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和道診所有個「哨牙仔」醫生,每人認得哨牙卻不識他的名字;還有當不成騎師的金都茶餐廳外賣員,每次送外賣時候會跑幾個圈......華洋交雜的跑馬地,看似在鬧市中隱蔽一角,若從口耳相傳的民間歷史理解,原來如此不一樣。
一個看似落戶眾多富豪的快活谷,因著英軍的亡魂座落了多個墳場,又由於這個近山的結界,不乏五代人落戶於此,還有往昔賽馬業衍生出形式照顧街坊衣食住行的商店,皆塑造出居民獨有無二的社區經驗。
由區內議員策劃的「馬照跑 區會變」跑馬地棋盤遊戲,棋盤上不是大型地標建築,反是一間間在60至90年代盛載居民小日子的店舖,可見到區內環境與居民集體回憶交疊的生活細節,如昔日成和里馬扶宿舍林列,小朋友到處穿插玩豆槍,或是發生於安美雪糕公司門前、轟動全港的首宗使用用DNA鑑證技術「紙盒藏屍案」,一一藏於棋盤內。而這些居民一講便有共鳴的回憶,皆收集自街坊的facebook專頁「我們都在跑馬地長大」。
外間對跑馬地的片面印象,也許就是與地鐵絕緣的一個中上住宅區,名人出沒點,還有高級食肆及酒店的集中地,平民如你我閒時不會走近。但如此一個富庶的社區,交雜著不同階層和生活方式的人,如今仔大女的街坊亦在往昔跑馬地默默耕耘,有街坊的親戚每天風雨不改到附近的「巴黎農場」(海洋公園前身),清晨步行兩個鐘到農場「割菜」去舊黃泥涌街市售賣;而因著靠近山脊,跑馬地滿地防空洞入口,貫穿禮頓山與銅鑼灣,有街坊便分享二戰時如何走入附近防空洞,再在利舞台出口處儲糧的經歷。沿著棋局邊走邊看,更可見早期當時不少與賽馬業有關的店舖亦應運而生,當時賽馬業從業員福利條件優厚,有著較高消費力,有能力光顧如中檔次的酒家,或是到專為馬會員工服務的馬扶華人職工會戲院看戲,食一碗紅米飯。而不少如今已開得成行成市的品牌,如第一間7仔、第一間百佳、東東雲吞麵、聖安娜小廚(聖安娜餅店前身),亦曾發跡於此。
新一代的跑馬地街坊,從這個棋盤遊戲,會否讓你們愛這個社區更多?
#馬照跑區會變 #張嘉莉議員 #Art Together藝術到家 #香港城巿發展研究學社 #我們都在跑馬地長大 #社區創作
跑馬地墳場名人 在 歷史時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二十世紀前50年香港首富 #何東 1862-1956」colorized版
「何東」母親是華人蜑家妹「施娣」,父親是荷蘭猶太商人「何士文」,因生意失敗,「施娣」被情人「何士文」抛棄,離開香港不顧,「拖娣」獨自撫養5個娃,後來四個兒子均成政商業巨頭。
「何東」企業家,買辦,慈善家,世界知名人士到訪香港都去紅屋拜訪何東爵士。看看何東當時招待外國貴賓照片。
「何東」最初受教於傳統漢文私塾,於1873年入中央書院(Central School,即皇仁書院前身)接受西式教育。1878年,何東以優異成績畢業離校,任職於廣東海關,兩年後,轉入渣甸洋行(Jardine, Matheson & Co.),任華人部初級助理員何東表現突出,一年後獲提升為買辦,逐步接管洋行旗下眾多重要企業,在有了一定資本後,何東與胞弟成立合夥何東公司(Ho Tung & Co.),又推介各種血親、婚親擔任商界要職,更投資眾多公開企業,獲委任為眾多企業的主席、董事。除活躍於商界外,何東亦頻頻涉足政治。1898年,何東接濟逃亡的康有為,居住於自家宅邸紅行(Idlewild)。1923年,何東為平息中國內戰,又奔走於大陸各地,會見地方軍閥兩年後,向英廷自薦出使中國,因中英關係惡化、省港大罷工被迫取消。1956年4月26日,因病於香港逝世,享年93歲。政商名流均表示哀悼,包括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時任港督葛量洪。同年5月2日,何東葬於灣仔基督教香港墳場。
1906年何東向香港總督會同行政局申請獲准在中環半山居住,成為自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後,首位在太平山山頂居住的擁有中國血統的人士。
何東元配為麥秀英,平妻張蓮覺(原名張靜容,為麥秀英表妹)。另有妾侍周綺文,以及外婦朱結第,生庶子何佐芝。 何東甚中國化,原信釋、老。臨終前皈依基督新教,由施玉麒牧師施洗。逝世後與元配麥秀英合葬跑馬地香港墳場。臨終前以50萬港元設立信託慈善基金(何東爵士慈善基金),多年投資有方,已增值至近5億,所得利潤捐給慈善機構。(文字資料維基)
#歷史時空
跑馬地墳場名人 在 歷史時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上世紀前50年香港首富 #何東 1862-1956」colorized版
「何東」母親是華人蜑家妹「施娣」,父親是荷蘭猶太商人「何士文」,因生意失敗,「施娣」被情人「何士文」抛棄,離開香港不顧,「拖娣」獨自撫養5個娃,後來四個兒子均成政商業巨頭。
「何東」企業家,買辦,慈善家,世界知名人士到訪香港都去紅屋拜訪何東爵士。看看何東當時招待外國貴賓照片。
「何東」最初受教於傳統漢文私塾,於1873年入中央書院(Central School,即皇仁書院前身)接受西式教育。1878年,何東以優異成績畢業離校,任職於廣東海關,兩年後,轉入渣甸洋行(Jardine, Matheson & Co.),任華人部初級助理員何東表現突出,一年後獲提升為買辦,逐步接管洋行旗下眾多重要企業,在有了一定資本後,何東與胞弟成立合夥何東公司(Ho Tung & Co.),又推介各種血親、婚親擔任商界要職,更投資眾多公開企業,獲委任為眾多企業的主席、董事。除活躍於商界外,何東亦頻頻涉足政治。1898年,何東接濟逃亡的康有為,居住於自家宅邸紅行(Idlewild)。1923年,何東為平息中國內戰,又奔走於大陸各地,會見地方軍閥兩年後,向英廷自薦出使中國,因中英關係惡化、省港大罷工被迫取消。1956年4月26日,因病於香港逝世,享年93歲。政商名流均表示哀悼,包括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時任港督葛量洪。同年5月2日,何東葬於灣仔基督教香港墳場。
1906年何東向香港總督會同行政局申請獲准在中環半山居住,成為自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後,首位在太平山山頂居住的擁有中國血統的人士。
何東元配為麥秀英,平妻張蓮覺(原名張靜容,為麥秀英表妹)。另有妾侍周綺文,以及外婦朱結第,生庶子何佐芝。 何東甚中國化,原信釋、老。臨終前皈依基督新教,由施玉麒牧師施洗。逝世後與元配麥秀英合葬跑馬地香港墳場。臨終前以50萬港元設立信託慈善基金(何東爵士慈善基金),多年投資有方,已增值至近5億,所得利潤捐給慈善機構。(文字資料維基)
#歷史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