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分享玩具是小氣自私嗎?!羅寶鴻:成人需釐清5觀念】
孩子總是不願分享,是不是很自私?成人該如何引導,才能讓孩子擁有「分享」的好品格?
許多父母在教養路上都會遇到孩子「不願意分享」的問題,又或者,孩子會因為不願意分享而出現「搶奪物品」的爭執情況。孩子怎樣都不肯和別人一起玩、分享,甚至會出現很大的負面、抗拒情緒時,家長該怎麼透過蒙特梭利的教育方式,讓孩子了解「分享」這抽象的名詞呢?如果孩子不願意分享,成人又該如何與孩子溝通,才能在發展和人際關係上達到平衡?
討論這話題之前,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要跟別人分享才是正確的行為」這籠統的觀念,其實是有些問題的,為什麼這麼說?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為各位說明一些關於「分享」的觀念:
1️⃣ 發展尚未到,孩子「不願分享」是很正常的事情
要求孩子「分享」這件事,首先要考量孩子的年齡,因為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成熟度,我們對一個5、6歲孩子所使用的方式,會跟一個2、3歲孩子不一樣。
5、6歲的孩子他已經開始發展社會化,會比較理解「將心比心」的觀念,但是對3歲以下的孩子來說這些話語他是還聽不懂的,因為這階段的孩子還在發展對環境的定位、秩序與安全感,著重在自身心智功能建構,先天的內在衝動也比後天發展的意志力強,而且尚未開始發展社會化,還不懂得什麼是「尊重、禮貌、輪流、等待」,所以出現不想分享、不想輪流等待是很正常的事情!
這些3歲、甚至2歲左右的孩子,他們的物權觀念尚未成熟,還不知道什麼叫做「你的」、「我的」,只會覺得「我的東西是我的」、「你的東西也是我的」,因此會去搶別人的玩具,也不樂於分享。這時請家長不用太緊張,他並不是「自私霸道沒禮貌」,只是「成熟階段還沒到」,希望各位了解,這是孩子成長過程裡面不同發展成熟度的展現。
所以我會建議成人,在孩子還沒有足夠成熟到理解「分享」的觀念之前,不要強迫他必須要分享,甚至用:「你如果不分享,就是自私、不大方」的觀念來灌輸孩子,這是不正確的。
2️⃣ 分享與否,請讓決定權在於孩子
不管孩子3歲與否,或是更大的孩子甚至大人,在分享這件事的前提之下,我們也要注意一個很基本的觀念就是:「有些東西是我們不想分享的」。
舉個例子:「您喜不喜歡跟別人分享您的錢?」又或者是「您剛買了一部新車,您願意跟別人分享嗎?」我想,答案是很顯然的。有些東西(例如有紀念價值、貴重物品)是連我們大人都不想分享,別人也強迫不來的!
