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進超負荷,除了加重以外,還有什麼方法?】
一般想到「漸進超負荷」,通常反覆採用的方式會是幾種:增加重量、增加做的次數、增加練的次數、換動作...等等方式。
這些方式完全沒問題。但其實,以 Kelly 教練的經驗,真的一次一次在練的時候,如果「只」用上面幾種方式,比起我下面提到的其他種方式,比較容易一次給身體的負荷跳太大,產生不必要的風險。
💥 有趣的是,通常這樣造成的系統性意外或受傷,往往被歸類為「姿勢還不夠正確」,結果,反而教練或學員的注意力都不成比例地集中在調整(早已夠正確的)姿勢上。
💡 其實,每一下與每一下動作之間、每一組與每一組動作之間,都可以有微小的漸進超負荷。越漸進,越能平順地堆積成果。舉例幾種 Kelly 教練覺得可以嘗試的方式:
1️⃣ 改變動作範圍
所有的動作裡面,都有「動作範圍」這個選項可以調整。尤其對於新學的動作、很久沒練的動作、或是在某些課表安排裡刻意追求超補償(overreaching, 特定時機且極少量的過度高強度練習,讓身體突破極限)的那幾次練習裡,都可以透過改變動作範圍的方式,來「微調」強度
2️⃣ 改變動作角度(就是改變「力矩」而非「力」)
這通常會用在無法直接調整負重或沒有其他輔助器材的訓練,比如徒手訓練,但其實一般的訓練也非常實用,因為往往只要稍微(用對的方式)改變一點角度,就可以避開一些脆弱點或舊傷,讓我們可以得到訓練的好處但不需要冒非必要的風險
3️⃣ 換類似但不會犧牲掉原本目標的動作
除非我們健身的目的裡,有一些「非那個動作不可」的目標(例如健力比賽,一定要槓鈴三大動作),不然的話,動作的選擇與安排本身其實也可以成為一種漸進超負荷的方式。舉例來說:弓箭步蹲的下一階段可以是後腳抬高蹲、再進階到直接單腳下蹲
4️⃣ 在一組動作內組合不同重量
女生在健身房訓練時,最常碰到的問題就是重量跟重量之間跳太大,找不到中間選項。男生當然也會遇到,但比較少遇到的原因,是因為賀爾蒙的關係導致男生同體重同初始條件下,肌肉量(與力量正相關)通常比女生多(研究顯示平均多出 10%),因此在初始值就比較大的情況下,每一格安全有效的「漸進超負荷」就能比女生跳更大。
這種時候,我們漸進超負荷的方式不用是直接換成下一個太超過新重量,而是可以用它做 1/3 到 1/2 的次數,然後換回原重量,漸進直到數週後,能夠以新重量完全做完一組動作
其實,只要多了解人體力學與訓練原理,漸進超負荷的方式幾乎可以有無限多種,也能真正落實「安全」跟「有效」的訓練唷~
也在此祝福天下所有貢獻己力作育英才的老師們:教師節快樂 🎊
🔮 學員心得:跟著 Kelly 教練走了一趟奇妙的旅程,完全不是幻覺!:https://www.kellyyuan.com/blog/test-14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奇德講健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訓練量如何計算,如何應用,對於想增肌你一定要知道的訓練量設定。 - 更多相關文章: http://bit.ly/HusKid #跟著奇德看研究 #跟著奇德543 #跟著奇德看翻譯 #一分鐘奇德講健身 #奇德講健身 #訓練量 -- 更多奇德的社群: Facebook: 哈士奇德的健身日常 In...
「超補償」的推薦目錄:
- 關於超補償 在 健美女大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超補償 在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超補償 在 林大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超補償 在 奇德講健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超補償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超補償 在 Ashlee xiu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超補償 在 [問題] 超補償的判定- 看板MuscleBeac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超補償 在 超補償現象,增肌一定要知道的,訓練量是什麼?越多越有效嗎? 的評價
- 關於超補償 在 什麼是超補償原理 - استكشاف 的評價
超補償 在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追求頂尖運動表現,是不健康、有害的嗎?】
.
「運動讓身體能變得更健康」
「頂尖運動員,身體沒有一處是沒受過傷的」
.
這兩種說法好像都正確,運動可以讓身體更強壯,降低心血管、精神、心理等疾病,但同時,好像又看到頂尖運動員全身都是傷,甚至有憂鬱、社交障礙等。這樣的現象,可以從不同的觀點去探討,例如訓練造成的損傷,有沒有跟身體的恢復達到平衡,而這樣的「平衡關係」不只是生理,還要考量心理層面。
.
