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對自己的瞭解,有時候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準確。
有些人會無意中放大自己的優點,有些人則是放大缺點;正所謂「旁觀者清」,透過朋友的眼睛來看自己的性格、習慣等,有時反而更為準確,更能面對真實的自我,及時調整心態。
#精準解答 立即突破搜尋盲點>> https://bit.ly/3wDarN7
明晚八點(8/5),由新書推薦人—蔡明淳老師帶領導讀《精準解答》,
為你梳理人生與工作上解決困境的資源整合能力,參加活動,還有機會獲得新書。
立即報名>> https://greta.work/20210805
#今周刊出版 #精準解答
一致推薦—— #筆記女王 Ada #編笑編哭 #火星爺爺
#矽谷阿雅 #林長揚 #張忘形
#趙胤丞 #蔡明淳 #蘇書平
同時也有17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750的網紅馬它mata x,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起尋找大台北沒有的臺灣風景🇹🇼」是這次Podcast節目的中心主旨,很開心遇到這麼好的機會可以讓我們在沒有經濟負擔的情況下探索臺灣這麼多地方,前半集去了新竹、花蓮以及綠島,發生了很多狀況,同時也遇到很多善良的人,一切都是經驗!希望大家有機會也讓自己多多了解腳下這片土地呀~ ★收聽Podcast...
「透過朋友的眼睛」的推薦目錄:
透過朋友的眼睛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為何失戀時該找陌生人談談?」
-
朋友分享群組一段排練影片,男人與女人哭得泣不成聲的相互自白與道別。
-
讓人疑惑的是,我竟然無法對於其中撕心裂肺的心緒產生共感。
-
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論》中強調「情緒的合宜性」。他所指的合宜性,與社會禮節比較無關,而是和「我們自己的情緒」以及「我們對他人情緒的反應」比較有關。
-
人,存在一種情緒衡平的趨向。
-
也就是說,我們會希望他人可以在我遭遇痛苦時,產生與我一致的情緒;在我因獲勝而喜悅時,也能產生與我一致的情緒。
-
但實際上,他人永遠只能透過想像來揣摩我的悲傷和快樂,對方永遠無法感受到和我一模一樣的悲傷和快樂。他人真正能感受到的只有他自己的處境、自己的恐懼、自己的快樂。不過儘管如此,人還是會盡力藉由想像,來揣摩對方的感受。
-
有趣的是,儘管我們希望他人與自己能有一致的情緒,但同時我們也清楚的明白,對方不可能感受到與自己完全相同的痛苦,所以在他人面前,我們會「刻意淡化」自己的悲傷。
-
人會刻意把自己的情緒反應調降成「對方有機會產生共感的程度」。
-
這說明了「為何失戀的時候該找陌生人談談」。悲傷時,把自己放置在陌生人面前,會比朋友在場時更容易返回平靜。
-
在一位泛泛之交面前,你會大幅降低自己的悲傷程度,因為你知道對方能產生的同理心有限,無論他再怎麼努力,對你痛苦的感受程度馬上就會遇到極限。
-
同時,只要對方和你的情緒反應越接近,你就越容易感到自在,而這份自在會鼓勵你繼續緩和自己的情緒。
-
這也說明了,無論你再怎麼悲傷,除非你先把自己的情緒「降到」旁人能夠感同身受的程度,否則你永遠無法獲得一份「與對方情感合拍的安慰」。
-
這就是人性中,對於「情緒衡平」的趨向性。
-
表演工作者偶爾會錯估了人類對於情緒衡平趨向,情緒來了就盡情放聲大哭。仔細想想,兩人面對面持續放聲大哭的情境其實不常見,除非在某些極端處境下。
-
畢竟,我們總是期望自己能透過朋友的眼睛,看到不那麼在乎這份悲傷的自己,甚至超越這份悲傷的自己。
-
當然,脆弱時常被拿來當作展示權力的利器,作為索取事物的手段,因此人類也懂得「展示悲傷」。不過,那也不常出現在兩人面對面放聲大哭的自白場景中。
-
表演者工作者有必要去區辨,在場景中,角色的欲求是什麼?一份「被同理的安慰」還是「展示悲傷以圖所求」?
