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門總是拖拖拉拉?】
#6個正向教養工具幫助你面對孩子的拖延議題
前天提到關於出門前的拖延議題
其實每個家庭不同,其應對的做法也會不同
不過有些工具不管在什麼樣的家庭都能適用
以下分享我們家的作法
#建立日常慣例表
日常慣例表應該是想執行正向教養的家庭
首要做的第一步,之前也有拍過影片分享
(我將連結貼在留言處給需要的人參考)
和孩子討論並訂出出門的時間
會建議在練習初期時間不要抓得剛剛好
可以稍微提前10-15分鐘
多一些緩衝時間來應對各種突發狀況
父母也比較不會因為時間壓力而感到緊繃和焦慮
#透過家庭會議專注於解決方案
我們家已經透過家庭會議
解決了無數個生活上大大小小的議題
當然也包括出門前拖延的狀況
(家庭會議要怎麼開,這陣子再找時間與大家分享)
透過事先討論讓親子間彼此達成共識
接著就要溫和堅定的徹底執行
為什麼說要徹底執行
因為孩子也在觀察(測試)成人是否說到做到
討論出來的方案至少執行一周
再來探討成效以及哪裡需要調整
同時也透過啟發式提問
讓孩子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怎麼做能幫助我們準時出門、準時抵達?」
「如何讓我們出門時能更順暢?」
#父母先決定自己要怎麼做
父母要先知道自己的底線在哪
像是如果父母本身也需要上班
不可能無止盡的等待孩子導致自己遲到
也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需求並請求孩子協助
「媽媽必須9點前要到公司,所以我們最晚8點要出門,我需要你的幫忙,你覺得能如何幫助我準時上班呢?」
當孩子願意協力並且真的有做到
請一定要記得感謝與鼓勵孩子
孩子也能從貢獻中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使用自然結果
同時也可以與孩子討論
如果出門時間到了,他還沒準備好該怎麼辦?
有可能的做法就是:沒準備好照樣出門
這時就很需要 #課題分離
身為父母的我們,時常擔心孩子什麼東西沒帶
頭髮有沒有整理好,衣服有沒有沒穿好
其實我們真正擔心的是 #他人看我們的眼光
擔心自己在他人眼中 是不是一個好爸媽
但孩子需要從經驗中才能學習與成長
透過自然結果體驗沒帶到東西的不方便
或是因為沒吃早餐而感覺肚子餓不舒服
在孩子面對自然結果時,成人可以同理
但避免出手相助(例如幫孩子送東西去學校)
因為當孩子有了這樣的體驗與經驗
再下一次行動時才可能產生思考並且修正
逐漸養成對自己負責的習慣
#透過積極傾聽了解孩子的需求
有些孩子拖延是為了不想做接下來的事
例如:上學 孩子因為不想上學所以拖延出門
也有可能是需求未被滿足
像是捨不得與父母分開
或是覺得玩的時間不夠
可以透過積極傾聽以及非暴力溝通
來了解孩子的需求與感受
一樣可以透過日常慣例表與家庭會議
找到滿足需求與解決問題的辦法
其他的像是與孩子單獨約會 給予充分正向的關注
或是賦予孩子做主的權力等等
當孩子內在的需求被滿足
外在的負向行為自然就會減少甚至消失
#陪伴孩子練習激發孩子獨立
對我而言,學齡前孩子最重要的
就是能在日常生活中一步一步
學習如何照顧好自己,邁向自立
像是自己更換衣服、自己用餐
自己整理包包、自己穿襪子穿鞋子等等
德瑞克斯說:「孩子能自己辦到的事情,就不要替他做」
蒙特梭利說:「你為我做得越多,你將從我身上偷走更多的能力」
都指出引導孩子自立的重要性
但引導孩子自立,絕對不是站在一旁事不關己的說
「喔! 你快做阿! 你趕快去做!」
孩子不會突然就習得一項技能
需要有成人的示範
以及一步一步陪伴孩子練習
同時成人也要在過程當中看見孩子的亮點
看見孩子的努力與進步,並且給予鼓勵與肯定
孩子就能擁有勇氣再一次去面對挑戰
✏️本日金句:
「教養孩子需要歷程無法速成
也沒有什麼工具能一招打天下」
#阿德勒正向教養
#贏得孩子而非贏過孩子
#你們說是不是要分兩篇 (我打得好累呀...)
Search
透過積極傾聽了解孩子的需求 在 零極限潛意識清理- 沒事多清理多清理就沒事清理主題家庭溝通 ... 的推薦與評價
七、 尊重孩子的心理需求(顧及他的自尊及面子),積極接觸,不迴避。 ... 家庭中情感的表達,大部份是透過非語言的方式,如身體距離、眼神的凝視等來傳達。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