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家視角】國會山的暴動 悲哀場景是「啤酒肚政變」
更多視角看這裡 https://goo.gl/w5NtCT
如今,美國發現自己面臨著自林肯以來從未發生過的事情:相當大一部分選民拒絕憲政秩序。美國的對頭們幸災樂禍地看著1月6日的鬧劇,美國的友邦和盟國則大失所望。
和林肯一樣,拜登現在需要面對萌發於內部的生存挑戰。有一件事已經確定:川普主義暴動無法用「保持前進」這樣的虛與委蛇平息,必須追究犯罪責任。
👉 快加上報好友!(Line ID:@upmedia)
▍每天一篇,把世界送到你手上 ▍→https://goo.gl/NPbaKB
上報評論圈 #大家論壇 #MasterForum #ProjectSyndicate
#美國 #拜登 #國會 #林肯 #川普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赫 魯 雪夫 政變 在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先說結論:
昨晚,在國家地理看這一部末世之戰真是寫實,詳細節紹了中共怎麼北開韓戰南開越戰,也談到麥克阿瑟跟法軍怎麼聯合作戰,阻止共產國際的蔓延,其實跟此刻狀況很類似,要讓共產主義繼續擴張,茁壯甚至能威脅改寫民主制度,此刻的美國,只需要再選一個民主黨杜魯門即可。
#這也是中共此刻的唯一工作重點而已
(今晚11點記得看下去喔!)
-----------------------
1945年夏天,同盟國歡慶和平的來臨。但是在全球重建的幕後有一場更冗長、更邪惡的衝突正在悄悄上演。鐵幕很快就分隔了以蘇聯為首的東方集團,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這就是冷戰。在狂熱的軍備競賽中,美國發明了史上最駭人的武器:核彈。在接下來的五十年間,各國領導人如史達林、赫魯雪夫、毛澤東和甘迺迪等,在搖搖欲墜的平衡中彼此對峙。他們在中南半島、韓國、越南和阿富汗,動用其他國家的人民作戰。但說穿了,這仍然是一場東方與西方的戰爭。同一批領導人,同樣驚慌失措的平民百姓,同樣被炸彈摧毀的宗教,和同樣被餓得不成人形的囚犯。全人類隨時可能陷入浩劫。
末世之戰: 大分裂
Apocalypse War of Worlds: Ep.1: The Great Rift
1945年夏天,同盟國歡慶和平的來臨。但是在全球重建的幕後,昔日的盟友之間上演了一場更冗長、更邪惡的衝突。史達林在東方與日俱增的勢力,讓西方國家忐忑不安,共產黨意識形態擴散至中南半島,胡志明在這裡發動了一場和西方對抗的戰爭。在這場看似獨立的衝突事件背後,冷戰正悄悄地萌芽。美國1945年發明了核彈之後,全人類就面臨了新的末日威脅。
末世之戰: 恐懼升高
Apocalypse War of Worlds: Ep.2: The Escalation of Fear
1947年,因為擔心受到重創的歐洲被共產主義吞沒,美國展開了馬歇爾計畫,協助歐洲國家的重建。法國在中南半島也需要協助,因為躲在叢林裡的胡志明,勢力與軍力與日俱增。史達林封鎖柏林,但是把焦點放在蘇聯新近研發成功的原子彈上。當紅色浪潮持續襲捲全球,韓戰爆發。杜魯門派兵支援,但是很快就出了大差錯。受困在南韓釜山,被敵軍團團包圍的美軍撐得下去嗎?
