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原住民」誠心祝福每一位原住民
聖誕佳節🎄快樂
夜晚了屏東團隊還在懇託拜票,遇到也請多多給我們支持及鼓勵了!
----轉貼分享,很長很多----
#2020一個代表台灣原住民族的山原立委,到底要準備到什麼程度?人民到底會接受到什麼程度?
我們選出來的立委,未來到底要將我們權益送到哪裡?
還是「為人民服務」洋溢灑灑的列出幾個字就好?
我不知道一個立委該具備什麼?政黨? 資源? 人脈? 還是親和力? 說服力?還是每天到各鄉辦理成立便當後援大會?我們原住民到底要什麼?經過半世紀的民主,我們停滯不前,最近被新住民超越了,原住民未來讓人擔憂。
2020不管您總統支持誰,但山原立委容我跟您介紹我的家人,我們原權會的戰士
7️⃣號⭕️伊斯坦大.貝雅夫.正福
我的家人戰鬥力真的十足
為了改變翻轉原住民在台灣的命運,靠著雙腳👣走偏台灣
好多政黨要拉攏奧援,但都只講政黨利益,卻不是關心原住民議題...
跑遍原鄉找出很多地方議題二十幾項放在宣傳單上⬆️為原住民突破突破突破的實踐戰鬥家,投下重大決定走出原住民族的路線,為每個族人來打拼!
伊斯坦大•貝雅夫立委參選人正式投入山原立委選戰。原鄉自治,但長年以來落為口號,伊斯坦大希望原住民能成為自己真正的主人,從「生活」、「土地」、「產業」、「人權」、「主權」到「政治發展」,希望原住民能健康並有規劃的走出去自主自治。從新取回我們原住民族的尊嚴正義。
落實生活自治理念1️⃣「自主部落好好生活」
看見👊
原住民自治要從生活層面開始著手,生活包含食.衣.住.行.育.樂多元面向,自主部落好好生活就是我們推動生活自治的第一步。
行動👊
1.推動部落安居好系統,建立部落自主安全防護網。
2.推動偏鄉行動式交通網絡系統。
3.推動部落觀光資源整合與開發自主權。
4.建立部落回家安全道路彈性互動式平台。
5.重新檢討部落簡易自來水系統,設置永久性的管線。
6.重新檢視部落消防設備的設置與維謢功能。
7.推動原鄉電線桿地下化,促進原鄉觀光產業。
8.全面改善部落巷道綠美化。
9.現居部落居住地改為建地,發展部落服務產業及民宿露營。
落實福利自治理念2️⃣「原鄉照護好貼心」
看見👊
原住民居住環境欠佳,孩童、青年及長照經費明顯不足,有失公平正義,關注於原住民福利議題,也是伊斯坦大貝雅夫當前首重事務。
行動👊
1.增加原住民「孩童及弱勢社福總預算」。
2.關注長照階層原住民族子弟工作權益。
3.設置「原住民青年創業基金」,推廣原住民青少年福利事務。
4.推動「長照2.0原住民事務福利預算」,專款專用於原住民安老照護。
5.推動原住民地區「弱勢孩童安親照護體系」網絡。
6.結合弱小.長照及產業連結,推動食的安心產銷體系。
落實產業自治理念3️⃣「扶持區域性原住民農觀企業家」
看見👊
1.原鄉普遍資金流通不通,無法借貸。
2.核銷圖章的部落規畫,是部落進步最大的阻力。
3. 嚴謹的法規限制宜居地,造成露營區及小型民宿區發展上的困難。
行動👊
1.資金流開通。
2.有效的培育健全地方創生部落企業制度。
3.鬆綁法規限制宜居地,成立原住民保留地簡易露營區及小型民宿區,促進地方就業。
4.剔除橡皮圖章,推動保障部落年青人回鄉圓夢方案。
5.推動簡化及合理化部落民宿業者申請規範。
6.整合部落經濟產業平台的設計網絡。
落實土地自治理念4️⃣「爭取土地正義」
看見👊
原鄉祖產地及居住地長期被國家機器侵占,如何將轉型正義落實到每個鄉鎮市,是伊斯坦大就任立委後很重要的工作。
行動👊
1.從中央法規及地方行政作業流程鬆綁,樹立歸還準則。
2.解決土地行政流程上之歸還僵局,成立專案團隊為原鄉服務。
3.將土地所有權,從中華民國改為原住民族地區自由人民。
4.原住民族部落傳統領域及舊部落的取得與開發自治權。
5.祖產地.故居部落土地以增劃編還給原住民。
6.推動原住民族山林河川資源的取得與利用真正的自主權。
7.傳統領域內資源開發,經營權回歸原住民部落經營。