將心比心,其實孩子也一樣。所以,不管孩子年齡幾歲,每個人對於自己的物品,都有權力決定是否要分享,如果您的孩子在玩玩具時不想借給別人,這也是應該要允許的,因為,在心不甘情不願之下做出的強迫分享,是一種犧牲,是為了取悅別人的行為,不但會削弱孩子的自我價值感,也並非美德培養的方式,成人需要做的是,去體諒孩子不想要分享的心情。
3️⃣ 沒有該物品的擁有權,給了別人也不能說是分享
有些大人會要求孩子「大的要讓小的」,如果不借、不給,大人就會給予相對應的懲罰。但這代表玩具的所有權是大人的,所以就算大孩子把玩具讓給小小孩玩,他也不會學習到「分享」,只會感受到屈服在大人下的「委屈」。
在孩子玩玩具的過程當下,模特梭利教育提倡的規範是:「玩具在誰手上,其他人想玩就要輪流等待,不可以用搶的。」比較好的做法是跟孩子A說:「等你玩完之後,再跟孩子B『分享』」;成人要讓孩子學習「要玩就要輪流等待」,同時嘗試轉移孩子B的注意力去玩別的東西,或者找另一個玩具。每個孩子都需要更多與他人互動的經驗值。這是急不來的,希望家長能循序漸進,一步一步慢慢來。
4️⃣ 培養孩子分享美德,要先從他願意分享的物品開始
在孩子心甘情願之下、釐清並接納分享的概念之後,分享的行為才會達到教育意義。
在日常生活中,成人可以在平時事先與孩子討論,詢問孩子有哪些玩具是在朋友來時他願意分享、哪些是他不想分享的。到了跟其他孩子玩的時候,他就可以把願意分享的玩具拿出來給其他孩子玩。先從此練習,是培養孩子分享最好的開始。又或者,孩子生日時您準備了蛋糕,可以藉此機會,讓孩子學習平均分享給家裡的每位成員,這也是一種分享的喜悅。
學習分享的過程當中,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覺得「這是公平的」,還有出於孩子自己願意的情況下,他就會慢慢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到了。與此同時,若成人能在孩子踏出一步時,就給予即時、誠懇、具體的鼓勵,這將增長孩子的歸屬感與價值感。
5️⃣ 幫助孩子了解「約定」的重要性
年齡較小的孩子,對於「分享」這件事可能會有比較大的抗拒心理,若孩子表示:「所有東西都是我的,不要分享。」父母除了要注意前述提及的四個重點之外,如果是有討論過且約定好,但當下孩子情緒卻強烈拒絕分享,建議大人要幫助孩子遵守約定,讓他瞭解約定的真義(約定不是高興就遵守、不高興就不遵守的事情),幫助他把之前說可以分享的玩具讓其他小朋友使用。當然,在當下他也是可以玩他願意分享的玩具(在沒有其他孩子使用下)、以及他不願意分享的玩具的(他保留給自己的那些)。
‼️ 但這時候大人要注意的是:
安定自己內心:大人內心必須先讓自己內心安頓好,再處理孩子的情緒;
b. 要瞭解這是常有的事情:孩子年紀還小,不要把他當下行為解讀成「自私」,他只是尚未學會「大方」;
c. 同理但不處理:同理孩子情緒,但當下不要一直跟他道理;
d. 轉移他注意力:引導他讓他玩其他的玩具;
e. 不要坐以待斃:若情緒一直無法恢復,可以先把孩子帶離現場,等恢復後再回來跟其他孩子一起玩。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繪本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介紹 訪問作者:陳乃菁 醫師/副教授 內容簡介: 你、我無法想像的老後狀況,震撼、揪心, 正每分每秒發生。 為了安全,把長輩關在床上? 為了討愛,奶奶要求掛上鼻胃管? 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中年子女什麼都幫年邁...
「這樣公平嗎繪本」的推薦目錄:
- 關於這樣公平嗎繪本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這樣公平嗎繪本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這樣公平嗎繪本 在 吳文遠 Avery 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這樣公平嗎繪本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這樣公平嗎繪本 在 [新聞] 電影《小美人魚》挨批太政治正確,安徒生-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這樣公平嗎繪本 在 繪本分享-這樣公平嗎?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這樣公平嗎繪本 在 中文繪本#這樣公平嗎? #FAIR SHARES 中譯本#作者:皮帕 ... 的評價
- 關於這樣公平嗎繪本 在 認識公平的真正目的《這樣公平嗎?》獨角鯨書館|#廣東話故事 的評價
- 關於這樣公平嗎繪本 在 繪本~這樣公平嗎?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這樣公平嗎繪本 在 繪本「童」您講EP。1 這樣公平嗎? - Facebook 的評價
這樣公平嗎繪本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
」介紹
訪問作者:陳乃菁 醫師/副教授
內容簡介:
你、我無法想像的老後狀況,震撼、揪心,
正每分每秒發生。
為了安全,把長輩關在床上?
為了討愛,奶奶要求掛上鼻胃管?