🔸 運動強度(量)跟身體健康的關聯
一個非常有名的研究,探討「上呼吸道感染」跟「運動強度」的關聯性,發現從完全不運動的人到高運動強度的人,感染的機率會先下降接著逐漸上升,代表著「運動強度在適當的範圍下,能讓身體感染的風險降到最低,或者說免疫系統能在最好的狀態」。
.
過度訓練症候群(Overtraining syndrome, OTS),指的是過高的運動量或強度,使得身體出現一連串的問題,包括:頻繁地受傷、覺得疲勞、疲倦、心情低落、身體更容易得病等。因此,當頂尖運動員在沒能拿捏好訓練跟恢復之間的平衡,可能導致過度訓練的發生。
.
.
🔸 訓練量高,所需要的恢復也更高
.
「頂尖運動員的訓練課表,常控制在綠燈跟紅燈的交界」
.
身體之所以變得更強、更壯,是因為我們給身體「足夠的刺激」,這樣的現象又稱為超補償(Supercompensation)。當給予刺激時,因為疲勞的關係,身體狀況會先變得比較差,但當疲勞恢復後,身體狀況可能提升到比初始更好。
.
「為了最大化訓練的效果,給予身體的刺激是相當高的,需要同時有足夠的身體恢復,才能保持平衡,避免過度訓練」
.
因此,相較於一般人,頂尖運動員承受更大的身體壓力,需要更多的「恢復工具」,包括:更長的睡眠時間、均衡飲食、物理治療、運動防護、社交生活、心理諮詢等。這也是一個專業運動團隊,除了教練、肌力與體能訓練師等,也可能需要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師、營養師、心理師等不同領域的專業。
.
.
🔸 「休賽季」,一年一次的長假
以一年為單位來說,運動員的活動可能會畫分為「冬訓期、比賽期、休賽期」,冬訓期專注於訓練、可能是訓練量最高的時候;比賽期則是專注於比賽,雖然訓練量較低、但由於比賽本身的強度、舟車勞頓、時差、飲食等影響,對身體還是有較大的負擔。
.
「休賽期」就是讓運動員完全放鬆、好好休息的時間,可能是去渡假、做任何自己喜歡做的事,時間可能從兩週到一個半月都有。
.
.
🔸 短期可能是「傷害」,長期可能是「健康」
總體而言,大多數的職業運動員在「運動生涯中」真的是充斥著更種運動傷害,說「帶傷上陣、身體沒有一個部位是傷過的」不為過,有時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師的目標就是讓他們在「受傷下,還能盡可能維持在較好的狀態」。
.
「短期而言,也就是運動員的生涯或巔峰時期,對身體來說的壓力跟傷害是巨大的,也依此需要配合高密度的恢復、放鬆、調整,試圖達到一個平衡」
.
「長期而言,當運動員退休,身體不再承受巨量的壓力,但也因為有好的運動習慣、身體狀況等,其平均壽命較長或得到疾病的機率會較低」
.
.
.
其他文章:https://jackchen.sport.blog/
其他圖片: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
.
.
.
#東京奧運 #頂尖 #運動員 #職業選手 #運動選手 #運動傷害 #受傷 #恢復 #疲勞 #過度訓練 #運動醫學 #物理治療 #運動防護 #營養 #心理 #健康 #物理治療師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陳曉謙 #tokyo #olympics #athlete #elite #professional #sports #sportsinjury #recovery #fatigue #overtraining #sportsmedicine #physiotherapy #athletictrainer #nutrition #psychology #health
超補償 在 林大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現在是非常時期,健身房建議會員在場館內的總運動時間控制在60分鐘內,
在這種時間壓力下,零間歇的阻力升冪刺激單一目標肌群的重訓練法是非常有效率的方式;
起步的重量可以選擇輕鬆到不可思議的程度,這可以確保我們的安全,況且在零組間休息的前提下不斷地增加重量阻力,會出現神奇的現象,就是原本輕鬆可以達成的中重量阻力會變得難以承受、無法堅持;
這是很好的現象,代表著我們用較輕的重量達到肌肉超負荷的狀態,產生肌肉微撕裂及隔日顯著的延遲性酸痛,實現 超補償的肌肉修復,打造肌肉量的提升增加。
#健零針丸錠粉劑
#天然練吃樂生活
#樂活健身林大熊
超補償 在 奇德講健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訓練量如何計算,如何應用,對於想增肌你一定要知道的訓練量設定。
-
更多相關文章:
http://bit.ly/HusKid
#跟著奇德看研究
#跟著奇德543
#跟著奇德看翻譯
#一分鐘奇德講健身
#奇德講健身
#訓練量
--
更多奇德的社群:
Facebook: 哈士奇德的健身日常
Instagram: mr.kkid
Youtube: 奇德講健身
--
我是奇德,我致力於運科知識的普及😃😃😃
超補償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有人想知道,第一次站在國會質詢台上的我,上台前有沒有緊張?
