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之共處。
有網友私訊問我怎麼面對躁鬱症,當時怎麼確診,後來怎麼共處。最近身心問題,再度引起關注,我想就把這問題寫成一篇文章提供給有需要的人。
我的方法不是答案,但是我自己找到的模式。不代表我一定對,但有人需要求助,我會盡我所能分享,讓你們參考看看。
我想說,我的確診是不太光明的,是因為危害生命才知道的,我的共處,其實花了十幾年的時間。在這過程中,我傷害很多人,造成同事的困擾(一下人很好,一下上班愛去不去),讓我的母親擔憂,在感情上也一直處理得很差勁。
但我覺得接受是最重要的。
躁鬱症不是代表你壞掉,不是說你就是很糟糕。
這樣的原廠設定(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原廠設定系列),的確在面對的過程裡會很痛苦,因為找不出為什麼。
換過很多醫生,試過各種方法,你敢相信我曾經看過一本書,說吃素吃水果容易憂鬱症,因此曾經戒掉水果很多年嗎?
上過身心靈課程,還被爸媽帶去收驚過。
但最後我想說,其實那就是一趟認識自己的過程。
不管是不是躁鬱症患者,我相信只要是人,都一直在探索如何跟世界共處,跟自己相處。
其實,人生就是在求一個自在。
你或許會覺得我要吃藥我是異類,但不是,這往往就是一個協助。
這就像有些人吃花生芒果會過敏,所以要避開,或許,可以想像我們也就是某種情緒易敏。所以要提升很高的自我察覺。
現在的我,還是偶爾會借助身心藥物的協助,但就像我的醫生說,我們要與之共處,藥物是來幫忙的。跟我們打疫苗預防新冠一樣。
我會盡量讓自己生活規律,吃好睡好。認真觀察自己。
像是記帳、量體重,檢查家裡環境,之前還會養植物,因為我知道當我大量花費、體重忽上忽下、平常養活的植物都養死了,家裡像亂葬岡時,我就是有問題了。
我還是會說錯話,有懊悔的時候,但我會勇於跟朋友討論,最後發現,不管你身心健不健康,人往往都有說錯話,做錯事的時候。
我會讓親近的人知道我有這個狀況,不要去勉強跟不相信身心疾病的人相處,因為人生就是求舒適,到我這年紀就會知道,勉強沒有幸福。
你問我,家人不相信怎麼辦,家人真的很難相信啦。但沒關係,其實從小到大,家人不接受我們的事情可多的,可能從穿耳洞開始吧(笑),但不管怎樣,多數時候,大家還是一家人的,他們最終會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
還有,不要把這當成一個理由不去改變。
也許躁鬱症會讓我們改變的比較慢,但每個人都有讓自己可以自在的權利。
我知道那條路很痛苦,我甚至想不起來何時開始,何時結束(其實也沒結束,就是比較不會造成困擾),但有時去想,每個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功課,也許我們的是躁鬱症,那麼,就去面對。
去試著喜歡這樣的自己,然後不要害怕,也會有人,喜歡這樣的我們,當然前提是,我們不要仗著這,去傷害愛我們的人,對,找到方法,不去傷害自己,跟別人。
希望我的答案,可以幫助到你,加油。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NanaQ,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0:42 【 睡眠環境|極簡主義者的房間 】 1. 雙人高腳床:空間特工 2. 雙人馬來貘床包:忘了在哪買的 3. 100% 純天然乳膠枕:迪奧斯 https://bit.ly/good_sleeping 🔥粉絲枕頭折扣碼 NANAQ100 4. 羽絨棉被:ikea 5. 100%純天然乳膠床墊:...
躁鬱症 不 吃 藥 怎麼 辦 在 April懶得說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看阿滴分享憂鬱症的模樣好理性,覺得好厲害,之前有網友邀請我去講 #精神疾病去污名化 的podcast,很抱歉的回覆他自己還沒有準備好,我可以輕易的自己談起,但當別人問起或是解讀我,就算說的是對的,我還是不太舒服。
我覺得阿滴分享的很好,精神疾病最大的障礙就是「無法控制自己」。
憂鬱症像是被困在一個沒有門的房間,沒有任何工具可以幫助你逃脫,但外面的人急喊著要妳快出來,這就是為何我之前說發病的當下,努力沒有用,在病裡與病外面的人所處在完全不同認知狀態,除非願意想像,不然再多的溝通只會更傷人。
但ㄧ個人要怎麼想像自己從未體驗的事?