8.水源保護土地減少受限範圍,尊重原住民土地使用權益。
落實教育自治理念5️⃣「成立原族民族產業、觀光、語言多元學院」
看見👊
原鄉山林技能逐漸消失,但這些祖先的智慧伴隨著語言及文化日益重要,原住民百年後如果失去語言及文化技能,輔導認證及產業規劃落實學以致用之理念。
行動👊
1.增設學以致用之原住民學校,讓技能及產業規畫能有完善規劃。
2.畢業等於就業,修改對原住民土地不友善之法令,讓原住民學子能領取學業後也輔導申請產業輔導,打破框架鬆綁法規。
3.學校鼓勵原住民族老師全程母語教學,讓技職學習的過程中能添加語言永續之規劃。
4.落實學校原住民技術認證,依據證照輔導部落永續產業。
5.設立原住民族完全教育。
6.檢討並逐年降低原住民學生加分制度,增加學習自主成長合理性規劃。
7.增加個領域國家特考錄取最少1%員額,增進工作權益落實原住民基本法案推動。
落實參政自治理念6️⃣「扶持原住民族自治聯盟」
看見👊
1.台灣政治生態對原住民亟其弱勢,無法伸張原鄉正義。
2.為部落自治的起手式。
3.原鄉長期缺乏與國家機器對談的平台。
行動👊
1.扶持全國原住民權益協會籌組政黨。
2.促進政治上平等對談舞台。
3.培育更多原住民政治人才。
4.讓原住民權益不託付主流政黨而有所依歸。
落實主權自治理念7️⃣「轉型正義升級」
看見👊
1.原住民權益普遍落入政治酬庸,這是自治之路的劊子手。政治現況無法改變,原住民永遠無法成為自己的主人。
2.我們不夠努力,甘為僕人之心態,希望能打破僵局喚醒原住民族自我意識在參政權上能極致發揮。
2.喚醒原住民族自我意識,讓政黨成為我們的朋友,而非主人。
行動👊
1.推動「原住民轉型正義委員會法制化」。
2.爭取原住民主委自治自主權益,由原轉會提案建議主委人選對全國原住民負責。
3.原權人入主國會,讓原住民選舉區域劃分合理化,落實民主自主。
4.行政院原住民事務委員會,提升為獨立的原住民族自治事務部。
5.立法保障原住民族自治區與推動部落公法人,做為原住民自治基礎。
⭕️伊斯坦大.貝雅夫.正福
青年說:在部落生存的距離,就像水果跟月亮一樣!
水果(農業)很近,月亮(政策)很遠。
農業、政策的距離⋯⋯
#拉近理念🥇
團隊跟農業青年對談後,青年返鄉重點就在農產業藍海市場,青年們都認為每年花了很多國家資源,卻培育不出農企業家?肺結核末期...在形容原住民青年返鄉政策...提供很多寶貴意見,希望伊斯坦大用魄力👊解決現實需求並推薦好的青年返鄉規劃,來瓦解這長久以來的酬庸戲碼。
青年返鄉行動,伊斯坦大說:部落青年要生存,我們不能沒有作為!制定符合現況、改革需要魄力,推動「青年好經濟」理念。
👊看見👊
部落青年生存權流於形式,為何推動了好幾年產業政策,青年在部落是無法生存的現況,如果沒有部落經濟青年們容易淪為文化遊民,部落經濟就是生存地基,如何善用山林資源讓孩子生存就是我們首要之重的任務,推動「青年好經濟」理念。
👊行動👊
💰1️⃣產業好輕鬆👊👊👊
落實原住民土地正義-「山林水資源回饋效益」落實土地正義,務必請林務局、水利局等限制🚫原鄉開墾之單位落實實質回饋福利至廣大農友 ,轉到原住民農業補助資材上,將原有的1/2 補助水管及蓄水資材加強至1/3或1/10 補助,除了原民會固定扶持外,在既有補助基礎上強化農民助益,這才是真正的山林保育回饋弱勢的原住民農友。
💰2️⃣農業加力檔👊👊👊
落實原住民土地正義-「推動原住民農業師傅」現有行政院農糧署農業師傅推廣計畫 ,農友跟伊斯坦大反映目前沒在原住民鄉鎮普遍落實,生產環境已經很嚴峻了還沒辦法接農產地氣!伊斯坦大建議規劃具備「原住民身分的農業師傅」、「採收期農作增加效率」或「猴害時期挹注人力」,讓農民災損降到最低或提高採收效率。在原民會資源外,讓農糧署共同來減輕山林不易農作的人事成本,是我們團隊的推動價值。
傾聽👂部落的聲音,直接面對面、彼此溫暖造就是⭕️伊斯坦大.貝雅夫.正福最衷心的敬意。
水果很近,月亮很遠。
#拉近理念🥈 🥉🏆
續待......