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中年子女什麼都幫年邁父母做,並不是真正的孝順。
▌孝順是讓年邁父母自立,盡量健康活到最後。
以下的狀況,都是照顧父母時,我們容易犯下的盲點。
◆中風後的爺爺走路慢,還沒到廁所就尿出來,只好幫他包上尿布?(X)
◆因為怕王伯伯危險,看護把他綁在床上?(X)
◆外籍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X)
◆一年只回家兩次的弟弟對姊姊說:「媽媽被你照顧,好像變瘦了?」(X)
◆爸老了,什麼都做不好,所以什麼都不要讓他做?(X)
◆用藥當然是照顧父母的第一選擇?(X)
◆子女無法照顧父母,當然就請外籍看護?(X)
◆住院的奶奶想下床走一下,當然要禁止她:「不行」、「很危險」?(X)
◆我們三個兄弟要「公平」照顧媽媽,所以媽媽輪流在我們三兄弟家住?(X)
……
當我們對年老的父母說:「這樣的安排都是為你好!」
但,我們與父母討論了嗎?
我們了解父母的想法與感受嗎?
因為,「尊重」與「將心比心」才是最好的照護。
你、我都會老。
今天我們照顧父母的方式,就是我們未來被照顧的方式。
老後的「獨立自主、尊重生命品質」
是父母與子女都該學習的功課。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陳乃菁醫師,對於照顧父母,除了提出相互尊重與良好溝通的想法外,她認為「自理與自立生活」更該是台灣年邁父母與中年子女都需要學習的一門新功課。
台灣社會普遍重視孝道,中年子女也容易因為孝順,而以年齡來限制父母能做的事,又或對年邁父母過度保護,但當剝奪了父母的自理能力,在中風、生病後因過度保護而失能、臥床。雖然父母壽命極長,但那卻不是一個人該有的生命品質。如何如同北歐長者獨立自主,往生前臥床僅數週,乃菁醫師期待所有人可以一起為有自主的老年而努力。
因為,我們愛著這些老去的父母,我們多麼希望他們不要因為藥物而沉默不已、整日昏沉;我們多麼希望他們還可以叫叫我們的名,跟我們說說一天內發生的事情,甚至一起唱歌、聊天,或憶著過往,這些都是人與人間的親密交流。我們不該只期望讓父母安靜、睡著。
只有呼吸的照護,不是真正的照護啊。
作者簡介:陳乃菁醫師/副教授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
‧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高雄失智共同照護中心-長庚」執行長
‧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主持人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曾服務於屏東基督教醫院、高雄榮總等單位,現為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並取得老年醫學專科醫師資格,醫療業務領域包含:老年醫學、居家醫療、失智症、癲癇等。
自二○一六年起,擔任高雄長庚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開始推動醫院與社區間醫療能量之交流。重要發展包括以全人照護的精神,定期開辦失智照護人才培訓課程。後於二○一七年起,以執行長身分,承接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執行計畫,協助失智據點之開創與建立,連結在地資源,並積極協助患者和家屬之照護需求。
其他相關職務包括;二○一九至二○二一年高雄區域醫療網(醫療區域輔導與醫療資源整合計畫)委員、第四屆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副祕書長、第八屆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國際關係委員會」委員、醫策會疾病照護品質認證(失智症)委員、衛生福利部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計畫儲備審查委員、第七屆屏東縣政府老人福利推動小組外聘委員等。
日常忙碌於醫療領域,回家後就是五個孩子的母親,體會到照護小孩和老人的過程,頗多可相互照映之處,更相信失智照護的推動,必須回歸到對社會大眾發聲,因此積極透過媒體傳遞照護理念,舉其要者包括;大量投入社區和醫療單位演講、主持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製作方便外籍看護工理解的《雙語對照版失智照護手冊》、編製國小學童得以理解的失智照護繪本等等。
作者粉絲頁: 高雄失智與陳乃菁醫師共同照護團隊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這樣公平嗎繪本 在 吳文遠 Avery 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0.20集結案】
//2019 年 10 月 20 日九龍遊行案,前民陣召集人陳皓桓、民主黨前主席何俊仁、社民連前立法會議員梁國雄等 7 人,被指煽惑他人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組織未經批准集結等。7 人早前承認控罪,法官胡雅文今(1 日)在區域法院判 7 人監禁 11 至 16 個月。除了黃浩銘,其餘被告的刑期與早前 8.18、8.31、10.1 未經批准集結案刑期同期執行。//
以下是文遠的感言:
【吳文遠 - 10.20九龍遊行案件感言】
這是一宗政治案件,所以我認為這篇陳詞適合放在政治脈絡下開展。
我們生活在急劇轉變及充滿挑戰的時代。基於政府所謂「安全」的理由,記者、報館、網台主持、學者、教師、學生、藝人、歌手、工會人、社運人、民意代表以及許多市民,都一一被迫沉默,以至逐個被拘捕、檢控、囚禁。