-
又,角色無法自拔的悲傷若是湧現在另一個心靈面前,它會如何感知對方,並作出反應?
-
又或者,其中混雜著屬於表演者層次的「展示悲傷」以及「依賴悲傷涌動所帶來的直覺與安全感」。
-
透過朋友的眼睛 在 心理師想跟你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總是時常內疚嗎 #內疚的心理學
#內疚清理練習 #寫給經常苛責自己的你
#透過朋友的眼睛 #重新看待自己
如果不接母親打來的電話,他就會感到內疚。
因此,即使是在他不想被打擾的時候,他也總是會接電話。
她很喜歡吃香蕉,很想在工作時把碗裡裝的香蕉都吃光,
但如果吃超過一根,她就會覺得良心不安⋯⋯
他很討厭運動,但每週總要出門跑步一、兩次,
否則就會感到內疚——
因為他曾經發誓要保持身材,卻又無法遵守對自己的承諾⋯⋯
內疚、自責和良心不安,在控管行為上扮演著重要角色。我們所做的行為並不會和所想的完全相同,我們會仔細考量、給別人留餘地、分享要做的事,並試著遵守對自己許下的承諾。我一直很容易會有良心不安的感覺,即使那時我還只是個住在位於丹麥北方農場的小女孩。
有一次,我捉到兩隻蟾蜍,在臉盆裡裝滿沙子和水,好讓牠們在裡面游泳。之後,就完全忘了牠們。後來,當我終於想起這件事並跑到地下室查看的時候,牠們已經死了。那時我年紀還小,但知道那是我的錯。這讓我很不開心,而且羞愧到根本不敢告訴任何人。
即使我還是常會承擔太多責任,也很了解該如何適時迴避責任。只要說到實際上的日常瑣事,有時候我會設法讓自己隱形,直到有人加緊努力去做這些事。
這和我愛的人所承受的痛苦是不同的。有一天,我去醫院探望母親。穿過其中一間病房時,我正好走過一面鏡子,並對著鏡中的自己微笑。我為自己感到驕傲,因為我設法把那次的探訪擠進忙碌的行程表中,即使一路開了一百三十多公里的車,讓我感到筋疲力盡。
兩小時後,我在同一面鏡子看到自己的影像,頓時害怕地倒退了幾步。我的臉色既蠟黃又鐵青,看起來就像個得了重度憂鬱症的人。我因為良心不安而感到心力交瘁,以致根本無法用清晰的腦袋思考。
那時候,我並不確定讓我感到最心力交瘁的,是跟我的母親在一起。可能是她說起隔壁病床那位女士的故事—後者的兒子每天都會來看她,即使他住的地方跟醫院的距離比我還要遠。或者是她看著我的眼神,也可能僅僅是我們兩個之間淡薄的情感連結。
不管是我長大後還是小時候,我最常感到跟母親相關的情緒,就是內疚。我知道那是不理性的,但我還是花了幾十年的時間才脫離內疚的掌控,讓隱藏在內疚後面的其他情緒,能有抒發的空間。
此外,因為了解了內疚和責任的運轉機制,才幫助我鬆開內疚的箝制,讓我意識到責任是有限的。當我意識到良心不安可能會掩蓋掉其他情緒,這一切對我而言就全說得通了。當我能接納自己在內疚變淡時流露出的無助和悲哀,我的自由也跟著到來。當恢復了自己的權利:可以擁抱全然稀鬆平常的感受,像是憤怒、無助和快樂,我才感到真正被解放。
***
當你做了某件會帶來負面影響的事情,就會產生良心不安的感覺。比如說,你的朋友很期待和你一起出去,你卻取消了約會。或是,你原本發誓要去健身房運動,你卻待在沙發上伸懶腰。
#感到內疚成為某件壞事發生的原因
良心不安,是因為你做了某件傷害自己或他人的事情,或是這件事和你自己或他人的價值觀互相矛盾,而給你帶來苦惱。或是,你沒有做到某件自己或他人覺得你應該要做到的事,而產生罪惡感。如你所見,內疚感和良心不安,基本上是同一件事。在整本書中,我會交替運用這兩個詞彙。