💰3️⃣林下保護傘👊👊👊
落實原住民土地正義-「推動林下經濟法治化」
原住民需要一套原住民專屬的特別法,在舊有林業法令下增設「原住民林下經濟創生法案」,擴張可種植之高經濟價值作物、鬆綁山林公共造產林下農作使用、提供農業專業諮詢及就業貸款方案,一整套的推動林下經濟,讓原住民孩子真正能在山林藍海中生存,而非流於形式。
💰4️⃣山林有科技👊👊👊
落實原住民土地差異正義-「推動差異化產業規劃」
因應未來極端氣候、降低自動化產業並挹注輔導資金,提升部落產業競爭力為前提。「整合輔導溫室產業」推動「自動化農業」,溫控及省水資材,並以「鄉鎮為輔導培育」,建立鄉鎮「雲端調節產業升級」及規劃並「培育原住民自動化專業人才」及「設備貸款利率補貼等負擔規劃」,解決山林水源不足及自動產專不足之問題。
💰5️⃣農民企業家👊👊👊
落實成就未來原住民企業家-「原住民產業人才規劃」
部落青年需要生存空間,伊斯坦大看見培訓輔導農業經營人才之重要性,培育原住民企業家決定原住民的「產業未來樣式」,「修訂產業補助要點」並專案規劃從有效的「培訓籌募資金輔導」到「成立營利機構」,「落實部落集體經濟發展」,讓原住民孩子能在部落生存。
💰6️⃣原農好醫生👊👊👊
落實農產差距正義-「原住民產業醫生培育規劃」
透過「培育公費生」方式將孩子在原住民特有產業上「培育特有原住民植物醫生及畜牧醫生」,讓專業人才在產業教育中心落實正義,原住民產業發展後盾更寬廣,增進未來部落視野。
💰7️⃣部落加工場👊👊👊
原住民農產品差異正義-「健康原鄉好規劃」
⭕️伊斯坦大.貝雅夫.正福力推「山林部落加工場設置法治化」符合「山林小型農產品加工需求平衡」,落實原鄉農產業全力衝刺,擴充一、二級產品「原住民加工獨有市場」,規劃「原鄉健康品牌」及「促進產業鏈就業藍海」是我們的目標。
#我們為什麼要力推「伊斯坦大.貝雅夫.正福」選立委?
登記第7️⃣號
⭕️伊斯坦大.貝雅夫.正福
山地原住民立委候選人。
🔺我們是原住民權益促進戰線派🔺
原權會幾十年來都沒停止原住民土地及自治權益的奮鬥,而我們始終存為原住民族權益.福祉.正義努力。
🔺原住民被邊緣化🔺
不分區我們連新住民都不如,讓大家很痛心,近來原住民權益保障在引導式的國土劃分下更加弱勢了,何時原住民淪為政治口號?伊斯坦大提倡政黨可以是朋友,但不是我們原住民的主人。
🔺推翻土地不公義的百年共業🔺
我們推派悍將參選山原立委参選人,希望能改變現況,伊斯坦大委員在短短轉型正義委員會議期間為全國原住民族申辦增劃編祖產地案,修改了行政單位對原住民土地不公義的行政規則,力戰爭權爭公道從未改變過鬥志與意志力,#終結日紀時期,#國民政府近120年霸佔祖產地,#故居部落土地不歸還的噩夢。
🔺拿回祖產耕地及居住地🔺
將來也為全國原住民族申辦祖產地增劃編案,做最好的服務。把土地所有權拿到手上傳承給後代子孫才是真正的返還,也是我們的堅持!
