驟,搭配自己的寫作歷程,做個回顧與整理,也給有心投入寫作的朋友們一個案例參考。
.
1.#尋找價值
.
回想我剛開始寫作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太多,技巧不夠?文辭不夠美?管它的,「寫,寫就對了」。我除了在讀完《恆毅力》之後寫下的「目標階層」練習之外,主要是我時時記得三個核心價值,讓自己堅持不懈地寫下去。
首先是「動機」:而立之年才愛上閱讀的我,發現閱讀對我帶來莫大的改變,以及思想上的啟發,因此起心動念想透過自己棉薄之力,盡可能地把我從閱讀體會到的美好,透過文字傳達出去。架設閱讀前哨站部落格則是讓這個理念更容易傳達。
接著是寫作對我的「意義」:我把每一次的寫作,每一篇文章,視為一次的「自我成長」。無論是思想上的,或者是觀念上的,閱讀不同書籍帶來不同的體悟,進而改變自己的舊觀點、整合成新的觀點。
最後是「社群效應」:無論於職場、生活上,我期許自己成為一個值得追隨的領導人,我對於一個好的領導人的定義,就是「能夠影響多少的人」,因此選擇公開發表自己的寫作。除了帶來社群的交流,得到不同的回饋與意見,還見到許多網友表示受到我的文章鼓舞,讓我更樂於持續書寫。
「人要在自己所學的事物和自身生活經歷之間建立連結,而尋找價值是做到這一點的方法,促使人們思索:「這對我來說為什麼重要?」
.
2.#設定目標
.
對於我自己的寫作目標,起初並沒有硬性規定自己的發文頻率,剛開始在Medium寫作平台發表的時候,有一搭沒一搭的,頻率平均是2週一篇而且不太規律。後來我改變策略,想要堅守我從《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中學到最棒的一課:「唯有自律才能帶來自由」。
我開始強迫自己每個星期要發表一篇文章,即使平日工作再忙,如果不幸平日沒有寫完,拖稿到週五、週六仍然要挑燈夜戰,完成對自己的許下的承諾。因此我深刻體會到,當我保持平日的自律,才能享有假日的自由(ps. 其實就算如期發文,我還是會把假日拿來閱讀和寫更多東西)。
短年期的目標,是希望這兩年內,能夠完成100篇文章的發表,目前已經踏過一半,朝著目標穩定前進中。我自己的感想是,設定目標除了要「可達成」之外,最好還能多一些「挑戰性」與「強迫性」,畢竟,我們都知道自己有多麼懶,對吧?
書中提到一個特別的名詞叫做「後設認知」,白話文是「思考自己如何思考」。作者發現,時常觀察自己如何思考的學習者,成效會來得更好。在寫作的過程中,則需要讓自己去評估自身的論點,思考自己的想法,想清楚自己想傳達出什麼樣的訊息,無論是給未來的自己,或是讀者。
「寫作活動是整理思路的有效方法,因為在組織句子和段落時,我們經常會問自己一些重要的後設認知問題:誰會讀這篇文章?他們會了解我的意思嗎?我需要解釋那些東西?」
.
3.#提升能力
.
一開始在練習寫作的時候,並沒有什麼特別能力可言。我採取實驗性質的方式,第一個是對自己提出問題,有點自問自答的意味;第二個是重新排列組合閱讀之後的書中重點,再用自己的話說出來。書中提到,面對失敗,是逐漸提升能力的好方法,這一點我倒是很在行。
我試著用不同的文體和架構,去寫每一篇讀書筆記,同樣抱持「實驗」心態,去觀察哪種文體比較獲得讀者青睞,哪種架構容易獲得迴響。發表這麼多篇文章以來,自然有熱烈回響的文章,以及許多無人問津的文章。
我認為,面對失敗的態度,就是把它當成一場實驗,更重要的是要從中學到東西。實驗至今,我倒沒有特別想定型在哪種文體,反而更廣泛地嘗試和衝撞,探索更有趣的寫作方式。畢竟,不要把獲得關注當成寫作的唯一目標,最重要是莫忘初衷,隨時堅守上面的三個核心價值。
最後是《刻意練習》這本書也同樣說過的,得到意見回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尤其能夠幫助自己進行修正、改善,我也很感謝對我的文章進行回饋與交流的讀者,不但讓我有更多收穫,有些建議也讓我耳目一新。
也歡迎你在我的文章留言,或者私訊表達對我寫過文章的看法,你的回饋是我持續進步的最好養分。
告訴自己不要擔心犯錯,要把焦點放在改進上,把錯誤當成習得一點知識或技能的機會。
.
4.#延伸知識和技能
.
我使用的三種手法,跟書中所說的不謀而合。第一種是我喜歡在文章裡「問自己問題」,然後試著用最棒的方式回答。有時候需要回顧書籍本身,有時候要前後參照,有時候甚至得Google或找維基百科,才能有更完整的觀念可以回答自己的問題。每一次的提問,都是一次學習與進步的機會。
第二種是「教別人」,我很認同教學相長,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尤其是當我們讀完一個新的概念,若要達到可以教別人的程度,則必須讓自己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辦的到,這時候,就是提升自己技能的好時機。
第三種是「親身實踐」,我自己最有感的是,採取了屬於自己的「晨間寫作習慣」,讓我每天都能擠出一些時間投入寫作。而這個晨間習慣,後來我也把《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這本書的讀後心得整理成很受歡迎的晨間習慣分享文,裡面詳細列舉我自己起床後的習慣,也持續使用至今。
「教別人」就是一種知識應用:透過講授某一主題,我們提供了自己對這個概念的理解,我們用自己的話清楚說明重點,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
.
5.#形成關連
.