良心不安,可以帶領你,也可能會誤導你。有時候,良心不安會誘使你去彌補某件事。有時候,良心不安可能會給你壓力,讓你做出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或是讓你對自己和價值觀妥協。
比起責任本身,你所產生的內疚感的威力,更多說明了你是個怎樣的人。你可能確實犯了錯,卻不覺得內疚;你也可能會覺得內疚,但事實上你並沒有做錯什麼。
同樣地,比起你是個怎樣的人,有時候你的良心不安更多說明了讓你感到內疚的對象,或是你和那個人的關係。或許你早已注意到,自己對某些小失誤感到內疚(例如遲到五分鐘),因為這個失誤跟某個特定對象有關;但要是換了一個對象,你卻一點也不會感到困擾。
當目標換成自己而非其他人,你會感到良心不安的程度,也可能有所差別。例如:即使我對自己承諾星期六要放鬆一整天、不安排任何計畫,到最後我還是會沒辦法拒絕朋友,因為他想跟我一起出門閒晃。如果我拒絕他,他會覺得心情不好,我也會因此感到內疚。
#理性或不理性
當你的良心不安或多或少和你已經做了或是沒做的事情有關,它就是理性的內疚。比如說,你在排隊時不小心撞到別人,你的良心不安會讓你想要道歉,這是很合理的。如果你正為了減肥而節食,卻吃了冰淇淋聖代,或是沒有按照自己的計畫運動,或是在某些方面沒有遵循你的決心或價值觀,因而感到內疚,你的良心不安將會促使你走向對的方向。
如果你感到內疚,卻不太明白確切的原因,或是這個內疚感是因為某件超出你控制範圍的意外或狀況,那麼你的良心不安就是不理性的。
🔺理性的良心不安—你感到內疚的程度,會和你對當下的狀況有多大的影響力,以及因此造成多大的傷害相對應。
🔺不理性的良心不安—以當下的狀況而言,你感到內疚的程度太誇大了。
懂得分辨這兩種良心不安,是很重要的,因為它們必須用不同的方式處理。你必須明白,不理性的罪惡感是不恰當的,或是往往曲解了現實。
和你當下面臨的情況有關的內疚感,你必須正面迎擊,但不應允許它們對你的生活握有太多掌控權。對你來說,承認理性的內疚並察覺到良心不安的感覺,是很困難的,你可能會很容易落入陷阱,運用不適當的策略,最後對你和其他人的關係造成不好的結果。
#避免感到良心不安通常的做法
如果可以一直讓每個人(包活你自己)都開心,就能避免產生良心不安的感覺。不幸的是,這種情況通常很少發生,你往往必須做出選擇並排定優先順序。假如你受邀參加在同一天舉辦的兩場聚會,你一定會讓其中一個人失望。假如你選擇把週末的時間都花在整理院子上,你可能會感到內疚,因為你沒有打掃房子,也因此不符合你自己對清潔的標準(或是整理院子而沒能去探視真的很需要跟你見面的朋友)。
問題在於,你如何處理自己的良心不安。以下說明兩種最常用的策略。我把第一種稱為鴕鳥法,指的是動物把頭埋在沙子裡,好避免看到令自己恐懼的東西。我把第二種命名為螞蟻法,因為螞蟻的特性除了體型小以外,還很勤勞。
🐦鴕鳥法:有些人無法承認他們已經做出了選擇。他們總是能解釋為什麼他們必須這樣做,或是他們是因為別人才這樣做的。
🐜螞蟻法:有些人會盡他們所能,讓周圍的人感到開心和滿足,希望避免任何壞事發生。如果他們這麼努力卻還是失敗了,而且人們還感到失望的話,他們就會盡其所能做出補償,比如說,會變得極度合作、極力取悅他人,或是自欺欺人。
這兩種策略都會讓關係變得困難。採取鴕鳥法,將很難在衝突過後和對方和解。假使你根本不認為自己是罪魁禍首,就不容易選擇各退一步、幫助彼此承擔自己對當下狀況該負起的責任,比方說,你們之間糟糕的氣氛。