🔺自治跟土地法案躺了多久?讓伊斯坦大來開路🔺
有些立委做了20年,都找不到爭取原住民權益的核心重點在哪裡?原住民需要有堅持信念夠強悍的隊友進入。(20年立委做不到的事,伊斯坦大.貝雅夫.正福爭權爭公道突破了原住民重大權)
#懇請支持原住民悍將進入立法院為我們全國原住民爭公義。
原住民權益密碼lucky7,7號,原住民加油.原民派⭕️伊斯坦大.貝雅夫.正福加油。
返觀台灣公共治理協會 在 陳文彬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年8月26日(日)盜火劇團剛完成與彰化縣文化局合作的駐館計畫「轉校生」最終場演出。兩年來我們嘗試讓劇場從土地出發,培訓在地演員、製作團隊與自製節目。四天前台灣新劇藝術節「紀錄劇場」剛在鹿港落幕,長達一年努力,我們邀請德國紀錄劇場大師克莉絲汀娜‧溫芬巴賀到彰化來進行十天講座及紀錄劇場工作坊!這些都是彰化縣劇場教育紮根中很重要一環。兩年來我們籌劃了「台灣新劇藝術節」,從日治時期台灣文化協會推動新劇的反殖民精神出發,與德國「紀錄劇場」在城市空間進行對話。在這同時,我們舉辦「1895乙未保台客家先烈紀念活動」,邀請吳湯興後代參與祭祀。我們更到了新竹北埔義民廟恭請黑令旗,我希望彰化市內被俗稱「百姓公」的英雄先烈們,從此不再是「無主孤魂」而是有旗有主的英烈千秋。彰化縣是一座具有豐富歷史文化、反殖民、彰顯台灣文化主體性的城市。兩年來我常反躬自省,我們要透過彰化縣文化局的文化治理,留給下一代台灣人甚麼樣的在地精神呢?
2016年7月1日我上任彰化縣文化局長時,以「彰化建縣三百年」為目標,提出七大願景:「結合公民力量 共同守護文化資產」、「連結鄉鎮...
Continue Reading
2018年8月26日(日)盜火劇團剛完成與彰化縣文化局合作的駐館計畫「轉校生」最終場演出。兩年來我們嘗試讓劇場從土地出發,培訓在地演員、製作團隊與自製節目。四天前台灣新劇藝術節「紀錄劇場」剛在鹿港落幕,長達一年努力,我們邀請德國紀錄劇場大師克莉絲汀娜‧溫芬巴賀到彰化來進行十天講座及紀錄劇場工作坊!這些都是彰化縣劇場教育紮根中很重要一環。兩年來我們籌劃了「台灣新劇藝術節」,從日治時期台灣文化協會推動新劇的反殖民精神出發,與德國「紀錄劇場」在城市空間進行對話。在這同時,我們舉辦「1895乙未保台客家先烈紀念活動」,邀請吳湯興後代參與祭祀。我們更到了新竹新埔義民廟恭請黑令旗,我希望彰化市內被俗稱「百姓公」的英雄先烈們,從此不再是「無主孤魂」而是有旗有主的英烈千秋。彰化縣是一座具有豐富歷史文化、反殖民、彰顯台灣文化主體性的城市。兩年來我常反躬自省,我們要透過彰化縣文化局的文化治理,留給下一代台灣人甚麼樣的在地精神呢?