尤有甚者,「安全」的定義還在不斷挪移及擴大。昨日出版的一篇報紙文章、一次演講、一種主張、一個標語,今天都可能被視為對「安全」的威脅。
短短數年前那些通常被判罰款或社區服務令的行動,現在會被判監禁。這裡曾經存在和而不同及真誠辯論觀點的言論空間,但現在只剩下觸目驚心的紅線。
每天都帶來法規的重新演繹,每天都突破荒謬的下限。有他們的眼中,現在甚至連兒童繪本都成為了對「安全」的威脅。
問題無可避免地浮現:究竟這些法規是要保護誰的「安全」?是公民的自由,抑或是實際上已經非常有權力的人的權力?
我們追求怎樣的秩序?這些法規的設計,是為了所有公民能夠享有法治、自由、公平競爭及繁榮的機會嗎?還是旨在引領我們進入一個政府不受挑戰及不受限制的時代?
我們發現自身正處於一個這樣的時代,人們需要作出看似簡單卻極為困難的選擇——就如哈維爾所指——我們要活在真實中,還是要服從於謊言及荒謬?
在我追求的真實生活中,我們只是像《國王的新衣》中的小孩那樣呼喊:「喂,國王根本冇著衫喎!」
—————-
【Avery Ng: On October 20 Kowloon Rally】
This is a political case, so I think it is appropriate to frame my remarks within the political context of this matter.
We live in rapidly changing and challenging times. Journalists, newspaper publishers, broadcasters, academics, teachers, students, artists, singers, trade unionists, political activists, democratically elected representatives, and many other citizens are being silenced, arrested, prosecuted and imprisoned by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for supposed reasons relating to “security”.
What’s more, the definition of this “security” is constantly shifting and expanding. A newspaper article published yesterday, a speech, an opinion, a slogan--even a gesture may be treated as a threat to security today.
Actions that would have previously and sometimes rightly merited community service or fines just a few short years ago, now lead to the possibility of jail. Where once there was the space to disagree agreeably and debate ideas honestly. Now there is intolerance.
Every day brings a new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rules. Every day we reach a new level of absurdity. Even children’s cartoon books have now reached the status that they are seen by some as a threat to “security”.
The inevitable question arises: Whose security is being protected--the liberty of citizens? Or are these laws in fact protecting and securing the power of the already-powerful?
What kind of order are we seeking? Are these laws designed to uphold the rule of law, ensure freedom, a level playing field, and the chance of prosperity for all citizens? Or are they meant to usher in an era in which the government can rule unchallenged and unchecked?
In the times that we find ourselves in, one needs to make a choice that is at once simple yet immensely difficult. As Vaclav Havel writes: Do we live in the truth? Or conform to lies and absurdity?
In my pursuit to live in the truth, we are merely the kid who yelled “hey, the Emperor wears no clothes.”
———————————
文遠交低話大家記住一定要撐 #文遠Patreon 呀!