把寫作跟自己形成關聯的方法,我採取的第一種,是我喜歡把閱讀一本書的所學所聞,拿來「跟自身的經驗和想法做對照」,讀的過程經常問自己「這本書跟我有什麼關係?」或者「我想從書裡學到什麼?」
因此,我在寫作的過程中,就喜歡問自己諸如此類的問題,透過與自己產生關聯,讓寫作的內容更個人化,更能帶來反思與回顧的效果,偶爾還能迸出嶄新的思緒與想法。
第二種是把自己所學給「視覺化」,舉我寫過的《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篇閱讀筆記為例,在文章裡我把作者講的七個成功習慣,重新組構成由內而外的四個面向,再用「信任」串穿每個元素,畫出一幅示意圖代表我對這本書的理解。
最後,我習慣一邊寫作,一邊回想的過程中,去挖掘以前讀過的書目,跟目前讀的書或者寫作的內容,有何種關聯?做法很容易,首先回想那些書籍跟我在寫的東西,有什麼「相同」?再來回想有什麼「差異」?
透過這樣的模式,可以建立許多觀點的連結,我在《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這邊閱讀心得就用過類似的方法,來對書中我感興趣的議題,進行自我辯證與論述。
「投入學習時,要了解其中的關係、弄清楚因果、看見類比事物與相似之處。學習的目的是改變我們如何去思考某個事實或概念,也就是學會一套思考系統。」
.
6.#回顧與反思
.
我自己閱讀書籍之後,為了寫閱讀筆記或讀後感,會去「回顧」內容主題的其他相關資料。也就是同一個主題,我會盡可能多涉略幾本不同的書。
例如在學習投資理財的領域,我鑽研被動式的指數化投資策略,在廣泛地閱讀了不同切入角度的書籍之後,重新讀過一遍最愛的投資經典《投資金律》,才寫下這篇獲得不錯迴響的投資文章〈真希望20歲就懂,投資理財最常見10個問題〉。
除了回顧之外,更重要的是透過寫作,讓我得以很專注地「反思」。像是我在寫《世界並不仁慈,但也不會虧待你》閱讀筆記的時候,起初因為書中內容比較雞湯,讓我的思緒有點兒卡關。
但是,我強迫自己學股神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蒙格所說的:「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不去思考成功的大道理,反而去思考該如何避免錯誤,寫成〈遠離幸福人生的7個建議〉這篇心得。
回顧與反思是一種思維習慣,溫故而知新,才是推動知識更新、反覆運算的終極法則。
.
#後記:#學習是為了超越昨天的自己
.
我原本認為,「閱讀是最好的學習」。但是,經過這一年來的持續寫作,我才發現,「寫作是更好的學習」。我期許自己透過閱讀增進自己對事物的理解,透過寫作則深化了些理解,甚至產生新的洞見。這種讀寫之間相輔相成的效果,也讓我時時處於思緒活躍的狀態。
我很喜歡的知名導演昆汀.塔倫提諾隨時隨地都在看電影,當一個記者問他是如何成為電影專家的時候,他無奈地大笑而且似乎被問題激怒了,說道:「如果你放棄了生活中所有的東西,只專注於一件事,而你最好把它搞透徹一點。」
從第一篇公開文章〈雙11購物節買書分享〉,一路走到現在,專注於學習一件事情,何嘗不是如此。無數個絞盡腦汁的早晨與夜晚,努力地挖掘腦中的思緒,涉略自己原本不懂的事情,每一字一句都讓我感覺往前走了那麼一點。
雖然,與許多博覽群書、下筆如有神的前輩比起來,我仍像個學徒般剛開始摸索著,但每當我回答自己的這個提問,心中又再次充滿了堅定:「你有沒有比昨天的自己,又更進步了一些?」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萬的網紅Spark Liang 张开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當youtuber好賺嗎?】 相信當YouTuber是很多年輕人的夢幻職業 看到那些百萬youtuber分享自己收入的時候 是不是心生羨慕? YouTube 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網路影片共享平台 每天都會有數十億的瀏覽量, 如此巨大的流量自然也能夠帶來許多賺錢的機會 成為youtuber很簡單,...
「資 策 會 失敗 案例」的推薦目錄:
- 關於資 策 會 失敗 案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資 策 會 失敗 案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資 策 會 失敗 案例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資 策 會 失敗 案例 在 Spark Liang 张开亮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資 策 會 失敗 案例 在 Spark Liang 张开亮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資 策 會 失敗 案例 在 ezManag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資 策 會 失敗 案例 在 [心得] 資策會結訓心得(C#) - 看板Soft_Job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資 策 會 失敗 案例 在 [心得] 資策會全端班轉職失敗心得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資 策 會 失敗 案例 在 [心得] 資策會全端班轉職失敗心得- 看板Soft_Job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資 策 會 失敗 案例 在 「我覺得很多人對成功有所誤解。」 「怎麼說?」朋友問 ... 的評價
- 關於資 策 會 失敗 案例 在 30+無背景轉工程師可能嗎?資策會? - 工作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資 策 會 失敗 案例 在 [請益] 想轉職我的狀況適合去資策會嗎? femlro PTT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資 策 會 失敗 案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推行農業政策當然可能會失敗,但失敗了願不願意面對失敗來改善,還是硬拗就很重要了。
以前講過日本推動GAP的例子,人家沒幾年也發現失敗了,不好用難以推廣,所以馬上進行執行面的修正,但台灣當初是以日本推動GAP來模仿的TGAP改動就不像日本那麼快,雖然最後也是改了,但花了更久的時間。
再推動農村再生的方面,當然台日兩國都是失敗的,藉由一堆根本沒有實際經營經驗的大教授當顧問當委員,最後發包給一大票行銷公司,最後開一場曝光的記者會快樂一下,然後就沒了。
日本有一個DMO
(Destination Management/Marketing Organization)
日本觀光廳協助成立的組織,就是一個幫助某個地方整合資源吸引觀光客,打造觀光地方創生的模式。
DMO就是一個失敗的案例,這是一個商工會和教授以及所謂專家組成的團隊,很多成員本身並沒有所謂實體經營企業的經驗,團隊的成員也並沒有在被輔導的地方做一定時間觀察、討論,一進入"輔導"就開始放進自己不切實際的想法,但人家決定了補助金,所以導致因為補助金的關係後面的整修、建築與發展,深受DMO的影響。
正因為根本沒有商業經營的實務經驗,但後面有著日本政府協助的大筆預算,所以投入了許多吸引觀光但根本不符合後面營運成本的模式,最後就是一點點的收入,很高的維護,然後經營不下去,只好又投入新的補助金,然後一樣經營不下去的惡性循環。
熊紀三夫先生就是四國丸龜町商店街的投資受害者之一,過去這個商店街因為建築停車塔,有了停車費的挹注後,多了可建設的經費,那麼當然首要目的一定是翻修、改造商店街,然後DMO就來了。
DMO來了之後,帶來了大筆的補助金進駐,但是卻規劃了超過百億的翻修費和其他設置改裝(光是天頂棚就要100億日幣,第二張照片),在四國那邊搞得好像很歐洲的樣子,後續的營運成本大增,但遊客頂多來一次就不來了,在成本大增收益減少的情況下,最後反而導致商店街衰敗的更快。
為了補助、計畫的經費做了完全不適合的投資而導致失敗,這種例子過去也發生在台灣對史瓦濟蘭的木瓜輔導上,當地農耕隊的人員覺得要推動小果種木瓜以當地的消費為主,但台灣的審查教授卻覺得要種植紅妃這種高產量的木瓜,最後高產量一顆很大的紅妃木瓜因為單價太高根本賣不動,造成悲劇。
有些教授講的頭頭是道,但對實務的理解可能比廟口下棋的阿伯還低,就像某個大主委當上了主委才去過批發市場,才知道批發市場怎麼運作,那到底以前有什麼臉在講農經產銷?