2016年7月1日我上任彰化縣文化局長時,以「彰化建縣三百年」為目標,提出七大願景:「結合公民力量 共同守護文化資產」、「連結鄉鎮圖書館與獨立書店 推廣文學閱讀創作 」、「復振母語文化 發展農業文學」、「重拾廟宇戲臺傳統戲曲 健全演出環境」、「鼓勵青年返鄉 紮根影音戲劇教育」、「深化社造工作 落實社區為主民主機制」。這兩年來,我感謝辛苦的文化局同仁,我們一起實踐這七大願景,營造獨特的「彰化味」。雖然彰化縣是六都以外人口最多的大縣,我們的文化預算有限,每年只有2億7千多萬元,比不上其他縣市,但是透過跟中央部會爭取預算,我們開始營造了「再造歷史現場—千帆鹿港」、台灣新劇藝術節、彰化獨立電影節、國際傳統戲曲節、社區劇場藝術節等活動,發展出彰化縣影視基地、建構人權文化園區、台語文創意園區等工作。過程中因為有文化局同仁與志工熱情付出、藝文人士、民間團體協助,一點一滴改變了彰化文化體質。還有傳統戲曲、南北管館閣、藝師們的教育紮根,讓南北管傳統戲曲得以進入國小、國中教學。我由衷感謝辛苦的文化局同仁、文化局志工、藝文人士、民間團體,這兩年多來一起推動彰化文化工作。
今天也是我以文化局長身分最後一次發言,過去兩年多,我們在這裡進行許多次由專家學者組成的文化資產審議會議,我們建立了公民參與機制,有公民團體推薦的文資委員、開放網路直播會議過程、鼓勵民眾旁聽,讓所有權人、關心民眾充分表達意見,作為文資委員決議前的參考。審議會議從半年召開一次到現在幾乎每個月召開。在有限人力肩負過量的業務下,文資科同仁常加班準備文資審議、進行文資修復工程發包到完工。兩年多下來,增加指定27處文化資產,包括5處古蹟、21處歷史建築、1處文化景觀,更重要的是順利推動延宕的文資修復工程,已完成北斗富美館、和美街長宿舍等6處,高賓閣、武德殿等4處正在施工,以及彰化孔廟、大城咸安宮等6處正在發包中。
最近修復完工的北斗富美館、開始動工修復的和美街長宿舍,都是拖延近十年的文化資產修復工程。北斗富美館從清朝建立有140年歷史,是北斗鎮「北門」附近居民共同信仰的「角頭廟」,2012年登錄為縣定歷史建築後年久失修。兩年前我上任到廟裡訪查,看到當地老人家聚在富美館外聊天,他們指著裡面屋頂一角已經下陷,而廟方只能用簡單木柱撐起塌陷的屋頂,老人們跟我說,只要下雨廟裡就會漏水,整天擔憂屋頂塌陷危害大家安全。我們很快跟中央爭取到修繕經費,卻因利潤不高沒有廠商願意修繕,幾次流標後經邀請拜託,今年七月終於修復完工。
和美街長宿舍一樣也位在熱鬧街區,早在2008年就登錄為彰化縣歷史建築,原本要動工修復,卻一直卡在產權跟法令問題,地上物產權4/5屬於縣警局,1/5產權屬於私有地主的後代子孫,一拖就拖了快十年,影響到附近居民生活環境髒亂。上任後我努力協調各方溝通,最後各方終於有共識,同意整修和美街長宿舍,也跟文化部爭取到修繕經費,今年八月和美街長宿舍終於能開始動工修復,未來將成為和美新亮點。而許多公民團體關心的彰化武德殿已拖延九年,幾次與委外廠商協調,終於重提計畫,交付文資審議,今年九月將以文創場域開館營運活化。
文化局任內我常告訴同仁,讓我們建立起一套制度,在公平、公開、合理的制度下解決問題,而非靠單一個人。我們提出「文資0.8」觀念,制定全國最友善的「老屋整修自治條例」將以往修繕者必須取得全部所有權人同意方式,修改成反對者必須取得過半反對,加速、加多了「老屋點燈」的修繕件數。我們制定「彰化縣文化場域公共使用辦法」讓縣府轄下的閒置空間,有法源依據得以無償委託文化志工營運管理,開創與南郭國小合作的南郭宿舍群系列活動。兩年前我上任文化局長,幾位南郭國小小學生在文資論壇問我,如何保存彰化縣南郭郡守官舍群?我當時回答她們,如果照文資法規定,走文資指定的程序,可能小朋友畢業上國中,都還無法修復活化開放給大家使用。我在想我們可不可以透過縣府內部協調,將屋況比較好的房舍調撥給文化局使用呢?論壇結束後,我們開始研擬制定「彰化縣文化場域公共使用管理辦法」,順利讓南郭郡守官舍群中2戶屋況較好的老建物能委外營運。後來,南郭國小師生依據這個管理辦法申請官舍做為戶外教學空間,結合在地藝術家舉辦認識南郭郡守宿舍的展覽,也在這裡進行認識日式屋舍的課程,具有歷史文化的老屋成為小朋友們的學習空間,也影響周邊社區居民珍惜這塊寶地。
