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我到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主持《新冠肺炎疫苗發展的瓶頸及解決之道(九)-防疫升級!社區感染連環爆》座談會。一開始我介紹了英國變種病毒B1.1.7, 南非變種病毒B1.135及最近在美國加州流行的B.1.427及B.1.429,變種病毒, 它們的特性與對不同種類的疫苗的感受性的差別。籲請指揮中心盤點瑞德西韋的儲量,並建議政府應持續進行病毒基因定序。
我也引述中央研究院何美鄉研究員在臉書上的建議,國產疫苗應趁這波疫情進行三期臨床試驗,現場台大公衛學院兼任教授金傳春表示贊同,金傳春建議可以執行head to head comparison試驗,政府應當機立斷與國際接軌。我也進一步說明,國政基金會3月11日疫苗系列第七場座談會,會中就曾討論國產疫苗三期問題,當時他請教官方代表食品藥物管理署副署長陳惠芳,原本二期試驗只需1300人,食藥署為「緊急授權」則修正為二期要做3000人以上,是否可以滾動式修正,二期作1300人就去國外做三期,但陳副署長當場表示廠商只能二擇一。我認為現在是非常時期,是否可以召開專家會議進行試驗修正,趕緊讓國產疫苗進行三期試驗,建議國產疫苗可以先將1300人的報告完成後送食藥署審查,若取得通過後現在就可以在台灣進行三期試驗,一來解決國產疫苗三期試驗問題,二來也可以對目前疫情緩解有所幫助,形成雙贏局面。
國政基金會連勝文副董事長建議,應儘速透過民間組織,跟國外購買保護力較高的疫苗,並希望政府不要干涉。美國媒體都已在報導二代疫苗,第一代疫苗民進黨因為意識型態已經有重大失誤,我們更應該提前部屬第二代疫苗。政府應協助國產疫苗儘速通過三期臨床試驗並拿到國際認證。據聞韓國積極與美國做合作夥伴爭取代工疫苗,台灣政府是否也應協助業者爭取去美國代工。
立法委員賴士葆表示,立法院正在修法紓困3.0,讓地方廣設快篩中心。賴士葆指出,國內防疫破功五大原因為不快篩也不普篩、意識形態作祟、疫苗採購決策錯誤、華航3+11跟萬華破口、疫苗不夠用。另外,印度、韓國都有代工AZ,而我們主政者到底有沒有跟美國等國去交涉代工。
台北市議員徐巧芯強調,疫苗數量嚴重不足,以衛福部疫苗接種優先順序來看,光醫事人員就佔了33萬人,也就是說,每人施打兩劑最少就需要66萬劑疫苗,如果疫苗數量遠遠不足,要如何保障第一線醫護人員的安全?政府應該更積極向國外採購才是!
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表示,輕症案例太多造成限縮醫療量能,建議應設立加強版檢疫所與防疫旅館,並由地方政府審核。強調普篩及篩查是地方防疫最重要的一環,並應由地方設計及督考篩檢站;另外,地方政府能否採購疫苗問題,指揮中心以國安問題認為不可行,建議各縣市政府可以以某些熱點做清零篩查、及保護,申請對疫區民眾的緊急疫苗使用,由地方向中央緊急申請疫苗並向疫苗廠購買疫苗。
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目前缺乏基層醫療的防疫政策,希望中央或地方政府設置社區篩檢站。另外,很多基層醫療人員都在擔心是否能打到疫苗,也建議是否可以對醫護人員進行抗體快篩,並呼籲疫苗快點進來,讓醫護先有保護力,最後也希望台灣可以安然度過。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提到,現在各醫院的醫護人員施打比例有慢慢提高,新光醫院有五成五,亞東醫院也有七成了,但是現在疫苗數還是太少了!希望六月初一定要有疫苗進來!去年疫苗已經在提前佈局的部分失去先機,如果跟美英一樣,能在今年初開始就讓第一線的醫護等高風險的人員能夠優先施打,那今天還會爆發本土疫情嗎?洪子仁強調應該要思考,快篩在社區感染要扮演甚麼腳色?建議設置基層聯防機制,如果可以在社區佈下第一道防線,找到社區傳播個案找出,對於未來防控思維應該要改變!陳宜民對此也痛心的表示,政府沒有想到怎麼樣保護基層醫療!