末世之戰: 全球顫慄
Apocalypse War of Worlds: Ep.3: The World Trembles
1950年9月,韓國的衝突仍未落幕。在仁川成功登陸後,麥克阿瑟將軍和他的部隊在鴨綠江畔又吃了敗仗,他們在這裡面對了新的敵人:中國,杜魯門考慮要使用原子彈。法國在中南半島也連連吃癟,兩場衝突間相似之處十分明顯:同樣的幕後玩家、同樣驚慌失措的平民百姓,和同樣餓得不成人形的囚犯。法國的德拉特爾將軍認為這兩場戰爭其實是同一場,都是對抗共產主義和爭自由的戰爭。真正的敵人是史達林。
末世之戰: 征服
Apocalypse War of Worlds: Ep.4: The Conquest
1953年3月史達林在他的鄉間別墅過世,可能的接班人爭相前往致哀。在東柏林,勞工想反抗共產黨,但是很快就被蘇聯坦克鎮壓。亞洲的一場衝突即將落幕,板門店停戰之後美國灰頭土臉地離開韓國。此時在中南半島,法國希望能在奠邊府阻止越盟,但是越盟的武元甲將軍和他的中國顧問,打算把法軍困在奠邊府山谷,再一舉殲滅。法國也很快就離開了越南,但是胡志明也沒有得到全面勝利,他只拿下北越,南越仍然在西方國家手中,胡志明會怎麼做呢?
末世之戰: 圍牆
Apocalypse War of Worlds: Ep.5: The Wall
1956年2月24日,赫魯雪夫在蘇聯共產黨第二十次代表大會上譴責史達林的罪行,這名新任的蘇聯領導人試圖與前任領導人劃清界線,並對外界開放。赫魯雪夫的一舉一動都讓人驚奇,他和尼克森一起喝可樂,並在美國之行時堅持要去迪士尼玩一天。但是看似討喜親切的他,本質並沒有變。1956年,赫魯雪夫毫不猶豫地在布達佩斯展開血腥鎮壓。如今他準備與新當選的甘迺迪總統,建立完全不和平的共存關係。越戰即將爆發,甘迺迪派軍事顧問去訓練南越軍隊。1963年6月26日,甘迺迪在柏林發表了赫赫有名的演講:「我是柏林人」。
末世之戰: 深淵
Apocalypse War of Worlds: Ep.6: The Abyss
1963年11月22日甘迺迪遇刺,這件事連赫魯雪夫都很震驚。兩週前南越總統吳廷琰在政變中遇刺身亡。玩家雖然變了,但越戰仍未落幕。美國新上任的詹森總統,讓國家進一步陷入戰爭泥沼。電視首度在戰爭中扮演了特殊角色。1968年,美國電視轉播了慘烈的新春攻勢,沒多久後美國就被迫撤軍。這是共產世界的勝利,但是蘇聯破產了,沒多久後其附庸國紛紛推翻由莫斯科扶植的政府。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蘇聯帝國解體,冷戰結束。
http://web.niotv.com/NIO_2017_WEB/epg_content.php…
赫 魯 雪夫 政變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年的奧斯卡金像獎剛落幕,韓國電影「寄生上流」奪得4個重要獎項,無疑是本屆最大贏家。而如果已入圍獎項的數量來看,漫改電影「小丑」在11個獎項被提名,雖然最終只拿到2個獎項,但其中一個是重量級的最佳男主角,也堪稱是本屆亮點。