⭐️支持文遠⭐️請訂閱Patreon⭐️
⭐️Please show your support by subscribing to Avery’s Patreon ⭐️
www.patreon.com/AveryNg
這樣公平嗎繪本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介紹
訪問作者:陳乃菁 醫師/副教授
內容簡介:
你、我無法想像的老後狀況,震撼、揪心,
正每分每秒發生。
為了安全,把長輩關在床上?
為了討愛,奶奶要求掛上鼻胃管?
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中年子女什麼都幫年邁父母做,並不是真正的孝順。
▌孝順是讓年邁父母自立,盡量健康活到最後。
以下的狀況,都是照顧父母時,我們容易犯下的盲點。
◆中風後的爺爺走路慢,還沒到廁所就尿出來,只好幫他包上尿布?(X)
◆因為怕王伯伯危險,看護把他綁在床上?(X)
◆外籍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X)
◆一年只回家兩次的弟弟對姊姊說:「媽媽被你照顧,好像變瘦了?」(X)
◆爸老了,什麼都做不好,所以什麼都不要讓他做?(X)
◆用藥當然是照顧父母的第一選擇?(X)
◆子女無法照顧父母,當然就請外籍看護?(X)
◆住院的奶奶想下床走一下,當然要禁止她:「不行」、「很危險」?(X)
◆我們三個兄弟要「公平」照顧媽媽,所以媽媽輪流在我們三兄弟家住?(X)
……
當我們對年老的父母說:「這樣的安排都是為你好!」
但,我們與父母討論了嗎?
我們了解父母的想法與感受嗎?
因為,「尊重」與「將心比心」才是最好的照護。
你、我都會老。
今天我們照顧父母的方式,就是我們未來被照顧的方式。
老後的「獨立自主、尊重生命品質」
是父母與子女都該學習的功課。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陳乃菁醫師,對於照顧父母,除了提出相互尊重與良好溝通的想法外,她認為「自理與自立生活」更該是台灣年邁父母與中年子女都需要學習的一門新功課。
台灣社會普遍重視孝道,中年子女也容易因為孝順,而以年齡來限制父母能做的事,又或對年邁父母過度保護,但當剝奪了父母的自理能力,在中風、生病後因過度保護而失能、臥床。雖然父母壽命極長,但那卻不是一個人該有的生命品質。如何如同北歐長者獨立自主,往生前臥床僅數週,乃菁醫師期待所有人可以一起為有自主的老年而努力。
因為,我們愛著這些老去的父母,我們多麼希望他們不要因為藥物而沉默不已、整日昏沉;我們多麼希望他們還可以叫叫我們的名,跟我們說說一天內發生的事情,甚至一起唱歌、聊天,或憶著過往,這些都是人與人間的親密交流。我們不該只期望讓父母安靜、睡著。
只有呼吸的照護,不是真正的照護啊。
作者簡介:陳乃菁醫師/副教授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
‧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高雄失智共同照護中心-長庚」執行長
‧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主持人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曾服務於屏東基督教醫院、高雄榮總等單位,現為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並取得老年醫學專科醫師資格,醫療業務領域包含:老年醫學、居家醫療、失智症、癲癇等。
自二○一六年起,擔任高雄長庚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開始推動醫院與社區間醫療能量之交流。重要發展包括以全人照護的精神,定期開辦失智照護人才培訓課程。後於二○一七年起,以執行長身分,承接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執行計畫,協助失智據點之開創與建立,連結在地資源,並積極協助患者和家屬之照護需求。
其他相關職務包括;二○一九至二○二一年高雄區域醫療網(醫療區域輔導與醫療資源整合計畫)委員、第四屆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副祕書長、第八屆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國際關係委員會」委員、醫策會疾病照護品質認證(失智症)委員、衛生福利部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計畫儲備審查委員、第七屆屏東縣政府老人福利推動小組外聘委員等。
日常忙碌於醫療領域,回家後就是五個孩子的母親,體會到照護小孩和老人的過程,頗多可相互照映之處,更相信失智照護的推動,必須回歸到對社會大眾發聲,因此積極透過媒體傳遞照護理念,舉其要者包括;大量投入社區和醫療單位演講、主持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製作方便外籍看護工理解的《雙語對照版失智照護手冊》、編製國小學童得以理解的失智照護繪本等等。
粉絲頁: 高雄失智與陳乃菁醫師共同照護團隊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這樣公平嗎繪本 在 繪本分享-這樣公平嗎?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Description · 繪本 故事-怎麼說對不起 · The Day the Crayons Quit-Books Read Aloud #childrenbooksreadaloud · 【童書 繪本 】我想聽的話 · miki老師說 ... ... <看更多>
這樣公平嗎繪本 在 中文繪本#這樣公平嗎? #FAIR SHARES 中譯本#作者:皮帕 ... 的推薦與評價
這位英國 繪本 作家寫 繪本 的方式很有智慧,作者是英國凱特格林納威奬得主。 ... 中文 繪本 # 這樣公平嗎 ? #FAIR SHARES 中譯本#作者:皮帕•古哈特/圖: ... ... <看更多>
這樣公平嗎繪本 在 [新聞] 電影《小美人魚》挨批太政治正確,安徒生-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電影《小美人魚》挨批太政治正確,安徒生家族後代怎麼看?