這也是為什麼我開始ㄧ直書寫有關精神疾病的文章,在沒生病以前我就是在房間外的人,根本不知道房間裡有什麼可怕壓迫讓生病的人這麼辛苦,而我也清楚發現,目前大多數的人對於精神疾病還是處於同情,同理是目標,但就算用邏輯與知識去同理,未來精神疾病發生在妳身上妳還是會嚇一跳,因為妳會開始不太認識自己,所以自己的方法是想紮紮實實的和病站在一起,當一個坦白的實驗組不斷紀錄自己的情緒起伏,想讓大家知道時好時壞、外表看起來相當正常、不是所有的時間都在哭泣,也是憂鬱症患者可能的面貌、痛苦不只有一種模樣和姿態。
當然,我也很明白,這樣的紀錄我不只在說服大家,也同時在說服我自己,但目前為止蠻有用的,當走一步算一步。(沒用再說)
憂鬱症的病症是會失去所有對事物原有的熱情,只對死亡有興趣,而我在對死亡感興趣時想了很多,發現整個世界都是建立在「生存」之上:工作、賺錢、積極、生產力與資本主義;甚至健康、感情、婚姻,都是為了更好的未來而準備的,而以上所有社會教導你的正面知識都和「我追求死亡」相互違背,也難怪所有事情會感到格格不入,因自認解讀這段很合理,所以後來就不再責備自己為何對那些事物一點熱情都沒有。
在上述的狀態,我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按時服藥好好休息,不要因為自己連門都出不了而感到自我厭惡,照鏡子要一直提醒外表如常的自己:我並不是平白無故的休息,腦袋生病如同身體感冒發燒,無法動彈沒辦法洗澡吃飯是正常的。
就讓時間去跑,請妳耐心相信且等待會有一天,你會有「比較舒服一點點」的感覺,有人說是光,但我覺得沒那麼誇張。
當時因為自己的情緒麻木太久、難受久,所以當我開始有力氣可以正常生活後,我開始「刻意」的去做不我很不喜歡的事、去我很討厭的地方。
原因是我發現「另一種痛苦」也是需要適應的,而在適應的過程,你可以暫時脫離原本習慣的痛苦模式。
其實整體來說就是換一個環境。
這樣的刺激和體驗的結果也可以知道自己在發作時,真的不能夠做什麼事,我自己發病時完全不能出席大型場合、或是超過兩個人以上的聚會,我會明顯恐慌、全身發抖、不敢和任何人對到眼。
「不能和人對到眼」後來成為我快要爆掉的指標,當對人的防備心起來,也代表我開始不想被任何人了解,因怕別人知道我在看似沒事外表的底下,非常的糟糕。
這些事情當下覺得不可能有力氣紀錄,但相信我,發生過非常多次以後,你的病態自覺會越來越敏感,也可以在快要再次發病的時刻,提醒自己即將面臨什麼折磨,有預告絕對比沒預告好。
再來是老實話,有些文章會說你可以完全好起來,我覺得有點太夢幻,其實憂鬱症復發的機率很高,我比較悲觀現實,我想告訴你,不要追求變回和生病以前一模一樣的人,你絕對會不一樣,但這也沒關係,你可以成為很帥氣的憂鬱症患者,大方的走進身心科,可以點名自己需要什麼藥(當然是不換藥的情況才可以耍這種帥啦),但我覺得這和走進酒吧你指定要喝什麼酒一樣篤定和了解自己需要什麼,是一件酷的事吧。(像經歷過很多次bad trip你變成老司機?)