採取螞蟻法,則可能容易感到筋疲力盡、開始愈來愈不在乎關係中的對方,因為你對於他的期待或要求毫不設限。此外,你可能會面臨壓力過大的風險,或是因此而感到沮喪。你也會讓自己變得渺小,因為你成了別人期待的奴隸。
--
📖本文節錄自《內疚清理練習:寫給經常苛責自己的你》,由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究竟出版。作者伊麗絲‧桑德(Ilse Sand)為心理諮商師。從事心理諮商、諮商督導、講師培訓等工作,並著有多本暢銷著作:《高敏感是種天賦》系列書、《我只是假裝不在乎》等。
更多內容,歡迎大家參考本書
閱讀本書:https://tinyurl.com/y928ctzq
透過朋友的眼睛 在 馬它mata x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一起尋找大台北沒有的臺灣風景🇹🇼」是這次Podcast節目的中心主旨,很開心遇到這麼好的機會可以讓我們在沒有經濟負擔的情況下探索臺灣這麼多地方,前半集去了新竹、花蓮以及綠島,發生了很多狀況,同時也遇到很多善良的人,一切都是經驗!希望大家有機會也讓自己多多了解腳下這片土地呀~
★收聽Podcast第三季節目!各大平台搜尋 👉馬它 in the HOUSE
【節目連結】:https://open.firstory.me/user/matainthehouse/platforms
🇹🇼S3EP#1|畢業季,一起尋找大台北沒有的臺灣風景🇹🇼新血加入之聊聊七年の荒唐緣分
🇹🇼S3EP#2|住在山林,改變山裡:廢墟大改建、小農合作衝突、文創&地方再生經營心法 feat.大山北月創辦人莊凱詠
🇹🇼S3EP#3|辦公室外的文化局局長:花蓮世代落差與產業轉型、局長也來開餐廳、一致性走向多元發展的可能性 feat.花蓮縣文化局局長吳勁毅
🇹🇼S3EP#4|原民新媒體,用眼睛說故事:網路媒體是誰在說話、族群文化工作眉角、我看原民議題 feat. Mata Tawian創辦人方克舟先生
生活了22年,才發現從未好好認識腳下這片土地,但在這個快速的時代,又該如何認識這片土地?
馬它 in the HOUSE 第三季 《 細說臺灣 》由馬它和99聯手製作,真正踏入職場前,兩人決定帶著麥克風走訪臺灣各縣市,專訪那些對本土記憶、臺灣文化深感共鳴、有故事的人們,透過聲音,將這些都市無法觸及的故事分享給更多人
………………………
觀看我的更多不同影片 :
▌Double實習日記全系列 : https://reurl.cc/7oY3M5
▌社群教室全系列 : https://reurl.cc/6lXDLr
▌穿搭大補帖 : https://reurl.cc/XkxlEe
▌每月愛用品分享 : https://reurl.cc/GrgbAG
▌馬它老師的美妝教室 : https://reurl.cc/R1Rbyg
▌大學生vlog日常 : https://reurl.cc/0OkxZx
★2019回顧影片
20歲是「必須」迷惘的年紀 |馬它mata x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eeSb...
★2020回顧影片
21歲,明白「放棄」有時也是種好選擇 | 馬它mata x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v5QV...
