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公斤與公尺、秒一樣,都是由法國規定的!】
🎁 開學到現在,孩子還抓不到學習重點?洋蔥幫你整理好了!免費領取 >> https://cplink.co/YpEsOOvi
第一次被定義時,是在1791年,法國國民代表大會規定,「一立方分米溫度為4℃的純水,質量為一公斤」
但不同環境下,不同純度的水有些微差異,因此科學家們利用「鉑銥合金砝碼」製造不同圓柱形的砝碼,高與直徑都是39mm,並選出一個最滿意的,在1889年國際質量大會中,將它的質量訂為1公斤也稱作千克原器。
⭐️ 你能想到千克原器長怎樣嗎?趕快來看看吧!>> https://cplink.co/h4rqZqQO
⭐️【99元物理課】國中課程難度大提升?孩子能力也可以大提升,不再卡關 >> https://cplink.co/KdjYuCbN
🤩【教師節感恩回饋】套組優惠7折,通行碼【TD2021】立即前往選購 >> https://cplink.co/Ri5Z68zV
#國中物理 #公斤 #KG #質量與密度
質量的定義國中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關於嚴重肥胖(severe obesity)青少年的增肌減脂]
最近我的體重管理門診越來越多青少年,從6歲到18歲的都有,而且常常一來就是BMI在95百分位切點值的120% 以上的嚴重肥胖,通常9-18歲只要BMI超過85-94百分位切點就建議要抽血確認肝功能指數跟代謝症候群相關數值。
近年來特別受注意的是兒童嚴重肥胖 (severe obesity) 引起的健康危害風險,美國心臟學會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建議在 2 歲以上的兒童,定義嚴重肥胖為 BMI 超過該性別年齡層第 95 百分比的 120% 或是 BMI 絕對 值大於 35 kg/m2。依據此定義,可以推算我國兒童及青少年嚴重肥胖的 BMI 參考標準(如附圖)。
2018年的《兒童肥胖防治實證指引》指出:國內的醫療政策對何種體位應該轉介至醫療院所尚未完整規劃,由基層醫療體系對肥胖兒童進行實質照顧是國際趨勢,也是對整體國民健康的負責態度。
教育部在2015年台灣的國小到國中生的體位普查,發現過重跟肥胖已達到近30%😱,體位正常但有隱藏血脂異常的國小學生也越來越多😰
分享一17歲嚴重肥胖個案是皮膚科醫師轉介給我的,168cm、體重101kg, #BMI高達35.7,已經遠超過這個年齡的嚴重肥胖標準,在成人的標準來看也是病態性型肥胖(morbid obesity)了😥😥😥
本來要處理因肥胖造成的生長紋,但皮膚科醫師建議先減重,所以轉介來我這邊用純飲食控制,一開始抽血果然肝功能指數GPT飆高到190,應該是有嚴重脂肪肝,再來就是血脂全面異常(總膽固醇257、三酸甘油脂255、高密度膽固醇31、低密度膽固醇180)、尿酸過高(9.1),跟他的爸爸討論了在家早上跟晚上的吃法、帶去學校的點心,教導弟弟在高中的營養午餐中挑食物吃。
經過一個月後,抽血看到 #肝功能幾乎完全正常,
總膽固醇從257降到233
三酸甘油脂從255降到正常89(正常小於150)
象徵好的高密度膽固醇也上升至41(正常男性要大於40)
低密度膽固醇也從180降到169(正常小於130)
尿酸從9.1下降到5.7(正常值)
40天體重下降了6.8kg,脂肪下降7.3kg,本來肌肉偏少的弟弟,肌肉還增加了一些。
青少年的飲食控制大原則是: #邊長高邊減脂來降低身體質量指數,顧及要營養充足且不能流失肌肉,所以每週一公斤的下降速度是安全的😊
弟弟非常棒👍👍這位爸爸也非常偉大,從每次的回診都會聽到爸爸語氣中,透露著自責QQ(畢竟平常都是爸爸在準備飲食),還有肥胖紋造成孩子的自卑,讓他也非常心疼⋯⋯每次我都會花很多時間對家長跟孩子做心理治療,希望讓他們知道這些都是可逆的,一個月4kg,五個月就有20kg,努力都是時間的累積。
希望我們的政府可以及早制定醫療政策, 並籌措醫療經費來源,兒科醫師跟家醫科醫師,尤其是基層醫療體系,應建構精準的醫療計畫與相關的配合政策,協助這些兒童及青少年找回健康,還有撫慰這些家長們焦急自責的情緒🤗
#兒童青少年純飲食肥胖治療
#兼顧長高跟營養充足
#青少年嚴重肥胖會造成許多代謝疾病延續到成人
#增加白髮人送黑髮人機率😢😢😢
質量的定義國中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人的史上最胖
猶記得國民健康署公布我國成人過重與肥胖盛行率,2013-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我國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高達45.4% ,轉眼間2016-2019年已達47.97%,又上升2.5個百分點,每兩個成人就有一個有過胖問題,創歷史新高。