日本其實失敗的政策也不少,但人家能檢討失敗,逐漸修正,逐漸走出一條能競爭的道路,至於那種明明有害說成有益,也解釋不出哪裡好,只能Z大於B或者是夭壽讚就帶過,以後怎麼會有辦法面對失敗進而改善呢?反正都是別人的錯,粗暴的言論大可不必,大家只要對黨有信仰,沒有一切有問題。
資 策 會 失敗 案例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桃機清潔人員確診Delta,感染源仍待追查;3百萬人莫德納第二劑接種期限將至,指揮中心:疫苗到貨日尚難確認;台大醫開始進行莫德納混打高端臨床試驗,盼解決疫苗不足問題】
台灣今(15)日新增5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個案,其中1例本土、4例境外移入。本土個案為一名20多歲女性,為桃園國際機場清潔消毒人員,9月12日出現症狀,14日因工作需求採檢確診,現已匡列45名接觸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經過快速的病毒變異位點確認,此案為Delta病毒株。
9月中旬後,莫德納第二劑接種期將進入高峰,國內超過300萬人等待接種莫德納苗,但指揮中心無法確認莫德納疫苗到貨日期。台大醫則開始進行莫德納混打高端的臨床試驗,昨(14日)通過人體試驗倫理委員會(IRB),將採隨機雙盲,每一組110人進行試驗。因此傳出將莫德納開放混打高端的訊息,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則表示,莫德納混打高端試驗進行,最後還是得看結果,再由專家討論是否可以施打、如何接種。
新北市幼兒園群聚至今已出現32人確診,上週9日起為期一週,新北市緊急實施強化二級緊戒,禁止餐廳內用與運動、藝文公共場館暫停開放,今日是最後一天。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則宣布解禁,他表示,經擴大匡列後,疫情趨向穩定,目前沒有再新增相關確診案例,16日起將恢復新北市餐飲場所內用,但他呼籲防疫不能疏忽,一定要嚴格落實防疫規定。
■新增一例機場清消人員確診,感染源不明
這一名20多歲確診者工作場所在桃園機場,負責機艙清潔,9月12日出現流鼻涕、頭暈等症狀,14日因例行採檢確診,Ct值僅14(數字愈低、病毒量愈高)。羅一鈞說,該案9月7日才驗過快篩為陰性,因此9月8日起視為可傳染期進行匡列。個案在6月初打過一劑疫苗,還未完成兩劑接種。
羅一鈞說,透過病毒株的突變位點進行定序,快速確定此案為Delta病毒株,目前全台有36例Delta病毒株本土個案。接下來指揮中心會就她工作接觸的相關航班確診者進行比對,透過定序結果,了解與境外移入病例是否有異同。
■莫德納二劑打不到?莊人祥:未來所有到貨莫德納疫苗都分配給二劑民眾
全台第一劑打莫德納疫苗共有343萬人,而第二劑僅打了35萬人,因此約有308萬名民眾等待施打第二劑,由於在9月底陸續達到12週的第二劑接種期限,莫德納第二劑的需求將會大增,不過國內莫德納疫苗庫存不多,無法滿足第二劑莫德納疫苗的需求,目前僅開放1~3類人員接種第二劑。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接受《報導者》採訪時沒有透露現有莫德納疫苗剩餘確切數量,但表示絕對不足以一輪疫苗開打量。
指揮中心曾在7月中提過莫德納會保留給二劑接種,但後來仍以第一劑覆蓋率為主。莊人祥說明,疫苗的到貨十分不穩定,很難清楚評估每一批疫苗的分配。目前仍以第一劑覆蓋率為主,而AZ第一劑各年齡層已經都可接種、BNT也開始接種,原先只願意接種莫德納的民眾,現也有BNT可以作為選擇,因此未來所有到貨的莫德納,將不再開放第一劑接種,全數提供給二劑民眾施打。
不過,莫德納疫苗到貨的確切時間,目前仍不確定。而目前已經屆滿10~12週、第一劑接種莫德納的民眾,需等待疫苗預約平台的簡訊通知、或地方政府告知,才能預約第二劑。
■台大啟動莫德納、高端混打研究
昨日人體試驗倫理委員會(IRB)通過莫德納混打高端疫苗的臨床試驗計劃,台大醫院將執行試驗,採隨機雙盲,每一組110人,受試者與臨床試驗團隊都不會知道打到哪一種疫苗,且要一個月才會解盲,意即參加試驗的民眾,要一個月後,才會註記在黃卡上。
試驗負責人、台大感染科主治醫師謝思民接受《報導者》採訪先強調,一個臨床試驗的誕生,可能是政府委託、藥廠委託,或是研究者自己發起。他表示,「這個試驗是我自己發起的,因為看到國內需求,有些人擔心副作用不敢打第二劑,有些人等不到第二劑,因此決定啟動這個試驗。」
謝思民說,國外的疫苗到貨總是不可控,雖然高端疫苗量能未知,但至少可以控制;另外,莫德納疫苗與高端疫苗雖然不同平台,前者為mRNA疫苗,後者為蛋白次單位疫苗,但mRNA疫苗打入體內,也得轉成蛋白質才能刺激免疫,而兩者刺激免疫反應的抗原一致。
莫德納第一劑已經讓身體有了記憶,但因莫德納疫苗打進體內的副作用與刺激都很強,第二劑若只是要喚醒免疫記憶,或許就可以採用同樣可以激起抗體,但反應不那麼激烈的疫苗,因此才想嘗試進行混打臨床研究。他在一個多月前開始寫計畫書,兩週前送IRB審核,昨日通過,第二步是提交指揮中心,第三步則需要告知莫德納公司同意,目前莫德納原廠已知,但未做回應。