………………………
◆ 如果想看更多關於我的食物 / 穿搭 / 旅遊 /日常分享,可以到下方連結
◆ 個人IG : 👉 matamata.chan.92
◆ 食物IG : 👉 Food_map_camel
◆ FB粉絲專頁 :👉 https://reurl.cc/e5v12x
◆ Popdaily創作者計畫👉https://www.popdaily.com.tw/user/28032
………………………
喜歡我這支影片的話,記得按讚和分享給你所有的朋友
也可以去我的IG看看關於我的更多分享
記得訂閱我的頻道呦d(`・∀・)b
#綠島VLOG#花蓮VLOG#新竹VLOG
透過朋友的眼睛 在 義起幸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憶母親生平事略
先母陳包玉蘭,民國二十一年八月十六日出生於浙江省象山縣石浦鎮的純樸漁村,自幼乖巧賢慧,家中排行老四,前有兩位兄長一位姊姊後有一位弟弟,小時家境非常的窮困,母親沒有機會上學讀書而目不識丁,從小除了幫忙家事謀生之外,還辛辛苦苦的「姊兼母職」一手帶大弟弟,日子雖然過的貧寒,兄弟姐妹感情卻是彌足珍貴。
民國三十八年擔任醫護女兵和父親相識結褵,民國四十四年隨著父親帶著一歲女娃(大姊)跟著部隊,自浙江大陳島撤退來台,到了台灣先落腳於高雄美濃,寄住在簡陋的活動中心角落,生活非常的克難,慶幸的是再獲一女(二姊),因為一份軍餉無法養活全家,母親忍痛將大姊二姊分別寄養在兩位叔叔伯伯家,母親隻身到台北,為台灣有錢人家幫傭,數年後全家又再隨部隊遷移,落腳在澎湖縣西嶼鄉,再得三姊四姊五姊和么兒明義。
父親在澎湖服役於反共救國軍海上大隊,當時軍人眷屬生活極為困苦,為了填飽一家六個小孩的肚子,母親領著大姐四處撿拾地瓜、落花生帶回家補充糧食,為了改善生活在家圈養小豬二隻,大姊每天去軍中收集廚餘,挑回家中飼養小豬,把豬養大後賣掉變現貼補家用,後來父親又調回台灣到三重衛生大隊服務( 清潔隊 ),母親帶著我們一家大小住在三重正義南路垃圾回收場旁的「違章建築」,每天去垃圾場做回收分類賺一點微薄的收入貼補家用,有一年垃圾場發生大火,燒掉了我們遮風避雨的「房子」,那年爸爸決定退伍並簽約遠洋商船出海工作,一年只能回家一次,媽媽決定搬家到五股鄉貿商眷村租屋,為了讓孩子可以上學讀書。
母親一人養活五個小孩吃穿讀書,省吃儉用在家中做聖誕燈手工,所幸父親軍中老友幫忙,介紹到某校長家幫傭又到泰山高中當工友,母親看不懂字但能分辨公文,還會分類印刷考卷,學校任何雜務工作她都使命必達,62歲屆齡時必須辦理退休,校長、主任、老師、職員都捨不得最和藹可親的「陳媽」退休,時至今日母親在學校的待人處事、工作態度都還在老同事口中傳頌。
為了陳家,奉獻一生青春歲月,吃盡千苦萬難,韌命的無怨無悔,教養五女一子,雖未要孩子追求「求功成名就」,但母親以言行身教,引導子女們崇禮尚義、教忠教孝;有段時光母親嘴巴不說但對於分離近四十年未見的大陸親人,思念溢於言表,在政府開放兩岸探親之際,民國七十九年由明義陪伴父母兩老返鄉探親,從浙江寧波機場回家途中,翻山越嶺舟車勞頓,折騰近20個小時才找到兒時老家,父親見其家鄉親人,矜持依舊但仍是濕透眼眶,母親回到石浦老家見到兄弟姊姊,緊緊相擁泣不成聲,好似幾十年來所受的苦難,回到「娘家」,情緒徹底的崩潰渲洩,這是時代的悲劇,也是命運的無奈。
來到寶島台灣,不論何人何時何地,她總是笑臉迎人,真誠親切,從一個道地外省婆變成安身立命,說著流利台語的台灣媽媽,每天早上5點就到後山走路運動,天光微亮就到土地公廟,誠心上香、奉茶、擦桌、掃地,三十年如一日,媽媽燒香拜佛從不求榮華富貴,只跪祈子孫平安。
媽媽的好人緣是鄉里鄰居公認,也是明義每次選舉的最佳助選員,幾次選舉她瞞著大家,自己默默背著文宣走到泰山市場沿路發送,見人就說這是我兒子「陳明義」他在選舉,請你幫幫忙投他一票,偶有反對者直言不支持,她臉上流著汗、心裡淌著血,仍然彎腰鞠躬禮貌謝謝,這是娘親疼子,母儀天下!
