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瑩今天來到大樹區的姑山倉庫,舉辦「荔枝細蛾防治及荔枝防治用藥現況問題說明會」。
最近荔枝的「蒂頭蟲」問題很嚴重,議瑩特別邀請到了農委會防檢局杜文珍局長、藥毒所張瑞璋所長、農糧署羅正宗分署長、高雄農改場戴順發場長、大樹區農會歐幸娟總幹事、大樹區荔枝產銷班尤惠璋班長等人,一起來跟大樹區的荔枝農討論荔枝細蛾的防治問題。
荔枝細蛾俗稱「蒂頭蟲」,蟲害讓農民非常困擾,會造成荔枝生蟲和落果的問題,導致收成不佳、損失慘重。農民反映是因為近期農委會推動農藥減用,以前有效的農藥被禁止使用,而新開放的農藥對蒂頭蟲沒有效,蒂頭蟲已經產生抗藥性。
藥毒所的張瑞璋所長說明,雖然農民覺得以前的納乃得農藥比較有效,但是它屬於劇毒性農藥,衛福部已經公告要限用,目前廠商有提出新藥的研發,藥毒所已經加緊新藥測試,希望能在明年年底前開放替代用藥。
防檢局也表示目前已經開放兩支緊急用藥,分別是亞滅培及賽洛寧,透過增加農藥的作用機制,輪替使用來對付蒂頭蟲的抗藥性問題,新藥的安全採收期比較短,可以接近採收時再施用。
另外,也有產銷班的班長表示對荔枝外銷的擔憂,不知道防檢局的緊急用藥日本有無容許,防檢局回應會再回去研究,也會加緊對目前農藥的盤點,與衛福部溝通殘留藥量的訂定。
議瑩希望防檢局盡快將日本外銷的農藥容許量調查清楚,能驗出多少量、安全採收期多長要跟農民公布,不要影響外銷市場,而納乃得等劇毒農藥會面臨食安問題,藥毒所對新藥的測試跟審核應該要縮短期程,趕快讓農民能用到有效的農藥。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賽 滅 寧 作用機制 在 農藝女孩看世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本島發現秋行軍蟲成蟲,亦即登陸於台灣的第一代秋行軍蟲,已在本地繁衍第二代。農委會宣布,明(18)日起防治措施正式進入第二階段:發生蟲害地區不以「焚燒」或「掩埋」,而是直接「噴藥」殺蟲
國內昆蟲專家、台灣大學昆蟲系教授許如君日前受訪曾指出,秋行軍蟲比其他夜蛾更容易產生抗藥性,就連有機農友常用的蘇力菌,也可能產生抗藥性,建議同一種藥不要連續使用三次。
面對當前國內陸續發現多起第二代秋行軍成蟲,防治上不得不啟動強制噴藥措施,共開放賜諾特、諾伐隆、氟大滅、剋安勃、護賽寧、依芬寧、硫敵克、蘇力菌等共11種產品可用於防治玉米秋行軍蟲。
「大家都知道要用藥,但有沒有抗藥性管理概念才是重點。」她指出,為避免害蟲產生抗藥性,噴藥時上要輪替用藥,且不是只有更換不同名稱的藥劑使用而已,而是依據不同「作用機制」的藥品去輪流使用。舉例來說,公告的「護賽寧」和「依芬寧」皆屬於合成除蟲菊,「如果用了五支都是合成除蟲菊的農藥,那也不算輪替用。」
雖然國內農民對於田間常見的多種夜蛾類(例如斜紋夜蛾、甜菜夜蛾、番茄夜蛾)皆防治有年,但因為這些蟲害能使用的藥劑產品品項較多、約30多種,因此輪替使用上比較不容易產生重複性,但是她還是提醒,這些夜蛾類(包含秋行軍蟲)的抗藥性當是相對嚴重的,不能不謹慎用藥。
此外,有機農民在當前公告可用的玉米秋行軍蟲防治用藥上僅有苦楝油和蘇力菌可選,「他們的選擇更少,就必須更看到蟲子再用,以及知道要往哪裡噴藥。」
#先通報再噴藥
#易產生抗藥性請輪替用藥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21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