謝思民表示,這次的受試對象只有220人,是小規模的臨床研究,國外的AZ+mRNA疫苗混打,也都是低於百人的小試驗,重點在於可提供政策建議,透過試驗發現如果可行,就能多一個接種的選項。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也補充,小型試驗若沒問題,開放混打基本上就沒問題,因為兩款都是通過EUA的疫苗,且混打全世界都在嘗試。
至於試驗結束後,怎麼樣叫成功?謝思民說,每一款疫苗的中和抗體效價有落差,但不代表較低的就沒有價值。這次試驗會採取免疫橋接的非劣性,了解莫德納+高端的中和抗體效價,是否不低於兩劑莫德納的信賴區間,但這不是唯一指標,如果效價低一些,但安全性、不良事件比兩劑莫德納來得低很多,也很難定義為失敗的試驗。
■專家:學理上可行,且學術上有創新意義
施信如表示,莫德納混打高端,學理上是可行的,她認為混打計畫有3個用意,第一,莫德納目前全球需求量大,因此進貨量相對少很多,全世界都一樣,有時候兩劑無法打到同一廠牌,因此如果等不到二劑莫德納,第二劑施打高端,可以多少增強效果,都比只打一劑疫苗來的好。
第二,mRNA疫苗的第二劑對身體造成的負擔,一般來講很大,而第二劑接種高端,照理說會緩解副作用,不過當然確切狀況要做了試驗才知道。
第三,不管是AZ+mRNA疫苗,或是兩款mRNA疫苗混打,這些在國際上都陸續有研究,但AZ、mRNA+高端疫苗的混打則是全球獨有,大型醫院想做混打試驗,在學術上也有其創新性。施信如更一進步透露,除了台大準備進行莫德納+高端混打試驗,長庚也已開始進行AZ+高端的試驗。(文 / 陳潔 ;設計與資料整理 / 黃禹禛、戴淨妍 ;攝影 / 余志偉 )
#延伸閱讀
【當機組員及境外移入個案都與社區群聚無關,台灣「無差別邊境防疫」和「加零迷思」如何調整?】https://bit.ly/2YOu61u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3kpkwcI
#報導者 #COVID19 #突破性感染 #本土案例 #疫苗 #AZ #莫德納 #BNT #高端 # #Delta #桃機 #清潔員
資 策 會 失敗 案例 在 Spark Liang 张开亮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當youtuber好賺嗎?】
相信當YouTuber是很多年輕人的夢幻職業
看到那些百萬youtuber分享自己收入的時候
是不是心生羨慕?
YouTube 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網路影片共享平台
每天都會有數十億的瀏覽量,
如此巨大的流量自然也能夠帶來許多賺錢的機會
成為youtuber很簡單,成為一個有被動收入的YouTuber卻是很難的事情
難在你前期的時段,是否能堅持下去
堅持熬過沒有收入,少流量,沒有賺錢收益的日子?
即使成為了百萬youtuber,你是否能承受得了
酸民日復一日的攻擊?還有流量可能逐漸流失的後果?
很慶幸的是
這些我已經一步一步地熬過來了
所以今天我會向大家分享
YouTuber的賺錢模式和我成為youtuber的心瀝路程
.
【免費】我的獨家理財貼士
http://bit.ly/get-spark-financial-tips
.
【免費】股票投資工作坊 - 從0開始學股票
http://bit.ly/join-free-webinar-now
.
🔥點擊連結瞭解更多詳情或購買🔥
用以下連結可獲得10%折扣優惠,只需輸入:SSSOFF
(只限於購買理財投資訓練營和配套:理財投資訓練營2.0 + 投資思維訓練營)
優惠截止30/4/2021
https://valueinmind.co/zh/sparks/
.
我們需要人才
我們需要你
向我們展現你不可多得的能力與實力
數不盡的各種公司福利就等你
點擊鏈接提交求職申請:https://valueinmind.co/join-us/
.
🔥【Etoro】Spark 投資組合和表現 🔥
http://bit.ly/31FPXEz
.
全世界都可以用
eToro申请链接
简体
https://bit.ly/3sJ6uWp
繁體
https://bit.ly/3cwT9uq
英文
https://bit.ly/3u348la
.
免責聲明:
高波動性投資產品,您的交易存在風險。過往表現不能作為將來業績指標。
視頻中談及的內容僅作為教學目的,而非是一種投資建議。
.
👇更多相關影片👇
史上最失敗的愚人節企劃
https://bit.ly/3sMj8nc
.
我是一個靠老婆變有錢的男人
https://bit.ly/3sJ5f9i
.
世界貧富差距可縮小?
https://bit.ly/3tPP3TS
.
⚡ Spark 的 Facebook 很熱閙
http://bit.ly/2X3Cgwr
.
⚡Spark 的 YouTube 很多教學
http://bit.ly/2KMqMvR
.
⚡Spark 的 Instagram 很多八卦
http://bit.ly/31YMLon
.
⚡理财交流站
http://bit.ly/finspark-group
.