有人喝采,自然有人就很慘。本屆奧斯卡,有部電影被提名了10個獎項,最終卻是槓龜,無庸置疑的本屆最慘。其實能夠入圍這麼多獎項,代表這部影片絕對是上乘之作,而且這些提名還包含: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還2個影片腳色一起入圍)、最佳改編劇本……這一些重量級獎項。可這在槓龜後,卻更顯得該片是如此的寂寥,而這部電影就是馬丁‧史柯西斯(英文名:Martin Scorsese)執導的「愛爾蘭人」。
「愛爾蘭人」的故事,改編自美國幫派份子─查爾斯·布朗特,在2004年著作的回憶錄:《我聽說你漆房子》。
先談談這個看來極為奇特的書名:我聽說你漆房子,這其實是一句江湖術語,意思是黑道在一間房子內把受害人掛掉後,通常會粉刷房子好遮掩噴濺出來的血跡(順帶一提,本片中,還有黑道在家鋪地毯的橋段,這是為了方便收拾的殺人事前準備,這也算是一門行業內部慣用手法了)。從書名我們就可以知道,這是記錄美國黑幫,甚至會談到謀殺的故事。
本片的時間跨度極大,從1950年代一路演到2000年代,當中還穿插一些美國重要歷史事件,也就形成將近3個半小時的片長,以現在商業電影來看可謂宏篇巨著。
我想這是對一般人不那麼討喜的第一個原因:實在有點長(youtube頻道─誠實預告,還調侃「愛爾蘭人」是:我會把它放入待觀賞影片的名單中,挺幽默的說出這部片的處境)。
另一個原因,則是裡面的歷史因素,這尤其對非美國社會的觀眾形成一個頗高的門檻。說實在話,我是個歷史老師,我在看這部片尚且要先暫停,先跑去查電影中由艾爾帕西諾飾演的吉米·霍法到底是何許人也,那對於歷史背景知識較少的觀眾,觀賞本片很容易不時出現:他是誰?他在哪裡?他在講什麼?類似一連串的問號,這對觀影體驗自然又打了折扣(而且我嚴重懷疑:八成美國人自己對其中的歷史腳色也不是很瞭)。
其實先前有說過,能夠入圍多個獎項,代表「愛爾蘭人」品質精良。
首先能看到三大影帝飆戲,像是艾爾帕西諾的霸氣橫溢、喬佩西笑裡藏刀中的胸有成足、勞勃狄尼諾的收放自如(他在幾個毆打人的橋段看出瞬間的暴戾,但大多時候,他卻是鮮少言語而且充當各方緩衝的老好人,之後又演出老年時對一些過去的懊悔卻又對一生原則的堅持,能駕馭這麼多時間跨度及各方面性情,勞勃狄尼諾為我們展示什麼叫做「薑是老的辣」),就是一個見證演技的時刻。
另外,不像一些好來塢大片公式化的起承轉合,「愛爾蘭人」很少有被刻意營造的高潮時刻(即便到影片重點的中後半段,都沒呈現出刻意的激情),但這反而是現實的呈現。畢竟不是每次槍戰,都要搞得像駭客任務一樣,穿一身超級顯眼的黑大衣及墨鏡,然後掏出一堆槍開始狂掃。真正的黑幫槍擊,反而都強調快狠準的低調,像是國內知名黑幫的竹聯幫,裡面的一位頭號殺手,最著名的暗殺方式是先利用聲音引開人的注意,之後以及低的存在感突然跑到目標前放個幾槍,然後就迅速地離開現場,我想若依照這個廠景的描述,相信當事人最大的感想應該是矇圈的錯愕,而不是什麼鋪墊後的高潮。不過這不代表「愛爾蘭人」無聊(雖然我自己多少是有點不太習慣),它的敘事像是一種連綿不斷的水流,激出一個波動後,將有漣漪接連出現,直至淡出到事過水無痕,在細膩中去呈現劇中人物的心境然後隱隱地觸動觀眾。
說了這麼多,我還是要呈現老本行,科普一下「愛爾蘭人」中的歷史元素,希望能讓觀影的朋友對這部片有一些認識。
1. 為何是愛爾蘭人
根據數據調查,在美國,愛爾蘭異的移民人數僅次於德裔移民,佔美國人口約12%。事實上,在19、20世紀共有1000萬以上的愛爾蘭人離開家鄉,這個數字是愛爾蘭共和國人口(480萬)的兩倍。
