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自己能清楚覺知身心發出來的訊息,並明快抉擇】
這個月的某個周末,我事前就借故婉拒了一個大型活動,
沒有任何原因,只是我的內心告訴我,這兩個月以來,我每個週末都不在家,南北奔波演講,這有些不對勁!
我真真實實收到自己身體與心裡明確的訊息,就是:一•定•得•要•停•下•來!'
其實,我並沒有規劃任何事情,也不全然為了陪伴三個忙碌的小子與家人,只是想輕鬆自在地、緊密地,與「自己」好好的聯繫與相處。
就在這空出來的週末即將到來的前幾天,剛巧就聽聞南部一位與我們關係非常密切又總是關心著我們一家人的某個親戚生了病,
於是,我毅然決然跟老公說:走!孩子們忙考試都沒有時間,但我們兩個可以南下啊,我們就去探望這個親戚吧!
彷彿空出的這一天,就是專程為著南下探望這位好親戚。
.
週五晚上忙完演講,我隨即和先生兩人開著夜車南下,一路上,我們輪流點播著屬於我們那個年代的老歌、民歌,
我們各自回到曾經有過的青春記憶,然後在心神蕩漾中,再在那抓不回來的閃亮歲月裡重逢。
一路,我們慢慢地往南開,隨興住進了一間樸素優雅的旅店。
放下工作、放下對責任的執著,放下對孩子們的擔憂,我把世界就只留給我和老公兩人,
但我們也各自放下對對方的期待與依賴,雖是倆人世界,但各自放下身心所有的重擔,各自在自己的小宇宙裡放空、停止。
第二天,繼續上路,探望親戚!
然後,當天在親戚家裡和夫家幾位家人小聚小聊,有一種從未有的感受油然生起,
那就是,過去這二十多年,我一直把夫家就當成「夫家」,他們和娘家是不相同的。
但是,那一刻我清楚的覺知到,人的緣分不會憑空而來,能相聚,就是一種非常難能可貴的緣分,與存在在關係裡的特別福氣。
.
我非常謝謝自己,能如此清楚覺知自己身心發出來的訊息
我非常謝謝自己,在收到訊息時,能如此明快瀟灑的做出抉擇。
一個大型的活動、探望生病的親戚,孰重孰輕?
在婉拒的當下,想到場面的盛大、想到尚稱豐厚的報酬,似乎還有些怪罪自己與掙扎,
但是,從今天清晨陰霾幽暗的天日裡慢慢透出燦陽天光,到午間,整個金黃陽光灑在窗台時,我又再次感謝自己做了絕對正確的決定。
陽光稍縱即逝,人與人的親密與愛的連結,何嘗不是?
事實上,因為仔細又認真的諦聽自我內在的聲音,這個月,我已刻意推掉了三四場演講以及一些書評。
.
最近在讀尤虹文的《 因為身體記得:告別憂鬱症的療癒之路》/天下文化,有非常深的體悟、有太多的共鳴:
「你的生命質量取決於你的關係質量」
「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David Brooks曾經在著作《The Second Mountain》講述他多年來把事業放在第一位,最後二十年的婚姻竟瓦解,
離婚之後,他發現自己一個朋友都沒有,於是開始修正自己的人生觀。
他把人生分成兩座山:爬第一座山的人,總是不斷思考怎麼樣才能成為人生贏家?
他們很重視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怎麼要才能得第一名?….
有一些人,生命把他們從第一座山頂丟到低谷深淵,生命跟他們開了個大玩笑、轉了一個大彎時,某一部分人從此一蹶不振、怨天尤人,不斷問:為什麼是我?
但有些人會願意從低谷往上爬,David Brooks把他們稱為『爬第二座山』,
此時他們已經不一樣了,他們對於所謂的成功,可能不再那麼在意,因為人生似乎有了更高的召喚。
生命把你丟向深谷,讓你經歷了淚水和挫敗,當你願意走出來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在第一座山認定的一切標準與價值,其實沒有那麼重要。
重要的是,『把喜悅當作匯率,你每天要在你的人生銀行中,多存一點喜悅幣,這就是幸福。』
「幸福的人,是願意做出承諾,而不求回報的人,因為他們知道追求喜悅比追求回報重要。」
因為,『人與人的連結是生命的基礎,當我們彼此被真實的聽到、看到,內心就能產生安全感與喜悅。』生命中沒愛、連結與歸屬,人生只有痛苦…」
「然而,跟人的良好連結的基礎是跟『自己』這個人的關係,
當自己與自己的關係都沒有處理好,人無法處理好任何其他的關係。」,
「一天二十四小時,你跟誰在一起?你媽?你爸?女兒?兒子?老公?好友?當然是,你自己!」
讀尤虹文這本書時,我不斷地闔上書本,來回地感受、細細地思索、回想人生、去呼應生命的經驗、感謝不時的茅塞頓開,
謝謝她用非常順暢又誠懇的文字讓我理解人生的真道,讓我理解精、氣、神(身體、識神、元神)之平衡與調養的重要,
書裡不斷跳出一句句如燙金的重點,與我人生此階段日日的新體悟相互印證著,讓我知道,人生的真正喜悅一直都在自己的醒悟與決定中!
這是一本很棒的書。
#這絕不僅是寫給憂鬱症患者看的書
#想要了解心理軌跡如何在身體刻印記憶的人請來探究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8043
Search
這絕不僅是寫給憂鬱症患者看的書 在 不僅讓旁人更了解、認識憂鬱症,也幫助到更多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這正是為何,自從進入立法院後,我們積極推動精神衛生與心理健康的議題,並且舉辦各項講座,希望可以讓更多人認識、了解精神疾病。 因為,當我們面對這些 ... ... <看更多>
相關內容