⚡美股交易交流区
http://bit.ly/finspark-foreign-stocks
#youtuber 赚钱 #YouTube赚钱条件 #自媒体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44F9bljw28/hqdefault.jpg)
資 策 會 失敗 案例 在 Spark Liang 张开亮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傳銷、微商說的月入過萬,到底是不是一場夢?】
"你想要月入過萬嗎?
那就加入我們的團隊
有我們帶領你,月入過萬不是夢!"
相信很多人都會看過類似這樣的廣告
你們一定會質疑哪有這麼好的事
月入过萬的工作怎麼會輪到我?
更多的人會認為
這也不過是那些傳銷的伎倆
呼籲大家加入微商、保險、地產中介、基金中介
或者是參加某某講師的課程
只不過是想要騙人買產品、買課程罷了
什麼「月入過萬不是夢」
這根本就是傳銷的洗腦話術
是老鼠會、是龐氏騙局!
加入這些公司就是等著被洗腦
或是被詐騙
其實你有沒有想過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這些月入過萬的傳銷系統
到底是一場夢?
還是真的有月入過萬的可能呢?
今天我非常有興趣跟你們來探討一下
這些傳銷系統是不是能實現月入過萬的可能?
想知道的話
就趕快點擊影片觀看吧!
影片概括:
0:00 Start
0:27 如果你加入月入過萬这个行业?
5:33 我对这套月入过万的系统的看法
7:06 傳銷是不是騙人?
9:46 總結
.
獲取我的獨家理財貼士
http://bit.ly/get-spark-financial-tips
.
【免費】股票投資工作坊 - 從0開始學股票
http://bit.ly/join-free-webinar-now
.
🔥點擊連結瞭解更多詳情或購買🔥
https://valueinmind.co/zh/sparks/
.
我們需要人才
我們需要你
向我們展現你不可多得的能力與實力
數不盡的各種公司福利就等你
點擊鏈接提交求職申請:https://valueinmind.co/join-us/
.
🔥【Etoro】Spark 投資組合和表現 🔥
http://bit.ly/31FPXEz
.
全世界都可以用
eToro申请链接
简体
https://bit.ly/3dp1ql8
繁體
https://bit.ly/3pr37Rb
英文
https://bit.ly/3qrXCmG
.
免責聲明:
高波動性投資產品,您的交易存在風險。過往表現不能作為將來業績指標。
視頻中談及的內容僅作為教學目的,而非是一種投資建議。
.
👇更多相關影片👇
你打算幾時退休?
https://bit.ly/2Zse2ja
.
我最失敗的理財規劃——生小孩!一次過算給你看!
https://bit.ly/3u454Xh
.
「每年投資穩賺6%」是騙局!這根本做不到!
https://bit.ly/3q38Dut
.
⚡ Spark 的 Facebook 很熱閙
http://bit.ly/2X3Cgwr
.
⚡Spark 的 YouTube 很多教學
http://bit.ly/2KMqMvR
.
⚡Spark 的 Instagram 很多八卦
http://bit.ly/31YMLon
.
⚡理财交流站
http://bit.ly/finspark-group
.
⚡美股交易交流区
http://bit.ly/finspark-foreign-stocks
#月入過萬不是夢 #傳銷系統 #傳銷洗腦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0Z2IJIfiqY/hqdefault.jpg)
資 策 會 失敗 案例 在 ezManag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D2C模式(Direct-to-Consumers) 是近十年來零售市場經歷的巨變之一。它跟B2C有何差異?這行銷策略的轉變,更宣告了一種全新的商業標準。它要求傳統模式下的品牌商必須做出改變,更多圍繞著CX (Customer Experience客戶體驗/經驗),以滿足消費者的新需求。
:: 獨家四字口訣解析商業術語,D2C是什麼?有何特色,優缺點?讓八十歲老董都能秒懂。
:: 美、中、台各自的D2C生態。讓視野更國際化!
:: 小新創品牌,想做D2C開獨立網店,要評估哪三大點?不藏私分享。
#國外商管類 讀書會,Great Managers are made, not born. 管理職人、熱愛學習的夥伴們,用一杯茶的時間,減少眼力腦力轉換成本,內化成你的獨門攻略。
★ 本集私語:YT為完整版, Podcast為了控制時間,分為上下兩集,
★ 本集重點摘錄:
D2C 建立關係的對象不再是經銷商,而是利用網路直接與消費者產生連結。
傳統品牌製造商一旦將產品擺上貨架,基本就喪失了掌控權。
:: D2C案例:
利基點是: 減少選擇,最大眾的就這口味!多數顧客覺得「夠用就好」
1. Nike 智能實驗店(北美)
2. Capser兩年賣出USD一億的床墊。
3. Away智能旅行箱,外型簡單,有 USB 插口可充電的行李箱,但行動電源,後來受法規限制,無電源的也賣得好。
4. 2011 年才創立的刮鬍刀品牌 Dollar Shave Club,在 6 年內瓜分掉吉列美國 16% 市占率。
:: D2C的優缺點,要開獨立網店需如何評估?
★ 本集分點章節:
(00:01:24) 商業術語有好多 B2B, B2C, B2B2C, C2C, O2O, 現在還有D2C? 商業名詞快速秒懂!
(00:02:46) 四字口訣告訴您新商業術語「D2C」
(00:03:59) Nike, Leivs的 D2C 策略。與B2C的差異區別為何? 百貨公司的比喻
(00:06:00) Nike智能實驗店(北美) 執行案例,業績成長50%
(00:06:35) D2C行銷演變(北美起源),透過SNS(社群媒體)與疫情推波助瀾,台灣、北美、中國
(00:07:18) 北美的D2C的起源與實例,三特點 (訂閱制、眾籌、O2O、快閃店、巡迴店、攤位)
(00:13:55) 中國的D2C現況與做法,跟美國市場不同的特色
(00:15:48) D2C小網店要注意之處,失敗案例
(00:18:08) apple podcast 台灣商業管理的分類榜第二名數據公開 & 聽友互動時間
恭喜登上台灣商業管理分類榜第二名!較前月達3-5倍成長。聽友輪廓 (訂閱率、年齡層、地區)。
廠商業配前評估歡迎來聽
★ 本集提到的過往重點:
Ep10. 史上最強"行銷漏斗"八字口訣
★ 本集補充資料
國際上知名D2C案例,如奢侈品牌LVMH推出Fenty、萊雅(L‘Oréal)創設Color&Co染髮品牌、迪士尼宣布成立Disney+串流影音服務...
