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肥轉(契)作損失,政府來補貼!
連續下了十幾日的大雨,有很多農民朋友陳情,大雨造成田菁綠肥施作不完全,使得審查認定困難,因此影響了農民朋友的休耕補助權益,週日我跟陳吉仲主委當面反應,獲得陳主委承諾,農糧署今日公告放寬田菁綠肥施作的認定,不讓農民朋友權益受影響!
➡️只要公所認定有種植綠肥、景觀作物的事實,就給予補助
➡️無論是否符合天然災害現金救助要件,只要是申請轉(契)作或自行復耕種植登記之農地,皆可依照規定辦理
農民朋友們辛苦了,今年的雨水實在太多、太大了,只要我能幫上忙的,我一定會努力幫大家爭取,讓大家能夠安心過日子。
#莊瑞雄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00的網紅林佳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14)日立法委員林佳龍於經濟委員會質詢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林佳龍委員提案,「自由經濟示範區」推動農產加值運銷,運用低價國外進口原料,輔以契作國產原料發展高附加價值的農產加工業,七成必須採用「國產原料加工」以充分利用土地、勞力,讓國內的農業生產資源,尤其是土地和勞力,可以充分利用。 林佳龍指出,...
農地休耕申請 在 周春米 立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田菁綠肥轉(契)作損失有補助!
📣好消息盡快告訴大家
上週,我到各地勘察大雨農損時,收到許多農民朋友陳情,因連日大雨影響,造成田菁綠肥無法施作完全,在審查認定上出現困難,影響大家領取休耕補助的權益,因此我要求農委會要盡速彈性調整,幫助農民渡過難關!
今天,農糧署正式發函通知,放寬種植田菁綠肥的認定,不讓極端氣候影響屏東農民的權益:
📌若因為天氣因素導致綠肥存活未達標準的農民朋友不用擔心!
只要公所判定有種植綠肥或景觀作物的事實,就會予以核定喔!
📌申請轉(契)作或自行復耕種植登記之農地,無論是否符合天然災害現金救助要件,皆可以依規定辦理
這幾天走訪田野間,和很多農民面對面對話,能體會大家的辛苦,我也會盡力幫忙大家,我們一起努力💪🏻
農地休耕申請 在 張麗善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陪同蔡英文總統到 #元長 勘查受損情形,我趁著見到蔡總統,趕快向她提出改善雲林農業的 #四大訴求 ,分別是 #補助落花生復耕費用及辦理專案休耕 #農水路改善計畫 #農產品冷鏈物流建置 #農作物價格樓地板保障 ,#提案書也當面向蔡總統遞交,期盼與中央合作,共同保障農民生計。
雲林農漁畜產業截至8日止,受損統計金額高達5,211萬元,為全台災損第一…其中以 #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 的 #花生 損失最慘重,加上豪雨不停造成 #延遲性災害 ,未來農民恐面臨無種子或種子高價困境,所以除了農損補助外,我也建議中央補助落花生復耕費用及辦理專案休耕,或提供 #非敏感作物以符合轉作申報規範,這建議獲得蔡總統認同,農委會也會在一周內提供適合種植的作物。
全台三分之一的蔬菜來自雲林,農業產值近800億元,這回農損全台第一,造成蔬菜水果供不應求,接下來面臨的是菜價攀高,這顯示 #冷鏈物流 對農業大縣的重要性,是一項必需投資的現代化基礎設備,所以建議中央協助雲林建置 #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 ,一來避免天災造成農作物短缺,另一方面可冷藏儲存生產過剩的蔬果,冷鏈做得好,產銷就沒大問題,市場供應也能趨於穩定。
不僅如此,我也建議要採取 #農作物樓地板價格保障 ,反映農作物生產成本,因近年農業人力短缺,肥料與農藥漲價,生產成本增加,導致農民生計不穩定,所以我們要保障農作物樓地板價格,讓農業得以永續經營。
另外,我常說「農水路是農民的活路」,雲林已完成的農地重劃區有159區及面積78,653公頃,全國都排名第一。經農民提出的農水路改善需求經費就超過8億元,但雲林縣一直以來的資源都相當的不足,這一次的豪雨讓問題的嚴峻性更加明顯,所以雲林更需要中央的協助,改善農水路的問題。
最後要感謝行政院長蘇貞昌跟農委會陳吉仲主委,上禮拜六第一時間透過視訊電話,答應給予雲林縣農業全品項 #從寬 #從速 #從優 補助農民,並在一個月內,讓農民領到補助,盡速復耕,提醒咱的農民朋友,8/10-8/19記得前往公所申請!