我覺得更多的是,承擔的忐忑。不斷重複檢視自己,是否完整傳達了民意?還有什麼能再多努力一點的?!當我有這類的心情時,我就會想到阿公。我的阿公是漢醫,熱心公共事務,也曾經參與政治,我會揣摩如果是阿公站在台上、如果是阿公面對這樣的問題,會怎麼表達、會怎麼說?
彷彿阿公呼應我的心情,靈犀一點通,我的母語自然而然地從心魂流瀉而出,完成了第一次的國會質詢,也特別謝謝 蘇貞昌 院長 ,有回有應,讓這段質詢除了公務之外,更添了一點屬於台灣的在地美好。我站在這裡使用我的母語,也鼓勵其他非台語母語的族群,為他們的出身和語言驕傲,多使用、多愛惜自己的文化,莫讓母語凋亡。
更重要的是,在這裡請大家給予醫事人員更多溫暖,超負荷、更需要超補償。醫療制度也需要重新檢視調整,在資源有限的狀況下,怎麼樣重新做最合理的分配。
團隊期望:
1. 疫情期間,給予實質補貼,擴大減稅額度。
2. 疫情期間,健保點值恢復「一點一元」實質補償醫事人員。
3. 持續檢討健保財務,拒絕壓榨醫事人員。
4. 落實各級醫師勞動保障,改善護理師、社工等醫療現場人員職場狀況,維護醫療品質
曾有人提醒我,發言可以再更保護自己,不要把自己推在風尖浪頭上。但我和我的團隊有所覺悟,我們的出發點,從不計較自身的得失,只要為了台灣好,我們就會去說、就會去做,可能會被誤解,或許遍體鱗傷,但我想,如果是我的阿公,他也會說就放手去做吧。跟前線防疫人員、醫事人員比起來,我們做的永遠不嫌多。
阿公你看到了嗎
超負荷需要超補償
剪輯精華版,版權為國會頻道所有。原始出處: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BVkoTHzszNtJsG7fWaHbsg
一刀未剪版,版權為三立電視台所有。原始出處:
https://youtu.be/88e9f_GjPvI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3Q問政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https://twitter.com/wondafrog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radicalwings.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radicalwings/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radicalwings.tw/support.php
超補償 在 Ashlee xiu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訂閱我的頻道 https://goo.gl/cJUSVh
追蹤我
✨ Instagram 👉🏻https://goo.gl/m5Ro8b
✨Weibo 👉🏻http://weibo.com/ashleexiu/
✨ FB👉🏻 https://www.facebook.com/ashlee.lin.0/
--------------------------------------
常用的營養品
✨【MYPROTEIN】http://bit.ly/Ashleexiu
✨【專屬6折碼】👉🏻MYPASHLEE
-------------------------------
常用的拉力帶
✨【VERSA GRIPPS】https://www.versagripps.tw/
✨【折扣碼】👉🏻Ashlee
-------------------------------
高蛋白健身魚
✨【POSEIDON】https://www.poseidonfh.com
✨【折扣碼】👉🏻Ashlee
--------------------------------------
我們的健身服裝品牌
✨ TAIGER 官網 👉🏻https://goo.gl/IjRjwB
✨【折扣碼】👉🏻Ashlee
--------------------------------------
訓練菜單資訊
💥『變身計畫』
📍初學者、想系統化健身的新手
👉🏻https://ashleexiu.clickfunnels.com/transformation
💥『神力女超人計畫』
📍有重訓基礎想更上一層樓的健身者
👉🏻https://ashleexiu.clickfunnels.com/wonderwoman
---------------------------------------
翹臀菜單下載 https://lihi.cc/nPaFu
--------------------------------------
#蜜桃臀 #翹臀必備 第二階段 #訓練菜單A
A1 槓鈴臀推 8*3
A2 坐姿划船8*3(超級組第一個動作)
B1 槓鈴全蹲 5*3
B2 槓鈴臥推 8*3(超級組上一個動作)
槓鈴早安運動 12*3
站姿髖外展 30*1
腹肌訓練 20*1
啞鈴側彎 20*1
--------------------------------------