這兩年來我們積極推動「文資0.8」的概念,推出「老屋點燈」政策,鼓勵「老屋修繕」,兩年多下來,全彰化縣已經有33間老屋整修完成。我們向文化部提出「再造歷史現場—千帆鹿港」的計劃中,特別編列5000萬推動鹿港老屋整修的政策,最高可補助90萬,希望透過鼓勵鹿港居民整修老房子,重塑都市景觀。我跟傳統戲曲科同仁、文化局秘書在鹿港大街小巷辦了15場的老屋說明會,大家從質疑政策可行性到現在積極熱情參與,一點一滴都看到文化治理下的城市改變。
我們將荒廢許久的福興榖倉改成「書法公共道場」、修繕好的鶴棲別墅經營為「郊行博物館」、北斗郡守宿舍改成「二二八紀念館」、後續正在努力的有埔心羅厝天主堂在台灣民主轉型過程中扮演轉型正義的文化景觀規劃以及大成幼稚園的彰化影視教育發展基地、鹿港中央廣播電台「冷戰博物館群」規劃等工作尚待進行中。
兩年來我們嘗試將圖書館變成藝文展覽空間,將靜態的磺溪文學獎擴充為動態的「文學沙龍」巡迴講座,把頒獎典禮搬到孔廟戶外夜間舉辦,為文學獎與美展的得獎者拍攝微電影,讓大家更清楚創作者的心路歷程。彰化縣立美術館從以前被動接受申請展覽到主動策展。兩年來我們策劃了陳來興、周孟德的畫展,邀請楊茂林的數位媒材回到彰化,我們將拒馬搬進美術館策劃了「狂飆的年代綠色小組紀念展」。謝謝文化局同仁一起扛起「彰化獨立電影節」的工作,在二十一個鄉鎮市、將近七十處空間放映了三十四部影像作品,特別在鄭南榕殉道的言論自由日辦了人權影展,用「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與大家談南韓跟台灣的民主轉型。我們推動「彰化味」文創,將昔日的「彰化藝文」轉型成真正的藝文雜誌。兩年來我們推廣電影與影視教育不遺餘力,在即侷限的資源下辦了超過十場大小不一的影展活動。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謝謝彰化縣文化局同仁兩年來的加班承擔,我們在貧困、患難的環境中特別容易見真情。我要謝謝彰化縣所有支持文化局活動的朋友,以及文化部長官、彰化縣議員們跟全國文化界朋友們給我們的鼓勵與支持。今天我正式辭去彰化縣文化局局長工作,感激彰化縣文化局同仁、志工、文化界朋友們、彰化民間團體,在這兩年一個多月中共同完成工作,為民眾解決問題,共同建立制度,改造彰化文化體質。謝謝大家!後續還有許多工作相信在新局長更專業的帶領下,您們一定可以讓讓彰化更美好!
「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方是手段,風狂雨驟時立得定才是腳跟」
此番前行,感恩所有的江湖相逢,大家保重!
返觀台灣公共治理協會 在 陳信諭 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小編寫了很久的2017高雄事件回顧!不分享行嗎?
整理橫跨各個議題,並且快速了解去年高雄的大事,對缺少媒體焦點的高雄,我們期許自己能從南部觀點出發,理解發生在高雄大大小小事件,才能夠真正的讓高雄『過好日、好過日』。
#2017高雄十大關鍵回顧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議題 #不就是去年嗎 #超充實文
新的一年,高雄市仍然面臨諸多挑戰,好過日要先帶大家回顧2017整年全市十大重要議題。讓我們從關鍵字開始,回到一個個關鍵時間,對照地圖上的第一現場,看看去年高雄發生了什麼事? 這些議題又會如何延續下去?