農地休耕申請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今(14)日立法委員林佳龍於經濟委員會質詢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林佳龍委員提案,「自由經濟示範區」推動農產加值運銷,運用低價國外進口原料,輔以契作國產原料發展高附加價值的農產加工業,七成必須採用「國產原料加工」以充分利用土地、勞力,讓國內的農業生產資源,尤其是土地和勞力,可以充分利用。
林佳龍指出,農委會報規劃在「自由經濟示範區」推動農產加值運銷,運用低價國外進口原料,輔以契作國產原料發展外銷導向、高附加價值的農產加工業,執行下去一定都是低價的國外進口原料,契作的國產原料一定不會多,雖然不以大陸農產品為限,但結果一定是多採大陸農產品。林佳龍表示,台灣休耕農地超過20萬公頃,又有那麼多失業,所以他提案,改為七成必須採用「國產原料加工」以充分利用土地、勞力,讓國內的農業生產資源,尤其是土地和勞力,可以充分利用。
為此,陳保基表達,我們CAS標章認證的產品已經規定必須「以國產原料為主」了。林佳龍隨即說,獲得CAS標章認證的產品實務運作上,多數原料來自國外,是不爭的事實。未來,農產品加值運銷中心的原料,絕大部分來自中國、越南等開發中國家,不是以台灣農民作為核心思考。
林佳龍問陳保基,江院長表示他任內不會開放美豬進口,你也承諾若美豬進口則下台負責 16個字箴言「安全容許、牛豬分離、強制標示、排除內臟」,而這裡所指的"牛豬分離",精確的來講,該如何解釋? 是進口時間的分離,也就是先進口美牛,看情況再進口美豬? 還是說牛肉設一種萊克多巴胺的殘留安全容許量,也就是英文稱的MRL,而豬肉在另外設一種安全容許量,有可能低一點,但還是可以進口?
陳保基答覆,從消費面而言,國民消費牛肉的比率遠低於豬肉,從生產面來說,養豬產業是農業生產初級產品第一位,每年產值700億左右,佔我國農業農民的比率非常大,澳洲就是對於牛不准使用萊克多巴胺,豬可以使用,台灣則相反。林佳龍隨即說,依主委所說,「牛豬好像沒有真正分離」,林佳龍反問陳保基,是進口時間的分離,也就是先進口美牛,看情況再進口美豬? 還是說牛肉設一種萊克多巴胺的殘留安全容許量,也就是英文稱的MRL,而豬肉在另外設一種安全容許量,有可能低一點,但還是可以進口? 陳保基回答從來沒想過。林佳龍問陳保基,是不是只准含瘦肉精的牛肉開放,絕對不准含瘦肉精的豬肉開放?陳保基回答是。
林佳龍表示,美國談判代表也表達,針對美豬議題,國貿易代表署(USTR)副貿易代表馬倫提斯表示的確有觸及此話題,並強調:「美方未來還會持續提出相關議題,希望台灣在合乎相關食品安全規則下,開放美國豬肉進口。」,那政府的因應是甚麼?陳保基回答,我們還是堅守我們的立場,「我們應該守得住」。林佳龍再問,從談判來看,美方若以美豬來威脅暫時中止TIFA呢?陳保基回答,美國談TIFA不會只針對美豬的問題,美豬只是談判中間的一小部分。但林佳龍引薛琦的話,認為這是要拿清單上甚麼來換的問題,好像可以換阿?!陳保基則回答,「還好他不是農委會主委」,林佳龍則表示,可是他未來可能是經濟部部長。
林佳龍指出日前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有發布一份「2013貿易政策報告(2013 TRADE POLICY AGENDA)」,美國在貿易自由化方面,不完全從經濟來看,而是從戰略的層次來思考,如果為了我們國家利益,美國開出條件,例如讓我們來申請進入TPP談判並跟台灣必須接受美豬進口的掛鉤,那政府的立場如何?陳保基答覆,照顧國內產業發展 國人吃豬肉是牛肉的七倍 應進行更詳細風險評估。
林佳龍指出,農委會報規劃在「自由經濟示範區」推動農產加值運銷,運用低價國外進口原料,輔以契作國產原料發展外銷導向、高附加價值的農產加工業,執行下去一定都是低價的國外進口原料,契作的國產原料一定不會多,雖然不以大陸農產品為限,但結果一定是多採大陸農產品。林佳龍表示,台灣休耕農地超過20萬公頃,又有那麼多失業,所以他提案,改為七成必須採用「國產原料加工」以充分利用土地、勞力,讓國內的農業生產資源,尤其是土地和勞力,可以充分利用。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wEGJ9idGrU/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C-zmTekjoYqRFDFNIoq_wUAhYlOw)
農地休耕申請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關心休耕、農地活化政策_蕭美琴籲農委會傾聽農民心聲]