台大兼任教授金傳春表示,今天面對的是變種病毒,要防疫成功,防疫政策要走在病毒前面,要對人口密度高、交通量大的地區設置社區篩檢站進行強化偵測。痛批政府對於長照機構及其他的高風險群,都沒有重視到。建議政府應該要對變種病毒提出新的防疫政策,最後呼籲民眾減少移動,多洗手!
國政基金會副執行長黃心華表示,目前快篩現場的號碼牌是秒殺,政府是否在控制壓低篩檢的數量,來控制確診數字的高低。並認為,疫苗採購還是充滿太多的意識形態及政治力量,我們不是怕中央統籌,而是怕中央捅刀。如果地方政府能夠採購國際上的優良疫苗,為什麼要否定透過對岸經銷商或是額外採購的方式?採購疫苗在法規的部分有很多可以調整的空間,政府不應該一概否定。
最後陳宜民引述牛津大學數據提到台灣每千人的篩檢率僅0.18,新加坡則有13.1。目前國產快篩試劑靈敏性、特異性都有90%以上,可以妥善運用、檢傷分類,提供醫護建立信心。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
購買決策的三種型態 在 詹太太的轉行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用AI描繪的後疫情時代未來生活圖像
去年,疫情打亂了科技公司們各種例行的春季大拜拜行程。取而代之的是各種視訊會議、預錄影片。今年依然如此。不過Google I/O卻已經描繪出一個後疫情時代的生活圖像:AI。
整個I/O很多次都提到了「Pandamic」。可以想見Google接下來的方向就是「後疫情」:如何使用科技讓自己與疫情和平共處,並且以產品作匹配。這是很清晰的戰略高度。儘管過去Google在社交方面(social platform)完全不是強項(不然就不會把G+收掉),但一直以來,Google對於使用者行為的理解,卻是非常成功的。今年它對於未來生活的論述一點也不花俏,卻有著徹底輾壓Apple的底氣。
Pichai 開宗明義提到「More helpful Google for everyone」。於是我們也看到了Google如何描繪了未來的生活型態。
購物:後疫情時代的顯學
現在幾乎是每個科技公司都想做購物台,這也是我對Google最關注的項目。
話說2019年的F8,Facebook已經把社群平台與購物,兩者牢牢綁在一起。加上經過這幾年下來,不斷的網紅帶貨風潮,貌似網路購物的路徑只能夠牢牢地跟社群平台綁在一起。Google收掉了「G+」之後,果然把購物路徑做在Search與YouTube上。前者是「買東西前要做功課用的」,後者YouTube則是性質最接近社群媒體的平台。也難怪,Google現場展示出的案例,就是美妝YouTuber在示範化妝品影片之後,接著連動到購買的過程。
我的猜測是:Google的購買功能、整體的購物氣氛與互動感,可能都與目前的社群平台很不一樣。相對於目前FB與IG總是大量議論紛紛炒板子地叫賣型態下的購物環境,Google Shopping的整合購物體驗,可能會少了許多議論感。畢竟「YouTube」仍是一個以觀看為主,議論為輔的平台;觀眾們累積的行為也以「搜尋」與「觀看」為主。所以我估計它在初期,應該並不是典型「社群電商」的型態。這樣推演,要能更好的在Google Shopping上搶得先機,精準的商品影片與文案是必不可少的。因為這一切的背後,都與使用者需求對應AI的技術有關。
AI是溝通與人類行為的延展
整場I/O有顯著的篇幅強調最新的AI語言應用能力,包括LaMDA與MUM。LaMDA,它以一個很能尬聊的機器人的型態呈現,但它背後卻是大量的語言學習與資料運算訓練的結果。MUM是更進一層的多工搜尋,可以經由深層學習更多知識,產生更多答案,並且翻譯成更多種不同語言。Google長期以來專注在研究自然語言AI,包括文字、圖片、影片與聲音四項,並把成果運用在多方面,尤其是搜尋工具(Search)。而這又讓我想到史匹柏的電影AI中,小男孩大衛與圖書館玻璃板對話的橋段。