#環境
冬季空污威脅高屏,大鼻恐成環境災民
每到秋冬季節,空污一直是高屏地區最大的痛。2017年一整年,2月19日、3月11日、12月17日,各團體便發起三次反空污遊行。除了政院提出空汙對策,高雄市府也宣布從12月到今年2月,祭出大眾運輸優惠等政策強化防治。效果如何,還待追蹤。
在嚴重污染之下,高雄有一個聚落可能成了台灣第一個「環境災民」,面臨遷村挑戰。去年一開年,大鼻地區遷村的陰霾和希望就一直牽動著居民的心。過年後遷村普查啟動,3月12日舉辦首場說明會,8月公佈結果,受訪居民中,13434人贊成遷村,1654人不贊成。在行政院支持「住、商區建地一坪換一坪、蓋回原房型」遷村計畫下,遷村似乎定案。但居民疑慮仍然難解。12月9日起,有320年歷史的大林蒲鳳林宫舉行可能是最後一次在原址的「啟建五朝祈安清醮大典」,熱鬧背後,卻漂浮著家園記憶即將消逝的憂傷。
空汙治理與環境議題,在2018年可能會成為大選首要議題,應變政策也不斷推出,好過日會和市民繼續站在一起,用科學客觀角度,繼續追求我們應得的健康與公義。
#前瞻
高雄成前瞻大贏家?軌道建設正反論辯
3月23日,行政院公佈「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高雄獲黃線、路竹延伸線、體感園區、海洋科技產業園區等補助,經費估計1823億元,被稱為大贏家。但同時,前瞻計畫也面臨相當多的質疑聲浪,包含軌道投資是否過高等議題,仍爭辯不休。
有趣的是,好過日追蹤議會一整年,卻發現某政黨先是反前瞻,要求捷運改輕軌,過了三個月,卻表示輕軌影響交通,不管經費多少也要把輕軌改捷運。顯然對於大眾運輸整體計畫的公共討論,仍然常常流於政黨意氣之爭。
隨著預算通過,2018年前瞻計畫前期預算進入執行,黃線先導公車開闢以及路竹延伸線第一站RK1都將於第一季啟動。不論何種建設,在2018年,好過日都還是會本著有效投資,最大效益的原則,持續和大家一起追蹤監督。
#土徵
迫遷或公益?城市開發再起爭議
歷任40年、8任市長,十全路通往覺民路終於在7月31日打通 ,但不論是北側住戶,和南側攤商,都有人不滿意。北側牴觸戶認為1972年徵收大有瑕痴,認為迫遷。而原本果菜市場要拆除,改建觀光市場,但攤商反對,最後市府決定「就地」保留道路改彎。迫遷與政策轉彎爭議,一直持續到道路通車。類似的案件,也出現在旗山大溝頂與拉瓦克部落,城市開發、安全議題與土地正義在天秤上如何平衡?看似仍然難尋互相信任之溝通機制。
#人口
人口結構三大創傷、第二大城不保
縣市合併後,高雄人口停滯在277萬餘,近乎停滯,加上人口結構性外流。直到今年8月2日,台中市宣布人口超越高雄市,至年底差距仍持續拉大。觀察這幾年人口結構變化,25-34歲年齡層,6年來大減8萬2千餘人,60-69歲年齡人口卻大增11萬5千餘人。但同時,高雄生育率低、平均壽命卻短,近年自然增加縮減幅度,甚至大於社會增加,顯示青年外流造成的人口結構問題進一步惡化自然增長。超高齡、少子化、青年外流三位一體問題,亟需解決。
而由於高雄生育補助津貼較少,也成為政治議題,11月21日市府宣佈生育津貼調漲為第一胎1萬,第二胎2萬。為了減少年輕人壓力推出的社會住宅、公托、公幼也紛紛啟動。相關措施成效如何,好過日將會持續追蹤!
#產業
台積華邦誰來開店 產業轉型只靠大腕?