為何愛爾蘭人這麼想移民?其中一個原因是英國對愛爾蘭的強力干涉。雖然就在旁邊,但愛爾蘭和英格蘭可是大不相同,像是英格蘭信奉新教系統的英國國教,愛爾蘭人卻信仰天主教;英國歷史上的光榮革命,起因是英國國王詹姆士二世超級想要信仰天主教,因此連續欺騙英國議會好幾次(英國有規定國王必須是英國國教徒),搞到議會聯合詹姆士二世的女兒發起政變,詹姆士二世就跑到同樣信仰天主教的愛爾蘭尋求支援,結果英國軍隊就接著入侵愛爾蘭爆打一頓,可見雙方感情非常的差。後來英國雖然統治了愛爾蘭,但雙方的歷史恩仇、文化衝突,還有英國在愛爾蘭的經濟政策,都使當地人越來越肚爛,所以有向外移民的動力。
當然,還有一個更直接的原因,就是1845年發生的「馬鈴薯飢荒」。馬鈴薯號稱是窮人的恩物,是許多愛爾蘭家庭的主要糧食(平均每人1年能消耗1噸的馬鈴薯),沒想到馬鈴薯疫病從1845年開始席捲歐洲,染病的馬鈴薯整個腐爛發霉,產量銳減的結果就是糧食危機,這對極倚靠馬鈴薯的愛爾蘭無疑是滅國級災害。許多愛爾蘭人只好遠離家鄉,資源豐富但亟需人力開發的美國討生活。(當時每年平均有25萬愛爾蘭人來到美國。)
這些愛爾蘭移民來到美國,當然只能接受較為下層的工作,社經地位也不高,因此早期的美國黑幫不少就是從這些貧困的歐洲人誕生(這其中還有比愛爾蘭人的義大利黑幫,如果想要見證義大利人在美國的黑幫風采,絕對要去看「教父」,美國黑幫電影的封神之作)。
順帶一提,如果不想接觸黑幫題材但想對愛俺蘭移民有所認識,由瑟夏羅南主演的「愛在他鄉」,就有講述歐洲移民們來到美國是如何從陌生到定居的心路歷程,個人覺得是部挺好看的電影(因為有瑟夏羅南)。
2. 神出鬼沒的尼克森
電影中有提到為數眾多的歐洲移民,對於美國總統選舉有著不小的影響力。而在片中,有兩位總統出現率較高,一位是甘迺迪總統,另一位則是尼克森總統。
其實在甘迺迪當選總統前,美國總統是五星上將退役的艾森豪,他的副手搭檔就是尼克森。而尼克森擔任副總統時期,曾經接待過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雙方還就社會主義跟資本主義的優劣上演一番唇槍舌戰,史稱「廚房辯論」,而事後許多人都認為尼克森在辯論中佔了上風為美國贏了一口氣。
看起來尼克森幹的不錯呀,所以在艾森豪任期屆滿要卸任美國總統後,尼克森就以副總統的經歷參選總統,而他的對手就是甘迺迪。
其實以行政經歷,尼克森比甘迺迪老練的多,甚至甘迺迪還因為參選年紀太年輕,飽受各方質疑。卻沒想到,那年美國總統的競選新增加了電視辯論這個選項,結果年輕、喜歡露出笑臉,加上高語速的甘迺迪,在畫面上狠壓了尼克森(另一個細節是,當時電視轉播是黑白畫面,甘迺迪因為穿的是深色西裝,所以對比感級強,尼克森卻是淺色西裝,以至於有觀眾表示:「尼克森好像跟背景融在一起似的毫無存在感。」
當然,甘迺迪能勝出的原因很多(包含艾森豪執政任內竟讓古巴共產革命成功,這也是個原因),但最終,尼克森輸掉這場選戰,讓甘迺迪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總統。
尼克森下一次登場是8年後的1969年,由於甘迺迪總統的繼任者,詹森總統過度涉入越戰導致民意下滑,這次他成功的競選上美國總統。(話說如果想了解甘迺迪,我想「誰殺了甘迺迪」是部非常經典的歷史電影,裡面探討了甘迺迪突如其來的死亡以及背後可能的政治黑幕。)