AI除了運用於針對特定條件的深層搜尋,也有其他更廣闊的領域。例如:重建更多非語言溝通的細節。想像當我們身在國外,就算外語不太好,還是可以透過許多其他非語言溝通(non-verbal communication)方式互動,像是身體語言、手勢、表情、音調等。但到了線上,這些訊息付之闕如,形同增加溝通障礙。因此,透過AI技術去除溝通障礙,保留更多真人訊息,就成為重要的事。運用 AI降低視訊軟體中收音傳輸產生的噪音,以及透過語音辨識,提供不同語言的即時翻譯字幕,都讓線上溝通更加順暢。這就不難理解Google meet companion mode要加入AI作為遠端溝通工具的原因。
Google 與蘋果 開始神似起來
把手機連動車鑰匙、與三星共同開發的手錶、Pixle手機的安卓12系統與它的進階美學、強大且自然的手機內建運算攝影,以及手機與筆電同步互聯功能等等,這些新產品與新特點,都不斷的讓我聯想到蘋果。這兩家竟然開始神似起來。
我猜測在接下來兩三年,蘋果將會感受到一股龐大的市場壓力。因為這些產品脈絡在Google的領域,都可以明確的對應到一群鮮活的普通人使用者與他們「日常的行為動線」;但反觀在蘋果的身上,卻是令人感受到一群特意刻畫出的使用者「場景角色」。兩者的因果關係剛好相反,估計產品購買邏輯也很不同。或許這正是突顯出Google的優勢:從消費者日常的網路搜尋與各種軟體的使用,掌握了大量的使用者行為群像,有利於產品發展決策。
路痴神器就是管用
話說兩年前Google發表的路痴神器解救了許多人,接下來有更進階的:更多更細的地標,甚至連大型商場也有路標,免得你在商場裡也迷路。Google Map還提供了更多道路細節,也更符合人們行為動線的需求:到哪裡,做什麼?還有如果我們出門想要避開人潮,尤其是在疫情期間,Google Map也能夠即時標示。
科技的終點該通往何處
每年Google I/O最後都會給個勵志的小故事作為尾聲,讓整個大會Keynote帶著溫暖結束。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一名印度赤貧村落的少女,透過使用Google pixle持續上學。今年Google依然有一個教育類的好學少女,靠著使用Pixle手機奮發向學的小故事,但今年我更關注Google的研究計畫延伸至醫療領域更多面向:西北大學合作的乳癌研究計畫、鼓手的義肢計畫、盲人馬拉松引路神器,以及如何幫助聽障人士因為使用pixle,而成就了生平第一次與兒子「打電話」的美事。這些慈善與勵志的專案故事,竟然讓我突然感動了起來。大概是因為疫情吧!人們忽略了科技的終點並不是只通往股票,矽谷也不該只是作為各種瘋狂產品潮起潮落的代表,而科技公司也不該是不斷的透過販賣個資恐懼感,來促銷個資安全。
回頭看看從過去的承平時代,到現在的疫情生活,人們的行為日常已經被迫徹底改變。無論我們接不接受,不如老實的承認,這一切已經回不去了。這樣的話,至少在恐懼與未知之中,我們還有科技。或許這是我們最好的,也是唯一的轉機。
購買決策的三種型態 在 李妍慧 Yen Hui Le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國家能源轉型,城市地方先行』
上一篇與各位講到,打造韌性城市來對抗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影響,分別以氣候變遷過去式、韌性城市現在式、能源轉型未來式來說明。
文章回顧:『氣候變遷太任性,城市打造成韌性』
https://www.facebook.com/LeeYenhui/posts/10158840675576665
今天要來與各位分享,關於能源轉型需要做了哪些努力,另外全球氣候與政治竟然也有相對應之關係,以下我分為兩大點分別闡述內容,歡迎大家一同指教:
👉🏻一、氣候政治:從科學議題到政治議程
對於氣候變遷,我們可能會想像是人為因素所造成的大自然現象,但其實全球氣候與政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我將氣候政治以「去碳化」、「碳定價」來解釋雙方知因果關係:
1、「去碳化」改變全球地緣政治版圖(LED燈泡vs鎢絲燈泡)
鎢絲燈泡的發明,讓世界照上光明,但這偉大的發明以現代去碳化趨勢來看,可能即將消失,相較於鎢絲燈泡,LED燈泡更顯效率、節能、環保,目前各國將是否使用再生能源變成企業標準配備之一,任何產品都需要符合能源再生的概念,台灣也是,預計2025年,總能源百分之二十將來自再生能源,降低對石油等非再生能源的依賴,進而達到設立之目標。⚡️
2、「碳定價」時代來臨
碳定價顧名思義就是給予溫室氣體排放一個價格,向排放源(政府、企業、或地方)收取費用,以達到節能減碳目的,舉例來說,搭乘台灣高鐵,假使一公里排34克的碳,那在購買車票時可能要付出碳費用。不止大眾運輸,而是所有東西均可定價,目前歐盟有收碳關稅,因此進口貨物至歐洲時,會增加成本,達到抑制全球暖化最終目的。目前台灣還沒有關於碳定價額外收費,但未來,對於進出口貨物碳定價問題,貿易障礙可能會提升價格,減碳、碳稅會變成非常重要。
👉🏻二、國家與城市能源轉型趨勢
2019年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比起2018年增加200 GW (8.4%):其中以太陽能佔57.5%、風能30%、水力8%為增加幅度最多的三類再生能源,由此可見,再生能源,不再是富裕國家才能負擔的能源,因為太陽能與風能成本大幅降低、經濟成長與碳排放量通鉤,未來國家將打破傳統化石燃料能源與核能作為基本能源的迷思,藉由再生能源加強能源系統的彈性,以下為城市發展能源轉型四大動機:
1、環境:
能源轉型主要從集中式、大型的壟斷模式(國家),轉向分散式、地方型能源架構(地方)。永續環境與低碳能源的發展,必須要根據個別都市的需求與條件進行規劃,並且運用多重政策來擴大城市再生能源發展。因此都市能源系統轉型不僅是電力來源的轉換,更牽涉到整體能源系統的互動關係、能源使用習慣、能源政策決策與治理型態的調整。
2、經濟:
透過新產業,促進經濟發展確保能源安全。鼓勵地方政府、私人企業、家戶、社會組織參與能源生產(種電),並且加速城市能源轉型。地方能源治理結構與制度安排,需更具透明性、民主與彈性。納入多元需求與意見,促進社區群眾,公私協力,共同發展。
3、社會:
面對各國、城市能源分配不均,非再生能源使各國之間發生戰亂,為了爭鐸越來越少的資源,未來,發展再生能源,平均各國間的能源分配,再生能源也將不再是富裕城市可以發展的能源,為此實踐能源正義,讓國家因為再生能源而不再受戰爭所支配。
4、國際趨勢
RE100是由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與碳揭露計畫(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 CDP)所主導的全球再生能源倡議,加入企業必須公開承諾在2020至2050年間達成100%使用綠電的時程,並逐年提出規劃。另外SDGs「全球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也推廣與「人」緊密相關內容,包括:終結貧窮、減少食物浪費等等,這都是台灣社會最多非營利組織共同著力的目標,希望跨越性別、種族、階級種種面向的歧視,翻轉弱勢、翻轉處境。
下一篇會提到關於竹苗地區的離岸風電發展場🌬,以及目前低碳趨勢下,傳統能源結構即將崩解,智慧電網與儲能系統建置(養電、種電)越來越重要,最後關於明年八月所舉行的重啟核能公投,我也會一並帶入討論內容,歡迎關心綠能發展的朋友們,一同關注、討論。🙏
購買決策的三種型態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僅剩"2"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你在面對人生的很多行為決定的時候,會不會有一種你明明知道這個方法沒有用,但是你就是沒有辦法跳脫出來?