台灣品牌案例如: 綠藤生機、Unipapa、眠豆腐、打鐵仔等等D2C品牌也跟著萌芽。
@同步更新至
Spotify|Google podcast|Firstory|KKbox|SoundOn|Pressplay| Youtube |TuneIn|MB3|Himalaya ...
@節目鼓勵與反饋請到Apple Podcast 給五顆星留言& 記得訂閱|
https://lihi1.cc/H9Zqo
@活動: 一日之星|讀書會群組|報名當來賓|播客串門子
@ 歡迎分享
1. 你為何會當上主管?
2. 你是幾歲當上主管?
3. 留下一句主管真心話
★ 本集快問快答:
我們單集 拆成上下兩集比較好嗎?
以上都來這網址分享 https://lihi1.cc/tZCUD
@合作來信交流: ezmanagerGo@gmail.com
:: 愛心donate斗內小額鼓勵💰 https://lihi1.cc/s1mES (可刷卡, ATM, 超商) 用於音質設備提升與穩定、節目抽獎等。 (50秒影片教學, 同下網址)
:: 上Youtube搜尋「怎麼給星評分」一分鐘教學,或點這 https://lihi1.cc/N8vYt (分享給你沒在聽podcast的親友)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N9DWzEb1WU/hqdefault.jpg)
資 策 會 失敗 案例 在 [心得] 資策會全端班轉職失敗心得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推薦與評價
先說明個人背景27歲,私立學店畢業,休閒事業管理系求職地點:台南求職管道:104人力銀行2022/07 從前一份工作離職,前份工作為南科駐廠工安, ... ... <看更多>
資 策 會 失敗 案例 在 [心得] 資策會全端班轉職失敗心得- 看板Soft_Job - PTT網頁版 的推薦與評價
先說明個人背景27歲,私立學店畢業,休閒事業管理系求職地點:台南求職管道:104人力銀行2022/07 從前一份工作離職,前份工作為南科駐廠工安,薪33k ... ... <看更多>
資 策 會 失敗 案例 在 [心得] 資策會結訓心得(C#) - 看板Soft_Job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從開始學習程式到轉職以來大約過了一年的時間,
中間過程受到不少版上前輩的建議以及幫助,前陣子剛結訓也順利轉職成功。
趁著今年的最後一天,想將這段期間的學習過程及心得,
分享給其他考慮轉職或是正在努力中的板友,提供一些參考。
一樣從簡單的背景介紹開始。
背景:
國立中文系學士,未滿30。程式背景趨近為0。
曾摸過幾次程式學習書本,但最後因為看不懂而放棄。
轉職前在類似公家機構的單位擔任行政,轉職契機是原職場升遷結構固定,
為了發展決定另謀他路。
選擇軟體工程師是因為朋友的建議,不過一開始也不是很認真地考慮這條選項。
某天偶然在Youtube上看到程式語言的教學影片,看著看著慢慢燃起學習程式的興趣,
才開始認真走這條道路。
轉職前的準備:
看了其他人分享的轉職心得,有蠻多零經驗的轉職者都是從教學機構出來的。
不過我不敢貿然直接去報名課程,先嘗試自己學習程式試水溫。如果這一步就失敗的話,
就可以考慮其他的職涯發展。
1. 基礎程式概念學習
免費學習資源有很多,圖書館書本、自學程式教學網站、Youtube、學校報名班等等。
付費的話也有Udemy可以選。
我是從Youtube上看到Feis老師的C語言教學影片,覺得講解簡單易懂,
所以都用這個方式學習。
影片一集約5~10min,我會在上下班通勤時看1~2集。然後趁上班空檔或中午休息時間,
拿出紙筆開始回想影片內容並手寫程式碼。回家後再用DEV C++把程式打一遍。
學習一段時間後,再開始找其他的影片,試著寫出不同的專案練習。
雖然看影片的時候覺得code很短很簡單,但自己寫的時候就常常寫不出來。
看別人學習心得都建議要跟著範例手打一遍code,真的有他的原因所在。
沒有自己從0開始把code寫出很難確認自己是否真的有學到內容。
在學習基礎程式概念的過程中,我覺得有沒有引起學習興趣這點很重要。
大學期間曾透過書本的方式學習程式,但好幾次都看到快睡著,最後無疾而終。
這次是透過Youtube的影片方式學習,狀況反而不錯。像在追劇般,想一集一集看下去。
如果有想轉職的板友覺得學習程式很困難的話,不妨多方嘗試看看,
也許只是還沒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2. 補習班選擇
影片學習差不多告一段落之後,我覺得我對程式語言並不排斥。
畢竟是未來吃飯的工具,要陪它朝夕相處,如果上班過程很痛苦的話絕對撐不下。
一開始先試著在104上投遞履歷看看,
想當然沒有一家公司願意收非本科0經驗沒作品的白紙。
後來在板上發文尋求發展建議,獲得不少幫助。根據板友的建言決定報名補習班的課程。
補習班的選擇不一定只有資策會,也有TibaMe、Alphacamp、AppworkSchool等等。
當時有申請AppworkSchool,不過自己的表現並不好在面試時就被刷下來了。
事後回想真的蠻多失敗的地方,未來面試工作時就有好好汲取這段經歷,
也是一段不錯的經驗。
最後選擇台北資策會的原因是聽說就業媒合做得還不錯,
加上熟悉上課地點附近的環境,交通也很方便。
缺點就是學費真的很昂貴,當初報名的時候已經沒有補助。
10多萬的學費+6個月無薪的機會成本,需要一點勇($)氣($)才能報名。
3. 課程選擇
原本想要成為前端工程師,報名前端班課程。
很遺憾當時已經過了報名時段,若要報名必須再等半年。
因為不想再虛度半年,查看課程時段發現C#班時程最近、課程包含網頁前端以及後端課程內容。
想說C#好像可以寫網頁、自己也不了解什麼是後端,趁這個機會了解後端也好,
對未來前端工作應該有幫助,最後就參加了C#班。
(至於實際上C#是在寫什麼大家懂得都懂,拜託不要笑我當初菜雞單純想法QQ)
另一個選擇C#而非Java的原因也很單純。C++有個C、C#也有個C。都是C語言,應該差不多吧!