103年明義参選議員連任失敗,一段剪輯不實的影片形塑她的兒子是惡行惡狀欺負清潔隊的政客,透過電視網路報紙等媒體刻意傳播,明義以五票之差落選。這對媽媽的精神及健康無疑是一個嚴重打擊,雖然她知道兒子是因為擋下五股「設置火葬場、殯儀館」,被反撲攻擊而落選,但她無能為力,許多左鄰右舍、爬山拜拜的老朋友,都給予最大的安慰和鼓勵,媽媽卻還是因此淡出人群、沉默寡言。
104年明義依舊如常每日到服務處上班,但母子間相處卻有變化,常常相對無語, 她怕我難過,我怕她傷心,這一年,我第一次有時間為自己媽媽過母親節,親自為她別上胸花,但我知道這是媽媽一輩子最心痛的母親節。
105年5月,我遞補回議會再任議員,107年5月媽媽當選新北市模範母親,在公所的表揚會上我跪著奉茶,在市府的表揚會上朱市長頒證,全家人一同獻花,媽媽露出了好久不見的溫馨笑容,這份榮耀她實至名歸,當之無愧!
往後幾年媽媽少有出門,我每天都是早上告知「出門上班了」,晚上回到家她幾乎都已就寢入睡,這段時間媽媽眼睛越來越差,身體也日漸消瘦,精神偶有失憶,除了牙齒不好還算健康,但我已深刻體會到「 父母在不遠遊」的意義。
110年7月14日傍晚時分,我摯愛的母親無病無痛在家人子孫陪伴身邊下辭世,走完了辛苦坎坷的一生,看著安祥的遺容雖然不捨,但也慶幸媽媽修得善終,願媽媽一路好走,隨菩薩到西方極樂世界。
我的媽媽,全世界最偉大的母親!
透過朋友的眼睛 在 小翔 XIA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之前我整理過 Xperia 1 系列三代間的規格變化,現在要再進一步向大家實際分享,升級 Xperia 1 III 的心得,趕緊跟著我體驗看看吧!
【產品資訊】
https://bit.ly/3BuaaQq
►Xperia 1 III:12GB+256GB (消光黑/消光灰/消光紫)、NT$ 36,990。
►Xperia 1 III:12GB+512GB (消光黑/消光紫)、NT$ 39,990。
【影片指引】
00:00 前言
00:50 主要規格
00:59 開箱
01:24 外觀 (機身配置、顏色、手感)
03:40 主相機 (三鏡頭四焦段、即時物件追焦、AI超高解析度縮放)
06:02 主相機 (日夜景實拍、三代成像比較、景深效果)
10:16 主相機 (FlawlessEye防震技術)
10:59 前相機 (日夜景實拍)
11:40 螢幕 (6.5吋螢幕 4K HDR OLED 120Hz)
13:00 音訊 (劇院級前置雙喇叭、360空間模擬音效)
14:29 介面 (Android 11、遊戲增強器)
15:53 效能 (高通S888、配置、遊戲表現)
16:41 電池 (電池續航、充電時間、電量共享)
17:42 總結與價格
【影片類型】
小翔評測:「實機體驗」讓你更深入了解3C科技產品
小翔大對決:透過「規格表」讓你弄懂3C科技產品差異
小翔聊科技:整理「多方資訊」讓你弄懂科技產品、技術
小翔短新聞:整理「多方資訊」讓你提早獲得3C科技新消息
小翔來報榜:透過「排行榜單」讓你知道手機銷售趨勢
【影片聲明】
業配:本影片經 Sony Mobile Taiwan 有償委託而創作。
感謝:Sony Mobile 以及看影片的每一個朋友
來源:Sony
製作:小翔 XIANG
【小翔專區】
小翔FB:https://www.facebook.com/Xiangblog/
小翔IG:https://www.instagram.com/xianglin0222/
小翔Twitter:https://twitter.com/xianglin0222
小翔痞客邦:http://xianglin0222.pixnet.net/blog
小翔信箱:xianglin0222@gmail.com
【官方網站】
※影片資訊僅供參考,想了解更多請前往
Sony:http://www.sony.com/tw/
網路頻段查詢:https://www.frequencycheck.com/
-------------------------------------------------------------------------