你只會不斷的重複,卻沒有辦法找到更簡單、更有效的解決方法。如果你有這樣狀況的話,那麼今天的分享你千萬不要錯過。
先談一個在1942年的經典實驗,美國心理學家陸琴,他要求受試者用假想的方式,不管是自己裝水或倒水的這些方法,去解開一些簡單的數學題目,你也可以照著做做看哦!
比如說,你想像手上有三個空的水壺,它們的容量分別是21單位、127單位和3單位。
然後設法把水,在水壺之間倒來倒去,得到剛好100單位的水,操作次數沒有限制,但是每次裝水和倒水的水量,都必須是這三個容器的容量之一。
那剛剛說的這個問題,它的正確解法,就是你先裝滿127單位的水壺,然後用這個水壺倒滿21單位的水壺。
那麼原本的水壺的水量,就剩下106單位,而最後再裝滿,並且到空3單位的水壺兩次,這樣子你就可以得到100單位的水了!
陸琴讓受試者嘗試好幾個問題,而每個問題都可以用類似的這三步法來解開,受試者也很快的就完成。
但接下來,當他給受試者一個可以用更簡單、更快速的方法解答問題的時候,受試者卻沒有發現比較簡單的解法。
這一次呢,陸琴要受試者利用23單位、49單位,和3單位的水壺,得到20單位的水。答案很簡單哦,只要裝滿第1個水壺,就是那23單位的水壺,然後用它到滿3單位的水壺一次,是不是就得到20單位的水?
但是喔有很多受試者,他仍然堅持用老方法來解決這個比較簡單的問題;那就是先裝滿49單位的水,然後倒到23單位,然後再倒滿三單位兩次,就是把剛剛的方法再重複一遍。
可是呢,當陸琴給這些受試者的問題,是要他們不能用熟悉的三個步驟的方法,而只能用兩個步驟來解答的時候,這些受試者很多都放棄了,並且跟陸琴說這根本無解。
好!當你聽到這邊的時候,剛剛問第二個問題的時候,你是不是也有同樣的狀況呢?就是一定要堅持把最大桶的水裝滿,然後再把它倒來倒去,而不是用一個很簡單很直接的方式。
當你跳出來看你會覺得很荒謬,可是當我們置身其中的時候,因為前面的行為跟習慣,已經被定勢下來了。
所以呢,我們後面就很容易蕭規曹隨啊!可是按照同樣的模式照做,並不是最簡單也最有效率的解法,不是嗎?
這個水壺的實驗,其實就是「定勢效應」相關研究當中,最經典的實驗。其實在我們的心智運作裡,往往不是追求最簡單、最正確,我們其實是追求的叫做「最習慣」。
然而也因為這樣子,就像是有很多迷信啊、儀式啊、風俗啊!它可能在某個時代裡面是有意義的;可是當它放到了現代,它就會顯得不合時宜。
只是當我們沒有去檢視它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反正前人都這麼做,於是我們就照做,這讓你想到什麼呢?
