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除了接受還能怎麼辦
首先,謝謝網友們的故事分享、每一則留言打氣跟禱告。
昨天我鼓起勇氣去面對乳房超音波和引流手術,算好時間吞了醫生交代要吃的嗎啡止痛劑預先止痛。上了手術台躺平,不由自主的恐懼起來。
奶爸還剛送娜娜去幼兒園隨後趕過來醫院,奶爸到的時候我已經在打局部麻藥了。超音波一照,外科醫生趕緊聯絡內科醫生一起來看,他們說影像顯示組織液太濃了根本無法引流抽不出來,只能在針對右乳做一次新的乳房切片。
什麼!?晴天霹靂!我都準備好要來引流結束這一切了!哭!
後來內科醫生離開,外科醫師本打算做乳房切片,打完局部麻藥後,針插進去發現有一點流動,只抽得到一點膿瘍,剩下的都是血,只是血完全不會流動在試管內完全跟果凍一樣。
但是他們抽的時候我反而感到舒服,我說我感覺體積變小,拜託你隨便抽抽血抽膿什麼都好,讓它變小我比較舒服。醫生說太濃了只能抽出一點點,其他完全引流不出來。
我再度拜託,「要不你多刺幾個洞,都打麻藥了拜託妳多抽一點」(我已經崩潰到不知在說什麼)醫生說多刺幾個洞有增加感染的風險。
後來外科醫生判斷我懷孕不要太刺激所以就不做右邊乳房切片,(是說我之前也做過左邊的😭)那這些抽出物去化驗看看。同時叫我繼續用抗生素和止痛藥壓著,週五回診看看有沒有比較消,也就是沒辦法手術的懷孕狀態下的消極治療。
回到家,我整個人感覺被掏空,加上嗎啡止痛劑發作整個人昏昏沈沈。總而言之,結論就是我要一路忍痛忍到生,靠吃藥來壓下來,想到這裡,就覺得自己真的很無力,要讓寶寶暴露在那麼多藥物的劑量下。
朋友們安慰說真的只能放寬心,盡量不要去想給自己更多壓力荷爾蒙增加身體發炎反應。目前的我也只能盡量正常規律生活,吃些抗發炎的東西,維持正面思考或是看書看劇走走轉移注意力。
年輕的時候都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一直以來,也都實現到只要努力不懈就能闖一番好成績或是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沒想到,隨著當了媽媽和年紀的增長,發現自己是那麼的渺小、那麼的無力,面對身體狀況的反撲,根本束手無策,只能重新調整生活步伐和從「飲食、睡眠、運動」三方面來改善眼前狀況。
面對人生,只能除了接受它隨著應變以外還能怎麼辦?
#陪娜娜做手工打發產假期間
#比起上班時候真的悠閒很多
#就忍痛忍到生吧
🥰台英兩國註冊公司開立發票代購:樂購倫敦-嚴選英國代購
🤩我們這一家IG追起來:phd_backpacker
超音波寶寶變小 在 Sharon世界走跳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懷孕這檔事 ep14. 孕期時的乳房超音波檢查
這次分享的話題可能會稍微嚴肅一點,而且有點長;但我覺得不少女生可能會忽略這一塊,還是來聊聊好了!
我相信大部分女生懷孕時(包括我)會把主要集中力放在胎兒上,從市面上琳琅滿目的各類檢查就可知道現今的大家對於新生命的到來有多麼謹慎、期盼和緊張。
不過在懷孕整個過程中,除了胎兒外,也是不能忽略媽媽本身的身體狀況,畢竟有個健康快樂的母體才會有健康快樂的寶寶嘛,所以這次想來講孕媽咪們不一定會去做的乳房超音波檢查。
///
我在開始當飛傭之前一直都覺得自己是健康寶寶,連困擾不少人的婦科問題我也都沒有;直到有天請了一個中國大姐到府做全身按摩,按到胸部時她突然說:「欸你這邊硬硬的欸!你之前有發現過嗎? 」我順著她摸的地方壓下去,驚!真的有個小硬塊!她說她之前就按出些客人有硬塊,建議我去看醫生照一下尋個安心。
剛好當時緊接著要飛台北,於是馬上請家人幫我預約地方做檢查,而在回台北前我也找了無數關於乳房硬塊的文章,從普通情況看到最壞的情況,腦中直接輪了幾回的人生跑馬燈,想說我不會這麼好彩中獎吧?看著網上所分析的良性/惡性狀態,一直安慰自己會沒事的...🙏
回台北後馬上做了人生第一次乳房攝影和ABVS 3D乳房超音波...