(對,又是菜雞想法。純粹看到名字有好感就報了。)
關於C#班和Java班哪個比較好,以前版上有討論過,可以參考討論串。
以我個人淺薄的感想,單純轉職來說兩者工作機會都蠻多的,選擇有興趣的一方學習即可
。也可直接向櫃台詢問課程差異評估後再選擇。
課程:
報到當天櫃台會請你到教室找座位,通常就定位後那台電腦跟桌子就會跟著你到整個課程結束。
想挑座位的人可能要早點到教室,順便測試電腦及周邊設備,以免還沒寫程式先被設備搞死。
像是抽屜部分,因為座位空間關係順手好打的位置很重要。
不同的滑鼠也可能有手感問題,先搶先贏!
個人是挑選窗邊第一排位置。恰好窗邊有空間可以放置雜物,
上課遇到問題也可直接螢幕180轉邊詢問老師。
(窗邊位置可以放咖啡杯、洗完後順便曬乾超級方便。在冬日也能曬曬太陽,誠心推薦。)
1. C#基礎
這個階段主要是利用winform學習基礎C#語法。
不過與其說是學習C#語法,不如說是學習怎麼使用Visual Studio。
VS是很強的IDE,但功能太多需要慢慢摸熟,甚至專案怎麼開都要摸好幾遍。
以前只會寫小黑窗的我看到老師利用winform教學一開始還超級不適應。
上課的節奏很快,基本上不會慢慢地解釋變數宣告、資料型別是什麼,
直接從程式面開始著手練習。
如果沒有事先預習基礎觀念的話很容易上課沒幾天進度就落後。
零基礎的人想透過課程學習基礎觀念的話,需要非常努力課後補進度。
同屆同學有人在這階段就已經跟不太上,後來也退訓了。
另外也能看出哪些同學的學習狀況比較好,或是曾學過程式。
有問題的話可以多向他們請教交流。
(要抱大腿的趁現在開始搏感情XD)
2. SQL、資料庫實作
超級無敵重要的課程,基礎中的基礎。未來專題製作、面試及工作都會不斷重複用到。
但起初學習的時候是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對資料庫和SQL語法也沒什麼共鳴。
一直到後面學習LINQ和製作期末專題時才慢慢搞懂,面試前還不斷複習上課影片。
這段的學習成果會直接影響到期中DataBase規劃以及期末專題製作。
在教完SQL之後,差不多就會進行分組。導師會請各組依照專題主題設計並實作資料庫。
主題雖然自由發揮,但原則上大同小異,都是做有購物交易買賣的系統,只是呈現方式不同。
導師會參與DB設計討論,並提出一些需求讓各組增修。設計出來的DB則會在期中期末專題時使用。
雖說如此,我們小組的DB因為實作架構不好的關係到期末專題時又打掉重練,費了很多功夫修改。
建議SQL要花120分的心力學習,避免日後顛三倒四。
3. 元件開發
課程總概一句學習物件導向的基礎。
然而,嗯。咳嗯。
對於這堂課我的想法是建議多爬網路資料,碰到不懂的主動詢問問題對學習比較有幫助。
在此不贅述。
以上沒反白。
4. ADO.NET、LINQ
主要是學習C#怎麼和資料庫溝通,以及認識.NET框架。
老師會用淺顯易懂的例子以及分享業界經驗,我覺得很不錯。
不過ADO.NET較複雜,學完LINQ後都改用LINQ和DB溝通。
專題製作也都是用LINQ,到後面前者課程幾乎忘光光。
但面試常會考ADO.NET課程中有提到的相關觀念,有事沒事還是複習一下比較好。
而LINQ是專題製作的基本功,Q不出來專題會直接難產。
這部份要多加練習,或是回顧一下SQL課程。
5. 期中專題製作
上完LINQ後整體課程第一部分就差不多告個段落,進入期中專題製作階段。
各組需要依照之前製作的DB利用Winform做出期末專題的雛型出來,
然後在班上上台報告各自寫的功能。
時期還蠻長的,可以利用課餘的時間慢慢寫。中間會讓你觀摩學長姊的專題發表,
參考期末要呈現出來的樣子。
我個人這個時候還處在很想寫網頁前端的階段,對winform興致缺缺,沒有很用心製作期中專題。
......然後期末就吃到苦頭了Orz
期中專題是驗收學習成果的好機會。在專題製作過程中可以大量練習LINQ以及檢驗資料庫
設計是否有問題。
雖說期中專題只是在自己班上發表,即使搞砸也還有機會補救。但這段過程有沒有用心會
大大影響期末專題製作表現。
事後自己很後悔怎麼沒有認真做期中,到期末才來努力研究。
(還好救了起來,差點自爆。想轉職的板友絕對不能跟我一樣這麼散漫。)
6. html + css + javascript(jquery)
個人最想上的課程部分,花了蠻多心力在這塊。
但課程只講解基礎的部分,主要是為了讓期末專題能夠用網頁呈現。
尤其css部分,課程講解的很少,bootstrap也是要自己查怎麼使用。
如果只是單純想學怎麼做靜態網頁的話,其實上網查資料都有。
當時還想走前端的關係,自己在課後會額外學習怎麼使用前端框架。
不過隨著整體課程逐漸到尾聲,需要專注在期末專題的製作上。前端框架的學習就暫時擱置。
已經打定主意走前端的板友,真的要報名的話還是需要報專屬前端班的課程。
(菜雞的如意算盤打得太天真了。)
7. ASP.NET MVC + Restful Api/Ajax
經歷了SQL資料庫、前端網頁基礎及期中專題發表之後,終於來到整體課程的重頭戲。
前面的學習都是為了這段鋪陳,期末專題要以MVC的方式開發網頁呈現。
老師會講解什麼是MVC,以及.Net Framework及Core的開發差異。
一開始會用Framework的方式進行簡易的購物平台製作,然後用Core的方式再寫一次。
這邊課程難度和以往都不同,要把之前學到的都融會貫通,
很多同學覺得這部分課程學習很吃力。
課堂也是講解基礎而已,實際期末專題製作更加困難。
上課只聽一遍的話多半聽不懂,課後需要花很多時間複習。
Api/Ajax部分老師會講解基礎的網路通訊協定,並解說同步/非同步觀念。
