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劇作為何能備受喜愛?因為你熱愛人群,堅信人會改變。德瑞曼,不論你多常在戲劇中強調這點,但人類是不會改變的!」漢普部長
.
柏林圍牆倒榻前,東德政府培養無數秘密警察,監聽監視人民的一舉一動,壓制任何可能的反動思想。秘密警察衛斯勒負責監聽廣受歡迎的劇作家德瑞曼和他的演員女友克莉絲塔,衛斯勒在監聽的過程中,漸漸對兩人產生情感,甚至興起了保護的念頭...
.
關於 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 導演的《#竊聽風暴》。
.
一,衛斯勒為人冷靜,處事一絲不苟,然而,他在監聽德瑞曼和克莉絲塔的過程中,感受到克莉絲塔內心無法拋下的自卑、無奈與哀傷,感受到德瑞曼對於國家體制的憤慨與渴望發聲爭取公義的理想。衛斯勒越是熟悉德瑞曼與克莉絲塔的人與事,也就越投入、越對兩人處境感同身受。#衛斯勒的心境大概就像追看戲劇的狂熱影迷,為著螢幕上的惡人而飆罵,或是為著主角們無疾而終的戀情而傷心。
.
看(聽)戲到著迷且無可自拔,最終被戲劇所感動,成為戲劇裡呈現的理想人性該有的高貴模樣。《竊聽風暴》像是一部獻給戲劇與影迷的情書,訴說了戲劇的影響力,也訴說了黑暗時刻,人性可能的救贖之路。
.
二,「妳不需要他(漢普部長),請留在這,不要去找他。」德瑞曼
「能不去嗎?我不需要靠他嗎?我不需要靠這整個體制嗎?那你呢?你也不需要嗎?還是只比我少一點?#你的做法不也像陪他們上床?那又是為了什麼?就算你再有才華或理念,他們還是可以毀了你。因為只有他們才能決定我們演什麼、由誰來演、由誰負責導戲。你不會想落得跟雅斯卡一樣的下場,我也不想,這就是我為何得要赴約的原因。」克莉絲塔
.
如何扼殺一個人的聲音:要不拉攏對方,成為共同利益者(剝削他人以爭取高位),要不邊緣化反抗者,截斷任何的資源與發聲管道,耐心等待反抗者的熱情逐漸消失。《竊聽風暴》說最恐怖的刑罰,不是死刑,而是利用權力之便,無聲無息地消磨掉一個人的生存意志。
.
三,曾經是令人聞風喪膽的秘密警察,卻在一次行動中,展現出高貴的情操、妥協多年的劇作家,不顧危險向西德發聲,訴說東德的困境,然而勇敢的舉動,卻換來一場悲劇,這樣的代價是值得或不值得?演員面臨愛情與麵包無法兼顧的兩難時,該如何抉擇?沒有了舞台的演員,還能找到生存的價值與意義嗎?《竊聽風暴》翻玩著:高貴與恐怖、希望與死亡、愛情與背叛、國家與個人的選擇題,在噤聲與思想審查的年代,每一個選擇都要付出極大的代價。看著《竊聽風暴》,很難不想起台灣解嚴前的日子,也很難不對真假新聞全部混在一起的現下困境感到惆悵。
.
四,《竊聽風暴》片中,德瑞曼的導演好友雅斯卡因為批評國家而被列入黑名單,雅斯卡輕生前送德瑞曼「#獻給好人的奏鳴曲」琴譜。雅斯卡自殺後,德瑞曼演奏這首曲子紀念朋友。監聽德瑞曼的衛斯勒在聽到這首曲子時,不禁感動落淚,這是衛斯勒第一次展現情感,訴說藝術的力量,解放衛斯勒內心的柔軟面(#情感注入了工作讓監聽不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參與監聽者生命的一部分)。
.
多年後,柏林圍牆倒塌,德瑞曼獲知自己的住處曾被長期監聽,他在家中說了許多反對國家的言論,為何從來沒被秘密警察逮捕與定罪?德瑞曼在調閱東德時代的秘密檔案後,明白監聽他的秘密警察「HGW XX/7」一直暗中保護自己。德瑞曼在得知 HGW XX/7 的真實身份後,沒有親自跟對方道謝,而是寫了一本名為《獻給好人的奏鳴曲》的書,紀念自己的好友與克莉絲塔,同時感謝這位無名的守護者的幫助。
.
《竊聽風暴》令人想起《辛德勒的名單》(黑暗年代的人性光輝),但《竊聽風暴》沒那麼激情,也沒那麼史詩,它在幾個簡單的角色人物中,提煉出了愛與情感,並訴說:#一份微小的力量其實是可以造成一點點的漣漪與一點點的改變。
.
不管看幾次《竊聽風暴》,結局總會逼出我的淚水,為著「這本小說,謹獻給 HGW XX/7,致上最深的感謝」這幾個字,也為著影片的最後兩句台詞。
.
「要包起來送人嗎?」書店店員
「不用了,#這是給我的。」衛斯勒
.
一群人走過了黑暗的時代,他們都不完美,都犯過錯,但最終他們都選擇正視(記憶)錯誤,並付諸行動來對抗錯誤(無論是暗中幫助受害者或是透過書寫表達感激並記錄一個時代的悲劇)。
.