其實對於兩岸關係來說,尼克森也是非常重要的人物,因為他任內推動中美關係正常化,為日後美國語眾共的建交立下級大基礎。
而他最成功的政績,就是派出曼哈頓博士介入越戰,然後將越南納入美國的第51個州……不好意思,我無聊了,以上是出自電影「守望者」的平行宇宙內容(但從一步漫改電影挑選尼克森當時間背景,可見尼克森真的對美國有極大的影響力)。真實歷史是,尼克森很果決的撤出越南戰場,還美國社會一個和平。
從以上描述可以看到,尼克森在外交政策上非常靈活,雖然好像是虧損(像是對越南撤軍),但卻是聯合共多勢力對主要對手的蘇聯進行壓迫。但同時,他卻又與蘇聯建立較為友好的關係,極大舒緩美國國內對於冷戰的壓迫性。
尼克森的成功,反映在他後來成功連任美國總統,但這其中卻發生讓他聲名大噪的水門案。簡單來說,「水門案」就是尼克森有幕僚去竊聽競選對手的辦公室,由於對手的辦公室叫水門大廈,本案因此得名。其實竊聽這件事是小事,關鍵在於尼克森最初否認這個事實,等到後來調查出尼克森的確和水門案有關,這種詐欺的行為惹火了極為重視誠信的美國群眾(起碼是那時候還重視誠信的美國),導致尼克森最終只好辭職下台,他也成為當過兩屆副總統、兩屆總統,又是唯一一位在任內下台的美國總統。
看完以上這些「簡介」,現在大家有沒有比較了解電影中的一些場景或是歷史名詞了呢?
3. 公會的重要
片中由艾爾帕西諾飾演的工會會長,態度極為囂張,而且控制許龐大資金,還能夠狠訊黑道人物。到底一個工會會長會合能如此強勢呢?
由於美國國土極其廣大,加上1950年代,航空業的運輸量不足,鐵路則顯得老舊(畢竟是19世紀就興建的產物,現在美國鐵路品質還是公認的爛),星羅密佈的公路運輸業就成為貨品運輸的重要媒介。
然後美國在1935年又通過勞工關係法,讓企業主不能以員工參加工會或罷工為理由解僱他們,於是工人們開始積極加入公會好保障自己權益,巔峰時期參加工會的勞動者超過總人數的25%(對比現在公會參與度已經不足10%)。於是公會形成一股龐大的勢力,他們可以用罷工要脅老闆,同時也因人數眾多,成為及需要被爭取的票倉。
依照這樣的背景,就不難理解為何一個工會領袖擁有向各界叫版的本錢了吧?
有光的地方就會產生陰影,人類社會總少不了神秘的地下秩序。人們對他們畏懼的保持距離,卻又忍不住自身好奇心的想一探究竟。
「愛爾蘭人」因美國黑幫人物的自白,而呈現出美國黑幫的重要內幕(即便我要提醒,任何回憶錄的發言都要對可信度打上頗高的問號)。說起華人的黑幫,其實在政治的影響力也曾經盛極一時,像是戒嚴時期,國民黨就聯合竹聯幫份子暗殺了批評蔣經國的作家,引發名震一時的江南案(有人說,江南案的爆發,導致蔣家威望進一步下滑,讓蔣家第三代基本梅可能繼續承接政治權力)。那本土黑幫的內幕,今日竟也有其中的大佬爆出其中的事蹟。也就是今日跟大家分享的《竹聯:我在江湖的回憶。臺灣第一部幫派主持人親筆史記》。
如果想要增廣見聞的朋友,今天又有機會來抽獎了。請完成以下步驟:
1.
在本文按讚及分享(請設成公開分享,不然我會看不到)。
2.
留言一句,「來看江湖故事」
我們將在1個禮拜後,抽出2位幸運兒得獎,有興趣的朋友就來參加一下吧。
購書請往這裡走: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