立院經濟委員會今(4)日邀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委陳保基針對「肥料價格上漲」及「休耕、農地活化政策」進行專案報告,民進黨立委蕭美琴除關心東部地區農業發展現況外,也針對「小地主大佃農」政策反覆一事提出質詢,最後也針對農委會鼓勵種植「黃小玉」的農作問題,她質疑農委會推動五萬多公頃的耕地活化,鼓勵農民種水稻以外的作物,但究竟要讓農民去種什麼才能生活,這才是關鍵。此外,原來已經配合「小地主大佃農」政策的農民,已經貸款投入購置烘乾機、收割機等昂貴的農機具,最後血本無歸;對此她認為政府在這個過程中,有責任減緩農民所承受的痛苦。她並要求陳保基主委一定要到地方聽農民的心聲。
蕭美琴首先表示認同休耕地應活化利用,且基於國家財政負擔的問題,長期來說,政府不能只是仰賴補貼方式維持農民生活的基本水準。她說觀諸世界各國具農產競爭力的國家,如荷蘭在歐盟內部討論中,一直是反對補貼政策的國家,但其國內每位農民的平均產值卻相當高,顯示我國在農業政策上是有調整的空間與機會。蕭美琴認為,只要能提供農業競爭力,讓農民能夠有更高且穩定的收入、更好的生活條件,以及更具競爭力的農業環境,現階段很多正面臨的國家財政負擔及土地活用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但是,台灣在農業轉型的過程中,未達到農民普遍有穩定收入前,政府還是需要承擔責任,以減緩農民的衝擊。且在執行政策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後續的影響。特別是農委會於2009年5月推行的「小地主大佃農」政策反覆問題,她已多次反映並在地方聽取意見,東部地區的農民影響比例特別高且嚴重。蕭美琴說,她能夠理解政府推動土地的活化使用、提升農業競爭力及整體產值的政策考量,但前提是農村可以年輕化,同時鼓勵年輕農民回鄉以提升農業品質。但農委會的政策轉向,卻讓一些當初最配合的農民受害最深,擔心血本無歸。
蕭美琴指出,「小地主大佃農」政策曾讓青年農民懷抱夢想、返鄉投入農業,農民相信並配合政府政策,用祖傳的田地貸款,金額從數百萬到數千萬都有;他們相信只要7至10年時間就可以回本。但農委會卻無預警的以公文申令停辦大佃農種稻申請,令人遺憾。且原先1公頃耕地,扣掉成本六個月一期的淨收入約3萬9千多元,政策調整後的收入卻減至2萬多元,帳面看起來是一戶,實際可能是好幾個農戶共同參與,顯見這些農民非常辛苦。
至於對農委會為推動五萬多公頃的耕地活化,鼓勵農民種植「黃小玉」農作問題,在東部地區,飼料玉米僅有每公頃3000公斤的產量,惟每公頃生產成本為40000元(從翻耕播種至烘乾),因此保證收購價格9元/公斤,根本不符成本。因為花蓮還有氣候條件,如颱風或日照較短等不利因素,她認為這些因素都要一併考慮。至於小麥也一樣賠本,主要是生產期與其他作物不同,因此好不容易生長的小麥卻被鳥吃掉,過去一年的狀況就是這樣。
至於黃豆,蕭美琴說,很多農民沒有種植黃豆的農機具,且種黃豆一公頃就要50公斤的種子,東區農改場現在一年只能提供200公斤的種子,等於是只有4公頃的產量,目前種子數量顯然不夠。對此,蕭美琴要求農委會必須盡快解決問題,陳保基主委應親自下鄉去了解問題,回應農民的需求,不要只是紙上談兵。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FcAfiYIZl0/hqdefault.jpg)
農地休耕申請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高鐵雲林土庫等路段,這幾年來因為超抽地下水,每年大約地層下陷七公分,已經嚴重危及到高鐵行駛安全,在自來水公司決定封井之後,為了要減少農用灌溉使用地下水,雲林縣府向經建會提案,希望鼓勵高鐵沿線的農民在田地造林,將補助從原本每公頃兩百四十萬元提高到四百八十萬元,希望延緩地層下陷。
雲縣府農業處表示,位在雲林高鐵下陷的區域,縣府向農民推廣旱作、省水農業等政策,但是因為效果有限,加上目前申請造林面積雖然有八百五十公頃,都是集中在沿海地區或休耕農地,對高鐵沿線的農民吸引力不夠,只好加碼補助,這樣的措施果然吸引農民注意。
為了要減少地下水使用,最近不僅自來水公司要實施封井計畫,縣府也希望中央提高高鐵沿線的造林補助金,提升農民造林意願,雖然現在還無法看出對搶救地層下陷能發揮多少功用,但時間有限,能做多少算多少。"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T7JNQ_oJ5E/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