這其實會讓我想到,我們的祖父母那一代,因為他們的生活條件可能比較匱乏;所以呢,他們在面對自己的資源啊、財務啊…等等的分配,他們會非常的節省。
甚至於在他們的觀念裡面,他們並沒有「該花的就要花」這樣的一個想法;他們只會覺得「該省的一定要省」!
於是這樣的想法就會被帶到你的父母親,只是表現型態可能會不太一樣而已,可能是你的祖父母,會節省到一個極致。
但是你的爸媽不會在表面上這麼省,可是當他面對到一些關鍵的消費決策,特別是買那些對於他再賺錢,或者對於他生活有明確,而且正面積極幫助的事情,他可能就會反而縮手縮腳的。
於是呢,當你不假思索,你也很容易在自己身上繼承了這個部分。可是因為你的時代更富裕了!所以呢,在你的表意識上,你會覺得我有所選擇;甚至你完全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會跟自己的爸爸媽媽或祖父母一樣。
然而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你或許會發現在自己身上不是不花錢,而是該花的沒花,不該花的花一堆啊!
其實當我們還原了時代的脈絡,你可能會突然的感受到,無論是你的祖父母、你的爸爸媽媽,還是你;你們基本上都在同樣一個模式裡面。
只是因為環境刺激的改變,讓你們的資源條件不一樣,所以表面上的行為好像有差異,但是骨子裡仍然是一樣的啊!
所以如果回到自己的生命現場,你發現好像你都用「習慣」來看待自己生命當中的很多資源分配,特別是財務。
而不是去追求最適當、最正確的解決途徑,甚至於這個適當跟正確,反而還更簡單;那可能就會充分的解釋你此刻遇到的困境。
然而無論是面對生命裡面的哪一個層次,我想要能夠破解這個「定勢效應」,最好的方法都是學習。
如同你會聽「 一天聽一點」,這就是給自己一個學習的機會,然而如果你想要更積極的找到更有效的方法,歡迎你加入我們的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
今天在這裡喔,要特別做一個最後重要的呼籲,因為呢【理財心裡學】的最後優惠期限,在2月29號的晚上12點就截止了!
所以呢,如果你還沒加入的話,歡迎你加入;希望我們能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詳細的課程連結,在我們的內容說明裡面都有。
期待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讓「啟點線上學苑」陪伴你一起學習成長,那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購買決策的三種型態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不知道你的生活裡,是不是有過這樣的經驗?
就是當你很專心做一件事,或保持在某種「專注狀態」的時候,會因為突如其來的小小閃神,就把水灑在你的電腦上啊、炒菜的時候手燙到鍋子的邊緣,或者是正在開車的途中,一時小恍神就出了擦撞、小車禍…。
這些呢,你以為只是小小的差錯,只要打起精神就能夠重新掌控狀況;但是事實上呢,你的意志力在此刻已經是下降,才會發生那些你不想要的意外。
這些小凸槌喔,並不是要打擊我們,相反的是我們的潛意識在提醒我們,我們該從自己的「習慣模式」跳出來了!
要是你不肯有意識的從慣性模式跳出來,那麼下一個更大的災難,無論是危及到你自己,或者是波及到你身旁的人,都會很快的到來!
聽到這裡喔,你可能會覺得匪夷所思,覺得呢我把事情說得太嚴重了;身為一個成年人,當然能對自己的狀態有全面的掌握啊。
那我就說一個真實的案例,提供給你重新思考一下。
這個案例在以色列,他們呢,有兩個司法委員會,他們負責處理該國將近四成的假釋申請案。
我相信無論是什麼國家、人種,世界上所有法官,都希望自己展現出理性、審慎、智慧,而且依照事實和法律來維持正義。
不過呢,在2011年,三位社會學家,透過以色列的這兩個「假釋委員會」的資料,來檢視司法的決策的制定情況。
經過統計之後喔,他們就發現法官啊,在「早上」也就法官剛開始上班的時候,比較有可能做出對於犯人比較有利的裁決,那就是准許他們假釋。
而如果再仔細的分析這些數據,我們可以更清楚的看到,在一大早的時候,法官大概有65%的時間,會做出對犯人有利的判決。
但這樣的比率,會隨著早上的時光推移,而開始慢慢的下降;到了快接近中午的時候,有利於犯人的判決比率,就會掉到趨近於「零」。
所以呢,排在早上9點進行聽審的犯人,很有可能贏得「假釋」,而排在早上11點45分的犯人,基本上是一點機會都沒有。
但有趣的事情喔,在法官午餐休息之後,卻發生了!