✨高蛋白起司鬆餅 https://youtu.be/cD1jkOtLGT8
✨高蛋白冰沙 https://youtu.be/c-JmkP_IXRQ
✨高蛋白一分鐘蛋糕 https://youtu.be/QqmSL0quyvk
✨給健身新手的妳1 https://youtu.be/rJltAwvLzGY
✨給健身新手的妳2https://youtu.be/WHwxC4W4AmI
✨女生健身疑問? https://youtu.be/tQjvdMAsCcY
✨你該計算營養素? https://youtu.be/qxBliydGw1w
✨如何計算卡路里? https://youtu.be/YW59rnZ85xM
✨碳水循環法 https://youtu.be/n6PwvKggG38
✨減脂Q&A1https://youtu.be/Ty3v9-ekyuY
✨減脂Q&A2https://youtu.be/C_ZQQqKSP1c
✨減脂Q&A3https://youtu.be/-ISu7KeN_oY
--------------------------------------
我們出國上網會用的WIFI分享器
✨下面連結點入有特價+8折+寄件免運
✨http://globalwifi.com.tw/?pr_vmaf=QOLAdV1Gk5
来台湾租借WiFi 优惠连结:https://www.wifi-rental.com.tw/?apply_coupon=ashlee10
--------------------------------------
參考
https://www.t-nation.com/training/how-to-keep-muscle-during-a-layoff
強曲線‧翹臀終極聖經 https://lihi.cc/nZfqw
--------------------------------------
✨ 我的二手出清👉🏻 https://shopee.tw/show_o_o
--------------------------------------
原文字幕
Deload
減量訓練是有計劃的減少訓練量
讓身體累積的疲勞得到恢復
在我們持續的漸進性超負荷訓練
疲勞是會持續累積的
疲累的身體會提高受傷的風險
也可能變為過度訓練
過度訓練會導致運動表現下降
力量變小
體力變差
恢復速度慢
肌肉痛
關節痛
睡眠品質差
易怒
情緒差等等
所以就算你的營養跟睡眠有顧好
減量訓練還是必須要進行的
減量除了避免過度訓練
也會幫助之後有更佳的運動表現
數據顯示
減量期可以幫助身體機能達到最佳的運作水平
包含
睪固酮增加
神經系統回復
肝醣儲存發生超補償
降低皮質醇
這也是為什麼選手會在正式比賽以前進入減量期
你可能會問
為什麼不就停止訓練讓身體好好休息就好
停止訓練的話會讓身體恢復得更快沒錯
但同時也會降低動作掌握及神經激活
〔減量訓練的方法〕有很多種
降低重量
降低反覆次數
也可以降低訓練組數
我個人是習慣將重量降至平常的50-60%
〔多久要進行減量訓練〕
減量訓練的頻率因人而異
一般來說會建議3-8週進行一週的減量訓練
但實際上要看每個人的狀況
有些人基因好 不太需要休息
也跟每個人平常訓練的頻率 強度 訓練量有關
甚至新手跟老手也有區別
通常老手會更需要頻繁安排減量訓練
希望大家有暸解到減量訓練的重要
有計劃的安排減量訓練
不要像我一樣
力量變差 身體變爛 才發覺到自己忽略了休息
超補償 在 超補償現象,增肌一定要知道的,訓練量是什麼?越多越有效嗎? 的推薦與評價
超補償 現象,增肌一定要知道的,訓練量是什麼?越多越有效嗎? | 科學應用| 肌肥大指南| 第82集| 奇德講健身| 哈士奇德的健身日常. Watch later. ... <看更多>
超補償 在 什麼是超補償原理 - استكشاف 的推薦與評價
從圖中可見超補償一般發生在36-72小時內,所以我們必須#最少休息一天,才可以對「該肌群」進行下一波訓練,但如果該肌群距離下次訓練間隔太長,超補償就會消失,甚至衰退及 ... ... <看更多>
超補償 在 [問題] 超補償的判定- 看板MuscleBeac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小弟有重訓習慣約一年
也有不時潛水爬爬版上前輩們的文章
問一下
理論上 刺激→疲勞→補償→超補償→退化回正常
但是每個人隨著訓練年資 訓練法 個人身體素質 外在壓力不同
身體的恢復能力會有不同
有沒有辦法可以知道 自己身體進入在什麼時候進入到了超補償的階段?
來安排一個循環的天數?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25.118.148
或許我應該改成問說
每個人恢復力不一樣
可是要如何知道 每個人訓練所適合的 循環天數(幾天為一個循環)?
單一部位應該過幾天以後才適合在訓練第二次?
※ 編輯: shadow329 來自: 163.25.118.148 (12/03 09:27)
※ 編輯: shadow329 來自: 163.25.118.148 (12/03 09:2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