【CC Music】
Music by MBB
https://www.youtube.com/c/mbbmusic
https://soundcloud.com/mbbofficial
https://spoti.fi/2wqzjwK
-------------------------------------------------------------------------
【索引】
#SonyXperia1III #Xperia1III #大師級5G旗艦機 #索尼Xperia1III #Sony2021 #Xperia2021 #Sony手機 #Sony新機 #小翔評測 #小翔XIANG
【關鍵字】
Sony Xperia 1 III 開箱、Sony Xperia 1 III 深入評測。透過「實機體驗」讓你更深入了解3C科技產品,以及讓你了解究竟該不該購買 Sony Xperia 1 III。外型:Sony Xperia 1 III 採用對稱式上下邊框、並搭載 21:9 比例的螢幕、而前面採用康寧玻璃 Victus,背面則是康寧玻璃第六代、鋁合金邊框、側邊指紋辨識、IP65/IP68 防塵防水,顏色包含消光黑、消光灰、消光紫。螢幕:Sony Xperia 1 III 採用 4K HDR OLED 120Hz面板、21:9 比例、標準模式(X1 影像處理引擎)、導演模式 (BT.2020 / D65 / 8+2 bit 色深技術)、夜間模式、深色主題、240Hz降低動態影像模糊、120Hz 螢幕刷新率、240Hz 觸控採樣率。主相機:Sony Xperia 1 III 採用三鏡頭加上一顆輔助鏡頭(1200萬畫素廣角/1200萬畫素超廣角/1200萬畫素潛望式望遠變焦鏡頭/ 3D iToF)、三鏡頭四焦段、即時物件追焦、眼睛追焦、AI超高解析度縮放、蔡司鏡頭、T* 鍍膜、1.8 µm 大單像素面積、基本模式、智慧場景辨識、景深效果、柔膚、Photo Pro 模式、α 相機、高速連拍(20fps AF/AE)、低速連拍、DRO、HDR、Cinema Pro、4K HDR 120fps、風切聲過濾技術、FlawlessEye 防震技術。前相機:Sony Xperia 1 III 採用 800 萬畫素、肖像自拍模式、美顏、景深。音訊:劇院級前置雙喇叭、3.5 mm 耳機孔、杜比全景聲、Hi-Res、DSEE Ultimate、360 空間模擬音效、360 Reality Audio。系統:Android 11、手勢操作、輕觸喚醒、通知喚醒、Always On Display、遊戲增強器 (對比度調整、音頻調整、效能調整、螢幕截圖、螢幕錄影)。硬體:Sony Xperia 1 III 搭載 Qualcomm Snapdragon 888、12GB RAM/256GB ROM、12GB RAM/512GB ROM,記憶卡擴充。電池:Sony Xperia 1 III 內建 4500 mAh、內附 30W PD 快充頭、手機續航時間。連結:Wi-Fi 6、NFC、藍牙 5.2。通訊:5G NSA 通訊能力、5G+4G 雙卡雙待、3選2卡槽。Sony Xperia 1 III 價位 NT$ 36,990、39,990。小翔評測透過「實機體驗」讓你更深入了解3C科技產品。
透過朋友的眼睛 在 安麗愛生活俱樂部- 【桃花開了!眼睛放電讓曖昧指數破表 ... 的推薦與評價
【桃花開了!眼睛放電讓曖昧指數破表】 最近好不容易透過朋友聚餐認識了新對象,和他眼神接觸時真的是被電到了啊>///< (害羞) ... <看更多>
透過朋友的眼睛 在 透過這款APP你也能成為視障朋友的眼睛!想不到配對上的志工 ... 的推薦與評價
透過 這款APP你也能成為視障 朋友的眼睛 !想不到配對上的志工竟然是....? 924 views · 1 year ago #吳承澐CharlieWu #實測系列 ...more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