當法官午休之後的判決,又會恢復到早上一開始對犯人比較有利的比率,但是過了幾個小時,在接近傍晚的時候,他們又「不自覺」的,開始採取強硬的態度,不輕易的讓犯人得到假釋。
那這些法官為什麼會這麼妙呢?難道他們的判決,是按照「時間」來看的,而不是按照「案件」來看的嗎?
其實研究人員表示喔,他們沒有辦法明確的找出,到底是什麼引發了這樣的現象,可能是因為「吃東西、進食」,讓法官的血糖濃度回升。
換句話說喔,就是法官們有「休息」,讓他們的心智、能量獲得補充。
也有另外一個可能,就是暫時離開法官席,讓他們的心情變好了,又或者是法官累了,休息減輕了他們的疲憊。
但不管原因為何,本來不應該影響司法的判決,而且呢,跟正義沒有關係的因素~就是「法官是否休息夠了?」和「何時休息?」;它卻都成了去決定某個人,是否可以自由離開,還是要繼續坐牢的關鍵。
我想應該沒有法官會坦承,自己是因為血糖太低,才會變得比較嚴格,但數據卻告訴我們,這兩者之間有很強烈的關聯。這些都是我們高估自己的意志力,而低估疲勞對我們的表現的影響。
說到這裡喔,就讓我想到,早些年台灣醫院裡面的紅包文化。
據說喔,有病患需要開刀的情況底下,病患的家屬就會想要給醫生送紅包,希望這個醫生,把自己的家人排在每天的第一台,或第二台刀。
因為那個時候,醫生的精神最好,所以無論是開刀的技術,或者是緊急狀況的決策,都會相對的比較精準,這好像是一樣的道理喔。
那麼,假設這種生理上的低谷,對於人們的專注力、意志力都是毒藥,而「休息」就是恢復的解藥,那麼這些必要的「休息」又該如何進行呢?
事實上呢,這個問題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但科學提供了五項指導原則。
其中第一項,就是呢「有總比沒有好」。
有一個針對高績效人士所做的研究,他們發現有一項很有趣的數據,就是那些績效好的人,他們平均在工作52分鐘之後,就會給自己休息17分鐘。
顯然呢,短暫的休息確實讓人事半功倍,否則這些很有效率的人,也就不會有這麼高比例的雷同,不是嗎?