五,《竊聽風暴》的演員出色,尤其喜歡飾演衛斯勒的 #Ulrich_Mühe ,他的冷靜、寂寞、寡言、懊悔、疼惜...每一個情感面向都處理得細膩動人,可惜 Ulrich Mühe 在《竊聽風暴》推出隔年,即因胃癌過世。
辛德勒的名單結局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真得要去殺她?血債終究會回到我們身上。」
「最終會成功的,就算要許多年,我們終究會打敗他們。」
「我們是猶太人,艾夫納,猶太人不會以暴制暴。」
「我們不能再那麼正派了。」
「我不認為我們算是正派,經歷數千年磨難,並不會使我們變成正派,但我們應該是正直的,那是很美好的事物,那才像猶太人,那是我所瞭解,所受的教誨。我逐漸喪失道德,完全喪失...那是我的一切,是我的靈魂...」
.
我是史蒂芬史匹柏導演的影迷,他在 1981 年後推出的每一部片我都看過,唯獨漏掉《#慕尼黑》。不知為何,始終提不起勁看這部影片,直到這兩天才在 HBO GO 補上。看完電影,只想說:「我是史蒂芬史匹柏導演的影迷!」
.
《慕尼黑》敘述以色列政府為了報復巴勒斯坦激進組織黑色九月犯下的慕尼黑奧運慘案(1972 年,多位恐怖份子潛入慕尼黑奧運選手村,狹持以色列運動員,並殺害所有人質),派遣一支由艾夫納率領的小隊執行暗殺任務,除掉多位黑色九月的重要成員...
.
史蒂芬史匹柏的《辛德勒名單》,講述猶太人的悲慘歷史,十幾年後的《慕尼黑》,並沒有將猶太人的報復行動描述成理所當然的英雄事蹟,相反地,電影不斷拋出疑問句,質疑艾夫納等人的暗殺行動,究竟是愛國?是正義?是政治鬥爭?或是藉由戰爭來獲取財富與權力的遊戲?電影細膩書寫艾夫納的心境變化,從毫無質疑地接受國家交代的任務(並以此為榮),到逐漸對行動、對國與家的愛、對自身處境與是非對錯感到困惑,最後活在驚懼之中,無時不刻都在擔心對手何時會反擊與報復,自己與家人何時要付出代價。
.
殺完一個敵人,扶植下一個敵人,殺掉新上任的敵人,再扶植一個新的敵人...殺戮會有停止的一日嗎?而輪迴不斷的衝突暴力,會有迎來和平的一日?或是從此被迫活在恐懼的陰影下,永無安寧的一日?《慕尼黑》的故事發生在 70 年代,電影結局卻刻意收在紐約的雙子星大樓,批判意圖不言而喻。一直以來,史匹柏導演的作品,結局往往收得不夠俐落,但《慕尼黑》的結局收得完美,力道十足!
辛德勒的名單結局 在 畫說有一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畫說特輯 #WWII第二彈-之三
▍活在暗處的幼苗-那時候的孩子們
.
孩子在這整個時間軸當中,是值得被獨立出來的,是幸運也最不幸的存在。可能嬌小易躲藏;可能還不明白身處在如此煉獄,因而還能有著單純與好奇,是幸。
然而體悟後跟隨著一輩子的黑影,卻要走得更長,隨時讓你往後的人生分崩離析。
究竟是因為無法成為工作戰力而早早被送往毒氣室,還是背負著倖存者標籤,向後世闡述真相,度過長長的餘生?這不是非零即和的選擇題。
透過這些孩子們的視角,理解在這些無法被翻轉的命運之下,用什麼樣的眼光來看這紊亂的世界。
.
#安妮日記 #annefrank
安妮日記中斷在其中一篇,她本人的結局是已然知道的了。即便如此,你也不用懷著沈重的心情閱讀,她還是一個13歲純真的女孩,在那個年紀有的小情愛,與朋友和家人的鬥嘴,還有戰爭對她生活帶來的劇變,都讓她覺得自己與眾人格格不入,只能對著這本日記敘說,這本就像看著她與一個閨蜜的往來書簡。
.
#穿條紋衣的男孩 #johnboyne
角色對調,由德國軍官的孩子視角,來對比出圍籬的另一端,集中營孩子的生活。而他們以為的遊戲,卻是天人別離。結局令人震撼又失落,但真正的友情就算跨過這道藩籬還是具有意義 。
.
#德國女孩 #armandolucascorrea
出生德國的猶太女孩漢娜,但這個故事軸線難得場景不是在歐洲集中營,而是發生逃難船上,飄向遙遠大西洋彼岸的古巴,卻成為更慘的海上漂流者。跨足整整75年,由後世見證歷史,也跟活下來的人敘說著:活著不是為了贖罪,而是讓你有機會重新體驗人的溫暖。
.
#辛德勒的名單:木箱上的男孩 #leonleyson
是著名的辛德勒的名單裡最小、也是名單裡最後一位倖存者萊昂。口吻直白,道出小時候經歷的死別與救贖。而也因為他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世上有希特勒,卻也有著能拯救世界的納粹辛德勒。
-
#納粹集中營 #第二次世界大戰 #德國 #猶太人 #reading #閱讀心得 #storytellercollection #畫說有一天
辛德勒的名單結局 在 I could have saved more.. 我本可救更多人命(辛德勒的名單) 的推薦與評價
我本可救更多人命( 辛德勒的名單 ). Watch later. Share. Copy link. Info. Shopping. Tap to unmute. If playback doesn't begin shortly, ... ... <看更多>
辛德勒的名單結局 在 【辛辛那提Pops《星際大戰》來了!】 「A long time ago in a ... 的推薦與評價
T》《哈利波特》《 辛德勒名單 》《星際大戰》《法櫃 奇兵》 歡慶星際大戰40週年,邀您超越時空、展望新力量!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 <看更多>
辛德勒的名單結局 在 [討論] 辛德勒的名單劇情疑問-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