好了上面寫的這麼輕鬆,其實想和看到這裡的妳你你說聲辛苦了。
活著本身就是不容易的事,你已經很厲害了。
親自走過才知道有這樣的另個世界存在,不知道要替過去什麼都不懂的自己感到慶幸還是無知,也發現自己在描述書寫精神疾病時從「妳們」慢慢變成「我們」,一直都知道追蹤我帳號的很多小帳或是也是病友,想說或是再次強調,我們是一起的,別害怕妳一點都不奇怪,也謝謝妳們在我躁鬱症、憂鬱症、PTSD發作的階段吞了我這麼多篇超級負面的文章,一直都很感謝妳們對我比我對自己還有耐心,或是替我打氣加油這麼多次到不太會回覆訊息的我收訊息到不好意思而開始練習回應。
再來,是特別想給一些有PTSD的人:如果妳決定開始談自己的傷痛,請妳一定要找妳信任的人或是愛妳的人在身邊,重組和表達說出口的過程,很像是要換貼在結痂傷口上的ok蹦,在撕下的過程中妳一定會流血,原本的結痂會連同皮膚一起被黏起,妳會痛到懷疑自己為什麼要重新撕開、是否做錯了決定,好像連妳原本建立的堅強全面崩解,但其實這是一條辛苦且必經的復原過程,妳必須在每個時間點重新理解替「那件事」換上新的ok蹦,傷口才不至於一直腐爛下去,相信我妳只要不斷的先提醒自己會很不舒服,一定撐的過去。
最後的最後,真心的,希望妳一切平安自在,之前我寫說對憂鬱症患者最溫柔的一句問候是:「妳昨晚睡得好嗎?」,當時有人問我如果想對精神疾病患者表達自己的關心,有沒有一句話是我想聽到又不會抗拒的話?
我自己的答案是:我很希望妳能過得開心。
因為多數的憂鬱患者對「努力」或是「更好」會有點反感,而被一個人把「希望」放在妳「能夠開心」,代表他知道這件看似簡單的事對妳來說很難,所以其實是一件很感人又無害的事。
願我們都能離開心起來更近一點,沒有辦法也沒關係,至少能聽到一些在意,但也不算太討厭對吧?
IG@apriltzu
https://www.instagram.com/apriltzu
躁鬱症 不 吃 藥 怎麼 辦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疫情,對你們的生活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停班停課帶來的不便與經濟壓力是必然的,但眼下無法立即回到過去的日子,已經是眾人心知肚明的事實;延長一次、兩次、第三次......。我們都知道,這可能也不是最後一次。
但生活還是得過,如同我昨天發的《老人與海》;再困難的日子也不要認輸,別去看你又失去了多少,去想想你現在擁有的可以用來做什麼。
最近在讀一本書《像我這樣的一個記者》,裡面是作者房慧真所撰寫人物專訪。
附帶一提,房老師過去是壹週刊的記者,現在則是非營利網路媒體《報導者》資深記者。若不是因為閱讀這本書, #壹週刊、 #蘋果日報,在我既定的印象裡,就只是會報導藝人花邊新聞的垃圾媒體而已;若不是因為閱讀這本書,我不會知道原來自己那麼膚淺。
離題了,心情隨筆可不能寫太長啊(笑)
《像我這樣的一個記者》第一篇人物專訪,是香港知名作家 西西;她現在已經高齡83歲,從初中起就開始撰寫小說、散文或新詩等作品。
在我出生的前一年,1989年,西西老師因罹患乳癌而住院接受治療,但手術的後遺症是讓她的右手失靈,從此無法再寫字;那個年代當然不會有電腦可以打字,全部的作品都是她自己手寫。
右手失靈後,西西老師開始練習用左手寫字,並且繼續出書;為了幫助右手復健,西西老師也開始學習手工藝縫製玩偶,在她後期的著作中可以看見縫紉的元素。(留言附上維基百科查來的著作)
西西老師的右手失靈多少可說是醫療疏失,當年也有些朋友建議西西老師向醫院求償,畢竟對作家而言,不能提筆寫字那是多麽大的創傷。
但西西老師只是一句:「無所謂囉~」
我不是當事人,我只能夠去猜測不求償是為什麼。一但決定求償,可能要面對的就是走法律途徑,那絕對不會是三五天就能了事的,且最後的判決也不一定會得到賠償。
更重要的是,即使獲得賠償金,能換回健康靈活的右手嗎?
那太費時,也太損耗精神了;我若是西西老師,我想我也會選擇不求償吧。
右手不能寫字,那就先暫時用左手寫吧!可能是醜了點,但還是寫得出來的;畢竟手只是工具,用來創作的腦袋沒有受損就不用擔心無法寫文章。
反正都是得復健的,縫製一個玩偶就創造出一則故事、集結成一本著作;右手壞是壞了,但也因此獲得了許多不是嗎?