賀婕/讀者投書 2023/05/26
Photo Credit:IMDb
有時以白人為主的社會與思維,其他種族的人也從中推了一把而不自知。因為很多人不是
刻意做出選擇,而是純粹沒想那麼多。在經年累月的「洗禮」及缺乏明確意識的情況下,
就很容易出現刻板印象、協助打壓其他種族、甚至歧視的問題。
這個議題我想寫很久了,但內容比較有爭議,因此一直沒有勇氣下筆。最後還是決定在小
美人魚電影上映時分享我的看法。
在討論選角多元性時,很多時候並不是考究原作那麼簡單,而是須意識到長期以來白人在
影視產業中的主導地位,以及至今依然不平等的西方影視產業。因為好萊塢影視從業人員
長期以白人為主,因此許多影視作品有許多白人角色與白人敘事,造成我們對白人童話琅
琅上口,卻對其他族裔,甚至自己的故事一無所知的情況。而這個現象也在導致了亞、非
裔群體的代表性和可見度不足,同時加劇了刻板印象和歧視的問題。
因此,當像《小美人魚》這樣的經典故事選擇非白人演員來詮釋主角時,我的西方交友圈
將其視為一個重要的改變,以及朝多元性邁進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在《小美人魚》試映時
,也不乏對演員及其歌聲的正向評價。此外,這樣的選角也提供更多種族背景的觀眾與角
色的共鳴點,為非白人演員提供在主流影視作品中,展現自己才華的機會。
我可以了解這樣的選擇,大家並不一定完全能夠接受,特別是對於那些對於傳統版本有深
刻情感連結的人,但選角非白人演員其背後的原因,也正是回應了歷史悠久的種族問題,
以及嘗試打破白人霸權的期望。當然觀眾有拒看的權力,但也無需對影視產業為種族多元
性的努力落井下石,更無需羞辱主角種族。別忘了,白人霸權與崇拜是導致亞洲人受到歧
視的因素之一。
小美人魚選角,安徒生家族後代怎麼看?