其中成人 #過重比率去年48%飆新高。
在過重跟肥胖者身上, #腸道菌基因高跟基因低的比率會越來越低,顯示在肥胖者的腸道菌多樣性會越來越差(生態系很貧瘠的意思)。
當調節免疫的好菌下降了,抵抗病毒的功能就會變差,得流感的機率與重症風險明顯提告,肥胖也是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危險因子,英國曾發表研究, #武肺重症患者中超過七成都是體重過重,缺乏製造短鏈脂肪酸的好菌,就無法誘導記憶T細胞(memory T cell)的形成,想當然爾打疫苗效果可能就不甚理想。
目前過重的定義為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身高平方)大於等於24kg/m2;大於等於27 kg/m2就算是肥胖。其實以目前BMI的研究發現,去除吸菸與癌症的研究對象後, #整體死亡率最低點的 BMI 為 20-22 kg/m2。如果考量醫療費用,則最適低點為 18.5-22 kg/m2。而且當定義BMI < 23 kg/m2 為正常時,有較低的整體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勝算比。
目前糖尿病也有年輕化的趨勢,國小跟國中被診斷第二型糖尿病的兒童跟青少年越來越多,流行病學研究發現,當BMI<22.4 kg/m2 時,罹患糖尿病的勝算比下降 ; 當 BMI ≧ 25 kg/m2 時,罹患糖尿病的勝算比則逐漸上升至 2.23 倍 。
總結以上,BMI建議在22 kg/m2是最為健康的目標,可以避免代謝症候群跟心血管疾病的產生,而且有最低的整體死亡率,當然,大於22不是不行, #前提是你多出的公斤數務必是肌肉而不是脂肪,以亞洲人普遍肌少的基因,加上對蛋白質的吸收度、肌肉合成的效率都不如西方人,大部分門診「不想要太瘦」的人都多慮了,妳多的絕對都是脂肪,根本沒多少肌肉可以瘦😂
至於為何現在的台灣醫療不是22以上就要介入,而是24以上呢?因為臨床實務來看,如果有太多的陽性個案被篩檢出而需要臨床介入時,則必須考量公衛與醫療資源是否足以負擔或提供公平的就醫機會。
以 BMI 於 24 kg/m2 為過重切點, 臺灣約有快二分之一的人口符合且可能需要介入,但若是以 BMI 於 23 kg/m2 為過重切點⋯⋯⋯那可能高達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口可能需要介入⋯⋯以預防醫學的角度來看很積極沒錯,但可能醫療超載,所以還是要在疾病預防或治療與公共衛生間取得最佳的平衡。
目前在我門診最小幼稚園的被爸媽帶來,兒童跟青少年肥胖是個刻不容緩需要解決的問題,而且不適合使用藥物,附圖為高中生使用純飲食一個月達到一半的治療目標。
註:減輕過多體重(excess body weight loss, EBWL%)=[減少體重除以(起始體重-BMI等於22時的體重)x100]
#台灣國小到高中過重已達快三分之一
#以BMI22作為最健康的切點
#肌少症要下修到19到20巨巨可以上調到24
質量的定義國中 在 國中理化解題專區| 請問各位老師,這題要怎麼解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密度定義為1立方公分幾克,要求兩物各切1立方公分的質量比就是求密度比,即原題目已知4:1=8:2,這題約在十年前新竹某校段考也出現過,很多同學没看清要求的是各切1立方 ... ... <看更多>
質量的定義國中 在 國中理化 - 科學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在複習國中的課程,其中理化的部分,密度,它的公式,D=M/V,為什麼不是體積除以質量!,密度,對我來說就是某東西的體積裡面占有物質的比呀? ... <看更多>
質量的定義國中 在 [問題] 國中理化:原子量、分子量都沒有單位? - 看板Chemistry 的推薦與評價
作了一本國中理化講義,有一題是這麼說到:
下列有關原子量、分子量的敘述,何者有誤?
(A) 在應用上,可以用 公克/莫耳 來表示原子量的單位
...
...
(D) 原子量、分子量都沒有單位
答案是 (B),也就是說 (A) 和 (D) 是對的,(D) 是講義上就有說,沒有問題。
可是 (A) 我就搞不懂囉......
在另一處看到說 28 公克的氮氣 (N_2) 相當於 1 莫耳的氮氣,
而氮的原子量是 14。
這邊的應用上是不是隨便我?
若實際上有需要我要用 公斤/莫耳 來表示原子量的單位也可以?
因為不管怎樣,所得出的不同氣體其莫耳與莫耳之間都會成固定比例,
因此就選擇我方便的實務應用上單位。
我這樣理解是 OK 的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29.243.13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