我自幼喜歡閱讀,特別是長篇小說,可打從我17歲生下我們家長子後,我就一直不斷地工作賺錢養自己;忙碌於生活,就為了那一口飯吃。閱讀變成了奢侈的休閒娛樂。
最初是沒有閒錢能夠替自己買書,而我的社交障礙也讓我始終不願意踏進圖書館;隨著收入提高,開始每個月能多個幾百塊錢閒錢購書了。但因為當時的興趣是健身,所以每次入手的也都是健身相關書籍居多。
接著我成了一名自由教練,那兩年可說是我整個人生中經濟壓力最小的階段,只是當時我正處在躁鬱症最嚴重的時期,工作以外的大半時間都是在發呆中度過;當時買了不少心靈勵志類型的書籍,希望自己能夠走出躁鬱症,但最後那些書都是被放在書櫃上長灰塵。
透過個體心理學走出躁鬱症這段故事講過多次了,今天就先不說了,我只是想跟大家分享自己走出精神疾病靠的就是像西西老師這樣的心態:「無所謂囉~」
困境,你就是遇到了。你閉著眼睛它還是在你面前;你辱罵它也還是在你面前,唯有你去試著解決它,才有可能逆轉它。
從我開始實踐個體心理學後,我就很努力的讓自己活在當下;我把每一天所要面對的問題都分類好,立即能解決的為優先;得花上一段時間才能完成的次之;今天肯定處理不了的問題就擱著明天再說。
好比說當時的我還在持續服用精神疾病的藥物,醫師曾經說過我必須一輩子吃藥,因為精神疾病藥物不是用來治療,而是用來控制的;我曾經為此感到很絕望,好像註定要當一輩子的神經病了,越是這麼想,我的行為就越像一個神經病。
「什麼時候能停藥」,這不是今天能夠解決的問題,先放著等明天再來思考;「訓練課表是練腿」,這是今天能就解決的問題,但因為訓練時間是固定的,時間還早所以繼續想想在這之前我還能做什麼。
「把今天來信的合作廠商邀約全部回覆完」
「把今天要上課的學生課表先拿出來準備」
「明天要煮的食材先拿到冷藏退冰」
「先把中午跟晚餐要帶的便當煮好」
「補一下廁所的衛生紙」
「挖貓砂」
以上這些就是立即可以做的事情,躁鬱症的期間我每天都很不開心,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不順利,我認為生活總在跟我作對。好不容易才鼓起勇氣,回信給那一個月前來信的廠商說我願意合作,結果廠商說他們找到其他合適的人選了。
想準備中午跟晚上的便當,打開冰箱裡頭只有幾條有點乾掉的紅蘿蔔,冷凍庫裡頭的肉放室溫退冰來不及,走水退冰又會變難吃;說好要飲食控制,結果最後又吃麥當勞,難怪瘦不下來,妳真是個廢物。
騎了半小時的車到教課地點,學生已經自動自發地在熱身,但我卻忘記帶到她的課表,只能憑印象去回想到底開了什麼給她。教課一整天身心俱疲,亂吃了一天又腸胃不適,趕回到家上完廁所才發現沒有衛生紙了。
諸事不順的一天終於要結束了,我現在只想躺在床上放空,我真的好累。結果走進房間就看見床單上面有一條貓大便,那是我的貓在抗議著他們的廁所太髒了。
真的是生活在跟我作對嗎?
這些小事明明都是我可以避免掉的,但我在能做這些事情的時候都在幹麼呢?
我在煩惱著自己的躁鬱症什麼時候才會康復;我在煩惱著什麼時候才能夠完全不用吃藥;我在煩惱著當時的男友為什麼要一直跟其他女孩那麼曖昧;我在煩惱著自己究竟要表現出多麽的不開心,男友才會明白他讓我多生氣。
我把時間全都浪費在無法解決的大問題上,以至於那些可以解決的小問題全部累積成巨大的負面能量,最終把我壓垮。
我現在是怎麼走出躁鬱症,甚至在醫師的同意下,已經超過三年沒再繼續服藥了?