我認識的丹麥朋友說,小美人魚是童話角色,就像阿拉丁的神燈精靈一樣,皮膚什麼顏色
不重要。圖/Pcala@Shutterstock
對於不尊重原創的論點,我不禁想起我認識的丹麥朋友,因為他們家剛好是《小美人魚》
作者安徒生家族的後代,於是在這部片剛出來時,便立刻問了他們的想法。
還記得當時,朋友回說:「主要演員不是那個童星嗎?很會唱歌那個。」讓我頓時有點不
好意思,因為當時我對這個擔任主角的貝莉(Halle Bailey)了解不多,比較關注在選角
爭議上,直到後來發現確實如此,而且注意到她在童年時期就跟迪士尼合作過。
因為朋友覺得迪士尼的電影就是一直在演唱,找會唱歌的人很合理。後來,我問他們是否
注意到演員的膚色,他們回答說有,但小美人魚是童話角色,就像阿拉丁中的神燈精靈一
樣,皮膚是什麼顏色其實並不重要。
如果今天是要飾演真實存在的丹麥歷史人物,那麼選角的膚色及其他特徵可能需要討論,
但童話角色就另當別論。在聽完這些話之後仔細想想,亞洲社群如此關注並捍衛小美人魚
「白人性」的行為,確實很特別。
對白人崇拜與霸權無感
我想了一下亞洲社群是怎麼捍衛白人性的,發現其實很多人不是刻意選擇,而是「沒想那
麼多」。很多人沒意識到習慣白人主導的社會、不自覺的崇尚白人審美等白人霸權,讓白
人光是存在就有諸多優勢。包含佔據文本、擔任影視作品的主角,白人所著童話故事所獲
得的關注和影響力,遠大於其他族裔等情況,已儼然成為社會常態。
他們並未意識到,就算在 2017 年,依然有白人演員演出原作中是亞裔的角色,像是後來
由史嘉蕾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演出的《攻殼機動隊》就是一個例子。而近期《
媽的多重宇宙》等亞洲故事和亞洲主角的電影,之所以能獲得影界肯定,也是經過好萊塢
重要亞裔演員黃柳霜等人,經過多年努力才得到的結果。
在那之前,非白人根本很少演出主角的機會,甚至白人演出亞裔與非裔角色也十分常見。
當時很難在大螢幕上看到亞裔演出有深度、非刻板印象的角色,更不用說以亞裔經驗為角
度寫一個獲得關注的原創劇本了。
第一位美籍華人好萊塢影星黃柳霜。圖為她出演 1928 年的《駛向新加坡》之劇照。圖/
Wikimedia
在看黃柳霜在白人演藝圈打頭陣的故事時,一個留言深得我心,他說:「從前非白人族裔
在美國發展得那麼辛苦處處碰壁,結果現在東亞國家人民大多跟著美國白人一起反對政治
正確,不管是非裔還是亞裔都是白人優越主義下的受害者,卻跟著保守白人的離間互相敵
視。」另外,生活在自己身為主要種族的臺灣,除了較不容易意識到少數民族的處境,也
很難想像自己如果身為社會上的少數,要能獲得社會上公平競爭的機會有多麼難得。
的確不知從何時起,有些亞洲人聽到「政治正確」就如臨大敵,似乎對於他們熟悉甚至習
慣的白人優越世界觀被挑戰感到害怕,卻沒有意識到對亞裔的歧視、「奧斯卡太白」以及
多年才出現一位楊紫瓊等等不公平、顯示白人霸權的現象,都是政治正確和多元選角期望
消除的。
為何兒童作品的多元性很重要?
我們知道歧視、刻板印象或差別對待,很多時候其實都是出自於無知與恐懼,而在受矚目
的影視文本中,提供這些膚色正向的角色,就有辦法把未知變成已知,也有辦法消除恐懼
。我曾經以繪本創作者的身份,參與蘇格蘭國家圖書館一個座談演講,談論的內容,就是
關於童書內容的多元性。
當時參與蘇格蘭國家圖書館的座談演講,談論關於童書內容的多元性。圖/賀婕 提供
當時我們提到了許多童書還是以白人小孩為主角,其他的不管是別的膚色、戴眼鏡或身心
障礙的人物在書中很少出現。而我們希望能傳達一個概念,那就是童書中應有多元的主角
,有助於孩童在自信心與價值觀建立,如我是亞裔,我可以很勇敢表達自我,又或是儘管
我是白人,我依然能認知到非裔與亞裔等其他種族都是很棒的、我們在同一個團隊的時候
他們可以領導我、我也可以領導他們,而這一切都與我們的膚色無關。
提早讓孩子接觸這些書籍,能增加非要種族孩童的自信心,而相對身為社會主流的小孩,
也會因為在年幼時看過和自己不一樣的孩子,也讓他們在第一次看到不同種族的人時,不
會感到驚訝或排斥。相信迪士尼對小美人魚的選角,應該也有一樣的立意。
政治正確也並非完美
對於這次選角的批評中,也有人認為僅僅選擇黑人演員作為主角,並不代表真正實現多元
性,因為這仍然是在演繹一個白人主導的故事。後續有人提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
麼非裔和亞裔不能創作自己的全新劇本,並由自己來擔任主角呢?