老師很用心,針對我們基礎觀念不足的部分會加課補充。
直到這個時候我才終於了解什麼是前端後端、前端是怎麼跟後端聯繫、MVC架構的發展沿
革等,解決我當初一直疑惑的地方。
8. Azure + 認知服務應用
算是一堂讓大家認識MS的雲端服務的課,
後面認知服務會讓你玩看看應用MS的雲端分析製作AzureBot。
當作增廣見聞還行,實務上沒怎麼操作聽老師講解比較多。
難得的放鬆嗎?課。
另外還有一些課程(XAML、PowerBI、職場講習等)散落在上述的課程之中,不過這些部分
感覺比較無關就暫時pass。
期末專題、發表:
課程結束後,後續時間就讓各小組全力專心製作專題。
最好和你的組員討論評估網站需要哪些功能,並把實作出的功能條列出來。這樣後續和廠
商面談的時候就可以一個個抓出來舉例。
期間導師會檢視各小組製作狀況、討論內容並給予功能增加建議。
有的時候會覺得這些功能好像和專題主題沒關係,但就當作練習試著完成它。
專題後期差不多把基礎功能都寫好之後,剩下就是更進一步的延伸。
例如幫網站加個聊天室、串接金流服務、call別人寫好的api等等,盡量豐富整體專題的內容。
除了在發表時展示,面試時也是很好的談話材料。
製作過程需要面對很多課堂上沒有教過的部分,一切都要仰賴google大神及同儕間互相討
論、協助。
基本上專題會用到的功能都不會太難,只要知道問題出在哪裡都能夠google的到解法。剩
下就是不斷的try & error。
專題本身以外,也要準備發表的流程及履歷自傳等。
有些廠商會在發表前就發mail介紹自家公司,發表前夕也會收到有意參與媒合的各家廠商列表。
成果發表當天上午會邀請各家廠商觀看各組的期末專題成果,下午則進行就業媒合。
就業媒合主要是談話確認人格特質,並介紹自己的公司。
就業媒合結束後整段資策會課程至此告個段落,後續就看自己和廠商的面談結果,專心投
遞履歷安排面試祈禱能順利轉職成功。
總結心得:
當初在結訓前還蠻慌張的,整天想著找不到工作該怎麼辦,
常常整天看著104也沒半條結論。
後來結業完參加就業媒合後,陸陸續續有面試通知才比較踏實一點。
媒合前資策會提供的廠商名單,請一定要好好調查各家廠商資訊及工作內容,並編號排名順序。
這個順序就是當天就業媒合要去的順序。下午的時間過得很快,絕對不夠去所有的廠商。
千萬不要因為緊張就不敢上前,盡量去找廠商聊天。有的廠商在聊天過程中看你不錯就會
邀你去二面,
也有的廠商會請你之後再投104請HR聯絡你。這個環節關係到你之後求職面試機會的多寡
,請好好把握,並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來。
我自己當天並沒有很好的掌控時間,很多家廠商都沒去媒合或是錯過了時機。
當天回家後只有一家事前寄了email請我去面試。坦白講我慌得要死,
趕緊開104把當天的廠商能投的都投了,也幸好廠商願意提供面試機會。
面試時廠商最常問的就是你在小組專題中負責哪些區塊、做了哪些事情、遇到的困難有什麼,
所以專題的表現很重要。所謂的表現不是只有當天上台而已,還有你平常寫專題功能用了
哪些技術、怎麼克服難點、
做了多少額外的需求、為了什麼而做、這項功能考量了哪些東西等等。
即使寫的功能表面上看起來沒什麼,背後的邏輯、考量、code寫法其實都是可以拿出來跟
廠商討論的。
盡量表現出學習程式語言的過程中作了哪些努力,努力後的成果是什麼。
廠商會透過跟你聊天的過程中評估你適不適合做這份工作。
再回到我個人的學習狀況。一開始在資策會我也是課上完就回家躺平,
期中專題也沒怎麼認真寫。
差不多到學了javascript之後發現自己功課都沒法順利完成,
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從此過著每天朝早九晚九的生活。
專題製作越到後面沒教過的東西就越多,必須時常自己google和看youtube影片學習。
如果前面沒打好基礎,在這個部分就會很痛苦。沒有時間重頭來一遍基礎訓練了。
若是還在課程中間部分,有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先搞懂,
課程影片也要複習,才不會最後手忙腳亂。
覺得什麼東西都寫不出來的時候也不要氣餒,把碰到的問題跟需求「明確」的寫出來。
若是連自己都搞不懂問題在哪的情況下,老師和同學是無法幫你解決問題的。
要時刻問自己到底卡在哪裡、我想完成的功能是什麼、
不會的原因是基礎語法不熟還是不會應用,或是課程沒教過所以完全沒概念等等。
能的話盡量在教室待好待滿,專心練習coding。
早九晚九的生活雖然辛苦,但把基礎建立起來比什麼都重要。
當基礎都熟稔之後,專題才能夠好好發揮,和廠商面試也會比較有自信。
即使順利轉職,也不代表可以就此躺平。
資策會只是一份敲門磚,授予的都是基本知識。
實際到公司後有非常多東西都是課堂不會提到的,要不斷地自我學習精進能力。
以上。心得有些落落長,一年前的我也沒有想過我能夠就職成功。
還跟當初設想的不一樣,成為了後端工程師。人生真的充滿了意外。
希望這些心得能幫助到想轉職的板友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0.110.19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oft_Job/M.1672501538.A.120.html
※ 編輯: akane8310 (1.160.93.223 臺灣), 01/10/2023 14:12:3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