第二個方向,叫做「動勝於靜」。
我們都知道在現代人的生活型態裡,有一個說法喔,就是你「久坐一天」跟「抽完一整包菸」,對身體的傷害是一樣的;會對健康造成明顯、而且立即的危險。
正因為這樣的原因,當你處在工作狀態的時候,每個小時簡單的站起來,走個5分鐘,就能夠提升自己的活力、讓你能夠更專注、而且心情變好。
接下來第三點,就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有很多關於「休息跟恢復」的研究,都告訴我們,跟別人在一起,比自己獨自一個人耍孤僻,更有恢復的作用。
而無獨有偶的喔,在南韓有一個職場的研究,也告訴我們:比起回覆電子郵件這種「認知上的休息」;或者是吃零食一類的「營養式的休息」;我們跟同事聊一聊「工作以外」的「社交式的休息」,會是在減輕自己工作壓力,和改善心情方面,會有更好的效果。
接下來第四點,就是「戶外勝過室內」。
這個意思就是說喔,你花5分鐘,讓自己置身在自然的環境裡,會比你花同樣的時間,待在建築物、水泥叢林裡,來得更好。
就算在這麼短的時間裡,你沒有辦法從辦公室走到郊外,你也可以就近找到一些有室內盆栽,或者是能夠接觸到綠意;這樣子的效果,跟你實際的去郊外是一樣的。
最後一點,第五點叫做「關機比暫時登出好」。
這個部分同樣的,在南韓的職場研究裡有發現喔,我們伸展四肢,或者是做白日夢這一類,完全讓自己脫離工作的放鬆跟休息,是最有效能夠減輕壓力、而且振奮心情的方法。
而且研究人員還特別指出,除了「身體的抽離」之外,在工作上的「心理上面的抽離」也很重要。
因為99%的人都沒有辦法一心多用,所以在休息的時候,還想著工作上面的要求、老闆跟你說的話…,這對身心絕對百害而無一利,更是會讓我們造成「過勞」的主要原因。
所以歸結喔,以上這五個指導原則,我真的很建議大家可以試試看。但是如果你覺得聽完,還是覺得有所不足,不用擔心,我有更到位的途徑可以提供給你。
其實,我們每天的生活,就像是在山路開車一樣,有時候上坡、有時候下坡;有時候,還會遇到大大小小不同的彎道跟路況。所以你根本不可能一個檔位、一個模式用到底,那絕對喔會出車禍,再不然你車子也會壞掉。
所以必要的休息,就是幫助你在你的生活裡換檔,讓你可以適時的切換,在不同檔位當中游刃有餘,也才能夠真正的永保安康。
所以關於這個部份,就是我的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裡面,提到的「專注模式」跟「發散模式」,之間要怎麼切換。
在【時間駕訓班】的課程裡,我幫大家整理出,幾個需要「換檔」的徵兆,
那就是呢,當你發現自己一直處在「低效率」,或者是「容易引起負面情緒」這樣的狀況。
或者是發生你不可控制的「意外事件」,不論是大意外,還是小意外,這些都是訊號,代表你累了。
「專注模式」讓你感覺到疲乏了,這個時候要趕快的,從「專注模式」換檔,切換到「發散模式」,你才能夠得到真正的休息。
所以,如果你已經是我「線上課程」的學員,你一定知道在我的課程裡,我還會幫助你拆解,什麼叫做「專注模式」和「發散模式」,並且一步一步的帶領你,啟發「發散模式」的「身體途徑」跟「心理途徑」。
很歡迎你加入「啟點線上學苑」的行列,相信呢,參與【時間駕訓班】的學習,除了對於你那些生活中不想要的,像是車禍啊、意外啊…這些遺憾,都可以提早覺察、有效避免之外。
更重要的是喔,把你珍貴的時間跟精力,集中在真正有價值的人事物上,就像曾經有一句廣告詞,是這樣說的~「生命要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期盼你透過學習,成為生命的主人,而第一步,或許可以從學會「心智的換檔」,這一個部分開始。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的內容最後提到的【時間駕訓班】,我很歡迎你,能夠透過線上學習的方式,跟我一起學習、一起前進。
相關的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很期待跟你一起相會,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購買決策的三種型態 在 購買決策的三種型態 - 博碩士論文下載網 的推薦與評價
購買決策的三種型態 陳永銘醫師評價 通訊研究所dcard 清大教育研究所 聯合大學110錄取名單 繪本融入結構化教學對促進自閉症兒童情緒詞彙理解之行動研究 佛光大學陳志賢 ... ... <看更多>
購買決策的三種型態 在 【行銷基本解】涉入程度與購買決策型態... - Marketingcool行銷酷 的推薦與評價
依據涉入程度的高低,購買決策可分為三種型態: 1. 廣泛決策:在購買較為昂貴、重要、瞭解有限、高涉入的產品,如房屋、汽車、珠寶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