這實際上是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在一個仍然偏向白人敘事且白人更受關注和重視
的世界中,其他族裔的故事作為題材,能夠獲得像《小美人魚》一樣關注度的又能有多少
呢?雖然每個文化都有傳唱的童謠與童話,但我們能舉出多少非白人文化流傳而來的童話
故事呢?由此可見,在我們目前的社會架構中,仍以白人文化為主流,想要一時半刻就做
出巨大改變,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針對電影選角的問題,我也向在歐美影視圈工作的朋友 G 請教,他們承認多元選角有時
候,是因為在業界已經不允許「未經思考,就讓大部分作品都充滿白人」的狀況發生。而
「經過思考」這一步是關鍵,在這個步驟完成後,作品中會有白人,也有黑人,主角與其
膚色非主要選角考量,專注在演員的能力。只能說政治正確和種族平等的理念,在娛樂產
業和社會中還沒有到根深蒂固的地步,甚至可以說產業這樣選角,也不一定想要全然改變
白人主導的作品,而是跟隨多元思潮,提供不同族裔演出的機會。
現在好萊塢相關影視產業,多半已建立一套多元選角流程。圖/kjarrett@Shutterstock
不過重要的是,現在好萊塢相關影視產業,已經建立了多元選角的流程。亞裔和非裔在電
影和電視界的地位也正在逐漸改善,能夠扮演正面角色及主角,將使得他們在未來更有機
會登上大螢幕,講述更多自己種族的故事的其中一個契機。
政治正確和提倡種族平等的運動並不完美,也涵蓋很多議題與視角,仍在不斷成長和調整
中,就像是近期值得討論的「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英國不少影視從業人員,
包含電視創作鬼才戴維斯(Greg Davies)也在作品《犯罪現場清潔師》(The Cleaner)
中檢視政治正確的方向,提出政治正確立意良好,但有時多聽聽不同種族,或被壓迫族群
的想法,可以讓政治正確的執行方式變得更加圓融。在歧視依然猖狂的今日,抗拒政治正
確、甚至還在此情況下發表歧視言論而渾然不知,反而更能讓人見識到歧視與不思考的恐
怖。同理,若覺得亞裔在影視的能見度不足,應是檢討多元選角亞裔比例,而非批評非裔
作為主角,甚至要求非裔演員換成白人。
事實上,人魚的傳說在不同膚色的文化中都有被傳唱,只是白人為主導的世界、迪士尼與
美國的強勢文化,讓我們誤會了人魚主角只有白人,且只能是白人。同樣重要的是,多元
性不僅僅是追尋政治正確的觀念,而是為了創造一個更加平等和包容的社會。
影視多元性能夠帶來不同的劇本演譯、不同的故事、觀點和生活經驗,讓觀眾更好地理解
和尊重不同文化和種族。這對於打破刻板印象、消除對他人與我們遭受的歧視有重要作用
。衷心希望有一天社會普遍對各種族裔平等對待,「為了政治正確多元選角」不再顯得刻
意也不會造成爭議,因為所有膚色都有一樣的機會。我也想知道你的想法,歡迎到「賀婕
的英國手記」找我討論。
《作者簡介》
賀婕
英國科技業在職中,工作之餘的興趣是寫作與畫畫,曾出版圖文詩集《不正》
有專頁「賀婕的英國手記」
FB:賀婕的英國手記 Ann J. Art
IG:london_ann
執行編輯:曾聖軒
核稿編輯:梅緣緣
換日線
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768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38.71.243 (日本)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85115459.A.183.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