我只是不再去想自己的病什麼時候才會好,不再去想自己的藥什麼時候才能停,不再去想為什麼他人總要做出讓我難受的行為;時間到了我就回診,時間到了我就吃藥,不想再繼續互相傷害下去了所以我提出分手。
就這樣而已。
躁鬱症是躁和鬱的兩種極端,鬱期階段我會情緒低落到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勁,而到了躁期又會因為過度的亢奮與衝動做出一些不明智的決策;過去我從來沒有想過如何去善用自己的疾病,我只想擺脫它們,但能不能擺脫精神疾病根本就不是我自己的意志力有辦法控制的。
所以現在我是跟躁鬱症和平共處,利用躁症期間的精神體力大量創作,在這個階段裡我每天只需要睡四五個小時就足夠,且腦海會有源源不絕的靈感讓我創作。
鬱期的情緒低落與悲觀就拿來處理合作邀約,這個階段的我會比平常想得更加深入;我接下這個產品對我的形象會不會造成影響?我的粉絲們能夠接受我推薦這個品牌嗎?廠商提供的合約當中是否有些條文不合理?
這些問題如果是在躁症期間想的話,我可能就是直接簽名蓋章把自己賣掉了。
不論是精神疾病也好,或是現在的疫情哪都不能去也好,總有自己當下可以做的事情;除了怨天尤人罵藍綠怪政府詛咒那些不聽話至今還在群聚的人之外,你一定還有其他事情能做。
只要在這無法工作的期間、損失金錢是必然的期間,你有獲得其他過去沒有的收穫,那這些時間就不算浪費掉了。
那麼,這期間我都在幹麼呢?
我都在看小說啊。
前面就說了我很喜歡看小說,但以前有時間看時沒錢買,後來有錢買了沒心情看,現在這可是難得的大好機會啊!
除此之外,還有每天不厭其煩地向香吉士提出邀約,他也受到疫情影響休假變多了;我們這兩個月的相處時間,可能比這兩年交往期間還要多,反正今天拒絕了我就明天再問嘛,他明天休假喔~
楊梅香吉士 今晚咩修幹謀?
#花花的心情隨筆
躁鬱症 不 吃 藥 怎麼 辦 在 NanaQ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00:42 【 睡眠環境|極簡主義者的房間 】
1. 雙人高腳床:空間特工
2. 雙人馬來貘床包:忘了在哪買的
3. 100% 純天然乳膠枕:迪奧斯 https://bit.ly/good_sleeping
🔥粉絲枕頭折扣碼 NANAQ100
4. 羽絨棉被:ikea
5. 100%純天然乳膠床墊:迪奧斯 https://bit.ly/good_sleeping
🔥粉絲床墊折扣碼 NANAQ500
03:08 【 10 個改善睡眠的方法|斷捨離失眠 】
1. 隨性的寫日記:透過文字舒緩焦慮
2. 睡前不吃宵夜: 當人體在消化食物時,無法放鬆入睡
3. 養成睡前例行公事的習慣:連結動作可以更快的進入睡眠狀態
4. 捨棄睡眠監測器:只要感受身心是輕鬆愉悅的,其實不需要睡眠追蹤器
5. 舒服的空間:可以讓身體不被侷限
6. 厚棉被:如同抱娃娃睡覺,增加安心感
7. 香氛:營造睡眠的氣氛,薰衣草可以幫助降低心跳速度
8. 白噪音:低分貝的背景聲音可以幫助穩定大腦
9. 不燥鬱的鬧鐘:漸進式地清醒可以穩定神經,保持愉悅心情
10. 小午睡:下午維持好精神與注意力
👇【宅在家做什麼】 10 件不出門也不無聊的事
https://youtu.be/GuGK2SI7Z1Y
👇【慢生活|Vlog】 4:30 起床跟我過一天|斷捨離繁忙
https://youtu.be/7Ra23HIWzjs
👇【自律人生】7tips 越自律就越自由|如何成為自律的人
https://youtu.be/EI8Cxpa21pY
👇【極簡生活】8個東西簡化生活!省時省力過得更有品質
https://youtu.be/mOEJicHxWDM
👇【改變生活】10 個習慣讓你更快樂、更自由
https://youtu.be/DtHI_1xvboE
迪奧斯天然乳膠官網 https://www.mdios.net/
—
😊Follow NanaQ ⇊
IG: https://instagram.com/nanaq521
FB: https://www.facebook.com/nanaq521
—
😊Contact Me ⇊
mail: nanaq520@gmail.com
—
Music: www.bensound.com
#睡眠 #睡覺 #失眠 #乳膠床墊 #乳膠床墊推薦 #迪奧斯 #床墊 #乳膠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