恩!真的好痛XD 大家說被夾的很痛不是騙人的,是真的很痛欸~但為了知道最精準的狀況,這一點痛不算什麼的(握拳
在等待報告的那段時間是最煎熬的時刻!
坐進診間看著螢幕上n張的影像照片,醫生仔細跟我分析狀況,說我的都是良性纖維囊腫,不是腫瘤不用太擔心😓 包括我摸到的那個硬塊,只是因為它比較大所以被摸到了。
纖維囊腫是什麼呢?就是女性賀爾蒙分泌所致的生理變化,算是女性蠻常見的一種乳房狀況。西方女性乳房脂肪成份高,纖維囊腫比例較低;東方女性則是多數為緻密型乳房,纖維囊腫比例相對較高。(就是胸部比較小還比較容易長東西🥺🥺)
醫生說除了家族有乳癌史外,飲食高脂高油、肥胖、作息不正常、超過30歲還沒生第一胎的女性、沒有哺乳過的,其實也都是乳癌高風險族群,並不是家裡沒有病史就100%安全。
我整個大驚,畢竟我就是過30歲還沒生、作息又不太正常的那一種XD 醫生直接說:「要想改善的話不是不飛,不然就是趕快生小孩。」
首先要我先從生活習慣開始改變,一週運動至少三次、飲食走地中海飲食路線,但天知道把我原本的飛傭生活調節走健康路線是有多困難,我跟醫生說我會盡力,他要我一年之後再回來追蹤;一年之後第二次檢查,醫生說「依舊是良性,可是數目變多了....你是不是沒有好好改變生活習慣....😒」
我錯了...於是問醫生囊腫變多的話,需要割掉他們嗎?
醫生:「有些人是因為體質問題,割了會再長,無限迴圈...還是從生活習慣改變起先」
///
接著時間來到再一年之後的第三次檢查,坐進診間這次醫生看著我冷靜的說:「你覺得你這一年來有什麼改變嗎?」
我:「痾我有努力運動了,也開始吃比較健康了,地中海飲食那一類....」(邊講邊發抖,因為我覺得我這一年生活習慣有在努力改善了)
醫生說:「那很好,所以你看影像狀況是有好轉的 (以下省略三百字) 你要繼續維持,下一次追蹤安排在兩年後就可以,快點懷孕還是最好的,不少媽媽在生完後小顆囊腫就會自己消失了哦」
///
兩年後的追蹤也就是來到今年了,我懷孕的這一年,原本有擔心孕期時做檢查會不會影響胎兒,但上網查過孕期時作超音波是無礙的,也建議孕媽咪不要忽略孕期的乳房檢查,因為就有孕婦在孕期間即使發現胸部怪怪的但沒去檢查,拖到懷孕後就來不及的例子。
在等待檢查結果時我又坐立難安,我不奢求囊腫們全都變不見,只要持平讓我們和平相處就好XD
一進診間醫生就說恭喜我懷孕了,我說我有聽醫生的話趕快懷孕XD
醫生看著片子說:「數量比上一次減少了一半,而且最大的那顆也變小不少,狀況都很好 (blahblahblah) ;生完也要記得哺乳,最好親喂四到六個月,對媽媽和對寶寶都是好的哦」
(所以懷孕真的可以有效改善!醫生說的話要聽~老公也說那為了我的健康就要生好生滿了🤪🤪🤪)
我:「可是如果我沒有足夠的奶喂怎麼辦?」
醫生:「你要positive thinking,怎麼可以還沒嘗試之前就覺得自己沒辦法喂呢?你可以的,然後下一次一樣兩年後再來追蹤就好了哦」
耶耶耶,撒花🎉~如釋重負走出診間,又愛又怕的地方兩年後再見了!🙋
///
我去的是專門做乳癌篩險的診所,在第一次做完檢查後回到沙漠馬上跟身邊一樣過30還沒生過的姐妹們分享。
畢竟一般年輕女生真的比較容易忽略到這一塊,乳癌又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加上我們的工作型態真的頗傷身,預防勝於治療,實在希望大家都能健健康康的,她們也都有聽我的話去做檢查,讓人感到十分欣慰啊!(結果大家都有纖維囊腫 🤷♀️🤪)
///
總覺得台灣女生比較不好意思談到這方面的事情(還是我這個年代?),但真的不需要害羞討論,因為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嘛~
如果還是很害羞不想去做檢查,那至少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哦!