青年高薪就業機會缺乏下,「大廠投資」便成為市民和地方政府期望的救命丹。去年科技部長喊出台積電3奈米廠投資路竹後,台積來不來高雄就一直懸而未決,甚至成為政治話題。年中以後,台積南科原地擴廠的傳聞已經傳開。
9月26日,華邦電宣佈投資路竹3350億,三天後,台積正式宣佈不來高雄。土地、人才、環境...可能都是原因。這樣的結果看似不算太差,但真正產業轉型的契機,恐怕還是不在幾個大廠的投資,而在在地智慧共享建立、上下游產業鏈串連、創業生態圈的發展上。
#交通
輕軌一階全通 生態交通難行
2017年大眾運輸議題上,輕軌是聚光燈焦點,6月30日,輕軌跨越愛河橋,通到C12站,運量突破萬人。9月26日,環狀線第一階段全線通車。 幾天後,10.1-10.31哈瑪星舉行了第三屆全球生態交通盛典,透過暫時停用燃油汽機車,引進新型態載具和社區環境再造模式,創造交通新體驗。然而,不論是輕軌,或是生態交通盛典,市府在執行上「掉鍊嚴重」,例如輕軌的號誌、班距與運行效率問題,通車迄今尚未解決。而生態全球盛典在溝通不良下,居民意見頗多,導致一週內機車「重返哈瑪星」,生態交通破功的諷刺場景。
為了了解與體驗真正生態交通,好過日今年送出多名特派員遠赴德、奧、日、韓等地考察,包含第一屆生態交通盛典舉辦地水原在內。希望透過國外經驗引進、實證數據討論、搭配有效監督,期許來年市府能檢討疏失,為高雄交通的變革轉型努力!
#原民
原民博物館落腳澄湖 文化推廣尚待努力
9月21日,原住民博物館確定落腳高雄市澄清湖,預算26.8億,預定2018年啟動、2025年開館營運。消息一出,也引起新北、花蓮等落選縣市不滿。原住民委員會表示,高雄擁有廣大腹地,加上澄清湖地利之便,連結高雄市、屏東縣、台東縣、台南市等近18萬的原住民人口,為原住民族及平埔原住民族群聚最為密集區域,可強化原鄉與博物館互動與交流。
願景雖然美好,但原住民文化主體的意見參與,原鄉發展帶動,以及透過原民文化連結國際南島語系的目標,如何落實仍待觀察。
#新灣
新灣區走向國際 會展產業邁向新局
3月29日,高雄港務公司與市府合作的高雄港土開公司成立,讓過去各自為政或是不善開發的公私企業有了整合的平台。而漁人碼頭(棧2倉)也在年底成為第一個開發案,預計整修後明年以全新風貌營運。
11月13日,高雄擊敗橫濱等城市,獲2020 ICCA(國際會議協會)年會主辦權,這是高雄展覽館2014年完工後,會展產業又一突破。而高雄展覽館營運3年來,場地利用率也已經接近預設開幕6年目標。加上2018年流行音樂中心、2019年旅運中心將陸續完工。新灣區發展可望再添動能。
然而,我們也觀察到,目前新灣區民間投資額仍遠低於官方投入,關鍵產業動能不足,而土地的串連利用,交通、服務設施的建構接軌,細節仍有待加強。到底「體感園區」、「電競產業」、「音樂影視產業」等發展能否真正爆發,好過日也會一起來持續追蹤並提出實質政策建言!
#慶富
模範廠商爆世紀弊案 國艦國造如何落實?
慶富案爆發後,案情持續延燒,11月14日,海洋局長王端仁被爆喬慶富興達港土地下台。11月22日,慶富總部被查封。12月29日,高雄銀行被裁罰800萬元。除了案情真相的持續偵辦。我們也注意到,遠洋漁業萎縮下,在地中小型造船產業的發展、國艦國造下產業鏈建立與保密機制,均關乎高雄造船與國防產業的健全,需要謹慎持續推動。
#財政
23年來首度決算盈餘 2600億負債仍是重擔
高雄市舉債總額年年位居全國第一,市長更因債務問題多次和柯P隔空交火。但在歲末年終,12月24日,市府大動作招開記者會,宣佈達成23年來首次預算平衡,估計今年可以盈餘4億,債務首次降低。不過,在前瞻預算擴大投資下,來年舉債額仍可能上升。高雄市如何在控制財務穩健下持續維持一定資本門預算,促進基礎建設和產業發展? 需要全民一起來,以建設性態度緊盯!
#高雄 #好過日 #2017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