醫生建議要想降低乳癌風險:
保持理想體重
多運動
地中海飲食
還有越早生小孩越好哦XD
#懷孕這檔事
#要先愛自己才有愛小寶寶的能力
#孕期乳房超音波建議還是來一下
#請忽略孕婦懶得ㄙㄟˉ抖的頭髮
超音波寶寶變小 在 康康醫師超音波共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延續上一篇在講臉部,今天來講一靈魂之窗-眼睛👁
關於眼睛,大家很感興趣的是: 醫生!寶寶眼睛張開了嗎?👀👶👀👶
2D超音波底下,我們能看到的是眼眶和水晶體;4D超音波底下,影像重組的關係可以看到眼窩,但說實在眼皮有沒有張開? 就別考我們了吧~~
🔎🔎🔎產前超音波,眼睛在看甚麼呢?🔎🔎🔎
1️⃣ 兩個眼眶
別笑!"#兩個"是很重要的!因為確實有人會先天性無眼(anophthalmia),有可能只有一隻眼睛👁,或是兩隻眼睛都找不到🙀。
形狀應該要是圓形,如果塌陷或形狀很奇怪或是變小,也要懷疑有發育不良或腫瘤。
✏️眼眶在超音波底下看起來應該是黑色的->因為眼球的玻璃體,主要成分是水的關係。
✏️如果在黑色玻璃體內看到白色病灶,有可能是出血(Vitreous hemorrhage)或是腫瘤(Retinoblastoma)。
✏️玻璃體中間會看到一條白線,非常細的一絲,是玻璃體動脈 (Hyaloid artery)。這條白線如果變粗變厚,有可能是玻璃體血管沒有正常退化,造成殘留型增殖性初級玻璃體症(Persistent hyperplastic primary vitreous),這非常少見!
2️⃣ 眼距
一般正常眼距,在20週左右應該大約是1:1:1,也就是左眼眶直徑 = 兩眼間距 = 右眼眶直徑。
當然不可能完全一樣,但是比例不應該差太多。
由我們看眼睛的切面,就可以知道這個寶寶是否有眼距過寬或過窄的情形。🧐
✏️眼距過寬或過窄有時候會合併其他先天性顏面異常,或是染色體異常。
3️⃣ 水晶體
水晶體看起來是細細圓圓的一個小圈,位於眼眶內,小圈的裡面應該要是黑色的。
萬一水晶體整個看起來是一個白色的小圓點,這時候就要懷疑有先天性白內障。
🔎先天性白內障
✔️單側: 通常單獨發生,較不會合併症候群;可能原因要想到先天性感染、受傷或出血
✔️雙側: 通常和遺傳症候群相關(Walker-Warburg, Chondrodysplasia punctata...),也有部分和感染相關
✔️基因: 大約50%有基因問題,跟家族遺傳很有相關!但是相關基因非常多,至少有超過25個以上不同的點位在不同的基因上(SOX2, PAX6, FOXE3, OTX2, CHX10, RAX...)。因此如果有相關家族史一定要特別注意!
✔️若為單獨先天性白內障,不會再發;若為症候群,預後較差,且有四分之一機會下胎再發
✔️ #這是重點
建議做傳統染色體加上基因晶片檢查,還有先天性感染篩檢(TORCH: 巨細胞、德國麻疹、弓漿蟲...)。
靈魂之窗很重要!
所以大家~別再滑手機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